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九年袁大头重量标准重量为26.7克,含银90%、含铜10%,请问民国九年袁大头重量的密度应该是多?

袁大头真的能被吹响么?
作者:华夏艺术
  1912年4月袁世凯出任大总统。北洋政府鉴于当时铸币、纸币十分复杂,流通的中外货币在百种以上,规格不一,流通混乱,折算繁琐,民众积怨,同时也想借助货币改制以解决军费问题,便决定铸发国币。袁世凯为了提高自己的统治地位,趁机把他的头像铸于币面,“袁大头”由此而来。日,袁世凯以大总统令形式公布了《国币条例》及《国币条例施行细则》,规定国币种类有银币4种(壹圆、中圆、贰角、壹角)、镍币一种(五分)、铜币五种(二分、一分、五厘、二厘、一厘)。国币以壹圆银币为主币,总重量为库平七钱二分(26.86克),含纯银六钱四分八厘(23.9024808克),以银九、铜一(后改为银89,铜11)铸造。正面镌袁世凯侧面头像及发行年号,背面铸嘉禾纹饰与币值。《国币条例》公布同年先在天津造币厂铸造“袁大头”壹圆银币,后在南京、广东、武昌等造币厂陆续铸造。因袁大头壹圆银币币型划一,成色、重量有严格规定,很快受到了社会认同和接受,在国内金融市场上逐步取代了清朝的龙洋,成为流通领域的主币。
民国三年袁大头背面(三角圆)
  “袁大头”的铸造量很大,仅南京造币厂在民国四年二月至民国五年的近两年时间内,就达元。还有资料介绍,仅壹元“袁大头”就铸造了75000万枚,民国三年的“袁大头”至少到1929年还在铸造,新中国在年为满足进军西藏的需要也铸造过“袁大头”。
八年袁大头
  “袁大头”银币的正面图案,中间为袁世凯戎装左侧面像,民国3年版的上方为“中华民国三年”,民国8、9、10年版的为“中华民国*年造”;背面图案均是两株交叉的稻穗,中央为“壹圆”、“中圆”(伍角)、“贰角”、“壹角”字样,后几种上方分别有“每二枚当一圆”、“每伍枚当一圆”和“每十枚当一圆”的字样;该系列币分别重26.6克、13.3克、5.3克和2.6克;成色分别为89%、84.5%、80.4%和82.5%;该币的外环主要是直齿边,另外,还铸有少量工字边和花齿边。在该系列币中,民国3年、9年、10年等一元币较为常见,民国八年的则较少些。但是,在民国三年的“袁大头”中,袁世凯“签字版”则出类拔萃地被爱好者所钟爱。一类是民国三年天津造币厂试铸的制版人的英文签字版;另一类是袁世凯的左侧面像后颈部位的签字版。以上两类(5种)均为样品币,未曾正式流通使用,所以存世不多,目前几类图书上所标参考价均为1.5万―3万元。
  一、银质辨伪。辨别银圆的真假,首先从辨识银质的真假说起。银原子序数47,元素符号Ag,不易氧化,柔性好。真银光泽柔和,润白色。银的成色越高其泽度越白,真银圆清洗后雪白照人。银圆硬度低,两块银圆相叠摩擦,有油润感,听不到金属磕碰声音(外国银币或凸凹不平的银币除外)。假银圆或钢铁做胚、或铜铅做胚、或铝锡做胚,或金属粉末水泥合成做胚,其色度偏暗,无光泽。假银圆用火烧后便“丑态”百出,有断裂的、变形的、散化的,真银圆火烧不变形、不变音,清洗后雪白有亮光。假银圆清洗后泛黄、泛青、泛黑或泛灰。辨别银质是收藏银圆的前提。
  二、听音辨伪。用拇指和食指两指甲尖对卡银圆中心,或用中指托住银圆中部,用另一枚银圆撞击,声音清韵柔和的是真银圆。声音尖高的是钢铁做胚假币,声音嘶哑的是铜锡合金做胚假币,声音沉闷的是“银包铜夹馅”假币,无声的是金属粉末水泥合成胚假币。过去传统的鉴定银圆方法是用拇指和食指两指甲尖掐住银圆中心,用力猛吹,能听到轻微韵音的是真银圆,无韵音的是假银圆。这种方法一是要听力好,二是切忌手指与银圆接触面过大,三是要猛吹快听。听音辨伪是识别银圆的基础。
  三、包浆辨伪。传世银圆表面有一层氧化银,就是人们常说的包浆。包浆主要有浅黑色、浅灰色、浅橙色和粟壳色。用鞋油擦涂和蜡火烧烤出来的包浆呈重黑色,一眼便识。辨认包浆是识别银圆的有效方法。
  四、锈色辨伪。银圆停止流通后,存放不当会生锈。传世银圆锈层很薄,呈墨绿色。出土银圆一般锈层较厚,局部锈层凸起。两枚银圆锈在一起,磕开后,表面有分布不匀的白色亮点,迎光而视闪闪发光,俗称“泛银”,泛银现象是无法作伪的。陪葬出土银圆多数泛酱红色,局部有绿色锈斑。水坑银圆通体泛绿锈。真银圆的锈色是历史的烙印,很难去掉,用碱水沸煮而不退。假银圆人工做作的锈呈淡绿色,用指甲就能刮掉,用针扎在上面可直立不倒,用碱水沸煮半小时便锈色全无。假银圆的锈用鼻子闻有腥味,用舌头舔有酸味。锈色辨伪是识别银圆的关键。
  由于“袁大头”逐渐得到收藏市场的认可,因此不乏众多造假者为追逐利益伪造或仿造“袁大头”,不少收藏者不小心就为了“袁大头”而稀里糊涂成了“冤大头”。原中国钱币博物馆副馆长、中国钱币学会副秘书长姚朔民为我们提供了一些鉴别“袁大头”真伪的技巧:
  第一种方法是“敲”
  拿两块银币,用双手的指尖各托住一枚银币的中心,慢慢靠拢,当两枚银币重合大约四分之一的位置时,使得两枚银币轻轻地磕彼此的边缘,真币发出的声音清脆,伪币声音听来发木。
  第二种方法是“吹”
  用食指和大拇指轻轻捏住银元的正中心,猛地吹银元的竖边,迅速放到耳朵边听,真的成色好的银币尾音悠长而清亮,而其他金属或非纯银的不会有这样的尾音,比如市场常见的灌铅银币几乎不响,因为铅比较重比较软,不容易震动发音。现在的伪造者大多借用电脑制版,以合金材质冒充银子,其色、文图几可乱真,但终因不是银,其发音尖长,内行人一辨别就知真伪。
  第三种方法是“称”
  真币一般足重,经过流通损耗也在26克左右,其色润泽柔白、音色柔长、文图精确、包浆自然;伪币一般不足重,或加大加厚导致超重,且颜色灰暗。
  第四种方法是用化学分析(慎用,容易造成包浆破坏)
  在没有图案的地方,点一小滴硝酸,立刻会看到硝酸与银币中的金属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土黄色的硝酸银等其它金属的化合沉淀物。然后用布类的软性材料擦去化学反应沉淀物,你仍然会看到银白色的表面,这种实验不会伤害银币的整体结构,简单易行。因为金属币的金属成分的构成不纯,其化学反应物的颜色变化也较大,如果是假币,可通过化学反应物的颜色,来判断出银币的真伪。
  例如:1,铜胎镀银
币的微米镀银层很快的会和硝酸进行化学反应,然后,再与铜基材料继续进行化学反应,最终的化学反应完成后,会呈现出浅绿色的硝酸银与硝酸铜等金属的混合沉淀物。擦净化学反应后的部位颜色,其不再是银白色,而是浅黄色的铜基材质。
  2,合金材料银币 不含银的合金材料假银币,用硝酸化学分析后,其沉淀物的颜色为浑浊的白灰色物质。
  3,如果用锡与铅材料制造的假银币,其硝酸锡和硝酸铅等金属的化学反应物为白灰色的沉淀物质。
  通过化学反应物的颜色,就能够判别出银币的真假。其他材料的假银币可用上述的三种方法进行验证。
  听声音
  就是利用银元相互撞击发出的声音来辨别。用一个指尖向上轻轻顶住银元的中央,用另一枚银元撞击这枚银元的边缘部位,发出的声音轻脆,柔和,是真银元。如声音发尖而高,带有铜声,是含铜很多的低成分假银元。如声音低而嘶哑,周边不一致,就是包皮、挖补的假银元。一般假银元的声音多半尖短而低闷。
  看外形
  看外形结构,注意观察银元的颜色、花纹、图案、大小、厚薄等是否正常,有无经过酸洗、锉边、包皮、挖补的痕迹及是否私版银元等不正常现象,一般来说假银元的直径比真银元稍小些,只要用同等体积的假银元与真银元比较一下,即可辨出真伪。
  验边齿
  由于真银元是机制版?其边齿细致匀称,规整划一;假币的边齿粗糙,参差不齐,有的还有局部修锉的痕迹。只要细心,肉眼还是比较容易分辨的。如真的"袁大头"边齿的两条粗齿里有一条细齿?而假"袁大头"的细齿则模糊不清。
  称重量
  银元的标准重量应是26.5克,成色88%。正常的银元经过流通磨损后,重量也应达到25.8克。凡是重量低于25.8克、成色低于84%的,不是洗版、锉边、包皮、挖补银元,就是假币。
  酸检验
  在银元上滴上一滴硝酸,如发现银元冒绿泡或变黑,就是成分不足或假银元。而铜芯银元只要是一触及硝酸,便会失去光泽。如是镀银,镀银表层很容易脱落,且脱落部分极易生锈。
  总之,要多学习通过形制、包浆、字体、锈色来判断银币的真假,以及识别银币的版别。敲击、酸检验等方法尽量少用。另外千万不要用牙齿去咬银币,否则会破坏品相。
  具体鉴定方法
  (一)验重量:一元银元和原来七钱二分龙洋,重量标准一般为26.6克,流通磨损也应不少于25.5克,反之就要打问号;
  (二)听声音:真币轻轻碰击,就会发出纯真、婉转动听的声音,反之其声音或尖高,或尖锐短促,或纯音或低哑。
  (三)辩成色:民间有“银子发白眼睛发黑”之说,就是说真币越擦越白,晶莹锃亮,表里一致,反之一擦就发黑,或灰白,或镀银所作,有一种浮躁感。
  (四)看纹饰:真币是钢模具由机器冲压而成,字图案清新,流畅自然,龙鳞细致入微,人像眉毛胡子、双眼皮十分清晰,反之图案模糊不清,拖泥带水而不平整。
  (五)察边窗:真币经过流通,边齿虽有些磨损,但齿距整体划一;自然流畅圆润,反之边齿生硬,不太整齐,长短不一,有浅深之感。
  (六)识包浆:银元在流通或贮藏过程中表面会留下一种特质,叫包浆,又名黑漆古,它即有自然美,又有历史陈迹的美观、反之仿币往往用烟烤或黑鞋油,黑泥等涂抹,看起来不自然,还有异味,很容易擦掉。
  (七)摸币面:真币紧密平整,无毛孔,有柔和感反之多砂眼,毛孔版面显得粗糙,在放大镜下币面有凸起的细粒状。总之,我国银元收藏投资,增值空间较大,它既有收藏价值,又有历史研究价值,但在收藏银元的过程中,千万要提高警惕,因为当前造假者比比皆是,防不胜防,所以希望一些初涉银元收藏领域的朋友,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增强辩别能力,“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样我们就不会上当受骗。同时也就会收藏到真品。
  作者 华夏艺术
(责任编辑:HT001)
收藏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民国铸造的“袁大头”银币
民国八年铸造的“袁大头”存世量少,现市价约200余元,为不少集币爱好者所看好。“袁大头”银币重量为26.6克,含银量达90.4%,根据“袁大头”的铸造年份、样式和铸造地点不同,开铸年份有民国三年、八年、九年、十年四个份,唯独民国八年版深字峻,嘉禾粒粒饱满。肩章、胸花、头发都深打,字的笔画挺拔有力。其中民国八年是四个年份中存量最少,价格也自然是最高的了!
“袁大头”壹圓銀币的主要版別及背景资料:
一、民國三年版中的主要版別:  民國三年版正面为袁世凱侧面像,上列“中华民國三年”。“年”字后沒有“造”字,其他年版都在“年”字后面有一“造”字。三年版“民”字中有一“点”,而其他年版民字无“点”。三年版有老模和新模两种模具,老模具为185道边齿,新模具为170道边齿,铸量都较多,属普通流通版。铸造量较少的版別有:
  1.“O”記版。即在嘉禾图案中有“O”形暗記,在嘉禾结带处呈橫“8”字形,左上方的带孔中有一极小的“O”形圆圈,而且袁像下巴前衣领未封领,肩章较宽,五星比较凸出。
  2.粗发版。袁头发较粗,发型呈波浪。嘉禾結帶沒有形成纵橫交“8”的結花,右边一束嘉禾结带处形成一个不规则的圆。
  3.三角圆版。此币背面圆字內的“口”字形成“△”形,而其他版別是“开口”形。
  4.开口贝版。此币壹圆的“圆”字內“贝”字最下一橫未未与竖笔连接,形成“开口贝”。该版袁像肩章条纹明显,袁眼中有一從上至下的直线,俗称“睜眼”,這一特征也是其他版別未见的。
  5.加铸“甘肃”两字版。此币系甘肃兰州造币厂沿用民民国三年版旧模,在袁像左右加铸“甘肃”两字,其余与開口贝版相同,铸量仅数万枚。
  6.签字版。此币甚少见,天津造币厂试铸样币,並未流通。該币在袁像右侧刻有一竖行英文字母“L.GioRGi”,是在华外籍铸币专家意大利雕刻师“魯尔治·乔治”签名缩写。
7.“T”字边、鹰洋边。此两种币均稀见,系天津造币总厂试铸样币。正、背图案与流通的一般袁大相相同,仅在边齿上有区别,为“T”字形边或鹰洋币形边。
民国八年版袁大头主要版別:  八年版中的普通版流通量较多,钢模由外国代制,文字书写符合汉字结构,字形沒有变异,背图嘉禾亦规范。特征是正面袁像胸襟花饰前內边齿多一细齿,而无一空档(其他年号版有一空档)。另外有几种铸量较少的版別,主要区别是在“造”字的书写上不同:
  1.“造”字的第三笔一竖从第四笔的一橫向下伸出,形成了“牛”字,但与下面的“口”字不相连,故称“牛”字版。
  2.有的“牛”字与“口”字相连,故称连口版。
  3.“造”字中的“口”字少了上橫一笔,形成缺口,称缺口版。
  4.“造”字中的“口”字很扁,“口”字中看不见中孔,称元口心版。
三:民国九年版中的主要版別九年版中主要有袁像未封领版和大耳版两种,前者为普通版,铸量较多,后者铸量较少。大耳版指袁像耳朵比其他版要大,而衣領全封領。
四 民国十年版中的主要版別 :
  十年版中的普通版,其图案文字与一般袁大头无大差別,铸量较大。另外有一些在“年”字中的一点写成一竖或“7”字形,但铸量较少。
“袁大头”壹圆银币除上述版別外,还有许多大同小異的版別,难以一一例举。由于袁大头存世量大,退出流通领域后,一直成为银元收藏者特别是初入门的爱好者的首选对象,同样也是由于存世量大,它的市场价格也一直比较稳定。属老銀币中的低介潜力品种。
  目前,市场常見的“袁大头”最多的三個品种是民國三年、九年和十年铸造的,售价基本在80-100元之間,民国八年铸造的“袁大头”存世量略少些,市价約200余元一枚,为不少集币爱好者所看好,甘肃省铸造发行的标有“甘肃”字样的“袁大头”存世量已经很稀少,現成交价已达2000多元。“袁大头”中最珍贵、最稀罕的品种,当属民国三年袁世凱头像“签字版”试铸币,現已鲜觅其踪影,拍卖会上也很少露面,該币目前估价約人民4至6万元左右,是近代銀币中不可多得的珍品。袁世凱头像貳角、壹角小銀币的售價一般在15至40元左右,中元(五角)价格较贵,為300元左右一枚,由于价格也能为大多数集币接受,故市场上中元銀币赝品较多。
  银元是世界上银本位制国家的主要流通货币,大约在16世纪,银元流入我国。1890年(光绪十五年)官方开始正式铸造银元,民国时期建立银本位货币制度以后,也以银元作为主要流通币。现在,银元是近代币收藏的重要币种之一。中国的银元种类在短短的100多年历史中达600多种。较有代表性的品种有光绪元宝、宣统元宝、大清银币、袁头银币、孙头银币币等。
  晚清银币以光绪币为代表,“光绪元宝”的正面镌有“光绪元宝”上字是各省造的省名,背面为盘龙,各省统一制造,民国初期的银元主要是袁头币和孙头币。“袁头银币”正面为袁世凯侧脸像和铸造年份,背面为嘉禾图和“壹圆”字样,有不同年份和地区制造的各式各样品种。民国16年再造“孙头银币”正面为孙中山先生半身像,上有“中华民国”,下有“开国纪念币”字样,背面为麦穗和“壹圆”字样,四周为英文字。民国22年23年造“孙船银币”,正面为孙中山先生大头像,背面为帆船图案。民国银元由于留世较多,市场价格一般比较低。
  目前,我国国内邮币卡市场里也常见有“袁大头”银币出售,现市面上最多的三个品种是民国三年、九年和十年铸造的,其售价基本在100元之间,属老银币中的大盘低价潜力品种。有较高的升值潜力。
  银币是用机械制造的银质货币,在海南俗称“光银”、“光洋”。始铸于十五世纪的欧洲,明代万历年间流入中国。清道光年间在台湾始有仿铸,光绪初年在广东开铸“龙洋”,各省随后纷纷仿造。宣统二年,颁布了《币制则例》,规定银元为本位币,成为法定货币。据海南收藏界有关人士提供的资料,银币在我国可分为明清、北洋军阀、民国、中华苏维埃时期等四大类。其中,以晚清时期和民国时期发行的银币品种和存世量为多。
  省收藏家协会秘书长何翔认为,“袁大头”是银元收藏中最普通的一种,也是市民手中收藏最多的一种。但要收集完整成套的“袁大头”,却极其不易。
  民国三年(1914年),北洋军阀政府正式铸造袁世凯头像银币,俗称“袁大头”。“袁大头”由天津造币厂首先开铸,其后南京、广东、武昌、甘肃等地的造币分厂陆续铸造。“袁大头”为民国的通行货币。
  目前“袁大头”的售价并不高,一枚品相上好的民国三年铸造的“袁大头”也只卖80多元,该价格比一枚普通的流通金属纪念币高不了多少。因而,藏家普遍认为“袁大头”具备了较高的升值潜力。
  “袁大头”由于铸地多、铸量大,出现了许多版别。有趣的是,尽管版别不同,但“袁大头”的标准重量都为七钱二分,以今天的计量方法是26.697克,成色89.1%,含纯银23.493克,而且各地的“袁大头”均可通用。按年号,“袁大头”分为民国三年、五年、八年、九年、十年版等,均为普通版,唯独五年版铸量较少。其中,八年版为英国伯翰造币厂所制钢模铸造,品相精美,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按铸造工艺及齿边纹饰,“袁大头”可以分为这些版别:鹰洋齿边版、丁字齿边版、英文签字版、“甘肃”铭文版等。其中,“甘肃”铭文版重26克,为民国三年兰州造币厂铸,花纹较粗,成色甚劣,数量不多,但各省一些藏家都有收藏。
  1914年,正面镌有袁世凱侧面像、背铸嘉禾图俗称“袁大头”的银元问世,至今已经整整八十年,在1949年前,由中国政府发行的近千种银币中,“袁大头”就独占发行量最大,存世量最多两项头衔。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令江南造币厂归财政部管理,主张把铸币权集中于中央政府,并着手定币制。不久,袁世凯挟中外反动势力,迫使孙中山于民国元年四月一日让位,故币制问题未及整顿。袁世凯出任大总统后,有3个原因促使北洋政府实行币改:一是孙中山虽辞去临时大总统,但于日应袁之邀,进京与袁世凯先后谈话13次。并于同年12月3日发出“创议钱币革命,对抗沙俄侵略”的通电;二是北洋政府的国务总理熊希龄、农商总长张謇等鉴于当时铸币、纸币十分复杂,在市场上流通的中外货币在百种以上,而且各有各的流通范围,规格不一,折算繁琐,对收税、发饷、交换都有不便,市面恐慌,民众积怨,也主张实行币改。三是袁世凯为了解决军费,也需要借助于货币,并趁机把他的头像铸于币面,来提高他的统治地位。民国元年七月十五日,北洋政府设立了币制委员会,专门研究和拟定币制改革方案。民国二年一月十四日,又拟定了币制委员会章程并调整了组成人员。经过一段时间的热烈争论,熊希龄内阁于日提出了银本位制统一币制方案。本位可供选择者有四,即金银复本位、金本位、金汇兑本位、银本位。日,以大总统令公布了《国币条例》及《国币条例施行细则》,其要点是:国币铸发权专属于政府。旧有各官局所铸发之壹圆银币,政府以国币兑换改铸之,但于一定期限内,认为与国币壹圆有同一之价格。国币以壹圆银币为主币,重量为库平纯银六钱四分八厘,以银九、铜一(后改为银89,铜11)铸造后总重量为七钱二分。国币壹圆银币的形式,以教令颁定之。后定为正面镌袁世凯侧面头像及发行年号,背面铸嘉禾纹饰与币值。国币种类,有银币四种:壹圆、半圆、贰角、壹角;镍币一种:五分;铜币五种:二分、一分、五厘、二厘、一厘。国币计算均以十进,每圆十分之一称角,百分之一称分,千分之一称厘。自《国币条例》公布后,同年先在天津造币厂铸造袁大头壹圆银币,后在南京、广东、武昌等造币厂陆续铸造。因袁大头壹圆银币币型划一,成色、重量有严格規定,很快受到了社会认同和接受,在国內金融市場上逐步取代了清朝的龙洋,成為流通領域的主币。
  袁大头是我国银元史上铸量最多,流通時間最長的银元,在近现代史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是对抵制外国银元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袁大头发行后,民众愿用国币,不要“洋钱”。在“五四运动”掀起的反帝高潮中,上海钱业公会宣布使用袁大头,這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钱币。
  二是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国內乱制各式银元的現象。如当时颁布的《国币条例》明确规定:“国币铸发权专属于政府。旧有各官局所铸发之壹圆银币,政府以国币兑换改铸之。凡公款出入一律用国币。”后在1917年官方还规定以袁大头为稅收本位币,从而更加巩固了袁大头的主币地位。在客观上使各地乱制各式银圆的现象有所收敛。
  三是改变了清代实质上长期实行不完全的銀、銅平行本位制的紊乱局面。银、銅平行本位制是把银和銅都作为货币的材料,分別铸造成货币,但銅制币规格不很统一,纹银的铸造成色、重量的计算单位各地更是各搞一套,这必然形成流通中的币种繁多、比价不一、换算复杂的局面。袁大头发行后,规格、成色统一,並以此为本位,使币制在一段時内內有所统一,紊乱状況有所改善。
  四是袁大头对在军阀間经济分割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袁世凱称帝後,中华民国形式上的大体统一也已瓦解,军阀混战、各据一方、各自为政,在经济上也都相互控制和争夺。而袁大头还能在全国大部分地方通行,這对全国大部分地区间的物资交流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客观上对军阀间分割经济的狀況起了一定的缓解作用。
  五是对融通货币资金,恢复与发展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袁大头的铸造量在中国历年发行的银行中独得头筹,仅南京造币厂统計,在民国四年二月至民国五年的近两年時间內,该厂铸造的袁大头就达元。还有资料介绍,仅壹元袁大头就铸造了75000万枚,这肯定不是完全的统计。民国三年的袁大头至少到1929年还在铸造,而中国共产党也在1950年为满足进军西藏的需要也铸造过袁大头。
  我国近代银元的重量一般为26.5克左右(合库平七钱二分),经过流通磨损等,也应在25.6克以上。成色大多为88,最高达98.5,低的只有80左右。投资者在选购收藏时要特别注意在这两个方面加以辨认,不是经过人为处理,就是伪造品。银元除“壹圆”主币外,还有半元、二角、一角、五分、一钱、二钱、三钱等银角子作为辅币,一些较为稀珍、品相成色较好的品种。
近代银币成为收藏品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一、近代银币制作精良、图案考究、银光灿灿、使人们爱不释手。二、银币系稀有贵重金属所铸,制作数量比铜币、铁币、纸币等少得多,存世数量有限。三、解放后银币更是大量损失,如今存世量更加稀少。四、近代银币很多种类上的图案、文字出于名人名家之手,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价值。五、近代银币收藏投资风险小、增值稳定。加上是实物投资、交易比较灵活。
近年来近代银币价格逐渐上扬,交易日趋活跃。如“湖南省造光绪元宝”目前市场参考价达人民币12万余元,
“云南造宣统元宝”有纪年的,参考价达16万余元。而在近年上海、香港等地举办的拍卖会上,一枚“中华苏维埃造列宁像1元银币”以11万元成交;一枚1929年“孙中山地球”版银币,竟以50万元成交。综上可见,近代银币的收藏价值和市场潜力非同一斑。
  银币真伪鉴定方法:我国近代银元有许多珍品,著名的有:广东省造库平壶两寿字银币;陕西省造库平七钱二分光绪元宝银币;湖南省造库平七钱二分光绪元宝银币;奉天造一两光绪元宝银币(光绪29年);福建官局造库平七钱二分光绪元宝银币;中华民国21年“金本位”银币(三种);中华民国15年、18年孙像试铸壹元银币(二种);中华民国18年双旗地球银币;浙江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本省)银币;吉林省造光绪10年库平壹两银币。
以上银元被称之为“银币十珍”,这些银元极罕见,市面上见到,基本上可以判别为伪品。另外,市面上还有像三帆银币、竹子银币、甘肃造袁大头等一些发行较少的银元,也是伪多真少。当然,在我国铸造的近千种近代银币中,还是有相当数量的真品传世的。其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存世最多的银币品种可数袁世凯头像银币,俗称“袁大头”。
那么,如何鉴定银元的真伪呢?首先看外形:看外形结构,注意观察银元的颜色、花纹、图案、大小、薄厚等是否正常,有无经过酸洗、锉边、包皮、挖补的迹象。最直观的看银元是否有自然的银黑色,市面上的假银元多呈灰白铝钢色。其次听声音:利用银元相互撞击发出的声音进行辨别。用两个指尖轻轻捏住银元的中央,用另一枚银元撞击,声音清脆,既平又和,是真银元。声音尖且高,是假银元。最后称重量:银元的标准重量应是26.5克,成色88%。正常银元在流通过程中经过磨损,其重量也应在26克左右。假银元重量一般为23克左右。袁大头’收藏重在辨别真伪。真币一般足重,经过流通损耗也在26克左右,其色润泽柔白、音色柔长、文图精确、包浆自然;伪币一般不足重,若重则是加大或加厚,色灰音尖,特别是现在的伪造者借用电脑制版,以合金材质冒充银子,其色、文图几可乱真,但终因不是银,其发音尖长,内行人一辨别就知真伪。 
  鉴定银币真伪的好办法:将银币在一块试金石上擦拭几次,直至出现道道银白色的擦痕,然后在擦痕上滴入盐酸和硝酸。这时,如果是真币,擦痕上的混合液体呈乳白色,伪币则呈仍无色透明状。如果银币含银量不足,盐酸和硝酸的混合液体也呈现乳白色,但不够浓郁。含银量越少,其浓郁度就越低。真银元的特点主要是听声音脆而洪亮,有音韵,互击有余音产生,反之则伪;看其币面颜色润白,图案自然清晰,色泽细腻丰富。
细致鉴定的过程可归纳为四个方面:听声音、看外形、称重量、定成色。  听声音。这是银元鉴定的主要方法。凡成色高的银元,声音一般较柔和悦耳。不足成色的银元,因含铜量高,声色嘶哑、短促而又浑浊。假银元音长尖高或低闷。听声音一是靠“敲”,以左手拇指尖和中指尖轻轻捏住银元的中心,用右手持另一枚银元敲击其边缘,听其声音进行鉴定,先把不正常的和可疑的银元挑出来,再行鉴别。二是靠碰,用右手拿一定数量(8至25枚左右)的银元,向下45°斜滑至左手,听其碰撞发出的声音,并结合图案、花纹来鉴定。
  看外形。真币采用压力适度的冲压,将银币冷压成各种文字、图案、花纹,其色泽光鲜自然,纹饰深浅适度,边缘线条粗细均匀,间距也疏密一致。人像、发丝、胡须、穗芒等细微之处清晰有度,毫不杂乱。
  称重量。一般真银元的流通时间长短有异,磨损程度各异。但同一品种、版别的银币,其质量不会相差1克。比如壹圆银币重量平均约26.5克,半圆重量平均约13.25克。成色为88%则定为真币。
  定成色。对不符合银元标准的银元进行成色鉴定。可用硝酸液点试法。先将某个部位擦拭干净或锉一小口,滴上硝酸后,如冒绿沫,其成色不高。观其颜色,成色在92%以上的银元,其颜色基本不变。成色在90%的其颜色为肤黄或呈浅褐色。成色为80%左右,其色泽呈黑褐色。成色为70%左右的,呈淡绿色。成色为50%左右的,则会呈深绿色。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民国三年袁大头重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