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动脑筋的题目,行程万里怎样回答

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行程万里初心如磐 -军报记者
将台堡,80年前红军主力在这里会师,万里长征胜利结束。10月中旬,本报采访组来到重走长征路的最后一站,回首征程、心潮翻滚,展望未来、激情澎湃——行程万里初心如磐
上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将台堡会师纪念碑。记者 马三成摄
脚印叠着脚印,初心映着初心。
80年前的于都河水,曾扬起壮行的涛声;80年后的将台堡,依然回荡着胜利的欢呼。
从江西于都到宁夏将台堡,从红土地到黄土地,一路走来,两万五千里的追寻,两万五千里的感动。我们行进在当年红军走过的万水千山间,走在当年红军的队伍里,经历了又一次灵魂的洗礼,完成了又一次精神的长征。
长征开始,“整个国家走上了征程”;长征胜利,整个中国穿越了迷雾。今天,我们走进将台堡,在当年红军将士漫天遍野的欢呼声中,叩问我们的初心,思考我们的征程。
将台堡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成功实现战略转移——
爬过雪山和草地,中国革命从此“天高云淡”
只有亲身走过长征路的人,才能真正走进精神的星辰大海。重走长征,我们一直在思考:长征对红军最大的考验是什么?是饥饿,是漫长,还是牺牲?
当我们走进将台堡,仰望寂然耸立的红军会师纪念碑时,一个感受愈发清晰:当年红军面临的最大考验,是不知向何方走,更不知终点在哪里。
长征之初的湘江战役中,负责断后的34师官兵全部牺牲。他们最后一次师党委会记录上只有两条,其中第二条是:如果谁还能活着出去,3个月后井冈山上再见。因为当时的红军官兵,包括一些高级干部都不知道长征要走到哪里去。在他们心目中,只有一个家,就是井冈山……是啊,当年九死一生的红军,有谁能想到长征会在一座小小的古堡画上句号,就像将台堡不知道会有一支红色的队伍历尽千辛万苦奔它而来一样……
据《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记载:1934年8月,红六军团9700多人离开湘赣根据地;两个月后,红一方面军撤离中央苏区;3个月后,红二十五军2900多人告别鄂豫皖边区;7个月后,红四方面军舍弃了川陕根据地;15个月后,红二、红六军团1.7万人离开了湘鄂川黔根据地。
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一步步撤离,一步步回头,脱离了根据地的红军,就像离家的孩子,从此山迢迢、水长长,踏上了前途未卜的征程……
走上会师纪念碑前的台阶,宁夏西吉县人武部政委刘文平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细节:那天半夜时分,红二方面军的同志在急行军中突然听到“准备与中央红军会合”时,立刻欢呼起来:“到家了!”“就要见到毛主席了!”黑夜的微光中,两个方面军的同志抛下了武器,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漫漫长征路,终于有个落脚的地方了,终于有一口窑洞,有一个土炕,有一张放置油灯的桌子了!
就在十个月前,刚刚到达陕北的毛泽东做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在瓦窑堡那个寒冷而明朗的冬天,毛泽东注视着跟他一起走完长征的战士们,欣喜而自信地说道:“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
事实也正如毛泽东所做的预言。将台堡会师两个月后,西安事变发生,内战停止;3个月后,中共中央领导机关进驻延安,从此宝塔山成为中国革命的圣地;11个月后,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纪念碑前有一个小广场,解说员告诉我们,当年这是一处空地,红军庆祝胜利会师的联欢会就在这里举行。我们登上将台堡的古墙,目光越过六盘山,遥想着当年红军一步步寻路而来的迷茫与坚定。
不知往哪里去,却依然义无反顾——这是怎样一支队伍,如此死心塌地追随着前方的旗帜;这是怎样一种信仰,让他们在一次次绝处逢生中更加笃信坚定。而我们今天的长征,与当年红军长征最大的不同是,今天我们有方向、有目标,正无比清醒地行进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新征程上。
页面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开动脑筋麻雀消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