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以家乡的地名作文举个例子

以家乡美为题,不是命题作文,来写个作文如何?_高贵的415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4贴子:
以家乡美为题,不是命题作文,来写个作文如何?
这里没人,我稍微发个帖以示活动开始。纯交流,写好就甩这里好了。新开个帖子吧,这里不甩链接出去,没人看到的。都不用害羞,纯练笔。
直降200!魅族 MX6售1599元起
备注一下,文体不限,除了诗词,怎么滴也得800字以上才算作文吧,文言文字数不限,但也得结构完整,甩几句可不算作文哟!标题点名家乡的地名。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关于地名来历的作文350字
ulJV19VF38
举个例子:青岛处黄河流域下游、黄海之滨的青岛,不仅以其秀丽的海光山色闻名于世,而且还以悠久的文化历史曾成为山东省的文化中心和我国北方的一个著名文化城市.1994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青岛,又称小青岛,别名琴岛,它既是青岛美的象征,又是青岛美的缩影. 青岛、小青岛、琴岛,都是指胶州湾入海处北侧的小岛.这个小岛和青岛历史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重要关系,历来受到史学界的重视和文人墨客的歌咏.但由于这个小岛名称的起源及其与陆地上青岛名称的关系、发展变化、名称的涵义等确有着不同的解释,几十年来还说法各异.时至今日,在多种出版物中还没有一个较为统一的看法.本文试就几十年间先后发见的历史资料,就以下诸问题琐考如下. 一
青岛本是指胶州湾海口北侧的海中小岛,面积仅零点零一二平方公里,海拔十七公尺有余,北侧距陆地一华里多(约720公尺).清朝同治年版《即墨县志》卷一“岛屿”条目中记载,“青岛,县西南百里”.是说青岛位于即墨县城西南百里的海中.在“山川脉络图”和“七乡村庄图”中都标注有这个海中岛屿.《胶澳志》还明确地说,“青岛,在青岛湾内不足一海里”,以“山岩耸秀,林木蓊清”,故名青岛. 关于青岛名称命名的年代,缺少具体的记载,从现在我们所能见到的古籍来看,明朝中叶已有青岛名称的记载,嘉靖刊《郑开阳杂著》中已载有“青岛”一名.明万历六年(1578年)任即墨县知县的许铤在《地方事宜议·海防》一文中记有:“本县东南滨海,即中国东界,望之了无津涯,惟岛屿罗峙其间.岛之可人居者,曰青、曰福…….”按胶州湾自唐宋以来已成为北方重要港口,尤其是宋代“元三年(公元1088年)……乃置密州板桥市舶司”(见《宋史•食货志》),板桥镇即现在胶州湾畔的胶州市.“市舶司”类似现在的海关和港口管理机构,掌管检查出入海港的船舶,征收商税,收购政府专卖品和管理外商等.板桥市舶司的建立,使胶州湾成为当时中国北方唯一设有市舶司的贸易口岸,海运频繁,所有货船必经胶州湾海口方可到达板桥镇.而青岛位于胶州湾入海口重要航道的一侧,不可能没有“青岛”或青岛的其他名称,只是我们没有见到记载罢了. 在出现“青岛”名称的同时,也出现了“青岛口”的名称.胶州湾内女姑口所立《重整旧规》碑文中明确记载了:“我即邑自前明许公奏请青岛、女姑等口准行海运,于是百物鳞集、千艘云屯,南北之货即通,农商之利益普……”.许公就是许铤.从明朝开始,“青岛”这个地名开始从海中间逐渐移向陆地.青岛北面的海湾称为青岛湾;湾边的村庄称为青岛村;村南的小河称为青岛河;村东南的山称为青岛山. “青岛口”泛指青岛左右的海湾,范围约从现鲁迅公园至团岛一带的海岬.是“青岛”这个地名,从海中向陆地过渡的名称,它的内涵既包括海口也包括海边的陆地.清同治版《即墨县志》的“海口图”中已将“青岛口”标注在陆地上. 青岛村是明朝初年建立的.明初,天下设立卫、所,青岛东部建有浮山所.据浮山所《苏氏族谱》载:“洪武定鼎,敕封世袭武德将军,赐爵千户授以御券,分封鳌山卫浮山所……,同封千户者九……,同封百户者四,丁、詹、侯、葛,共封十三户…….”另据《丁氏族谱》记载,丁氏其中一支由浮山所迁至青岛村定居,开始人口较少,所以称之为丁家庄.以后,一些军户和沿海渔民也来此安家,逐渐发展成为一大村庄,改名为青岛村(曾分别为青岛村和上青岛村).《胶澳志》中说:“青岛村,初为渔舟聚集之所,旧有居民三、四户,大都以渔为业.”青岛村地处青岛的对岸,为什么叫青岛村,未见记述,但从我国地名命名的特点来分析,是不是可以说青岛村是以靠近青岛得名的,青岛村附近的海口、小河、小山也都以青岛命名了.初建之后的青岛村的居民多为渔民.随着青岛口海运的逐渐开放,南北船员也逐渐增多.渔民和船员出海多祈求海神保佑平安,遂于明代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在青岛村西侧修建了一座天后宫,用以祭祀“天后”.《胶澳志》云:“天后之祀,不见于正史,然渔航业奉祀维谨,故海岸恒有是庙.”前几年,《青岛晚报》上开展的“青岛原来是小渔村”的讨论中,就青岛在德国侵占前是不是小渔村的问题上出现了几种说法.就我们掌握的历史资料看,德国侵占胶澳前,青岛早已不是小渔村了,而是一个繁荣的市镇了.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还得从青岛村建立时谈起.前文谈到,青岛村建于明朝初期,开始为军户务农的地方,后一些渔民也来此定居,发展为一个大村庄.明万历年间,青岛村前的青岛口被辟为海上贸易港口,于是“百物鳞集、千艘云屯”.应该说,这时的青岛村已不是个小渔村了,而是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贸易港口了.
到了清朝中叶,青岛口的贸易较前更有发展.青岛名称的内涵也起了实质性的变化,青岛的名称已从海中的青岛移向了陆地,青岛村附近一带的陆地通称为青岛.清同治四年(1865年)六月,在重修天后宫的《募建戏楼碑记》中,明确记载:“窃闻青岛开创以来,百有余年矣,迄今旅客商人,云集而至…….”这是我们见到的最早关于“青岛”的记载,这个“青岛”的范围是指青岛口附近一带的陆地,可以说是最早的“青岛地区”.再则“青岛开创以来,百有余年矣”,这个百余年,从同治算起,应是清朝的乾隆年间(年).这样说来,青岛开埠的时间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青岛”的历史发展时间又向前提早了一百余年.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三月,现存天后宫的另一碑文中记载:“盖闻天后以孝成神,以慈爱民,仁护海国,泽洽波臣.而旅客商人云集于此者,尤赖其鸿波不扬,惊涛顿息,故无不念以酬圣德焉.墨邑青岛口,旧有天后宫以妥神灵,不过粗具规模,未足以壮观耳……,宏舸连舳,巨舰接舻,乃增其旧制,敞之以庭堂,峻之以阶级,节税耀彩,金碧腾辉,可谓威镇四海…….”大船、巨舰,首尾相连,停泊于青岛口一带,好一派经贸繁忙景象.天后宫规模较前大有扩展,成为闻名的一大口岸.这样规模的一个商埠,能说是一个小渔村吗?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清朝驻德公使许景澄在其《条陈海军应办事宜折》中说:“青岛一带在烟台未开口岸时,航海商泊,凑集颇盛,本非散地荒陬可比.”许景澄在得知西方列强觊觎胶州湾后,建议清廷在胶澳设防.同年,清廷派道员刘含芳、总兵琅威理莅胶察勘.刘含芳在《查勘胶州湾条陈》中说:“……胶州澳口,口东青岛,高四十七、八丈,有市有关,地属即墨,山脉来自崂山.”明确说明,此时的青岛已有市、有关,“市”,应该是集市贸易,“关”,是指收税的海关.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六月,清廷决定在青岛设防,调派登州镇总兵章高元移驻青岛,建总兵衙门于青岛村旁,青岛成为设防的重镇.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三月,即德国侵占的前半年多,青岛口的商贸店铺已达60余家:“除新近由即墨、平度、金口、海阳来此赁屋暂营者六家外,计车马、旅店九,洪炉一,成衣、估衣、雉发三,油坊、磨坊、染坊六,杂货、竹席、瓷器店铺七,药铺二,当铺一,织网、麻草、油篓、木材八,肉鱼盐铺六,鞋帽、皮货各一,纱布绸店、广洋杂货店三,酒馆、饭铺九,酱园、豆腐坊各一,糕点茶食三,计六十五家,”并进行大宗进出口贸易.“出口以披猪、花生、生油、豆油、豆饼、白蜡、青梨为最;进口以广洋杂货、细白棉布、棉纱、绸缎、糖、桐油、竹木材为多.”(见胡存约《海云堂随记》).德国侵占前,青岛绝不是一个小渔村,而是一个繁华的海疆重镇.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十一月,德国派兵侵占了青岛,当时青岛地区称为胶澳.日,德国胁迫清政府签订了《胶澳租借条约》.据日文《胶州湾》一书记载,日,德皇威廉二世借用原有的青岛名称命名胶州保护地的新市区为青岛.这个新市区又分为青岛、鲍岛和埠头等区,范围也只有现市南区和市北区的一部分,青岛也只是整个胶澳中的一块地方.1922年,中国从日本人手中收回了胶澳租借地,定名为“胶澳商埠”,同年十一月先后颁布《胶澳商埠章程及青岛市施行自治制令》,这是称为“青岛市”的最早记载.在《青岛市施行市自治制令》中的第二条规定“青岛市之区域以青岛市街台东镇及台西镇之界址为区域”,第四条规定“青岛市由胶澳商埠局直接监督之“.这个青岛市也只是胶澳商埠的一部分,并受胶澳商埠的监督.直到1929年,胶澳商埠局撤销,原胶澳商埠的辖区被命名为青岛特别市,从这时起,青岛这个地名才代表了全市区.此后,尽管所辖范围时有变迁,但青岛市这个名称一直沿用至今.现在,青岛市辖范围一万余平方公里,计有市南、市北、四方、李沧、崂山、城阳、黄岛七区,即墨、平度、胶州、胶南、莱西五市. 二 小青岛是青岛的别称.
青岛从什么时间开始又称小青岛的呢?直到二ΟΟΟ年出版的书刊中还说:“日,德皇威廉二世正式命名胶州保护地的新市区为青岛.由于小青岛原是一个孤立的小岛,所以群众也一直称其为小青岛.”(见《青岛文物与名胜保护纪实》)这段记述明显是不对的.据现有资料证明,清朝中叶就已有称小青岛的记载,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刊写的《灵山卫志》中就记有“小青岛在淮子口对岸,入海者必由之道”.淮子口是胶州湾入海口一段水道的名称,因为小青岛位于灵山卫的东北,所以卫志说它在淮子口的对岸.道光年间重修的《胶州志》、同治版《即墨县志》“海程、险要汛”中都从此说.说明从清朝中叶开始,青岛也被称为小青岛了.而1934年版的《青岛名胜游览指南》一书中说:“小青岛……德租胶澳后开始署名……我国接收后名曰小青岛”.这是明显不对的.青岛地区人们一直称为青岛或小青岛.德国侵占青岛后,将小青岛改名为“阿克那岛”.1898年夏天,一些外国的植物学家在小青岛上发现了一种罕见的百合花,定名为“青岛百合”.德国人因此曾叫过小青岛为“百合绿岛”,此种名称既未正式公布也未曾传开.1904年(一说1900年),德人在小青岛之上修建了一座乳白色的八角形灯塔,塔高15.5米,控制着整个青岛港的船支往来,是一切船支进出胶州湾的重要航标.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取代德国侵占了青岛,日本将青岛的地名全部换成了日文的名称,小青岛当然在其内.据《青岛街市新旧名称对照表》中载,小青岛被改称“加藤岛”.1922年中国政府收回青岛后,一律将日文的名称改为中国的名称.小青岛又恢复了原来的名称,但不是《青岛名胜游览指南》中所说的“我国接收后名曰小青岛”,而是青岛,这在《接收青岛纪念写真》都有记载.1985年出版的《青岛风物》一书中把小青岛名称的时间说得更无依据,文中语:“青岛市定名后,乃更名小青岛”.姑且不说记载根本不对,就其本身的涵义就不清,我们知道青岛作为城市出现后,有过德国侵占时期的“新市区”、北洋军阀统治下的胶澳商埠内的“青岛市”,还有国民党统治时期的“青岛特别市”,那么上面所提到的“青岛市定名后”指的是哪个时代的青岛市呢?不知它的依据出在哪里? 从二十世纪初期开始,青岛逐渐成为旅游城市以来,小青岛也发展为游览点.1934年小青岛上开辟了道路,安装了石桌石凳,架设了木架牌坊,平整了花圃,并且还新建了一处茶亭,还修筑了游艇码头,游客乘小艇渡往,开辟成小青岛公园. 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后,小青岛沦为日本侵略军的驻地,不许中国人进入.四十年代初,岛东部修筑起防波堤与陆地相连,岛北部也修筑了一段防波堤. 青岛解放后,小青岛回到了人民的怀抱,防波堤经过加高加筑成为现在的规模,岛上建立了现代化的导航设施,为青岛港的海运事业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根据青岛市总体规划,小青岛再次作为一处新的游览景点而向人们开放. 三
琴岛是青岛和小青岛的别名,也是许多别名中最著名的一个. 关于琴岛名称的由来,有多种说法和记载.其一有地形环境说法,“据说从空中看下来象是古琴,故也称琴岛或琴屿”(见《海域青岛》).其二有自然现象说法,“取其山如琴,水如弦,清风徐来,波声铮铮如琴声之故”(见《琴岛诗话》).其三有“青”、“琴”谐音字说.还有从“琴头镇”一词转音而来说(见《漫笔琴岛》)等等. 最早提到琴岛一名的,从目前所掌握的材料看,当属1924年出版的《接收青岛纪念写真》一书.作者班鹏志1923年写的自序中曰:“自序于琴岛寄庐”,已正式把琴岛作为地名看待了.
在文学作品中提到“琴岛”一词的,从现在查阅到的资料来看,要首推长篇小说《桃源梦》一书了.此书已不多见.青岛市图书馆仅藏有1934年版的第三版本,初版年月不详.这是早期述说青岛的长篇小说,作者笔名为“燕齐倦游客”.该书内容是描写辛亥革命胜利后,满清的遗老遗少们逃来青岛后的没落腐朽生活.书中对青岛的早期发展有过一些较为真实的记述,其书中人物的名字大都是影射真人的,如把“章总兵”写成“庄总兵”,把“亨利亲王”写成“恩理亲王”,一些大臣的名字也都用谐音字代替等等.这部小说开卷第一回“失琴澳总兵受骗,修铁道报立三功”中的第一段就说:“话说山东半岛的东南角上,有一个海港,叫作琴澳港……靠海最近之处叫作琴岛,琴岛的北部叫作大抱岛,大抱岛迤北叫作小抱岛,总称都叫琴岛”.把青岛(小青岛)叫作琴岛,进而又把市区统称为琴岛,这和青岛名称由来一样,都是以青岛(小青岛)命名的.为什么不称青岛而称琴岛,可能和该书的人名一样,不用真名,而用谐音字,“青”和“琴”字的字音比较相近.《漫笔琴岛》所作的分析,我们认为是比较正确的. 为什么叫琴岛,还有以下几种可能. 一种可能是受到以前出版的《海道图说》一书的影响.《海道图说》是清朝末年出版的一种翻译本线装书,具体刊印年代不详.该书第七卷中有如下记载:“胶州湾东面有长山向东偏北延伸如舌……有城者为浮山所……又距挨户林头北面小澳首有琴头镇”.在胶州湾、黄岛两节之后出现了“琴头镇”,正好就是青岛的位置.书中关于“琴头镇”的经纬度记载为“北纬36°05ˊ,东经120°17ˊ”,又和青岛市的经纬度基本相符,可见图说中的“琴头镇”就是青岛.《海道图说》是一本地理书,可不可以说青岛在外文中还有一个别名,叫“琴头镇”.再则,因为《海道图说》是从英文翻译过来的书籍,也有可能是翻译上的不确.再有一种可能,就是青岛当时有过“琴头镇”或者类似的名称,但在我国的史籍中又不见记载.几种可能的推见或其它的证据,将随着史料的发现逐渐澄清.正式把琴岛作为地名的,见载于1934年出版的《青岛名胜游览指南》一书.书中在小青岛一条中说:“此岛一名琴岛”.1939年版的《青岛指南》、1957年版的《青岛游览手册》等书都沿用了此种说法.从称小青岛开始,逐渐地把青岛市也称琴岛了.琴岛不但成为地名,还成为地名风光的掌故,如“青岛八景”、“青岛十二景”的“琴屿飘灯”,青岛市乡二十四景的“琴岗滴翠”等等.二十世纪末,还把通往小青岛的道路命名为琴岛路. 除了“琴岛”、“琴屿”之外,在文学作品中也有把青岛称为“琴港”或“琴岗”的,还有称为“山岛”的等等.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江油记忆]
家乡地名传说
雾山客 发表于
佩服,真是有心人啊
谢谢鼓励!
lxgxwhj 发表于
客气客气!
本帖最后由 飞清风扬 于
16:19 编辑
& && & 铜星乡与新春乡交界的山梁上有一座奇特的小土包,土包上长 了几颗弯柏树,柏树枝上挂满了红布条,土包的下面常插满了燃过得香蜡。到后期,人们又在土包的下方(东南方)修了个小庙庙,一年四季都有人虔诚供奉,顶礼膜拜,从未间断,这是咋回事呢?
& &&&传说这土堆里埋着一对光荣的红军女战士,故名女儿坟。
& &&&民国二十四年,也就是一九三五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党代表张国焘、军长徐向前、政委陈昌浩等川陕革命跟军地的领导同志的带领下,从通江、南江、巴中(亦简称通南巴)出发,欲会师中央红军。途经广元剑阁,进入江油云集清林口等许多地方。一路上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层层封锁。到处建立苏维埃人民政权,轰轰烈烈的搞土地改革,打土豪,分田地领导人民闹革命。所到之处,当地人民群起响应,载歌载舞,热烈欢迎。人们踊跃参军,筹粮筹款,红红火火,热闹非凡。把那些当地的土豪劣绅、地主恶霸、袍哥土匪吓得闻风丧胆、屁滚尿流、心惊胆战、惶惶不可终日。
& && & 红军在攻克江油县城失利后,作战略退却转移。准备从北川、理县、茂汶再到松潘毛儿盖与中央红军会师。人民群众悲痛万分、失声痛哭,纷纷挽留红军队伍。红军在出发前,将部分红军受伤战士委托给群众老乡,拜托他们照顾好伤员,让他们早日康复,重返前线、立功杀敌。可恨的是红军走了以后,那些土豪劣绅、地主恶霸、土匪袍哥又从躲藏之处杀气腾腾的回来了。他们污蔑红军叫霉老二,组织还乡团、剿匪队,疯狂残杀农会干部、红军伤员与先进群众。其中有一对红军姐妹,具体姓名不祥,被剿匪队搜出,糟蹋后屠杀于此,不准收尸掩埋。当地群众没有办法,只好你一块土,他一坨泥,丢在尸体上,天长日久就堆成了一个小土堆。多年以后有个人家中有人生病,到土堆前烧香焚纸,许愿祈求保佑家人早日康复痊愈,说也奇怪,第二天病人就能下地干活了。这消息很快传开,当地人家中有什么事都来烧香许愿,无不灵验。这恐怕是当地人为了避开反动派的迫害,也是为了怀念红军战士,搞个灵验的假象以镇住那些反动派也未可知。
& && & 只是后来许愿的人,从这里路过的人都往土堆里丢一块石头或者一坨泥巴,所以有说:“女儿坟,长又长。”两个多音字,你试试变着读,会发现人们的美好愿望。
寻明天 发表于
遥望窦团山 发表于
学习学习,谢谢
欢迎交流!
飞清风扬 发表于
& && & 铜星乡与新春乡交界的山梁上有一座奇特的小土包,土包上长 了几颗弯柏树,柏树枝上挂满了红 ...
网友实拍女儿坟现状
(126.98 KB, 下载次数: 40)
21:59 上传
(112.2 KB, 下载次数: 55)
21:59 上传
(96.13 KB, 下载次数: 45)
21:59 上传
(76.29 KB, 下载次数: 49)
21:59 上传
(82.96 KB, 下载次数: 48)
22:00 上传
(94.92 KB, 下载次数: 50)
22:00 上传
双管猎枪 发表于
谢谢关注!
& && &&&江油市新春乡有个猫儿寺村。
& && &&&话说很多以前,有一野猫成精,在此吃人,后被团山云岩寺慈云长老降服,并建寺压住猫精,阻其超生,故有猫儿寺。
& && &&&时伏牛村有钟老三其人,父母兄弟因病去世得早,留下他孤身一人打柴买米为生。这天下山已晚,刚到山口天已擦黑。只见一妇人在路边哭得甚是伤心,低泣幽咽,呜呜如猫,直叫人抓心挠肠。他挑着担子走上前去,低头探问:“妹子,不知你所为何事,在此啼哭,眼看天快黑尽,还是尽早回家吧。”那妇人见有人问,哭得愈发厉害,只不搭理老三。老三放下柴担再三耐心询问,那妇人才抬起头来,说自己是一个童养媳,婆婆带不得人,今天不慎打碎玉碗一只,婆婆便要往死里打,实无所忍,方才逃出。老三要送她回,妇人更是泣不成声:“反正回去也是一死,不如死在这里算了,你不要管我,快走你的”。说着竟以头撞树,撞得头破血流。老三心地善良,看她实在可怜,忙将她拉住:“你看这样如何,我家离此不远,若不嫌弃,先到我家住下,等我找到你婆婆说好以后,再送你回去。”那妇人便止住哭声随老三而回。她住在里屋,老三打地铺在外。随后几日,老三再三追问,到底姓甚名谁,家住何方。妇人只说自己姓李,其余支吾说不清楚。老三四处打探,方圆数十里竟无谁家童养媳出走。哎,请神容易送神难。再说这妇人长得俊俏,人又勤快,自从来到老三家,洗衣煮饭,扫地擦窗,把一个小家收拾得井井有条、干干净净。邻居大婶先是挤眉弄眼,后是上门打探,得知原委,就极力撮合老三娶了李氏。
& && & 婚后没几天,媳妇对他说:“我看你终日大柴,甚是辛苦,我给你一物,可去赌场押宝必赢。”老三说自己不会,媳妇只说莫急,说话间,拿出一圆圆扁扁的绿色的小石头来。递给老三:“把它装在下裤口袋深处,走进赌场押大小,中了石头不会动,不中石头就会跳,只是莫要别人知道就行,这样岂可不赢?”老三便依计行事,家中光景渐好。一日媳妇又说:“搞赌也非长久之计,不如我们搬到街上,置些铺面,做些小本生意,方是正经。”老三此时当然对媳妇儿言听计从了,不日便上了街,生意兴隆,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 && & 看官们也许已经猜到了,李氏本不是人,而是老君山里修炼成精的一只野猫。野猫本市嗜血之物,几日不饮人血,便饥渴要命,与老三成婚,只是为了隐藏身形,混迹人间。每到夜半时分,老三熟睡,她便化着猫形,眼射蓝光,专噬活孩。时乡野之人相距甚远,消息不够灵通,加之一家小孩众多,小孩泡死摔死也不在意。一两月来,十里八乡失踪三五孩子也没引起大家注意,只是猫精觉得跑得又远,又不够吃,所以提议搬到人口集中的镇上。可镇上人大家消息灵通,不到一月,便因为连续有小孩失踪而闹得人心惶惶,大家传得沸沸扬扬。
& && & 正好团山慈云长老化缘来到此地,得知此事,便设坛做法,放目打醮,瞬间便知新来的钟老三家有妖精。于是直接找到老三问其媳妇来历,听完讲述后便道:“李氏非人,妖精是也。”老三一听,火冒三丈:“你才是个妖精,见我二人恩爱,便来拆散。”和尚也不计较,只说:“你今晚假装熟睡,看看便知,你明日再来找我。”又到夜半时分,连推老三不醒,又跳下床来,将身一抖,变成一只圆头尖耳、眼放绿光、拖着长尾的野猫,一个纵步就从窗户上跳了出去,不见了踪影。老三躲在被窝,看得清楚,早吓得魂不附体,全身瘫软。约莫四更时分,“咚”的一声,老猫吃人归来,化为美妇,上得床来,老三抖得更加厉害,冷汗淋漓,问他如如何,只说严重风寒。搪塞不易,捱到天明。忙奔庙里,求和尚救自己性命。慈云只说莫急,拿出三道符印交于老三道:“今晚等她出去,你将三道印符分别贴于门上、窗户和窗帘,保你无事。”老三于夜半猫精出走后,依言张贴。也是四更时分,那猫精回来,见门上金刚符印,倒头便拜,直拜了二十四拜,符印掉落,便拾得吃下肚去,如此三番,吃掉另外两符,这才上得床去,仍见老三抖得厉害,便到:“若是有病,当事医药,不必请符,何人害你,我明日定去找他。”老三支吾半天,也没个究竟,只好作罢。次日老三又去求救慈云,慈云依然给符三道,后如昨夜。可就在猫精正拜窗符的时候,躲在暗处的慈云用钢叉叉住猫精颈项,用符印封住,不能变身。这才叫老三与众街坊来看个清楚,然后用三味真火将猫精烧回原形。又找到老三家天井里猫的巢穴,里面白骨累累。众人大怒,纷纷责怪老三藏妖害人,便要将他打死。慈云赶快拦住:“此人罪孽,我自引他消除,为了不让野猫精继续超生害人,大家需要在此地建寺一院,将野猫精镇压于下,放保地方安宁。”
& && & 寺已建成,名猫儿寺,长老收老三为徒,直回窦团山为之消孽去了。
韩代贵 发表于
很好的故事,小时候就是听这种故事长大的。现在的城市孩子哪里听得到啊?
对头,我们也是根据听来的内容整理的,也包括小时候听到的。
本帖最后由 飞清风扬 于
17:03 编辑
江油物华天宝,江油八品世人皆知。
江油人杰地灵,文有李白在青莲,武有海灯生重华。
此地特讲重华的一些传说。
在明朝嘉靖年间,有位许姓的阴阳先生测绘出重华的地形特像一首船,船要活起来是离不开水的,无水变没有生计。可是由于老君山的阻隔,平武涪江的水过不来,只有旱河一条。怎么办呢?聪明智慧的古老先人,就在老君山下来的河道里,修筑堰堤拦水。船有了水,便有了生机,于是先人们便在此繁衍生息居住了下来。阴阳先生又说:“船有水便有了生机,但水是流动的,水走,船自然也顺水走了,这就需要蒿杆,蒿杆在哪里呢?”正当众人一筹莫展时,先生指着佛爷岩上的一对百年老松说:“大家不必担心,蒿杆现成,欲使船不下行,故松生石上了,如果是生在下边泥土之中的话,船早就留走了,我们哪里还能在此居住繁衍呢?”正当众人满心欢喜时,先生有道:“旱年尚可,若是遇到特大洪灾之年,老君山下来的大洪水亦可把船冲走,这样就会失去此处地脉仙气。如若我们在此河上修建桥楼一座,在船尾修建文风楼一座,则可镇住地脉,保我等居住无恙。”百年老松后遭天雷击断一根,所以佛爷岩上面现在叫一根松。
于是先人们便在河道上架起一座造型别致、风格独特的桥楼子,最初是木板铺桥,木制桥楼。与此同时为了不让顺洪水路过的水妖作怪淹没房屋良田,特意雕刻两条石龙,龙头朝上,龙尾朝下,我们重华堰难遭大水灾,全凭此二石龙。现桥楼翻修后并作画于梁,以石板铺面了,名公安桥,是夏季老人们纳凉的好去处。
当时人们又在下场建文凤楼一座,那是一座八角重檐、雕梁画栋、精美绝伦的双层阁楼。工程竣工以后,曾做过贡生的阴阳先生在文凤楼题写七言绝句一首:重重山峦阻相隔,乡人集资建楼阁。水走船留在此地,繁华热闹永不绝。在众人提议之下,取诗中重华二字作了地名。
现如今文凤楼已毁,只有原址处的一家茶楼还取名“文风楼茶馆”,以示纪念。也许正是这个原因,现在重华河里的水越来越小,堰多修了几道,可惜水却蓄得不多,一年四季很难见到我们儿时从桥楼子的木板缝隙里看到的清凉幽深的河水了。
(119.49 KB, 下载次数: 43)
16:49 上传
(118.89 KB, 下载次数: 47)
16:49 上传
匡山佛爷洞 发表于
有故事的地方
LBX 发表于
整点真实点的来嘛那些神话故事,看起来太悬。搞点近代史的。大家多了解了解如今的江油,
真实的东西,就不是传说了。要弄历史的东西,本人功力就不够了。
指尖芭蕾 发表于
小溪坝阴坪村“皇帝山”,是一座平顶山,山上林木茂盛。相传明建文帝被皇叔朱棣夺位,携嫔妃和大量珠宝从阴 ...
难得啊,还现存,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
RE: 家乡地名传说
此文重点参考《三联生活周刊》刊载文章《四川老君山的火药之谜》,作者,吴琪。八大会馆的情况根据现华胜新区陈太仁、周胜富、罗启富等老人口述整理,引述自新浪博客
老君山硝洞群与重华八大会馆
& && &&&记得从我记事起,就听说有个叫任辛元的人爬上万丈悬崖进硝洞去熬硝,偶尔也会看到他在街上卖从硝洞里取出的燕窝。
& && & 2003年,北京华域九州文化研究所所长徐向东教授等30多位专家学者,先后三次亲临四川江油市重华镇老君山十多处大小洞穴考古。在北京专家的几轮考察过后,四川当地的文物部门也组织了自己的专家,2006年对硝洞进行了4天的考古调查。
& && & 海拔800多米,当地人叫做“天雨洞”,在老君山已开发的风景区里,一般游客就能到达。“天雨洞”里有两组规模不大的硝池,让人并不吃惊。& && & 海拔1100多米的“犀牛洞”,天然溶洞里是美丽的钟乳石,有着人工开采的几个硝池。“高观洞”位于海拔1400多米的半山腰绝壁,通往洞口既没有路也没办法临时开路,人只能踩着绝壁上凹凸不平的石头往前走,稍不留神就会掉下去。高观洞里有着不少硝池,有些池子刚刚用石块垒好,有些还只是半成品。“感觉这些硝洞一定不是民间所为了,这个洞口有一两百米深,民间不会这样大规模有组织地来绝壁上开发硝洞。”& && & 海拔1600米的“烟子洞”也没有让人失望,这里有直径为2~2.2米的一组12个硝池,规模大小一致,与之前零散的分布十分不同。熬硝池用管子连接着定硝池,有单独的引水系统。在工作区旁边,石头墙简单地隔出了生活区,残留着灶台、垒硝池所用的工具“泥掌子”,地上还有着陶瓷碎片,“青花纹饰,是比较粗糙的民用瓷”。烟子洞的洞口宽约20多米,洞深1000多米,“感觉是人工一次性开采而成”。洞口被乱石封住了,人只能扒出缝隙后钻进去。宋建民更加坚信了这里曾经被古代官方开发过的判断,洞口的封堵让硝洞有了神秘性,“如果是民间的硝洞,没有必要封堵,整个洞里边有一套完整的手工流水作业系统,并不是单纯的为了谋生而为”。& && & 海拔1800米高的“朝阳洞”。洞里沿途都有残留的瓷器碎片,从明代的纹饰延续到清代,还有木勺、木铲、泥掌子等用具。洞里最多的废料堆积处,竟然高达30多米。根据产硝的废料数量,可以大致算出当时洞内硝的产量。与烟子洞一次性开采的情形不同,朝阳洞是持续了相当长一段时期的连续开采洞穴。这里的硝池分别建在落差300到400米的地方,四五个一组,分很多的工作区域,规模更加庞大。& && & 这些熬硝洞群有个共同的名字叫“硝子洞”& && & 硝是制造火药的主要原料,火药民用可以制造火炮子,烟花,重华镇就有一条街叫火炮街。火药更重要的就是用于军事,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当时重华火药加工买卖盛况空前,华南华东八省的商人为了通商贸易的方便,纷纷建立通商会馆。八大会馆都设有戏台 , 只是时至今日,这些会馆大部分只有一些遗迹尚存了,建筑基本都被拆除。
1、陕西馆,解放下街粮站;2、广东馆 (南华宫),食品站屠宰场;广东馆,又名南华宫,占地约3300余平方米,解放后由政府划归食品部门使用,除门前部份房屋有所改造外,现属保存较为完好的一处会馆。3、湖南馆(寿福宫),工商所(属派出所租用);4、洪济宫,电影院(从禹王宫分离出来的);5、禹王宫(湘、鄂、粤、桂、赣、豫六省商会合建),解放中街粮站;禹王宫,原占地约5000平方米。据当地老人回忆,是由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江西、河南等省合建,主要是为了防止水灾,祈求神灵保佑。建国后由政府划归粮食部门使用。因企业发展的需要,于1978年将原会馆拆除后改建为粮仓。现仅剩会馆遗址。6、江西馆,供销社;7、福建馆(天后宫)属灵溪街,(罗智全住处),已撤除,无遗址。8、龙会馆(重华寺);
附一:下载自 的硝子洞遗址照片
附二:八大会馆遗址和仅存的现状
&&陕西馆遗址,想年骚灯火通明时,我和父母还在这个坝坝头排队缴粮
&&广东馆 (南华宫)前门,铁窗子格格,让人想起当年食品站挤半斤槽头肉的火爆
南华宫石砌台阶和古树、老屋依旧
南华宫保存完好的木楼
&&南华宫历经百年,穿木结构已有些松动,用抓钉辅助固定,古老的木格子窗子看得更清楚
南华宫石条上的花纹还在
热情的主人向我介绍,石块上刻有“红军政治部”,并惋惜道:原本这一排每块石头上都有字,年久风化掉了
广东馆(南华宫)之所以是八大会馆中现在保存最为完整的,实在得益于这位瘦小的老人在食品站改制的时候买下了它,如果是集体财产的话,也就和其他几馆一样,今天只能看到遗址了,甚至连遗址都看不到,这位老人为今天的重华人做了一件值得念想的事。顺便说一下,他是我的牌友哦,打牌脾气好得很,嘿嘿
南华宫戏台顶部的雕梁画栋,时隔百年无人维修,颜色人斑驳可见。虽如此,但老万私人也没有能力来维修这个动辄上百万的古代会馆,谁有这个能力呢?谁又有这个心呢?
湖南馆(寿福宫),已经面目全非,
洪济宫,我儿时的电影院,那叫一个要命的挤啊,现如今荒草萋萋
禹王宫,当时六省商会合建。民以食为天,粮站总是占据最重要的场所,门虽然关着,但可以看到墙壁厚实的粮库房子
江西馆,不晓得这个台阶与老馆还有没有丁点儿关系
龙会馆(现重华寺)的一角
总算有个“古”字
这块新近竖立的石碑记载龙会馆现名“重华寺” ,其实更多的人说原来叫“重皇寺”
弥勒殿牌匾下赫然记着一排捐建者的名字,无论信徒想拜谁,只要让曾经的龙会馆不至于荒芜一片就好。
我是杀猪的 发表于
谢谢光顾!
万寿寺 江油市后坝镇有个万寿村,村中有座古寺叫万寿寺,就坐落在后坝老街。这里曾经是后坝文化商业经济中心,交通四通八达,商贾店铺林立其间,各具风格的茶楼酒肆、戏院作坊纵横交错,在各种小吃商贩的吆喝声中,后坝显得空前的热闹和繁荣。古寺在这里就显得格外的古朴典雅,肃穆庄严。万寿,顾名思义,乃吉祥长寿之意。何来此名,在此把我所听到的与大家一起分享。多年以前,有一阴阳先生预测这里有一风水宝地,他说了,若是有福之人葬于此地,定能让后世之人荣华富贵;无福之人葬于此地,则要成为厉鬼成精害人。言过不久,阴阳先生死了,也没有人提及此事。后来,有人被仇杀后埋于此地,三月之内,人们并没发现有何异样。三月之后的某一天,有叟姓小偷准备潜入村中万姓大户人家行窃,白天他踩好点后,就隐藏于万家院外的草垛之中,等天黑之后再伺机进入院内。就在太阳下山以后,从村外十字路口走来一红脸大汉,左手拿一红布口袋,右手提一大红公鸡,昂首阔步抄玩家走来。小偷起初以为此人是万家亲戚,来串门的。谁料此人到达草垛子后,居然停了下来,将手里的口袋和公鸡藏入草垛中才进入万家大院。小偷心里暗自高兴呀,天赐良机啊,不用进院冒险了,干脆顺了公鸡和口袋,说不定口袋里还有银子呢。于是他就在大汉进院不久,从草垛里拿出大汉藏下的东西,待他拿出来,定睛一看,立马傻掉,惊得半天出不出气来。原来红脸大汉藏在草中的不是什么公鸡和口袋,而是一套腥味十足的血衣血裤,什么银子花花也没有。真够倒霉哟,小偷回过神来,气得顺手捡了块石头,裹在衣裤之中,骂骂咧咧的一起扔进了旁边的秧田之中,又藏入草中等待时机。掌灯十分,红脸大汉从万家大院走了出来,径直到草垛下拿他的东西,可是任他如何翻找,就是不见东西,只好返回万家。小偷在草堆里听得明白,只要大汉进了万家,就有人呐喊痛苦,大汉出来,哭声立止。在朦胧的月色下,小偷见大汉进出一次万家,面容身形就变换一次,面目越来越狰狞可怕,甚至渐渐的有了獠牙长舌,小偷正吓得大气不出,远处有了鸡鸣之声,红脸大汉大叫数声不见了踪影。大汉的最后长嘶,小偷再次看清他的面目,青脸獠牙,巨齿发红,手似钢勾,脚如铁叉。小偷这时候也吓得身若筛糠,瘫软一团,只待恶鬼消失后才连爬带滚的来到万家大院敲门,进屋将刚才所见一五一十的告诉了主人家。万家人听完后也是惊奇得不得了。这也想起了这一晚上自家儿媳难产,差点死去,终于明白原因所在。现在母子平安。便十分感激小偷扔了恶鬼的东西。于是备了些酒菜,招待一番并送了些财物与叟姓小偷。自打这以后,万家就不得安宁了。只要天一黑下来,院外四周总是鬼哭狼嚎,此起彼伏,常吓得家人蒙头盖被,胆战心惊。万家主人只好请来道行高深的法师前来祛邪除魔,以求平安。法师听完事情大致经过后,便打醮坐坛施法,一番作为下来之后,告诉万家主人:“你院子方圆数里本是一处风水宝地,可是新近葬了一位作恶之人,此人前来你家作乱,欲寻替胎,幸遇小偷破之,未能成事,现今没了血衣血裤作为凭证索命,故此前来吵闹,你找来那晚叟姓人士所扔之物,我自有办法除之。”万家主人依照法师吩咐,先找到衣裤,然后和叟小偷一道跟随法师来到恶鬼葬身之处,法师将血衣裤用符印镇在坟墓之中,用三味真火烧掉后对主人说:“你须在此间寺一座,方保长期平安,你姓万,他姓叟,就取名万寿寺了”寿与叟谐音,万寿也有吉祥之意。
补充内容 ( 20:45):
应该是厚坝
烽火戯诸侯 发表于
哈哈,想法是有,课时脑壳里莫货
关于老君山藏王寨,另有一个与明朝历史有关的传说,这里要讲的是一个神话传说。
话说很早以前,小溪坝张村崖山下的阴平村,有一从外地迁来与嫂子和母亲相依为命的放牛娃。一个繁星密布的半夜、十五岁的放牛娃又被财主早早的吼起来去山中放牛,有饿又困的他很快就迷迷糊糊的睡着了。恍惚之中听见有人说他躺的地方是个龙穴,如果是他的先人睡在这里,他以后会当皇帝的。一觉醒来,放牛娃赶快在这里插根木棍,垒些小石头作了记号。
回家后,放牛娃给母亲讲了山中梦里奇闻,又打听自家祖坟。穷苦人家,又没有文化,母亲也不知道自己来自哪里,更不要说祖坟了。放牛娃眼看叹气的母亲,顿起歹意,活着的母亲死了不也是自己的先人吗。于是,他到捣米的石窝边假装捣米,一会儿后,脚踩捣棒,叫母亲趴下身字低头看看米捣得咋样了,母亲刚一趴下,他脚一松,重重的石坨就砸死了母亲。放牛娃叫来嫂子如此这般的商量一番,嫂子见事已至此,就依了放牛娃的安排,一起找人把命苦的老母草草葬在放牛娃垒有小石头的地方,说也奇怪,白天刚埋好的坟头,晚上就变成了一座小山,众人无不惊奇骇然。
又说天庭日日游神察见有人葬坟龙穴,忙奏将玉帝。玉帝当即下诏让太白金星详查此事,金星仅观之如是,忽略了葬者的死因,便掐指算定,放牛娃当成当朝下位真龙天子。回奏玉帝,帝让其全权办理。金星随即托梦给放牛娃,要他在某年某月某日公鸡初鸣之时,犁辕为弓,犁脖作箭,朝北而射,连射三箭,以后自便有人拥他进京称帝。
再说,被金星老儿忽略死因的母亲冤魂在阎罗殿日夜啼哭,大呼冤枉。阎王问询查究,得知老母冤死,即刻伸表奏闻玉帝。玉帝闻听大怒,责问金星办事马虎,又说后患由你起,那还是你去收拾这个局面吧。金星一想,此子狠毒,禽兽不如,何以配做人君,但事已至此,只有放其母亲返回阳间,伺机破之。办事一贯马虎的金星,又忽略了一事,告诉在天边镇守的苏天师,不用去护佑放牛娃进京了。
放牛娃自打金星托梦以后,简直是沾沾自喜,洋洋得意,急忙造好弓箭,等待时机。其母冤魂来到阳间,只想除之而后快,奈何放牛娃以有帝王之气,近他不得。这天放牛娃的嫂子问他:“你当了皇帝,封我什么名号?”他说:“自然是皇嫂。”得意忘形的他这时又起淫心,便嬉皮笑脸的说:“我也没有老婆,我当皇帝后,要封你做正宫娘娘。”嫂子一听,气不打一处来,后悔帮了这个淫棍:“你个混账东西,皇帝还没当上就昏了君,嫂子就是嫂子,怎可乱来。”嫂子的悔意,让他母亲的冤魂有了附身的机会。转眼日期已到,被母亲冤魂附身的嫂子,提前一个时辰拿着簸箕到鸡窝顶上去敲打,公鸡受到惊吓也就提前打鸣了。听到鸡鸣,放牛娃赶快朝北连射三箭。箭一射出,便有上天苏天师手下的金甲银将抓住,得令向京城飞去,然后用力投向皇帝宝座。由于射出时间早了一些,第一箭正中空空的宝座,第二箭射中无人的文案,第三箭到时,皇帝刚到大殿,箭一到就让镇殿将军打落。皇帝叫来国师一算,便知在四川梓潼县出了草寇皇帝,要谋朝廷江山,于是又急忙下诏,派了大将前去捉拿。
那没有得到新旨意的苏天师,一看到箭已射出的信号,赶忙调拨二郎神,五员大将,十万天兵到点将台集合,自己按下云头来接迎放牛娃到点将台,才到半路,就接到玉皇大帝不再护佑的旨意,非但如此,天师还无辜的被罚,化作一座大山,只能镇守人间了。他的手下也无辜被罚,纷纷化作了大山。所以放牛娃停留之地就有逮皇庙,今属后坝镇境;苏天师所化之山就叫苏家垭,今属百胜乡;二郎神化山之地有二郎庙,今属明镜乡;五元大将、十万天兵化山后叫五指山,今又叫云集乡,只因当年多天兵云集在此云集待命。
放牛娃呢?既无人保驾,便落荒而逃。就从苏天师背上爬过去,经今重华镇的平桥村、大兴村慌不择路逃到重皇寺,天色昏黑,无法赶路,就钻进寺中,倒在门口的灵官菩萨的脚下大睡起来,睡梦中灵官菩萨圆瞪双眼大声呵斥:“我不看你是一个孽龙,命不该绝,我一脚踩死你,还不快滚!”放牛娃大哭到:“官兵四下追拿,你让我往何处滚哇?”灵官菩萨也不言语,举起手中鞭稍,往北一指,放牛娃以为要打死他,一惊而醒。他看了一下鞭稍所指正是重华北面的老君山。于是他进了老君山,无人再知他的行踪死活,但人们也开始叫此山藏王寨。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
Powered by
X3.2 Copyright &copy 2008- 江油论坛 版权所有
违法举报电话:江油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电话 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家乡的地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