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要cpa做什么童鞋似乎都在考CPA,该考吗

查看: 1448|回复: 1
女生该不该拼力进投行这类高工作量的地方?经常被告知婚姻家庭才是最重要的,该如...
积分2997 点
主题帖子精华
黄金长老, 积分 2997, 距离下一级还需 2003 积分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金融圈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博瑞社区。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女生该不该拼力进投行、券商这类高工作量的地方?如果在工作方面有点野心,也不想为了结婚放弃梦想,但经常被很多人(包括长辈和同龄人)告知,婚姻家庭才是女生一生中最重要的事,该如何处理? 如果你有类似这样的疑惑,也许可以看看这篇文章。
知乎上有位姑娘提问:
“被很多人(包括长辈和同龄人)告知,婚姻家庭才是女生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我是2014年从某本科(非211)会计系毕业,目前在国内排名前十的会计事务所工作。因为从小性格比较独立,并不觉得女生要靠老公才能生活的更好,想得到的东西要自己争取,在工作方面有点儿野心。虽然我知道非211本科出身比较low(小时候不懂事,死活不复读,现在好后悔),但是我给自己有一个大约十几年的规划,包括完成cpa考试,出国深造,跳槽去四大步步进阶,最后能到高端领域工作。可是现在身边越来越多人都在提醒我该找对象,该稳定下来,工作跟成家相比,成家更重要一些,女孩子不要那么拼(91年的木有男票很过分吗?)。
我也慎重考虑了一下,如果按照我的职业规划,确实不太能顾家,先不说以后可能要照顾孩子,单说投行、券商基本在一线城市,而我现在在二三线城市,经常出差,空闲时间还要完成cpa考试,以后只会越来越忙,谈恋爱还凑合,结婚好像确实是不太可能。当然我并不想成为女强人、不婚族,也不想为了结婚放弃我的梦想,该如何处理?
问题一:我考虑的有偏差吗?偏差在哪?
问题二:我预想的计划符合实际吗?可能实现吗?(国内事务所——四大——国外进修——投行)。”
以上是知乎上某位姑娘的困惑,八妹我之所以今天决定发知乎这个问答,其实也是因为微信后台经常收到有这些类似困惑的朋友给我留言,想一想不如也借这篇文章谈一些自己的看法,另外经两位金融行业的朋友@深大怪、@皎洁 的同意,我还整理了他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和建议,希望我们三人的观点,有可能帮助到有类似困扰的你们。先来看看@深大怪 和@皎洁 对姑娘提出来的这个问题看法👇
@深大怪(投行五年从业者):
题主姑娘这种思维可以说是一种农业经济的思维模式。随着见到的人、见到的事越来越多,我越发觉得中国漫长的农业社会对人们的思维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简直根深蒂固。
所谓农业经济的思维方式,就是“播种-可以收获-播更多的种-可以收更多的获”,类似的还有“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从此过上幸福生活”,有人管这种逻辑叫“穷人逻辑”,我不是很赞同,与其说是穷人的思维方式,不如说是农业经济的思考方式,核心是稳定的投入产出比率、依赖自然累积。只不过从统计样本上看,农业思维的多数是穷人,穷人多数是农业思维的罢了。这种逻辑的特性可以概况为:线性+静态+预设结果,线性就是只认一条路,静态就是蒙上眼,预设结果就是认定付出就有收获,就是一头俯首耕地的呆牛。这样不行的啊,妹子!
人生不是线性的,例如,事业上有成就和找个好老公并不对立,二者可以,而且,应该同步进行,顾此失彼就彻底输了。再例如,进入投行并不是只有从国外留学这一条路,目前本土券商投行部都在招人啊,有个CPA资格、有两年相关工作经验(证券会计师、证券律师、券商营业部也算吧)、情商不低于均值,你把简历发过来,我们部门就一直在招人。
人生不是静态的,国内投行从政策环境(注册制变革、保荐资格放开)到市场环境(新三板兴起)都一直在变,变化简直是这个社会唯一不变的东西,哪可能有这样一成不变的计划,投行前几年看起来高达上,过几年搞不好还不如四大啊。
人生不能预设结果,国内事务所——四大——国外进修——投行,你设计的这条路,几乎每步都是小概率事件(几乎不可能),四大一般不从内资所招人,进了四大也没有时间和钱来申请国外进修,投行也很少招一般国外院校的学生,而且你考虑过没有,每一个环节,一旦遇到障碍,耽误个一两年,你进投行的年龄就尴尬了,你进去时不应该比你的直属上级年纪大,比你的直属上级年纪大,一般来说你也进不去了,你说对吧?
推荐一个小段子给你,建议熟读并背诵全文:“我有一些漂亮又受过教育的姐妹,本来有机会嫁给官富二代,但很多被那些长得不错、有名校高学历、刚毕业在知名外企工作、加班到很晚还健身的男生所吸引。觉得人家上进又有潜力。五六年后,她们悔得肠子都青了。”
有人问上面段子的意义。老段子了,举这个段子要说明的是“往往很多年轻时义无反顾的选择,过了几年就会被现实艹得体无完肤” ,希望各位准备追逐梦想的少年做好心理建设。
有很多少年纠结能不能进投行。我指条明路给大家吧,如果不是名校硕士相关专业毕业,先把至少CPA中的会计过掉(或通过司考),再把证券从业资格考试先考掉(承销发行+基础知识),这两门考试如果都考不过,我觉得也不用操心太多未来的烦恼了。
很多同仁在评论里问我个人职业的事,说实话可能由于爱帮忙,经手推荐了很多学弟学妹的简历,有推给自己公司的社招或者暑期实习,有推给熟悉的会计师或者律师的,还有几个推给客户了,成不成的都有,综合感觉下来,职业选择与发展是非常具体的,要结合岗位需求和应聘者个人非常具体的信息,很难凭个三言两语,就给一个具体的意见,一般来讲,应聘者提供的信息越多,能提供的建议越有实用价值,本质上是个咨询的过程,你说是吧。
谈一点个人的小看法,楼主思维逻辑不错,前面写的蛮有条理的让人眼前一亮,可是怎么感觉后面很草率的就结束了QAQ,是言尽于此给我们留些想象空间嘛。
知乎上的问题林林总总,这道题我觉得与其说回答题主个人的问题,不如说试着讨论某一类的困境的根源。言止于此,有几方面的原因,除了懒和忙之外,最主要还真是希望把思考的空间留给各位,我希望我拙劣的回答能引发思考和讨论,而不是直接端上一碗鸡汤出来。
不是抬杠,但照这么说,这也是工业思维,稳定的投料,控制的生产条件,稳定的成品率,稳定的出货和库存管理,外企的工厂管理,农场管理都是类似的,也不能说这就是小农经济的思维方式啊。
这位仁兄说得好有道理,我竟然无言以对。---骗你的啦!(怎么可能无言以对嘛),因为很多同仁也指出“你说了那么多不要,到底要怎么样你说一下撒”。我以为我说得很细致了,但是看来还是说一下吧:
思维方式,每个人都有的一整套框架,这套框架往往是他理解这个世界的主要路径,框架的价值在于,遇到问题,能够迅速的依赖既定的路径得出答案,核心是一种经验主义,经验主义的障碍在于面对变化、动态的外部条件下的乏力。(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经济技术环境剧烈变化的情况下,大家都在呼吁打破框架的原因)
农业经济的思维方式为什么不行,农业经济具有天然稳定的外部环境,风险结构相对简单,这种外部假设和现在社会剧烈的变化存在差异。举个例子:你跑的也许越来越快,越来越好,但现在是在海里了,岸上的那套不是说不能用,但用起来总是有点玄。
什么思维方式行,农业经济不行,工业经济的思维怎么样?如果不行,服务业经济的思维什么样?真是跪了:“农业经济”的思维方式只是一种代称,思维方式的升级不仅仅代称的升级。那么,目前的经济、技术乃至职业环境,究竟用一套什么框架来面对?
我建议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是解决掉农业经济思维中的看得到的不足之处,多线程,动态调整,关注风险和过程控制。一方面要跳出农业思维的框架,利用资源配置机制、利用杠杆、利用对冲策略、利用委托信托机制,实现从依赖自然累积的内生性增长向外沿性增长乃至变革性增长的转变。为了便于理解,举个简单的例子,还是以农业经济为例,村子里最先富起来的一批人,并不是种地种的最好的一批人,我在另外一个回答中提到“功夫在诗外”,也是这个意思,如果你想取得超常规发展,就最好不要采取常规路径。与这种思维框架最接近的表述,我觉得是“投资管理思维”,这个道理我觉得不必深说了,如果你的本金低于别人的本金,双方靠储蓄拼利息,你永远比对方少,而且差距会越来越大,你只有采取更丰富的投资策略。
职业选择乃至人生都是一种投资,投入的是你的青春岁月,回报的是个人价值的实现。从这个角度讲,懂投资,有助于更好的理解这个世界的方方面面。这也是为什么我一个投资银行的从业人员,在这边胡吹职业路径乃至人生策略的原因。(教练,哇靠,我居然把发散到天际的话题硬圆回来了!)
“投行不是天天加班吗?你还真闲啊”。
投行也是人好嘛,天天加班早挂了啊(猝死的这么多,存活率应该加入KPI)。其实只要控制好项目进度,投行很闲的啦,不信你看站上有多少投行答案撒(也许这正是我国投行始终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原因,知乎简直有毒)。
2013年会是新的事业起点吗?
积分2997 点
主题帖子精华
黄金长老, 积分 2997, 距离下一级还需 2003 积分
@皎洁 (工作6年金融女):
这个问题不同的女生是有不同的答案的。
先描述一下我接触到的情况。
工作中和会计事务所,券商,律所打一定交道。项目是ipo和审计,项目上券商的男生女生比大概是5:1,会计事务所的男女比大概是1:1,律所男女比大概是1:2,有可能一定程度上反应ipo项目的强度在不同机构上不同的体现,但也有可能是券商的确薪酬更容易吸引优秀男生导致。
其实熬夜大家都有的,出差也一样,抓狂程度应该不相上下。项目上离职的男女都有,往往券商的男生是往薪酬更高的券商去跳,女生会转内核或者其他券商的内核。律师事务所的姑娘则会往企业法务跳,或者转去做诉讼业务。
就我这个比较喜欢享受生活多样化,下班喜欢看电影看演出或者周末出去郊游,希望能够照顾爸妈,希望和老公长相厮守的性格,我应该不会去选择做券商,会计师或者ipo律师了。年龄大了,熬一个晚上一周都萎靡不振。常年在各地项目上跑,周末打飞的回家看孩子父母,如果孩子父母不在一个城市,那就只能常年辜负父母了。从来吃不了自己做的饭,天天下馆子,其实时间长了也很痛苦的。在外地的时候生病也很无奈,一般买点药自己扛一下,在异地除非是重疾去医院也不容易。还有一个小地方,券商的同事往往潜伏着一些有背景的人,这类同事如果情商高做事认真倒不失为是个好帮手,但是如果事与愿违,在一个项目上会很郁闷的。
当然如果你是个很富有事业心,事业上的成就能够给你带来最大幸福度的话,而且你喜欢在各地出差,出入居住五星级酒店,每天不用自己做饭吃各色美食,更希望获得比一般职业更高的薪酬,券商是个不错的工作。不过近几年做ipo的不在像前几年那么金领了,越发金融民工的感觉了。
提一个我唯一能提的建议,你给自己设计了这么一条艰苦奋斗的路其实很不错的,工作久了,很多人失去了像你这样的奋斗之心,我觉得如果你喜欢你这样的设计之路,不如按照计划走下去,也许当你走到一半或者一大半的时候,那时候会有比投行更适合你的工作出现了。工作这几年,有个让自己受用的心得就是曾经付出的所有努力,所有积累,真的会在不经意间回报于你,我相信宿命,但我更相信一个努力的人会在一定程度上让自己的命运有所改变。加油。说实话,工作中遇到的成功女性我觉得比很多男性优秀太多了,希望你能成为自己希望成为的人。
最后八妹也针对这个提出疑问的姑娘,谈点自己的想法,以下纯属八妹一己拙见,另外对于这个问题八妹关注的角度和前两位朋友也不太一样。
首先,八妹我不知道大家是如何定义&高工作量&的, 如果按照普遍的观点,很多人对工作量不高的定义就是自己的能力和时间可以比较轻松的cover掉一份工作,不用加班,那我想说在国内一二线城市不用加班的工作是非常少的,当然三四线城市加班情况会好很多,加班这个情况不仅仅是在金融行业,其他行业也是如此(具体加班情况根据工作岗位不同而定),正如前文@皎洁 所说,“熬夜大家都有的,出差也一样,抓狂程度应该不相上下,可能有些人以为国企工作量比较小,但这个也分岗位的和情况。”
另外要注意,还有一种情况,有时候我们觉得一份工作的工作量高并不一定就真的是因为这份工作需要做的事情太多,实际上有可能只是因为我们的工作效率太低,或者说,也有可能是因为自己的能力还不够,假使同样一份工作,若换做其他人,他可能并不会觉得工作量大,当然,这里只是例举一种可能存在的情况。
其次,这位知乎提问的姑娘在问题里面,提到了一点我是认可的,至少她很清楚自己有一条很确定的职业发展规划道路,坦白讲,就八妹我对这个行业的了解,要实现从国内事务所—四大—国外进修—投行的职业规划有不少难度,过程中绝对会有很多现实阻碍,但如果姑娘已经很明确这条职业发展道路是自己喜欢的,并且想要实现,当然要试一试,我们常说心想事成, 事实上真的只要心里面想了就会成吗?答案当然是no , 如果只是空想,很明显没有事成的可能性,如果已经想到了,并且按照自己想法去做,事情才是有可能成功的,所谓“知行合一”,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除了要认识(“知”),尤其应当去实践(“行”),这个道理大家也都懂,八妹在此也不赘述了。
最后,八妹想重点说一说我从这位提问的姑娘身上看到的一个问题,姑娘说了一件发生在她身上的事——“ 被很多人(包括长辈和同龄人)告知,婚姻家庭才是女生一生中最重要的事。 但是又因为从小性格比较独立,并不觉得女生要靠老公才能生活的更好,想得到的东西要自己争取,在工作方面有点儿野心。可是现在身边越来越多人都在提醒我该找对象,该稳定下来,工作跟成家相比,成家更重要一些,女孩子不要那么拼”
相信姑娘提到的这个情况,是很多女性都遇到过的难题——“ 大家都说一个姑娘嫁的好就行了,那到底是不是干得好就不如嫁的好,一个女孩子要不要那么拼事业呢?”。
如果你问我,一个姑娘要不要那么拼?
八妹之前看过咪蒙的一篇文章《干得好不如嫁得好?》(这篇文章八妹之前其实发过,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可查看),她在文章里面讲了一个自己的故事:她的朋友圈有一个精英男,四大会计事务所的精算师。此男是圈内出名的炫妻狂魔,每次一发朋友圈必然提到他老婆,“我做的意面,老婆夸我厨艺好”“出差买的领带,被老婆批评没品位,老婆说得对”……大家都很羡慕他老婆,说嫁得真好,老公这么牛逼还这么疼她。结果等大家见到他老婆真人,才发现他老婆长相其实非常不好看。
为什么这个精英男的老婆能得到如此宠爱呢。因为他老婆是有名的才女,大学的时候就写小说,毕业后当了图书编辑,自己也写书。反而是精英男觉得自己老婆特高雅,自己特庸俗,配不上她。
我们女性经常说找个好男人就嫁了,但是你要挑个好男人,好男人就不挑你了么?抛开选择是相对的不说,再说了,假设真的有朝一日嫁得好了,我们就不用拼事业了吗?
讲一个真实案例,八妹认识一位姑娘,原来是一位钢琴老师,长相也很不错,没结婚前自己开了一个钢琴培训班,整个人也很活泼开朗,后来认识了她们当地首富的儿子,嫁进了“豪门”,嫁进去以后,家里要求她放弃工作,当地的人包括她家里的人都觉她嫁得好,不用工作多好,下半辈子也不用愁了,实际上这位姑娘婚后却过得一点也不幸福,不仅放弃了自己喜欢的工作,整个人的寄托又全在自己的老公身上,很快的,她开始担心自己老公会背叛她,精神压力变得很大,每次和朋友见面就抱怨自己压力大,失眠,感觉自己要去精神病院,总之过得非常不开心,变得疑神疑鬼,经常翻看自己老公的手机短信,聊天记录,最后老公实在受不了,两人离婚收场。
离婚以后,她沉寂了一段时间,去年姑娘又重新开了钢琴培训班,年初见到她,状态不错,听她说自己新交了一个男朋友,男友非常支持她的工作,两人准备明年结婚。
一直以来大家的想法,似乎都是事业和家庭总得有一个放弃才行,而对于女人而言,就必须做放弃事业的那个,实际上很多时候,不是女性不愿意未来事业奋斗,而是家长,是父母,是七大姑八大姨不停地告诉她们:“干得好不如嫁得好”。
这里八妹要提一位著名女性:雪莉·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曾任克林顿政府财政部长办公厅主任、谷歌全球在线销售和运营部门副总裁,现任Facebook首席运营官的她关于家庭和事业这个话题曾在自己的书籍《Lean In》里面提到下面一段话👇
“ 对男人来说,基本的假设是,他们既可以拥有成功的职业生涯,也可以拥有满意的个人生活。而对大多数女人来说,基本的假设则是要两者兼顾,并且都做得很好。这是很困难的,甚至完全不可能。
女性被包围在各式大标题和不同的故事中,并被警告“女性不可能同时投入到家庭和事业当中”。一再的警告让她们不得不在二者中做出选择,因为如果做得太多,她们就会身心疲惫、不会感到快乐,也不会有什么成就感。如果将这个问题表述为“工作/家庭的平衡”,就好像二者是绝对的死对头,这几乎已经让女性确定了放弃的必须是工作。谁会选择让工作凌驾在生活之上呢?
实际上女性可以同时拥有家庭和事业,也可以让二者都顺利发展。2009年,莎伦•密尔兹(Sharon Meers)和乔安娜•斯特罗布(Joanna Strober)出版了《两性相处》(Getting to 50/50)一书,全面回顾了来自政府、社会科学与原始资料的研究,进而得出结论:当父母都拥有属于自己的事业时,孩子、父母和婚姻三方面都能得到极大的发展。数据清楚地揭示,分担经济来源和抚养下一代的责任会减轻母亲的负疚感;若父亲加大对家庭的投入,孩子也会成长得更开朗、更健康。布兰迪斯大学的罗莎琳德•查特巴尼特(Rosalind Chait Barnett)教授回顾了关于“工作—生活平衡”的研究,她发现担当多个角色的女人焦虑更少,其心理上也更健康。职业女性可以收获许多成果,包括更稳定的经济与婚姻状况,更健康的身体,她们对生活的满意度通常也会提高。 ”
另外,八妹我十分赞同上文中@深大怪 的一句话: “事业上有成就和找个好老公并不对立,二者可以,而且,应该同步进行,顾此失彼就彻底输了”。
最后,咪蒙的文章里有句话我想分享给那些对于追求事业和家庭两者之间有疑惑的姑娘们:“我们干得好,不仅仅是为了嫁得好,还为了嫁了之后,他强大,我不显得是依附;他失意,我们不至于落魄。”
2013年会是新的事业起点吗?
Powered by想进投行或PE,司法考试和CPA哪个更管用?
16回复 4810浏览
大家说说吧
铁杆美分,精神美国人,正在努力成为实美
参与宪法制定,大会堂中出没,闲来指点江山,七常委是伯伯。
家有资产过亿,房证车证成摞,不是想要生活,街边开店贴膜。
潜泳百米一波,单防梅西突破,一拳打倒泰森,飙车盖舒马赫。
毕业月薪数万,总裁只需两年,一秒百万上下,秘书天天跪舔。
该有多坚强,生命才敢如你这个让无数花信少女流到3层加厚护翼都能湿透蕾丝内裤的男人一般荡气回肠。
跟你说都没用你信吗?去考cfa吧
┏━━┓  ┏┓
┃ ┳╋┳━┫┗┓┏┳┓
做谘询,累死狗——终于跳槽了( ⊙ o ⊙ )
┃┏┫┃┃┣┫┏┫┃┃┃
回答大家各类关于职业与企业的问题
┗┛┗━┻━┻┻┛┗━┛
深夜回帖,必在OT,逛逛BXJ是纯洁的爱好
cfa对投行没屁用…
肯定cpa,司考现在作用不大发自手机虎扑
CFA最少两年半才能考完,起码两万,一般学生考得起?
CPA应该是优选,毕竟财务是主要的,法律也有涉及,而且还有战略这块的基础
但是CPA战线长,要坚持发自手机虎扑
2016,奇迹之夏,LBJ&CR7,efforts made, amazing happens.
Now it's your turn.
CPA管用得多。当然司法考试锦上添花。
转自我们学校学生论坛就业分版里面某个人的总结:
投行:相对来说是券商招人比较多的一个部门,要求就是:会计+法律,所以CPA必备,司考也是锦上添花。所以还在校的同学,争取CPA至少过个三门(会计、财管、经济法很重要!),虽然考CPA是个有点痛苦的过程。楼主当年也是太懒加上心存侥幸没考,有些学长学姐也忽悠说考证也不是必备的,结果在找实习和找工作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深深的忧伤。。血的教训啊!我后来在实习过程中接触发现,已经工作了的正式员工还在考CPA,而且做IPO和新三板是需要有CPA持证者签字的。。再次重申,考CPA很必要很重要!
关于投行的感受,怎么说有点性价比不太高,工作状态就是工作强度大,熬夜、出差,优点是可以接触企业高管,了解行业、企业,比较有成就感,工作时间灵活,不用上下班打卡。如果纯粹为了钱去做这个没必要,还是要自己喜欢才好。之前很多前辈说投行还是不适合女生,楼主当时心气高不以为然,现在想想除非真的特别喜欢否则我也确实不建议女生去工作,实习还是可以。PS:当然,个人出身、教育经历,比证书管用得多。最起码你的教育经历不能太差,否则白搭。
CFA,CPA用处都不大,最多笔试的时候需要一些基础知识,投行看重学校血统,本科研究生最好一路都是TOP,美国藤校之类的有加分,最关键英语要好
信念的力量是巨大的,当你怀着必胜的眼光看着对手,他们根本阻挡不了你,得分会像砍瓜切菜,只要坚信自己,永不言败
出售所有宝贝皆为正品,并且主打全网最低价,东西不多,但力求实惠!
CPA有用个毛
苦逼1年也就10W出头点
至少还要3年才能考到有这毅力公务猿都考上了
正在投行工作,CPA和法律都重要,但是说实话,把CPA里经济法学透了,应付投行的法律知识就差不多了,而且在投行工作,要用到会计、财管、经济法、审计、战略、税法。基本上CPA所学的课程在投行中都可以用到,而就法律而言,一般投行只用到合同法、物权法、证券法、公司法这些,学学CPA里经济法已经足够。
当然CPA和司法选其一都可以入投行,当做敲门砖够了,现阶段,至于考哪一个,就看你是什么专业,哪一个好考就考哪一个,但是进入投行后,考了CPA是比较好的,而且后续报道考试也和CPA考试大多类似的。
好了.... 基本上就这么多,而且投行还是比较累的,特别是临近报项目时,好了不说了,我加班去了~
引用9楼 @ 发表的:
CPA有用个毛
苦逼1年也就10W出头点
至少还要3年才能考到有这毅力公务猿都考上了
投行不是一年10万啊
是第一年就30万以上啊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cfa呢?发自手机虎扑
想进投行工作,学历就压得我翻不了身
引用12楼 @ 发表的:
投行不是一年10万啊
是第一年就30万以上啊
是一年200--300万收入
CPA和法律都重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
& 允许多选
88人参加识货团购259.00元93人参加识货团购378.00元141人参加识货团购179.00元97人参加识货团购249.00元489人参加识货团购229.00元26人参加识货团购169.00元90人参加识货团购468.00元76人参加识货团购378.00元76人参加识货团购59.00元68人参加识货团购548.00元151人参加识货团购698.00元29人参加识货团购198.00元三年完成CPA,终于可以干投行了(码了一万字,很长,慎点)
我的图书馆
三年完成CPA,终于可以干投行了(码了一万字,很长,慎点)
前言专业阶段连续两年通过,第一年两门,第二年四门,第三年过了综合。基本算是匀速前进,绝对算不上快,但是好在没耽误事(找工作),及时派上了用场。三次备考都在大家论坛获得了很多帮助,现在是回报战斗在一线的诸位战友的时候了。个人认为我的经验对一些基础一般的同学更适用,大神请绕行。一、考生情况介绍我本科时是标准学渣一个,差不多做了四年的学生工作。因为有两个国家级的比赛得奖经历,所以虽然绩点不好看,但还是保送读研了。以上是为了说清楚我真的是个学渣,没有科班出身的扎实功底,也没有经历考研炼狱般的回炉锻造。在这个背景下,因为想去投行工作,所以就对后面的道路规划了一下,在本科毕业的暑假踏上了CPA的康庄大道。其实看学渣的学习方法也有点好处,因为我不会利用碎片时间神马的那么拼,每次看见论坛里的大神们把资料存在手机、pad各种移动端,随时随地学习,我都无比佩服,因为我自己也尝试了,结果后来都是随时随地掏出手机刷微博,学渣,没办法。不过话说回来,苦头,一定是要吃一些的,玩乐,那是一定会放弃很多的。二、复习计划&实施情况
作为一个学渣,总是有着多变的学习计划,三次备考,我简直换了三次画风,就是任性。1. 第一年(2012)这是CPA改为无纸化考试的第一年,也是我下定决心将CPA拿下的第一年。目标是每年通过三门,两年通过专业阶段的考试。为了稳健,也因为野心,报了四门——会计、审计、税法、战略,后面两门挂了。在这里有必要说说这六门考试的顺序(提醒一下,我仍然是针对基础薄弱的同学,比如接近零基础的我)。我们先以简单粗暴的方式把这六门分分类。(1)需要按计算器的有三门:会计、财管、税法;不需要计算器的也是三门:审计、经济法、战略。(2)书比较厚的:会计、财管、审计;书比较薄的:税法、经济法、战略。需要计算器的那三门,有名的做不完试卷的科目(大神请走开),不需要计算器那三门,需要理解性的记忆很多,尤其是审计。书比较厚的那三门,有另外一个称呼:CPA核心课程——说人话就是普遍认为难一些。当然,找工作时,有些用人单位可能要求相对宽松,不硬性要求全科通过CPA,但是很多时候会说,通过CPA主要科目。说到这里,我的观点呼之欲出了,如果打算3+3通过专业阶段6门考试,非常不推荐的模式是,3门纯计算,3门纯记忆, 3门全核心,3门非核心科目。尤其是前三种情况对于基础不是特别好的同学,实在是炼狱模式,很有可能坚持一段时间之后就放弃了。比较合理的顺序,会计一定是最先选择(有这么句话,会计过了,CPA就过了一半),跟会计联系相对紧密的是税法、审计两门课。如果报三门的话,个人建议是这三个。如果再加一门,那就在经济法和战略里选一门。如果报五门或者六门,少年,你可以关闭网页了,再次强调,我只是个学渣,不要为难我。好的,我们回来,继续讲复习计划(PS:要是我的导师看见我用这种行文逻辑在写东西,一定不会让我毕业的,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由于是第一年无纸化考试,考试时间推迟到10月,这个情况只持续了两年,我考完专业阶段就结束了,考试时间变回了9月。暑假通常都是6月末或者7月初开始,我基本上就是7月初开始复习(预习…)。算算时间,两次准备专业阶段都是准备四门考试,每次基本都是100天左右。第一年是最有计划,最斗志昂扬的一年。100天,大约是14周,先大致的划分三个阶段。就像做审计计划,从后往前倒推各个阶段的deadline。第三轮模拟题,需要做实战演练预留了三周左右的时间;第二轮是专题训练,大约需要四五周的时间;第一轮是基础学习,需要六七周的时间(不要问我为啥是约数,因为我不记得了)。最重要的时间是基础学习,因为大部分的童鞋都是在这一关就忍受不了放弃了,或者因为这样那样的事开始拖慢节奏,导致后面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其他轮次的学习。第一轮的学习,对于我这样的学渣,作用不仅仅是夯实基础(说实话我的基础也没被夯实),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收心。大家(学渣)都懂的,大学谁还像高三学生两头不见太阳的学习啊,谁还不出去聚个餐看个电影旅个游啊。所以学习状态很重要,熬过了第一轮的学习,不仅意味着有了一定的基础,更意味着我们再一次进入了学习(高中)的状态。不是有人说坚持22天就会自然形成习惯吗,基本上三周之后就会很有惯性的去学习了。第一年的学习以周作为单位,是因为我采用了交叉学习的方法,每周的学习都兼顾四门课程。一周7天,3+2+1+1。报了会计、审计、税法、战略四门课程。3+2是会计和审计每周交替着学习三天,另外一门学习两天。1+1是税法和战略每门课每周学习一天。基本上六周(请你一定在7周内)完成第一轮学习。算下来会计审计各15天,税法战略各6天,合计六周42天。不要质疑时间短,这只是第一轮复习,千万不能拖慢节奏。以税法为例,一共就14个税种,说实话,除了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需要用每个税种至少一天去学习,其他税种,每天至少学习2~4个,我确实是这个速度,毕竟时间紧任务重。可能这次学习完觉得没能掌握,做题也错很多,但是第二次第三次学习就会好很多,有几何级数的提高。毕竟是应试的学习,要以会做题为目的。很多知识需要来回反复的学习和记忆,不是一次学习的时间足够长就能掌握的(纯属个人观点,当然,非要说学个一年半载,那也能学会)。可能有些同学觉得半个月看完审计或者会计简直是扯淡,后面会有各科的具体复习方法,这里先卖个关子,不展开了。学习的强度,差不多要保证每天6~8个小时的“有效”学习时间。早上8点左右到自习室,中午吃个饭,回自习室睡一觉,醒了开始学习,吃晚饭,饭后回自习室学习到晚上10点,回寝室洗澡睡觉。当时已经离校,没有宿舍住,借住在研究生师兄的宿舍,学习氛围比较好,所以一般洗完澡之后,会从11点开始做一个小时的习题,12点睡觉,这每天一个小时的时间基本全都给了会计,因为题实在太多。这里有几点要说:第一,午觉有很多同学喜欢回去睡,寝室实在是万恶之源啊,尤其那张床,我和我身边很多人无数次的证明了,中午一旦回去,下午就全是happy hour,所以尽量别回去睡午觉;第二,并不提倡吃完饭立刻学习的疲劳战,我刚才的一顿流水账并不完整。比如我晚饭后通常会散散步,不过午饭后就省了吧,武汉的夏天真是骄阳似火;第三,做好吃苦的准备。第一轮学习的时候,上午下午学习新知识,晚上做题。比如今天要学习增值税,上午下午把书看完,课听完,晚上把对应章节的习题做完。这个阶段我个人的感觉是,有个计划非常重要。我一般会在开始学一门课之前粗略的统计一下需要多少天,然后每天大致学习多少内容基本就心中有数了。随着每天的学习进行一些细微的调整,当最后提前一两天完成总体目标时,心中非常的有成就感。给自己每天定的任务量十分有讲究,最好是跟自己能做到的极限差不多(所谓极限就是今天你不偷懒,不走神,不YY的情况下,能够学习的量)。这样设定的好处显而易见,第一是负担不会太重,如果每天任务很重,相信我,不到一个星期,你的计划就变成了一张废纸(有一年复习的时候,前桌有个萌妹子,为了考研制定了每天15个小时的学习计划贴在桌上,震慑住了我们一群学渣,结果她每天只来3个小时不到,后来就不来了,不来了… …);第二是会倒逼自己集中精力,因为一旦任务没完成,就要挤第二天的时间来补,到后来就慢慢养成很好的习惯,尽量高效率的学习。这样各科齐头并进的学习方法,是个磨人的小妖精。。。。。因为学了三四周的时候,看那一摞书,书页下面仍然大部分雪白啊。所以我个人觉得这种学习方法,优点是:不会出现学了一门忘记一门的情况(其实这个真不用担心),学的相对扎实些。缺点是:给人一种进度很慢的错觉。第二轮学习,专题。这里一定要注意,所谓专题,是要大家哪里不会学哪里,不是去买轻松过关2和梦想成真2(希望我别被出版商打)。这两个系列的1都是非常好的书,但是2完全无法恭维。很多同学喜欢题海战术,于是觉得2的名字(题库…)很对胃口,于是兴冲冲去买了,结果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大家能把1做好,就是非常非常好的同学了。把话题扯回来,说专题。第一轮学习结束之后,一定要找综合题做,做两三套,最好做前两年的真题,做的时候严格按照考试时间(没错,我是处女座…)。做完综合题,可能会发现自己什么都不会,不要担心,其实不是的,只不过是知识点没有串联起来。这就需要专题。接下来的复习模式有两种。第一种是自己总结,适合我这样的事儿逼,仍然拿税法举例:第一轮的学习,我们一个一个的学习很多税种,但是这一轮我们整理出一个一个的业务,比如我有房子,但是还是买了一个二手房用来出租,这其中涉及到了那些税种,这些税种都是适用哪些政策。这种业务是怎么拍着脑袋想出来的呢?之前做的真题,做的练习册1,里面来来回回出现的东西,相信大家现在已经有点熟悉了,回头翻,一定能整理出来的。如果懒的翻的话,没问题,只把“历年真题”里的业务熟悉了也可以,知识点绝对已经不少了。第二种,哪里不会点哪里。比如会计的合并,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这些在第一轮学习里浑浑噩噩的章节,再学一遍,重点突破。第二轮学习的deadline不固定,当你觉得剩下的时间你需要做模拟题来冲刺了,那就停下来。第三轮的模拟冲刺,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普通的控制时间,第二段是完全模拟。所谓完全模拟,就是如果报了财务管理的考试(中午1:30—下午4:00),那就在这个时候做财务管理的模拟题,一来是适应注协奇葩的考试时间,毕竟之前我们这个时候在午睡呢,二来是让大脑在特定的时间有特定的思维。最好在考前三天停止做模拟题,剩下的时间更偏向于第二轮的复习,专题化,或者说是任性化,想看哪里看哪里。有个灰常重要的事跟各位汇报,我每年都会下载网上各路神仙分享的押题卷、绝密卷,本着宁错杀不放过的心态,一定下载。这些题,大家不用掐着时间当模拟做,但是要确保里面的知识点能掌握。然后,上场考试。我当年会计和审计过了,税法和战略挂了。2. 第二年(2013)这一年的考试我同时报了剩下的四门课程——财管、税法、经济法、战略。对于我个人,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次考试。如果都能通过,那我可以在研三开学找工作前拿到专业阶段合格证,所以这也算是背水一战了。可能大家会以为我学的比上一年认真刻苦,并没有。这一年因为个人原因,经常去外地。仍然是100天左右,但是因为经常往出跑的原因,不能像上一年一样四门课一起复习,于是就一门一门的复习。老实讲,这一年的复习乏善可陈,非常不认真。复习到中后期的时候心思已经完全飞走了。中途一度放弃,跑到火车站,决定弃考。一方面是有别的要追求,另一方面是我相信自己没有这个证以后也会过得很好。后来还是被动的回了学校。言归正传。这一年的复习其实也还是三轮,在学与不学的煎熬中,风风火火的完成了三轮学习。有两件事值得一提:第一,机考模拟系统。这一年的复习我购买了中华会计网校的模拟答题系统,财管和税法。个人的观点是,不需要输入运算式的科目(经济法、战略、审计)完全没有必要购买模拟系统,实在想玩,注协有免费版的。有运算的科目有一定的购买需要,不过,讲真,我当时购买系统,最大的作用绝对是能够有个另外的花样学习,能吸引自己的注意力。还有就是既然想买模拟系统,最好去网校买正版的系统,我前一年用过盗版的系统,体验起来差别还是挺大的,没差多少钱,个人觉得不要在这个地方省钱,这跟买盗版书是不一样的,毕竟高仿的盗版书对使用效果影响不大。大家也不用花原价购买,去某宝买网校的充值卡(折扣还可以),然后用充值卡购买系统。最后,十分不东奥的系统,买中华的系统吧(不是课程,请注意,课程的问题后面说)。第二,考试的心态。我这一年的四门考试里,财管是最难的,也是最先考的。考完财管的时候,我心里明白考的非常差,很多平时熟悉的题目居然忽然不会做了,最后没来得及写点什么就到了交卷时间。后面还有三门考试,这会儿只能把这事先放下,认真考最后三门考试。最后成绩出来的时候,财管60分飘过。既庆幸自己财管过了,也庆幸当时没因为这门课影响到后来的考试。最后,这两年的复习方式不一样,要么四门一起学,要么一门一门的学,既然都体验过了,而且也经常有师弟师妹问我哪种方法好,在这里我想给出自己的答案:看个人。不要急着打我。。。这两个方法绝对都是行得通的,但是一定要结合自己的性格和环境等外在因素。如果时间充裕,性格沉稳,环境适宜,我觉得四门一起学习的方式更科学一些。但是环境总是多变的,人更是变的快,即便最开始是四门一起学习的,进行一两周之后发现不适合自己,赶紧换,来得及。这一年四门课都是低分飞过及格线,我拿到了专业阶段合格证,好多同学吃惊的点不在于有人考过4门,我们周围也不缺过5门的(虽然确实没见到过6门的),而是吃惊于我这个学渣过了4门,哈哈哈。3. 第三年(2014)进入了综合阶段,最开始我也抱着很朝圣的心态开始准备,买了六门课的教材,英语教材,综合教材,以及很多练习册,同时下载了茫茫多的课件。结果后来用到的只是两本书,网上的一些资料,还有真题。总结起来,综合阶段就需要注意几件事:第一,背。这个是最重要的,不背就不要去考试了。在专业阶段我没怎么背过书,但是综合一定要背,必须要背。背什么内容呢,一方面论坛里已经有人总结好了,一个叫千与千寻的大姐做了非常好的总结,简直可以背了直接去考试了(修辞手法,千万别,除非你考前两周开始复习的),跟我一起准备综合考试的师姐对这份材料进行了很好的补充,我会在附件里上传这个资料;另一方面要自己找,一定要有一个自己发现的过程,自己看案例的时候,哪里会哪里不会很清楚,没有模棱两可,模棱两可就是不会,因为考试的时候叫不准就没有分,没有分就意味着你不会,毕竟应试学习,认了吧。第二,看。看案例,看真题。案例的话,确实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不过每个人都精力有限,就算时间非常充分也都还想睡睡觉呢。在这个时候,北京注协编写的练习册绝对是大家最好的选择,这书以每年最少30块钱的速度涨价,简直让人以为天朝开始大规模通货膨胀了。不管怎么样,这个钱一定不要省。第三,别怕英语。就一句话,考的不难,注协非常非常不希望大家因为英语不能通过考试。至少近几年的考试中,英语部分都是,聋子的耳朵,摆设。当然当然,我知道从来没学过英语的老爹爹完全做不来,但是你又不是老爹爹,你是新世纪的大学生,英文再渣也冲过了高考的独木桥,绝对没问题的。下面说一下综合这个科目。7个小时的考试,分两场,上午一个案例分析,下午一个案例分析,各三个半小时。听着很高大上对不对,并不是。上午考审计、会计、税法,下午考战略、经济法、财管。这六门课的顺序就是分别在各自试卷中的地位,没错在下午场的考试中,财管就是这么没地位。而且各位看到了排在前面的科目就知道了,我在最前面说的,需要背不是没有道理的。综合这个科目,考的内容基本脱离的专业阶段。但是除了审计考的稍微有点意思,其他五门真心不如专业阶段难,各位同学熬过了专业阶段,一定能顺利通过综合阶段的考试,只需要换一个思维,背。我解释下为什么我觉得只有审计的题目出的比较有趣。大家可以看一下历年真题,虽然审计的题目从来没变过,但是相对于专业阶段,综合阶段的考试进行了更深一步的考察,对具体审计程序的设计,姑且不论这个东西合不合理,被奥迪特看见会觉得有多可笑,至少它比专业阶段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反观其他五门课程。会计最重要的是合并,完成了综合阶段的学习之后,我水平下降了不知道有多少,因为综合阶段虽然每年都考合并,但是考的及其有规律,不求甚解也可以通过这方面的考察。考试只从7类合并方式里进行挑选,只要大家能对这个合并方式进行种类的判断,再把后面这个种类对应的文字背下来,那么这道题绝对满分,这7类的合并方式,很多教辅书都进行了归类,我也进行了整理,在附件中上传。经济法纯粹其实就是证券法和公司法的秀场,注意新法,尤其今年要出台新证券法。战略跟专业阶段的难度相差无几。税法和财管就不用提了,出场频率很小。以上种种,只需要大家完成了对真题的浏览,以及北注协练习册的学习,也能够自行总结出来。个人认为,真没必要进行太过大量的学习。目前的情况是,注册会计师人数远远不足,注协会在一定的时间内对进行综合阶段考试的考生大放绿灯。若干年之后,或许综合考试会成为最大的拦路虎,但是它现在就是个眼子(湖北的同学懂的)。最后,一定要说一句,无论综合怎么容易,一定会有人没通过,这些人就是没时间看书就真不看的人。所以如果真的想过,一定要看。如果时间实在紧,至少把真题看了,知道要考什么,然后有针对性的开始背一些东西。三、“6+1”各科的个人认识1. 会计过了会计,CPA就过了一半了。考CPA最好最先考会计,不然对其他科目的学习有一定障碍。当然,据金融学院的苏行长说,他们就是觉得先考财管容易些。不过如果没有觉得考别的科目有优势,还是推荐先考会计。这六门课基本刚开始的时候都有拦路虎,会计的守山大神是长期股权投资。个人觉得,这个东西很重要,也一定会考,但是学不明白就别管他了,接着往后学。等到把会计的最后几章合并学习完了,回头再看一遍长期股权投资,肯定能一定程度的融会贯通。网校老师,初学者推荐东奥的张志凤老师,有基础而且时间紧的同学,去听中华的徐经常老师。在这里说一下两个网校的基本特点,东奥是讲解详细,但是课时很长。中华的优势在于课时短,节省大家听课时间,这就意味着不如东奥那么详细。至于中华砍掉不讲的东西,真的是见仁见智了,我觉得两个学校都很好,大家根据自己情况进行选择。企业合并的章节,大家无论如何都要去听一听中华网校徐经常老师的课,不为别的,因为东奥的张志凤老师讲的内容太多了,而且难。考试不考那么难。我考会计那年,企业合并、合并报表、长期股权投资加起来有40多分,这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大家一定要重视。最后,请大家一定记得分录的准确名字,以及每个字的确切写法,否则是没有分数的,错一个字,这笔分录就无效。不要问我为什么知道,我就是知道。2. 审计这个科目在我看来是最有意思的科目,也是我最喜欢的。学习审计的时候,请大家把自己想象成事务所的合伙人,这样进行学习的时候会容易理解很多事情。比如对项目进行风险控制,进行一些审计程序的设计等等。审计这门课非要有个大局观。它有个特点,举例说,第一章,第一节,一,(一),1,(1),一直这样章、节、目的进行讲解,而且这些标题,或者标题下面的第一句话很多时候要背。如果没有大局观,很多时候就搞混了。把一,(三),2和一(二)2这些混在一起。也很容易学着学着就不知道自己在学什么,碰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就从本章大标题看起,一点点把框架整理出来,勤快的在纸上写出来(向你致敬),懒一点的也要在脑袋里想出来,不然就别学了,肯定学完就忘了。审计还有个特点就是,教材其实就是审计准则和道德守则等的解释,教材里有大量的原文。而原文基本是翻译过来的(求导师们不要看见我这篇文章),所以有很多语句不符合我们平时的用语习惯,甚至觉得拗口,这就给学习、理解、记忆造成了很大的困难。这个时候,大家最好读出来。不过,注意,不要像高中生早读一样,摇头晃脑没语调。找个没人的地方,认真的,读出来,不要求快,要求很流畅,要求能够让别人在没有字幕的情况下能听懂你在说什么。这个问题就解决了。网校的课,东奥的刘圣妮老师不解释,我是刘姥姥脑残粉。你别跟我说她啰嗦,请把语速调至1.8,带你感受审计里的速度与激情。有一个大坑,东奥的范永亮老师,不要听他的课,不要买那本轻松过关2去做。为了难而难,把审计讲偏了,当然至少2013年是这样的,可能他现在改了(我觉得不可能改)。中华的老师是我财的老师,也很好。3. 财管没啥说的吧,做题做题做题,但是别偏了。我身边有几个分数过90的人,其中有个女生说了这么句话,财管,不就是考书上例题吗。网校老师推荐中华的陈华亭老师,口音非常之幽默,你值得拥有。东奥的课,我周围人评价都不好,于是我就没尝试。财管这么课,每次听课都觉得会会会,做起题来就是跪跪跪,所以这是个慢慢磨工夫的科目。我分低,我羞涩,我没脸跟大家说经验。4. 税法第一章和后三章,一共四章,请大家完成了其他章节学习再看,最好在第二轮复习结束时用一天时间学完。第一,这几章怪恶心的,分数不高不低,时高时低,所以不学不行;第二,这几章真没什么营养,学那么早一点意义都没有,学完就忘了。如果大家以后想考CTA(注册税务师,这考试没被取消,大家不要被误导了),后面三章会变成其中的两门课程来肆虐大家,这里就不展开了。去掉第一章之后,我们一开始就要学习我国的第一大税种,增值税。我个人觉得这几门课里,税法是最有恶意的。才第二章,才前言后第一章,居然就这么难。能不能坚持过增值税绝对是学习税法的第一道坎,一定要保质保量的学习,这个税种分数高,而且难;同时也要有速度的学习,拖得久了,可能就真不愿意学了。网校课程,东奥的刘颖比较擅长讲个人所得税,中华的叶青老师比较擅长讲企业所得税。其他税种两位老师讲的一样好。如果再加上时间因素的话,非常推荐中华网校叶青老师的课程,因为同样的质量,时间短。5. 经济法这个我真没什么说的,东奥网校郭守杰老师,我当时把课件打印出来,一节节跟着听的,大家别心疼打印费。郭老师很有章法,讲课过程中会不断说怎么学习。这门课我是在北京的时候完成学习的,当时也没什么心情做计划,完全跟着郭老师走的。6. 战略满是槽点的科目。2013年认真学习了,练习册做了,书看了,课听了。差了几分没过。2014年没听课,教材和练习册基本都没看,看了真题,做了模拟题,把涉及到的知识点都背了,然后就过了。网校课程非常不推荐东奥的田明老师,他以前是东奥财管的二三线老师,总想把财管那一套搬战略里来,挺没劲的。中华的杭建平老师普通话标准,声音好听,好评。大家自己稍微试听一下就能做出选择了。这个课,有针对性的好好背一些东西,同时认真做一些模拟的客观题,应该都没问题,毕竟通过率最高的科目。四、结语写到现在还不困,但是明天要出差,得早点睡了,也不知道时间久了自己还能不能熬住投行的工作强度。以我个人的观点,这篇文章过于虎头蛇尾了。CPA的考试陪伴了我三个夏天,贯穿了我的研究生阶段,帮我承载了太多回忆。写这篇经验贴的时候,记起了很多事情,或快乐或不快乐。不管怎么样,都过去了,我自己也在不断地向前走。祝忍着我烂文笔看到这里的你们,都能顺利的通过接下来的考试,加油,一起前进。Marc
凌晨1:40作者新浪微博:万千峰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投行需要cpa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