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孔子著作中的成语的成语

当前位置:&>&&>&
出自孟子身上的成语 孟子浩然正气的成语故事
21:09来源:作者:浏览:392
孟子的成语 孟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辩论高手,他常常用讲故事的方式来阐述自己的观点,所以读《孟子》常常被里面生动的故事,严谨的思维逻辑所折服,这也是《孟子》区别于《论语》的一个重要特征,因为《论语》主要记录的是孔子和门生之间的对话,文学性不强。所以孟子还被后人誉为中国第一位文学家、散文家。孟子的成语《孟子》一书文采斐然,言辞流畅,善于运用大段的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对后世的文学发展起到很大的借鉴作用。有关孟子的成语非常多,他自己就有孟母三迁的典故,在他的文章中,他创造了生于安乐死于忧患、专心致志、缘木求鱼、一曝十寒、夜以继日、左右逢源、绰绰有余、不言而喻、同流合污、揠苗助长、明察秋毫、出类拔萃、出尔反尔等等,简直数不胜数,很多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有的甚至成为我们平常生活中的俗语了,我们甚至都不觉察到这是个成语,可见孟子的语言功力的深厚,他简直就是个语言学的大师,这些成语穿越了两千多年,到今天依然非常实用,非常顽强,一点也不觉得艰涩难懂,这就是语言的魅力,也是孟子的贡献。孟子为丰富我们中国人的言语类型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也是他超越孔子的地方,如果没有这些成语的运用,那么我们今天的语言绝不会这么丰富,我们恐怕常常会为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形容我们要描述的事物而着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们要感谢孟子。 孟子浩然正气 我们形容一个人见义勇为,非常正义就会说这个人一身的浩然正气,那么浩然正气这个成语最先是谁提出来的呢?没错就是孟子,孟子说:“吾知言,吴善养吾浩然之气”。可见孟子认为自己的长处有两点,一是知言,二是善养浩然之气。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个成语的来历。“浩然正气”书法作品据《孟子o公孙丑上》记载,有一次,孟子的弟子公孙丑问孟子,说:“请问老师,您的长处是什么?”孟子说:“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公孙丑又问,什么叫浩然之气?孟子说:“这个怎么说呢,浩然之气使我们看不到摸不着的,但它去无处不在,而且这种气非常强大,非常阳刚,它需要我们心中存有正义,具有高尚的道德素质,在经过长时间积累才能形成的,如果我们没有正义和道德,那么是形成这种浩然之气的,我们如果伪装成善良的样子,这样也是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的。当然我们子啊孟子其他言论中也可以看到孟子善于培养浩然正气,比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只要心中存在正义,不论是富贵还是贫贱亦或者是面对强权,都不能改变自己的原则。当然在孟子看来要养成这种浩然之气是非常难的,它是慢慢养成的情操,并且需要自己坚持正义和道德,而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不是刻意伪装出来的。孟子的言论和学说对历代君主治国和人民精神素质的养成都是至关重要的,在宋代以后,孟子的学说更加是历代科举考试必考的内容,当然对现在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孟子的这种浩然之气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孟子的哲学思想 孟子在古代一直并不视为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哲学家,这是儒家学派共同的弱点,就是注重思想学说,但是不善于探讨人自身的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点的成就比不上道家学派,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和庄子都是著名的哲学家,与西方同时期的古希腊的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相比也是毫不逊色的。孟子的哲学思想孟子只是在他的言论中,偶然谈到他的哲学观点。孟子认为人性本善,认为人都有恻隐之心、不忍之心、是非之心和辞让之心,这是他的四端学说的理论基础,但是孟子的这一观点不是要讨论人为什么天生就是善良的,而是为他的政治观点——仁政,做理论准备,是为政治服务的。所以孟子的思想的哲学性就弱了很多。孟子也是中国最早的民本思想家,他说“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这是很伟大的思想,但是却不是很严谨的逻辑观点,孟子往往直接提出他的观点是什么,但是却不说明为什么是这样的,为什么不是那样的,而哲学是最讲究逻辑的。孟子善于辩论,往往很轻易地就驳倒了对方的观点,他很快就能找到对方的思维漏洞,从而进行辩论。但是仔细读《孟子》,里面经常是通过寓言故事,或是很强烈的修辞手段来达到目标的,很少有很严谨的论证,即便是像名家惠施那样的诡辩也是很少见的。这好像是被孟子刻意忽略的,或者说是他的弱点,所以故意避开的一点。所以说道家奠定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哲学基础,但是儒家在教育和思想方面就更胜一筹。
无相关信息这25个成语出自《孟子》,你知道吗?
儒风大家公众号儒风大家
作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的《孟子》,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意蕴深刻而又生动形象的成语。专心致志、缘木求鱼、出类拔萃、茅塞顿开……这些成语可都是来源于《孟子》,你知道这些成语是怎么从原文中提炼出来的吗?一起了解下!1、截取原文,直用原义源自《孟子》的成语,大都是直接从原文中截取而成,而且词义没有太大改变。例如:【好为人师】[出处]“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离娄》)不谦虚,好在别人面前以教育者自居。【乱臣贼子】[出处]“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滕文公》)儒家指不忠不孝的人。后泛指造反作乱,破坏统治秩序的人。【引而不发】[出处]“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尽心》)比喻做好准备,待机行事。亦常用以比喻善于启发引导或善于控制自己。【专心致志】“专心致志”[出处]“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告子》)一心一意,精神集中。【自怨自艾】[出处]“三年,太甲悔过,自怨自艾。”(《万章》)悔恨自己的错误。【具体而微】[出处]“冉有、闵子、颜渊则具体而微。”(《公孙丑》)大体具备,只是规模小些。【匹夫之勇】[出处]“夫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梁惠王》)指毫无智谋,单凭一己之力蛮干的勇气。2、增减替换个别字词而定型部分成语根据《孟子》原文大义,对某些词句进行增添、删减或替换个别字词而成。例如:【解民倒悬】[出处]“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公孙丑》)比喻解救受苦难的百姓。【缘木求鱼】“缘木求鱼”[出处]“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梁惠王》)比喻方向或方法不对,做事达不到目的。【当务之急】[出处]“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尽心》)指当前所有应做的事情中最要紧的、最急需办的事。【心悦诚服】[出处]“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公孙丑》)发自内心地高兴,真心实意地服从或佩服。【易如反掌】[出处]“以齐王,由反手也。”(《公孙丑》)像翻一下手掌那样容易。比喻事情非常容易做成功。3、合二为一,提炼整合原文中表述为上下两句或两个短语,整合为一个成语。【水深火热】[出处]“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梁惠王》)像在越来越深的水中,像在越来越热的火中。比喻人民生活处境异常艰难痛苦。【出尔反尔】[出处]“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梁惠王》)原意是你怎样对待人家,人家就怎样对待你。今多用来指自己说了或做了后,又自己反悔。比喻言行前后矛盾,反复无常。【流连忘返】[出处]“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梁惠王》)原指迷恋于游乐,忘了归去。现多指留恋美丽的景色或美好的事物,舍不得离去。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点击关注“腾讯儒学 ”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儒学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上搜索“腾讯儒学”,获取更多儒学资讯。
[责任编辑:weiweihan]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出自成语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