家长和教师与家长沟通记录表沟通的途径和方法有哪些

家长会,有效家校沟通的途径
 --如何开好家长会专题讲座
15:36:28&&&作者:&&&阅读:410次
& & 日,“成师附小——如何开好家长会”专题讲座在学校低段阶梯教室开讲。
& & 姚嗣芳老师为全校老师们分享了她多年来开家长会的经验和方法。姚老师以《如何开好家长会》为题分别从“开家长会的意义”、“明确开家长会的目的”、“丰富家长会的内容”、“家长会的形式”四个方面讲述了怎样能够更有效的开好家长会。同时,姚老师将她多年来开家长会的案例分享给各位老师们,从老师们专注的神态中可以看出姚老师分享的案例给老师们思考如何开好家长会更多的启发!
姚老师主讲
姚老指导家长会内容
姚老师分享家长会经验家长和教师之间沟通的有效方式
&&&&&&&&&&&&&&&&&
家长和教师之间沟通的有效方式
&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老师“进家门”与家长沟通已经被电话、短信、QQ、电子邮件等方式取代。“家访”现在已经消失了,很多人的看法是“家访”是通讯落后时代的家长与老师沟通的方式,相对现在来说是落后时代的落后方式。但是我觉得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不仅是学校一方的责任,更是学校家长的共同的责任,甚至家庭的责任要超过学校。所以家长和学校互相联系,教师经常家访,了解孩子在家里的表现是必不可少的,况且很多事通过教师与家长、学生面对面沟通,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父母唠叨一下孩子在家里的表现,老师反映一下孩子学校的学习情况,这种关怀让孩子的心里感到格外温暖。据我了解,现在绝大多数学生都没经历过“家访”,有的甚至不知“家访”为何物。我觉得,我们别让家访“过时”,因为家访是教师与家长、学生沟通的重要方式,是架起学校与家庭之间联系的“桥梁”。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家长和学生,家访的作用都非常大。有人说,信息时代不需要传统形式的家访,“家校沟通”方式早已多样化。但我认为,传统形式家访是最有效的家校沟通方式,教师不应该丢掉传统的家访。如今家访的远去,有各种各样的原因。电话、手机等现代通讯工具的普及是原因之一。现在农村家庭一般都有手机、电话,大事小事一个电话就行。老师不知道学生家住哪里,学生的家庭情况也仅凭猜想。作业没做完、不尊重老师、早恋、打架等学生在学校的一切问题,班主任都可以通过打电话、发短信的方式告知家长,于是面对面的沟通没用了,心与心的碰撞消失了。我觉得老师只有亲自走进学生家中,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以及学生在家的表现。无论通讯多么迅捷,科技多么进步,传统家访不应该被丢失。有的家长则经常接到老师命令式的监督孩子学习的短信,这种略感冷漠的联系方式,也肯定不能让教师和家长更好的沟通。现在农村牧区家访仅仅给人们留下了一抹温情的回忆,在现实中却难觅踪迹,虽然有的家长主动联系拜访老师,但这样的家长多数是让老师多关照孩子,以请客、送礼的方式短暂的和老师接触,教师和家长互相了解不深、不细。我认为尽管信息时代的家校沟通趋向于实用性和快捷性,但是家访仍然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沟通的桥梁,能帮助教师掌握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一手资料。&
&培养学生的前提是理解学生,而对学生的了解不仅局限于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应该关心社会表现。教师通过家访直接接触学生家庭,有助于加深对孩子的了解。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如果教师对孩子的家庭一无所知,又谈何教育呢?教育学生应该从家庭教育上找突破口,教师主动做好家教沟通的同时家长也主动沟通教师。温情的沟通方式取得的效果往往是事半功倍,
“因材施教”才不是一句空话。我们如何加强家访和家长主动联系教师呢?学校加强家访工作的同时,农村牧区多开展宣传工作,通过宣传工作提高家长的素质,转变教育理念,这样才能解决现在家长和老师的沟通不畅。
&现在社会上的不良行为在学校院里逐渐蔓延,那就是家长送礼、请客行为。以我的了解,也有很多教师不在意学生是否送礼物,对他们而言,学生们用优异的成绩作为回报,就是最好的礼物。家长给老师送礼,都是家长惯出来的毛病。如果这个行为继续蔓延,可能对社会、家庭、学校、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家长送礼了,就会放心地把孩子交给了老师,对孩子的教育方面的关注肯定减少。老师收礼了,也会多关注送礼家长的孩子,会产生对学生的偏见,特别影响孩子的纯洁心灵。所以我们应该在加强管理教师队伍的同时,给家长开展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家长的认识。
&在强调尊重学生,维护学生权益的今天,一些地方和学校出现了教师特别是一些班主任老师不敢管理学生的现象,这倒是很不正常。班主任和所有的科任老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都应该认真地履行职责,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同时敢于管理学生。如果不敢批评学生,不敢管理学生,该管的不管,那就是不负责任,就是渎职,就是失职。
&据我的了解,其实有的老师不是不愿意管学生,也不是不负责任,就是怕家长。因为,现在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是一家三代的“小皇上”,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孩子数量少了、生活水平提高,对孩子的投入也高了,再加上农牧民的文化程度和生活环境等诸多因素,很多孩子是从小无人管,从小已经养成了很多不良习惯。到学校在接受教育的纠正过程中老师们也许会软硬兼施,而从小随心所欲长大的孩子只看重自己的权利,尤其是快乐自由的权利,而不讲自己的义务(比如不逃学、及时完成作业、服从老师和家长的监管等),有些家长也同样迎合这种趋势或为这种理念所惑,认为不对孩子批评便是“人性化教育”,便会取得更好的效果,而全然不顾这种做法可能产生的负面作用。不但不支持老师的批评教育,反而闹事儿,所以很多老师多一事儿不如少一事儿,该管的不管,学就学,不学就不学。因此,有些孩子不听老师的话,不良习惯越积越多,甚至做出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所以我们必须做好这方面的宣传和引导工作,让“家访”活动更加活跃起来。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青年教师与家长沟通方式、途径与技巧
下载积分:900
内容提示:青年教师与家长沟通方式、途径与技巧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47|
上传日期: 07:46:15|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9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青年教师与家长沟通方式、途径与技巧
官方公共微信【图文】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技巧和方式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技巧和方式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大小:366.0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教师与家长沟通案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