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子叶植物维管束的根与茎是相连的为什么二者维管束不同

植物根和茎的初生结构不同,但根和茎的维管束又是连在一起的,这个连接的部位是下面的哪个部位?A.上胚轴B.中胚轴C.下胚轴D.胚根
子叶着生点到胚根的一段称为下胚轴实际上是连接胚根与胚芽(根与茎)的部位;由子叶着生点到第一片真叶的一段称上胚轴;中胚轴见于某些属的禾本科植物,是鞘叶基部与胚盘之间缩小的组织。
试题“植物根和茎的初生结构不同,但根和茎的维管束又是连在...”;主要考察你对
等知识点的理解。
广利河作为连接黄河和渤海、贯穿东营市中心城区的主要河流,经过近几年的综合治理,成为美化环境、造福群众的靓丽风景。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滴广利河的水,发现有一些能运动的绿色颗粒,下列不能作为判断这些小颗粒是生物的依据是
A.有细胞结构
B.有应激性
C.体小且为绿色
D.能生长繁殖
将左右两边相关联的内容用线段连接起来动物的摄食
应激性向日葵朝向太阳
生长植物的开花结果
繁殖人体的排汗
营养蘑菇由小长大
生活史是指生物在一生中所经历的______、______和______的全过程.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是从______到______的过程.
高考全年学习规划
该知识易错题
该知识点相似题
高考英语全年学习规划讲师:李辉
更多高考学习规划:
客服电话:400-676-2300
京ICP证050421号&京ICP备号 &京公安备110-1081940&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0531号
旗下成员公司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植物根和茎的初生结构不同,但根和茎的维管束又是连在一起的,这个连接的部位是下面的哪个部位?(  )A. 上胚轴B. 中胚轴C. 下胚轴D. 胚根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子叶着生点到胚根的一段称为下胚轴实际上是连接胚根与胚芽(根与茎)的部位;由子叶着生点到第一片真叶的一段称上胚轴;中胚轴见于某些属的禾本科植物,是鞘叶基部与胚盘之间缩小的组织.故C正确.故选:C.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种子的主要部分是胚,而胚是由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组成的,其中胚根与胚芽之间由胚轴相连.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胚根发育成植物的根,胚芽发育成植物的茎和叶,胚轴伸长发育成连接茎和叶的部分.
本题考点:
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考点点评: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较细致,需搜集资料回答.
扫描下载二维码植物学&资料&&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填空题
&&&本资料纯属复习建议,是根据以往考试试卷总结出来的常见题型,希望这些能让学弟学妹们的复习更加轻松。。祝你们考试顺利!过个好年!
&&1、纹孔:细胞壁形成次生壁时并非全面地增厚。在一些位置上不沉积次生壁物&&&质,这种未增厚的区域成为纹孔。
2、双名法:用两个拉丁文单词给植物命名,第一个单词是属名;第二个单词是种加词,一个完整的拉丁文学名还要在双名的后面附上命名人的姓氏缩写。
3、通道细胞:&根内皮层的大部分细胞在发育后期其细胞壁常呈五面加厚,少数正对原生木质部的内皮层细胞保持薄壁的状态.这种薄壁的细胞称为通道细胞。
4、泡状细胞:在禾本科植物叶片上的一组大型的薄壁细胞,分布于两个叶脉之间的上表皮。在横切面上呈展开的扇形排列,中间的细胞最大,两旁的细胞渐小。每个细胞内都含有大液泡,
不含或少含叶绿体。与叶片的卷曲和张开有关。
5、周皮:双子叶植物的老根和老茎最外层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组成的次生保护组织。
6、筛管:存在于被子植物的韧皮部中,运输有机物。它们由一些管状的无细胞核的生活细胞-筛管分子连接而成的管状结构。
7、凯氏带:在内皮层细胞的径向壁和横壁上有一条木化和栓化的带状加厚区域,称为凯氏带。
10、无融合生殖:在胚囊中,不经过雌雄性细胞的融合而产生胚的现象。
11、厚角组织:初生的机械组织。由生活细胞组成,常含叶绿体。细胞壁为初生壁性质。细胞壁发生不均匀的增厚。增厚一般发生细胞的角隅处。
12、&运动细胞:在禾本科植物叶片上的一组大型的薄壁细胞,分布于两个叶脉之间的上表皮。在横切面上呈展开的扇形排列,中间的细胞最大,两旁的细胞渐小。每个细胞内都含有大液泡,不含或少含叶绿体。与叶片的卷曲和张
13、无限花序:开花顺序自下而上或由外而内。
14、&世代交替:孢子体世代和配子体世代交替出现,缺一不能完成生活史。
15、&年轮:在温带地区多年生木本植物木材的横切面上,一个生长季节内形成的早材和晚材组成一轮显著的同心圆环。
16、聚合果:由一朵花中的许多离生单雌蕊与花托共同发育成的果实。
17、真花学说:认为被子植物的一朵花相当于裸子植物的一个两性孢子叶球,主张被子植物是由早已灭绝的本内苏铁目
中两性孢子叶球的植物演化而来。孢子叶球基部的苞片演变为花被,小孢子叶演变成雄蕊,大孢子叶演变成雌蕊(心皮)
,孢子叶球的轴则缩短演变成花托和花柄。即由本内苏铁的两性孢子叶球演化成被子植物的两性花。&&&&
18、地衣&:是藻类和真菌的共生体。
19、原套—原体学说:将被子植物苗端的原分生组织分为原套和原体两部分。原套是生长锥表面一至数层细胞,通常只
进行垂周分裂,扩大生长锥的表面。原体是原套内方的一团不规则排列的细胞,进行各个方向的分裂增大生长锥体积&。
21、&有限花序:开花顺序为自上而下或由内向外。
22、&导管:存在于被子植物的木质部中,由许多管状的、细胞壁木质化的死细胞纵向连接而成。组成导管的每一个细胞
称为导管分子。成熟导管分子为死细胞,端壁溶解,形成穿孔。侧壁发生不同方式的次生木质化增厚。
23、&聚花果:由整个花序形成的果实。
24&细胞骨架:真核细胞内由微管、微丝、中间纤维组成的蛋白质纤维网架体系。
25、厚角组织:初生的机械组织。由生活细胞组成,常含叶绿体。细胞壁为初生壁性质。细胞壁发生不均匀的增厚。增厚一
般发生细胞的角隅处。
26、子房下位:子房下陷于花托中并与之愈合。&
27、中柱鞘: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构造中,微管柱的最外方的细胞,排列整齐。具潜在的分裂能力。&&
28、细胞骨架:真核细胞内由微管、微丝、中间纤维组成的蛋白质纤维网架体系。
29、无融合生殖&:在胚囊中,不经过雌雄性细胞的融合而产生胚的现象。&
30、同配生殖:大小形状相似、性别不同的两个配子融合。&&&&&&
31、须根系:由粗细长短相似的不定根组成的根系。
32、栅栏组织:双子叶植物叶肉中靠近上表皮的部分,排列整齐如栅栏,含较多的叶绿体。
33、世代交替:孢子体世代和配子体世代交替出现,缺一不能完成生活史。
34、原分生组织:由来源于胚的、始终保持分裂能力的胚性细胞,位于根、茎顶端部分。
35、细胞型胚乳:是植物胚乳发育发育的一种方式,即初生胚乳核的每一次分裂都伴随着胞质分裂和细胞壁的形成。
36、侧膜胎座:多心皮合生,子房1室,胚珠着生于每一心皮的边缘,如黄瓜。
37、次生生长:由于次生分生组织,特别是维管形成层的活动,不断产生新的细胞组织所导致的生长。主要表现为植物的根和
茎的加粗。
38、次生分生组织&&由已经成熟的细胞重新恢复分裂能力而来,活动的结果是形成植物的次生结构,包括维管形成层和
木栓形成层。。
40、中轴胎座&&多心皮构成多室子房,心皮腹缝线在子房中央联合成轴状,胚珠着生在轴上。
41、离层&&叶柄基部离区内的部分细胞胞间层发生降解甚至死亡,叶从该处断离、脱落。&&&
42、&胚状体:在自然界或组织培养过程中,由非合子细胞分化形成的胚状结构。
43.、基本组织:细胞壁薄,仅有初生壁,液泡大,排列疏松,胞间隙明显,分化程度低。
44、&聚合蓇葖果:一朵具离生单雌蕊的花发育成的果实,且每一小雌蕊发育成的小果在成熟时沿腹缝线或背缝线开裂。
45、聚伞花序:开花顺序是顶端花先开,基部花后开;或者是中心花先开,侧边花后开。&
46、菌根:高等植物的根与土壤中某些真菌形成的共生体。&
47、边缘胎座:单雌蕊,子房一室,胚珠着生于腹缝线上。
48、合轴分枝:顶芽发育到一定时候就死亡或生长缓慢或为花芽,位于顶芽下的侧芽迅速发育成为新枝,代替主茎的位置。
49、&离生单雌蕊:一朵花中具有多个心皮,心皮彼此分离,各自形成一个小雌蕊。
50、无限外韧维管束:初生韧皮部位于初生木质部外方,在两者之间保留部分未分化的原形成层细胞。
51、&大孢子叶: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体中着生胚珠的变态叶,被子植物的大孢子叶也称作心皮。
52、真果:单纯由子房发育而成的果实。
53、高尔基体:一般由4~8个单层膜围成的扁囊平行垛叠而成,略呈弯曲状,凸面又称形成面,凹面又称成熟面。具分泌作用。
54、&厚壁组织:细胞壁均匀的次生增厚,常木质化;细胞腔狭小;成熟时一般为死细胞。
55、&同源器官:来源相同,功能和形态不同的变态器官。
56、薄壁组织:细胞壁薄,仅有初生壁,液泡大,排列疏松,胞间隙明显,分化程度低。
57、根瘤:固氮细菌、放线菌侵入宿主植物根部细胞而形成的瘤状共生结构。
58、海绵组织:双子叶植物叶中,靠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形状不规则,胞间隙发达,含有较少的叶绿体。
59、总状分枝:顶芽不断向上生长,主干明显。
60、单雌蕊:由一个心皮构成的雌蕊
61、同型世代交替:孢子体和配子体形态相似的世代交替。
62、荚果:由单雌蕊发育而成,成熟后,果皮沿背缝线和腹缝线开裂为两片。
62、四强雄蕊:6枚雄蕊,其中4枚花丝较长,&2枚花丝较短。
63、双受精&:&被子植物所特有,一个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受精卵,另一个精子和极核结合形成初生胚乳核
64、异配生殖&:相结合的两个配子大小不同但形状相同或相似
65、外胚乳:&由珠心或珠被发育来的类似胚乳的组织
66、通道细胞&:单子叶植物正对初生木质部辐射角部位的内皮层细胞不加厚,便于内外物质的交流
67、子房下位:子房不仅以基部着生在花托上,而且整个子房壁与花托愈合
68、复果:&整个花序发育而来的果实,又称为花序果。
&69、地衣&:是藻类和真菌的共生体。
1.&试述被子植物3—细胞型花粉粒的结构和发育过程(从花粉母细胞开始)。
花粉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形成4个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单核花粉粒,又称为小孢子,它们仍被包围于共同的胼胝质壁之中,故称之为花粉四分体或小孢子四分体。
&&随后绒毡层分泌胼胝质酶,将四分体的胼胝质壁溶解,释放出幼期单核花粉粒。单核花粉粒的核吸取营养和水分,体积迅速增大,细胞质明显液泡化,接着进行一次不均等的有丝分裂,形成两个大小悬殊的细胞,其中呈透镜状的小细胞为生殖细胞;另一个大细胞则为营养细胞。
一些植物的花粉,在花药开裂前,其生殖细胞还要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形成2个精细胞(精子),它们是以含有1个营养细胞和2个精细胞进行传粉的,被称为3—细胞型花粉。花粉又被称为雄配子体,精子则称为雄配子。
2.&试述双子叶植物茎的加粗生长过程
①维管形成层的来源:
&&&&&&&&束内形成层——原形成层遗留的分生组织
&&&&&&&&束间形成层——紧邻束内形成层的髄射线细胞恢复分裂能力而形成
两者共同组成了次生分生组织——维管形成层。&
②形成层的细胞组成有纺锤状原始细胞和射线原始细胞两种类型。
维管形成层的活动:&
&&&主要平周分裂,形成次生维管组织和维管射线,也垂周分裂,扩大周径。
&&&纺锤状原始细胞以平周分裂的方式形成次生维管组织,向外形成次生韧皮部,向内形成次生木质部。两者组成次生维管组织。
&&&射线原始细胞以平周分裂的方式形成维管射线,向外形成韧皮射线,向内形成木射线。两者组成维管射线。
&④木栓形成层的发生与活动:&
木栓形成层的起源:表皮或皮层。多年后可从次生韧皮部中发生。
木栓形成层的活动:平周分裂,向外形成木栓层,向内形成栓内层,三者合称周皮,取代表皮执行保护功能。
3.简述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的区别。
低等植物:&包括藻类、菌类和地衣。
多生活在水中或潮湿的环境。
在构造上无组织分化,形态上无根、茎、叶分化,故也称为原植体植物。
生殖器官常为单细胞。
合子发育时离开母体,不形成胚,所以又叫无胚植物。
高等植物:包括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多为陆生。
构造上有组织分化,形态上有根、茎、叶分化,故又称为茎叶体植物。
生殖器官多细胞。
合子发育时在母体内发育形成胚,所以又叫有胚植物。
4.简述导管的特征和类型。
普遍存在于被子植物的木质部中,它们是由许多管状的、细胞壁木质化的死细胞-导管分子纵向连接而成。导管分子的端壁形成穿孔,侧壁发生不同方式的次生木质化增厚,呈现出环纹,螺纹、梯纹和孔纹等各种花纹。
5.简述裸子植物的特征。
孢子体发达,木质部主要由管胞组成,韧皮部主要由筛胞组成。具裸露的胚珠,产生种子,配子体较蕨类植物进一步退化,不能独立生活。
形成花粉管,受精作用不再受水的限制。&
具多胚现象
6.简述花器官发育的ABC模型。
该模型认为:正常花器官的发育涉及A、B、C三类功能基因,A类基因在第一、二轮花器官中表
达,B类基因在第二、三轮花器官中表达,而C类基因则在第三、四轮花器官中表达。在三类功
能基因中,A和B、B和C可以相互重叠,但A和C相互拮抗,即A抑制C在第一、二轮花器官中表达,C抑制A在第三、四轮花器官中表达。
7.简述豆科的蝶形花亚科的特点。
羽状复叶,蝶形花冠,二体雄蕊,单雌蕊,边缘胎座,荚果。
8.简述导管和筛管的区别:
导管——普遍存在于被子植物的木质部中,它们是由许多管状的、细胞壁木质化的死细胞纵向连
接而成。组成导管的每一个细胞称为导管分子。成熟导管分子的端壁形成不同形式的穿孔,称为
穿孔板,从使导管成为中空的连续长管。同时,侧壁发生不同方式的次生木质化增厚,呈现出环纹,螺纹、梯纹和孔纹等各种花纹。
筛管——存在于被子植物的韧皮部中,是运输有机物的管状结构。它们由一些管状的无细胞核的
生活细胞连接而成,组成筛管的每个细胞叫做筛管分子。&筛管分子的细胞壁为初生壁性质。端
壁特化为筛板。筛板上分布着许多筛孔。相邻的筛管分子由通过筛孔的联络索彼此相连。
9.简述虫媒花和风媒花的区别:
虫媒花----花被艳丽,芳香,有蜜腺,花粉粒大,表面有刺、瘤等
&&&&风媒花----花被缺失或不明显,无芳香的气味,花粉粒多、小而轻,表面光滑。
10.简述被子植物的特征:
孢子体高度发达(根、茎、叶),内部结构精细。具完善的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具真正的花。配子体(胚囊和花粉粒)高度简化,寄生在孢子体上。雄配子体(花粉粒)仅含2-3个细胞,雌配
子体为7个细胞8核的胚囊。独有的双受精作用,胚乳也为受精的产物,更有利于胚胎的发育。
胚珠包裹在子房内。受精后胚珠发育为种子,外有心皮发育来的果皮的包被,即形成果实,进一
步加强了对种子的保护。
11.&简述根尖的分区和各区的细胞特点:
根冠:位于根尖最前端的由薄壁细胞组成的帽状结构,保护着被其包围的分生区。其外层细胞排
分生区:位于根冠内方的顶端分生组织。由前端的原分生组织和其后方的初生分生组织构成,是
分裂产生新细胞的部位。
伸长区:位于分生区的后方,细胞分裂活动逐渐减弱,细胞纵向伸长,体积增大,高度液泡化。
根毛区:表面密被根毛。位于伸长区的后方。细胞停止伸长,已分化为各种成熟组织,故亦称为
12.简述十字花科的特点: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株具辛辣味。十字形花冠,四强雄蕊,复雌蕊二心皮,子房上位,有假
隔膜,角果。
13.简述十字花科植物的特征并写出该科的花程式。
&&&&十字形花冠;四强雄蕊。雌蕊2心皮,有假隔膜,侧膜胎座,角果。
&&&&&K4&C4&A2+4&G(2:1)
14.&简述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细胞膜由磷脂双分子层和镶嵌蛋白质组成,磷脂分子亲水的头部朝外,疏水的尾部在内方。磷脂分子和镶嵌蛋白质均具有流动性。
15.&比较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的异同。
&&厚角组织——初生的机械组织。由生活细胞组成,常含叶绿体。细胞壁的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质(初生壁性质),不木质化。细胞壁发生不均匀的增厚。增厚一般发生细胞的角隅处,故称厚角组织。厚角组织的细胞是引长的,两端多呈斜形或尖形,彼此重叠连结成束。
厚壁组织——细胞壁呈均匀的次生增厚,常木质化,细胞腔很小,成熟细胞一般没有生活的原生质体。
16.&简述花器官发育的ABC模型。
&&&该模型认为:正常花器官的发育涉及A、B、C三类功能基因,A类基因在第一、二轮花器官中表达,B类基因在第二、三轮花器官中表达,而C类基因则在第三、四轮花器官中表达。在三类功能基因中,A和B、B和C可以相互重叠,但A和C相互拮抗,即A抑制C在第一、二轮花器官中表达,C抑制A在第三、四轮花器官中表达。
&&&A单独作用决定形成萼片,A和B共同决定花瓣的产生,B和C共同作用决定雄蕊的特征,而C的功能是决定形成心皮。
17.&简述菊科植物的特征。
&&&草本,头状花序,具总苞。萼片退化,舌状或管状花冠,雄蕊5,聚药雄蕊,心皮2,复雌蕊,子房下位,瘦果。
18.&比较虫媒花和风媒花的不同。
&&&&&虫媒花----花被艳丽,芳香,有蜜腺,花粉粒大,表面有刺、瘤等
&&&&&风媒花----花被缺失或不明显,无芳香的气味,花粉粒多、小而轻,表面光滑。
19.&简述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的区别。
&&&&&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
&&&&&胚具2子叶&&&&&&&&&&&&&&&&&&&&&&&&&&&&&&&&&&&&&&&1片子叶
&&&&&直根系&&&&&&&&&&&&&&&&&&&&&&&&&&&&&&&&&&&&&&&&&&&须根系
&&&&&茎维管束环状排列,具束内形成层&&&&&&&&&&&&&&&&&&&维管束散生,无束内形成层
&&&&&网状叶脉&&&&&&&&&&&&&&&&&&&&&&&&&&&&&&&&&&&&&&&&&平行叶脉
&&&&&花基数4或5&,或其倍数&&&&&&&&&&&&&&&&&&&&&&&&&&花基数3或其倍数
21.简述线粒体的超微结构:由外膜、内膜、内膜内褶形成的嵴以及基质组成。外膜和内膜之间为膜间隙。
23.简述筛管的结构:
&&存在于被子植物的韧皮部中,运输有机物。它们由一些管状的无细胞核的生活细胞-筛管分子连接而成的管状结构。筛管分子端壁为筛板,分布着许多筛孔,内有联络索穿过。
24.简述双子叶植物叶片的解剖构造:
由表皮、叶肉和叶脉三个部分组成。
表皮是叶的保护组织,由表皮细胞和气孔器等组成。表皮细胞一般形状。气孔器一般由两个肾形的保卫细胞围合而成。
叶肉是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一般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栅栏组织靠近上表皮,海绵组织位于栅栏组织与下表皮之间。
叶脉分布在叶肉组织中,呈网状,起支持和输导作用。
25.&试比较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在结构上的不同。
厚角组织-活细胞,内含叶绿体,细胞壁不均匀的增厚,在细胞角隅加厚,细胞壁为初生壁性质。
厚壁组织―死细胞,细胞壁的次生壁显著加厚,加厚部分均匀,而且多木质化。(2分)
26.简述锦葵科植物的主要特征。
草本或木本,单叶(1分),花两性,辐射对称(1分);雄蕊多数,花丝连合成单体雄蕊(1分)。上位子房,2至多室(1分)。中轴胎座,蒴果或分果(1分)。
27.简述双子叶植物叶片的解剖构造。
叶片的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叶脉三部分。(2分)
表皮:有上下表皮之分,通常由一层生活细胞构成。(1分)
叶肉:叶肉是属于薄壁组织中的同化组织。异面叶中分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1分)
叶脉:叶脉是分布在叶肉内的维管束,具有输导和支持作用。(1分)
29.&简述高等植物的特征。
生活在陆地上(1分),植物体一般有根、茎、叶的分化(1分),生殖器官是多细胞的(1分),合子发育成新植物体经过胚的阶段(1分),生活史有明显的世代交替(1分)。
30.&简述叶绿体的超微结构
双层膜:外膜和内膜;&
基粒类囊体(基粒片层):由单层膜所围成的扁圆状的囊,垛叠而成基粒;
基质类囊体(基质片层):片层状,其内腔与相邻的基粒类囊体腔相通;
基质:基质中有环状的DNA和核糖体,能合成自身的部分蛋白质。
31.简述伞形科植物的识别要点。
芳香性草本,复叶或裂叶,叶柄鞘状;
&&复伞形花序,下位子房,双悬果(分果)。
32.简述核型胚乳的发育。
&&初生胚乳核的分裂及以后多次核的分裂,均不相伴产生细胞壁,众多的胚乳游离核分散于细胞质中。当胚乳游离核达到一定数量时开始细胞化,形成胚乳细胞。
33.&简述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①&孢子体发达;
②&具裸露的胚珠,产生种子。
③&配子体较蕨类植物进一步退化,不能独立生活。
④&形成花粉管,受精作用不再受水的限制。&
⑤&具多胚现象。&&
34.&试比较导管和筛管的不同。
导管由死细胞构成&导管位于木质部&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导管端壁穿孔&导管无伴胞
筛管是活细胞构成&管管位于韧皮部&筛管主要运输有机物&筛管端壁筛孔&筛管有伴胞
35.简述百合科植物的主要特征。
大多数为草本。地下具鳞茎或根状茎,茎直立或呈攀援状,叶基生或茎生,茎生叶常互生,少有对生或轮生。花单生或聚集成各式各样的花序,花常两性,辐射对称,各部为典型的3出数,花被片6枚,花瓣状,两轮,离生或合生。雄蕊6枚,花丝分离或连合。子房上位,常为3室,蒴果或浆果。
36.简述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
双子叶植物的种类很多,但其茎的结构都有共同的规律,在横切面上,可以看到表皮、皮层、中柱三个部分。
表皮位于幼茎的最外方,通常由一层细胞组成。表皮细胞为初生保护组织
皮层位于表皮与中柱之间,绝大部分由薄壁细胞组成。
在表皮的内方,常有成束或成片的厚角组织分布,厚角细胞和薄壁细胞中常含有叶绿体,故幼茎多呈绿色。有些有分泌腔、乳汁管或其它分泌结构;有些植物茎中的细胞则有只含晶体和单宁;有的木本植物茎的皮层内往往有石细胞群的分布。有些植物茎皮层的最内层细胞为淀粉鞘。&
&&&&中柱(也称维管柱)它由维管束、髓和髓射线等组成。(1)维管束&&由初生木质部、初生韧皮部、束内形成层组成。(2)髓和髓射线 髓和髓射线是中柱内的薄壁组织,位于幼茎中央部分的,称为髓;位于两个维管束之间连接皮层与髓的部分,称为髓射线。
37.&试述被子植物成熟花粉粒的结构与类型,与裸子植物的花粉比较有何不同?&
&&两种类型:三胞型花粉由营养细胞和两个精子组成,二胞型花粉由营养细胞和生殖细胞组成。花粉壁两层,外壁主要成分为孢粉素,内壁为纤维素。无外壁处为萌发孔或萌发沟。
&&裸子植物的花粉复杂,有气囊,成熟花粉有四个细胞。
38.&试比较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禾本科植物在叶片结构上的不同。
表皮:双子叶外壁角质化、单子叶矿质化;气孔双子叶保卫细胞呈肾形、单子叶呈哑铃形;气孔双子叶无副卫细胞、单子叶有;表皮细胞形状气孔双子叶表皮细胞呈不规则形(看表面)、单子叶呈长方形;双子叶气孔数目上表皮多于下表皮、单子叶上下相似;单子叶上表皮有运动细胞,双子叶无;叶肉:双子叶有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之分,单子叶则无;叶脉:双子叶是网状叶脉,单子叶是平行叶脉;双子叶无维管束鞘,单子叶有;单子叶维管束与上下表皮之间有厚壁组织,双子叶是厚角组织。
表皮2分;叶肉2分;:叶脉1分。
39.简述禾本科植物的主要特征。
草本或木本植物,有或无地下茎,秆中空有节,很少实心;单叶,叶通常由叶片和叶鞘组成(竹类尚有叶柄),叶鞘包着秆(包着竹秆的称箨鞘),除少数种类闭合外,通常一侧开裂;叶片扁平,线形、披针形或狭披针形(箨鞘顶端的叶片称箨叶),脉平行,除少数种类外,脉间无横脉;常有叶舌(箨舌)、叶耳(箨耳);花序常由小穗排成穗状、总状、指状、圆锥状等型式;小穗有花1至多朵,有1-2片或多片颖;花两性、单性或中性,通常小,为外稃和内稃包被着,颖和外稃基部质地坚厚部分称基盘,外稃与内稃中有2或&3(很少有6或无)鳞被(浆片);雄蕊3,很少1、2、4或6,花丝纤细,花药常丁字着生,子房1室,有1胚珠,花柱2,很少1或&3;柱头常为羽毛状或刷帚状;果实为颖果。种子胚乳丰富,胚小,胚的对面为种脐。
40.简述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构造。
&&双子叶植物的根的初生结构从外至内都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三部分组成。表皮通常由一层细胞组成,皮层由薄壁细胞组成。根的表皮上有根毛,邻近表皮的一层皮层细胞称为外皮层,当表皮脱落时能接替表皮细胞起保护作用,与维管柱相邻的一层皮层细胞称为内皮层,其径向壁和横向壁上常有栓质化和木质化增厚成带状的结构,称凯氏带。
&&&维管柱最外为中柱鞘细胞,具有潜在的分生能力,维管形成层的一部分、木栓形成层、不定芽、侧根和不定根由此产生。初生维管组织由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组成,二者各自成束,相间排列,且二者的成熟方式都为外始式,即原生木质部和原生韧皮部在外,后生木质部和后生韧皮部在内。在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为薄壁细胞填充。一般植物根的中央部分往往由后生木质部占据,如果不分化为木质部就由薄壁组织或厚壁组织形成髓。
41.&高等植物包括哪些类群?简述高等植物与低等植物的区别。
高等植物包括:苔藓&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1.高等植物一般有根茎叶的化,低等植物无根茎叶分化2.高等植物有组织分化,低等植物无组织分化3.高等植物生殖器官多细胞,低等植物生殖器官单细胞1.高等植物合子发育成胚,低等植物是无胚植物
·试述蕨类植物的生活史(以真蕨为例)。
其孢子体发达。生长到一定时期,其叶背长许多“孢子囊群”。孢子囊中的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许多小孢子,孢子成熟时散出。孢子在适宜的环境中,萌发成为心脏形的扁平配子体。配子体构造简单,含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能独立生活。其腹面的假根之间生有许多精子器。凹陷之处生有许多颈卵器,在有水条件下受精,产生合子。合子在颈卵器中发育成胚,而后成长为幼小的孢子体,幼小的孢子体还暂依附配子体。不久配子体死去,或长为独立的孢子体,孢子体能独立生活。其世代交替非常明显。从合子起至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前,细胞的染色体是2N,属于孢子体世代。从孢子开始至受精前,细胞的染色体是N,属于配子体世代。
·试述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生长及次生结构。
维管形成层的来源:
束内形成层——原形成层遗留的分生组织束间形成层——紧邻束内形成层的髄射线细胞恢复分裂能力而形成两者共同组成了次生分生组织——维管形成层。形成层的细胞组成有纺锤状原始细胞和射线原始细胞两种类型。
维管形成层的活动:
主要平周分裂,形成次生维管组织和维管射线,也垂周分裂,扩大周径。
纺锤状原始细胞以平周分裂的方式形成次生维管组织,向外形成次生韧皮部,向内形成次生木质部。射线原始细胞以平周分裂的方式形成维管射线,向外形成韧皮射线,向内形成木射线。木栓形成层的发生与活动:木栓形成层的起源:表皮或靠近表皮的皮层。多年后可从次韧中发生。
木栓形成层的活动:平周分裂,向外形成木栓层,向内形成栓内层,三者合称周皮,取代表皮执行保护功能。
·试述蕨类植物的生活史(以卷柏属为例):
其孢子体的叶为小型叶。茎叶体的下部着生营养叶。上部是由
孢子叶组成的孢子叶穗(球)。孢子囊单生于孢子叶的腋部。
大孢子囊内含1个大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4个大孢子。每个小孢子囊内有多个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后产生许多小孢子。小孢子和大孢子的体积非常悬殊为异型孢子。
雄配子体在未从孢子囊散出的小孢子的壁内发育的。小孢子首先进行一次不等分裂,产生大、小两个细胞。小的是原叶细胞,以后不再分裂。
大细胞分裂几次形成精子器。其内有多个精原细胞,经分裂产生256个具双鞭毛的精子。雌配子体的早期在未从孢子囊散出的大孢子的壁内发育的。大孢子经多次核分裂,形成许多游离核,然后从外向内细胞化。当大孢子的壁开裂时,裂口处的细胞变为绿色,产生假根,并形成数个颈卵器。小孢子的壁破裂,释放出精子。在有水的条件下,精子进入颈卵器与卵结合形成合子。合子在颈卵器内发育为胚。成熟胚由基足、根、苗端和叶组成。胚成熟后萌发,形成新一代的孢子体。其世代交替非常明显。从合子起至大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前细胞的染色体是2N,属于孢子体世代。从大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产生的孢子开始至受精以前,细胞的染色体是N,属于配子体世代。
·试述双子叶植物叶片的解剖构造:
由表皮、叶肉和叶脉三个部分组成。表皮是叶的保护组织,由表皮细胞和气孔器等组成。表皮细胞一般是形状不规则的扁平细胞,侧壁凹凸不齐,彼此紧密嵌合,在横切面上则呈长方形或方形,外壁较厚并角质化,具角质膜,为生活细胞,一般不具叶绿体。气孔器一般由两个肾形的保卫细胞围合而成,其间的间隙称气孔。叶肉是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一般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栅栏组织靠近上表皮,细胞呈长柱状,排列紧密并与上表皮垂直,形如栅栏,含有较多的叶绿体。海绵组织位于栅栏组织与下表皮之间,其细胞形状常不规则,含有较少的叶绿体,细胞间隙大。叶脉分布在叶肉组织中,呈网状,起支持和输导作用。中脉和大的侧脉常由维管束和机械组织组成,其中木质部在近轴面,韧皮部在远轴面。粗大的中脉中,在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还可有形成层存在,不过形成层活动时间很短。在叶脉的周围是厚壁组织,或在叶脉的上下方形成机械组织。叶脉越细,结构越简单,首先形成层和机械组织减少,以至完全消失;其次木质部和韧皮部的组成分子逐渐减少,到了末稍,木质部中仅有几个螺纹管胞,韧皮部中则只有几个狭
短的筛管分子和增大的伴胞。
·试述被子植物蓼型胚囊的发育(从大孢子母细胞
开始)及其成熟胚囊的结构。
大孢子发生:胚囊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4个大孢子,通常是纵行(直线形)排列,称为大孢子四分体。一般珠孔端的3个大孢子退化,仅合点端的1个为功能大孢子,以后发育为胚囊。雌配子体的形成:
功能大孢子发育成胚囊的过程中,细胞体积逐渐增大,发育成单核胚囊。以后进行连续三次核的有丝分裂。首次分裂形成2核,分别移向两端,称为二核胚囊;然后由此2核分裂一次,形成4核,称为四核胚囊;再由4核分裂成8核,称为八核胚囊。八核胚囊各有4核分列于胚囊的两端。不久,两端各有1核移向胚囊中央,并互相靠近,它们被称为极核。
最后,胚囊细胞化。珠孔端的3核,中间的1个分化为卵细胞,其余2个分化为助细胞。合点端的3核分化为3个反足细胞。2个极核所在的大型细胞则称为中央细胞。至此,功能大孢子已发育成为7细胞8核的成熟胚囊,它是被子植物的雌配子体,其中所含的卵细胞则为雌配子。
这种由近合点端的一个大孢子经三次有丝分裂形成7细胞8核胚囊的过程,首先在蓼科的分叉蓼中描述,所以称为蓼型胚囊。
·试述花器官发育的ABC模型。
该模型认为正常花器官的发育涉及A、B、C三类功能基因,A类基因在第一、二轮花器官中表达,B类基因在第二、三轮花器官中表达,而C类基因则在第三、四轮花器官中表达。在三类功能基因中,A和B、B和C可以相互重叠,但A和C相互拮抗,即A抑制C在第一、二轮花器官中表达,C抑制A在第三、四轮花器官中表达。野生型中,第一轮花器官中只有A功能基因存在,器官发育成萼片;在第二轮花器官中,A、B功能活性基因都存在,花器官发育成花瓣;在第三轮花器官中,B、C功能活性基因同时存在,器官发育成雄蕊;第四轮花器官中只有C功能活性基因作用,器官发育成心皮。
·试述被子植物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和成熟雄配
子体的结构:
花粉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形成4个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单核花粉粒,又称为小孢子,它们仍被包围于共同的胼胝质壁之中,故称之为花粉四分体或小孢子四分体。随后绒毡层分泌胼胝质酶,将四分体的胼胝质壁溶解,释放出幼期单核花粉粒。单核花粉粒的核吸取营养和水分,体积迅速增大,细胞质明显液泡化,接着进行一次不均等的有丝分裂,形成两个大小悬殊的细胞,其中呈透镜状的小细胞为生殖细胞;另一个大细胞则为营养细胞。一些植物的花粉,在花药开裂前,其生殖细胞还要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形成2个精细胞(精子),它们是以含有1个营养细胞和2个精细胞进行传粉的,被称为3—细胞型花粉。花粉又被称为雄配子体,精子则称为雄配子。评分标准:减数分裂2分,四分体2分,小孢子分裂2分,生殖细胞分裂2分,雄配子体和雄配子2分,共10分。
·描述地钱的生活史,并指出其突出的特点:
标准答案:
地钱配子体为雌雄异株,分别在雌雄配子体上产生颈卵器托和精子器托。颈卵器托边缘有指状分裂的芒线。二芒线之间有倒悬瓶状的颈卵器。颈卵器腹内有一个大的腹沟细胞,其下为卵细胞。精子器托盘边缘浅裂,有很多小孔,每一孔腔中各有一精子器。精子器中生有许多具有二条鞭毛的精子。成熟后的颈卵器其颈沟细胞与腹沟细胞解体,精子借水游入到精卵器中与卵结合形成合子。颈卵器中的合子萌发成胚,成长为孢子体。孢子体基部有基足,伸入配子体中吸收养分。上部球形的孢子束称为孢蒴。孢蒴下有蒴柄,孢蒴中的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孢子,孢子散出后在适宜条件下,萌发成原丝体,进而分别生成雌、雄配子体。
·叙述双子叶植物茎的加粗生长过程。
(1)维管形成层的发生和活动:
①发生:维管束中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之间的束中形成层(初生分生组织),与其对应的髓射线的薄壁细胞反分化形成的束间形成层相连,成为完整的一环(横切面),这就是维管形成层。(3分)
②活动:开始时,维管形成层的纺锤状原始细胞主要进行切向分裂(也称平周分裂,新壁与茎圆周最近处切线平行),增加细胞层数,产生轴向的次生分生组织,即向外产生次生韧皮部,向内产生次生木质部。射线原始细胞也可以进行垂周分裂,使形成层环周径扩大。(3分)
(2)木栓形成层的来源和活动:
①来源:第一次形成的木栓形成层,在各种植物中有不同的来源。紧接表皮的内层细胞、皮层的第二、三层、近韧皮部内的薄壁组织、表皮等转变而成
②活动:木栓形成层的活动期限,有长有短。第一个木栓形成层停止活动后,在内方再形成新的木栓形成层,这样,木栓形成层最深可达次生韧皮部。
·叙述苔藓植物的生活史(以葫芦藓为例),并
分析其生活史的特点。
生活史:葫芦藓雌雄同株异枝。精子器生于雄枝顶端,在精子器中,产生多个具2条等长鞭毛的长而弯曲的精子。雌枝顶端生有1至数个颈卵器。每个颈卵器产1卵。精子借助于水游至颈卵器内,与其中的卵融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颈卵器中发育胚。胚发育成孢子体。孢子体由孢蒴、蒴柄和基足3部分构成。孢子体寄生在配子体上。孢蒴中有很多子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产生多个孢子。散发出来后,在适宜条件下萌发成原丝体,以后再从原丝体上产生配子体。(7分)
生活史的特点:葫芦藓的生活史为配子体占优势的异形世代交替。合子发育成胚。(3分)叙述双子叶植物根的加粗生长过程。(2)根的次生生长是根的次生分生组织活动的结果。次生分生组织包括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2)。
维管形成层的产生:首先是在根的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之间保留的原形成层的细胞恢复分裂能力,产生弧形的形成层片段(2)。然后向两侧发展,到达中柱鞘,这时位于木质部脊的中柱鞘细胞脱分化,恢复分裂的能力,参与形成层的形成,使条状的维管形成层片段相互连接成一圈,完全包围了中央的木质部,这就是波浪式的形成层环(2)。以后由于位于韧皮部内侧的维管形成层部分,分裂快,向内产生的次生组织数量较多,把凹陷处的形成层环向外推移,形成形成层圆环。维管形成层的活动:维管形成层细胞一经发生,则主要进行平周分裂,向内分裂、分化形成次生木质部,加在初生木质部的外方,向外分裂分化形成次生韧皮部,加在初生韧皮部的内方,两者合称为次生维管组织。其中一部分由形成层产生的薄壁细胞沿径向呈放射状排列,贯穿于次生维管组织中,称为维管射线。其中在次生木质部中的一段为木射线,在次生韧皮部中的一段为韧皮射线(2)。
木栓形成层的产生:中柱鞘细胞通过脱分化形成木栓形成层。进行切向分裂向外分裂产生多层木栓细胞,称为木栓层;向内产生少数几层薄壁细胞,称为栓内层。这三种组织组成了次生保护组织—周皮(2)。
·为什么木本双子叶植物的茎能够逐年增粗?试阐述
其增粗生长的过程及产生的构造。
因为它们能够进行次生生长。
(1)维管形成层的发生和活动:
①发生:(1分)维管束中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之间为束中形成层,当紧邻束中形成层的髓射线细胞脱分化形成的束间形成层后,两者相连成为完整的一环,组成维管形成层。(3分)
②活动:(4分)维管形成层的纺锤状原始细胞主要进行切向分裂(也称平周分裂),向外产生次生韧皮部,向内产生次生木质部。射线原始细胞主要进行切向分裂向外产生韧皮射线,向内产生木射线,两者组成维管射线。射线原始细胞也可以进行垂周分裂,使形成层环周径扩大。
(2)木栓形成层的发生和活动:
①发生:(1分)第一次形成的木栓形成层可由表皮或皮层脱分化而形成,多年后可来自次生韧皮部。②活动:(2分)平周分裂,向外产生木栓层,向内产生栓内层,三者组成周皮,取代表皮执行保护功能。
·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被子植物花药的发育过程(从孢
原细胞开始):
①花药壁的发育:(2分)
孢原细胞经过一次平周分裂:外层为周缘细胞;内层为造孢细胞。周缘细胞再进行平周分裂和垂周分裂,产生呈同心圆排列的数层细胞,自外向内依次为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它们连同表皮构成花药壁。
②花粉母细胞时期花药壁各层细胞的显微结构、将来的命运及成熟花药壁的结构:(3分)药室内壁又称为纤维层。位于表皮内方,为单层细胞。
花药成熟时细胞明显增大,细胞壁除外切向壁外,其它各面的壁产生条纹状加厚(一般为纤维素性质)。中层通常由1~3层细胞组成。细胞扁平。一般在减数分裂完成后解体消失。
绒毡层细胞大,细胞核也较大,细胞质浓,细胞器丰富。通常含双核、多核或多倍体核。随着花粉粒的发育,逐渐退化、解体,最终消失。
③绒毡层细胞的生物学功能:(2分)
为花粉粒的发育提供营养物质、孢粉素和外壁蛋白;合成和分泌胼胝质酶。
④雄配子体的发育:(3分)
造孢细胞进行分裂或直接发育为花粉母细胞。花粉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形成4个小孢子四分体,它们被胼胝质壁所包围。
随后绒毡层分泌胼胝质酶,将四分体的胼胝质壁溶解,释放出幼期单核花粉粒。单核花粉粒的核吸取营养和水分,体积迅速增大,细胞质明显液泡化,接着进行一次不均等的有丝分裂,形成两个大小悬殊的细胞,其中呈透镜状的小细胞为生殖细胞;另一个大细胞则为营养细胞。一些植物的花粉,在花药开裂前,其生殖细胞还要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形成2个精细胞(精子),它们是以含有1个营养细胞和2个精细胞进行传粉的,被称为3—细胞型花粉。花粉粒又被称为雄配子体,精子则称为雄配子。
⑤成熟花粉粒的结构:(2分)
包括花粉外壁(含孢粉素)、花粉内壁、萌发孔(沟)、1个营养细胞、1个生殖细胞或2个精子。
·为什么说裸子植物的种子是“三代同堂”?
裸子植物的种子是由三个世代的产物组成的:种皮是由珠被发育来的,属老一代的孢子体(2n);胚乳为雌配子体的一部分,属于配子体世代(n);胚是新一代的孢子体(2n)。所以说,裸子植物的种子是“三代同堂”。
·简述禾本科植物的识别要点。
茎秆圆柱形,节明显,叶两列,叶鞘常开裂,常有叶舌或叶耳。小穗组成各种花序。颖果。
·以荠菜为例,简述双子叶植物胚的发育。
合子横分裂1次,形成近珠孔端的基细胞和合点端的顶细胞。基细胞经过几次横裂形成胚柄。顶细胞经过多次分裂发育成胚的本体,依次经过原胚期(最后阶段为球形胚)、心形胚、鱼雷形胚、拐杖胚,最后发育成成熟胚(成马蹄形弯曲)。
·比较石莼和海带生活史的异同。
相同点:两者的生活史中均有世代交替现象。
不同点:石莼的生活史为同型世代交替,海带的生活史为孢子体占优势的异型世代交替。
·试述蕨类植物的生活史。
其孢子体发达。生长到一定时期,其叶背长许多“孢子囊群”。孢子囊中的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许多小孢子(2),孢子成熟时散出。孢子在适宜的环境中,萌发成为心脏形的扁平配子体(2)。配子体构造简单,含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能独立生活。其腹面的假根之间生有许多精子器。凹陷之处生有许多颈卵器(2),在有水条件下受精,产生合子。合子在颈卵器中发育成胚,而后成长为幼小的孢子体(2),幼小的孢子体暂时依附配子体。不久配子体死去,进一步发育为独立生活的孢子体。其世代交替非常明显。从合子起至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前,细胞的染色体是2N,属于孢子体世代。从孢子开始至受精前,细胞的染色体是N,属于配子体世代。生新的次生维管组织,这样,根就一年一年地长粗。
·木栓形成层的发生及活动。
一年生双子叶植物和大多炸毁单子叶植物的根的初生生长完成一生而多数双子叶,裸子植物根,却经过次生生长,产生次生结构。随着次生信管组织和继续增加,根的直径不断扩大。到一定程度,表皮和皮层因受内部组织增加所形成的压力而遭胀破,形成木栓形成层。木栓形成层。木栓形成层细胞向外分裂产生大量数层木栓细胞组成的木栓层,覆盖在根外起保护作用。向内分裂产生由少量薄壁细胞组成的栓内层。木栓形成层,木栓层,栓内层,合称为目瞪口呆皮,是根加粗过程中形成的次生保护组织。木栓层形成的,由于木栓层不透水气,其外方的表皮和皮层因得不到水分和营养物质的供应而脱落。在多年植物的根中,形成层的活动延续多年,而木栓形成层则每年都重新发生,以配合形成层的活动。木栓形成层的发生位置逐年内移,可深至次生韧皮部的薄壁组织或韧皮射线部分发生,因周皮逐年产生和死后连续积累,可以形成较厚的树皮。
·叙述苔藓植物的生活史(以葫芦藓为例),并分析
其生活史的特点。
苔藓植物在有性生殖时,在配子体(n)上产生多细胞构成的精子器和颈卵器。颈卵器的外形如瓶状,上部细狭称颈部,中间有1条沟称颈沟,下部膨大称腹部,腹部中间有1个大形的细胞称卵细胞。精子器产生精于,精子有两条鞭毛借水游到颈卵器内,与卵结合,卵细胞受精后成为合子(2n),合子在颈卵器内发育成胚,胚依靠配子体的营养发育成孢子体(2n),孢子体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配子体上。孢子体最主要部分是孢蒴,孢蒴内的孢原组织细胞经多次分裂再经减数分裂,形成孢子(n),孢子散出,在适宜的环境中萌发成新的配子体。在苔藓植物的生活史中,从孢子萌发到形成配子体,配子体产生雌雄配子,这一阶段为有性世代,从受精卵发育成胚,由胚发育形成孢子体的阶段称为无性世代。有性世代和无性世代互相交替形成了世代交替。
&&&&苔藓植物的配子体世代,在生活史中占优势,且
能独立生活,而孢子体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配子体上,这是苔藓植物与其他高等
·叙述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生长过程及产生的次生构造。
次生生长包括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的发生和活动
⑴维管形成层的发生和活动:
茎的维管形成层由束中形成层和束间形成层连成圆环状形成层。其分裂活动与根的相同,向外产生次生韧皮部,向内产生次生木质部。
次生木质部和初生木质部的不同:
次生木质部的导管以孔纹导管最为普遍,且具有木射线,木射线细胞为薄壁细胞,细胞壁常常木质化。次生韧皮部中有韧皮射线,但细胞壁没有木质化,且形状也没有木射线那么规则。韧皮射线通过维管形成层的射线原始细胞,和次生木质部中的木射线相连接,共同构成维管射线,也称次生射线,既是横向输导组织,也是储藏组织。
⑵木栓形成层的发生及其活动:
第一次发生的位置可由表皮、皮层的厚角组织、皮层薄壁组织或初生韧皮部发生,因植物种类而异。其分裂活动与根一样,但产生的周皮有皮孔结构,栓内层细胞含有叶绿体。
⑶茎的次生结构大体可分成树皮和木材两部分。
①树皮狭义的指历年形成的周皮及它们之间的死亡
组织;广义的指维管形成层以外的所有组织,包括狭义的树皮及其内方正在执行其功能的次生韧皮部。
②木材主要指次生木质部,初生木质部只占很微小的部分。木材有两个特征:一是有年轮,一是有边材和心材之分。
由于字数过多,不能一次性发完,所以填空题在下一篇博文,注意接收。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植物茎秆强度测定仪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