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选课,我选了两个中日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关系,什么水平

当前位置: >>
中山大学公选课老师评价
中山大学公选课老师评价这是本人于 2012.6 月收集的,方便以后的师弟师妹。 我这个学期上了两门公选 《史汉选讲》 教师:史洪权 推荐指数:10 原因: 1 不点名 2 讲课极其风趣幽默,内容以先秦两汉的历史为主,宫斗、王位继承、命理、商人、名将……无所不包,吐血推荐! 考试形式:笔试,开卷,可以用电脑。第一道题是问答形式,考历史观的,第二道题是要我们以第一人称,先
秦两汉为背景,写 500 字以上的小 说,基本不会挂《领导力理论与技能培养》 教师:曾凯生 推荐指数:7 原因: 1 偶尔会点名,考勤和平时的讨论占了公选成绩的一半,平时还是不翘课比较安全 2 老师讲课还是比较认真负责,经常会有冷幽默,可以学到一些东西,而且都是书本没有的,挺有用。 考试形式:笔试,开卷,但是不能用电脑。有一题考了上课讲过的理论,其他的基本上就是吹水。期末考占 50 分。1. 社会学的想象力 如果你对社会学的想象力有兴趣的话,的确可以一听。老师比较年轻,教的东西不深奥也不会很白痴。考试是闭卷。名词解释、简答、论述。中山大学网络与信息技术中心 2. 护理与健康 很实用的一门课,老师上课极少点名,考试是开卷考课件。 食品安全与法律之门 胡汝为 推荐指数:10 上过的都懂的~ 一个超级赞的又美又智慧的女老师 我一直在想啥时候我能变成她那样就好了 这个老师本科研究生是法学院的,博士是政务院的 现在在公共卫生学院,主要研究领域好像就是食品安全 上课不点名,且中间不下课,本来是三节课的,连上不到两小时就下课 考试开卷 考一些案例分析,考前最后一节课给题准备就好啦 不过今年教务处不许用电脑,所以考试时没有打印带着电脑的同学就悲剧了,, ,, 这个老师讲的内容其实好好,觉得和专业课水准差不多 所以有时候去听听也蛮有益的 辩论学 冯双 推荐指数:10+ 沉寂了一年之后,冯双老师再次出马。目前,这门课是我所了解最深受广大学习的喜欢,基本上不点名,除了偶尔的签到。上课内容,可圈可点, 辩论学不仅仅是喜欢辩论的人可以作为一门入门的课程来选修,但其实我们生活中只要是需要和别人进行谈判辩解争持等等,只要需要时与人进 行沟通的话,或多或少辩论学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当然,如果你也是和我一般,纯粹点想混学分的话,这门水课你错过了,就实在是太可惜了。开卷考试,需要购买冯老师的一本书。给分,貌似 都很高很高的。 走进香港经济 关红玲 推荐指数:8中山大学网络与信息技术中心 关红玲老师是港澳研究中心的一名老师。这门公选课,顾名思义,便是讲述香港的经济,主要是从近代开始讲起。很多时候,老师会讲一些故事, 名人轶事,然后中大曾经发生过的一些灵异事件。通过,这些事情,了解香港的社会、教育、民生、经济层面,乃至是政治层面。我个人觉得, 如果你在大学去趟香港,当然是不纯粹地购物的话,那么通过这门课了解香港的一些相关知识的话,是会让你更加理解如今的香港和喜欢上香港。 至于考试的话,有个小组作业,老师会在第一节课上的时候,给一个题目,然后自行组队进行小组展示,难度也不算是很大。期末作业是写一个 三千到八千的论文。 给分情况目前很是很了解,但是不会点名,偶尔的点名只是作为平时的加分项。如果,你觉得别人都加分了,你没有就是扣分。那我就没有什么 辙了。税收与企业战略 宋小宁 值得推荐 老师挺年轻,挺幽默的,经常自己讲着讲着就嘿嘿笑一下 讲的内容是个税,企业税,小税种等,蛮值得学的 想当初选的时候是冲着学习知识的 但自己后来太懒,就各种翘吖 不点名的,交过两次作业,都提前好久就告诉我们 作业内容比较简单,期末考试开学,打印他给的考点就 OK 真心不错啦~ 三农问题与社会发展 推荐! 谭同学这个老师名字实在是太 Q 了,真的是叫谭同学哎 好像是人类学院的老师,如果没记错的话 说话比较调侃,但仔细推敲句句箴言,上过的同学都懂的中山大学网络与信息技术中心 就点过一次名,还提前告诉了 期末一篇论文,只要与三农问题有关就好 给了我 89 分,班级 100 多人是 20 来名吧 给大家个参考全球环境变化 我是不想推荐的 一学期上课的老师请三四个老师轮着上课 四五六个助教 看起来很霸气 然后就次次点名 请来的教授也点名 然后一学期三次分班 PR 还要做的很详细很精密 接受群众和助教各种文科生不懂的化学提问 最后还有一篇三千多字的大论文 要弄成毕业论文格式 有封面 有参考文献 写到恶心想吐... 真心后悔选的... maybe 是我们小组个人感受不同而已 也许有人喜欢这个课 选过 英语国家文化 上课老师很好,那些英语国家她很多都去过,讲的也很有感情,同时老师英语英式很浓,感觉我的口语被影响好大 T T 不过也还挺好听的~上 课全英不过都听的懂啦~期末 1000 字英语论文主题随便~不能抄袭~90 分 50 多名~还是挺好的课!尼玛以后千万别选张卫红的公选课!论语挂了差不多 100 个吧,太 TM 惨烈了!西方管理思想演变 邵冲 这门课最大的好处就是不点名,而且从来不点名,但是呢,我考了 65 分,在全班 78 人中排名 36诗词赏析及写作(张海鸥【实为徐晋如】 ) 不点名,没上过几节课,质量不好评论 考试是考背词,填词 老师圈定了 25 首词(徐老师比较喜欢清代词) 考试时候自己上去抽签,抽其中 5 首背诵,每首 10 分,占 50 分 中期作业:填《菩萨蛮》词一首,占 20 分 期末作业:填《水调歌头》词一首,占 30 分中山大学网络与信息技术中心 美学漫步――从赫西俄德开始罗卫平 这老师也很不错,不点名,随交一篇论文就行 了遗传病诊断与预防 老师:陈争(很和蔼的老头) 好像第一次课的时候签了次名,之后就没有了 课讲的很好,也不要求你必须去上课,也没 有课后作业,最后考试是提前把试卷发下来, 然后做完下周 上课去交(老师说反正是开卷考试还不如在宿舍做,还不用费钱去打印资料)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罗志高 需要买书,但是可以到图书馆借,还算容易过的。 存在主义文学与人生 许健 这老师挺好玩的,喜欢打扮得很小女孩,很容易过 毛泽东与文化大革命 黄椰樱 想了解文化大革命的可以听下,但好像是要考试,得分数不 是很高,不过不会刁难 文学中的法律 刘诚 这个也不错 地球资源学 何俊国 这个很轻松,挺好玩的 中国古代文化史 许云和 这个上面有人说过了,这老师是我在中大见过最有性格的老师 女性生理与保健 张英华 男生可以选,了解下也好嘛,呵呵 青春健康与同伴教育 陈洁 需要小组各合作,给分很高,还是很好玩的 我选的公选就只有竞争情报学比较恶心之外,其他的还好。我一般只选 不需要买教材的, 呵呵 VB 王盛邦 讲课一般,百多人的课只有第一节和最后一节到的人较多。优点在于不点名,且考试内容 简单,懂些 VB 基础就可以高分。辩论学 冯双 好像这学期不在东校区开课,不过还是说一下。 老师挺会吹水的,对于我这辩论技巧门外还的人来说也可以学到不少东西,所以 这学期基 本是每节课都去。有过两三次的签名。不要求买书,但是题都在他出的书里,所以还是需 要买,但可以用学长留下的。要注意的是, 书有两版,但是大部分的题在第一版也有,比 如这学期只有一题在第一版找不到。考试开卷,内容比较简单,只要认真找,花点心思答 题,90 不是问题。 地球资源学 何俊国 老师人很 nice,就是上课喜好夹杂英文。刚开始的几节课内容比较丰富,到后面枯燥些。 不点名。这学期要求做一个 PPT, 和一篇关于资源的论文。由于基本所有东西都可以算是地 球资源,所以非常容易完成。 桥牌 老师未知 由于舍友选上,被拉去当搭档。好像是不用点名,不过不确定。考试是积分制(最后三节 课比赛总和) ,第一名减一分得 99, 第二名减 2 分得 98,依次类推。桥牌据说是挺难的,不 过大家水平都半斤八两。我只在考试前的中午学了些基本规则和技巧,我组就得第二名, 如果不是一次重大失误,第一名不是问题。如果有升级基础和技巧的话,建议选,真的很 容易上手。中山大学网络与信息技术中心 教育管理学 黄葳 老师也是很会吹水的,上课不点名。考试内容从讲课的 PPT 出,开卷,题目是从几个当中选 少于一半的答(有规定答几题) 。 就是每道题要抄的太多,我考完后手都快残废了。。 不知道是否容易高分,但我自己是 96. 。 个人理财 陈玉罡 建议列入公选课黑名单 讲课水平不好评价,但考试绝对是比较难的法医学案例 五六个老师轮流上课 去上课的次数不算多,不过印象中没有点名和签到。上课内容经常展示一些比较恶心和吓 人的照片,所以最 好确认自己的承受能力是不是够强。 期末写一篇 1 千字的心得体会即可。 美国政治与外交 王小民 会抽查点名,上课的内容还算不错,但几乎每节课都有枯燥的感觉,或许因为老师讲的很 多东西本人已经了解过。考 试是考前 2 周公布九道题目,考试时抽 4 道。都是论述题。我在 本版发了自己做的答案,可以去搜一下。 地球资源学 何俊国 只在第一节课去过,期间的签到或者点名都是朋友帮忙。要交 2000 字的论文,跟地球资源 或大自然有关的就行。上网找 一下,修改就 OK 了。我是把一篇一万字的论文改成 2000 多字 。这老师有个特点,凡是地球上的东西都是资源。还有一个小组 PPT 展示(我 也没去) ,当 时我去 ACFUN 找了一些搞笑视频,就让组员拿去放了,据说放了一节课(严重超时) ,但老 师一直狂笑(他们说老师没见过世面, 所以才觉得好笑,^_^ 这不是诋毁老师啊哈,开个 玩笑而已)。 。。 广告传播学 赵静 偶尔抽查点名, 期末作业要交广告视频或者广告策划或者广告宣传海报。 上课看看一些优 秀广告后就听她讲枯燥的东西了。。 。 给分一般吧,因为身边不少人拍了不错的广告,却 只拿 80 分出头而已。。当时成绩 85 92/192 。 公共选择与公共管理 许长青 真的是发挥了公共选择的精神,做好了公共管理的工作。。200 人的课,一般只去三四十 人。。老师让我们自由 。 。 选择,他也方便管理。。一般都是签到,但是默许代签,哈哈 。。 期末考试是交论文,和这个课有关的就行。 。 。 公共关系学原理 电影与心理健康 挺容易过的 tankunzhi.... 一个字 水 授课老师不明 考试时几个人合交一论文电影都挺陌生的 什么外蒙的啊 中东的啊...貌似那些不常被人看到电影就很好一样 考试为写影评 这倒是现代学习技术 一大帮老师 每节课不一样 应该是最舒适的公选 讲的东西就最要就是中大 BB 系统....每节课每个老师都来宣传一下 其实那个系中山大学网络与信息技术中心 统上的资料貌似更新很垃圾 没考试 每节课老师有作用 开放式的 通过 BB 交 地球科学导论 授课老师不明 挺多图片和视频的 考试不算很难 开卷 倒数几周还有提示 民国学术与现代中国 史洪权 不点名不签到,不过每次去听课的人还是挺多的 老师超好人啊,总是笑眯眯的。讲的也还不错、 平时没作业,期 末是 2000 字的论文 他说只要不抄袭分数就会很可观。 。 大学生朋辈心理互助 龚艳 是叫这个名字吧,上课有点无聊, 也是不签到不点名, 期末有个室外实践活动,是小组合作的两个游戏,占 40 分 的, 外加一篇 1000 字论文 唐诗导读 张海鸥教授 上课从来没点名,老师上课水平很不错,考试当时可以选择背诵诗歌,也可以选择写论文 。我不想背诗就写论文,只有 90 分 推荐指数:8/10 中国司法改革与事件 谢进杰讲师 上课从来没点名,老师学术水平不错,讲课水平一般,毕竟是新手。上课偶尔会看电影, 说是看里面的法律案 例。 期末考试开卷,提早一个星期公布题目,比较简单。考试当晚拿着自己准备的资料去就可 以了。 推荐指数:7.5/10 从二战电影看二战历史 忘了谁 历史系的一位讲师 上课从来没点名,从开学到最后,每节课都是看电影。喜欢看有深度的电影的同学可以考 虑。 当然那些电影不是那些商业大片,甚至很陈旧,很多很沉重。 期末考试很恐怖,虽是开卷,但完全没有任何资料可借鉴(没讲过课,没 PPT) , 而且每个学期都会有 10 个左右不及格,最高分一般不超过 85, 需要 GPA 的同学们慎重考虑! 推荐指数:6/10 辩论学 上面已经有了介绍…… 推荐指数:8/10 案例与理论:中国刑事法律制度概览 庄劲讲师 庄劲的课都很热门,也许是全校最热门,需要 RP 才能选上。 每学期都有超过 1500 人选,命中 率为七分之一左右。 这个课超赞,庄劲很幽默,上课充满笑声。 从来不点名,但上座率一直都在 90%以上。 考试开卷,在宿舍解决,只有一 道题,去年的是“试论罪刑法定”,1000 字以上即可~~ 推荐指数:10/10 遗传与疾病 李洪义副教授 很闷,逃课率很高,很容易选上,偶尔要签到,考试开卷,做那些等同于概率数学题的东 东,给分不算高。 推荐指 数:6.5/10中山大学网络与信息技术中心 词的赏析与写作 上面已有介绍 不太好玩...... 推荐指数:6.5/10 基础医学概论 中山医学院 每一节课换一个老师,老师都是各自领域的权威级的学者,上课水平真的很不错,能学到 点东西,从不点名。 考试 开卷,今年的题目是对该们课程的感想感悟,2000 字以上,在宿舍完成,搞定后电子 邮件上交就可以了…… 推荐指数:8.5/10 陈争老师的遗传病的诊断与预防 内容丰富 而且浅显易懂 期末给分很高 张志文的宏观经济学 就没听懂过一节课 不知所云 虽然期末只是交论文 而且很容易通过 但是学不到东西 真的想去学东西可以上黎红雷老师的“中国古代管理智慧”,他是哲学系系主任,就上课 要求严格一些.. 平时是要差不多下课的时候当堂交作业 的,9 次作业,有一次优就等于期末有 40 分了,然后 就是期末的开卷考试,今年是 5 个题目,每个 100~200 字书上理解,300~500 字个人 理解 西方经济学基础 日本政治与中日关系 关红玲 陈艳云 老师不点名,上课个人感觉很无聊,有期中考试,开卷... 不点名,上课还可以,经常放资料片看,期末交论文 会给你一个比较广阔的视这学期上了黎红雷的 中国管理智慧 几乎每次都有课堂作业 有自己的想法都能拿高分 会请他的学生或朋友来讲座 野 一般我上完课心情都是很愉快的 这学期上了黎红雷的 中国管理智慧 几乎每次都有课堂作业 有自己的想法都能拿高分 会请他的学生或朋友来讲座 野 一般我上完课心情都是很愉快的会给你一个比较广阔的视中山大学网络与信息技术中心擦。选修课挂是甚么意思?_湖北大学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10,744贴子:
擦。选修课挂是甚么意思?收藏
三次点名次次都到了。期末论文也交了。
还想么样。说什么三次点名来一次就要的。
哄劳资开心是吧。
选修课做到这份上了。。。。。。。。。。。。。。。。。。。。。。。。。。。。。。。还要麽样。。
Deye德业除湿机→从家用到工业,帮您解决任何除湿烦恼! 全国联保! 终生维修!
木有挂过科的人得意洋洋的路过
鄙视你一个。。。
☆☆☆☆☆☆☆☆☆☆☆☆☆☆☆☆☆☆☆☆☆☆☆☆
&★COD★COD★COD★COD★COD★COD★COD★COD★COD★
☆☆☆☆☆☆☆☆☆☆☆☆☆☆☆☆☆☆☆☆☆☆☆☆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是不是该死的日本文化?
额?&5楼你也是?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额。。。。我今年选的中日近代关系。。。会挂不。。。
哈哈,
恭喜恭喜。!
日本文化老师是个变态
上次我们有个同学也是这样。
公选课挂了也没事吧。。。
我家孩子也在这学跆拳道呢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再选日本文化,从哪里跌倒了就要从哪里爬起来!
糖水
挂就是挂、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老子鄙视讲日本文化的那混蛋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原来你挂了。。。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中日近代关系??很好的课程&老师讲得不错啊!受益匪浅.
位毛和他媳妇一路上过..
那时候他们正亲热呢.&
&prealy123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近代中日关系》_精选优秀范文十篇
近代中日关系
近代中日关系
范文一:《近代中日关系史》讲授提纲课程代码:课程名称:近代中日关系史英文名称:学分:2
周学时:2任课教师: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课程基本内容:一、导言1、研究近代中日关系史的意义2、近代中日关系史的特点3、基本研究史料二、鸦片战争后的中国与日本1、中日关系源远流长2、《中日修好条规》的签订3、中日关于台湾与琉球问题的交涉三、中日两国关系之逆转1、甲午战争前后日本对华态度之转变2、两国经济关系之演变3、中国人开始向日本人学习四、民国初年之两国关系1、日本对中国革命者的态度2、孙中山对日态度的转变3、五四以前日本文化对中国的影响五、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中日关系1、日本对中国军阀的控制与扶植2、日本与五四运动3、中国内乱与日本侵华新策略六、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的两国关系1、九一八事变的前因后果2、国民党的妥协外交与日本的步步进逼3、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4、日本的以华制华战略5、日本投降与善后处理七、战后中日关系的缓慢恢复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两国交往2、中日交往中的逆流3、进入半官半民交往的新阶段八、中日友好新篇章1、中日邦交正常化2、《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后的两国关系3、中日关系的新课题与远景展望教学方式: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考核方式:日常作业及期末论文参考资料:1、《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1-8册)王芸生编著 三联书店出版2、《近五十年来中国与日本》()若干册张蓬舟主编 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3、《中日关系史纲》杨考臣主编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4、《中日关系史》(卷一)张声振主编 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5、《近代中日关系史》(台)林明德著 三民书局印行出版6、《侵略与自卫——全面抗战时的中日关系》曹振威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7、《日中友好运动史》(日)日中友协中央本部编 商务印书馆出版8、《日本侵华七十年史》北京近代史研究所 中国社科出版社出版9、《当代中日关系史》吴学文等著 时事出版社出版10《近代中日关系研究》王晓秋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附一】《中日关系全书》关捷等主编 辽海出版社 1999年版【附二】《中国的中日关系研究》李玉等 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0年版原文地址:《近代中日关系史》讲授提纲课程代码:课程名称:近代中日关系史英文名称:学分:2
周学时:2任课教师: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课程基本内容:一、导言1、研究近代中日关系史的意义2、近代中日关系史的特点3、基本研究史料二、鸦片战争后的中国与日本1、中日关系源远流长2、《中日修好条规》的签订3、中日关于台湾与琉球问题的交涉三、中日两国关系之逆转1、甲午战争前后日本对华态度之转变2、两国经济关系之演变3、中国人开始向日本人学习四、民国初年之两国关系1、日本对中国革命者的态度2、孙中山对日态度的转变3、五四以前日本文化对中国的影响五、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中日关系1、日本对中国军阀的控制与扶植2、日本与五四运动3、中国内乱与日本侵华新策略六、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的两国关系1、九一八事变的前因后果2、国民党的妥协外交与日本的步步进逼3、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4、日本的以华制华战略5、日本投降与善后处理七、战后中日关系的缓慢恢复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两国交往2、中日交往中的逆流3、进入半官半民交往的新阶段八、中日友好新篇章1、中日邦交正常化2、《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后的两国关系3、中日关系的新课题与远景展望教学方式: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考核方式:日常作业及期末论文参考资料:1、《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1-8册)王芸生编著 三联书店出版2、《近五十年来中国与日本》()若干册张蓬舟主编 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3、《中日关系史纲》杨考臣主编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4、《中日关系史》(卷一)张声振主编 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5、《近代中日关系史》(台)林明德著 三民书局印行出版6、《侵略与自卫——全面抗战时的中日关系》曹振威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7、《日中友好运动史》(日)日中友协中央本部编 商务印书馆出版8、《日本侵华七十年史》北京近代史研究所 中国社科出版社出版9、《当代中日关系史》吴学文等著 时事出版社出版10《近代中日关系研究》王晓秋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附一】《中日关系全书》关捷等主编 辽海出版社 1999年版【附二】《中国的中日关系研究》李玉等 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0年版
范文二:浅谈中日关系背景:在参观完中国国家博物馆系列展出——复兴之路后,日军在中国土地上横行霸道,所到之处杀伤抢掠的图片依然历历在目,馆内所陈列的文物,油画不仅仅是带给了人视觉上的冲击,更多的是人心灵上的震撼和感悟。返校之后,遂决定进一步了解和深入的探讨一下中日关系,纠正自己对历史的错误认识,弥补对中日历史的盲点。下文主要从从中日关系发展史、中日关系的现状和中日关系的症结三个方面来谈中日关系。恩恩怨怨——中日关系发展史“发展中日关系要以史为鉴。”这句话告诉我们,研究中日关系的现状与未来,离不开对中日关系史的考察。中日两国由于地缘相近,不管愿意与否,同处于一个对各自发展发展有至关影响的利益互动体中。因此,探求与总结二千余年中日关系发展史上的经验与教训,对于21世纪中日关系建立良性互动模式、选择最佳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最早称日本为“倭”。中国南北朝时期,大和国统一日本,中日之间形成朝贡关系,隋唐盛世,日本屡派“遣唐使”大举学习中国文化,但到了13世纪上半期,倭寇开始侵略朝鲜半岛和中国大陆沿海地区,长达300多年。此时中国正处明朝,与日关系分分合合,明太祖还曾绝日本贸易,严海禁,派兵剿御倭寇,看来中国人对日本的坏印象是由“倭寇”这一侵掠形象慢慢积累加深的。1868年,日本开始明治维新。日本的国力日渐强盛。然而日本内部矛盾激化,日本政府为安定内部,决定转内征为外征,把士气转向国外,他们很自然的把目光转向中国,开始推行向中国侵略扩张的政策。日本开始对中国血腥的侵略史。日军所到之处烧伤抢掠,其中就有惨无人道的旅顺大屠杀、南京大屠杀、细菌战等等,迫使腐朽的清政府签订各种不平等条约,如《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中日辽南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另一种手段,通过条约对清政府进行经济掠夺、政治控制和文化渗透。一步一步走向灭亡的清政府不断的割让土地,赔偿白银,转让自主权。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日,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自此中国开始了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日,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战争结束后,中日关系僵硬,直至日,田角中荣首相访华,中日量过政府发表联合声明,中日关系实现邦交正常化。2000年10月,朱镕基总理访日。2001年10月,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访华,对日本侵华历史表示反省和道歉。2007年12月,日相安倍晋三访华,中日关系“破冰”。日至13日,温家宝总理访问日本,中日关系“融冰”。日至30日,日相福田康夫访问中国,中日关系“迎春”。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乘专机抵达日本东京羽田机场,开始对日本进行为期五天的国事访问。日本首相访华——中日关系将何去何从12月25日到26日,日本首相野田佳彦上任以来首次访华,距2012年还有短短数天,明年中日关系将正式进入不惑之年。《论语·为政》中说,“四十而不惑”,不惑是指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孔子又说:“智者不惑。”未来中日关系发展要达到“不惑”,需要中日双方增进互信与沟通,并为之贡献更多智慧。自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中日关系迅速发展,贸易总额从最初的年约11亿美元扩大到约3000亿美元;人员往来也从当时的年约1万人次增加到约540万人次,两国经贸往来、人员往来日益密切,经济依存度不断深化。然而,中日关系并非一直高歌猛进。尤其最近几年,中国崛起势头强劲,并在2010年在经济总量上超过日本,终结了日本长达42年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中日关系出现微妙变化。去年9月,钓鱼岛撞船事件致使中日关系跌入低谷。野田佳彦上台后深化美日同盟,极力配合美国“重回亚洲”的战略,并公开表态介入南海事务,深化与南海周边国家的关系,遏制中国的意图明显。而中日两国同为地区性有影响力的大国,且为邻国,两国关系极为重要。两国利益相互交织、错综复杂,对抗肯定不符合中日两国的根本利益。庆幸的是,两国都在努力改善双边关系,日本大地震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前往日本驻华大使馆吊唁遇难者,温家宝总理访日期间走访地震灾区慰问鼓励灾民,中国大力支援了日本救灾,并表示愿意参与日本的灾后重建。日本则表示,最多将购入相当于100亿美元规模的以人民币计价的中国国债,有分析指出,日本首次购入以人民币计价的中国国债,将具有标志性的意义。对日本来说,这是其外储投资多元化的战略性举措之一;对中国来说,这是人民币首次成为发达经济体储备货币,是人民币国际化。中日两国发展双边关系,是两国利益的使然,关乎两国人民的福祉,也是地区和平稳定的需要。不惑之年的中日关系应该更加成熟、温和,且富有智者风范,犹如一个人,历经几番波折之后,更能够抵得住风风雨雨。希望野田佳彦的访华,能够为中日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中日关系症结何在 1、两强并起。在亚洲,中日两国的综合国力都在上升过程中,是未来世界多极化格局中不可忽视的力量。日本迟早要成为政治大国,这与中国成为经济大国同样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中日两国在告别了2、中日两国间政治磨擦因素和大众传媒的片面报道,不仅阻碍着两国增进相互理解,而且不断制造出新的相互误解乃至相互敌对的情绪。体制与意识形态的差异以及西方文化影响的不对称性也将对中日共同文化基础产生抵消作用。近年来中日两国国民之间出现了所谓3、日本的认识问题。日本目前的心理是复杂的,昔日煌达的经济如今深陷低迷,日本应该坦然承认和接受地区国家按照优势互补的原则在同一平台上进行竞争与合作的事实。日本要摆脱以下观念:(1)追求全球自由贸易,不参加地区歧视性经贸组织;(2)继续追求在东亚领头羊角色,维护东亚的垂直分工体系;(3)迫于国内政治的压力,为保选票,不敢开放国内某些脆弱领域;(4)回避历史,认为如果认罪有损日本形象。日本要勇敢于面对历史和现实,要成为一个正常的大国首先要以一个正常大国的姿态和度量行事,无论遇到什么阻障和困难,依然故我。只有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周边国家才能对你这种身份认同。
范文三:《中日近代关系史》补充中日两国隔海相望,一衣带水,同处东亚,民族的亲缘关系都较近。历史上日本通过学习中国实现了快速的进步。但是不同于许多人鼓吹的那样说日本人古代追随中国,恭恭敬敬,日本一直妄图侵略朝鲜和中国,对朝鲜的侵略甚至延续千年,无恶不作,虽然总是失败但抢夺很多财富,著名的丰臣秀吉时期对朝鲜的侵略只是冰山一角,可见其侵略野心,尚武的民族个性,残忍和进取开拓。步入近代之后,日本认识到世界变了,中国在西方面前不堪一击,机会终于来了。它彻底西化,学习西方,刚刚取得一点成绩就侵略了琉球和台湾,进而侵略朝鲜,发生甲午中日战争, 中日两国关系根本转折。以当时情况而言,日本不过在动乱之中改革20几年,而中国却全面失败,主要是清朝腐朽无能,不思进取,备战不足,而日本侵略中国是千年来的梦想,不断备战。而甲午战争之后中国更加一蹶不振,一落千丈,日本却尝到了侵略战争的好处不断军事侵略。中国的仅这一次赔款就是日本四年多的财政收入,而日本把钱主要都用于军事,继续扩军和侵略。步步为营,不断壮大,最后爆发了全面抗日战争。日本奸淫掳掠,滔天罪行,让今人实在痛心。有赖于国际局势以及国民政府坚决的意志,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由于在二战中的战略地位以及美国的太平洋战略地位得到了很大提升。然而随着共产主义在中国的胜利,国民政府被美国抛弃,日本战略地位陡升,在这样的有利国际环境下日本渔利,占了中国好处。美国的扶植以及日本的努力中国在探索中徘徊,日本经济成就很大,中日差距拉大。当今中日关系,必须谈美国。美国,全球霸主,韩国日本都在其驻兵之下。日本更是长期追随美国,受其压制。只有中国实力达到能与美国针锋相对时,中日关系才能较大改观。当前日本的历史问题,钓鱼岛问题,台湾问题,总是会停滞不前的,因为有美国的干涉。必须解决国内的发展问题,我们才有实力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而如今在对外上坚不松口,等待有机会扩大利益。当下中国GDP全球第二,然而中国又有多少实力呢?鸦片战争时中国GDP占世界33%,是大英帝国5倍。所以没有先进的科技实力和军事实力,GDP的量起的作用非常有限。靠房地产,衣服等低端加工而来的GDP反应的真实性很低。全世界大量的科技人才被吸引美国为美国服务,中国首当其冲,并且在主要大国中中国的人才流失率第一。比印度之类都差。很值得人痛心,一定要抢占人才。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主要看经济,带来社会问题极多,腐败,物欲横流,金钱至上,民族意识淡薄。。。。。。军事上很长时间发展较慢,装备落后太大。 以及中美之间的外汇储备关系,这简直就是一笔人类历史上的大敲诈!1999年中国大使馆被炸,中国政府仅仅谴责,要求道歉,简直国耻。可见中国实力在美国面前不堪一击。而且美国的媒体宣传很强大,主导世界舆论,每天让众人接受他虚假消息的狂轰滥炸。我相信日本想成为政治大国,必然会与美国产生摩擦,要想在东亚减少美国干涉,必须发展实力,加强技术和经济合作。
范文四:近代以来中日关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商学院10财会2班招杏梅学号:虽然抗日战争一个已过去六十多年了,但每当提起日本的时候,我还是无法平息心中那份愤怒。可我还是告诉自己要冷静去看待近代中日关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因为“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抓住现在,把握未来;才可以时时提醒自己要有忧患意识;才可以更加强大,对于那些反华势力大胆地说“不”。其实中日关系可以追溯到二千多年汉唐两朝,当时既有日本使者到达中国,又有著名的鉴真东渡日本的事迹。在这期间两国的文化得以广泛交流,唐朝的服饰、茶道等习俗文化传到了日本。作为与中国隔海相望的邻国日本,一直都把我国当作学习与友好交往的对象。可是到了近代(即1840年——1949年)、现代(1949年至今)以来,日本的态度却截然相反。19世纪60年代明治维新之后,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同时也伴随着走上了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先挑衅发起了中日甲午战争,另中国签订了不平等的《马关条约》。让台湾在它的统治下长达几十年之久,期间还对台湾的人民实行“同化”教育。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一)从九一八事变到华北事变。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主持召开“东方会议”,宣示了八条《对华政策纲要》,并对“大陆政策”进一步发展和具体化。深夜,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炸毁南满铁路沈阳北郊柳条湖的一小段路轨,反而诬陷是中国军队破坏的。(二)卢沟桥事变到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日,日本借口一个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拒绝后,就发动了卢沟桥事变,由此日本全面战争拉开了序幕。侵华日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给我国极为深重的灾难。首先,制造了一场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他们对手五寸尺的中国老百姓和俘虏士兵进行集体射杀、火焚、活埋及其他方法处死者高达30多万人。当我看了《南京、南京》中那些死去的“慰安妇”赤裸着身子被他们抬到马车上的时候,心情更加沉重了,我简直无法想象日军居然这么没有人性。日本的侵华给中国人民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损失,更多的是心灵上无法修复的创伤。同时,这一场灾难让我们懂得了“落后就要挨打”,要不被别人欺负、被别人尊重,就要另我们的民族强大、团结起来。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日关系一度陷入“冰冻期”。到了七十年代,中国逐渐强大了,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美国也准备与中国建交。在这些因素的驱使下,1972年日本的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经过双方政府和致力于中日友好的各界人士的不懈努力,中日两国终于实现了邦交正常化,签订《中日联合声明》,从此揭开了两国关系崭新的一幕。1978年,邓小平副总理访日,并举行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批准书互换仪式。条约的缔结,这标志着两国睦邻友好关系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随着经济全球化,两国的经济、文化、政治、教育等交往日益密切。当面对自然灾难时,两国人民互相鼓励、支持,尤其表现在2008年四川汶地震和今年的日本大地震。可是也有一联串的不利于中日关系发展的因素,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对于中日关系,我方极力修补,可谓是一让再让,甚至不需要日本赔款(如果需要整个日本都不够赔),因为心存善良的中国人民希望他们能够“改邪归正”。可事实却让所有的中国人为之大跌眼镜,日本不但不承认错误,而且否认发动侵华战争,还把他们的教科书撰改为“进入”中国,并且一直灌以日本青少年一种“武道士”精神。与之相反的德国则选择承认当年的错误,并且它的领导人还向世界人民下跪,因此全世界的人民也原谅它。我们并不奢望日本会像德国那样,只要求它能够正视历史,承认它的所作所为。而它的首相小泉纯一郎在他在任期间,曾无数次参拜靖国神社,把那些曾经杀害无数中国人的士兵像神仙一样供奉起来。他的这种行为不但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怒,更激起了世界人民的不满,因为这种做法无视我们的尊严。除此之外,钓鱼岛事件、日本海潜艇事件、绑架案等一直影响中日的友好关系。不管怎样这种冲突是伴随着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地位的改变而产生的,因此这是无法避免的。个人认为,在这背后更隐藏着中美关系,因为日本民族独特的“岛国心态”、菊花和刀凝成的民族性格、“武道士”意识与“大和魂”精神;造就了它对强者无比崇拜、对弱者无比鄙视的心态。所以,无论美国做什么事情,日本总会凑一份以讨好美国。这种特殊的原因,导致了中美关系是否稳定会影响到中日关系。同时,由于事物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所以中日关系的状况也会影响到中美关系。另外,“和平与发展”是当今的时代主题。并且中国还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社会的很多制度还不够完善,社会问题越来越突出,中国更需要一个安全的国际环境,因此对于处理国际关系方面还得慎重。基于对种种因素的考虑,我认为缓和中日之间的紧张关系,加强两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中日两国发展的正确选择。而以中华民族善良的民族性格来说,希望拥有一个和平的发展环境。因此,中日关系的走向更大程度上是取决于日本的态度,;而且也取决于两国能否在涉及未来全球秩序的重大问题上团结起来,共同应对。比如:应对全球气候的变化;改进全球金融体制,防范金融危机;朝核问题等。因为事物的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但前途是光明的,所以我相信中日关系的前途是美好的,但这其中的道路是非常曲折的。但不管怎样,我国一定要抓住时机,经得起挑战;争取在在有利的国际环境下,发展自己,让自己更强、更富。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重蹈覆辙,才不会对于一切的反华都是畏畏缩缩的。最后,我希望我们所有的中国人都能正视历史,客观地去看待两国之间的关系,不要过多地加以主观因素,不要永远都活在仇恨中。我们要记住历史,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有忧患意识,要注意日本对中国进行“西化”的图谋。同时,我也希望日本能够勇敢地承认错误,只有这样它的国人才会真正被尊重,才能昂首挺胸。
范文五:对全面抗战时期的中日关系的考察全面抗日战争时期的中日关系一直被人们重视和研究,但其中两国主要关系便是日本侵略,而中国反抗。在国难当头的时刻,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日,国名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同时,中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爱国人士积极投入抗日洪流。各少数民族人民与汉人一起,以各种方式投入抗日斗争。并且海外华侨与祖国同命运,共呼吸。他们以各种方式支援祖国的抗战。如在亚洲,新加坡成立了以陈嘉庚为主席的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其分支机构遍及东南亚各国。而此时的日本对中国的大规模侵略和在中国部分地区的殖民统治,犯下了空前严重的罪行。南京大屠杀是日军侵华战争的重要罪证之一,也是日本右翼势力极力否认的历史事实。一些学者主要从实证的角度来探析南京大屠杀是不可抹杀的历史事实。通过对南京城西南约5公里处发现一座“大坟”的考察,同时参照“当地村民口述和当年参与此处埋尸的老人现场指认及回忆,并查阅中日两国有关军事档案资料,以及中国南京审判日本战犯军事法庭谷寿夫案审判资料等史料”,确认“此处为原始实态形状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殷山矶遇难同胞丛葬地遗址。”从军事战略的角度来看,消灭中国军队的有生力量,打击和削弱中国军民的抗战意志,迫使中国政府与之签订城下之约,一举彻底解决所谓的‘支那事变’,对日本来说则有着更为现实的意义。”这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直接原因。
中日之间的战争及其关系,不仅表现在军事上的斗争,同时还是两国经济实力的比拼。因此,对于经济实力相对贫弱的中国来说,要取得抗战的胜利,采取断然的措施来集中全国的物资以维持抗战,是国民政府的必然选择。统制经济是国民政府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展开而逐步确立和实施的一种战时经济体制,其最高目标是为战争服务。虽然在实施的过程中有一定的消极作用,但从战争的角度衡量,它又是必须和必要的,在维持战时生产,最大限度保障军需民用,支持抗日战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日本仔此时却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与财富。日本对中国的资源掠夺一直是学界探讨的重要领域,早在抗战以前,日本已处心积虑地获取中国钨砂。抗日战争爆发后,为维持庞大的战争机器的运转,日本更加千方百计地劫掠中国的钨砂,虽然国民政府采取了种种应对举措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未能从根本上阻止日本从中国获得钨砂。日本对中国的金融掠夺的各种手段,如建立银行、发行伪钞等,这种疯狂金融掠夺使中国人民遭受重大损失。日本对劳动力资源的掠夺,例如徐有礼对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在沦陷区对中国民众的强迫劳动进行了考察。他指出掳掠劳工到日本本土或中国东北地区从事体力劳动是最典型的事例。并从国际法上论证这种大量服务于军事需要的劳役和在企业中的超重劳动属于强迫劳动的范畴,“严重违反国际公法”,“理应作为殖民者的罪行加以清算。”同时在教育方面,中国不同党派都重视教育的发展,可是日本却强行推行奴化教育。关于国统区的教育问题,学界主要以学校教育作为观察点,来探讨教育在培养人才与宣传抗战等方面的作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中等教育出现重大变化,国立中学的大量兴办成为一个突出特点,它们在接纳战区流亡师生,稳定后方,发展中等教育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因抗战对技术人才的紧急需要,国立中学适应这一特殊的时代要求,兼办职业教育,在技术人员的培养和养成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肖如平通过对江西保学在经费筹集、师资培训、教师待遇、教学方法和校舍与设备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考察,他认为在抗日战争时期江西保学得到了迅速发展。虽然它“存在经费缺乏、教师待遇低”等不足,但“它注重民众教育,积极宣传抗战”,在提高民众识字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同时,培养了民众爱国、爱家乡的情感和仇恨侵略者、敌视汉奸卖国贼的态度,对唤起民众保家卫国起了积极作用。奴化教育是日本的侵略战争中重要的一环,一直受到史学界的关注。日本侵略者在对国人进行奴化教育时,非常注重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利用。日本按照“思想战”的方针,在其占领区大力推行奴化教育,企图以此达到泯灭中国民众的民族意识和反抗精神、维护其殖民统治的目的。当然,日军的奴化教育也激起了国人的反抗,孙邦华以北平辅仁大学为例考察了沦陷区的民众对于日军的奴化教育的斗争。作者认为辅仁学校师生在与日伪周旋,对“延续民族文化生命,抵制日伪奴化教育”做出了积极贡献,因此赢得了“抗日大本营”的赞誉。最终,中日之间的侵略与反抗关系结束,以中国抗日战争胜利而告终。于是两国走上了各自发展改革的道路。商学院会计专业
范文六:很高兴代表0808401班向大家展示我们的讨论成果古代中日关系大概可以分成下面几个部分一、 汉魏时期——中日关系萌芽中国最早称日本为“倭”。”这在汉书上有所记载。而后汉书是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最早记录。三国时期,日本出现称为邪马台的女王国,同中国关系密切。到女王卑弥呼统治时,中国使者四次赴日。由此中国文化进一步传入日本。金属制品的传入使日本的冶炼术迅速提高。当时日本对中国输入的铜镜已不能感到满足,开始自己动手制造,这点从倭镜大量出土可以证实。图中左侧是中国的铜镜,右侧是日本的仿镜。二、 中国南北朝时期,大和国统一日本,中日之间形成朝贡关系。大和国在五倭王时代势力强盛,与中国保持朝贡关系不仅满足自己需要,而且能借此加强在朝鲜半岛的势力。中日通好后,中国文化不断地流入日本,为后来飞鸟文化的形成带来很大影响。三、 隋唐盛世,日本屡派“遣唐使”大举学习中国文化。日本汲取隋唐王朝统治经验和先进的科学文化,派遣遣唐使。遣唐使送留学生和留学僧入唐学习,接他们学成回国。留学生和留学僧为日本社会文化的发展作出卓越的贡献。至9世纪后半期,中国先后发生安史之乱和黄巢农民起义,新任的遣唐使上奏天皇,以“大唐凋敝”,“海路多阻”为理由,建议停派遣唐使,宇多天皇采用他的建议。两国关系遂告中断。奈良时期,佛教被日本统治阶级推崇为国家的主要统治思想之一。天皇仿效中国建筑寺院营造大佛,希望佛教成为麻醉人民的精神工具,但现实的发展却并不尽如人意。日本当时没有精通律学的高僧,没有正规的授戒大师。于是派人来请中国精通律学的高僧鉴真,邀请他们到日本来传播戒律四、 日本与宋关系的正常化和抗元斗争公元979年太宗统一了中国。宋与日本恢复往来。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日本积极与南宋贸易的主要原因是获取南宋的铜钱,因为那时日本自己还不能铸造铜钱。公元1268年忽必烈命高丽使者持书赴日,书中表面上要求建交,实质是效令日本朝贡。京都朝廷几经研究,末予回答。公元1274年和公元1281年,忽必烈两次派兵征服日本,结果都应为台风而失败了。中日关系遂告中断。五、 倭寇、勘和贸易和复杂的日明关系倭寇经常侵掠朝鲜半岛和中国大陆沿海地方,长达300多年。明太祖遂绝日本贸易,严海禁,派兵剿御倭寇。足利义满统一日本后,为满足日商恢复对明贸易要求和日本上层阶级对明代商品嗜爱,同时为利用对明贸易充实幕府财政,政治上借助明帝国的声势巩固将军地位,决心恢复对明邦交。明成祖允许日本以朝贡形式同明贸易,并为防止倭寇温水摸鱼,规定“勘合之制”,也就是所谓《永乐勘合贸易条约》。以朝贡形式进行的勘合贸易对日方非常有利,明回赠品的价值大大超过贡献方物的价值。义满死,其子义持继任将军后,改变对明的外交贸易政策,中断日明关系。此后倭寇劫掠明沿海的活动又继猖獗。义持死,新任将军义教决心恢复日明邦交,在北京签订《宣德贸易条约》:规定10年一贡,人员贡船都有了一定限制,此后日明贸易正常进行。公元1590年,丰臣秀吉统一日本。丰臣秀吉不满足于对日本人民的统治,进而想迫使朝鲜、菲律宾前来朝贡,梦想统治中国大陆和朝鲜。1592年,日本侵略朝鲜。应朝鲜政府之请,明朝派遣的援朝军,但第一批轻敌失利。第二批援军入朝,收复平壤,继而解放开城。1598年,丰臣秀吉病死日本陆军陆续撤回日本。德川幕府成立初期,为获得贸易利润,充实财力,继续采取织田、丰臣时期的开放政策,鼓励海外贸易。明朝因倭寇及丰臣的侵扰,对日十分警惕,且国内形势不稳,厉行海禁,拒绝幕府要求。 后来,德川幕府为了禁绝天主教和巩固幕府的统治的安全,陆续颁布了一些闭关锁国的政策,日本与国外的交往逐渐中断。。六、 明治维新及日本侵略中国的图谋1868年,日本开始“明治维新”。 日本的国力日渐强盛。然而日本内部矛盾激化,日本政府为安定内部,决定转内征为外征,把士气转向国外,他们很自然地把目光转向中国,开始推行向中国侵略扩张的政策。日本开始对中国血腥的侵略史。很高兴代表0808401班向大家展示我们的讨论成果古代中日关系大概可以分成下面几个部分一、 汉魏时期——中日关系萌芽中国最早称日本为“倭”。”这在汉书上有所记载。而后汉书是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最早记录。三国时期,日本出现称为邪马台的女王国,同中国关系密切。到女王卑弥呼统治时,中国使者四次赴日。由此中国文化进一步传入日本。金属制品的传入使日本的冶炼术迅速提高。当时日本对中国输入的铜镜已不能感到满足,开始自己动手制造,这点从倭镜大量出土可以证实。图中左侧是中国的铜镜,右侧是日本的仿镜。二、 中国南北朝时期,大和国统一日本,中日之间形成朝贡关系。大和国在五倭王时代势力强盛,与中国保持朝贡关系不仅满足自己需要,而且能借此加强在朝鲜半岛的势力。中日通好后,中国文化不断地流入日本,为后来飞鸟文化的形成带来很大影响。三、 隋唐盛世,日本屡派“遣唐使”大举学习中国文化。日本汲取隋唐王朝统治经验和先进的科学文化,派遣遣唐使。遣唐使送留学生和留学僧入唐学习,接他们学成回国。留学生和留学僧为日本社会文化的发展作出卓越的贡献。至9世纪后半期,中国先后发生安史之乱和黄巢农民起义,新任的遣唐使上奏天皇,以“大唐凋敝”,“海路多阻”为理由,建议停派遣唐使,宇多天皇采用他的建议。两国关系遂告中断。奈良时期,佛教被日本统治阶级推崇为国家的主要统治思想之一。天皇仿效中国建筑寺院营造大佛,希望佛教成为麻醉人民的精神工具,但现实的发展却并不尽如人意。日本当时没有精通律学的高僧,没有正规的授戒大师。于是派人来请中国精通律学的高僧鉴真,邀请他们到日本来传播戒律四、 日本与宋关系的正常化和抗元斗争公元979年太宗统一了中国。宋与日本恢复往来。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日本积极与南宋贸易的主要原因是获取南宋的铜钱,因为那时日本自己还不能铸造铜钱。公元1268年忽必烈命高丽使者持书赴日,书中表面上要求建交,实质是效令日本朝贡。京都朝廷几经研究,末予回答。公元1274年和公元1281年,忽必烈两次派兵征服日本,结果都应为台风而失败了。中日关系遂告中断。五、 倭寇、勘和贸易和复杂的日明关系倭寇经常侵掠朝鲜半岛和中国大陆沿海地方,长达300多年。明太祖遂绝日本贸易,严海禁,派兵剿御倭寇。足利义满统一日本后,为满足日商恢复对明贸易要求和日本上层阶级对明代商品嗜爱,同时为利用对明贸易充实幕府财政,政治上借助明帝国的声势巩固将军地位,决心恢复对明邦交。明成祖允许日本以朝贡形式同明贸易,并为防止倭寇温水摸鱼,规定“勘合之制”,也就是所谓《永乐勘合贸易条约》。以朝贡形式进行的勘合贸易对日方非常有利,明回赠品的价值大大超过贡献方物的价值。义满死,其子义持继任将军后,改变对明的外交贸易政策,中断日明关系。此后倭寇劫掠明沿海的活动又继猖獗。义持死,新任将军义教决心恢复日明邦交,在北京签订《宣德贸易条约》:规定10年一贡,人员贡船都有了一定限制,此后日明贸易正常进行。公元1590年,丰臣秀吉统一日本。丰臣秀吉不满足于对日本人民的统治,进而想迫使朝鲜、菲律宾前来朝贡,梦想统治中国大陆和朝鲜。1592年,日本侵略朝鲜。应朝鲜政府之请,明朝派遣的援朝军,但第一批轻敌失利。第二批援军入朝,收复平壤,继而解放开城。1598年,丰臣秀吉病死日本陆军陆续撤回日本。德川幕府成立初期,为获得贸易利润,充实财力,继续采取织田、丰臣时期的开放政策,鼓励海外贸易。明朝因倭寇及丰臣的侵扰,对日十分警惕,且国内形势不稳,厉行海禁,拒绝幕府要求。 后来,德川幕府为了禁绝天主教和巩固幕府的统治的安全,陆续颁布了一些闭关锁国的政策,日本与国外的交往逐渐中断。。六、 明治维新及日本侵略中国的图谋1868年,日本开始“明治维新”。 日本的国力日渐强盛。然而日本内部矛盾激化,日本政府为安定内部,决定转内征为外征,把士气转向国外,他们很自然地把目光转向中国,开始推行向中国侵略扩张的政策。日本开始对中国血腥的侵略史。
范文七:思想文化(传统文化与学习先进文化)中国古代思想上是极度开放的,秦汉,隋唐等朝代我们的外交遍布各地,特别是明朝前期郑和下西洋比西方地理大发现要早近百年。但是随着封建制度的衰落,明朝中期中国逐渐采取“闭关锁国”政策,封建统治者对外闭关自守,中国思想越来越保守封闭、落后,近代资本主义社会思想不可能得到成长。1840年鸦片战争后,外国的坚船利炮把顽固的中国思想领域撕开了一条裂缝,近代社会思想才逐渐融入中国思想领域 。国门被打开,西方社会的物质、精神文明进入古老的中国,在史无前例的屈辱面前,出于挽回颜面、挽救自己命运考虑,一些较开明的地主作出了惊人的举措: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改革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他们本着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来发展自己,打败西方侵略的爱国思想,引导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和面对现实,但是没有涉及制度实践改造。而后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的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他们的行动突破了传统的封建观念束缚,为中国思想界的进步提供了路径。但他们的行动很大程度上是立足于封建主义,通过借取西方物质文明,以谋求清王朝的自强。但从根本上没有动摇封建制度的根基,没有在思想上确立资产阶级思想,无论如何也跟不上当时的世界潮流。说到原因,传统文化中还是有着诸多可取之处的,一概抛弃则得不偿失。正因为中国传统文化自身有着诸多优良的地方,所以我们的近代化进程也可以说是一波多折的,最初闭关自大,随后大力西化,然后又看到西化中的负面影响,又倒过来拿起传统的东西;接着又是西化。反正一部中国近现代化史就是一部中西文化碰撞来回拉锯的历史。日本的古代思想与中国古代是极为相似的,也是采取“闭关锁国”政策,但是近代以来,特别是美国培里舰队扣关以来,日本的思想界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日本的知识分子阶层没有中国那么高的地位(中国的知识分子是既得利益阶层,是官员和统治阶级,他们当然希望保持现状,阻止变革和新思维的传播),他们不是处于社会的顶端,与此同时,幕府时期知识分子的数量和影响在增长,但武士阶层和大名的影响由于传统的惯性仍然巨大。所以日本的知识分子都希望维新和变革,希望继续吸收新的知识和思想,因为他们对新知识最敏感,可以强化他们在日本社会的领导地位。因此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在思想上广泛吸收西方先进思想,在行动上促进了起近代化,使日本一举超越中国。日本思想迅速近代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日本民族还是一个比较开放性的民族它也有则擅于学习借鉴比自己文明程度高的文明,因此迅速近代化。政治(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中国与日本乃一水之隔,在历史上有着源远流长的联系,两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发展状况及其所处国际环境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几乎是同时发生在中国和日本土地上的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却有着本质不同。比较二者:第一、明治维新的起点高,洋务运动的起点相对来讲就很低。明治维新前夕,西南诸藩进行藩政改革中,已经创办起一些近代军用和民用企业,开了近代化之端,资本主义因素在封建经济解体的裂土上迅速增长着。新兴的资本主义势力不仅成了反对幕府活动的支柱,而且在倒幕胜利后成为日本近代化的核心力量。三井等官商大贾和企业家在财政和军需上积极支持了倒幕势力。明治政府成立后,不断地得到三井、小野、岛田等大商贾和企业家的有力支持。可是,洋务运动前夕的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的大炮轰开其大门之后,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经济结构虽然开始了逐步分解的过程,但资本主义因素,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面前却是那样渺小。这样,洋务运动开始的时候,既没有一个新兴的反封建的坚强的支柱,也没有一个可以恃为近代化的核心力量,更没有一点可以依凭的物质基础。第二、就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各自遇到的封建顽固势力的力量来说,中国的封建势力远较日本封建势力强大。日本的封建统治体制,被称为“幕府体制”。天皇在名义上是封建统治上的最高统治者,但实际上并不掌握政权,德川幕府将军是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德川将军为了独揽大权严格控制天皇的活动范围,德川幕府架空天皇,夺了天皇的权,使日本在长时期内不能形成君主独裁的专制制度,长期的皇权旁落的状况,疏远了皇权与封建统治制度的联系。日本封建统治者长时期内没有建立起君主专制和严格的中央集权,是明治维新其所以不同于洋务运动而取得巨大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洋务运动却是在高度的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之下进行的。洋务派不能在把封建顽固势力赶去历史舞台的情况下,开展近代化的运动,因此受到封建顽固派的强有力的阻难。第四,在国际条件方面,中日两国当时几乎是同样遭受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面临着沦为半殖地和殖民地的民族危机。但是欧美列强之间的利害矛盾给了日本一个特殊的有利时机和条件。日本地处中国这块大肥肉之旁,列强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吞噬这块大肥肉。军事19世纪60年代,面对着西方坚船利炮的冲击,中国和日本分别以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为契机,开始了各自的军事近代化运动。但是,几乎同时起步的中日两国军事近代化,结局却大为不同。日本迅速赶上了西方列强,成为军事强国,而中国的军事近代化却陷入停滞状态。甲午战争是对中日两国军事近代化成果一次实际的检验,战争中日本获得胜利,而中国一败涂地,中日两国军事近代化的历史背景和客观环境是相似的:两国的军事近代化,都是在东西方的军事较量中被迫起步的。在中国,1840年的鸦片战争和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中西军事的两次正面对抗。西方列强近代化的坚船利炮毫不留情地摧毁了封建帝国所能动员起来的军事力量,战争的惨败导致了民族危机的加深,同时也使统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认识到西方军事文明的价值。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等人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在日本,从19世纪初期开始,英、俄、法、美等国的战舰亦多次叩关,日本的民族危机逐渐加深。中英鸦片战争的消息传到日本后,许多有识之士都要求采用西方人炮充实防务。军事上的巨大反差迫使幕府撤销了200多年前颁布的“禁止制造大型船舶”的命令,井开始向荷兰购买军舰,部分强藩也开始制造西式武器,直接的较量使日本的维新人士进一步认识到近代先进军事技术的威力。1868年“王政复古”之后,日本的明治政府以“强兵”为宗旨,开始了大规模的军事近代化运动。从军事制度上看,日本军事近代化的主要内容是军事制度的近代化;而中国的军事近代化重心则局限在武器装备上,军事制度的变革十分有限。日本军事① 确立近代兵役制度,建立近代常备军。1873年1月,明治政府颁布征兵令,宣布废除封建武士当兵的特权,实行国民义务兵役制度。② 谋求军队编制的近代化,以适应近代作战的需要。1871年,明治政府将日本全国划分为4个军管区,设立东京、大阪、镇西、东北4处镇台。1873年又扩大为6个军管区,镇台6处。与日本相比,同时期的中国军制,却有着明显的反差。1864年,中国的军事近代化运动起步不久,近代化的实际主持者李鸿章就十分自信地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因此,从一开始,中国的军事近代化的重心就落在了武器装备的层面上,军事制度的近代化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从军制上来讲,仍然属于传统军队的范畴。与日本相比,中国军事制度的落后性是明显的:① 兵役制度陈腐。中国是一种封建的募兵制度。这种制度下,士兵受雇而来,缺乏义务意识和荣誉感,缺乏爱国精神和民族观念,战斗意志相对薄弱。② 军队编制落后。编制是冷兵器和旧火器时代的产物,洋务派的军队对此虽作了一些变通,但仍然无法充分发挥近代火器的效力,也无法向多兵种合成军队方向发展,其作战能力远远低于同时期日本③ 指挥体制混乱。清末的军事近代化,基本上没有触及统率体制的变革,兵部仍然是一个文职机关,仅掌兵政,军机大臣多不知兵,战时难以胜任全局的指挥,实际的军权又早已下移到各省督抚手中 中国的军事制度,实际已成为制约整个中国军事近代化的一个瓶颈。军事制度近代化的滞后,不但使近代武器装备的效能无法得到应有的发挥,而且还制约着中国军事近代化无法在更深、更高的层次上充分展开。可以说,中日军事制度近代化上的差异,是导致两国军事近代化不同结局的关键因素。
范文八:近代中国对日外交 ——以甲午中日战争为例 王亚涛摘 要:19 世纪后期,那个“狼”的时代,一场令中国人痛心的战争——甲午之战爆发,小小 的日本亦开始欺吾中华,清政府开始注重处理中日之关系,伴随甲午之战,清政府 亦在努力寻找生存之法,可传统思想之根深蒂固,使得对日正常外交成为泡影,还 是未避免得了这近代以来,最使人痛心之战——甲午之战。 关键字: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日本;外交 1894 年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使得中国人民感到的是一种惊愕,西方列强欺吾中华尚 能接受,可几千年来,一直作为中华“学生”的日本,竟然也打起了他的“老师” ,也要从 “老师”的身上“吸血,割肉”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此刻清政府确实不如日本了,不是从 资源方面,人才方面,而是统治者的治国方针,还有就是老百姓的民族意识。关于甲午中日 战争的爆发,很多人知道,是因为镇压朝鲜东学党起义而起。朝鲜是中国的藩属国,中国派 兵镇压,固然合情合理。那日本又怎能出兵朝鲜?这就不得不提到战争爆发前十年(1885 ① 年)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签订的《天津条约》 ,规定:将来朝鲜有事出兵,应彼此先行知照 。 日本从此取得向朝鲜出兵的合法权利。也为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埋下了隐患。 中国当时外交的方针和当时国际上其他国家的外交是有很大不同的,因为“天朝上国” 的思想埋在脑子里太深, 尽管已经吃了那么多败仗。 “那时的中国不知道有外交, 只知道 ‘剿 ② 夷与抚夷’……” 不得不承认,在清政府灭亡之前,这种思想一直没有改变。在 19 世纪后 期,那个“狼”的时代,军事上趋弱的清政府坚持一贯的对外方针只能是吃亏。 “我不先与 ③ 打仗,彼谅不动手,此万国公例。谁先开战,即谁理屈……” 东学党起义镇压后,日本仍 拒不撤兵,甚至寻衅滋事之时,李鸿章还给当时“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的全权代表” 袁世凯发去这样的劝诫。 尽管李鸿章是当时中国不可多得的外交家, 但毕竟还是受到了当时 的传统局限。19 世纪,机器大生产,近代文明出现的初期,用霍布斯的那个命题——“人 对人像狼一样”或许是对这个时代最好的描述。没有什么仁慈与道义,只有一个规则“弱肉 强食——落后就要挨打” 。日本明治维新后,国力渐起,再加上国内资源甚少,国内矛盾日 显,此刻也似狼一样盯着中国这块肥肉,甲午中日战争不仅仅是一场战争那么简单而已,而 是日本为抢夺肥肉的一个过程,只是这场战争比较突出。 甲午之战, 实乃中国最为痛心一战, 一则, 清政府从历次战败中得出 “以夷制夷”之法, 亦如日本进行了 30 年的军备制造,中国的舰队甚至远远超过日本的实力( “据 1891 年西方 军事评论家的统计,当时中国海军列世界海军第八位,已跻身于世界海军强国行列。④”。 ) 二则,自秦汉以来,日本皆以中国为师,而此时却败给了小小的岛国的倭人,实属心里之不 平。然而,甲午之战为何大败?这是我们要探讨的问题。论事皆需自省,故且不谈日本方面①② ③ ④关捷主编, 《近代中日关系之四—影响近代中日关系的若干人物》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006 年 6 月版, 第 311 页。 蒋廷黻著, 《中国近代史》 ,岳麓书社,2010 年版,第 6 页。 戴逸,杨东梁,华立著, 《甲午战争与东亚政治》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年 6 月版,第 105 页。 戴逸,杨东梁,华立著, 《甲午战争与东亚政治》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年 6 月版,第 37 页。的改革后之强大,仅从中国方面寻一些自身之原因。自鸦片之战败以来,中国军队不如人, 武器不如人,纪律不如人……也有很多人把责任推给李鸿章,骂其为“卖国贼” ,可殊不知, 甲午之战乃非与李一人之战,而是中日两国之战,虽李为当时时代不可多得之外交奇才,但 若以一人战一国论,未免也太高看了李鸿章。这些固然是战败之一些原因,但除了这些呢? 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乃淮军骑兵将领,不识海事;为取悦慈禧,挪用海军军费建颐和园,等 等。内政上如此之混乱,黑暗,腐败,更何谈外交?甲午之战,有很多人奋力抵抗,像很出 名的管带邓世昌,总兵左宝贵……但从整个大的方针政策来看,仍然是消极的,尤其是军事 上,或许这跟中国几千年来的中庸之道有关,中庸之道在平常的一个表现就是不惹事。甲午 海战,李鸿章一再强调的是“谁先开战,即谁理屈” ,消极避战,总是怕先生出事端,甚至 还希望西方的列强来进行调停,尽管列强们都已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李鸿章则觉得 。 ⑤ 一调大兵,则双方势成骑虎,终致欲罢不能。 ,用的仍是先秦的纵横捭阖之术,妄图通过 ” 拉拢局外的英俄等西方列强(是为“远”),来抵制同样是在局中的日本(是为“近”,但比 ) 较诡异的是,远交近不攻,这样的外交政策,使得清政府成了“远” “近”之间的“夹心层” 。 很容易地成为了列强手中的一个“棋子” ,而任其摆布。就如礼部右侍郎志锐弹劾李鸿章时 所言“以为因循玩误,辄藉口于衅端不自我开。专恃外国公使从中调处,藉作说和之客,以 ⑥ 图退兵之计。事起之初,则赖俄使,俄使不成,复望英使,英使不成,又将谁易?” 让一 群“狼”来做和事佬,终有不妥。 “狼”真正在乎的不是日本对这块肉的垂涎三尺,只要日 本不侵犯他们在这块肉上的利益。 列强出面调停是出于自身, 如果日本发动战争对他们有利, 他们压根不会干预,甚至会提供军备。更何况日本发动甲午之战,在很多列强那里,也只不 过是他们的棋盘上一步: 英国借此想牵制俄国, 俄国则借此侵占东北, 等等。 这种纵横之术, 只能是人与人之间的调和,而对于当时并不那么需要,也不会深刻理解礼仪廉耻的疯狂的 “狼”来说,根本没有什么意义。他们要的只是“成本的最小化,利益的最大化” 。除此之 外,其他的什么道义之类的,对他们并没有多大的吸引力。 甲午战败,清廷亦丢弃礼仪廉耻,但他也并未成为“狼” ,而成为任“狼”宰割的“羊” , 命李鸿章向日乞和,签《马关条约》 ,向小小的东亚之国日本乞和,终激起康,梁为代表的 国内知识分子愤慨,新一轮的“以夷制夷”掀起。 参考文献: 关捷主编, 《近代中日关系之四—影响近代中日关系的若干人物》 ,社会科学文献 出版社,2006 年 6 月版 戴逸,杨东梁,华立著, 《甲午战争与东亚政治》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年 6 月版 蒋廷黻著, 《中国近代史》 ,岳麓书社,2010 年版⑤ ⑥蒋廷黻著, 《中国近代史》 ,岳麓书社,2010 年版,第 91 页。 戴逸,杨东梁,华立著, 《甲午战争与东亚政治》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年 6 月版,第 37 页。
范文九:作者:徐志民抗日战争研究 2008年02期至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日历史研究中心与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在北京共同举办了“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纪念抗日战争全面爆发70周年学术研讨会”,60余位学者参加了研讨会,会议围绕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的主题展开了广泛、深入的讨论。一
日本侵华战争罪行和战争责任刘庭华在《侵华日军用化学细菌武器杀害中国人民述略》中,叙述了日军在华开展化学战、细菌战的残忍历史,以及日军遗弃的生化武器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和危害。高晓燕在《日军对东北抗日武装使用毒气考》中,考证了日军对东北抗日武装使用毒气的具体史实,指出其用毒的试验性和应急性特点。居之芬在《论二次大战期间日本在华劳务统制掠夺之特点》一文中,分析了日本对华劳务统制掠夺在实施时间、奴役人数、政策演变、决策与执行体系上的特点。苏智良在《“慰安妇”问题的过去与近况》中,介绍了“慰安妇”问题的由来、日本政府的立场、美国国会的“慰安妇”提案以及各国舆论的批判情况。袁成毅在《中国抗战财产损失研究述评》中,介绍了战后初期国民政府关于抗战财产损失的调查及结果,以及该问题的研究现状。左双文、朱怀远在《王世杰与战后对日和约问题的交涉》中,指出王世杰及其领导的国民政府外交部为追究日本战争责任、对日索赔和签订中日和约做了一系列努力,但在冷战格局下多归于失败。步平在《评〈读卖新闻〉对日本战争责任的验证》中,介绍了《检证·战争责任》一书的主要观点和内容,分析了日本战后关于战争责任思考的历史过程,肯定了该书对日本战争责任检讨的积极方面,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与中方认识的差距。王键在《日本殖民统治对近代台湾社会经济进程的影响》中,批驳了台独分子“殖民统治有益论”,指出恰是日本的殖民统治导致了台湾本土资本的破产与萎缩,以及台湾人与在台日人的贫富悬殊。二
战时中日政策的互动和中国抗战的历史地位萧功秦在《关于多重视角下的抗日战争的若干思考:七十年以后的历史反思》中,认为处于发酵期的日本军国主义与中国高调的民族主义之间的冲突和对立导致了七七事变的爆发。杨奎松在《“七·七”事变后蒋介石的和战抉择》中,论述了蒋介石面对七七事变后和战的决策经历。熊沛彪在《论七七事变时期日本的“不扩大方针”——兼论南京国民政府的对策》中,指出日本指望不战而胜的“不扩大方针”遭遇了南京国民政府忍无可忍的应战对策,致使中日进入全面战争。臧运祜在《“华北事变”期间的日本对华政策》中,认为日本政府和军部从“不扩大”到“扩大”,体现了其对外侵略扩张从局部性、间歇性向全局性、连续性演变的特征。解学诗在《论满铁“综合调查”与日本战争国策》中,认为满铁调查部实施“中国抗战力调查”、“战时通货膨胀调查”、“战时经济调查”的结论并不符合日本侵华战争政策轨道,因而其调查结果多被低调处理或废弃。史桂芳在《简论近代日本亚洲主义的形成演变》中,分析了日本对外政策变化的理论因素,阐明了亚洲主义与日本对外政策的内在联系。曾景忠在《中国抗日战争开端问题再研讨》中,坚持七七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开端。胡德坤在《中国抗战与盟国的太平洋战争》中,认为中国的持久抗战不仅延迟了日本的南进政策,而且使日军在冒险南进后陷入了两线作战的境地,注定了其在太平洋战场必然失败的命运。韩永利、胡德坤在《论中国“七·七”抗战的国际影响》中,指出中国的全面抗战,打乱了日本的战略步骤,延缓了东西方法西斯结盟的进程。杨天石在《史迪威事件中的蒋介石与宋子文——抗战时期中国国际关系研究之一》中,分析了蒋、史矛盾的发展及蒋、宋矛盾对太平洋战局和中美关系的影响。章百家在《中国为抗日寻求外国军事援助与合作的经历》中,分析了国民政府在抗战时期向德、苏、美三国寻求外援的军事、外交及内政考虑,以及三国向中国提供军事援助的过程、规模及在中国抗战中的作用。郑德荣和宋海儆在《抗日战争:改变中国近代屡遭侵略历史命运的大决战》中,认为中国抗战的胜利从根本上结束了近代日中侵略与被侵略的关系,使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三
国民党的党务工作与中共的抗战经验王奇生在《武主文从背景下的多重变奏:战时国民党军队的政工与党务》中,指出在“武主文从”的大背景下,国民党军队的政工党务早已无法回复北伐时期的功能与信誉,政工成了军队的附庸,党务又成了政工的附庸,最终形成党不如政,政不如军的局面。江沛在《战时中国国民党党务系统运作初探:》中,认为战时国民党党务运作不顺,障碍诸多,效率低下,已形成结构性积弊,组织功能难以有效发挥作用,成为其统治力持续衰弱的重要成因之一。金以林在《战时国民党香港党务检讨》中,梳理了从国民党港澳总支部成立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党务问题,认为碍于自身组织建设等因素的制约,国民党加强在港澳地区的影响和改进党务的工作事与愿违。朱姝璇在《浅析八路军瓦解敌军工作的历史经验》中,分析了八路军的对敌宣传教育优待俘虏政策,发展利用伪军内线关系等问题。王士花在《山东抗日根据地减租减息运动中的民众动员》中,对山东抗日根据减租减息政策与民众动员问题进行了探讨。翁有为在《抗战初期刘少奇对华北局势和中共在华北中心工作的思考——读〈杨尚昆回忆录〉札记》中,分析了当时党中央内部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人对游击战的不同看法,肯定了刘少奇在建立抗日根据地和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问题上的正确意见。四
其他专题研究孙宏云在《中国政治学界对中日关系的反应()——以中国政治学会为中心》中,分析了中国政治学会及其成员对于中日关系的认识与主张。张太原在《“九一八”事变以后自由知识分子对日本侵略的态度——以〈独立评论〉为例》中,分析了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自由知识分子对日的和战态度。王续添在《民族国家构建中的地方主义与民族主义——考察年中国政治的一个视角》中,分析了从年间地方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并起、融合与冲突,肯定了抗战对构建中国民族国家的积极意义。王希亮在《论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政治空间的嬗变及其再构建》中,解析了中国民族国家再构建过程中的各种力量的相互作用以及中华民族抗日统一战线形成的历史规律。张连红在《角色、行为与民族主义:南京伪自治委员会与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关系初探》中,探讨了日军扶植的南京市自治委员会与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其在民众心目中的地位。关捷在《论东北少数民族抗战特点——写在纪念“七七事变”70周年之际》中,认为七七事变后东北少数民族的抗日斗争从自发性转变为有组织性,具有群众性与广泛性,及复杂性、多样性和坚定性等特点,李仲明在《为团结抗战奔走呼吁——试论抗战时期的梁漱溟》中,赞扬了梁漱溟为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促进国共两党团结抗战而奔走呼吁的爱国主义情操。张振鹍在《大时代里的一段小历史——日本侵华战争八年间亲身经历记忆》中,回忆了自己亲身经历和感受的抗日战争。李蓉在《抗战时期中国主要货币及其比价述略》中,整理出了年中国主要货币及其比价换算表。经盛鸿、曹燕在《侵华战争阻挡不住的日中友好潜流——抗战期间驻南京部分日本军民的觉醒与反展活动》中,搜集了部分日本军民反对侵略战争和支持中国人民抗战活动的例证。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步平在总结发言中指出抗日战争研究具有特殊的社会意义,希望进一步注重研究的科学性、实证性和全面性。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武寅强调了研究抗日战争的特殊意义,指出在个案研究中应坚持“有用”和“深入”两项标准,切勿脱离实际,做到实事求是、客观研究。作者介绍:徐志民,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博士后。
范文十:近代中日关系的发展观察近来中日关系的特征,一言以蔽之,“政冷”。岂止是政冷,身在东京,接触种种社会现象,有时简直让人觉得心凉齿寒。媒体的报道是反映社会的晴雨表通过美化侵略的右翼教科书、在对历史不加反省的前提下争当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等事 件引发的中国民众对日抗议传到日本,日本社会的右翼势力立即出动宣传车到中国驻日使领馆驻地疯狂叫喊。笔者亲眼看到几个暴徒在中国使馆前面口吐脏话、叫嚣不止。这些反华分子不仅用高音喇叭喊话、打骚扰电话,还把红漆偷偷涂在中国驻日大使官邸的门上。媒体的报道是反映社会的晴雨表。与闯馆事件和球场风波一样,日本不少媒体导演了一场煽动仇华的闹剧。在东海划界问题上,一些媒体掩盖真相,大肆宣传中国并不承认的“中间线”说法,煽动“日本海洋资源被吸走”的谬论。有些媒体甚至说要为针对中国的“未来战争”做“准备”。更令人吃惊的是,一家大报竟在头版的“编辑手账”专栏里把中国比喻为浮出海面的“深水鱼”。当深水鱼浮出水面时,为了减轻体内的压力会吐露内脏、并突出眼球。而中国就如同一条浮出发展中国家水面的深水鱼,为减轻体内因贫富差距等社会矛盾造成的压力,政府正通过“憎恨日本”的反日教育转移国民的视线。这家媒体别有用心地说,中国把日本当成“历史的奴隶”,使日本人“无休止地在中国人面前垂下头来”。当然,在这场感情对立的风波中,并不是所有媒体都像上述报纸那样。《朝日新闻》、《日本经济新闻》等媒体的报道和言论还是比较严肃、冷静的。它们指出,中日间出现情感对立的根本原因在于日本美化侵略的言行触怒了中国的民众。日本政府一方面在公开场合多次重复1995年村山首相发表的“村山谈话”,承认日本在错误国策下,因推行殖民统治和侵略政策,给亚洲各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害。一方面又继续坚持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并“拒绝把一般的死者与甲级战犯相区别”,这与“村山谈话”的精神大相径庭。这样下去无法从根本上改善两国关系。这些媒体主张为了两国的共同利益,中日之间应尽快消除对立,寻求合作。日本的不少政治家和有识之士表示担心日本的不少政治家和有识之士立足大局,也看到了中日合作给两国带来的根本利益。有的表示,中日睦邻是数千年历史经验与教训的总结,“没有比两国对立更愚蠢的了”,他们呼吁尽快实现关系正常化,期待创造两国领导人直接对话的气氛。更多的民间团体对目前中日关系的现状感到忧虑,担心长期“政冷”将导致经济关系降温,进而使民众层面出现“情冷”,导致两国由合作走向对立。笔者接到一份由“和平船”组织发来的传真。这份传真对日本某些媒体只提中国“反日”和日本人“受害”,不提日本军队过去在中国做过什么的做法提出了质疑。他们反问:自己打了人,被打的人表示愤怒,你却要对方“冷静”,这难道不是很可笑的吗?该传真指出,日本对过去侵略战争的反省是日中邦交正常化的大前提。那些从小就听爷爷奶奶讲述中国人被日本军杀害、被当成生化武器人体试验品等历史的中国年轻人,难道能够容忍日本把过去的侵略战争美化并写进教科书吗?对日本儿童来说,为了在未来不犯同样的过错,就像不能忘记广岛、长崎的原子弹悲剧一样,有必要把日本军队到中国所干的行径明确写进教科书里。日本的市民今天要做的,应该是要求日本政府向中国政府和人民谢罪,撤回美化日本侵略战争的右翼教科书的通过决定,不让小泉再去参拜靖国神社。我之所以大段引用“和平船”组织的这份传真,一是为他们的真诚所打动。与那些整天煽动亚洲人结怨,美化侵略的右翼势力相比,他们代表着日本的良知。二是也想告诉国人,绝不是所有的日本人都“坏”。总体上来说,日本民族有重承诺、守纪律、做事认真、吃苦耐劳、虚心好学的传统。正如以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所强调的,在日本真正死心塌地为军国主义效力的只是一小撮,广大的日本国民是爱好和平的。战后日本在经济上取得成功,与日本在近60年来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并具有奋发图强的意识是分不开的。日本在亚洲失去朋友,陷于孤立而不能自拔近代中日关系史上充满风雨,恩怨百年。两千多年的交流中,爱憎相交,关系微妙。“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有位日本企业老板引用7世纪时圣德太子给隋炀帝的国书中的词句,生拉硬扯,证明日本在当时就在地政学上把自己定位于“太平洋西端”,是“与中国大陆相对的岛屿”,主张日本“脱亚入美”。岂不知历史上推动“倭国”(当时称谓)积极学习中国文化,甚至把这一条写进“十七条宪法”的,正是圣德太子。也正是因为日本积极吸收了中国文化,才使日本实现了“大化改新”,建立了律令制国家。受政治体制与国际局势制约,过去60年间,日本社会对历史问题的回避多于正视,从没有得到过认真清理,历史认识问题成为日本与邻国关系中的“夹生饭”。冷战后,在长期挥之不去的泡沫经济的阴影之下,日本政治趋于保守,政坛上回避战争责任、反过来转嫁亚洲邻国的动向十分明显。日本当局无视政教分离的宪法精神,一味强调参拜靖国神社是“民族文化传统”,政府对篡改历史教科书“无权过问”,无视邻国的国民感情。在亚洲,由于中国的经济发展、中美关系的变动、朝核问题的起伏,日本一方面坚持与强者结盟的传统,加强日美同盟关系,一方面又在亚洲四面出击,争夺领土、资源,“远交近攻”,把防卫重点指向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日趋僵化。目前,日本学界和经济界出现了反对建立东亚共同体的动向。这必将导致日本在亚洲失去朋友,陷于孤立而不能自拔。中日关系的现实与前景之间反差明显。领土和海洋权益的争端突出使国民感情下滑。构成中日政治基础的历史与台湾问题,给两国深化合作带来严重障碍。在二战结束60周年之际,中日关系处在十字路口,面临历史性挑战。对话与交流是化解对立与恩怨的钥匙。“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解决领土争端的惟一选择。中日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虽是说了半个多世纪的老话,却是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是化挑战为机遇的大智慧。 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中方委员孙东民近代中国曾饱受世界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侵凌和压迫,这个过程从中英鸦片战争起,持续了百年有余。这期间列强对华侵略形势历经变化,几个主要国家大多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分别扮演过主角;而从总体侵华力度之强劲、发展势头之迅猛上看,从侵华野心之大、对中国造成的危害之深重上看,第一号主角当属日本。日本在世界列强对华侵略中占有突出的地位,日本侵华史研究应当是中国近代史、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的一个重要篇章。近代中日关系史从一个方面来说基本上就是日本侵华史。从19世纪70年代初日本与中国订约建交起,70多年间两国交往就国家关系来说,基本上是侵略与被侵略、反侵略的关系。不能说这期间日本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侵略,更不能说每一个人都是侵略者;但从日本的国家行为上看,它对中国的重大决策几乎全都是为了侵夺中国,它在中国以及在国际上涉及中国的各种重大活动也都是为了侵夺中国,这已为历史事实所证明。近代日本对华关系的基本点是侵略,主导面是侵略,日本侵华史是中日关系史从一个方面最本质的概括。在研究中日关系时,常常会有一种“说不明,道不白”的困惑感。究其因,主要还是在“理性”与“情感”、历史与现实、价值与利益相互交错重叠面前面临选择的困难。中国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重伦理”、“重道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中国人在进行价值判断时所依据的是道德标准。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时是这样,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时也是这样。中国人用自己的道德观作为尺度来衡量近代日本的所作所为,由此形成的“情感记忆”、“整体记忆”,规定和限制着我们对现实日本与未来日本进行判断的理性空间。但是,两国人民彼此对对方的发展、强大并没有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日本视中国的军事现代化为“威胁”,中国担心日本重新武装后会再度“卷土重来”。日本虽然否定了“中国经济威胁论”,但时刻担心自己在亚洲的经济实力被削弱。中国虽然也认为日本成为“政治大国”只是个时间问题,但对日本走向“自立”疑虑重重。说到底,中日双方在新的历史时期为自己的国家进行战略定位时,无法找到为对方进行正确定位的心理平衡点。这里既有历史遗留因素的影响,也有相互实际利益的竞争。这是同处亚洲的两个大国在同时崛起时所必然面临的矛盾与冲突。在瞬息万变的复杂的国际关系格局中,如何构筑我国良好的国际战略环境、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是我们必须理智思考、周密策划的战略课题。中日关系是我国在制定国际战略、尤其是东亚战略时必须认真关注的一个方面。不论从地缘政治、安全角度还是从经济利益、历史文化渊源的角度,日本都需要认真对待。国家利益决定我们必须尽快地改善中日关系。当然,改善关系需要双方共同努力。目前,中日关系已步入“十字路口”,它面临着“感情”与“理性”的选择,它考验着处于崛起过程中的中华民族的度量与韧性。同时它也检验着走向“自立”的日本民族所作出的各项选择是否具有合理性。“理性思维”与“感情用事”、“现实利益”与“历史恩怨”,这是我们未来在处理中日关系时必须要正面回答的问题。我们必须理性地面对现实,本着“向前看”的精神来处理两国之间的历史问题和突发事件,从战略高度掌控中日关系的发展脉络,对中日关系进行战略调控。中日两国政府都应从两国利益的大局出发,为两个民族的子孙后代制定出长远、正确的大政方针。而不是凭“一时之勇”却铸成大错,导致中日关系的停顿与倒退。自中日邦交恢复以来,我国政府一直坚持对日友好的外交方针,并切实地为发展中日两国的关系而努力。尤其在处理两国关系的“棘手”问题和“突发”事件时,都表现出大国的风范与较强的克制能力。相比之下,日本随着首相“走马灯”式的更换,对华政策也显得不够平稳。虽然日本对中国的改革开放给予了支持并作出一定贡献,但小泉首相在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的“一意孤行”,为中日关系的发展带来了无法估量的重大损失。不论他有何种理由,作出伤害亚洲邻国国民感情的事都是无法宽恕的。中日两国都是亚洲处于上升阶段的大国,两国之间在竞争中有相互合作,在摩擦中有共同利益。两国都不应忘记彼此所担负的振兴亚洲与维护世界和平的重任。如何寻找两国共同利益的结合点,如何避免和化解因过度竞争而给亚洲邻国乃至世界带来的不安,这是中日两国所面临的新课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近代中日关系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