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京人电影冶炼技术貌似不高,盾牌为什么不用铁的呢

(1分) 日 16:40
建议看看《第十三勇士》 译名又叫 终极奇兵, 是描写维京人性情比较好的电影,虽然没杀龙
我觉得是迈克尔克莱顿最好的小说之一。原小说是半纪实体,非常有感觉。
(1分) 日 16:40
看过电影的对片头共用漱口水和葬礼场面印象一定很深刻
转帖1:杂谈:伊本·法德兰与《第十三武士》(作者不详)
Lo there,do I see my father。
  Lo there,do I see my mother,my sisters and my brothers,
  Lo there,do I see the line of my people,back to the beginning。
  Lo,they do call to me。
  They bid me to take my place on Asgard in the halls of Valhalla,
  where the brave may live forever。
  这段台词来自《13th Warrior》,也许有朋友比较感兴趣,查出改编自Michael Crighton的畅销小说《食尸者》(Eaters of the Dead)。实际上,剧本也是参考另外好多史料改编而来,以那个阿拉伯商人的回忆为主线,在影片开头就有他的自我介绍:“My Name is Ahmed Ibn Fadlan。”这让我想到从前看过一本关于维京人的书,其中有个阿拉伯人叫这个名字,果然如此。
  这里我们引出第一位证人,伊本·法德兰是个阿拉伯旅行家。公元921年,他奉巴格达哈里法之名出使伏尔加流域,晋见当地国王并递交国书。在那里他将一路所见所闻写成游记——Risala。根据克莱顿自己的说法,食食者前三章根本就是直接转用,也就是影片中他们组队出发前的所有片断。Risala是用阿拉伯语写的,其中部分章节已经遗失,英文版更是残缺不全,这里我找到第四章的部分内容,颇觉有趣。大致讲他与罗斯人(Rus)的交际经过,尽管一些描述不够精确,并且有点个人偏见,这些内容依然是历史学家考据维京人生活的重要资料。这里所谓的罗斯是当地人对瑞典维京商人的称呼,他们的商品包括一些北欧特产和奴隶,根据那时的行规,每交易十个奴隶,当地国王可以得到一个作为抽税。
我见到的这些人叫做罗斯,眼下正在伏尔加河谷。他们长得很特别,像棕榈树一样高大结实,每人或是金发碧眼,或是红发垂肩。他们的穿着也很奇特,那种外衣既不束腰也没有袖管,还总是将一边肩膀露在外面。他们总是随身带着一把斧子、一柄剑和小刀,剑很宽很重,开有血槽,有点象法兰克人使用的那种。他们人人都有纹身,用深绿色的颜料绘出古怪的树木或人形。
  女人们喜欢在胸前挂一个盒子,盒子是用铁、银和金子打造装饰的,盒子的价值显示出她丈夫的身家。每个盒子下面有环,可以挂一把匕首。这些女人脖子上挂着金银的项圈,她的丈夫每收入1千个迪拉姆,就把钱挂到妻子脖子上保存起来。不过她们最喜欢的装饰品是些不起眼的绿玻璃珠子,每个值1个迪拉姆,她们将这些珠子编成项链,挂在头发和脖子上。(注,迪拉姆是阿拉伯世界的通用货币;法德兰所说的盒子实际上是北欧妇女从孩提时代就佩带的龟壳形胸针,既大又重,北欧人与亚麻逊女战士一样认为胸大不方便劳作,所以要从小抑制咪咪的生长)
  罗斯国王周围有四百个勇士,他们总是簇拥着首领,时刻不离。他们都是最忠诚最勇敢的部下,每人都有一个女奴负责生活起居,另一个女奴帮他取暖。国王则坐在宝座上,四周装饰着最名贵的宝石。他有四十个女奴,每天就在宝座上吃喝、拉撒、行房。即便上马,也是直接将马牵到宝座前。国王有个副官,帮他出谋划策,领兵打仗。罗斯人的首都在遥远的地方,叫做Kyawh,另有两个大城市,叫Crsk和Hrqh。(注,这些城市的名字都是音译,无从追查来历。关于部下们时刻围在首领周围,听起来像一些日尔曼部落的传统;直接骑马到大堂里是可能的,在一些沙迦中有提到;至于副官的说法,可能是法德兰的想象,因为土耳其一些可汗有这样的职务)
  他们从装满毛皮和美丽女奴的船上下来,拿着面包、洋葱、牛奶、肉和啤酒,向一个直立的人形大木雕行礼,周围还有一些木制偶像,用插入地下的小木桩支撑着。他们匍匐在雕像前祈祷:“啊,吾主!我从遥远的国家来到这里,带来了许多女奴,许多貂皮。”列举了所带来的商品之后,他们说:“谨献上一切祭品”,并放下了所有带来的东西。祈祷的内容更加具体,求神给与商业上的成功:“我希望您给我带来一个商人,拥有无数的迪拉姆和第纳尔,他能够买下我想卖的所有商品,不要和我斤斤计较。”
  如果他的买卖不顺利,行期要延长,他就会带更多的礼品来拜祭。这次每个小神像都有一份,他向每个神像行礼祈祷。如果今后的买卖顺利完成了,他就会说:神对我的礼物很满意,我要回报他。于是牵着几头牛羊到神像前杀死,把肉块扔得满地,再把头插在木桩上,半夜里一群野狗跑出来大块朵颐。而第二天,他会故作惊喜的说:看呐,神对我的礼物很满意,全部都吃光了。
  罗斯人常常用貂皮代替货币,不过他们并没有固定的兑换标准,每次都是讨价还价决定。这些蛮子居然吃猪肉,他们恐怕是神灵创造出的最污秽的人种,出完恭不擦屁股,夫妻行过大礼后也不清理(这家伙观察很细致……),吃饭前从不洗手。在来到这个河谷后,他们在河边造起木头的大房子,每个房子里住10-20个人,每个人都带着躺椅,身后跟着一长串奴隶。只要高兴,他们就拉过女奴开始行房,旁边的人则熟视无睹。有时候整个房子里每个人都在做这种事情,而上门来买奴隶的主顾只好在门口等待,旁观。
  每天他们都要洗头和脸,当然是用一种最最恶心的方式。每天早上,女奴会给主人端来一盆水,水盆里有只梳子。于是他用梳子梳头,在水里洗手和脸,然后对着这盆水擤鼻子,吐口水;接着将这盆水递给第二个人,这个人照样为之;所有人都对着同样一盆水擤鼻涕,吐口水,然后再用来洗手和脸。(注,法德兰是个穆斯林,根据穆斯林的习惯,洗漱应该使用流动的活水,就是说清水决不能和用过的水相混。而在维京沙迦中,一个女人服侍男人梳头是爱情的象征,想来每个人洗完后应该是要换盆水的,使法德兰感到恶心的可能是他们共用同一个脸盆,描述因此夸张了一点,不过电影里还是照他说的拍……)  
如果有人生病了,他们就把病人单独留在一个帐篷里,在他身边放下一罐水和一些面包。没有人同他讲话,也没有人来看望他。几天后如果病人自行康复,就可以回到同伴中去;如果他没能捱过去,尸体会被火葬。如果他只是个奴隶,尸体多半会被扔到野外,被野狗和秃鹰啄食。如果一个小偷或者强盗被人抓住,就会被挂在很高的树上,直到他腐烂自己掉下树来。
有人告诉我,在罗斯人的首领去世时,火葬其实是葬礼中最小的部分。这让我十分好奇,想知道更多有关葬礼的细节。一天,我得知有个首领去世了。罗斯人先把首领的尸体放在墓穴的一边,守护10天,一直到他们把寿衣做好。如果死者是穷人,他们就做一艘小船,把尸体放进去然后火化。如果死者是富人,他们就将他的财产分成三部分:一部分留给他的家人;一部分用来做寿衣;第三部分用来做“纳比得”(nabid,可能就是erfi?l,葬礼上喝的酒精类饮料),在举行火化的那天喝,一名女奴将被杀死陪葬,与死者一起火化。别的人则拼命饮酒,甚至有人醉死在葬礼上。
  当一个首领死去后,首领的家人就问他的奴隶和女佣们:“你们谁愿意和他一起死?”她们中有一个答道:“我愿意。”这个答话的人就必须陪葬,她不可能再后悔。若她想反悔,人们也不允许她反悔,愿意陪葬的人大多是女奴。从这时起,就有另两个女奴看护她,甚至亲手为她洗脚。人们开始为葬礼做准备工作,给死者做寿衣,那位陪葬的女人穿起盛装,头顶花饰,每天饮酒唱歌,好像在等待一件快乐的事情。
  要火化首领和陪葬女奴的那一天,我来到他的尸船停泊的河岸,看到人们把船拖到岸上,那里已经竖起四根桦木桩,他们把各种木料架在木桩周围,搭成一个巨大的木棚,然后把船一直拖到木棚下。人们开始绕着船的周围走动,口中念念有词,但我没听懂。尸体仍然放在墓穴里,他们还没有将尸体搬出来。罗斯人在船的中段搭起一个帐篷,接着搬来一张长木凳,放在帐篷里,把从拜占庭运来的地毯、以及用“迪巴格”(dibag,染色的丝绸)做的垫子铺在登上。这时来了一位老妇,人们称她为“死亡天使”。她把丝垫铺在凳子上。她负责整个葬礼的过程,从给死者穿寿衣,到火化尸体。我看到这个老妇身材高大硕壮,令人望而生畏。影片中的angle of death:
  人们来到墓前,扫除木框架上的土,把尸体连同木框一起搬出来。然后脱掉尸体上的衣服,应该是由于冰冻的缘故,我发现尸体已经变黑了。当初把尸体放进墓穴时,同时还放了一些啤酒,水果和一把鲁特琴(luth),这些东西现在都重新取出来。他们开始给尸体穿上衬裤、长裤、靴子、上衣。然后穿上用“迪巴格”做的大衣,大衣上还镶着金扣子,再戴上用“迪巴格”和貂皮做的帽子,把尸体运到船上的帐篷里,用软垫支起来。他们拿来酒、水果和香料,放在尸体周围,还拿来一些面包、肉、洋葱,扔在尸体面前。他们杀了一条狗,把狗劈成两半,将肉块扔进船里。他们在尸体身边放下他生前使用的武器,同时,牵来两匹马,让马飞奔,待马跑得浑身是汗时,用剑将它剁成肉块,扔进船里。又牵来两头母牛,如法炮制。接着,人们又抓来一只公鸡,一只母鸡,也杀了扔进船里。在这整个过程中,那位自愿陪葬的女奴来回走动,走进每一个帐篷,每一个帐篷的主人都与她发生性关系,对她说:“告诉你的主人,我是出于对他的热爱才这样做的。”
  这个星期五的下午到了。人们把女奴带到一个像门框一样的东西前。她把脚放在男人们手掌上,被举到门框上方。她用外语说了些什么,然后他们把她放下来。他们又把她抬起来,她又像第一次那样说了几句话。他们再把她放下来,又第三次举起她,她还像头两次那样说了些话。有人给了她一只母鸡,她砍下母鸡的头,扔进船里。我问翻译她说了些什么话。翻译答道:第一次抬起她来的时候,她说:“看!那里有我的父母!”第二次,她说:“看!那里有我死去的亲人。”第三次她说:“看!我看见我的主人在天堂里,美丽的天堂处处绿色,还有他的同伴和部下。他在呼唤着,让我去与他团聚吧!”(注,克莱顿在小说中作了改动。由于法德兰并不了解北欧神话,他根据阿拉伯人的理解记下那些祷词,把阿斯加德和瓦尔哈拉记成天国,原文如下)
  Lo, I see here my father and mother.
  Lo, now I see all my deceased relatives sitting.
  Lo, there is my master, who is sitting in Paradise.
  Paradise is so beautiful, so green.
  With him are his men and boys.
  He calls to me, so bring me to him.
  人们把女奴带往船停泊的地方。她取下戴着的两只手镯,交给“死亡天使”,将由这位老妇来杀死陪葬女奴。她又取下戴的戒指,交给这十天来她的女伴,她们都是“死亡天使”的女儿。人们把她带到船边,但不让她进帐篷。
  这时,来了一批手持木盾的男人。有人给女奴一杯“纳比得”,她唱着歌一饮而尽。翻译告诉我:“她是在向她所有的亲人和朋友告别。”接着,给了她第二杯,她接过来后,唱起了一首很长的歌,那位老妇催促她快点把酒喝光,进到她主人的帐篷里去。
  这个时候,我仔细盯着她看,她一副惊恐不安的模样,想走进帐篷里,在船和帐篷之间探着头。老妇人抓住她的头,把她推进了帐篷,她自己也跟着进去。男人们开始用木棍敲打盾牌,想压住女奴的叫喊声,让别的女奴不要害怕,以后不要拒绝为主人陪葬。六个男人进了帐篷,与女奴发生性关系,然后,让她躺在主人的尸体旁边。两个人按住她的手,两个人压住她的脚,那个叫“死亡天使”的妇人,在女奴脖子上缠了根绳子,然后把绳子的两头交给另两个男人。当这两个男人拉紧绳子勒住女奴时,老妇人手持锋利的宽边匕首,多次刺进女奴的肋骨间,知道她咽气为止。
  这时,死去首领的亲戚到来,他脱光衣服,拿起一条木板点燃了火。然后背对着船向人群走去,一只手举着火把,一只手护着屁股。他用这支火把点燃众人手中的木柴,最后燃起了放在船下的柴堆,船里放了女奴的尸体和她死去的主人。大家拿着火把拥上前去,每个人都把火把扔到燃烧的柴堆上,整个柴堆都燃起了熊熊的火焰,船烧着了,帐篷也烧着了,所有的一切都在火焰中化为灰烬。一个罗斯人对翻译说了几句,我问那是什么。翻译答道:“他说,你们阿拉伯人是傻瓜。”“为什么?”他说:“你们把自己最亲密的人,曾经使你引以为荣的人埋到地下,让蛆虫吞噬他们。而我们用火焰来净化,伟大的神灵吹来大风,一下子就把他们带入天国。”
接着他们在岸边原先停船的地方造起一个大木堆,圆圆的仿佛一座山丘,他们在丘顶立起一根桦木桩,刻下死者和国王的名字,然后彼此道别,四散离去。
(0分) 日 16:40
posted by wap, platform: HTC (Incredible)
(0分) 日 16:40
维京人好似狂战士的原版
0 分 (0% 喜欢)
5 次查看,& 0 次点击维京人冶炼技术貌似不高,盾牌为什么不用铁的呢?_维京传奇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7,224贴子:
维京人冶炼技术貌似不高,盾牌为什么不用铁的呢?收藏
维京人冶炼技术貌似不高,盾牌为什么不用铁的呢?
票牛教你如何买到热门、便宜、真实的演出门票!
铁的太重了,拿不动
拜托铁很重,拿在手里不好移动
维京战士巨大的木盾可以很好的保护自己和战友,对弓箭的防御和近战对抗中表现都不错。在剧情中,还没有出现木盾被彻底击烂的先例。同等面积和防御效果的铁盾重量是无法想象的,到时盾女肯定不存在了,就算罗洛那种玩大斧头的,估计也撑不了多久体力就被耗尽了。而且像维京那种小木船,如果出海的时候两侧都是沉甸甸的铁盾,能不能顺利到岸都成问题。
全世界大多数盾牌都不是纯金属的
你知道一面纯铁盾有多重吗?我要求不高,你拿一20公斤的哑铃举过头顶,举一会试试是什么感觉
盾牌只要是用来防箭的,纯铁质的盾牌,又有足够的厚度,一个盾牌就得上百斤,没有几个人有那麼大力量~~
那年头也搞不出够打出一块盾牌来的铁皮等能搞出来了,都选择直接挂身上了谁还要盾牌
北欧的乔木都比较坚硬啊 即便是桦木这种温带地区的软木 北欧种的也比较硬 接近寒带树木生长缓慢年轮密集质地坚固 做盾牌足够坚硬 同时代很多萨满教地区还用皮质盾牌呢
1、铁盾太重拿不动;2、铁太珍贵,木头多的是,所以维京人用斧子的多
不动格局!79㎡秒变97㎡
那也不是纯木的盾吧,好像有包兽皮和一点金属,很够用啦…
怎么都忘了海呀。关键时候还能救命呢
正确的是木盾用铁箍边,中间是铁的,强度很大,边缘可以盾击人的手脚
人手一个井盖。。。。够呛。。。
一个4分之一防御面积的5MM的圆形铁盾是大约25斤,远征要考虑负重问题,而且不能完全适应每个士兵的体格,木盾轻便制作比铁盾容易,而且防御弓箭足够,没有那么弱
因为木盾敲起来比铁盾好听~
维京人的力气没有诺德人大,拿铁盾的很少很少
你是圣斗士星矢看多了,还是美国队长中毒啊
这问题_冶炼技术不好_不好所以不拿铁盾呗,没技术,炼不出合金,几十斤的铁盾太麻烦
木盾除了当盾牌,沉船了还能担任救生圈 你以为维京人每次出海都得挂满盾牌真的是为了挡箭吗
哪有纯铁盾啊
你拿得动?
我用过维京盾,若是用全铁制造重量会飙升,那么翻盾等招式会很难使出,而且维京盾是使用腕力支撑的,如果速度过慢就没办法有效的防御腿部,全钢的盾牌我只见过骑士盾,还有斯巴达裤衩男的全铜盾,骑士盾小且薄,重量甚至不如维京盾,至于斯巴达三百裤衩,他们不在人类范畴。。。。
如果全铁的话只能做方盾,同样宽度下圆形更大更重,而且维京大量单兵作战,方盾没有园盾好用,话说如果有那么多铁做盾牌,维京人直接一人一把重剑了还用什么斧子,而且北欧的乔木很硬,虽然不能跟铁比但是一般的弓箭也射不穿,估计那时候也没考虑弩箭问题,弩箭太高端了
用铁盾的也只有骑士和和穆斯林了。但他们也只是将铁板安在木盾上,没有人做全金属盾,因为太沉了。
那把马鞍也弄成铁的可好
买一把剑能让一个维京高富帅倾家荡产……买个全铁盾牌…好可怕的丈母娘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您所在的位置:
&>> &>> &>>
盾牌的前世今生:是古代最佳防护兵器
来源:腾讯军事&&&&编辑:张璇
自从人类开始使用冷兵器相互攻击以来,便催生出来一类主要用来防护自己的武器——盾。用于进攻时防御自身,以减少敌人兵刃对自身的伤害。中国早在《山海经》中就有对盾的描写,《山海经》中的刑天,就持干舞戚而舞(文献中也称盾为“干”),这是最早对盾的描写。
盾的使用,使得战士在战争中得到了较好的防护力,在杀伤敌方的同时保护了自己。可以说战争就是一场矛的盾的较量。在战斗过程中,盾往往与刀,剑等短不起配合使用,盾用来阻挡对方的兵刃,而刀用来杀伤对手。而在近几千年的人类历史上,盾也适应着战场的变化从而演化出不同的样子。
不可否认的是,盾的诞生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早期的盾都用木、兽皮等材料制作,形状多呈长方形或上窄下宽的梯形,长度一般不超过一米。盾作为军中主要的防护器具,车战时用专人执盾,用来遮蔽敌方的箭矢,在攻城战中,也会用盾来防止箭雨。在格斗过程中,也可以用来格挡敌人的武器。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历史上著名的盾及使用方法。
首先,是罗马盾,罗马盾。这种盾牌为木制,外蒙金属或兽皮,俯视呈弧形,正面看则为长方形,防护力强。罗马盾牌在当时是最先进的盾牌,因为在设计的时候罗马人将盾牌的外表面设计成了圆弧状并以金属包裹提高了盾牌的防护性。因为弧形的设计,对方的箭射过来,除非射到正中心,否则,箭射在弧形的盾牌上被弹飞。
在盾的背面将盾牌的把手设计到了盾牌边侧而中间订上了皮带,这样士兵在持盾的时候能够将整个前臂套在盾牌上,这样一来,使得士兵可以更加稳定的控制盾,并且可以将整个身体依靠在盾牌上,使得盾能够更好的用力依靠住敌人,然后就能配合短剑进行突刺。动作幅度不会太大但却十分有效。著名的鱼鳞阵应运而生,也造就了当时最强的步兵战斗力。
罗马盾牌发展史
维京盾,维京人泛指北欧海盗,他们从公元8世纪到11世纪一直侵扰欧洲沿海和英国岛屿,其足迹遍及从欧洲大陆至北极广阔疆域,欧洲这一时期被称为“维京时期”。典型维京战士,武器多为斧子和盾牌,或者长矛和盾,不管攻击武器是什么,盾是绝对不能缺少的。在维京的作战战术里,特有的维京盾墙是很具攻防两面的,并且对于维京人来说,一面盾要比任何武器都要管用。盾牌都是由很厚的橡木板拼接而成,再用环形的金属或者兽皮包边,使得盾牌异常坚硬,盾牌在战斗中占有着重要的作用的。
影视剧中的罗马战士手持罗马盾牌和罗马短剑
这些盾牌的尺寸典型的是直径约81厘米至91厘米 也有个别大到约94厘米最小的盾牌直径有70厘米的。这样巨大的尺寸 自然可以为战斗中的维京战士提供一个巨大的防护面积。
现代工艺复刻的维京盾
和罗马盾相比,维京盾呈圆型,这是因为维京战士和罗马战士的作战方式的不同,罗马人靠的是投鞭断江的军团方式,而维京战士则崇尚个人武力。除此之外维京盾牌增加了一个先进的,人性化的设计。在行军时可以将沉重的战盾挎在身上,很是省力。
盾经过长时间的演变,为了逐渐适应不同战场环境,又演变出了各种形状和大小的种类,比如,臂盾。臂盾直径约为40——50厘米,可以直接绑在小臂上使用而不用抓握。这里就要提一下著名的克里特弓箭手,尽管箭术在希腊军队中并不受到重视,克里特弓箭手仍然是最为出色的弓箭手之一。克里特弓箭手使用沉重的单体弓发射铜质箭头的弓箭,他们习惯携带臂盾,这意味着有着不错的近战能力远战可以放箭,近战可以用臂盾配合剑格斗。
克里特弓箭手和臂盾
说到攻防结合的盾,还不能漏了大名鼎鼎的苏格兰圆盾。苏格兰圆盾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它独特的盾心加刺刀的设计使得这个本来用于近身肉搏时防护性的军械带有了攻击性。它既可以趁对方不备直接攻击要害也可以在抵挡对方长矛、大刀等的进攻之时,用盾心突起的刺刀拨开对方利器,然后再用自己右手的武器伺机反击。其次,它的设计让使用起来更灵活,更方便。动物皮包两层薄木板让它在减轻重量之于不失防守实力,圆盾直径接近成年人手臂前臂长度,挥动起来灵活自如,加之是圆形设计,其正面防护身体的面积达到最大,防守漏洞不易被对方抓住。
苏格兰圆盾
骑士盾,在很多影视作品中都有出现,因为骑士的作战平台就是马背,在冲锋时既要防止对方的弓箭也要防止对方骑士的兵刃,因为作战空间有限,传统的步兵用的方形大盾虽然防护力极佳但却过于笨重,增加了马匹和骑士的负担。因此骑士盾舍弃了传统步兵盾牌的圆形和长方形外型,发展出了上宽下窄的倒三角或者鸢形盾形式。盾的材质一般很少使用全金属,而是木质,用铁条、铆钉牢牢固定在一起,边缘包上金属,表面蒙上皮革,再绘上鲜明的家徽。持盾牌的方式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盾后面平衡处固定两条交叉带子。在带子交叉处设手握环套,用左手握住环套。另一种是左小臂穿过盾牌背面一固定环套,左手握另一固定环套。通常左手除持盾牌外还要操纵马缰绳。有些盾牌设有一条可调长度的皮带,骑士在作战中,如需双手使用武器时,这条带子可使盾牌挎在脖子上移至身体后面或左侧,保护后背以免被敌人从后面偷袭。骑士盾造型优美,一直是大部分影视作品的首选。
除了这些,在文艺复兴时期,欧洲还曾诞生过更小的盾—格斗盾。顾名思义,格斗盾就是在格斗过程中使用的,而不能用于大规模的战争,因为格斗盾体积更小,不能用来防箭,虽然小,但却很灵活,在格斗过程中用来阻挡对方的武器。
在现代,盾依旧没有完全从我们的生活中销声匿迹。比如现代警察会装备防爆盾是现代防暴警察常用的防御器械。其具体构造包括盾板和托板,盾板多为外凸圆弧形或弧面长方形,类似于罗马盾。防暴盾一般是应对群体骚乱等低等级的冲突,能有效阻挡砖瓦、石块、棍棒玻璃瓶等物体打击和冲刺。特种警察使用的防暴盾一般还有防弹、防冲击波和防强光的功能。能够抵挡轻型武器在近距离的射击。在前进中,小队第一名队员往往手持防暴盾,以便给后面的队员提供掩护。
虽然盾的形状千差万别,有长方形,圆型,筝型,材料也是各不相同有木制,皮制,铁质,但是盾在战争过程中的确发挥了相同的作用——保护士兵。
版权和免责声明:
1.大庆网、百湖网拥有大庆新闻传媒集团媒体网上发布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庆网或百湖网”。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庆网、百湖网版权所有)”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大庆网或百湖网”,大庆网、百湖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文链接:&维京人的武器
吾的百度ID:K·弗里德上尉
尽管我们在各种文艺作品中看到的维京人更常用的武器是战斧,但是维京人最为尊崇的兵器依然是剑。在他们看来,家族的剑代代相传是一种光荣的事,如果一把剑在某场战役或者争斗中被某位著名的伟大战士或贵族(尤其是国王君=
=)用过,这把剑就具有极高的价值,人们认为这能使剑身充满特殊的力量。因此,剑也就成为了一种奢侈品,多见于贵族佩戴。
当然,这只是剑并不常用的其中之一的因素。在首轮对敌中,维京人在战场上主要使用的是矛(方阵对敌之时的远程武器,当然也有弓箭)和战斧(近身接敌)。剑在最初阶段通常充当次要角色,因为如果
用剑连续敲击另一把剑,那么剑刃会产生较大裂口,最终破坏其精细利刃的坚固性和有效性。正因如此,维京人在使用完矛枪和战斧以后才会抽出剑,朝敌人身体暴露出的薄弱部位攻击使其彻底丧失抵抗力。考古学家对古代战场上战死的骸骨进行挖掘,结果显示出,矛枪造成的伤害比剑要多。很明显,在战斗中维京人会有选择的用剑。
&矛枪是维京战士最常用的作战兵器。枪头是由一块纯铁做成的,形状一般为阔叶状顶为尖状(为了刺得更深),并将其安装在一根木质矛杆上(通常为白蜡木)。总长度约1-2米(3.2-6.5英尺),矛头的长度则有3-18英寸不等。而其中一些矛头带有侧翼(可称为倒钩矛枪),这种枪杀伤力更大,而且也可以在防御中有效使用:翼状突出可格挡剑击,也可以防止敌人的剑刃顺着矛头下滑伤及矛的使用者的手部。
这些矛既可以用于刺杀也可以用于投射,较大矛头的矛则可用于砍杀。有证据表明,用于砍穿锁甲的矛枪既可单手使用也可双手挥动。一名技巧高超的维京矛枪兵能用双手同时掷出两根长矛,还能接住飞来的矛枪并朝对方掷过去(这个真可以有……)。
传说记载中也提到了一些比较有名的矛枪, 比如 the h&ggspj&t,the krokaspj&t ,the
algeir(这几个查不到是什么意思= =),我们现代通常通称它们为“戟”。
维京矛枪兵
各种各样的矛枪,忽然发现原来芬兰也有人用
这种战斧是由传统的劈木斧发展而成的,经过改良以适用于战斗。有一把约900年左右出土的文物,他的长度最长能到约180厘米(70.9英寸)。这种战斧(可称为倒钩战斧,还有人叫丹麦长柄,不知道两者是不是不一样)的巨大头部组呈现新月状或者凸圆形,配备一个长达1-2米的木质柄,有利于向下敲击。有时斧身可铸成格外坚硬的双刃,有时也可以铸得轻薄,使其成为更轻巧更易操作的轻型兵器。
大部分的斧子头部都是由两片品质不同的金属熔铸而成的:一块高品质的钢的切割边缘与另一块较软一点的铁或者钢材焊接。一些丹麦人以及在拜占庭的瓦兰吉亚卫队里服役的斯堪的纳维亚人则以使用一把5英尺或更长的轴和长长的有倒钩的边的长斧著名。这样的斧子自然是威力十足,经常被用于破盾(双手举起然后往下一砸,藏在盾牌后面的那个人就完啦)。与其他维京人喜爱的兵器一样,维京兄贵们也爱给自己的家伙起名字:比如女巨人,瓦尔基里或者是凶猛的女人(都喜欢把斧子当女人么,肿么有种屌丝的即视感=0=而且为什么会是斧子!!),甚至还有一些有趣的名字:Hlokk
(不知道是啥), R&ndgri& (不知道), Saxa (撒克逊女人。。), Ska&i (伤害者), Skeggjold
(不知道= =)
某地出土的斧子
看着装应该是瓦兰吉亚人(不是12世纪的那批英格兰换装货)
纵观整个维京时代,可以说最不普及而且最昂贵的兵器就是剑了。通常只有一个国王、地方领主或者是比较有势力的家臣才可以拥有一把剑。很明显,一把斧头或者是矛枪有的时候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效用,尤其是当某个大力勇士双手举起斧头过头顶时,他的胸部、脸部、脖子将会暴露在敌人的攻击范围内。为了安全起见,战士们肯定还会随身携带一把轻型武器,有些人装备短剑,一些人则佩戴起了撒克逊战刀(后面会提到)。
回过头来看维京人的剑。维京人的剑大都是宽叶双刃的式样,长约70-80厘米(27.5-31英寸)不等。外观具体上则大相径庭,有的剑有浅槽,而这些剑的剑柄和剑鞘的花样则花样很多。
一把标准的维京剑则是由五个部分组成:由模具焊接的剑锋、剑锋与剑柄之间的横档护手、接着下面则是锥形的自剑锋到剑柄愈来愈小的平滑的把手、把手下面则是第二个横档、最后则是一个三角形或者半圆形的多裂片的剑首(位于剑柄底端)。
三种不同式样的维京剑
维京人也给剑起一些个性化的名字,比如Gramr(狂暴者),Fotbitr(腿咬剑),Meofainn(装饰),Gunnlogi
(火焰与战争),Kuernbut(磨石破坏者)
有的剑的剑身是标准的平滑式样,有的剑剑面上则有浅槽。看上去则好像是血和谐槽,实际上这样的设计并不是为了使血沿着槽易于流下,而是为了减轻剑身的重量从而增加灵活程度。
维京剑最与众不同的特征之一便是剑首(其重量则是为了平衡剑的整体)。大多数剑首都是由实心铁铸造而成的,但也有不少以青铜或者镶嵌银片的铁制造的精品。剑首也经历了一个慢慢演化的过程,从公元800年早期的金字塔型剑首演变到后来的三角形铁片组成的比较复杂的款式。
在剑首和护手的装饰上,通常可见镀银、镀铜的几何图案相互交错,由此可见维京金属制造工艺的高超程度与想象力的非凡。
剑鞘(套、盒)是用两片经过雕刻的木片制成的,边缘用胶粘合,有时以毛皮包裹。剑鞘口和金属包头(即剑鞘顶端的金属片)有时镀上了装饰性的银、铜涂层。整把剑配有装饰性斜挂剑带(腰带或者肩带)以便佩戴。
维京人以用炭熔炼铁矿石后制造精制钢的方法而闻名遐迩,同样,这也使得他们能以制作出优质的剑身享誉四方。但,维京人最为出名的则是他们使用模具焊接法制作剑的复杂过程。
运用X射线技术透射一些文物,我们可以知道维京铁匠是如何制剑的:将长铁条和钢条焊接在一起,锻造成方形棒,再将其扭绞或缠绕成细细的一束,以制作出剑身坚硬的内芯,然后制造出模型剑身;剑身外部的剑刃则用上好的钢材制作,被焊接在内芯上;最后仔细地用酸擦洗剑身,显露出剑身的花纹。
许多著名的剑上都刻有其制作者的名字,比如乌尔贝特、路维利特和因格瑞等等。
这里乱入一个关于刀剑热处理的方法= =:
整体热处理是对工件整体加热,然后以适当的速度冷却,以改变其整体力学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钢铁整体热处理大致有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四种基本工艺。
  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根据材料和工件尺寸采用不同的保温时间,然后进行缓慢冷却,目的是使金属内部组织达到或接近-平衡状态,获得良好的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或者为进一步淬火作组织准备。
  正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后在空气中冷却,正火的效果同退火相似,只是得到的组织更细,常用于改善材料的切削性能,也有时用于对一些要求不高的零件作为最终热处理。
  淬火是将工件加热保温后,在水、油或其它无机盐、有机水溶液等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淬火后钢件变硬,但同时变脆。
  为了降低钢件的脆性,将淬火后的钢件在高于室温而低于650℃的某一适当温度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再进行冷却,这种工艺称为回火。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是整体热处理中的“四把火”,其中的淬火与回火关系密切,常常配合使用,缺一不可。
5.剑与决斗
维京人通过正式决斗(Formal duel或者
Holmganga)来解决争端。Holmganga大概意思是“去岛上”,说明大多数的决斗都是在小岛上进行的。在那儿,空间被严格限制了,因此也限制了选择撤退的自由。格斗区域则由铺在地上的方巾决定。布的周围画出了沟壑,再用绳子把这块区域围起来。每一位参战者都有另外个人帮他拿住盾牌。剑则是首选的兵器(所以这么蛋疼的事大部分是贵族干的?)
直到每个人轮流向对方发出一击后,决斗才正式开始。如果参战者选择后退而把脚踏出方巾外面,他将被视为逃跑,而战斗也随之终止。受伤的一方可以终止决斗,但是必须要向获胜方付出一笔钱作罚款。
6.剑与传说
维京人和古代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古代英雄传奇都常谈及某把剑的巨大力量,它可以把一个人劈成两半。剑往往朝着头部、颈部袭来,而且旨在造成致命一击。有诗歌为证:
托尔比约恩冲向格雷惕尔并向他攻击,
但格雷惕尔用左手提着的盾牌挡住了他的攻击,
并一剑把托尔比约恩的盾牌砍成了两半,还砍进了他的头,一直砍到了脑子里。
——《格雷惕尔萨迦》(公元1400年)
阿恩用头顶着他的盾冲进了羊圈,
末端指向了前方
波利手执腿咬剑朝他猛烈袭来,
切开了盾牌的末端,然后劈裂了他的骨头
——(《Laxdaela saga》)
(翻译苦手给跪了。。。)
各种各样的剑
前面提到了,维京人会携带一些小型的武器用于紧急时刻救命。有的人会带小刀短剑,有的人则会带着撒克逊战刀。
这里重点介绍一下撒克逊战刀,因为他是一种非常闻名遐迩的武器。很多人都认为Saxon(撒克逊人)一词正是表达了他们对于Sax(撒克逊战刀)的热爱,不过在北欧地区也有这种刀,已知可追溯到公元前300年左右。中世纪早期(公元500年-公元1100年),他是撒克逊人、法兰克人和维京人最常见的随身武器。之后,这种刀在北欧和西欧大陆都有发现。
在1066年的黑斯廷斯战役中,很多盎格鲁-撒克逊人持撒克逊长刀,而诺曼人(维京人的后裔,工头罗洛受法王之封得到的领地= =),除了
剑和长矛,可能还装备了类似小型撒克逊战刀的武器。
撒克逊刀是一种刀身很宽的单刃战刀,刀背较为厚重坚固,无刃的背侧从距离刀尖三分之一处开始逐渐收窄,呈斜坡状直至刀尖。而刀刃一侧则多为直线或者稍微弯曲。
小型撒克逊刀的刀长长达7.5厘米,最长的剑式撒克逊刀可达76厘米。喜爱他的维京人称其为撒克逊长刀;普通款式的刀身一般长达15厘米,被称为撒克逊短刀。这种刀木有护手,只有一个朴素的木制或骨制握柄。
没有任何史料记载维京人有谁是因为用小刀而出名的,说明这种小刀并不受人广泛推崇。也难怪,毕竟是小刀,和大家伙相比自然是不大起眼。冰岛的《武峡传奇》中,有一个名为吉迪尔的勇士评论说“使用小型撒克逊战斗时,他必须一次又一次地进行攻击。”
维京人大多是把这种小刀当成生存刀具了,就像现代的生存狂平时身上一定要携带一把小直或者小折用于EDC一样(比如我……),剥皮洗鱼处理伤口各种功能都可以有
尽管盾是一种防御装备,但是很多时候,对于维京人来说,盾的意义比武器还要重大。
唯一一种在维京人中广泛使用的防御装备便是盾牌。维京人使用一种由木头(一般是椴树,较为密实)制成的圆盾,这种圆盾中间放置把手的部分镀上了金属,既可以用来保护拿盾的手,也方便灵活地运用盾牌。有些盾牌则覆上了牛皮,甚至有的用金属的钉刺和边角加强了一番。一些另外的传奇中则提到盾牌看起来也分早期的轻巧型盾牌或者大方盾,这种盾有一个尖头,能覆盖住大部分腿部。
当维京人不再使用早先的纹章符号(诸如一些随后在欧洲开始被使用的,大概是被融进欧洲文化的异教符号?)时,盾牌可以被高度地修饰一番了。一面红色盾牌通常是战争的标志,而一面被高举的白色盾牌则被用作是求和的标志。国王可以持有镀金的盾牌,而其他贴在上面的用作装饰的花样也可以用来加强盾牌。埃吉尔萨迦中,哈康伯爵(雅尔)被给予了一面盾牌作为礼物,上面被画上了一些富有想象力的图样。在尼雅尔萨迦中,卡利背着一面盾牌,上面画着一只狮子,而海尔吉则背着一面红色的盾牌,上面画着一只雄鹿。
假如把所有历史上声名在外的战斗族群或者军事组织比作武器,那么维京人本身就是一把锋利而又“狰狞”的刀剑。他们天生就是战士。我们难以确定究竟是什么得以决定他们如同冰与火一样矛盾而又刚烈的性格,以及永远无法耗尽的英勇气魄。
也许是以奥丁(沃坦)为首的众神的多神制异教以及死后得以在瓦尔哈拉享有荣光的坦然,也许是北欧高纬度地区固然便有的恶劣气候以及比气候更加恶劣的糟糕地理环境,也许是大海给予他们探索新世界的勇气以及狡黠的性格,又也许是软弱的尚处于封建制度初期的西欧和英伦大陆使得维京人得以成就他们残忍的声名,维京人这一族群的形成是十分复杂的,总之,绝对不可以简简单单地就将维京人评论为“野蛮人”。他们豪迈而又粗犷的性格,他们如同冰块一样的冷静与如火一般灼热的战斗欲望,他们无法摧毁的强大意志,他们高超而又娴熟的战斗技巧,甚至是他们作为(主要的)步兵所拥有的超乎寻常的自主性与机动性,还有他们调动迅速的后勤(随便从田里找几个人来都很能打啊)和堪称奇迹一般的龙头战舰,这一切便是维京人最重要的武器。
尽管维京人的烧杀抢掠并非我们应该提倡的,但是,他们的勤劳与朴实(一年有一半时间都在种田,90%的维京人从不参与对外劫掠!!),他们善于经商的天赋(我会告诉你维京人其实也很会做生意么),他们勇于开拓的冒险精神(冰岛、北美洲、格陵兰岛,不解释)时至今日依然值得我们学习。
在此,向这些美德致敬。
——完——
资料与图片来自鱼鹰、《短兵器》、《长兵器》等等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维京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