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镜及调焦轴智齿必须上下一起拔吗出了

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 【范文十篇】
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
范文一:显微镜目镜物镜
显微镜目镜物镜一、显微镜的光学系统 显微镜的光学系统主要包括物镜、目镜、反光镜和聚光器四个部件。广义的说也包括照明光源、滤光器、盖玻片和载玻片等。显微镜目镜物镜 (一)、物镜 物镜是决定显微镜性能的最重要部件,安装在物镜转换器上,接近被观察的物体,故...
显微镜目镜物镜
显微镜的光学系统主要包括物镜、目镜、反光镜和聚光器四个部件。广义的说也包括照明光源、滤光器、盖玻片和载玻片等。
显微镜目镜物镜
(一)、物镜
物镜是决定显微镜性能的最重要部件,安装在物镜转换器上,接近被观察的物体,故叫做物镜或接物镜
物镜根据使用条件的不同可分为干燥物镜和浸液物镜;其中浸液物镜又可分为水浸物镜和油浸物镜(常用放大倍数为90—100倍)。
根据放大倍数的不同可分为 低倍物镜(10倍以下)、(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中倍物镜(20倍左右)高倍物镜(40—6倍)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根据像差矫正情况,分为消色差物镜(常用,能矫正光谱中两种色光的色差的物镜)和复色差物镜(能矫正光谱中三种色光的色差的物镜,价格贵,使用少)。
物镜主要参数包括:放大倍数、数值孔径和工作距离。
①、放大倍数是指眼睛看到像的大小与对应标本大小的比值。它指的是长度的比值而不是面积的比值。例:放大倍数为100&time,指的是长度是1μm的标本,放大后像的长度是100μm,要是以面积计算,则放大了10,000倍。
显微镜的总放大倍数等于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②、数值孔径也叫镜口率,简写NA 或A,是物镜和聚光器的主要参数,与显微镜的分辨力成正比。干燥物镜的数值孔径为0.05-0.95,油浸物镜(香柏油)的数值孔径为1.25。
③、工作距离是指当所观察的标本最清楚时物镜的前端透镜下面到标本的盖玻片上面的距离。物镜的工作距离与物镜的焦距有关,物镜的焦距越长,放大倍数越低,其工作距离越长。例:10倍物镜上标有10/0.25和160/0.17,其中10为物镜的放大倍数;0.25为数值孔径;160为镜筒长度(单位mm);0.17为盖玻片的标准厚度(单位 mm)。10倍物镜有效工作距离为6.5mm,40倍物镜有效工作距离为0.48mm 。
3、物镜的作用是将标本作第一次放大,它是决定显微镜性能的最重要的部件&分辨力的高低。
分辨力也叫分辨率或分辨本领。分辨力的大小是用分辨距离(所能分辨开的两个物点间的最小距离)的数值来表示的。在明视距离(25cm)之处,正常人眼所能看清相距0.073mm的两个物点,这个0.073mm的数值,即为正常人眼的分辨距离。显微镜的分辨距离越小,即表示它的分辨力越高,也就是表示它的性能越好。
显微镜的分辨力的大小由物镜的分辨力来决定的,而物镜的分辨力又是由它的数值孔径和照明光线的波长决定的。
当用普通的中央照明法(使光线均匀地透过标本的明视照明法)时,显微镜的分辨距离为d=0.61λ/NA 式中d&物镜的分辨距离,单位 nm。
&照明光线波长,单位 nm。
例如油浸物镜的数值孔径为1.25,可见光波长范围为400—700nm ,取其平均波长550 nm,则d=270 nm,约等于照明光线波长一半。一般地,用可见光照明的显微镜分辨力的极限是0.2μm。
上的附加镜头。
显微镜目镜物镜
因为它靠近观察者的眼睛,因此也叫接目镜。安装在镜筒的上端。
通常目镜由上下两组透镜组成,上面的透镜叫做接目透镜,下面的透镜叫做会聚透镜或场镜。上下透镜之间或场镜下面装有一个光阑(它的大小决定了视场的大小),因为标本正好在光阑面上成像,可在这个光阑上粘一小段毛发作为指针,用来指示某个特点的目标。也可在其上面放置目镜测微尺,用来测量所观察标本的大小。
目镜的长度越短,放大倍数越大(因目镜的放大倍数与目镜的焦距成反比)。
是将已被物镜放大的,分辨清晰的实像进一步放大,达到人眼能容易分辨清楚的程度。
常用目镜的放大倍数为5—16倍。
3、显微镜目镜物镜的关系
物镜已经分辨清楚的细微结构,假如没有经过目镜的再放大,达不到人眼所能分辨的大小,那就看不清楚;但物镜所不能分辨的细微结构,虽然经过高倍目镜的再放大,也还是看不清楚,所以目镜只能起放大作用,不会提高显微镜的分辨率。有时虽然物镜能分辨开两个靠得很近的物点,但由于这两个物点的像的距
离小于眼睛的分辨距离,还是无法看清。所以,目镜和物镜即相互联系,又彼此制约。
摄影目镜:一般是指连接在数码成像设备之间的镜头。
范文二:显微镜物镜 物镜是显微镜最重要的光学部件,利用光线使被检物体第一次成象,因而直接关系和影响成象的质量和各项光学技术参数,是衡量一台显微镜质量的首要标准。
物镜的结构复杂,制作精密,通常都由透镜组组合而成,各镜片间彼此相隔一定的距离,以减少相差。每组透镜都由不同材料、不同参数的一或数块透镜胶合而成。物镜有许多具体的要求,如合轴,齐焦。
现代显微物镜已达到高度完善,其数值孔径已接近极限,视场中心的分辨率与理论值之区别已微乎其微。但继续增大显微物镜视场与提高视场边缘成象质量的可能性仍然存在,这种研究工作,至今仍在进行。
光学显微镜的用途大致分为“生物用”和“工业用”两大类。物镜也可以按照这两种用途,划分为“生物
用”物镜和“工业用”物镜。在生物用途中,一般是将生物标本放置在载玻片上,并从上面用盖玻片遮盖固定。由于生物用物镜需要透过盖玻片观察样本,所以采用了考虑到盖玻片的厚度(一般为0.17 mm)的光学系统设计。而在工业用途中,一般是在金属矿物切片、半导体晶圆和电子零部件等标本没有被遮盖的状态下进行观察的。所以,工业用物镜采用了物镜前端和标本之间没有盖玻片状态的最佳光学系统设计。
物镜的作用是将标本作第一次放大,它是决定显微镜性能的最重要的部件——分辨力的高低。
分辨力也叫分辨率或分辨本领。分辨力的大小是用分辨距离(所能分辨开的两个物点间的最小距离)的数值来表示的。在明视距离(25cm)之处,正常人眼所能看清相距0.073mm的两个物点,这个0.073mm的数值,即为正常人眼的分辨距离。显微镜的分辨距离越小,即表示它的分辨力越高,也就是表示它的性能越好。
显微镜的分辨力的大小由物镜的分辨力来决定的,而物镜的分辨力又是由它的数值孔径和照明光线的波长决定的。
当用普通的中央照明法(使光线均匀地透过标本的明视照明法)时,显微镜的分辨距离为d=0.61λ/NA式中d——物镜的分辨距离,单位 nm。λ——照明光线波长,单位 nm。NA ——物镜的数值孔径,例如油浸物镜的数值孔径为1.25,可见光波长范围为400—700nm ,取其平均波长550 nm,则d=270 nm,约等于照明光线波长一半。一般地,用可见光照明的显微镜分辨力的极限是0.2μm。
物镜是决定显微镜性能的最重要部件,安装在物镜转换器上,接近被观察的物体,故叫做物镜或接物镜。
1、物镜的分类
物镜根据使用条件的不同可分为干燥物镜和浸液物镜;其中浸液物镜又可分为水浸物镜和油浸物镜(常用放大倍数为90—100倍)。
根据放大倍数的不同可分为 低倍物镜(10倍以下)、中倍物镜(20倍左右)高倍物镜(40—65倍)。
根据像差矫正情况,分为消色差物镜(常用,能矫正光谱中两种色光的色差的物镜)和复色差物镜(能矫正光谱中三种色光的色差的物镜,价格贵,使用少)。
2、物镜的主要参数:
物镜主要参数包括:放大倍数、数值孔径和工作距离。
①、放大倍数是指眼睛看到像的大小与对应标本大小的比值。它指的是长度的比值而不是面积的比值。例:放大倍数为100×,指的是长度是1μm的标本,放大后像的长度是100μm,要是以面积计算,则放大了10,000倍。
显微镜的总放大倍数等于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②、数值孔径也叫镜口率,简写NA 或A,是物镜和聚光器的主要参数,与显微镜的分辨力成正比。干燥物镜的数值孔径为0.05-0.95,油浸物镜(香柏油)的数值孔径为1.25。
③、工作距离是指当所观察的标本最清楚时物镜的前端透镜下面到标本的盖玻片上面的距离。物镜的工作距离与物镜的焦距有关,物镜的焦距越长,放大倍数越低,其工作距离越长。例:10倍物镜上标有10/0.25和160/0.17,其中10为物镜的放大倍数;0.25为数值孔径;160为镜筒长度(单位mm);0.17为盖玻片的标准厚度(单位 mm)。10倍物镜
有效工作距离为6.5mm,40倍物镜有效工作距离为0.48mm 。
3、物镜的作用是将标本作第一次放大,它是决定显微镜性能的最重要的部件——分辨力的高低。
分辨力也叫分辨率或分辨本领。分辨力的大小是用分辨距离(所能分辨开的两个物点间的最小距离)的数值来表示的。在明视距离(25cm)之处,正常人眼所能看清相距
0.073mm的两个物点,这个0.073mm的数值,即为正常人眼的分辨距离。显微镜的分辨 距离越小,即表示它的分辨力越高,也就是表示它的性能越好。
显微镜的分辨力的大小由物镜的分辨力来决定的,而物镜的分辨力又是由它的数值孔径和照明光线的波长决定的。
范文三:测微目镜
测微目镜是带测微装置的目镜,可作为测微显微镜和测微望远镜等仪器的部件,在光学实验中有时也作为一个测长仪器独立使用(例如测量非定域干涉条纹的间距)。图2.4—4是一种常见的丝杠式测微目镜的结构剖面图。鼓轮转动时通过传动螺旋推动叉丝玻片移动;鼓轮反转时,叉丝玻片因受弹簧恢复力作用而反向移动。有100个分格的鼓轮每转一周,叉丝移动1mm,所以鼓轮上的最小刻度为1/100mm。图2.4—5表示通过目镜看到的固定分划板上的毫米尺、可移动分划板上的叉丝与竖丝。
图2.4—4 测微目镜
1—复合目镜;2—固定的毫米刻度玻片;3—可动的叉丝玻片;4—传动螺旋;
5—鼓轮;6—防尘玻璃
图2.4—5 测微目镜视场内的标尺和叉丝
测微目镜的结构很精密,使用时应注意:虽然分划板刻尺是0~8mm,但一般测量应尽量在1mm~7mm范围内进行,竖丝或叉丝交点不许越出毫米尺刻线之外,这是为保护测微装置的准确度所必须遵守的规则。
3)移测显微镜
移测显微镜是利用螺旋测微器控制镜筒(或工作台)移动的一种测量显微镜。此外,也有移动分划板进行测量的机型。显微镜由物镜、分划板和目镜组成光学显微系统。位于物镜焦点前的物体经物镜成放大倒立实像于目镜焦点附近并与分划板的刻线在同一平面上。目镜的作用如同放大镜,人眼通过它观察放大后的虚像。为精确测量小目标,有的移测显微镜配备测微目镜,取代普通目镜。
图2.4—6 移测显微镜
1—目镜;2—物镜;3—底座;4—测微鼓轮;5—调焦手轮
图2.4—6中的镜筒移动式移测显微镜可分为测量架和底座两大部分。在测量架上装有显微镜筒和螺旋测微装置。显微镜的目镜用锁紧圈和锁紧螺钉固紧于镜筒内。物镜用螺纹与镜筒连接。整体的镜筒可用调焦手轮对物调焦。旋转测微鼓轮,镜筒能够沿导轨横向移动,测微鼓轮每旋转一周,显微镜筒移动1mm,镜筒的移动量从附在导轨上的50mm直尺上读出整毫米数,小数部分从测微鼓轮上读。测微鼓轮圆周均分为100个刻度,所以测微鼓轮每转一格,显微镜移动0.01mm。测量架的横杆插入立柱的十字孔中,立柱可在底座内转动和升降,用旋手固紧。
为了保证应有的测量精度,移测显微镜最好在室温(20±3)℃条件下使用。使用前先调整目镜,对分划板(叉丝)聚焦清晰后,再转动调焦手轮,同时从目镜观察,使被观测物成像清晰,无视差。为了测量准确,必须使待测长度与
显微镜筒移动方向平行。还要注意,应使镜筒单向移动到起止点读数,以避免由于螺旋空回产生的误差。
范文四:显微镜的物镜分类
有限远与160筒长物镜
区别:160筒长物镜不能随意改变其光学距离,而无限远物镜可以增加其他装置装置;如生物显微镜上如果是无限远物镜的话可以加荧光装置,但是160筒长物镜的话则不行。
160/- 指的是160筒长物镜无需增加盖玻片 160/0.17则指需要盖玻片
PH为相衬物镜
P(PL)平场物镜 PL L平场长距物镜 E P半平场 F 为荧光物镜
消色差物镜ACH 复消色差物镜APO
超长距复消色差物镜APO L
物镜是显微镜最重要的光学部件,利用光线使被检物体第一次成象,因而直接关系和影响成象的质量和各项光学技术参数,是衡量一台显微镜质量的首要标准。物镜的结构复杂,制作精密,由于对象差的校正,金属的物镜筒内由相隔一定距离并被固定的透镜组组合而成。物镜有许多具体的要求,如合轴、齐焦。 齐焦既是在镜检时,当用某一倍率的物镜观察图象清晰后,在转换另一倍率的物镜时,其成象亦应基本清晰,而且象的中心偏离也应该在一定的范围内,也就是合轴程度。齐焦性能的优劣和合轴程度的高低是显微镜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它是与物镜的本身质量和物镜转换器的精度有关。 现代显微镜物镜已达到高度完善,其数值孔径已接近极限,视场中心的分辨率与理论值之区别已微乎其微。但继续增大显微物镜视场与提高视场边缘成象质量的可能性仍然存在,这种研究工作,至今仍在进行。 现代显微镜物镜在成像点上是有区别的。物镜是显微镜最复杂和最重要的部分,在宽光束中工作(孔径大),但这些光束与光轴的倾角较小(视场小);目镜在窄光束中工作,但其倾角大(视场大)。当计算物镜与目镜,在消除象差上有很大差别。 与宽光束有关的象差是球差、慧差以及位置色差;与视场有关的象差是象散、场曲、畸变以及倍率包差。 显微物镜是一消球差系统。这意味着:就轴上的一对共轭点而言,消除了球差并且实现了正弦条件时,每一物镜仅有两个这种消球差点。因此,物体与象的计算位置的任何改变均导致象差变大。
一、物镜的主要参数:
(1)放大率β
(2)数值孔径NA
(3)机械筒长L:在显微镜中,物镜支承面到目镜支承面之间的距离称为机械筒长。对于一台显微镜来说,机械筒长是固定的。我国规定机械筒长是160毫米。
(4)盖玻片厚度d
(5)工作距离WD
这些参数,大多刻在物镜筒上,百贺高档显微镜有一种所谓筒长无限的显微物镜有一种所谓筒长无限的显微物镜,这种物镜的后方一般带有辅助物镜(也叫补偿物镜或镜筒物镜),被观察物体位于物镜前焦点上,经过物镜以后,成像在无限远,再经过辅助物镜成像在辅
助物镜的焦平面上。在物镜和辅助物镜之间是平行光,所以中间距离比较自由一些,可以加入棱镜等光学元件。
二、物镜的基本类型
(1)按显微镜镜筒长度(以mm计):透射光用160镜筒,带0.17mm厚或更厚的盖玻片;反射光用190镜筒,不带盖玻片;透射光与反射光用镜筒,筒长无限大。
(2)按浸法特征:非浸式(干式)、浸式(油浸、水浸、甘油浸及其它浸法)。
(3)按光学装置:透射式、反射式以及折反射式。
(4)按数值孔径和放大倍数:低倍(NA≤0.2与β≤10X),中倍(NA≤0.65与β≤40X),高倍(NA>0.65与β>40X)。
(5)按校正象差的情况不同,通常分为复消色差物镜,平视场消色差物镜,平视场复消色差物镜和单色物镜。
根据其像差校正的程度进行分类,分为:
1.消色差物镜(Achromatic objective): 这是常见的物镜,外壳上常有"Ach"字样,这类物镜仅能校正轴上点的位置色差(红、蓝二色)和球差(黄绿光)以及消除近轴点慧差;不能校正其它色光的色差和球差,且场曲很大。
2.复消色差物镜(Apochromatic objective): 复消色差物镜的结构复杂,透镜采用了特种玻璃或萤石等材料制作而成,物镜的外壳上标有"Apo" 字样 ,这种物镜不仅能校正红绿蓝三色光的色差,同时能校正红,蓝二色光的球差。由于对各种相差的校正极为完善,比响应倍率的消色差物镜有更大的数值孔径,这样不仅分辨率高,像质量优而且也有更高的有效放大率。因此,复消色差物镜的性能很高,适用于高级研究镜检和显微照相等。
举例,复消色差物镜参数:
超长距复消色差物镜APO L 5X/0.40 WD:34mm
超长距复消色差物镜APO L 10X/0.40 WD:31mm
超长距复消色差物镜APO L 20X/0.40 WD:20.3mm
超长距复消色差物镜APO L 50X/0.40 WD:13mm
3.半复消色差物镜( Semi apochromatic objedtive):半复消色差物镜又称氟石物镜,物镜的外壳上标有"FL"字样,在结构上透镜的数目比消色差物镜多,比负消色差物镜少,成象质量上,远较消色差物镜为好,接近于复消色差物镜。平场物镜是在物镜的透镜系统中增加一快半月形的厚透镜,以达到校正场曲的缺陷。平场物镜的视场平坦,更适用于镜检和显微照相。
4.特种物镜:所谓"特种物镜"是在上述物镜的基础上,专门为达到某些特定的观察效果而设计制造的。主要有以下五种:
(1) 带校正环物镜(Correction collar objective):
在物镜的中部装有环装的调节环,当转动调节环时,可调节物镜内透镜组之间的距离,从而校正由盖玻片厚度不标准引起的覆盖差。调节环上的刻度可从0 .11--.023,在物镜的外壳上也标科有此数字,表明可校正盖玻片从0.11-0.23mm厚度之间的误差。
(2) 带虹彩光阑的物镜(Iris di
aphragm objective ): 
在物镜镜筒内的上部装有虹彩光阑,外方也可以旋转的调节环,转动时可调节光阑孔径的大小,这种结构的物镜是高级的油浸物镜,它的作用是在暗视场镜检时,往往由于某些原因而使照明光线进入物镜,使视场背景不够黑暗,造成镜检质量的下降。这时调节光阑的大小,使背景变黑,使被检物体更明亮,增强镜检效果。
(3)相衬物镜(Phase contrast objective ):
这种物镜是由于相衬镜检术的专用物镜,其特点是在物镜的后焦平面处装有相板。
(4)无罩物镜(No cover objective ):
有些被检物体,如涂抹制片等,上面不能加用盖玻片,这样在镜检时应使用无罩物镜,否则图象质量将明显下降,特别是在高倍镜检时更为明显。这种物镜的外壳上常标刻NC,同时在盖玻片厚度的位置上没有0.17的字样,而标刻着"0"。
(5)长工作距离物镜:这种物镜是倒置显微镜的专用物镜,它是为了满足组织培养,悬浮液等材料的镜检而设计。
范文五:物镜的分类
物镜根据使用条件的不同可分为干燥物镜和浸液物镜;其中浸液物镜又可分为水浸物镜和油浸物镜(常用放大倍数为90—100倍)。
根据放大倍数的不同可分为低倍物镜(10倍以下)、中倍物镜(20倍左右)高倍物镜(40—65倍)。
根据像差矫正情况,分为消色差物镜(常用,能矫正光谱中两种色光的色差的物镜)和复色差物镜(能矫正光谱中三种色光的色差的物镜,价格贵,使用少)。
物镜(objective)是显微镜最重要的光学部件,利用光线使被检物体第一次成像,因而直接关系和影响成像的质量和各项光学技术参数,是衡量一台显微镜质量的首要标准。
物镜的结构复杂,制作精密,由于对象差的校正,金属的物镜筒内由相隔一定距离并被固定的透镜组组合而成。物镜的要求是齐焦合轴。齐焦即在镜检时,当用某一倍率的物镜观察图像清晰后,在转换另一倍率的物镜时,其成像亦应基本清晰。和轴即上述操作中,像的中心偏离也应该在一定的范围内。齐焦性能的优劣和合轴程度的高低是显微镜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与物镜本身的质量和物镜转换器的精度有关。
传统物镜的种类很多,可从不同的角度分类。现在分类介绍。
按象差校正程度分类
物镜的种类及象差校正程度
1消色差物镜红、蓝波区校正黄、绿波区校正存在
2复消色差物镜红、绿、蓝波区校正红、蓝波区校正存在
3半复消色差物镜红、蓝波区校正红、蓝波区校正存在
4平场物镜存在存在已校正
5平场消色差物镜红、蓝波区校正黄、绿波区校正已校正
6平场复消色差物镜红、绿、蓝波区校正红、蓝波区校正已校正
1.消色差物镜(Achromatic objective):常见物镜,尽管各厂家的标志不完全一样,但外壳上一般标有“ACH”字样。这类物镜仅能校正轴上点红蓝光的色差和黄绿光的球差,以及消除近轴点慧差。不能校正其他光的色差和球差,且场曲很大。
2.复消色差物镜(Apochromatic objective):复消色差物镜的结构复杂,透镜采用特种玻璃或萤石等材料制作而成,物镜的外壳上标有“APO”字样。这种物镜不仅能校正红绿蓝三色光的色差,同时能校正红蓝二色光的球差。
实际上,复消色差物镜不仅能校正红、绿、蓝三色光的色差,而且在同一焦点平面上成像,达到消除“剩余色差”(又称二级色谱)的效果,所以色差的校正实际上等于可见光的全部波区,但二级色谱的放大率色差仍然存在。当其与简单组合目镜配用时,这些残存的色差会使影像边缘略带色彩。因此,需要与补偿型目镜配合使用。复消色差物镜对于光源无任何限制,
白光照明也可得到良好的效果。若加入蓝色或黄色滤光片效果更佳。
由于对各种象差的校正极为完善,比相应倍率的消色差物镜有更大的数值孔径,因此不仅分辨率高、图像质量好,而且有更高的有效放大率。复消色差物镜的性能很高,适用于高级研究镜检和显微照相。它的景深要比其他物镜小,价格昂贵。
3.半复消色差物镜(Semi Apochromatic objective):又称氟石物镜,物镜的外壳上标有“FL”字样。在结构上透镜的数目比消色差物镜多、比复消色差物镜少。成像质量上,远比消色差物镜好,接近于复消色差物镜。能校正红蓝二色光的色差和球差。可用于荧光观察,是比较高级的物镜。
就象差校正程度而言,半复消色差物镜介于消色差与复消色差物镜之间,但其他光学性质都与复消色差物镜接近。其售价较低,常用来替代复消色差物镜,使用时最好与补偿型目镜相配合。
4.平场物镜(Plan objective):平场物镜一般标有“PLAN”字样。在物镜的透镜系统中增加了一块半月形的厚透镜,以达到校正场曲的目的。平场物镜的视场平坦,更适于镜检和显微照相。
5.平场消色差物镜(Plan Achromatic objective):平场消色差物镜常标有“A-PLAN”字样。是在红蓝色差校正的基础上,对场曲作了进一步校正,因此图像平直,使视野边缘与中心能同时清晰成像。
消色差物镜、平场消色差物镜的色差校正为红蓝两个波区,球差校正仅为黄绿两个波区,仍然存在其他波区的色差和球差。但一般低倍放大时影响不大。鉴于其黄绿波区校正较佳,宜使用黄绿光作为照明光源,或加红色滤光片。
6.平场复消色差物镜(Plan Apochromatic objective):平场复消色差物镜除进一步做场曲的校正外,其他象差校正程度与复消色物镜相同。使用复消色差物镜成像的平坦程度不如消色差物镜,而平场复消色差物镜可使映像清晰、平坦、进一步提高成像质量。
另外,还有平场半复消色差物镜(Plan Semi Apochromatic objective)、超平场物镜(外壳标有“S PLAN”)、超平场复消色差物镜(外壳标有“S PLAN APO”)、消象散物镜(Anastigmatic objective)等。
按功能分类
1.相差物镜(Phase Contrast objective):一般带有“PH”标志,字体用绿色。这种物镜是相差(相衬)镜检术的专用物镜,其特点是在物镜的后焦平面处装有相位板。用来观察无色透明的标本或活细胞,倒置显微镜上使用广泛。
2. DIC物镜:一般要求半复消色差或复消色差物镜,用于DIC镜检观察无色样品或细胞,图像呈现立体感。
3. HMC物镜:标有“HMC”标志,一种类似于相差物镜的物镜。观察效果有立体感。用于霍夫
曼观察,但不能用于荧光观察。
4.偏光物镜:一般标有“POL”字样,这种物镜装配了克服应力设备,是专做偏光观察的物镜。
5.荧光物镜:这种物镜的荧光透过率非常高,物镜用于对离子位移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以及用于特别关键的荧光技术(如人类染色体的研究以及细胞遗传学)。这类物镜的突出特点是它们对340nm起的波长有特别高的数值孔径和高传输率(340nm时约为70%!)。视场平直足可以使用CCD照相。
6. TIRF专用物镜:要求数值孔径大,NA一般为1.45~1.65。如尼康公司的APO TIRF 60×/100× 1.49物镜。
7.多功能物镜:有的厂家生产一些多功能物镜,可以同时做相差、DIC、荧光等观察。例如奥林巴斯的UPLANFLN(万能平场半复消色差)物镜和蔡司的EC PLAN –NEOFLUAR(高衬度平场新荧光)系列物镜。
特殊物镜分类
特殊物镜主要有以下几种:
1.带校正环物镜(Correction Collar objective):在物镜中部装有环状的调节环,当转动调节环时,可调节物镜内透镜组之间的距离,从而校正由盖玻片厚度不标准引起的覆盖差。物镜外壳的调节环上标有数字“11~23”,表明可校正盖玻片0.11~0.23mm厚度之间的误差。
2.带虹彩光阑的物镜(Iris Diaphragm objective):在物镜镜筒内的上部装有虹彩光阑,外方也有可旋转的调节环,转动时可调节光阑孔径的大小。这种结构的物镜是高级的油浸物镜,常用于暗视野观察,在暗视野镜检时,往往由于某些原因而使照明光线进入物镜,使视场背景不够黑暗,造成镜检质量的下降。这时调节光阑的大小,使背景变黑、被检物体更明亮,增强镜检效果。
3.无罩物镜(No Cover objective):有些被检物体,如涂抹制片等,上面不能加用盖玻片,在镜检时应使用无罩物镜。否则图像质量将明显下降,特别是在高倍镜检时更为明显。这种物镜的外壳上常标刻“NC”,同时在标记盖玻片厚度的位置上没有“0.17”的字样,而标刻着“0”。
其他分类方法
1.按工作距离分类
(1)普通物镜:工作距离小,可以观察切片,但不能观察培养皿。
(2)长工作距离物镜(Long Working Distance objective):一般有“LD”标志,是倒置显微镜的专用物镜,它是为了满足组织培养、悬浮液等材料的镜检而设计制造的。由于这类被检物体都是放置在培养皿或培养瓶中,必须要求物镜的工作距离长才能达到镜检的要求。工作距离高至10.6mm,并可以进行光学修正,适用于0~2mm厚度的玻璃,通常由修正环或特殊的玻璃盖帽完成修正。例如奥林巴斯的LUCPLFLN-PH物镜和蔡司的LD-A-PLAN PH物镜。
2.按物镜前透镜与盖玻片之间的介质分类
(1)干燥系物镜:镜检时
,物镜前透镜与盖玻片之间以空气(n=1)为介质。这类物镜最为常用,如40×以下的物镜,数值孔径均小于1。
(2)水浸系物镜:一般有“W”标志,这些水浸系物镜同正立显微镜一起主要应用于生理学,如脑片等较厚样品的观察。镜检时,物镜前透镜与盖玻片之间是以水为介质的,宜用蒸馏水或生理盐水。
(3)油浸系物镜:即油镜头,其放大率为40×~100×。镜检时,物镜前透镜与盖玻片之间常以香柏油、无荧光油(n=1.515左右)为介质。有时也用甘油(n=1.450)、石蜡油(n=1.471)为介质。该类物镜的外壳上常标刻有“OIL”或“HI”字样,国产物镜刻以“油”或汉语拼音字头“Y”。
上述水浸与油浸物镜所应用的介质均为液体物质,所以又称为“浸液系物镜”,数值孔径大于1。
3.按放大倍数分类
(1)极低倍物镜:这类物镜的倍率不是放大而是缩小,是为了观察较大的被检物体的全貌而设计、制造的。目前有些研究用显微镜附有这类物镜,在镜检时,应与极低倍聚光镜相配使用。如倍率为0.75×、0.5×的物镜。
(2)低倍物镜:1×~6×,NA 0.04~0.15。
(3)中倍物镜:6×~25×,NA 0.15~0.40。
(4)高倍物镜:25×~63×,NA 0.35~0.95。
(5)油浸物镜:40×~100×,NA 1.25~1.40。
4.按厂家分类
按照生产厂家,物镜又可以分为奥林巴斯物镜、尼康物镜、徕卡物镜、蔡司物镜等。
当然还有其他一些物镜,比如反射暗视野物镜、自动识别物镜等。
范文六:物镜安装在镜筒下端的转换器上,因接近被观察的物体,故又称接物镜。其作用是将物体作第一次放大,是决定成像质量和分辨能力的重要部件。物镜上通常标有数值孔径、放大倍数、镜筒长度、焦距等主要参数。如:NA 0.30;10×;160/0.17;16mm。其中“NA 0.30”表示数值孔径(numerical aperture,简写为NA),“160/0.17”分别表示镜筒长度和所需盖玻片厚度(mm),“16mm”表示焦距。 物镜主要参数包括:放大倍数、数值孔径和工作距离。
①、 放大倍数是指眼睛看到像的大小与对应标本大小的比值。它指的是长度
的比值而不是面积的比值。例:放大倍数为100×,指的是长度是1μm的标本,放大后像的长度是100μm,要是以面积计算,则放大了10000倍。 显微镜的总放大倍数等于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②、 数值孔径也叫镜口率,简写NA或A,是物镜和聚光器的主要参数,与
显微镜的分辨力成正比。干燥物镜的数值孔径为0.05-0.95,油浸物镜(香柏油)的数值孔径为1.25。
③、 工作距离是指当所观察的标本最清楚时物镜的前端透镜下面到标本的盖
玻片上面的距离。物镜的工作距离与物镜的焦距有关,物镜的焦距越长,放大倍数越低,其工作距离越长。例:10倍物镜上标有10/0.25和160/0.17,其中10为物镜的放大倍数;0.25为数值孔径;160为镜筒长度(单位mm);0.17为盖玻片的标准厚度(单位mm)。10倍物镜有效工作距离为6.5mm,40倍物镜有效工作距离为0.48mm。
3、物镜的作用是将标本作第一次放大,它是决定显微镜性能的最重要的部件——分辨力的高低。
分辨力也叫分辨率或分辨本领。分辨力的大小是分辨距离(做能分辨开的两个物点间的最小距离)的数值来表示的。在明视距离(25cm)之处,正常人眼所能看清相距0.073mm的两个物点,这个0.073mm的数值,即为正常人眼的分辨距离。显微镜的分辨距离越小,即表示它的分辨力越高,也就是表示它的性能越好。 显微镜的分辨力的大小由物镜的分辨力来决定的,而物镜的分辨力又是由它的数值孔径和照明光线的波长决定的。
范文七:金相显微镜目镜和物镜的安装
金相显微镜的光学系统与机械部件,在出厂前已经装配成一部完整的光学仪器。但其中某光学部件(如目镜、物镜、摄影装置等)由于保管上的需要(如为了防琢、防尘、防展等》,平时存放在专门的设备中集中保管,到使用时才把这些光学部件安装在显微镜上。显微镜使用完毕,又孺将这些光学部件从显微镜架身上拆卸下来,放回专门的保管设备中。由此可见,一部金相显微镜在使用过程中,是要经常安装和拆卸某些光学部件的。本节就这些问题讨论一下应注意的事项。使用显徽镜前,必须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1)目镜的安装
目镜的安装比较简单:先把目镜简上的塑料防尘盖子取下,然后自目镜筒上端插入选择好的目镜就可以了。若要更换放大倍数不同的目镜,仅需把原来已安装好的目镜从镜筒中拔出,然后把要用的目镜擂入目镜筒中即可,但要注意目镜是否已和目镜筒的支承面完全重合。
(2)物镜的安装
奥林巴斯GX41金相显微镜的物镜是安装在物镜转换器上的。安装物镜时,用手转动粗动手轮,使载物台升高,同时使载物台与物镜转换器之间保持足够大的距离,然后将三个放大倍数不同的物镜按低倍、中倍、高倍的次序分别旋入转换器的物镜螺孔中,切不可无次序地安装。在螺纹未上紧前,不可脱手,以防物镜掉下而损坏,但也不宜上得太紧,要松紧适中。安装好后,转动转换器,把物镜转到工作位置上,此时应听到转换器上的弹簧顶尖与楔形槽吻合的轻微“卡嚓”声。
值得注意的是,旋转装上物镜的转换器时,要用手指抓住转换器的边缘旋转,不要用手扳着物镜来推动转换器,因为这样操作,容易引起光轴歪斜,损坏物镜螺纹,影响机械系统与光学系统的同轴性。
⒈熟悉显微镜的构造及原理;
⒉学会显微镜的调整和使用、以及测量微小长度的方法;
⒊理解数值孔径与显微镜分辨本领的含义,验证显微镜分辨本领与物镜数值孔径的
⒈XSP-18A生物显微镜;⒉测微尺;⒊测微目镜;⒋被测物(透射光栅及生物切片);⒌2号鉴别率板;⒍光阑及其支架。
显微镜是用来观察和研究微小物体的助视仪器。显微镜已广泛地应用于现代科学技术 和生产和各个领域,没有显微镜的发明和发展,就不可能有现代科学许多领域的发展。
⒈显微镜的基本光路
显微镜的最主要部分是物镜和目镜。为了简单起见,可以把构造复杂的物镜和目镜都
当作是一单独的薄凸透镜。其光路见图1。
物镜LO的焦距fO很短,待观察物体PQ放在它前面距离略大于fO的地方(设物距为sO)使PQ经LO 后成一放大实象
?)。P'Q'(设象距为sO然后再用目镜LE作为
放大镜来观察这个中间象。中间象P'Q'应放在目镜LE的第一焦点FE以内(设物距为sE),经过目镜后在明视距离(s??=
25cm)处成一放大虚象P"Q"。因为
?s?sfEEE111
??sE?fO??fE???
?到目镜的第一焦点FE的式中s?E代表目镜与显微镜最后成的象P"Q"的距离,?代表物镜的第二焦点FO
?、fE?、?给定不变的情况下,sO是一个确定的数值,其大小略大于距离,即光学间隔。所以在s??、fO
?,sO只有等于这个数值时我们才能通过目镜在明视距离处看到清晰的象P"Q"。从显微镜中能看到物fO
体的清晰图象时,物镜前表面到被观察物体的距离叫做显微镜的工作距离, 它近似等于?sO。
为了得到清晰图像而进行的调节sO大小的工作叫调焦。sO增长一点或减小一点仍然可以看清物体的图象.这个sO允许增大及减小的最大范围叫做焦深(depth of focus)。
⒉显微镜的放大本领
物镜的横向放大率为?O?
P?Q?P??Q??
目镜的横向放大率为?E? PQp?Q?
,由此可得放PQ
而显微镜的横向放大率?定义为P"Q"的长度与物体PQ 长度之比,即??大倍数的关系式为???O??E
?到FE的距离)除以物镜的第二焦
物镜的横向放大率?O近似地等于物镜和目镜的光学间隔?(FO
距, 即?O??
而目镜的横向放大率可近似为?E?故显微镜的横向放大率为M??
?s???。 ?fE?fO
当P"Q"成象在明视距离S"时,显微镜的视角放大率与横向放大率数值相等,此时有
(8) ??fOfE
⒊显微镜的分辨本领
显微镜的分辨本领是指分辨被检物体细微结构的能力, 也就是分辨两个物点之间最短距离的能力。显微镜的分辨本领主要由物镜的分辨本领所决定。
设有两个物点A、B,其间距为?y,经物镜后成中间像A′、B′,若显微镜是理想成像系统,则A′、B′为两个几何点,但实际上物镜(或其他孔径光阑)将产生衍射,因此A' B'均为衍射图样(如图2)。通常称之为爱里图样,其中心亮盘为爱里斑.
爱里斑的半径为1.22?s?/D,式中?为光的波长,D为物镜(或光阑)的孔径,s?为物镜到中间象的距离。因此当A、B两点的距离?y小于某一数值时,衍射图样A'与衍射图样B'重合得
过多,人们将无法分辨这个重合的衍射图样是一个物点所产生的,还是两个物点所产生的衍射图样。我们把这个临界的?y值(即刚刚能分辨的两个物点A、B间的距离) 叫做这个物镜的最小分辨距离.
根据瑞利判据(在没有几何象差只有衍射效应的情况下),这个最小分辨距离为
0.61?n?sin
式中?为光波长,n为物与物镜间介质的折射率,?为物镜(或其他入射光瞳)对物点的张角。通常把n?sin的值叫做数值孔径(Numerical Aperture),用NA表示。并将其具体数值标在显微镜的物镜
⒋显微镜的构造
实际使用中的显微镜种类很多,构造也比较复杂。我们实验中将要使用的生物显微镜的构造如图3.
老式显微镜多采用直筒镜台,其镜筒是直的,但为了以比较舒适的姿势进行观察, 可以借助于镜座附近的倾斜关节向前倾斜镜筒。近年来十分普及的新式镜台为斜筒镜台。这种类型的显微镜的光源就安装在镜座内,镜筒通过棱镜系统向观察者倾斜一定的角度,而载物台呈水平位置 ,它的聚焦可以通过移动载物台进行,因此镜筒是完全固定的,这就使得在镜筒上可以装置照相机、投影屏、光度计等各种较重得附件,大大开拓了了显微镜的用途。
XSP-18A生物显微镜配有10×,40×,100×的物镜和5×,10×,16×的目镜各一套,将它们相互组合可以得到不同的放大倍数。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和目镜,,其焦距和孔径是不同的。放大倍数越大,焦距就越短,孔径就越小。在使用高倍镜头
时因有焦深小、视场小、工作距离短及视场暗等特点,给调节带来一定困难,使用中要格外小心。这种显微镜在使用人工光源时, 可以先开启电源开关(15),调节亮度钮(16)可以改变灯泡发光亮度以获得最佳照明;使用自然光源时,将集光镜逆时针旋转到位后拿下,换上反射镜,调节反射可获行明亮的视场。
物镜是显微镜的最重要元件,是装在一个镜头内部的一组透镜,其中最前面的一块称为“前透镜”,是唯一起放大作用的透镜,其余透镜因只用来消除前透镜的象差, 故称为修正透镜。显微镜目镜用的较多的是惠更斯目镜,此外还有一种专门用于测量的目镜叫镜叫做测微目镜,其使用方法已在有关实验中作过介绍.
转动粗动手轮(9)可使工作台较快地升高或降低,调节微调手轮( 10)可看到清晰的象。转动工作台上纵向移动手轮(7)使工作台同标本作前后方向移动,转动横向移动手轮可使标本作左右方向移动.
(一)显微镜的调节和使用:
⒈装上目镜和物镜,物镜可装10×及40×两种。先用低倍物镜,转动物镜转换器,听到“咔”的响声后,说明物镜已对准了目镜。
⒉接通照明电源并拨动亮度调节钮,使视场内亮度适当。
⒊将被观察的样品放在载物台上,先用低倍物镜寻找被观察的部位。旋动调焦粗调及 微调手轮,直到看见清晰的象,将被观察部分利用工作台的纵向及横向移动手轮调到视场中心。
如果要用高倍物镜时,可转动物镜换上高倍物镜,然后稍微调节微调手轮,就可以清晰聚焦了(注意:生物显微镜由低倍换高倍这个办法是有条件的,即物与物镜之间不能有东西,或者只有厚度小于0.17mm的盖玻片,否则换高倍镜头用这个方法,镜头会碰到样品造成损失)。
⒋由于高倍物镜的工作距离很短,如我们这次用的生物显微镜的工作距离为:10×物镜工作距离为6.3mm,40×时为0.5mm,100×时为0.1mm。调焦一不小心就可能使物镜与被观察物挤压而造成物镜或被观察样品的损坏。为了避免这种事故,我们规定此种显微镜的调焦操作规程如下:先调整旋钮使工作台慢慢升高,使被观察物慢慢靠近物镜头而不接触。做这一步时眼睛必须在旁边监视,千万不要让被观察样品与物镜头相接触! 然后眼睛通过目镜观察视场,这时只允许工作台下降使样品与镜头之间的距离增大进行调焦工作。这个规定无论使用多大放大倍数的镜头都必须严格遵守.
(二)物镜放大倍数的测定、微小物体的长度测量
1.用测微目镜代替显微镜的目镜,调节照明亮度,把测微尺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 ,调焦。测量测
? (注意使测微目镜中刻度微尺的某一段长度y1 (尽量取大些,以减小误差)经物镜放大后的中间象长y1
尺的方向与的y1方向一致)。从而计算出物镜的放大倍数?O?二者不同的原因。.
2.将测微尺换成全息光栅,调焦,测出光栅条纹间距y经物镜放大后的中间象长y?,由此得出未知长度y?y?/?O (可测量若干条条纹间距再除以条数得到y),算出光栅的空间频率1/y。
(三)显微镜分辨本领的测定
1.仍用10×目镜代替测微目镜,将移测显微镜上用的3×物镜装在生物显微镜的物镜转换器上。转动物镜转换器,使3×物镜对准镜筒。
⒉把装在特制套筒里的鉴别率板放在载物平台上,调显微镜的照明并调焦,使2 号鉴别率板从显微镜中看去最清楚,并转动工作台的纵向和横向移动手轮,使鉴别率板的图象在视野正中。
⒊将带有小圆孔的特制圆罩盖在鉴别率板套筒上,小圆孔与物镜头的距离很近。重新调整载物台的纵向及横向移动手轮,使圆孔与显微镜共轴。
⒋从显微镜中看到的鉴别率板有25组方块,每组方块中有四组平行条纹(见图4),其中单元号码小的平行条纹间距大,号码大的条纹间距小。号码大到一定程度方块中会模糊一片,看不出条纹。记住那个临界的刚刚能看出有条纹的方块号码(每一组中有四个方块,只要一个方块个中看出有条纹就算这一组有条纹)。
⒌从本实验的附表中查出2号鉴别率板
相应单元号码的条纹宽度,这个便是加了圆孔光阑的被测显微镜实际的最小分辨距离。这是实验测得的?y数据(记作?y实)。
⒍如图5,由光阑与鉴别率板之间的距离d以及光阑的孔径?,代入
,与物镜上所标的数值作比较,说明y1
d的值由测量显微镜测出。算出。其中?、将NA值代入(9)式,即可算出?y理(理
论)值(其中?按550nm计算)。将?y实与?y理作比较.
注意:鉴别率板上复盖有一层较厚的玻璃片,因此不得用高倍物镜去观察它, 否则会损 坏仪器。用低倍物镜已足够清楚。
⒈一张全息照片的干涉条纹最密得是2500lin/mm,即干涉条纹的空间周期为0. 4μm,
如欲在生物显微镜下观察,试问不用油镜头又行不行?为什么?(注:生物显微镜的100×物镜使用时要在物和物镜间加油,以便增大NA值,所以把这个镜头叫做油镜头。)已知油镜头( 物镜)的放大倍数为100×,数值孔径为1.25,而放大倍数仅次于它的物镜为40×,数值孔径为0.65, 照明光波长以于550nm计算。
范文九:预习性作业
3练习画动植物细胞结构图并标出名称
学科网-精品系列资料
版权所有@学科网
预习性作业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我们所吃的食物中所包含的能量属于:
D.太阳能 2.使用显微镜进行对光时,依次调节哪些结构:
A.转换器、遮光器、反光镜
B.反光镜、物镜、目镜
C.反光镜、转换器、物镜
D.转换器、反光镜、遮光器 3.人体细胞与小麦细胞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人体细胞:
A.体积比较大
B.细胞核比较小
C.没有细胞壁
D.细胞质比较浓 4.动植物细胞中都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A.叶绿体 B.线粒体C.细胞膜D.叶绿素 5.在观察临时装片时,若在视野中看到中央发亮、周边黑暗的圆圈,最可能是:
6.细胞分裂时,最先一分为二的是:
D.细胞壁 7.视野右上角的图像移至视野中央,移动玻片的方向是: A右上角 B右下角C左上角 D左下角8.吃柿子感到有点涩,这是因为它含有单宁,这种物质存在于细胞的:
D.细胞鼙 9.用自己研制的光学显微镜观察软木薄片,发现细胞的是: A.施莱登和施旺
B.罗伯特.虎克
D.伽利略 10.下列关于染色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B.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构成 C.在细胞分裂时称为染色体
D.同种生物的染色体数目不一定相同 11.形成组织的细胞的特点是: A.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
B.形态相同,结构和功能相似 C.结构相同,形态和功能相似
D.结构相似,形态和功能相似 12.使用显微镜时,若光线过强,可选用
A.平面镜、小光圈 B.凹面镜、大光圈C.平面镜、大光圈 D.凹面镜、小光圈 13.植物体组织的形成是:
A.细胞分裂的结果 B.细胞生长的结果C.细胞分裂生长的结果 D.细胞分化的结果 14.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A.能快速运动 B.是由细胞构成的C.能进行光合作用
D.能生长和繁殖 15.血液属于______水平的结构?
A.细胞 B.组织C.系统D.器官 16.制作洋葱鳞片叶临时装片的正确顺序是
a.撕取薄膜
b.盖盖玻片
d.放置材料
D.adebc 17.小肠腺上皮和大脑分别主要由_______组织构成?
A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 B神经组织和上皮组织 C神经组织和肌肉组织 D上皮组织和神经组织
预习性作业
18.在一个阴湿山洼草丛中,有一堆长满苔藓的朽木,其中聚集着蚂蚁、蚯蚓、蜘蛛、老鼠等动物,它们共同构成一个:
A.生态系统
B.生物群落
D.食物网 19.下列现象中,不是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是:
A.北极熊白色的体毛 B.鱼的体型为梭型 C.牦牛的绒很保暖
D.孔雀开屏 预习性作业
33.某同学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中,分别采用了以下四种不同的目镜和物镜组合,则他在一个视野中可以观察到数目最多的是
) A.5×、10×
B.10×、40×
C.15×、10×
D.20×、40×
34下图为显微镜视野内某生物体所处位置及运动路线,则此生物体的实际位置及运动路线应为
20.植物体中的保护组织与动物体的_______组织在功能上是相似的?
A.结缔组织
B.肌肉组织
C.神经组织
D.上皮组织
21.在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调换目镜和移动装片,都未将视野内的污点移走,则可以断定污点在:A.目镜
B.玻片标本
D.反光镜 22.下列属于动物病毒的一组是:
A.流行性感冒病毒、肝炎病毒
B.流行性感冒病毒、烟草花叶病毒
C.烟草花叶病毒、口蹄疫病毒
D.痢疾杆菌噬茵体、艾滋病毒 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与非生物具有统一性的一面B.生物与非生物没有任何联系
C.从结构层次看,皮肤属于-组织D.细胞分裂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膜的形成
24.某同学在用显微镜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希望能在视野中看到更多的细胞,你认为他应选择的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
A.10X和10X
B.10X和40X
C.5X和l0X
D.15X和40X 25.下列结构不属于组织的是
A.番茄的果肉
B.洋葱的表皮
C.玉米的种子
D.黄瓜叶表皮 26.种豆得豆种瓜得瓜是因为亲代把______传给了子代:
A.营养物质
B.遗传物质
27.病毒在寄主细胞中的生命活动主要表现是
A.生长 B.消化 C.发育
D.繁殖 28.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有一污点,这个污点不可能存在于
) A.目镜上
C.载玻片上
D. 反光镜上
29.在使用显微镜观察切片时,视野中就有气泡又有细胞,用镊子尖轻轻地压动盖玻片,气泡的变化是
A会变形、会移动
B会变形、不移动
C不变形、不移动
D不变形、会移动 30.在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你知道起放大作用的结构是
) A.目镜和物镜
B .反光镜和目镜
C.反光镜和物镜
D 折光器和反光镜. 31.当低倍镜换为高倍镜后
) A.细胞数量变多,视野变暗
B.细胞数量变多,视野变亮 C.细胞数量变少,视野变暗
D.细胞数量变少,视野变亮
32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固定装片用到的结构是
) A.粗准焦螺旋
D.细准焦螺旋
33.写出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学科网-精品系列资料
版权所有@学科网
35在使用显微镜进行对光时,下述四个实验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①转动遮光器,使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②转动遮光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③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
④转动反光镜调出一个白亮的视野
A.①③②④
B.②①③④
C.③④②①
D.③②④① 36如果在目镜为5×、物镜为10×时,显微镜视野里可观察到的细胞如右图所示。那么,在物镜放大倍数不变的情况下,把目镜改为15×,视野里可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是
37某学生使用的显微镜有如下一些镜头可供参考(见下图)。使用该显微镜观
察某组织时,要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择的镜头组合是
38用来擦拭显微镜头污点的是
D.擦镜纸 二、非选择题
1.请回答下列显微镜操作的有关问题: (1)右图为显微镜观察到的两个视野,
其中甲为主要观察对象,当由视野①变为视野②时,操作方法是
(2)右图为A、B两位同学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
胞时的效果图,你认为
同学的观察效果好。另一同学效果欠佳是因为装片中有
,要想不出现这位同学视野中不正常的情况,盖玻片时
。 2.显微镜的使用。
(1)正常情况下在用显微镜观察时,眼睛和镜筒的相关位置应该是下图的(
(2)某同学在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细胞有流动现象。请你帮他想一个补救的办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你在下列哪种细胞中没有看到叶绿体(
A.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B.黄瓜表层果肉细胞 C.黑藻叶片细胞
D.菠菜叶肉细胞
(4)观察血涂片时,看到了图①所示的物像。
如果要在同一视野中进一步清晰观察白细胞A(如图②),在这个过程中,你不应当进行的操作是(
A.转动转换器 B.转动细准焦螺旋
C.转动粗准焦螺旋
D.调节反光镜 3.下表格中的数据表示ABCD四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分析回答问题:
[1]如果观察同一标本的同一区域,视野内细胞数目最少的是(
) [2]如果观察同一标本的同一区域,视野最亮的是(
[3]物镜距离标本最近的是(
)[4]物镜头最长的是(
4.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和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临时装片的实验中
(1)两实验的过程基本相同,但第二步,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在载玻片中央滴的是________,而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临时装片的实验滴的是_________。 (2)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第三步,用消毒牙签在漱净的________上轻轻刮几下。(3)盖盖玻片的方法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让它的一边先接触________再缓缓地盖在水滴上,避免产生_________。
(4)染色的方法是:在__________的一侧滴加稀碘液,用吸水纸从________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___________。
(5).如果将细胞比做汽车,那么细胞中的_________相当于发动机,它将细胞中的一些_______当做燃料,使之与________结合,经过复杂的变化转变成_________和________,同时将有机物中的_________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学科网-精品系列资料
版权所有@学科网
5.下图是细胞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是(
)__________;(2)(
)_________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清楚;(3)①的作用是起______和________的作用:(4)在细胞分裂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结构是(
)_________;(5)切两瓜时流出的大量汁液存在于细胞结构的(
)_________中;(6)动物细胞在结构上不同于植物细胞是由于动物细胞没有图中的(
)_________、(
)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
6.王强和几个同学利用假期对昆嵛山的某片森林进行了调查,下面是他们调查报告中的一段话,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森林里生活着高大的乔木、低矮的灌木和大量的草本植物。有许多鸟类在此栖息,有的鸟吃草籽,有的鸟是杂食性的(既吃草籽又吃昆虫)。昆虫主要吃植物的茎和叶。有些鼠类以植物的果实为食,然而鼠又是鹰的食物,鹰也捕食鸟。
(1)上面是王强画出的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有的同学认为还有一
条食物链未画出,请你在图中画出。补画完整后该食物网中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
(2)食物链和食物网是通过生物之间的________关系建立起来的。
(3)他们在调查中还发现,有些昆虫的体色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与周围环境基本保持一致。这说明生物能够________环境。
(4)有一时期,人们大量捕捉森林中的鹰和鸟类,会造成_______的大量繁殖,结果对森林造成了一定的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能力是有限度的,当外来干扰超过这个限度,将会破坏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
7.细胞的分裂过程
学年度临沂市沂水第一学期七年级期中考试
生物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40分)
1.(8分)(1)生理盐水 清水
(2)口腔内侧壁
(3)载玻片上的水滴
(4)盖玻片
浸到标本全部
2.(6分)线粒体
3.(9分)(1)②细胞膜
(2)②细胞膜
(4)④细胞核
(5)⑤液泡
(6)①细胞壁
4.(10分)(1)⑦ 纤毛
(2)⑨口沟 ⑩食物泡
(3)⑧表膜
(4)⑥胞肛
(5)①略 ②甲:食盐对于草履虫来说是不利的刺激,所以在有盐粒一侧的草履虫要逃离,游到没有盐粒的培养液滴中;乙:肉汁对于草履虫来说是有利的刺激,所以在没有肉汁一侧的草履虫会游到有肉汁的培养液滴中。③草履虫是一个生物体,能够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
5.(7分)(1)图略
4 (2)吃与被吃
(4)鼠和鼠虫
学科网-精品系列资料
版权所有@学科网
范文十:人用肉眼观察物体有较大的局限性,如人眼不能看清很远处的物体,也不能看到微观领域的微生物等.望远镜的作用就是使远处的物体在近处成像以便看清,如用一架好的双筒望远镜可以清晰地看到月球上的环形山,还可以看到许多平时看不到的星星.显微镜则是将细微物体成放大若干倍的像,便于看清微生物、动植物细胞等微小的物体.      一、结构及成像原理      (一)望远镜   我们常见的望远镜,其光学系统通常可等效成由两块透镜组成.   1.开普勒望远镜   开普勒望远镜是由两块凸透镜组成.为了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物镜用较长焦距的凸透镜,目镜用较短焦距的凸透镜.物镜的后焦点与目镜的前焦点重合,其成像光路如图1,远处射来的光线(可视为平行光),经过物镜(左透镜)后,会聚在它的后焦点外离焦点很近的地方,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一次成像).因目镜的前焦点和物镜的后焦点是重合的,所以物镜的像作为目镜的物体,位于目镜的一倍焦距以内靠近焦点处,经目镜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二次成像),相对于远处的物体而言,从目镜可看到远处物体倒立的虚像,由于增大了视角,故提高了分辨能力.      2.伽利略望远镜   伽利略望远镜是由一块凸透镜和一块凹透镜组成,物镜用焦距较长的凸透镜,目镜用凹透镜,物镜的后焦点与目镜的后焦点重合;其成像原理如图2,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经过物镜后,在尚未会聚成像之前,遇到目镜(凹透镜)将会使光线发散,在这些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处形成正立的虚像,以便观察地面上远处的物体.      (二)显微镜   显微镜同样是由两块焦距不等的凸透镜组合而成.为了能获得微小物体或物体细微部分的放大的像,物镜采用焦距较短的凸透镜,目镜采用焦距较长的凸透镜,其成像原理如图3.物体位于物镜的焦点与两倍焦距之间,通过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该像位于目镜的焦点F2以内,作为目镜的物通过目镜再次成放大的虚像.经过物镜、目镜两次放大,从而可以看清细微物体倒立放大的像.      ●望远镜与显微镜的比较   望远镜主要是将远处物体成像在近处同时增大视角以便看清,显微镜主要是经过两块凸透镜两次放大将微小物体放大许多倍以便看清.   ●组装望远镜和显微镜   利用两块焦距不等的凸透镜和一块凹透镜可组装开普勒望远镜、伽利略望远镜及显微镜.参考器材:焦距为300mm及500mm的凸透镜各一块、75mm凹透镜一块.利用它们中的两块组合起来就可得到上述望远镜与显微镜,调整目镜即可清晰地看到要观察的物体.      ●如图4所示,两组透镜的焦点都重合,请完成光路图 .      二、主要性能      1.望远镜放大率   望远镜镜筒上,常见“7×30”、“8×40”、“10×50”等字样,每一组数字中,前一个数字表示望远镜的放大率,后一个数字表示物镜的直径毫米(mm)数,如“7×30”表示望远镜的放大率为七倍(即用此望远镜看远处的物体,觉得是肉眼所见大小的七倍),而物镜的直径为30mm.   放大率愈大,看目标就越精细,但所看到的视野就愈狭窄,故有见“一斑”而难窥“全貌”的弊端.   物镜的直径愈大,进入眼睛的光线就越多,故能看清楚阴暗的景物,但由于镜筒较大,望远镜就会变得笨重,不便于携带.   2.显微镜放大率   显微镜放大物体,首先经过物镜第一次放大成像,目镜在明视距离成第二次放大像.放大率就是最后的像和原物体两者体积大小之比例.因此,显微镜的放大率等于物镜放大率和目镜放大率的乘积.   比较精确的计算方法,可从下列公式求得      你能算出 △=160mmF1=4mmD=250mmF2=150mm这一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智齿上下一起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