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牛计算机审计论坛、计算机辅助审计、审计信息化、信息化审计这些概念有区别吗?麻烦详细点,在线等,谢谢

热门文章最新文章&&&&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3-
举报邮箱:
Copyright(C)2016 大不六文章网
京公网安备78您的位置:&&&&&&&&&&>&正文
加强计算机辅助审计浅见
来源:陈建湘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会计电算化的迅猛发展,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简称计算机审计)在审计实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推广。如何利用计算机审计来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预防和降低审计风险,已成为广大审计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就如何加强计算机辅助审计,提出了作者的认识和建议。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计算机辅助审计;审计效率;审计质量;审计风险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会计电算化的迅猛发展,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以下简称计算机审计)在审计实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推广。如何利用计算机审计来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预防和降低审计风险,已成为广大审计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在此,笔者就如何加强计算机辅助审计谈点个人浅见。   一、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计算机审计意识  在一般审计人员的观念里,计算机审计无非就是审计人员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查阅资料、传送文件与撰写审计报告等。因此,即使被审计单位信息化程度很高,审计人员的审计方式很可能仍沿袭着以往传统的手工审计模式,花大量时间来翻阅被审计单位打印出来的账册,审查&账证、账账、账表&是否相符。对方提供多少打印的账册,就查看多少,不了解计算机信息系统与手工处理数据的本质区别。同时,仍然停留在手工工作底稿的整理和归档阶段,没有意识到计算机信息数据和审计报告文档保存和电子资料备份的重要性。   广大审计人员必须及时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计算机审计意识,要将计算机审计提升到要如何对被审计单位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审计,防止作弊;如何提取数据,了解设计程序是否合理、授权监控是否相互牵制;以及如何对计算机处理的文档和数据进行保密、授权、打包、归档,等等。对此,审计单位和审计人员应加强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1.要求被审计单位积极配合,同时提供两种资料。被审计单位在提供真实、完整的纸质会计资料的同时,还应该提供真实、完整的与财政财务收支有关的电子数据接口和必要的计算机技术文档等资料。由于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计算机审计准则,计算机审计还没有纳入正常审计程序,因此,许多被审计单位还不明白其有责任和义务提供计算机信息系统给审计单位进行审计。为此,审计单位和审计人员在制定审计方案时应该把计算机审计列入正常的审计内容,并要求被审计单位对其提供的信息资料作出书面承诺。承诺的内容不仅要包括其提供的纸质会计资料是真实、完整和合法的,而且还应包括其提供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及相关备份数据也是真实、完整、安全和合法的。   2.对被审计单位数据的安全性作出承诺,严防泄密。目前审计单位和审计人员对电子资料的归档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不利于电子审计资料的保管和计算机审计的推广应用。因此,审计单位在执行审计时应该保证不恶意破坏被审计单位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和更改数据,建立电子审计资料的归档和内部保密的管理制度,加强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数据的保密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如对电子审计资料的查看和拷贝实行组长责任制或由组长和系统管理员组成的双人签名制,定期进行服务器备份,年度终了应该分部门或分项目进行打包和归档,多层备份,刻录光盘,贴上标签等,也可参照手工底稿的归档要求进行归档和管理。   二、健全法规,使计算机审计有法可依  1.加快制定计算机审计准则、标准与规范。要尽快出台计算机审计规范文本,对计算机审计的概念、计算机系统内部控制的评价、计算机审计人员的资格条件、计算机审计过程、相关审计技术及审计证据收集等方面应遵循的规范,给予具体明确的阐明。   2.严把审计软件审批关。国家在制定审计准则、标准与规范时,应该考虑在审批通用审计软件时,把程序设计的科学性和适用性,以及提供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接口的多种模式作为首要条件,以适应计算机信息系统发展的需要,而不是被动地要求被审计单位的数据格式适应审计软件。   三、加强培训和检查,提高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  1.从易到难,加强培训。我们可以把Office办公软件作为培训基础,作为应用计算机审计的&金钥匙&,以带动计算机审计的推广应用。因为Office办公软件,操作简单方便,界面友好,功能强大,它不仅包括Word文字处理,Excel电子表格的应用,还有Access桌面型数据库等等。如果能熟练运用Office办公软件,不仅日常审计工作方便,效率提高,而且能为以后提高计算机审计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对学习和应用其他应用软件都很容易上手。因此,各审计单位应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计算机软硬件资源,开展灵活多样的计算机审计培训。审计人员也可利用空余时间根据有关软件自带的帮助文档进行自学、自建账套进行练习。   2.从上到下,加强检查。即由上一级的审计机关通过检查,带动下一级的审计机关在实践中应用提高。上级审计机关每年可以定点派员到基层审计单位检查计算机审计情况,让基层的审计人员在实践中能够快速掌握计算机审计的具体步骤和要领。这是加强计算机审计推广应用的催化剂。   四、加快会计软件的完善和标准化,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与水平   1.会计软件应能提供修改数据的完整记录。目前会计软件带有的操作日志,对所有的操作人员的每一次操作内容都进行记录,这样记录内容显得过于宽泛,不利于突出重要审计线索。针对这种情况,在会计软件开发过程中,应对其进行改进,以便能提供一个记录所有修改数据的操作记录,而不是记录对数据进行正常的输入输出工作。这样可使审计人员通过对数据改动的操作记录,找到相应的审计线索,以达到审计监督的目的。   2.审计人员应参与会计软件的开发与评审。对于会计软件的可审计性问题,不仅要让审计人员参与会计软件的系统开发,而且要参与会计软件的评审,严格控制。一方面,审计人员在会计软件的系统开发过程中,要发挥监督作用,对软件开发的可行性、可用性进行分析和调试;另一方面,在评审阶段,应由财政部门与同级的审计机关联合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对软件的各项指标提出意见,从而保证会计软件的可审计性。   3.会计软件应尽量提供标准的数据接口。由于会计软件数据接口的不统一,不仅易导致计算机审计发生错误,增加了审计的难度,最重要的是妨碍了计算机审计的迅速发展。会计软件提供标准的数据接口,即对会计软件设计一个统一的数据结构、统一的输入要求,就使得各种各样的会计核算系统在最后进行数据输出的时候,都能按同一格式向审计软件进行数据文件的输入,且保证两端的数据严格一致。这样,审计人员进行审计时,只需要将该数据文件调入审计软件即可,而不用把各种各样的数据文件转化为同一格式再进行输入,降低了审计风险。如果目前的会计软件再不提供标准数据,它必将被会审一体化软件所代替。所以提供标准化数据接口,对会计软件行业的发展也是有莫大好处的。   五、查错纠弊,防范和降低审计风险   1.初始数据设置错误或作弊。即在计算机系统启用前设置错误或作弊,从而导致该系统打印出来的账册、报表不正确。出现这种错误的会计账套不会出现手工会计常见的&账证、账账、账表&不相符的现象,却会导致费用分配或税金入库的错误。比如,企业在会计电算初始化时把固定资产的折旧信息输入错误,折旧年限和分配比例不正确,就会导致&累计折旧&科目的计提金额和分配出现错误,从而影响企业的成本费用的合理分配,这不仅不利于企业的本量利分析,也将会影响到企业应纳所得税计算的正确性。   2.记账凭证的录入与原始数据不符。所有电算化软件的数据归集,都是通过记账凭证录入到信息系统的,如果被审计单位的原始凭证真实完整、合理合法,会计人员利用会计原理的基本知识进行会计凭证的录入工作后,该单位的会计核算数据就被录入到账套中。通过会计的牵制制度,一般都可以审计所输入的会计资料是否正确。因此有人认为,会计电算化不存在账证、账账、账表不相符的问题,其实并不尽然。虽然电算化软件的明细账和总分类账的核算,都是通过计算机的程序处理自动完成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这种不符现象依然存在,只是与传统手工的&三不符&的概念在内容上有所区别,这种区别主要体现在账账不符、账表不符两方面:(1)账账不符。电算化软件本身有一个完整的操作流程,可简示为:&数据录入&单据审核&凭证登账&期末结账&年终结账&。如果记账凭证没有及时审核和登账,即使已经正确无误地录入了,在查询明细账时,根据不同的筛选条件,是可以逐笔查明已发生并已录入的会计业务的,但总分类账却是查不到的。这将会产生账账不符的现象。(2)账表不符。会计电算化的报表一般是以公式的形式向总分类账索取数据,如果公式设计错误,就有可能产生账表不符的现象。实际中,审计人员在检查所有会计凭证是否审核、登账,保证账账相符的基础上,主要应该检查报表计算公式是否正确,是否存在有表外索取数据、账外索取数据或直接填写数据,以求报表平衡的现象。因此,建议审计人员在审计会计电算化资料时重新生成会计报表,并打印或导出相关的总分类账、试算平衡表或科目汇总表的数据等,进行核对相符,以保证账证、账账、账表相符。   3.进行多账套管理或利用多系统作弊。如果被审计单位存在两套或两套以上的账套,而审计人员只审计了一套账套,审计数据就会不真实,审计风险就会很大。为了防范风险,一方面审计人员要求被审计单位对信息系统的正确性作出书面承诺;另一方面,审计人员应该多方面的搜索备份账套,以便发现存在多账套管理嫌疑。还有的单位,不是采取多账套管理作弊,而是利用多系统作弊,这将更进一步加大审计难度。对此,审计人员进行审计时,一定要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信息化情况。如:网络配置、数据库平台、电算化软件、用户的授权管理、会计账套的文件存在形式等等。有必要时,还需查看和打印系统的日志记录,通过对上机日志的查阅,可以帮助审计人员查看该单位的会计人员近期是否进行过电子会计资料删除、修改和导入、导出数据等工作,因为许多单位往往是通过修改数据,利用反审计和反结账功能达到作弊的目的。责任编辑:小奇
编辑推荐:
上一篇:下一篇:
相关资讯:
&&&&&&&&&&
岗位实操课程
税务筹划课程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4、联系方式:
电话:010-0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您的位置:
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
从“计算机辅助审计”到“计算机审计”---宁波审计勇攀审计信息化新高峰(审计署网站7月29日消息)
保护视力色:
【文字&&&】
“计算机辅助审计”与“计算机审计”看似相近,却有着本质的区别。“计算机辅助审计”一般指把计算机作为审计的辅助工具,来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而“计算机审计”是指结合审计实施过程,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和业务计算机系统进行检测、分析和审核,看其是否合理、合法及安全,并进行全面评估。后者中的计算机是作为审计的主体对象和审计内容,而不仅仅是审计的辅助工具。所以后者比前者具有更广的含义、更深的技术和更高的水平,它是审计信息化领域中,继“计算机辅助审计”后审计人员争相攀登的又一座新高峰。
宁波市审计局自成立审计信息化技术组以来,积极研究和探索审计信息化技术,在计算机辅助审计初具成效、审计人员逐步熟悉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该局又将信息化工作的目标瞄准“计算机审计”新领域,进一步锻炼计算机审计队伍,提升审计信息化的应用层次和水平。
在最近开展的2005年城市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损益审计中,宁波市审计局根据浙江省审计厅部署的指导方案,积极探索对该银行计算机系统进行审计的新思路、新方法,边学习、边研究、边应用,初步尝试了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审计的新课题,为下一步更加深入地开展计算机审计工作打下了基础。
本次城市商业银行审计要求审计人员通过对银行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检查、分析、复核,评价银行计算机系统所反映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效益及其计算机信息系统本身的安全性,来确定存贷款业务、票据业务和财务收支等审计事项重要性水平和风险程度,确定审计范围和重点,防范银行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欺诈和舞弊,促进银行对信贷业务加强管理。
审查计算机系统的开发过程。查看系统有无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取计算机系统的需求说明书、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用户操作手册、项目研究开发总结报告等软件文案及编写格式,审查其是否符合国家软件工程的规范、财政财务管理制度及人民银行、银监会等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对银行计算机系统安全性的要求。重点要检查银行在提出设计需求时有无为人工手动修改有关数据设置有关权限和功能。
审查计算机系统的设计、运营和维护。计算机系统的软件是否按系统需求进行开发,系统的功能是否符合要求和人民银行、银监会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有无存在系统漏洞和恶意舞弊;银行计算机系统对各功能模块的使用权限如何进行控制,银行如何保证计算机系统设置的正确性、银行数据的安全性,以及软件发行维护和升级、维护和重大修改情况。
审查计算机系统的使用和运行情况。测试银行计算机信息系统对数据输入的管理、控制情况,数据输出是否完整,数据备份是否及时,重点要关注数据是否存在人为干预、手工调节的情况;有无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人员,运行情况是否正常;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权限管理是否根据工作流程划清职责;银行如何防止数据被窃和计算机病毒感染及破坏。
计算机系统安全性评估和测试。测试计算机环境下内部控制关键环节的实现情况;通过系统权限设置功能,测试权限设置和职责划分的合理合规性;测试授权和审批是否按内部管理制度执行,授权活动的控制是否有效;通过系统日志测试操作痕迹,并检查是否存在违规操作的情况;通过实时操作系统测试在现实运行中数据处理的可控性和准确性。
计算机系统完整性评估和测试。在上述系统安全性测试的基础上对计算机系统提供数据的完整性进行评估、测试和分析,保证提供给审计组的数据的完整性,测试方法可以采用检验纸质账套、凭证和计算机系统提供的电子资料是否相符的方式,也可在审计人员指导、监督下,由被审计单位操作人员进行测试数据操作获取测试结果数据,并核对测试结果。
电子数据分析和疑点核实。对数据进行筛选整理,借助审计软件提供的帐表分析、数据分析、行业指标和疑点管理等功能,对城市商业银行电子数据进行业务分析核实。利用银行信贷、票据和中间业务及软件重建的帐表管理和科目明细帐功能,对审计实施方案确定重点内容和事项进行分析和疑点排除落实。
【】&&【】&&【】
关注度最高信息您的位置: >
信息系统效益审计方法研究
XBRL财务报告中审计信息的披露设计
偷逃房产税的手法及审计对策
数据审计与信息系统审计
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审计的思考
计算机审计推荐资讯
计算机审计热点资讯
中国会计社区 | 版块推荐
服务中国会计行业 联系电话:010-
E-mail:.cn
Copyright &  计算机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运用,是审计事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是审计技术和手段的一场深刻变革,广大审计工作者已经充分认识到李金华审计长所说:“审计人员不掌握计算机技术,将失去审计资格; 审计机关的领导干部不了解信息技术,也将失去指挥资格”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但审计信息化技术,特别是计算机辅助审计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新兴学科,难度大,可借鉴性少,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许多一时难以克服的问题,这些问题就如一个个拦路虎、绊脚石,阻碍了审计人员前进的道路。如何理清思路、克服困难,使广大审计人员尽快掌握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是当前广大审计人员都在积极研究的重要课题。
  我局自2004年9月以后,在局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通过全局人员的共同努力,短短一年时间,我局的计算机辅助审计项目从无到有,至目前已有90%以上的项目采用了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并成立了由30位审计人员组成的技术一组、技术二组,有5篇审计信息化文章被国家审计署网站录用刊登,有两篇计算机辅助审计精品案例参加了审计署计算机辅助审计专家库评选,实现了“同级审”中跨系统、跨平台的数据采集,研制成功了审计日记远程监控系统等软件,先后有广东、安徽、深圳、淄博、温州、金华等省内外十来家兄弟单位到我局考察交流审计信息化工作经验。
  下面,我结合担任审计信息化技术组组长以来所做的工作,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搞好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的一些做法和体会,旨在抛砖引玉、举一反三,引领更多的审计人员一起探讨此课题,共同把审计信息化工作推向前进。
  一、“数据采集”是搞好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必修课
  审计人员要想搞好计算机辅助审计,首先要通过数据采集这一难关,否则,隐藏在被审计单位财务或业务系统中的后台数据库,就如摆在审计人员面前的一个个迷团,看不见,摸不着,造成审计人员进不了门、打不开账的尴尬局面。所以,如何尽快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数据采集方法,是搞好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当务之急。
  根据目前财务软件系统的特点,数据采集大致有以下三种方法:
  (一)直接拷贝数据库文件实现数据下载
  在Windows XP或Windows 2000下运行的通用财务软件,如“小蜜蜂”、“用友”等,它们一般使用独立的数据库文件,如ACCESS、DBASE等数据库文件。遇到这样的财务软件,可以根据软件说明书,找到数据库文件的存放位置,直接将数据库文件拷贝到笔记本电脑上,再运用“AO”、“金剑”等专用审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
  (二)运用财务软件或专用会计软件中自带的数据导出功能实现数据下载
  大多数的通用财务软件和专用会计软件都带有基本的数据导出功能,在软件的菜单中一般都能找到相应的按钮,运用相应功能,可以将查询到的批量数据,直接导出成EXCEL、ACCESS或TXT等通用格式,然后在笔记本电脑上就可以直接进行分析处理。此方法简单易用,适用于一般的审计人员,特别是不熟悉后台数据库技术的同志。
  (三)运用“ODBC”技术实现跨系统、跨平台的数据采集
  ODBC(Open DataBase connectivity),直译为开放式数据库互连接,是Microsoft公司提出的一种异型数据库互连的解决方案,也成了目前流行的一种数据访问标准。采用ODBC方式能够和所有遵循ODBC标准并留有ODBC接口的数据库系统互连,目前大多数流行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都支持ODBC标准。ODBC实际上是一个数据库访问库,它包含访问不同数据库所要求的ODBC驱动程序,如要访问Sybase,就用Sybase的ODBC驱动程序,要访问DB2数据库,就用DB2的ODBC驱动程序。总之,应用程序要访问不同类型的数据库,只要调用ODBC所支持的函数,动态链接到相应的驱动程序上即可。
  审计人员如果掌握了ODBC技术,也就得到了数据采集的万能钥匙,任何复杂的数据采集都将变得非常容易。在对被审单位进行审计时,审计人员可以采用ODBC技术使被审单位信息系统中的后台数据库和审计组自带的服务器或笔记本电脑中的数据库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直接相连。根据审计要求,就可以通过这一直接连接的数据接口,在被审单位信息系统的数据库中读取规定时间段、规定范围内的审计数据。
  下面,以我市财政“同级审”和丽水遂昌县原县长经济责任审计中使用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访问被审单位小型机UNIX系统中Sybase数据库的实际工作经历为例,介绍一下运用ODBC技术实现跨系统、跨平台访问大型网络数据库的操作步骤及方法。
  第一步:创建ODBC DSN文件
  在创建数据库脚本之前,必须提供一个使应用程序定位、标识和与数据库通讯的途径。数据库驱动程序使用DSN(Data Source Name)来定位和标识特定的ODBC兼容数据库,将信息从应用程序传递给数据库。DSN包含数据库配置、用户安全和定位等信息。通过ODBC,可以选择希望创建的三种DSN类型:即用户DSN、系统DSN或文件DSN。其中用户和系统的DSN存储在Windows注册表中,并且系统DSN允许所有的用户登陆到特定的服务器上去访问数据库,用户DSN使用适当的安全身份证明限制数据库到特定用户的连接,而文件DSN用于从文本文件中获取表格,提供了对多用户的访问,并且通过复制DSN文件,可以轻易地从一个服务器转移到另一个服务器,本例中我们将使用文件DSN。
  首先,要求被审单位的技术人员,在审计组自带服务器或笔记本电脑上安装好Sybase的客户端软件(Sybase Client for NT)。然后,通过在Windows的“开始”菜单打开“控制面板”,双击“ODBC”图标,然后选择“文件DSN”属性页,单击“添加”,选择数据库驱动程序,单击“下一步”,再按照下面的提示配置适用于您的数据库软件的DSN。
  第二步:配置Sybase数据库DSN文件
  在“创建新数据源”对话框中,从列表框中选择“Sybase system”,然后单击“下一步”,键入DSN文件的名称“Sybase”,再单击“下一步”,最后单击“完成”创建数据源,在“Logon to Sybase”对话框中键入由被审单位提供的Sybase服务器名称(含端口号)、用户名、用户密码和数据库名称,单击“OK”。如果上述操作均没有问题的话,系统就会在Programs\Commonfiles\ODBC\Data Sources目录中创建一个Sybase.dsn文件。
  第三步:下载数据
  在本地SQL Server中选择导入数据,在“数据源”对话框中,从列表框选择“Sybase System”,然后在“用户/系统DSN”列表框选择上一步建立的DSN“Sybase”,单击下一步,在“目的服务器”中选定“Local”,然后在数据库中选择要导入到的数据库名称,再进行数据导入。这样,被审单位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库就可以一次性地迁移到审计组服务器或笔记本电脑的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中。
  运用此方法,举一反三,还可以访问其他如Oracle、DB2、Informix、RDB等数据库系统。
  二、“求实创新”是搞好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永久动力
  计算机辅助审计必须根据审计工作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发掘一切有利于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的新技术与新方法。同时,需要开放思想,积极发挥创新精神,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探索信息化技术在审计工作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这样才能把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搞好、搞活。
  如在今年我市财政“同级审”项目中,为进一步提升计算机辅助审计应用水平,我局专项投资5万多元,为审计组配置了高性能的IBM服务器、交换机、激光打印机等先进设备,将审计一线打造成一个信息化的审计现场,大大提高了计算机辅助审计效率和办公自动化水平,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审计组所有审计人员的笔记本电脑全部联网,实现审计数据共享、打印机共享、电子数据互传等自动化办公功能。将以前单兵分散工作的传统模式转变为如今的计算机协同作战,极大的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
  (二)该平台与被审计单位的计算机中心联网,通过数据库接口技术,将2004年度全部税收征管数据、预算总会计数据、国库综合专户等后台数据库直接通过网络迁移到审计组专用服务器上进行集中处理。由于这些数据库容量大,计算复杂,以往使用笔记本电脑根本不可能对全部数据进行分析、核实,现在有了专用服务器,这些工作就变得轻松了,同时也扩大了审计的覆盖率,降低了审计风险。
  (三)在本次“同级审”项目中,技术组还通过政府专网,将现场局域网与审计局内部网站相联,依托“宁波审计”网站的网上办公平台,实现了审计现场和市局领导办公决策系统的联网,局领导坐在办公室内就能随时查阅和批示审计人员在现场填写的审计日记、工作动态等资料,也可以组织专家组通过网络与现场审计人员共同会诊,初步实现了审计作业的远程控制。
  (四)有了这些信息化装备,计算机辅助审计的独立性也得到了增强。以前需借用被审计单位服务器处理的大容量审计数据,目前在审计组自己的服务器上就可以独立运行,完全不占用被审计单位的计算机资源,体现了审计技术的独立性,得到了被审计单位的充分肯定。
  又如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审计日记制度,我局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组织审计信息化技术组人员进行专项攻关,充分利用现有技术资源,依托宁波审计网站的网上办公平台,研制成功了审计日记远程监控系统,经过近半年时间的试运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打破审计日记的空间性
  审计日记远程监控系统首先解决了一个经常遇到的难题,即当审计组在远离单位的异地进行审计时,由于审计实施阶段审计组成员不回单位,所以领导和复核部门无法及时看到其审计日记,因此往往失去重要的决策机会。
  监控系统提供了4条专用电话线路供审计人员远程提交审计日记,只要有电话就可以随时随地向单位传送数据。所以即使在国外审计,单位领导也能及时看到审计组的审计日记。有了该监控系统,审计日记如插上了飞翔的“翅膀”,打破了时空的界限。
  (二)提高审计日记的时效性
  审计日记要求审计人员以人为单位按时间顺序反映其每日实施的审计过程,6号令第44条规定“审计人员应当在实施审计过程中逐日编写审计日记”,但6号令并没有建立此项工作的监督检查机制,突击完成审计日记的编制工作还时有发生,不能完全做到逐日编写。
  有了审计日记远程监控系统,这一问题就迎刃而解。因为审计日记可以远程提交,所以审计组的每位审计人员就能天天上传审计日记。如果在审计实施阶段,某个审计人员有三天以上没有提交审计日记,监控系统还能在网站上自动进行提醒催办。采取这些措施后,大大提高了审计日记的时效性。
  (三)增强审计日记的交互性
  运用审计日记远程监控系统后,审计日记不仅仅是记录审计过程和轨迹的简单文书,审计日记已成为审计组与领导之间传递信息的重要媒体。通过这一系统,单位领导可以随时查阅最新的审计日记,也可以在上面批阅、指示,更可以组织各方专家对审计日记进行共同会诊。
  (四)保障审计日记的安全性
  审计日记远程监控系统采用多重加密技术,确保了审计日记的安全保密性,并且设置不同的用户权限,如局领导可以批阅所有审计日记; 局专职复核部门可以提前进行复核; 业务处人员只能查看本部门的审计日记; 对于个别特殊审计项目还可以单独进行加密处理,只有个别相关人员才能查阅; 审计日记一经提交后就不能修改,只能在下篇日记中补充说明。这样,既保证了审计日记的安全性,也保护了审计日记的撰写人。
  今年上半年,我局已通过该远程监控系统收集审计日记241篇,其中许多项目都是异地审计,比如最远的遂昌县原县(市)长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审计现场距离市局有四百多公里路程,有了该远程监控系统后,局领导就能随时查阅审计日记,调整工作思路,有时还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组织专家给现场审计人员进行工作指导,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理清思路,共创计算机辅助审计成功之路
  计算机辅助审计产生的时间不长,是一门技术性和专业性非常强的学科,它不同于计算机办公自动化,能参考和模仿社会上各行各业的通用做法,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和方法要靠广大审计人员自己来共同研究和探讨。
  (一)三思后行,谋定后动
  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是当前审计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各级审计机关的领导已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和迫切性,而将计算机辅助审计作为大事来抓,但往往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或没有长远规划,缺少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所以,在搞计算机辅助审计之前,首先要对本地区、本单位的计算机软硬件基础、审计人员计算机知识程度、有无专业计算机技术人员及能够勇于探索、善于管理的骨干力量等情况作充分的了解,并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出适合于本地区、本单位的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向。
  往往有些单位担心自己的基础条件差,以前也没有开展过此项工作,计算机辅助审计是个空白点,而对搞好此项工作缺乏信心。其实,这样的单位可能更加容易后来居,这就好像一个城市的建设,老城市往往局限制于原有建筑风格和交通道路等既定设施,发展和创造的空间并不多,而一片新区的开发往往潜力无限,可以在广阔的土地上自由构建和创新,最终形成一个现代化的美丽都市,关键是要做好城市的长远规划方案。
  总之,要搞好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首先要把握好发展的总体方向,否则就会失之毫厘,差之千离,最终事与愿违,欲速则不达。
  (二)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要善于借鉴他人经验,主动学习先进单位的成功经验,使自己站在他人的基础上,跨越式的向前发展,不能闭门造车,进行低水平的重复开发,从而大大缩短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的起步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局在去年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之初,就组织技术组人员多次前往广东、深圳等地向先进单位学习取经,使审计人员了解到别人的先进技术,开阔了眼界,获取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方法,为以后的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由浅入深,顺序渐进
  计算机辅助审计有难也有易,各项工作必须有浅入深,顺序渐进,不能一味地求大、求全、求难,否则就会适得其反,使审计人员产生畏惧心理,对今后的工作极为不利。相反,刚开始尝试计算机辅助审计时,要选择那些比较简单的、比较容易出成果的小项目作为试点项目,要以此为基础,不断地总结成功经验,逐渐地增加技术难度,按部就班,最终广大审计人员都将成为计算机辅助审计的行家。
  (四)以人为本,以点带面
  事在人为,要搞好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必须要有一支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甘于吃苦的好队伍,要有几名技术经验丰富、善于组织管理的骨干力量,要注重培养自己本单位的小老师、土专家。
  审计信息化技术组就是一种很好的组织形式,要使技术组成为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冲锋队、播种机、智囊团”。技术组的人员可以采用资源整合的方式,从个业务处室抽调计算机基础较好的,热爱计算机技术的审计人员兼职担任。根据计算机知识水平的差异,技术组可以分为一组和二组,其中技术一组为关键,人员要精而少,一般不超过十人,否则不利于工作的开展,技术二组为推广普及组,人数可以适当多些。
  技术组的总体工作方式为,技术一组进行集中学习、集中研究、集中攻关,并将取得的成果通过传、帮、带的形式传授给技术二组,技术二组的同志在计算机辅助审计实践工作给技术一组的人员当助手,并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与提高。这样,通过以点带面,层层传递,既保证了科研攻关的需求,又解决了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培训辅导。
  (五)软硬兼施,扎实基础
  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是搞好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的有力武器,要充分利用“金审工程”项目,引进和开发一批高效的计算机辅助审计专用软件,配置一批实用、够用的计算机硬件设备,保证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同时,绝不能迷信只要有先进设备就一定能搞好计算机辅助审计的错误思想,要充分挖掘现有计算机设备资源的潜力,注重开发新的、实用性强的软件,否则,不切实际的过多装备不仅会造成大量的资金浪费,还有可能成为今后工作的累赘和包袱。
  目前我局用于连接省厅、市政府、全市11个县(市)区审计局及各处室的唯一的一台服务器是7年前购买的惠普PII老服务器,我们不仅靠它运行了自行开发的宁波审计网站和独具特色的网上办公系统等办公软件,还运行了最新研制的审计日记远程监控系统以及其他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只要肯努力发掘,一些老的设备还是可以不断发出新的光彩的。
  计算机辅助审计是一项新的工作,是需要广大审计人员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工作,今后,我局还将逐步在联网审计、计算机审计、实时监控等更广的计算机辅助审计领域中做积极尝试。并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审计工作的各个领域,概括起来,就是要努力搞好“三个服务”,即信息化技术要为领导决策服务,信息化技术要为审计一线服务,信息化技术要为办公管理服务,并落实好“三个抓”,即按年度精神抓重点,按文件要求抓规范,按实际需要抓创新,使计算机辅助审计向着更实用、更高效、更规范的方向前进。(作者:宁波市审计局 余忠良)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审计署的观点,转载时请注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计算机审计案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