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哪位不是作曲家能翻译一下"故内省而不改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

揭秘抗战时期密战英雄出走:地下情报网险暴露
揭秘抗战时期密战英雄出走:地下情报网险暴露
1943年9月的一天,身在延安,时任南方局书记的周恩来突然接到重庆董必武的一封加急密电,称:“整风学习中梓木私自出走,一夜未归……”。
  周恩来看完电报即回电:“要不惜一切代价,务必促其回来。”
  电报中的“梓木”是何许人也?为什么要不惜一切代价的将他“寻回”?
  隐藏在西北军中的秘密共产党员
  王梓木,1895年生于木兰县吉兴乡刘家粉坊屯。他早年父母双亡,由兄抚养。从1918年起,先后在齐齐哈尔黑龙江省立第一中学、沈阳高级师范学校、北京燕京大学就读。1925年7月考入西北陆军学校。1925年10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春,王梓木从西北陆军学校毕业后参加了冯玉祥领导的西北军,担任过政治教官、参谋、机要处长等职。在这些公开身份掩护下,王梓木在西北军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30年4月,发生了蒋、冯、阎中原大战。这时,王梓木在冯玉祥部13路军任参谋处长。在陇海铁路北侧指挥作战时,他右腿负伤被锯掉。1931年6月,王梓木伤势未愈,接到命令返回13路军。后13路军溃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大革命又处于低潮,王梓木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
  1932年春,王梓木在济南开了远东书局,与友人合开人文印务社。期间,他和党组织恢复了联系,继续从事地下工作,并用书局所得利润做党的活动经费,利用开印务社的便利条件,为地下党组织印刷大量宣传材料,积极宣传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因叛徒出卖,天津的地下党组织遭到破坏,王梓木脱险后,赶到北京找到担任过冯玉祥机要秘书的耿耀张。耿推荐王梓木到山东泰安找冯玉祥。王梓木见到冯玉祥,冯有意将其留在身边,并亲赴南京保荐他做少将参议,许诺月俸为400银洋。王梓木谢绝了。
  等风头一后,王梓木又回到天津,与党组织接上头,恢复了组织关系,任中共北方局情报处长,继续做冯玉祥、张学良、韩复榘等人的统战工作。
  1937年6月,王梓木到达延安。他先后在抗大和中央党校任军事教员。1937年11月,受党组织委派去西北军做鹿钟麟的统战工作。鹿钟麟在西北军地位是仅低于于冯玉祥的二号人物,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无论五原誓师,还是察北抗战,都表现了积极态度。中共中央为了争取鹿钟麟,已派中共党员申纯伯和李新农到鹿钟麟身边工作,担任了鹿钟麟的幕僚。
  王梓木第一次见鹿钟麟是由张友渔陪同。鹿钟麟专列停在河南新乡时,张友渔和王梓木登上了列车,与鹿钟麟长谈后,他们留住在列车上。其间,王梓木向申纯伯、李新农传达了中共中央关于争取鹿钟麟抗战的统战策略,还送给李新农两本中共中央印发的《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和《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的小册子。通过这次谈话及反复阅读这两份文件,李新农对抗战的本质和前途有深刻的认识,结合学到的理论和当时的实际,写了一本名为《抗战必胜论》的小册子。鹿钟麟看了认为很好,当时就批印了3万册,发给了西北军所属部队。这本小书为我党做国民党西北军的统战工作打下了一定基础。
  这时蒋介石对鹿钟麟有了戒备,怕鹿钟麟在抗日前线再搞一个西北军集团,1937年底将鹿钟麟调回武汉,担任军委会军法总监。鹿钟麟把申伯纯和李新农留在身边当高参。在武汉,李新农找到王梓木,汇报了蒋介石与鹿钟麟的情况。王梓木带着李新农直接见周恩来。周恩来说:“已经听梓木同志谈过你了,你们在鹿钟麟部的统战工作是有成绩的。你今后可以和梓木直接联系,有重要大事就找他。”此后,每隔三五天,李新农就找王梓木汇报一下情况。
1938年2月的一天晚上,周恩来和王梓木到鹿钟麟在武汉的住宅。和鹿钟麟谈了几个小时,希望他能挺进华北敌后。1938年6月初,鹿钟麟顶着冀察战区总司令和河北省政府主席的桂冠,坐火车离开了武汉。申伯纯继续担任鹿钟麟的高级参谋,李新农被鹿钟麟任命为河北省政府参议。仍作为王梓木隐藏在西北军的一根暗线。1938年底李新农奉命回到八路军系统。申伯纯在鹿钟麟部工作至1939年底才回到八路军总部。申纯伯和李新农后来成为八路军情报工作的骨干。申伯纯后来担任了八路军前指情报处长,1945年9月策划了国民党11战区副司令长官高树勋将军起义,建国后任政务院秘书厅主任。李新农任太行军区四分区情报处长,1939年9月策划了国民党冀察游击2纵队2师师长范子侠将军率部起义,建国后任军事医学院第一副院长。
惊动周恩来的“王梓木事件”
日,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成立。周恩来任书记,董必武任副书记。考虑到王梓木在国民党军队中的各种关系十分有利于做国民党军队上层人物统战工作,组织上便安排他到南方局军事组工作,对外的名义是八路军驻重庆的高级军事参议,实际上是做国民党军的军事统战和情报工作,掌握着许多极其机密的军政情报和几十个中共在国民党军队系统里潜伏人员的情况和线索。从1943年开始,他还兼任南方局书记周恩来的秘书,日,周恩来带领南方局一部分干部返回延安参加中共七大的筹备工作,南方局副书记兼重庆工委书记董必武留在重庆主持南方局工作。
为了照顾王梓木行动不便的腿,南方局高级领导干部的整风学习就在南方局军事组办公地点的曾家岩底楼的会议室里进行。
1943年9月的一天下午,整风的主题是同志们相互间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当轮到大家对王梓木展开批评的时候,就有一个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同志针对王梓木平时的工作作风和性格脾气,提出了比较尖锐的批评意见,最后还说他是“西北军的封建军阀余孽”。王梓木一听这话就火了,立即与这位年轻同志发生了争执。
散会后,当董必武批评他不能正确对待同志们的意见时,一时怒气未消的王梓木又与董必武发生口角。回到屋后,越发想不通的王梓木一气之下,竟然独自走出周公馆,叫了一辆黄包车径直去到上清寺康庄2号楼,这是冯玉祥设在城内的办事处。
冯玉祥听完王梓木的陈述后,也十分气愤。因为他平生最耿耿于怀的就是别人说他是军阀,王梓木曾是他的得意学生和重要干部,竟被共产党的同志说成是军阀,这也就像是在指着他的鼻子说他是军阀一样。他立即打电话给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吴铁城,让他把王梓木八路军高级军事参议的名额和薪俸收回去。他要王梓木写一份脱离八路军重庆办事处的声明登报,就安心留在他那里工作。王梓木放心不下自己妻子和儿子。他的妻子郑德芳在南方局外事组担任英语翻译。于是,他给曾家岩周公馆打了一个电话,告诉他就在冯玉祥的康庄办事处里,不准备回去了。
南方局负责外事工作的王炳南接到王梓木电话后,立即报了董必武。董必武立即派王冶秋和梁蔼然前去康庄劝说并接王梓木回来,王冶秋也是南方局隐蔽战线的成员,公开身份是冯玉祥的国文教员和秘书,梁蔼然前面介绍过,是经周恩来批准,经王梓木安排在鹿钟麟身边的情报人员。同时,董必武也把王梓木出走的事电告远在延安的周恩来。
周恩来回电给董必武,要不惜一切代价,务必促其回来。在《王冶秋传》一书 “劝阻王梓木出走”章节中,详细记述了事情经过——
王冶秋和梁蔼然一起来到康庄,与王梓木地谈了一下午,也没有效果。二人到曾家岩向董必武作了汇报。焦急的董老要他们二人再想办法,一定要把王梓木劝回办事处。于是,王、梁二人又回到康庄继续慢慢地做王梓木的思想工作,直到天亮,也没有多大起色。
这时,突然楼下响起一男一女的吵嚷声。王冶秋推开窗户探头望下去,只见王梓木的夫人郑德芳怀里抱着刚满一岁的孩子,嚷嚷着要进康庄大门,说是要找自己的丈夫王梓木。而冯玉祥的康庄办事处处长戴树勋却拦住郑德芳不让她进来。王冶秋立即跑下楼来,向戴树勋说明情况后把郑德芳接进院里,并带她到了三楼王梓木住的房间。郑德芳一进到王梓木的房间,就把孩子往王梓木怀里一放,哭着说家里出了事,要王梓木马上回去。这时,王冶秋也声色俱厉地对王梓木说到:“老王,你这样做,既对不起党,也对不起你的夫人和孩子呀,就是看在你夫人和孩子的面子上,你也该回去呀!”经过一夜思想斗争的王梓木这才把桌子一拍,站起来说到:“好吧!党的利益高于一切。我回去。麻烦你们回办事处一趟,让他们派车来接我。”王冶秋立即跑到曾家岩告诉了董必武,办事处派人开车去康庄把王梓木夫妇和孩子接回了曾家岩。
君子达于道之谓达,穷于道之谓穷。今丘也,抱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其所也,何穷之谓?故内省而不改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
王梓木出走办事处的事,当时在国共两党内部都曾引起不小的轰动。因为王梓木掌握着中共在重庆精心培植起来的高级军政情报网,手里有几十个直接与他单线联系的我党打入国民党各方面的情报人员,尤其是在国民党各军队上层里的中共秘密党员。王梓木手里的情报网是我党延安高层决策的一个重要情报来源,是我党把握国民党及国际动向的重要耳目,这方面一旦遭到破坏,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周恩来和董必武得知王梓木出走后,心里十分着急,指示要想尽一切办法,无论如何也要把王梓木弄回办事处,确保我党情报系统万无一失。其次,王梓木也是在国共两党军界有一定影响的人物,他自己主动离开八路军办事处,给了国民党策反他的机会,这也是周恩来和董必武最担心的一点。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就在王梓木刚被接走后不久,就有两位身着国民党少将军服的军官来到康庄,自称是王梓木的朋友,要见王梓木。结果他们来晚了一步,连王梓木的人影也没见着,只好悻悻而去。这两个人是戴笠手下的军统特务。军统没有善罢甘休,他们派了一些小特务到曾家岩50号周公馆门前和红岩村聚众闹事,叫嚣说共产党把王梓木秘密处死了。八路军办事处为此还专门在曾家岩50 号周公馆召开了一个记者招待会,让王梓木公开与媒体见面。在劝说王梓木工作中出力最多的王冶秋后来也被国民党特务列为暗杀名单,所幸为我党上层统战人士在无意中知道了这个绝密情报,派人给戴笠担保王冶秋不是共产党,王冶秋才躲过这一劫。建国后王冶秋担任了文化部文物局副局长、国家文物管理局局长。
王梓木回到办事处后,主动向董必武作了深刻检讨。考虑到王梓木不适合再在国统区工作,1944年12月,中共中央安排他随周恩来回到了延安,担任八路军总部高级参谋。回到延安后,王梓木还给毛主席写了一份书面检讨。毛主席给他回了信说:“梓木同志:来信看到了,欢迎你回来。你过去做了许多有益于党与人民的工作,今后望你继续做下去,一时的错误你已改正了,了解了,也就过去了,不要时时记在心里。也许你经过这个挫折会要大进一步的,那末,错误也就转变为有益了。”毛主席的话语十分亲切,这让王梓木心里感到十分宽慰。王梓木从此把毛主席的这封回信一直珍藏在身边。
后来,王梓木先后任嫩江省政府副主席(1948年)、黑龙江省副省长(1949年)、鞍山市副市长(1954年)、辽宁省副省长(1958年)等职。日,王梓木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终年76岁。1978年2月,王梓木的冤案得到了平反。日,中共辽宁省委在沈阳举行了王梓木骨灰安葬仪式。
09/14 02:36
揭秘抗战时期土八路说的日本话
曾经对抗日战争影片或小说中的一种描述不屑一顾,那就是土八路居然能冒充日本兵.这是因为在日本生活了一段时间,发现日语是一门非常难精炼的语言,它的发音,变格等微妙之处极多,如果不是真正的日本人很难说得天衣无缝.即便是在日本呆了十几年的中国人,开口说话不用三句对面的日本人就会恭维起来:您的日语说得好极了! 换句话就是说你讲得再流利也听得出你是外国人. 要说德国人冒充美国兵我们信,阿登森林突破战斗他们的确这样干过.这是因为美国人祖上属于典型的杂种–咳咳最好不要有东方观念
04/15 08:42
1937年8月中下旬,在北京西北的昌平南口镇附近的群山中,中日两军十余万人在进行激烈的攻防战.一位叫贾善明的中国机枪射手右肩中弹负伤,被抬下战场.在后方医院中,他听说自己所在的第13军21师第121团二营的余营长已经中弹牺牲.77年后,2014年,这名老兵不顾自己已经97岁高龄,毅然决定重返南口,他太想再看一眼那片战场,更希望能亲自到余营长的陵前祭拜. 在去往当年羊台子阵地遗迹的路上,记者和贾善明老人有这样一段对话:&日本人炮火强么?&&强!他们有飞机有大炮,炮弹一来,我们就
12/14 14:55
揭秘抗战时期的&日本八路&:享受连级待遇 浅浅丝语等级:狐法师 送礼物 发消息 楼主 揭秘抗战时期的&日本八路&:享受连级待遇8月15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1周年.在当年的抗日大军中,有一支鲜为人知的特殊队伍:一批觉悟了的日本俘虏和士兵.他们毅然加入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行列. 吃白面享受连级待遇 日,山西省武乡县王家峪村,在八路军前线司令部召开的会议上,杉本一夫等3名日军俘虏走上台,当场宣布要参加八路军,成为第一批日本反战士兵. 11月7日,以他
08/17 07:10
展开下三张 抗战时期,中国军民不仅要抵挡日军的枪林弹雨,还要防范各个领域的侵略和渗透.在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新华社记者搜集史料,还原当时日本秘密印制大量假钞,扰乱中国金融秩序的事实,揭秘这场明争暗斗的金融战. 这是一张日本当局在二战时期伪造交通银行所印制的一元钱假钞,根据交通银行的史料记载,假钞最早在1940年1月在香港被发现,除了交通银行外,其他同为发钞行的中央银行和中国银行的发行的钞票也遭到伪造. 史料显示,当年4月22日和5月10日,交通银行总管理处连续电函当时的业务中心香港分行,提醒留
09/24 13:03
展开下三张 任何时候,兵工厂都是重中之重,因为没了兵工厂,就生产不出弹药打鬼子.抗战时期,八路军最大的兵工厂就是著名的黄崖洞兵工厂. 黄崖洞这块地方在山西省黎城县城北45公里,当年日本悍然发动侵华战争后,毛泽东决定劈开一条自己生产武器弹药.自己装备自己的生路.1939年春,曾留学莫斯科的左权,凭着职业军人的敏锐和实地勘察,发现黄崖山山势比井冈山还险峻,可谓铜墙铁壁,笃定&黄崖洞就是理想的兵工厂厂址&.于是八路军总部兵工部奉朱德总司令和左权副总参谋长的命令,将原先设立在榆社县韩庄村的兵工
11/11 18:34
更多内容简介请参阅文尾-- 宋氏三姐妹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传奇人物,因为信仰.爱情的缘故,三姐妹各自选择了不同的人生.抗战的爆发,家国的沦陷又让三姐妹走到一起,捐弃前嫌,团结御辱,为全国共同团结抗战作了表率.但是,在抗战后期蒋介石把进攻转向坚守在抗战前线的中国共产党军队的时候,宋庆龄毅然站在正义的一方,冲破重重阻碍,重建保卫中国同盟,支援抗战! 抗日战争时期,宋庆龄两度来到战时陪都重庆,第一次为短期考察:第二次是迁居长住,她总共在渝地生活了四年,直至抗战胜利三个月后才离开. 逆流中的团结之旅 194
01/17 04:02
日军杂志上的伪军士兵和&太君&.您的这张嘴脸,绝对就是标准的汉奸啊-- 从1932年3月成立的伪满洲国,到1937年成立的&察南自治政府&.&晋北自治政府&,还有在北平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从1938年在南京成立的&中华民国维新政府&,再到1940年春汪精卫在南京成立的伪国民政府--在这些伪政权&治理&下,在伪军的枪口下,大量的金钱.粮食.矿产被源源不绝地运往日本,抗日武装
01/24 12:46
[导读]74军被日本人称为&中国第一恐怖军&,几乎参加了对日作战的所有重大战役,其顽强.勇敢的作风令日本人很是头疼. 本文摘自:&老人报&日第A4版,作者:何仁勇,原题:&抗战时的中国&第一恐怖军&& 抗战期间,张灵甫历任153旅旅长,58师副师长.师长,一直做到74军副军长.74军被日本人称为&中国第一恐怖军&,几乎参加了对日作战的所有重大战役,其顽强.勇敢的作风令日本人很是头疼. 74军之所以拥有强大
03/08 00:11
张铁生,1950年生,辽宁兴城人.因在1973年高考的物理化学考试中几乎交了白卷并在试卷背面写信,成为文化大革命后期著名人物,俗称&白卷英雄&.文革结束后被判处有期徒刑.出狱后成为企业家,现在张铁生身价近2亿! 下面是当年张铁生在理化试卷背后写的信: 尊敬的领导:书面考试的进行就这么过去了,对此,我有点感受,愿意向领导上谈一谈. 本人自1968年下乡以来,始终热衷于农业生产,全力于自己的本质工作.每天近18小时的繁重劳动和工作,不允许我搞业务复习.我的时间只在27号接到通知后,在考试期于是,你就感到世界多么广大深微,风中有无数秘密的、神奇的消息在暗自流传,在人与物与天之间,什么事是曾经发生的?什么事是我们知道的或不知道的?
《咏而归》
中信出版社 2017年7月第1版
中国精神的关键时刻
左传哀公六年,公元前489年,吴国大举伐陈,楚国誓死救之;陈乃小国,长江上的二位老大决定在小陈身上比比谁的拳头更硬。
风云紧急,战争浩大沉重,它把一切贬为无关紧要可予删去的细节:征夫血、女人泪,老人和孩子无助的眼,还有,一群快要饿死的书生。
——孔子正好赶上了这场混战,困于陈蔡之间,绝粮七日,吃的是清炖野菜,弟子宰予已经饿晕了过去。
在这关键时刻,经不住考验的不止宰予一个,子路和子贡也开始动摇,开始发表不靠谱的言论:“夫子再逐于鲁,削迹于卫,伐树于宋,穷于商周,围于陈蔡。杀夫子者无罪,藉夫子者不禁,夫子弦歌鼓舞,未尝绝音,盖君子无所丑也若此乎?”
这话的意思就是,老先生既无权又无钱,不出名不走红,四处碰壁,由失败走向失败,混到这地步,他不自杀不得抑郁症倒也罢了,居然饱吹饿唱兴致勃勃,难道所谓君子就是如此不要脸乎?
琴声戛然而止,老先生推琴大怒:子路子贡这俩小子,“小人也!召,吾语之”。
俩小子不用召,早在门口等着了,进了门气焰当然减了若干,但子贡还是嘟嘟囔囔:“如此可谓穷矣”——混到这地步可谓山穷水尽了。
孔子凛然说道:“是何言也?君子达于道之谓达,穷于道之谓穷。今丘也拘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其所也,何穷之谓?故内省而不改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陈、蔡之厄,于丘其幸乎!”
——黄钟大吕,不得不原文照抄,看不懂没关系,反正真看得懂这段话的中国人两千五百多年来也没多少。子路原是武士,子贡原是商人,他们对生命的理解和此时的我们相差不远:如果真理不能兑现为现世的成功那么真理就一钱不值,而孔子,他决然、庄严地说:真理就是真理,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对真理之道的认识和践行。
此前从没有中国人这么说过,公元前489年在那片阴霾的荒野上,孔子这么说了,说罢“烈然返瑟而弦”。
我认为,这是中国精神的关键时刻,是我们文明的关键时刻,如同苏格拉底和耶稣的临难,孔子在穷厄的考验下使他的文明实现精神的升华。从此,我们就知道,除了升官发财打胜仗娶小老婆耍心眼之外,人还有失败、穷困和软弱所不能侵蚀的精神尊严。
当然,如今喝了洋墨水的学者会论证我们之所以落后全是因为孔子当初没像苏格拉底和耶稣那样被人整死,但依我看,该说的老先生已经说得透彻,而圣人的教导我们至今并未领会,我们都是子贡,不知天之高地之厚,而且坚信混得好比天高地厚更重要。但有一点总算证明了真理正在时间中暗自运行,那就是,我们早忘了两千五百多年前那场鸡飞狗跳的战争,但我们将永远记得,在那场战争中一个偏僻的角落里,孔门师徒的乐音、歌声、舞影和低语。
——永不消散。
汉语中的梵音——《长阿含经》
《长阿含经》为《四阿含》之一种。后秦弘始十四年至十五年(公元412—413年),由罽宾僧人佛陀耶舍诵出,凉州僧人竺佛念译为汉文,道士道含笔录。
那年,在去云南中甸的飞机上,我读《长阿含》,见晚年的释迦牟尼为肉身所苦,他说,“吾患背痛”,他独自坐在一棵树下,这时,一个名叫波旬的妖魔蹦出来叫嚣:“佛意无欲,可般涅槃,今正是时,宜速灭度。”
佛说:“止!止!波旬!佛自知时,是后三月,于本生处拘尸那竭娑罗园双树间,当取灭度。”于是,“魔即念:‘佛不虚言,今必灭度。’喜踊跃,忽然不见。”
——我忽然觉得,此时的佛是软弱的,那是类似于受难的耶稣的软弱。无论释迦还是耶稣,宗教创立者都包容和承担着人类的软弱。
“止!止!波旬!”这是佛的声音吗?翻成现代汉语,那个名叫释迦的老人也许正说:“且慢,别急……”他的声音是慈祥的、宽容的、疲惫的?
《四阿含》是声音的奇迹。佛陀人灭后,弟子迦叶在灵鹫山召集五百罗汉共同编订释迦训诲,编订的方式今日看起来匪夷所思:先由侍佛二十五年的弟子阿难诵出释迦一段言行,迦叶提出质询,阿难答出相关的时间地点、前因后果,最后众人合诵,确认无争议、无讹误,遂定为一经,如此形成了汉语译文长逾百万言的《四阿含》。
也就是说,整个过程不立文字,佛之言阿难听了,阿难之言众人诵之、传之,神圣的经文存于声音之中、口耳之间,存于记忆,存于心。
——文明的普遍趋向是对声音越来越不信任,声音是风,是水,是红尘,是身体,是人类生活中比较嘈杂、比较混乱的部分,是世俗和大众。相比之下,书写是浮出海面的礁石,它稳固、超越,更像“真理”。人类曾力图以字迹覆盖声音,黄仁宇写《万历十五年》,主要困难之一是听不到明朝的“声音”,他不知那时的人怎样说话,他意识到,落在书面上的一切已远离人的身体和人的心。
然而,在文明的上游,几个人安详地发出声音,释迦、孔子、苏格拉底、耶稣,他们说出真理,他们坦然地以转瞬即逝的方式呈现永恒。他们何以如此?他们是绝对的天真还是绝对的悲凉?难道正是由于声音之脆弱、微妙,他们成为了人类的伟大导师?
天花乱坠。读《长阿含》,遥想当日我佛说法,必是绚烂、壮美。即使是家常情景,只要释迦开口,你一定会目眩神移。如果释迦和耶稣坐在一起,耶稣就是个寡言的木匠,而孔子或苏格拉底则是简朴的夫子,释迦也许是其中最具神性光芒的一位,他曾是王子,他的声音中有浩大的富丽,是无穷无尽、汹涌澎湃的繁华。
可以想象,一千几百年前的中国人将为之迷醉。两汉是黑色的、白色的、黄色的,雄浑,然而单调,想起汉代、想起三国,你肯定不会想到“缤纷”、“丰饶”、“繁复”,佛经的传入不仅是宗教事件,还是一个审美事件,热带的思维、感性和想象如暖湿气流灌注我们的心灵。
黑夜之书——《酉阳杂俎》
我在谢弗的《撒马尔罕的金桃》中隐约看到《酉阳杂俎》,这部研究唐代外来文明的书灿烂、淫靡,书读完了,如夜宴散了,惨淡的白昼降临。
(谁能把一部学术的书写得灿烂、淫靡?)
《酉阳杂俎》散落在《撒马尔罕的金桃》的引文和脚注中,像一根细而长的金丝,在锦缎上闪烁不定。那时,在我的想象中,《酉阳杂俎》是一本秘密的书,它有一种魔鬼的性质,它无所不知,它收藏了所有黑暗、偏僻的知识。
(我断定,王小波肯定读过《酉阳杂俎》,我甚至看见,在博尔赫斯的图书馆里,在月光伸不到的角落,也有一本《酉阳杂俎》。)
后来我得到了这本书,但那是铅字横排本,一种大众的、工业的气息损伤了它的魔力,这不是魔鬼的书,而是公司职员或公务员的书。所以,我的梦想之一就是拥有一部明版的《酉阳杂俎》,借着昏黄的烛光读,同时风雨敲窗。
(矫情而且腐朽。)
于是,你就感到世界多么广大深微,风中有无数秘密的、神奇的消息在暗自流传,在人与物与天之间,什么事是曾经发生的?什么事是我们知道的或不知道的?
比如,盐的知识:
昆吾陆盐周十余里,无水,自生末盐,月满则如积雪,味甘;月亏则如薄霜,味苦;月尽则全尽。
(我们在品尝月光吗?)
比如,关于一种遥远的树:
大食西南二千里有国,山谷间树枝上,化生人首,如花,不解语。人借问,笑而已,频笑辄落。
(大食为古阿拉伯,西南两千里应是非洲,如花的脸挂满树梢,他们在银子一般的笑声中飘落。)
比如,关于老虎的死亡:
虎初死,记其头所藉处,候月黑夜掘之。深二尺当得物如琥珀,盖虎目光沦入地所为也。
(老虎绝望的目光凝固为物质,金黄、透明。)
——所有诸如此类的知识都透露了世界的某种不为人知的本质,这种本质在此时已经消散。
以温情和敬意诠释历史
在当代文坛,李敬泽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文学评论家。他素以灵动犀利、精微别致的文学评论被高度关注。在新书《咏而归》中,他从春秋走到今日,从浩大的孔子精神,到鱼与茶与酒,温情而敬意地诠释历史。
李敬泽曾任《人民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颜色的名字》《纸现场》《致理想读者》《见证一千零一夜》等多部文集,他的评论影响了一批当代年轻作家。这本《咏而归》,收录了李敬泽历年来所写的有关古人古典的短文,长文一概不取,用活泼的语言叙述历史和文化,从知识中见精神,从传统中得智慧。在书中,李敬泽仿佛进行了一次春日里的漫游,以春秋先秦为主,穿过《论语》《诗经》《春秋》等经典,兴之所至,迤逦而下,至于现代乡野。他从孔子、庄子等“巨人”开始,引领读者重新走进历史上最了不起的时代。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对历史的解释和应答。《咏而归》或许就是我们这一代人心中的历史,是一代人的怕与爱。历史,在一位才情横溢的文学批评家眼中,纷纷被还原成“人”的故事,人性尽情勃发与袒露,人性的强悍与弱点同样暴露无遗。从形形色色的历史纪事里,他探讨人类的道德底线,考量自由的限度,也看到鲁迅所说历史“吃人”的本质。他努力探究,在没有宗教依托处,那些支撑人类精神的动力来源。从伍子胥过昭关一夜白头,“两千年的孤独,三千丈的白发”中,他看到了英雄的孤独和力量,从长期风行的历史悖论里,他更是无畏地为知识和知识分子正名。
李敬泽的很多眼光来自于中国古代典籍,它们在李敬泽身上养成了类似一种气的东西,能使他穿越很多当时非常复杂的文化现象,能够直面一个作家的精神困境。
李敬泽涉猎广阔,其文妙趣横生、诙谐幽默,既深得文化传统之趣味,又切中当下时代之极痒处。他笔下文字灵动活泼,处处透着轻巧,篇篇留点回味。
在《咏而归》里,他想要与读者分享的是,从春秋时代到明清,一直到现在,从孔子、孟子到佛经、饮酒等等,阅读经典也是一个“浴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过程,不止是正襟危坐,更可以像古人一样,轻松、快乐、自由。
读完该书,感觉这应是李敬泽一次比较愉快的写作经历,御风而飞,几千年的歌吟复沓过后,终于在一袭生命华美旗袍上捻出虱子。唧唧复唧唧,离骚复离骚。几千年的文人墨客也都像屈原的门徒,骚情、骚动、骚乱与风骚,薪火相传的才情气质终归涂抹不掉。此刻,我们可从古人的选择和决断中,从他们对生命丰沛润泽的领会中,学习安顿自己,找到一个归处,从古人之志中,读出我们今日的志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以下哪位是鼓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