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图来表示酸,碱,盐,碱性氧化物有哪些之间的转化关系吗

这类框图题难度较大,不像我们平时所做的推断题那样有明显的现象特征作为突破口,故这类题常常以与其他物质反应最多或最少的物质为突破口.解题办法如下:先按题中物质顺序写好,然后把能发生反应的两种物质用线相连,找到最多或最少的连线物质,然后用假设法往下做.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为复分解反应,看两物质间是否发生反应.
解:根据所学知识:钡离子和硫酸根形成硫酸钡,与碳酸根形成碳酸钡.用假设法:酸:硫酸,碱:氢氧化钡;与酸形成硫酸钡的盐为:氯化钡或硝酸钡;与碱形成碳酸钡的盐为可溶性的盐:碳酸钾或碳酸钠.把结论代入原题中验证,正好符合题意.故答为:酸碱,.
解题时往往需要从题目中挖出一些明显或隐含的条件,抓住突破口(突破口往往是现象特征,反应特征及结构特征),导出结论,最后别忘了把结论代入原题中验证,若"路"走得通则已经成功.
1112@@3@@@@物质的鉴别、推断@@@@@@105@@Chemistry@@Junior@@$105@@2@@@@化学物质的多样性@@@@@@15@@Chemistry@@Junior@@$15@@1@@@@物质构成的奥秘@@@@@@2@@Chemistry@@Junior@@$2@@0@@@@初中化学@@@@@@-1@@Chemistry@@Junior@@$1070@@3@@@@酸的化学性质@@@@@@104@@Chemistry@@Junior@@$104@@2@@@@生活中的常见化合物@@@@@@14@@Chemistry@@Junior@@$14@@1@@@@身边的化学物质@@@@@@2@@Chemistry@@Junior@@$2@@0@@@@初中化学@@@@@@-1@@Chemistry@@Junior@@$1072@@3@@@@碱的化学性质@@@@@@104@@Chemistry@@Junior@@$104@@2@@@@生活中的常见化合物@@@@@@14@@Chemistry@@Junior@@$14@@1@@@@身边的化学物质@@@@@@2@@Chemistry@@Junior@@$2@@0@@@@初中化学@@@@@@-1@@Chemistry@@Junior@@$1084@@3@@@@盐的化学性质@@@@@@104@@Chemistry@@Junior@@$104@@2@@@@生活中的常见化合物@@@@@@14@@Chemistry@@Junior@@$14@@1@@@@身边的化学物质@@@@@@2@@Chemistry@@Junior@@$2@@0@@@@初中化学@@@@@@-1@@Chemistry@@Junior@@$1177@@3@@@@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111@@Chemistry@@Junior@@$111@@2@@@@质量守恒定律@@@@@@16@@Chemistry@@Junior@@$16@@1@@@@物质的化学变化@@@@@@2@@Chemistry@@Junior@@$2@@0@@@@初中化学@@@@@@-1@@Chemistry@@Junior@@
@@15@@2##@@14@@2##@@14@@2##@@14@@2##@@16@@2
第三大题,第8小题
第二大题,第9小题
第三大题,第2小题
求解答 学习搜索引擎 | 如图是常见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1)写出图中相应物质的化学式:酸___,碱___.(2)写出图中反应\textcircled{2}和\textcircled{4}的化学方程式:\textcircled{2}___\textcircled{4}___.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相互转化关系一课教学反思-鞍山市第二十七中学网站-Powered by PageAdmin CMS
欢迎您访问鞍山市第二十七中学网站!
当前位置: &
&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是通过&问题(情景)&&知识归纳(总结)&&迁移应用&的教学流程,实现复习教学的三个方面的功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引导、组织等作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问题讨论、方案设计、表达交流,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教育,同时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获取成功的体验,体验化学知识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学习化学的情感等。
根据这样的设计思路,本节课的教学,本人和同行们一致认为,本节教学基本达到预期的目的,很好的实现教学设计的要求。大家认为,本节教学及其设计较好的符合复习教学要求和新课标课堂教学要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新&上:
一、内容处理&新&:本课教学不是仅为复习物质相互转化而复习,不再简单的列举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几条性质,而是将有关的知识置于具体的问题情景之中,将&裸露&的化学主干知识进行包装,将知识置于具体的问题情景之中。从中找出转化规律。再升华运用。
二、教学模式&新&:本课教学打破过去复习惯用的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逐一回顾酸、碱、盐的主要性质,而是呈现问题,在问题中隐含相关知识;同时教学注重&敛、散&结合&&设置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充分的思考与讨论,再讨论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相关的性质;并将有关的性质迁移到新的问题情景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方式&新&:知识的复习归纳,不是通过逐一回顾而得到的,而是让学生通过问题的解决,体验、归纳、总结相关的化学知识。这种教学很好的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体验、思考、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和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
四、板书设计&新&:以网络图形势归纳酸碱盐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及规律提炼,图文并存,效果较好。
&&&&&& 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本人认为不足之处:由于教学课时紧、内容丰富,尽管有意识地注重教学效果达成,但教学过程中,有些环节还是行之过急,对于课堂中&生成&性的目标、内容,则挖掘不够。这是本节教学的不足。
&&&&&& 通过本节研讨课的教学,本人深深体会到: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理念、把握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要求,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只有用&心&去研究、体会、感悟,才能符合提高复习教学质量。
& |&&& |&&& |&&
鞍山市第二十七中学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碱性氧化物的定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