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的人在国外大缸龙鱼混养视频好像也混得不怎么样

人人网 - 抱歉
哦,抱歉,好像看不到了
现在你可以:
看看其它好友写了什么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百度了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的杰出校友,整个人都不好了
可用积分 点
APP积分 点
学渣就不用看了,学霸看完被秒成学渣。
这帖子真心不错。我要推到微博啥的给小伙伴们看看:
这人还没添加签名啦。别再看她啦
可用积分 点
APP积分 点
来自移动设备
那都不是一般人,跟那群人比直接不用活
这人还没添加签名啦。别再看她啦
可用积分 点
APP积分 点
和爱因斯坦比也不怎么样啊
这人还没添加签名啦。别再看她啦
可用积分 点
APP积分 点
来自移动设备
那些不是人。。。
这人还没添加签名啦。别再看她啦
可用积分 点
APP积分 点
本帖最后由 oioi 于
00:07 编辑
郭元林,78级第二期,紫光集团总裁。
& &&&高峰,78级第二期,德意志银行中国区董事总经理。
& &&&卫浩然,78级第二期,1999年创办 UHere Corp.,现任Weilabs公司总裁。卫浩然1992年获明尼苏达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1997年获MIT Sloan商学院MBA学位。
& &&&王凯宁,78级第二期,现任易保网络技术首席架构师兼研发部总经理。
& &&&伍晓东,79少,14岁入科大。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博士,现任北京梦联信通总裁。
& &&&王维勇,81少,现任华润万家有限公司副总裁,主管华北区。中国科大理学学士和管理科学学士,清华大学工学硕士。
& &&&刘中青,82少,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DG)投资基金副总裁。
& &&&岳军,82少,现任深圳美杰咨询公司总经理。
& &&&李俊杰,82少,14岁入科大。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和法律双料博士。现任Netdao Inc.(网道)首席执行官。
& &&&施晨阳,82少,曾创办Colorstamps,现任德国QIAGEN公司亚洲总裁。
& &&&陈晓薇,83少,匹兹堡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加州大学人类遗传博士后。现任第九城市总裁。
& &&&陈瀚洋,83少,英国牛津大学工程学博士,现就职于Royal Bank of Capital Market, London,职位Director。
& &&&陈刚,83少,现就职于 Regeneron Pharmaceuticals, Inc.,职位Associate Director。
& &&&黄崴,83少,Philadelphia International Advisors (PIA) 合伙人。
& &&&王江洪,83少,耶鲁大学MBA,现任 GE Energy Financial Services 战略营销副总裁(Vice President, Strategic Marketing)。
& &&&黄河,83少,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任 Susquehanna International Group(SIG)投资策略师(Investment Strategist);Association of Chinese Finance Professional of USA创始人和执行副会长;Chinese Economist Society (USA)理事。
& &&&付国斌,83少,中国人民大学MBA,巨龙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
& &&&薛峰,84少,14岁入科大。95-00年任用友软件集团董事副总裁、产品总监、产品总设计师等。现任 TurboCRM公司董事&首席执行官。
& &&&袁超,84少,现任深圳聚奎鑫投资咨询公司董事长。
& &&&曾静华,84少,现任宣榕公司董事长。
& &&&黄沁,84少,14岁入科大。美国MIT(麻省理工)91年度优秀学生和ECE硕士。24岁成为华尔街Prudential证券公司最年轻的高级副总裁; 96年任德意志银行亚洲分行董事;98年为一家香港银行成功融资2.36亿美元,被⟪亚洲财经⟫和⟪国际证券导报 ⟫评为当年&亚太最佳融资运作&;99年创建教育网站。现任香港诚信资本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 &&&李鲲,84少,现任TurboCRM信息科技公司产品总监。
& &&&范少军,84少,现任深圳照华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 &&&王铁军,84少,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现就职于Citadel Investment Group, USA。
& &&&李闻硕,84少,芝加哥大学博士,现就职于Intel公司,职位Program Manager。
& &&&蒋继宁,84少,现任网大(中国)有限公司总裁,深圳教育国际交流学院董事长。
& &&&骆小春,84少,芝加哥大学博士,现任美国汇丰银行高级副总裁。
& &&&楚天骄,84少,卡耐基梅隆大学哲学博士,现就职于Clairvoyance Corp.,职位Research Scientist。
& &&&李逊,85少,美国夏威夷大学电子工程硕士。现任WebEx Inc.副总裁。李逊是影片《好奇害死猫》的联合出品人。
& &&&聂建林和郑天舒,85少,在深圳创办了蓝讯技术有限公司。
& &&&易万军,86级,融通蓝筹成长基金经理。
& &&&杨竞霜,86少,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现任Goldman, Sachs & Co.副总裁。
& &&&万飚,87少,华为WCDMA产品线总监。
& &&&王川,87少;1993年获Rochester大学材料系硕士;1994年获Georgia lnst.Technology电脑硕士;是BN3 Communications公司创办人之一。BN3 Communications公司从1999年到2003年6月间给科大校友网络ustc.edu提供Email服务。2002年创办房贷金融公司 Marvel Financial lnc. 。
& &&&叶一火,87少,现任宝利通公司总裁。
& &&&李俊凌,87少,斯坦福大学博士,曾先后任麦肯锡(中国)公司咨询顾问、摩托罗拉公司个人通讯事业部北亚发展战略部总监,现任阿里巴巴集团参谋部副总裁,并任中国雅虎社区、资讯与通讯业务总经理。
& &&&王利锋,87少,现任北京万方幸星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总裁。
& &&&朱骁洵,88少,Metrologic Instruments集团研发部总监,曾任科大海外校友基金会副主席。Drexel大学博士。99年负责筹办美国Metrologic Instruments集团在苏州的分公司Metro (Suzhou) Technologies。
& &&&李昊,89少,14岁入科大,毕业于物理系。中国光彩事业农业信息网络公司首席技术执行官、副总裁;正带领一班科技专才,自行开发既适合中国农村文化知识现状,又能为提升中国传统农业的软、硬件。
& &&&居雄伟,8900,曾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攻读统计学博士,其后在伊利诺伊大学获得金融学博士学位,曾在千禧年基金公司管理数亿美元仓位的股票投资。现为该对冲基金合伙人。
& &&&陈春,8900,BlueRun创投基金中国区投资总监。
& &&&郑小立,90少,创维集团信息中心总监。
& &&&许振东,91少,现任深圳先宇天成公司总经理。
& &&&袁克平,94少,现任深圳中博实业有限公司经理。
& &&&赵雷,95少,现任北京泰通公司副总经理。
& &&&在中国著名院校和研究所工作的部分少年班校友
& &&&谢彦波,78级第一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副教授
& &&&陈武,78级第二期,香港理工大学土地测量及地理信息系副教授
& &&&胡天跃,78级第二期,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蒋大鹏,78级第二期,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 &&&林谦,78级第二期,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副教授
& &&&王永,78级第二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动化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 &&&翁征宇,78级第二期,清华高等研究中心,清华首位“杨振宁讲座教授”
& &&&周逸峰,78级第二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系博导,“有突出贡献的中国学位获得者”
& &&&冯珑珑,79少,1999年获得中国科学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百人计划)项目支持。现在是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 &&&钟杨,79少,复旦生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 &&&曹辉宁,79少,长江商学院教授,金融中心主任,美国财务学会会员,曾先后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北卡罗来纳大学Chapel Hill分校担任助理教授
& &&&袁睿翕,80少,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
& &&&郭力,81少,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
& &&&杨仲侠,81少,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副教授,中国西北大学博士
& &&&张愚,82少,北京市宣武医院教授、细胞治疗中心主任,美国西北大学博士
& &&&张健,84少,博士生导师,现任中科院软件研究所中科院计算机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所长助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 &&&杨青,85少,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4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
& &&&余笑寒,85少,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原上海原子核研究所),上海同步辐射光源,研究员
& &&&杜江峰,85少/854,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与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 &&&常春起,87少,香港大学电机电子工程系研究员
& &&&王建方,8800,香港中文大学物理系助理教授
& &&&倪四道,8800,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关于海啸早期预警算法的工作今年发表在英国&L自然&R杂志
& &&&朱界杰,8900,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副教授
& &&&蒋莹莹,89少,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副教授,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博士。
& &&&詹正茂,90少,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北京北森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首席专家。2001年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年仅24岁,是北京大学百年历史上最年轻的经济学博士
& &&&梅加强,9100,南京大学数学系副教授
& &&&饶恒毅,9200,92少,中山大学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特聘专家
& &&&李俊,9200,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动化系副教授
& &&&杨志青,9200,大连理工大学应用数学系副教授
& &&&张俊妮(女),93少,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助理教授,哈佛大学2002届博士
& &&&彭衡,9300,香港浸会大学数学系助理教授
& &&&丁玉珑,93少,中山大学心理学系副系主任、副教授。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博士
& &&&刘衍文,95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副教授
& &&&张福新,9500,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江苏梦兰集团龙芯产业化基地研发中心主任。张福新博士是2005年度常熟十大杰出青年,2006年度苏州市十大杰出青年。2007年4月,他荣膺江苏十大杰出青年称号、中科院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 &&&刘磊,9500,清华大学化学系正教授。刘磊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化学系,其后在美国Scripps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其合作导师为翁启惠(现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
& &&&李震宇,95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副教授。李震宇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其论文曾获全国百篇优秀论文奖。他曾在美国马里兰大学、加州大学欧文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
& &&&另外,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工作的有:
& &&&张亚勤,微软亚洲研究院研究员,78级第二期
& &&&谢幸,互联网搜索与挖掘组研究员,91少
& &&&袁春,互联网搜索与挖掘组副研究员,92少
& &&&赵俊,无线与网络组副研究员,9500
& &&&许继征,网络多媒体组助理研究员,9500
& &&&赖伟,互联网搜索与挖掘组副研究员,96少
看着觉得活着不是一个次元
不要这样哦,小心那帮喜欢以”当年的高考状元现在都去哪了?”这种腔调来喷你的家伙……&
这人还没添加签名啦。别再看她啦
可用积分 点
APP积分 点
以上人员均买西班牙夺冠而跳楼
这人还没添加签名啦。别再看她啦
可用积分 点
APP积分 点
陈晓薇居然这么牛
这人还没添加签名啦。别再看她啦
可用积分 点
APP积分 点
来自移动设备
oioi 发表于
看着觉得活着不是一个次元
不要这样哦,小心那帮喜欢以”当年的高考状元现在都去哪了?”这种腔调来喷你的家伙……
这人还没添加签名啦。别再看她啦
可用积分 点
APP积分 点
其实不用说 读书好的人 绝大部分比读书差的混的好这是真的。
这人还没添加签名啦。别再看她啦
可用积分 点
APP积分 点
哇、好多外国友人都在中国读书还取中文名儿的,天朝什么时候这么NB了
这人还没添加签名啦。别再看她啦
Powered by
作者:八毛鱼
你有新的消息
弹出框标题
弹出框内容
弹出框标题
弹出框内容中科大机器人太像活人了|佳佳-天下图库_华商网新闻
> 中科大机器人太像活人了
中科大机器人太像活人了
大家都在看
中科大机器人太像活人了
来源:新华社
编辑:白玫 作者:
← 点击大图左右可翻页 →
   & &4月15日,在位于安徽合肥的中科大校园,机器人“佳佳”(左)在接受媒体记者拍照。当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正式发布其研制的“特有体验交互机器人”——“佳佳”。“佳佳”初步具备人机对话理解、面部微表情、口型及躯体动作匹配、大范围动态环境自主定位导航和云服务等功能。新华社记者刘军喜摄
相关热词搜索: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
陕网文许字[7号
本网法律顾问 陕西赢弘律师事务所
王正兴 律师 联系方式:
华商应用:中科大校长:国人过分重视英语到国外也用不了
ZT_52RD研发论坛
中科大校长:国人过分重视英语到国外也用不了
ZTszrd911 Post at
23:29:32      昨天上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在发言时指出,现在教育中过分重视英语教育,损害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积极性。  朱清时在小组发言时称,目前中国人过分注重英语教育,已经到了强力轰炸的地步,“其实我觉得到了国外也用不上那么多。”  他拿自己曾经吃鸡吃得过多,导致现在看见鸡肉还没有食欲举例,认为在教学中英语教育已经超过正常比例,过分强调会伤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反复背单词的教育,将会导致学生的创新能力降低,过分依赖课本。[br]&p&align=right&&font&color=red&+1&RD币&/font&&/p&denghost Post at
13:04:46讲得很对lufen010423 Post at
17:34:48中文都学不好,片面强调英文。你看看,大学里基本都没有大学语文,反倒是大学英语,基本每个系都要上excom Post at
20:13:35赞成`````stillever Post at
21:28:42社会大环境如此……………………wells Post at
19:44:58最好出措施不要什么都与英文挂钩jsjjms Post at
5:18:06英语的重要性可能现在中国还体会不到。其实不仅仅是中国在学英语,法国人,印度人,德国人,意大利人。。。&基本所有需要国际化的国家的人都需要学习英语。只是国内的英语教育糟糕了一点。jsjjms Post at
5:21:49现行的英语教育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这句话我非常赞同。“其实我觉得到了国外也用不上那么多。”这话就外行了,本人在国外,也接受了“非常多”的英语教育,从初中到大学(成绩马马虎虎),还自学若干年(苦学),觉得“远远不够用”,估计到“用不上那么多”的时候应该是我下一代才有可能。事实上如果不是从小在英语为母语国家长大,永远都不可能“用不上那么多”cahngqing Post at
11:22:46我们因该向世界推荐汉语,毕竟汉语使用者最多呀。wangying2008 Post at
15:58:28[QUOTE][B]以下是引用[i]cahngqing[/i]在&11:22:46的发言:[/B]我们因该向世界推荐汉语,毕竟汉语使用者最多呀。[/QUOTE]matchless_zp Post at
11:51:38语言的统一性可以促进世界的发展。如果汉语也可以成为世界语,那确实没必要学英语,不然。。xiezhuzhao Post at
22:46:14不能再这样糟糕下去了哦chenshanqin Post at
23:21:24[QUOTE][B]以下是引用[i]xiezhuzhao[/i]在&22:46:14的发言:[/B]不能再这样糟糕下去了哦[/QUOTE]inaemyk Post at
9:12:14是啊,中文都学不好,谈何英语现在就是狂看英语,结果连母语都搞不好了唉,值得深思dolwang Post at
13:02:38其实&说汉语的国家已经有很多了&我是说在学的~只要有华人呆的地方的外国人&都要学汉语&就象来中国的外国人学汉语一样&要不他们也融合不到华人圈内&说白了&中国人多出去点&就同化了~yyxl Post at
13:26:29中科大校长:国人过分重视英语到国外也用不了&ZT&JSmilkyway Post at
15:19:38看一下[em07]stampxu Post at
12:32:39这个校长自己的孩子孙子学英语了没有?老百姓学英语不就是为了混口饭吃嘛技术好有个刁用,能养家糊口吗?[em01]作为亚裔,怎样在美国也混得开?_九个头条网——更少更重要
关注Ta的:
作为亚裔,怎样在美国也混得开?
关注Ta的:
九个头条网讯:很多人都知道“玻璃天花板”(glass ceiling)这个说法,它描述的是女性在职业发展上面临瓶颈,到了一定阶段就无法升上去了。 没有规则说女性不可以升上去,这个障碍是隐形的,看不见却摸得着。针对亚裔,也有一个说法,叫“竹子天花板”,指的是亚裔美国人在美国社会面临的各种瓶颈。事实上这是所有少数族群面临的共同问题。有研究表明,“女性面临的发展限制,并不是系统的歧视,而是很多关系上的小事情加在一起,妨碍了她们的发展。”比如男老师在会上发言指责,同事可能觉得负责、敬业,而女性这么做,显得咄咄逼人,不被同事喜爱,也打压了自己发展的空间。在华裔当中,大陆同胞发展难上加难。来自港澳台的人在美国职场的发展更顺利一些。首先这是时间问题,他们中有很多人来美国比较早,积累得比较多。大陆同胞来美国发展,也不过是改革开放后这三十多年的事,很多家庭对美国社会的规则了解比较肤浅,比较粗线条。随着时间推移,大陆人在美国也有了一定时间的积累,崭露头角的就越来越多。但是这种时间的不足,完全可以用各种方法(如阅读、接触、反省、总结)来弥补。另外一个局限却是不易改变的。由于来自中国大陆的申请人口众多,美国移民局对大陆(还有印度)这些地方的移民有所限制。办理永久居民(绿卡),大陆人排期很长,有很多人在职业发展早期,无法随意变动工作,只能接受同一个公司的职位,对跳槽换得更高职位的机会只能望洋兴叹。一旦拿到绿卡,有的人已经错过了跳槽升职的良机。在后种族歧视时代,亚裔,或者其他少数群体,面临是各种各样大家看不见的“潜规则”。2014年10月,《大西洋月刊》刊文描述了一些亚裔男性利用脸书运营总监谢丽尔·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的《向前一步 》,在她介绍的女性突破职业发展限制的做法中寻找启发。如果一个人有事业发展的雄心,希望走向事业巅峰,则必须蓄意地训练自己认知这些潜规则,审时度势地利用这些规则,玩白人男性主导的职场游戏。识别成见:成见很多源于不了解应对的方法之一,是蓄意识别形形色色的成见。针对“竹子天花板”写过很多文章的Wesley Yang在接受美国公共广播电台采访时候举过一个有趣的例子: 纽约一律师行有一个案子,中间涉及到复杂的工程问题,因为总觉得华裔的数学和理科比较好,合伙人自然而然安排给了华裔的Ken去做。Ken原来是文科生,而项目组有美国人原来学的是数学。 华裔数理化都强这是一个正面的成见(positive stereotype),这种正面的成见有时候可能会让我们受用,但它们会有长期的危害,比如抬高他人对我们某方面的期望值,最终使得我们的成就被忽略、被轻视。这种偏见得去主动打破,打破多了,大家也就能对我们的族群有新的理解。不是所有的成见都来自恶意,有很多是因为不了解。我和Ken的情况一样,不过我很早就“招供”了自己并不擅长理工科的事实,没有在单位里因此吃偏见的哑巴亏。 & & & &改进语言:流畅交流是必须在语言上精益求精也很有必要。我近几年每年都参加美国高教信息系统(Educause)的年会,该年会参加者多为高校信息管理系统的中高层人员。由于中国人有不少学习信息技术,在这一行很多,所以该年会是一个很好的参照。来参会的多为部门管理人员或更高职位。我每年观察来参加会议的中国人,发现有趣的一点,很多来自大陆的华裔,在国内很少是学技术出身的,有不少和我一样是英语专业。这印证了我长期坚持的一个观点:在美国的职业发展,技术最过硬未必是第一要务,英语出色则是必需。我今年还看到了几个大陆同胞在做演讲,从姓名拼写看,他们也来自中国大陆。他们在各自学校担任信息技术部门的要职。他们一个共同点是英语非常流畅。这种流畅不是那种鹦鹉学舌式的流畅,而是能够熟练地运用美国文化要素,包括他们的幽默。很多留学生来,对于语言训练比较马虎,只将其作为敲门砖,不求出色,只求达标,这是很不对的做法。 & & & &扩大圈子:你必须接触才能增加交集扩大生活圈也是一个好办法。了解美国社会的潜规则,不是你坐在家里空想可以想出来的,很多时候需要去接触,甚至吃点亏,才能知道那些看不见的红线都在什么地方。比如上文说的女性学术晋升讲座中,我还听到一个有趣的例子,说女性会因为不去看“超级碗”的球赛而影响同事关系。平时的家常中,很多同事动不动就说起自己追随的球队的一些事情来。 我不是说大家都得去了解美式橄榄球,并痛苦地试图欣赏。美国其他的“圈子”或社会活动很多,每一个圈子都会让你有所收获。比如我从去年开始养狗,我发现有一次我们部门吃饭,大家全在讲各自宠物的事,因为我自己也有一条狗,也有诸多话题可分享。很多华人在美国,对于周围社区和他们的兴趣毫不关注。甚至在找到工作之后,就退回到华人社会,看中文的电视和书籍,因此也和周围同事生活毫无交集,双方没有相互增进了解的机会,又如何赢得关系,实现发展? & & & &注意早教:从起点进行培养长久的发展,还是要看先前的教育。华人给人的一个印象,是埋头干活,但是缺乏“领导力”和“团队精神”。确实,我们过去的教育,一步步过来都是老师和家长引领,不像美国小孩,从小就学着自己界定自己的“项目”(作业),寻找各方面资源来完成这些项目。在美国以及任何其他地方,越来越多的高端工作,需要负责的人自己去界定目标和优先顺序,而不是等着别人来指派自己做事。这种自发主动做事的能力,不是靠你三两天的领导力培训可以培养出来的,而是需要在一个人的成人阶段一再训练。我看美国家长在这方面很看重。每个星期天,我们这边的一个大教会领圣餐的时候,我每次都看到朋友斯蒂夫带着他的女儿去发放圣餐。这是一家很大的教会,人很多,小孩去做的事很简单,不过递递盘子,跟人打打招呼。即便这样也要克服羞怯,公共场所抛头露面。有一天,我女儿在学校竞选学生会主席,对手就是斯蒂夫的女儿。结果我女儿败下阵来。我们平时只让她学习,只让她弹琴,没有培养出她的领导力来。大家起点都差不多,但从小的教育和后来的成就之关联,可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竹子天花板,未必全都是他人故意设在那里,让你去碰壁的。本文节选自 澎湃新闻 南桥 《后歧视时代,亚裔如何突破美国职场的“竹子天花板?”》微信号:topnews-9微信号:toplines微信号:topwemedia
文章来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外混个硕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