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师德师风

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100篇(精编)
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100篇(精编)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师德师风学习,希望对你有帮助。
2016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专题
  篇一:
  本人通过认真学习,自我进行深入剖析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各方面还存在不少差距。我决心以这次师德师风教育活动为契机结合工作实际,深刻进行自我剖析,使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改造。为解决工作和学习中的问题,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师德水平,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整改措施。 对照师德师风建设要求和自我剖析材料,我个人认为自己在工作作风,思想表现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策理论水平不高,运用理论进行实际工作不够。存在着素质能力不适应,知识透支的现象,平时虽然比较注重学习,但学习的深度和广度都不够,,对教育教学理论、教育法律、法规知识研究过少,有时只注重学习现用的内容,保证不了足够的学习时间,加之在运用理论去指导工作还有差距,勉强适应当前工作的需求。 2、有时对自己不够严格,不能尽善尽美、时时处处争一流的标准上去把握。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满足于过得去,差不多。 3、工作方式、方法不够科学。对待工作不够大胆和积极主动,平时只知道埋头工作,不注重向外界学习,特别是忽视向同志交流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效率,认为以有的业务知识可以适应目前的工作,不注重业务知识的全面性,缺乏一种敬业精神。从而导致有时感到工作开展起来,力不从心。
  一、整改的任务目标 1、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提高个人的党性观念和师德水平,努力为本地区的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生命和力量。 2、模范遵守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大胆坚持原则,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3、多做业务研究的工作。自觉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业务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知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和领导水平。
  二、下一步的整改措施:首先,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抓好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努力做到熟练掌握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和理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静下心来认真研究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路线,提高自己的办事效率。 其次,进一步树立群众意识、服务意识。今后要在工作过程中,以先进典型人物为榜样,学习他们那种&爱的最高境界就是爱人民&&吃人民饭就得服人民管&&万事民为先&的好经验、好做法,以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第三,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不断加强个人的道德修养,培养为人民利益甘愿做出自我牺牲的精神。在今后,要以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完成好各项工作。
  通过学习,今后要严格要求,应当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不断创造一流的的工作业绩。 今后要自觉地置身于活动之中,努力学习,积极整改,认真总结,以学习促进工作,以工作业绩来验证教育活动的效果。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永葆工作热情,努力实践诺言,希望领导和群众对我的整改进行监督,以利于我的整改措施能落到实处。
  篇二: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教师该如何培养崇高的职业道德呢?正如有人说的那样&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师重在自重。&教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是学生健康成长直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良好的师德修养对学生的影响、发展作用极大。教师若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讲求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必须时刻谨记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一)、热爱教育,献身事业
  热爱教育事业是教师最为重要的美德,教师对教育工作应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把自己毕生精力献给教育事业,不计名利、乐于献身,有所作为。
  1、 认识上
  我们应尊重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热爱自身的本职工作,把教育看作自己真正热爱的一项事业来耕耘。
  2、 实践中
  我们应尽心尽责,敢于挑战困难。我们只有对教育事业注入深厚的感情,我们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事关民族、国家兴旺的崇高的教育事业中,兢兢业业,知难而上,才能真正做到以教为荣,以苦为乐。
  (二)、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教师热爱学生作为&教育的奥秘&,他的座佑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马卡连柯也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个教师如果仅仅热爱教育,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一个教师如果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他就是一个完善的教师。由此可知,热爱学生也是师德修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板书笔迹等。而师爱则是师德的灵魂。
  每个学生,相貌有美有丑,智商有高有低,行为有好有歹,但人的尊重、关爱需求是与生俱来的。崇高的师爱就应该对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不偏不倚,对每一个孩子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对那些所谓的&差生&更要施与爱的阳光雨露,要像一个无私的园丁,把爱的雨露洒入他们的心田,对他们应当变忽视为重视、变嫌弃为喜爱、变冷眼为尊重、变急躁为耐心,对他们的教育做到&爱心、耐心、恒心&,直到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为止。
更多热门文章:
下页更精彩:1
本文已影响人
上一篇: 下一篇:
精彩抢先看New  Top
最热文章榜Hot  Top坚持师德教育常态化,助推良好师德师风形成
师德是教师必备的基本道德素养和职业要求,是一种有感染力的品行,是一种自觉内化的高尚情感。为此,学校必须强化师德教育,坚持师德教育常态化,让每一名教师真正从思想深处重视师德,并拥有良好的师德。
一、建立以德立校的学校管理机制,推进学校师德建设常态化
学样的生存与发展要有良好的师德师风为基础。建立以德立校的管理机制,全面推进学校师德建设,可以提高教师师德素养,打造出一支高水平,高质量,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1、制定目标,确立教师行动指南
学校要把师德建设融入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制定出“以建一流教师队伍,创一流师德师风,争一流教育教学质量,”目标,为教师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确立行动指南,倡导教师既是讲师,又是良友,在教师中逐渐形成爱岗敬业,团结和谐,师德优良的局面。
2、建章立制,确保师德教育深入、可持续发展
要建立师德培养制度,完善教师师德培训档案,制定系统有效的培训计划和方案,把师德培训纳入教师职业规划,切实提高教师师德水平;要建立激励制度,对履职尽责,师德优良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并公开奖励结果,在教师中树立师德模范,发扬榜样作用。要建立评价制度,以表格形式,提出具体的师德要求、行为规范和评价标准,每学期定期开展评价活动,对教师师德进行客观的评价,起到示范和警戒作用。
二、营造健康向上的师德师风氛围,内化师德品行常态化
努力在学校内营造健康向上的师德师风氛围,在教师中形成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的风范。让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觉丰富自身学识,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把师德内化为自身的品行。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师德教育活动,塑造高尚师德群体形象常态化
&&& 1、开展
“师德在岗位上闪光”主题教育活动,要求全体干部教师根据自身的岗位,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的细节中本着对自己负责的宗旨,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认真履行职责,提高自身修养及语言、师生关系、社会交往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2、开展“教师形象大家谈”活动。研讨岗位工作中的文明语言和文明行为。形成学校干部教师言谈举止规范。
3、利用家访、家长热线、家园联系橱窗、邮箱等多种方法开展家校共育活动,并将家校共育工作与师德建设有机结合,形成制度,以此作为师德量化的主要项目进行考核,切实在教师、家长、幼儿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4、开展教师、家长、幼儿共同参与的师德评选活动。挖掘教师的师德闪光点,实行全方位、多元化的考核,评出幼儿喜爱,家长信任,师德高尚的教师,
并通过师德典型带动其他教师,打造业务精良、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
总之,师德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课题。为此,学校要切实加强师德教育,让师德教育经常化,常态化,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才能真正推动良好师德师风的形成,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
日 16:26 来源:《中国高等教育》2013年第14期
作者:赵培举
内容摘要:
作者简介: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高质量的教师决定高质量的教育,高质量的教育才能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是个人意义上的品德问题,而且具有更深刻的社会意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教师职业发展的需要,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内在要求,是改进教风学风的有力手段,更是当代社会道德风尚建设的必要内容。  一、引导学生成长成才期盼,师德师风建设意义深远  高校教师作为高等教育的核心力量,不仅承担着为全社会培养专门人才的职责,更承担着对学生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奋斗目标和培养高尚品德的重任。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人格的影响者,也是道德的实践者和示范者。  道德的导向性。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的处世准则,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才能为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提供示范,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影响其主观能动性发挥和性格形成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教师的作用尤为突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工作往往具有潜移默化的示范性,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思想信念、道德品质、敬业精神以及工作作风,会直接感染和熏陶学生,学生总会不知不觉中把教师看作模仿、学习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学生心灵的成长和发育。教师需要从自我做起,从教书育人,甚至穿衣打扮的点滴小事做起,以高尚的品格、整洁的仪表、丰富的学识、博大的胸怀率先垂范,为人师表。只有这样,在良好的师德师风的影响和带动下,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影响的深远性。教师的职业是培养和教育人的职业,教师的形象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个人一生中往往要接受几年、十几年或更长时间的教育,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形象不仅影响教育教学过程的进行和效果,而且影响着学生心理品质和心理健康的形成和发展,更进一步说,会通过学生和家长影响整个社会的进步和未来。胡锦涛同志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讲话中强调,要把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始终贯穿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各项工作之中”,提出了“四个必须”的努力方向(必须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必须大力增强科学研究能力、必须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集中体现了中央对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战略部署和总体要求。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也是贯彻和执行党的教育政策和方针的一个永恒课题,提高教师的道德品质,师德修养,不仅关系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未来建设人才的培养质量,关系到高校办学方向及办学目标的实现。在西方敌对势力向我国推行“西化”、“分化”的图谋从来没有停止的形势下,必须从教师队伍建设入手,通过加强师德建设,培养教师自觉抵御西方价值观的诱惑,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因此,教师师德师风的好坏不仅影响着教师威信的建立和教师影响力的提高,还影响着千家万户,甚至整个社会的发展。  二、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师德师风问题不容忽视  近年来,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绝大部分教师在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同时,爱岗敬业、严谨治学、教书育人、甘于奉献、为人师表,高校教师的思想道德状况总体上呈现积极、健康、向上的态势。可以说,师德师风的主流是好的。但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及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教师的思想状况也在发生变化,师德师风中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爱岗敬业方面。理想信念不坚定,缺乏责任感和敬业奉献精神,工作讲条件,要待遇,讨价还价,斤斤计较;凡事都与金钱挂钩,不安心本职工作,在其位不谋其职,把教师职业当作谋取个人利益的工具,热衷于校外兼职,到处代课或外出搞经营赚钱。  教学科研方面。不顾职业道德规范,治学不严谨,对教学敷衍了事,过于散漫,上课没有激情,教学方法单调,照本宣科,泛泛而谈,无开拓和创新意识;缺乏进取精神,不注重获取新知识,不钻研业务,备课不认真,教案缺乏新意,上课得过且过;科研工作浮躁,缺乏严谨态度,只注重表面东西,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学术上弄虚作假,科研成果经不起推敲。  学生管理方面。教书育人意识淡化,对学生只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对于道德品质教育、身心健康教育却不闻不问;只顾完成教学任务,满足于课堂教学,上课来,下课走,而对学生却缺乏关爱和交流;考试划范围,给作弊的学生开绿灯,甚至泄题、收钱“摆科”等。  个人素质方面。上课自由散漫,迟到早退;不注重自身修养,仪表不整,吸烟,言语污秽,举止粗俗,接打手机;不注意自己言论的导向,言行不慎,课堂上信口开河,观点偏激,过分渲染社会的阴暗面,对学生进行误导;只追求文凭,放松水平,只谈成绩,少谈不足。  三、内因外因相互作用,师德师风问题成因明显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方面,既有外因——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又有内因——学校“小环境”的因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性质和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和变化”,也就是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当前,我国处在新的社会转型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价值取向出现了新的变化,人们的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趋向。同时,由于市场经济所具有的天然趋利性,无形中,人们都把个人的成败和得失用经济指标来衡量。这些消极因素也强烈地冲击着高校教师群体,一些教师开始以新的社会视角来观察自己和他人,并以新的价值标准来分析和衡量自己的相关利益分配,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当成是一种谋取私利的手段,过分看重个人利益,从而改变了原有的职业价值取向。  教育体制改革相对滞后。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但高等教育体制的发展还相对比较滞后,没能跟上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有些高校教师的生活待遇和生活水平与自身实际付出不成比例,导致部分教师出现不平衡心理。有些高校职称评聘和晋升制度不能带动师德师风建设,职称晋升聘用条件中普遍存在着重论文、重著作、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这些都淡化了师德师风建设在教师心目中的地位,导致了师德师风建设相对滞后。  管理执行力不到位。目前,虽然多数高校都已成立了师德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详细师德师风行为规范,初步形成了师德建设工作的组织体系,但多数都只停留在口头或文字层面上,很少落到实处或实效甚微。这是因为,在运行体制上,有的师德师风行为规范内容空泛,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考核管理办法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标准。另外,在监督机制方面,师德师风建设还没有形成良好的规范管理和监督的长效机制,师德师风建设缺乏有效监督和管理,教育、管理、监督相脱节,有些规范形同虚设。  四、建立规范引导机制,大力提高师德师风建设水平  与其他教育教学工作不同,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务虚的工作。因此,高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重在建立规范和引导机制,重在对照存在的现实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恰当措施,教育和引导广大教职工模范履行岗位职责,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和作风建设。  要强化高校教师身正为范、为人师表的自律意识。学高为师,德高为范。首先,高校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先学会做人,然后再去为师。一直以来,部分高校教师错误地认为自己的职责只是传授专业知识和进行科学研究,没有把教学生“学会做人”纳入培养目标和职责,这无疑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教师要用自己的“德行”去影响学生,引导学生,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将来等学生们回首成功的时候,会说:“是我的老师塑造了我高尚的品德,为我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其次,高校教师要既“言教”更需“身教”,应不断加强自身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更新自身业务知识结构,作为人类文化的传递者,要具备比受教育者更多更广的知识基础,多读书、勤思考,及时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站在时代的前沿,在要求学生学习新知识之前,自己先掌握和精通。第三,高校教师要时时用全新而健康的思维去培养和教育学生,在面对自己的学生时,要求学生崇尚的行为,自己应先行之,要真正做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是没资格教育别人的,学生也会“虽令不从”。  要建立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考评机制。2012年8月,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称《意见》),指出要进一步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建设,完善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的教师考核评价标准,探索实行学校、学生、教师和社会等多方参与的评价办法,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并明确提出要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的常规性工作之一,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为保证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为优良校风、学风的形成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高校应该结合《意见》要求,因地制宜构建符合本校实际的,科学有效的师德师风考评机制。可从领导评价、教学单位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学生评价等多个方面分层次进行,并将考评结果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另外,可以将师德师风考评与教师最关心的职称评聘、出外进修学习、教科研评奖、名师评选、干部任用等挂钩,对于违反师德的,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制,做到奖惩分明,客观公正,使师德师风监督公开化、社会化、制度化。  要建立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监督激励机制。在具体操作上,可采取他律与自律相结合,同行监督、学生监督与行政监督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基层学院和教学、督导部门的作用,形成较全面的监督网络。可通过学生评教、教师互评、督导听课、家长反馈、社会反映等途径,及时掌握每位教师教书育人工作情况,最重要的是遵守师德规范情况,促进教师逐步形成师德师风的自觉行为。同时,对师德建设和教书育人成绩突出者,要予以大力弘扬与表彰,对那些不尽义务、不负责任表现不佳者要及时劝诫和引导,经劝诫仍不改正的严重失德、影响恶劣者,要根据《教师法》和《教师资格条例》,依法撤销其教师资格,从而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  要建立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组织领导机制。师德师风建设始终贯穿于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最终要落实到行动。各高校要高度重视,将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列入学校长期工作计划中,要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明确职任目标,“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主管领导具体抓,认真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要因地因时因校制宜,建立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贴近本校实际、可操作性强的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方案,努力营造团结协作、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构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使师德师风建设真正落到实处。  要建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培训机制。教育部颁布实施的《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从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等六个部分规范了高校教师师德的主要内容,是高校教师队伍最重要的行业纪律,是我国在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实施的新举措,是对新时期高校教师从事教书育人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高校行政部门应将学习师德规范纳入教师培训计划,作为新教师岗前培训和教师在职培训的重要内容;应以专业、系别为单位对教师进行集中培训,切实提高广大高校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师德水平。  要建立高校教师师德师风模范引领机制。道德楷模是道德上仿效的榜样,是某种道德理想的集中体现。在高校这个培养人才的摇篮里,师德师风模范的引领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所以,高等学府应通过教书育人、师德标兵评比等活动,塑造新时期高校教师形象。社会媒体和高校内部媒体要大力宣传“全国模范教师”张丽莉等典型教师的光辉事迹,努力营造树师德、铸师魂、正师风的良好氛围,引导广大高校教师弘扬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好风尚,争做道德高尚、治学严谨、作风正派,在师生中和社会上有良好声誉的先进分子,引导和激励广大教职工自觉加强思想建设、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真正成为学生的楷模和表率。  要建立高校教师师德师风环境影响机制。现今的高等学府要有大师,也要有大楼。大师引领高校的灵魂,大楼等外部环境影响大师的进步发展。高等学府的人文景观、校训、校风、教风等能深深地影响教师的师德修养。所以,要不断充实高校内部影响教师灵魂的人文景观,这是内涵深远的“大楼”,而非简简单单盖几座摩天大厦的“大楼”。要让“大楼”潜移默化地催生德才兼备的“大师”,做到润物细无声。同时要让“大楼”的显性环境不断完善,不断更新,逐步转换成思想文化的隐性环境,成为高等学府的“大魂”。实践催生精神,精神引领实践。在“大魂”的引领下,必将出现一批“大师”。  当然,加强和改进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绝非一朝一夕、一人一己之力就能完成的,这需要学校、家庭,学生、教师本人以及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只有当高校教师把那些以规范、制度等文字形式规定下来的,必须遵守的职责或义务,通过社会引导与监督、自律与他律相结合以及工作实践等环节,以“我愿意”、“我应该”的自觉方式表现出来,形成教师内在的责任自觉,我国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目标才算真正地实现。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王炳杰.关于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思考 [J]. 赤峰学院学报,2010(1).&  [3] 朱德全.现代教育理论 [M].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 刘焱可.当前师德师风建设的必要性 [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   [5] 廉雨.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内涵分析和对策研究 [J]. 经济师,2010(4).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责编:毕雁)
用户昵称:
&(您填写的昵称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
最新发表的评论0条,总共0条
查看全部评论
中国社会科学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C)
by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良好行为习惯如何养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