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中国游戏制作人的孩子》制作人是?

微信:doyo_game
舰娘中国玩家大骂游戏制作人 吓死日本宝宝了
一群中国二次元玩家最近给日本人上了一堂生动的语言艺术课,主要内容是如何多形式地表达自己的愤怒。
  舰娘(《舰队Collection》)是一款将战舰拟人化,准确是说“娘化”的游戏。在日本页游舰娘中,也活跃着一群中国玩家。这些人不远万里跑去玩一款外服游戏,还要克服翻墙、网速、语言等诸多不便,对游戏肯定是抱着很大的喜爱和认同。不过最近舰娘推出的一个活动却惹怒了这群玩家。
舰娘游戏的壁纸
  游戏里会按季节推出一次大型活动,参与活动的玩家可以获得丰厚的奖励,当然前提是要能够完成活动的挑战。而最近的一次夏季活动,游戏难度变态的高,参与挑战的玩家甚至有全军覆没的——是真正意义上的覆没,游戏中,玩家的战舰会被击沉,彻底失去。
  这让所有玩家都感到愤怒,包括日本玩家在内。
  由不得他们不愤怒。以往活动的挑战,官方总会提前给出一些隐约暗示,刚好是玩家能够理解的那个水平。但这次活动的最后两关,官方却不再按剧本来演,不但BOSS难度大幅度提升,之前被认为的暗示,也完全起不到任何作用。而且此前玩家们辛苦积攒3个月,基本上就是为了这次夏季活动,现在全都打了水漂。
  如果仅仅是游戏道具的损失,也就罢了。但要记住,这是款二次元游戏,面对的是一群二次元玩家。这个玩家群体不能按我们通常的逻辑去理解,比如说他们会对自己的舰娘充满恋人般的感情。更糟糕的是,这次夏季活动中,不少玩家是带着自己的婚舰去参加战斗的——所谓婚舰,自然就是指玩家与其结婚了的战舰(不要问我为什么可以和战舰结婚,这是二次元!这是二次元!)——在这群二次元阿宅的心里,婚舰就是真正的新娘,实际上,不少玩家对自己的婚舰就是以“老婆”来称呼。
  而现在,他们的“老婆”没了。
  虽然匪夷所思,但这就是二次元的真实情感,所以当知道自己的“老婆”沉没后,我们大致可以理解下那群玩家暴走的心情。于是一时间,整个游戏的相关论坛上,几乎都是一片讨伐之声。无论日本玩家,还是中国玩家,都对官方的修改表示极度不满,并质疑官方这样做的动机,一致对制作人田中谦介开骂。
  唯一不同的是,我们是中国人,我们博大精深的母语给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叫骂词汇。
  相比于日本玩家最多骂个“垃圾”“傻瓜”,中国玩家骂起人来不要太精彩。“田中全家灵车漂移”、“田中你妈飞了”、“田中妈棺材盖疯狂冲浪”……而且还不满足于口头的咒骂,他们还把田中谦介的照片制作成遗像,并将其统一更换为QQ群的头像。
  现在如果用“田中飞”作为关键词搜索QQ群,会看到几十个田中遗像作为头像的群,颇为壮观。
  愤怒似乎还能激发玩家们的才华,他们改编所有能想到的电影海报、动画台词、诗歌甚至是歌词,将原文全部改为关于田中母亲如何飞行的想象,其中有些还颇具韵律,比如这个:
  五十六个院长,五十六个甲,
  五十六个防空栖姬是一家。
  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
  田中飞妈田中飞妈田中飞妈。
  你是不是唱出来了?
  这种铺天盖地又花样百出的方式,实打实地震住了日本人。估计很多日本玩家自出生以来,就没见过这种阵仗。所以虽然他们也在花式黑田中,但依然对中国同行们的举动感动震惊,并深深膜拜。
主贴:田中桑,你这个非常屌的E7已经引起了中国提督的一致团结……
1L:诶好可怕,朋友们到处都在讨论这个事情。
2L:诶是中国的吗?
3L:是的……
  事情至此,其实还未结束,关于“田中飞妈”的各种文学作品依然层出不穷。而在北京某公司楼下,也出现了一位阿宅打着鲤鱼旗准备组织请愿的身影。
  诶,这就是二次元。各位垂涎二次元市场的厂商们,你们真的做好准备了么?
/article/219086
阅读本文后,您的心情是:(选择后可查看结果)
今日关注游戏《我是中国的孩子》将播 关注孩子们成长与梦想
大家都在看
正在加载...
腾讯娱乐讯
关于《我是中国的孩子》,海豚传媒联合创始人、总裁 夏顺华是这样说的:“很多年前,我就有一个梦想。这个梦想最初不是那么大,那就是——为中国孩子的品质阅读贡献一份力量:做一些好书,画一些好画,让我们的孩子也能享受欧美孩子的那份精致、高贵和温暖。可是慢慢地,我发现,它变得越来越大。做更有品质的动画片,办孩子喜欢的幼儿园,开起精致温暖的儿童书店……四年前,又一粒新的种子在海豚落地,我们怀揣着满心的诚意与敬意为孩子拍摄了一部纪录片。”“每一份成功事业的背后,都有一个不凡的梦想。很幸运,我们的梦想,是我们所有人值得引以为傲的事业——因为它关乎孩子。这些孩子的未来,就是我们的事业。这份事业,让我们受人尊敬。因为它是未来的事业,是没有国界的事业,是生命影响生命的事业。”四年后的今天,这部纪录片终于要跟大家见面了。日零时,由海豚传媒策划、制作和出品的大型民族题材儿童系列纪录片——《我是中国的孩子》第一季即将登陆湖南卫视《我的纪录片》栏目。《我是中国的孩子》是一部民族题材的儿童系列专题纪录片。片中讲述了各民族孩子的真实成长故事。或有趣,或感人,或引人深思。不同的地域环境和人文环境孕育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既是他们自己,也是这个时代、这个民族所有同龄孩子的缩影。他们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碰撞中勇敢追逐自己的梦想,他们成长中经历的喜怒哀乐会让每一个观众感同身受。跟随这些孩子的足迹,观众不仅可以一览各民族聚居地优美的自然人文景观,还能追溯他们所在民族的悠久历史,了解各民族的灿烂文化,是一部集趣味性、教育性、艺术性和思想性为一体的高品质专题纪录片,尤其适合家长带孩子一起观看。本片特别邀请到了中央民族大学教授,中国教育人类学研究会理事长滕星教授作为总顾问,以及王建民、黄有福、祁慧军、朱靖江、巫达、张曦、方征、毕桪、杨福泉、巴战龙、方素梅等专家老师担任分集顾问,确保影片内容的正确性以及权威性。在数字化迅猛发展的今天,相较于膨胀的娱乐泡沫,纪录片作为一种艺术载体,本身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孩子的故事,意义重大。一方面,有利于向社会展示中国孩子的真实生活状态和良好的精神面貌,为儿童的心灵沟通架起一座桥梁;另一方面,让孩子们从中受益,成为文化的使者,将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并一代代传承下去。跟随影片的镜头,不光可以看到孩子们纯真的笑脸,还可以领略到不同民族的风俗与文化。哈尼族的十月年和彝族的火把节,佤族的拉木鼓和赫哲族的鱼皮画,瑶族的孩子吃鼠肉,苗寨的狗狗很特别......身临其境,让我们真实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传统民俗与现代文明的碰撞,古老脉搏与现代血液的融合,一新一旧,一更一迭,民族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繁衍生息,经久不灭。除了文化的传承,孩子的梦想是我们关注的另一主题。人们都说是放飞梦想的时节。带着对世界的懵懂认知,孩子们逐渐有了自己的价值取向,有了对未来的憧憬和期盼,有了人生中最纯真的梦想。塔吉克族女孩凯巴努的梦想是走出帕米尔高原,到北京学跳舞;苗族少年金鸿文希望自己能像《荒野求生》节目中的贝尔一样,成为一名探险家;纳西族男孩和康豪梦想着有一天能在北京鸟巢国家体育场踢一场球赛……孩子们拥有最纯真的梦想,抛开功利和现实,这些梦想显得那么“原生态”,像清晨的露珠般闪闪发光。时代在变,孩子的梦想也在变。但无论孩子的梦想如何变化,都源于他们心底对世界的美好期待以及对自己未来的美好憧憬。梦想不一定能实现,但它贵在真实。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和美丽风光。4年时间,11个省,5个自治区,上百个村寨,逾30万公里的行程,从炎热潮湿的海南岛,到寒风刺骨的黑龙江,从万物复苏的初春,到果实累累的金秋,我们的脚步从未停止。白雪皑皑的玉龙雪山、水草丰美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景迈山上的千亩茶园、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帕米尔高原的璀璨星河......都被摄制组一一收进镜头里,最终展现在观众面前。在每一个拍摄地,摄制组都亲身去调研,和孩子一起生活、学习、玩耍,采集了大量珍贵的第一手素材。通过我们4年的坚持与努力,观众将从片中欣赏到未经雕琢的自然风光,感受到历经时间淘洗的民族风情,认识一群成长在中国各地各民族的孩子。当镜头对准这群孩子,他们身上有来自于民族历史的印记,也有现世每一天的雕刻。而他们,也将承载这些历史符号,走向不同的未来。从2013年到现在,我们已经走过近4个年头。四年的时间可以做什么?四年可以完成大学本科学业;四年可以写一部长篇小说;四年可以举办一届奥运会……而我们选择用四年的时间去认识一群孩子,去拍摄一些故事,传递温暖,感动社会。原创主题曲也是本片的一大亮点。很荣幸,海豚请到了著名青年影视音乐作曲家、音乐制作人阿鲲老师和何其玲老师为本片创作同名主题曲。邀请到了中国最早成立的高水平童声合唱团——中央少年广播合唱团演唱,伴着领唱李烨琳甜美轻快的歌声,这首歌一定会给你的耳朵带来一次极大的享受。作词何其玲:在创作歌词之前,我是被片方拍摄的一组素材打动的,他们用真诚独特的视角记录下少数民族孩子们的眼神、歌声、笑容和童真童趣,给我带来了久违的心灵洗礼和启迪。如果要用文字用歌词来书写中国的孩子的形象,我想除了着眼细微,突出少数民族的特性和儿童生活的共性外,还可以以小见大,由一问一答地层层递进,来唱出我们在当今这个时代对勇敢、善良、光明和正义的应有叩问和永恒追求。我想,这不仅是属于孩子们的,也是祖祖辈辈传承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宝贵财富。作曲阿鲲:在听过本片一些孩子们的故事,看过何老师的歌词之后,我很有感触,几乎是在对照歌词后的十分钟内就完成了歌曲旋律的创作部分。我想用童声的干净、空灵、单纯辅以带有童真又不简单的旋律,把听众带进一个童真的状态。我建议您在聆听本首歌曲中孩子清澈歌声的同时,回味自己内心童真的一面,因为我们也都是中国的孩子。专家致辞滕星(中央民族大学教授,中国教育人类学研究会理事长): 当今地球上的人类社会由2000多个民族组成。她们操着6000多种语言和信仰多种多样的宗教,共同生活在200个左右的国家中。文化多样性是当今人类社会和各个国家一个重要的典型特征。中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经济文化类型,它包括了其特有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风俗习惯、语言和相关宗教信仰。《我是中国的孩子》这部纪录片从各民族儿童的视角展示了中国多民族多姿多彩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丰富的语言和文化遗产。我相信这部影片不仅对中国各族儿童了解中国各民族文化多样性知识,增强多民族大家庭意识和民族团结凝聚力有其重要的价值,而且对了解和宣传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王建民(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民族人类学专家):《我是中国的孩子》,走遍全国各个地方、各个族群,关注并用镜头记录孩子们的生活,呈现了孩子们的笑脸和他们感受到的世界。他们和这片国土上的成年人一样,观察、认识、体验着这个国家的种种变化。并不能因为孩子们的幼稚就忽略了他们的想法,因为他们会长大,可能比我们长得更高,比我们有更多、更大、更重的担负。也许孩子们眼中的这个世界是更纯洁、更干净的,我更希望在他们长大的将来真的能够如此,让他们未来的烦恼没有那么多、压力没有那么大、负担没有那么重。朱靖江(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影视人类学专家):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每一个孩子都是纯真的风景。少数民族村寨中的儿童,更是在民族文化的蕴育中,逐渐长成支撑起民族希望的栋梁之才。我们用影像的方式贴近少数民族的孩子们,并非为了猎奇,而是将他们的生活、学习与对未来的憧憬记录下来,展现他们丰富多彩而又天真烂漫的童年,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描绘蓝图。高寿岩(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亲子教育专家):《我是中国的孩子》是少有的优质的儿童系列纪录片。她以孩子独特的视角,生动的故事,有趣的活动把中国各个民族的文化娓娓道来。维吾尔族的努热艾力,鄂温克族的娜思塔,纳西族的和康豪,一个个善良可爱的孩子,把自己独特的生活展现给大家,让没有体验过的孩子非常直观地了解他们的山山水水,他们的风俗和文化,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交融性。这为孩子们学习尊重、接纳不同的文化提供了非常好的素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carinayang
扫一扫,用手机看新闻!
用微信扫描还可以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娱乐最深度
最新娱乐资讯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幸福的孩子爱唱歌
0人评分, 平均0分
专辑文案:(声明:文案均由授权方提供,并不表示一听赞同其立场或观点)
上一回带来「春天」 这一回分享「幸福」
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懂得珍惜、知道感恩,拥有分享、付出和接受爱的能力。
以「呈现幸福」为概念而创作的十首曲子,
将音符中的幸福献给你与妳。
风靡大人小孩的畅销台湾囡仔歌《春天伫陀位》
旅居加拿大的音乐制作人谢欣芷 集结原班人马并注入新血
打造全新国语童谣专辑《幸福的孩子爱唱歌》
这是一张音乐作品,曲风并含活泼和温馨、流行和古典。为了让孩子听到最真实的乐器声音,邀请到多位优秀音乐家如董运昌、游学志、蔡佳芬等协力演出。为了让孩子更能接受古典音乐,在流行的编曲中加入了著名古典乐曲的段落;而古典编曲架构上也带入流行乐的节奏。这是一张教育作品,由歌词传达给孩子们关于「感恩」、「幸福」和「爱」等理念。为了让歌词能贴切孩子们的生活,邀请了注重亲子教育的部落客李宗翰和洪淑青来捉刀,金曲奖得主黄静雅献出她首次的中文词曲创作,以及广播金钟得奖人雷洛来担任故事剧配音。为了让大人们能明确了解歌曲里的音乐元素和教育意义,在歌词本里面增加了「给大人的话」,让大人们可以更全方位运用这张专辑。这是一张给全世界孩子们学习中文的辅助教材。为了让老师们容易教学,在歌词本里加入注音、汉语拼音与英文译词,除了帮助孩子们学习发音,也便于非中文母语的孩子们理解歌词含意、体会中文之美。
【关于制作人】谢欣芷,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音乐教育博士。现职音乐制作人及音乐教师。爱音乐也爱小孩。音乐的美妙想要让孩子们感受到。孩子们的纯真想要带入音乐里。于是,立志要制作出能让大人感受到幸福的音乐,以及能够让孩子们快乐着哼着的音乐。
儿童歌曲的精选专辑
幸福的孩子爱唱歌的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音乐制作人排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