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转行可以做什么毕业以后转行当老师可以么

请选择栏目:
当前位置:
&&&&&& > 正文
医学生毕业后转行的人多吗,原因是什么?
 来源:&&   |
网络上经常可以看到医学生毕业后转行的信息,各行各业也有很多知名人士之前也是医学生,医学生毕业后转行的人多吗,医学生毕业后转行的原因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下医学生转行背后的故事。
一、医学生毕业即转行者并不多
不同于多数专业,医学专业学习时间长、投入也更大,那些明知这一行又苦又累,但坚持报考了医学专业的学子们,大学毕业后真的会抛弃当时的选择?记者查阅了一些医学院校2015届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报告,略窥一斑。
2015年,首都医科大学本专科毕业生93.3%去了医疗卫生单位;中国医科大学本专科毕业生67.39%去了医疗卫生单位,硕士毕业生84.04%去了医疗卫生单位;大连医科大学本科毕业生44.18%去了医疗卫生单位,选择各类企业的逾四成,硕士毕业生77.85%去了医疗卫生单位医|学教育网整理;山西医科大学本科毕业生58.94%去了医疗卫生单位,超过三成去了企业,硕士毕业生71.16%去了医疗卫生单位。
可见,大部分医学生完成本专科阶段学习后都选择了与医学直接相关的医疗卫生单位,硕士去往医疗卫生单位的比例更高。而且,即使部分流向企业的医学毕业生,他们也可能从事医疗工作。
以上述毕业生流向医疗卫生单位比例最低的大连医科大学为例,尽管该校本科毕业生中只有44.18%去了医疗卫生单位,超过四成去了企业,但所有本科毕业生中职业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占39.44%,医疗卫生辅助服务人员占35.56%.这两部分从事医疗工作相关人员的占比超过七成,而购销人员仅占3.17%,其余为行政办公和科研人员。
再从全国医学毕业生的宏观角度来看。北京新锦成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汇总了全国855所高校2015届高校毕业生毕业三个月时的就业状况,编制了《2016大学生就业质量研究》。该报告显示,在所有专业中,医学生找工作与所学专业相关度最高,专、本、硕三个学历层次医学生的相关度分别为75.6%、79.6%、85.6%,而所有专业的平均值分别为57%、59.2%、67.9%.
另外,麦可思研究院《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与2013届相比,2015届本科毕业生中,&医疗和社会服务业&的就业比例增加了2.8个百分点,仅次于教育业,位居第二。而且,医学毕业生就业半年内的离职率在所有专业中也处于较低水平。
从上述数据分析,医学毕业生&转行&的现象并不普遍。那为什么有报道称&60万医学毕业生中,只有10万人从事医学职业&?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这其实是一个&容易误导公众&的说法,把医学职业等同于医生。
&学医学并不代表一定要去当医生。&该负责人解释,医学大类中的药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专业是为制药方向、基础医学研究和公共卫生防疫等职业所需人才设置的专业,与医生职业有直接联系的是临床医学类。
据教育部统计,2015年,医学门类本专科毕业生共56.7万人,临床医学类本专科毕业生为134123人。56.7万毕业生中,有资格报考的为20.2万人。因此,即使真的只有10万人选择了当医生,这个比例也并不低。而且,医生也仅仅只是整个医疗行业的一部分而已。
二、医学生毕业转行的原因
尽管医学毕业生仍然大都选择从事与医疗相关的工作,但就业不均衡问题愈发凸显。&大医院的人才编制有限,人才需求处于饱和状态,医学毕业生很难进。基层有着大量的人才需求,但少有人问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金昌晓说。
金昌晓告诉记者,他们医院每年要招五六十人,但应聘的毕业生有几百人。&在这种激烈的竞争局面下,最后进入我们医院从事临床工作的有80%都是博士毕业生,因为他们有一定的临床经验,能够很快参与科室工作。&他说,大医院只要硕士和博士,全国大都如此。
以首都医科大学为例,该校2015年长学制毕业生中医|学教育网整理,去北京地区三级医院的比例近两年均超过70%,去一级医院的均为0;普通研究生中,去北京地区三级医院的占50.1%,一级医院0.4%.而本专科毕业生去往北京地区一级医院的比例在上升,从2013年的22.1%增长到2015年的34.7%.再看北京协和医学院,该校2014届临床医学八年制毕业生中,去往北京的占68.1%、广东的占10.64%、上海的占9.57%.
高质量的医学毕业生都往大医院和大城市挤,普通的医学毕业生去往小城市、小医院等基层,更多是出于无奈。根据北京大学人文研究院一项针对380名医学本科生的就业意愿调查显示,八成医学生希望留在大城市,愿意去基层的不足两成。
三、应理解医学生转行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和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医学人才的需求将越来越大。&但即使有一部分医学生毕业后不愿意做医生,我们也应该理解。&浙江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医|学教育网整理、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说,医学毕业生的就业流向将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不再局限于医院等传统医疗部门。
蔡秀军认为,医疗已走向市场,医学生的就业选择是市场调节的正常表现,不能简单归咎于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比如儿科医生缺乏,教育部恢复设立儿科,但如果儿科医生待遇不提高,即使培养再多儿科医学生,他们毕业后也不会去当儿科医生。&
对于那些不愿意从医或者不适合从医的少数人,刘破资更担心的是,如何让那些想当医生、能当医生的医学生顺利进入医疗行业,并成为好医生,这就需要完善培养人和留住人的机制。
以上就是医学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医学生毕业转行的介绍,通过文章我们可以了解到医学生转行更多的是出于无奈,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医院、高效、毕业生,以及整个医疗体系一起努力!
医师分阶段
1、凡本网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医学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4、联系方式:
编辑信箱:
电话:010-
 |  |  | 请选择栏目:
当前位置:
&&&&&& > 正文
医学生转行可以从事哪些职业?
 来源:&&   |
很多医学生毕业后会离开临床,选择其它行业。医学生转行可以从事哪些职业呢?一起来看看这篇文章:
一、不离开医院、医学院
1.医院、医学院办公室路线:专职班主任、辅导员、学生工作部、教务处、医务处、院感办公室、医保办公室、科研处、宣传部、人事处、办公室甚至财务处、党支部、档案室、图书馆、后勤处。
2.专职教师:专门的生理、生化、病理、病生、组胚、细胞生物学等等的医学院老师,平时除了教学还承担一些科研任务。
3.专职搞基础、搞科研:在医院的中心实验室、XX重点实验室或者医学院的基础医学院做PI做实验做科研搞基金发文章。或者干脆跳到综合大学的生科院搞教学搞科研发文章。
二、离开医院、医学院,但不离开医疗领域
1.医学类门户网站: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很多,收入虽然没有外企高,但性价比还可以。
2.医学杂志编辑。
4.医药公司:做代表、市场部、医学部、研发部、培训部、注册部、药物安全部什么的。
5.医疗检验公司:做医院检验科做不了或者不想做的项目,做做蛋白、测测序、搞搞生信、分析分析数据,当然也分销售、市场、研发、技术支持。
6.体检中心。
7.医学翻译、医学同传;
10.心理咨询师:考证很简单,去国外读个相关的硕士、博士学位也很好。
三、离开医疗领域,但不离开生命科学领域
1.生物门户网站、科普网站他。
2.外包公司:代做实验、代分析数据、代编数据、代写代投文章、卖现成的文章。
3.生物试剂公司:可以做销售、市场、研发、技术支持。
4.生物仪器公司:卖测序仪啊、PCR仪啊、分光光度计啊、显微镜啊、流式细胞仪啊啥的。可以做销售、市场、研发、技术支持。
四、彻底离开生命科学领域
1.快销行业:快销是个很包容的领域 。
2.投行/咨询公司:他们需要医疗背景的人才,需要专业的视角。
3.保险公司:医疗理赔需要专业人才。
4.律师:专打医疗官司搞医闹简直杠杠的。
5.培训行业:比如医学教育网这种从事医考培训的公司。
6.猎头公司、HR:挖掘生物医药背景的人才还是需要生物背景的人才去挥铲子的。
7.银行:取决于你的背景。
8.考公务员、事业单位:一秒钟从奴隶变上帝,感觉棒棒哒!
五、自由职业/个体户
1.家庭主妇、全职妈妈、少奶奶。
2.餐饮:开奶茶店、咖啡店、大排档、餐馆。
3.艺术文化:作家、诗人、网络写手、艺术创作者、歌手。
4.接手家族企业。
看了上面的文章发现医学生离开临床岗位能从事的职业依然很多,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适合的职业,祝大家求职成功!
祝愿大家都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家庭美满、生活幸福!
医师分阶段
1、凡本网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医学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4、联系方式:
编辑信箱:
电话:010-
 |  |  | 热门推荐: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所谓“转行”,就医学专业而言,就是学生完成本科阶段学习后,选择去当“医药代表”、从事医药、医疗器械销售等工作。如此高比例的转行,加之医患关系恶性事件见诸报端,很多对医生职业心存向往的高三学子和家长,产生了迷茫和纠结。真相到底是什么?张老师借助近期光明日报的权威调查,结合对医学专业了解,分析现象背后的真伪。
  1、学医学并不一定要去当医生
  医学大类中除了基础医学外,还包括药学、公共卫生、医学影像等专业。临床专业属于基础医学分支,与医生职业有直接联系的是临床医学类。调阅数据,2015年医学门类本专科毕业生共56.7万人,其中临床医学本专科毕业生为134123人,有资格报考职业医师的为20.2万人。60万毕业生10万从事医学职业,比例是比较高的,总成转行错觉的根本原因,是对医学类专业体系的误解。
  2、医学专业选报需要的思想准备
  话虽如此,选报医学类专业的高三学子,还是需要有一定的思想准备。医生的成长道路,并非诊室的权威笃定,手术台的精准成就,背后是长期的学习时间,高昂的时间金钱投入。中国高校由于国家财政支持,医学类专业的学费与普通专业差别不大。欧美、日本等国家,医学、法律专业属于奢侈品行业,几倍于普通专业的学费让一般家庭望而止步。国内本科毕业出国的难度高于一般的专业数倍,这些都需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3、 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为何
  医学专业就业不均衡的问题非常突出。大医院人才编制有限,人才需求属于 饱和阶段,医学学生毕业后很难进。基层大量需求,但少有人问津。一线城市三甲医院80%以上接收的都是博士毕业生,
  4、 转行不一定是坏事
  医生是一项包含天分和创造能力的职业,初级入门阶段可能对医学知识的掌握有很高要求,一些学霸型学生似乎还能适应。但随着职业发展,临床看病、处理病人、手术治疗等阶段,很多学生才发现很难上手和做精。当初选择确实存在问题,选择放弃也不失为明智之举,毕竟亡羊补牢总比人命关天后果要轻。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和大健康产业的发展,社会对具有一定医学知识的毕业生存在大量需求,多样化的就业途径,不局限传统医疗部门的改变,让医学专业展现新的内涵。也为学生提出了多种职业发展的选择。这不是坏事。
  张老师个人认为,传统医学领域正在被解构,IT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医学专业的壁垒正在快速瓦解,商机无限。学医学,本来就不一定当医生!
  张老师个人工作室古都西安,每周六下午都有高考填报主题培训,近期正在筹备面向全国的微课系列课程。 可关注微信公众号szzywx, 及时了解课程动态。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2016年搜狐高考咨询师大赛第一名,10年高考志愿填报经历...
中国高校校报协会副会长......
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评论部评论员.....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美国独立教育顾问协会认证顾问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教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30岁转行当老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