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词语形容黄河的形容阳刚之气的词语

2013黄河十年行纪事之十七
2013黄河十年行纪事之十七
2013黄河十年行纪事之十七——花的草原、花的季节&徐海亮&汪永晨 文图&&&&&日早上六点钟,“黄河十年行”的一行人就站在了玛曲大桥上,等着看黄河第一湾的日出。&&&可惜这个湾实在太大了,只有站在高处才能看到湾,站在桥上的我们,只能看到静静的黄河在一点点地变为微红,太阳一点点地走出大山。&&&&&&&&&&&&&&&&&&&&&&&&&&&&&&微红的天边&&&&&&&&&&&&&&&&&&&&&&&&&&&太阳出来了&&&&&&&&&&&&&&&&&&&&&&&&&&&&拍照的我们&&&&&&&&&&&&&&&&&&&&太阳出来的水面不是浪,是气&&&&黄河从发源,一路浩浩荡荡东下,在东部边缘的玛曲县境内形成了一个433公里 的“九曲黄河第一弯”。玛曲,藏语意为“”,即黄河之意,因河水清翠如孔雀羽毛而得其名,是全国惟一以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命名的县。&&&&&&&&&&&&&&&&&网上照片中的黄河第一湾&&&&我们站在玛曲大桥上看日期出时,很是惊讶于太阳出来后河面上的气流。其汹涌的样子会让人误以为是水浪。这在别的河面上是我们很少见到的。&&&&&&&&&&&&&&&&&&&&&&&&&&&&&&水中生烟&&&&&&&&&&&&&&&&&&&&&&&&&玛曲的早晨&&&&&&&&&&&&&&&&&&&&&&&&&烟升到了山上&&&&玛曲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地处甘、青、川三省甘南、、果洛、阿坝四个民族的中心地带。距省城453公里,距580公里,距380公里,距州政府合作180公里。海拔在米之间。草原、高山、河谷相间其中,高原湖泊星罗棋布,天光云水,本真自然,高原风景,空旷奇异。全年平均气温1.2℃,是夏季天然的避暑胜地。&&&&&&&&&&&&&&&&&&&&&&&&&&&&河边人家&&&&&&&&&&&&&&&&&&&&&&&&&一年一次的赛马节&&&&&&&&&&&&&&&&&&&&&&&&&&&&&&筹备&&&玛曲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那里文化的多样。贡赛尔喀木道,藏语意为贡曲、赛尔曲、道吉条河流与黄河汇流之地。贡赛尔喀木道历史悠久,古为西羌以白鹿为图腾的董氏卿所属部落栖息之地,党项、吐浑谷、、蒙古等民族先后在这里生息或建立游牧部落政权。701年,吐蕃赞普率兵进驻贡赛尔喀木道地区,攻打松州牗今四川松藩县牍、洮州牗今临潭县牍和地区,把这里作为战争的后勤基地。1806年,第三世嘉木样、罗桑图丹久美坚措前往阿万仓讲解佛法,开始了拉卜楞寺政权对贡赛尔喀木道的影响。1875年,拉卜楞与果洛发生“万兵战役”,贡赛尔喀木道正式归顺拉卜楞寺管理。&&&玛曲在若尔盖草原上,这里景色优美,风景独特,与湖泊辉映,雪山与黄河并存,北方大地的阳刚之气与的清柔之美融为一体,是、旅行者、摄影家、的理想去处和游客避暑胜地。&&&&&&&&&&&&&&&&&2011黄河十年行赛马会&&&&&&&&&&&&&&&&&2011年赛马会上的孩子&&&&&&&&&&&&&&&&&2011年采访的人家&&&&&&2011年采访的家里的小孩&&&&&&&&&&&&&&&&&&&&&&&&找到跟踪采访的人家&&&&&&&&&&&&&躺在床上还没起来&&&&&&&&&&&&&&&&&&&&&&&&&照片上是我&&&&&&&&&&&&&&&&&&&&&&&&&&家里又添了小孩&&&&&&&&&&&&&&&&&&&&&&&&&帮我们翻译&&&&因为手机信号不好,凭着我们2011在玛曲拍到要跟踪采访的那户人家的照片,我们找到了他们家。&&&因为还早,家里只有女主人起床了,别的人都还在被窝里。但是看到他们的照片,还是很兴奋。因为语言不通,我们找来一从位能讲一点汉语的年轻的妈妈翻译后知道,这户叫头老的人家现象还是只有老人带着上学的孙子们住在这里,老人自己的孩子还在玛曲草原上放牧,他们离不开自己的羊子。&&&今年,老人和我们说的也还是两年前的问题,他们家的地,被政府划走了。2011年“黄河十年行”在头老家采访时,找到当地一位在北京上大学的学生,她帮着重翻译让我们了解的就多了些,了解到的情况是这样的;&&&头老和老伴年轻时做过工人,两人每月合计有2300元的退休金,自己在老家本县马场乡也有牧场,有七十只羊,由小女儿和小女婿打理。头老告诉我们一个情况,在接下来的跟踪采访中,也是我们重点要核实的。&&&头老说,本来自己有2700亩牧场,在一次网围栏建设中,行政部门把他的牧场划去1200亩,现在只剩下1500亩牧场。他曾经向有关部门反应,有关部门测量之后说没划错。牧场减少之后,不够养活自己的牲畜,只好向别人买牧场,从网围栏地被分了后到现在已经十年了,仅买牧场就花去了十余万人民币。&&&关于网围栏的问题,头老认为,网围栏不仅阻碍野生动物的迁徙,也限制了家养牛羊的活动场地,进而影响到了牛羊的质量。&&&头老他们这现在住的房子也是从其他人手中买过来的,已经两年了,买时房价七万,预付款一万。卖给他们房子的房东也是从别人手里买来的房子,办理房产证后,头老再把剩余的房款补上,在没有付清房款之前,他要把自己的身份证和户口本抵押给了房东。&&&很想多问问头老家这两年的生活有什么变化,但因为太早了,语言交流又实在困难,好在他们家现在有了一个手机,我们会与他们继续保持联系。&&&&&&&&&&&&&&&&&&&&&&&村里磕长头的老人&&&&&&&&&&&&&村里早起的小孩子&&&&&&&&看着我们也好奇的小男孩&&&&&&&&&&&&&&&&&&&&&早早出去干活的妇女&&&若尔盖草原上,沼泽地平坦广阔,坡丘平缓,水草丰美,是得天独厚的天然牧场,因出产河曲马(原名)而闻名天下。这里也是格萨尔赛马称王的神驹—河曲宝马的产地之一。&&&这里的湖水清澈透明,冰凉异常,蓝天、白云、雪山倒影其中,清晰可见。这里的植被因海拔增高而渐次稀疏。湖水从东面溢流而下,注入河谷,形成湖畔水草茵茵,山峰白雪皑皑的壮丽景色。曲合尔湖是玛曲最大的高山湖泊,也是欧拉部落的圣湖之一。&&&&&&&&&&&&&&&&&&&&&&&&&&&&&&&飞翔中&&&&&&&&&&&&&&&&&&&&&&&&&&&&&&训话&&&&&&&&&&&&&&&&&&&&&&&&&撒丫子的旱獭&&&&&&&&&&&&&&&&&&&等待&&&&&&&&&&&&&&&&&&&&&&&&&&&也在等&&&&玛曲所在的若尔盖草原也是珍禽异兽、、黄鸭、,和、高原猛禽、旱獭、鼠兔栖息的乐园。形成了极富河曲特色的高山草原景致,是休闲观光、摄影,采风的极佳胜地。&&&日,整个早上我们都在高度地兴奋中拍着高原上的猛禽草原雕、旱獭和鼠兔。&&&&&&&&&&&&&&&&&&&&&&&&&&&&&&也在等吗&&&&&&&&&&&&&&&&&&&&&&&&&&&&&&&起飞&&&&&&&&&&&&&&&&&&&&&&&&&&&&&&翔&&&&&&&&&&&&&&&&&&&展翅&&&&“春天风大,沙尘暴来了,10米之内,草原上的牛羊,根本看不见。”当地藏族汉子云白说起牧场的退化严重却很是遗憾。云白是甘肃甘南玛曲县人。从小至今,在草原生活了41年的他,以前从未见过沙尘暴。近年来,他说站在河曲马场的草场上望去,一垄垄凹凸起伏的沙丘带出现在茫茫草原,高两三米,连绵数公里,不见尽头。&&&七八月的玛曲,本应是草原最美的季节。但脚下的这片草地,像长了癞头疮一般,植被稀疏得可怜。这片草场已经完全退化,几乎时刻有被沙丘吞噬的危险——衰败的狼毒花和不知名的蓝色、白色小花点缀着草原的边界,稀稀拉拉的垂穗披肩草耷拉着脑袋,旱獭们制造着数不清的洞穴。露出狰狞面孔的沙丘带像一把锋利的匕首插进草原腹地……&&&&&&&&&&&&&&&&&&&&&&&&&&&&&今日草原&&&&&&&&&&&&&&&&&&&&&&&&今日还有小花&&&&&&&&&&&&&&&&&&&&&&&&&一眼望去&&&&&&&&&&&&&&&&&&&&&&这样的地方也建了大坝&&&&被誉为“黄河之肾”的是黄河上游最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位于青藏高原东端、甘青川三省交界地带,湿地总面积37.5万公顷。&&&据水利部门测算,黄河从久治县流入玛曲时的流量为38.91×108立方米,出境时达147×108立方米,黄河水量在玛曲段流量增加了108.1×108立方米,占区总径流量的58.7%,占总径流量的1/6。玛曲湿地是名副其实的“高原水塔”、“黄河蓄水池”。&&&玛曲湿地还是国际濒危动物黑颈鹤的重要栖息地。高寒潮湿的草甸沼泽地是黑颈鹤繁殖、生长的理想之所。&&&但一切正在悄然发生改变。这里已经不是人们记忆中的“黄河首曲”了。&&&&&&&&&&&&&&&&&&&&&&&&&&&&发现了黑颈鹤&&&&&&&&&&&&&&&&&&&&&&&&黑颈鹤看见了我们&&&&&&&&&&&&&&&&&&&&&&&&&&&逃跑了&&&&&&&&&&&&&&&&&&&中国特有的鹤——黑颈鹤&&&&&&&&&&&&&&&&&&&&&&&&&&飞走了&&&&在百度网上还有这样的解读:自上世纪80年代起,玛曲湿地风光不再——境内数千泉眼干涸,黄河的27条主要支流中,已有11条常年干涸,另有不少河流成了季节河,大部分山谷的小溪绝流,数百个湖泊水位明显下降,地表径流量和土壤含水量锐减。&&&水,在这个孕育的地方,也开始变得稀缺。&&&玛曲一些地方的牧民守着湿地没水吃,已经开始挖井取水。近几年,国家也将该县草原定为以人工降雨增加黄河水量的必选之地。&&&“按照近20年的退化速度,不用10年,甘南州草地乃至青藏高原东部将成为第四大沙尘源。”一直致力于湿地保护研究的兰州大学教授曾发出警示。&&&“风力大、草地不断退化,且大风持续的时间、强度与植物枯黄季节刚好同步,甘南风蚀与沙尘危害因而不断加重。”杜国祯说。&&&根据他的研究,以每年70天的8级大风进行推算,当植被覆盖度为60%时,从甘南草地吹向东部或东南部的沙土量就达3.735亿立方米。而以最近20年的退化速度,不用10年,甘南植被的平均覆盖度将降至50%以下,那时每年刮起的沙土量将达到4.669亿立方米。&&&当地气象资料显示,玛曲平均每年8级以上(风速17米/秒)的大风天气累计达77天,最多时达121天,多为西北风。而专家告诉记者,一般情况下,风速达6米/秒即可扬起沙尘。&&&这很好地解释了玛曲黄河沿岸已出现的长达220公里的沙丘带的形成原因。黄河沿岸丰富的沙源为沙丘肆虐提供了条件。&&&沙丘正在悄悄向草场深处延伸,目前整个玛曲县沙化已达69.5万亩,沙化面积仍以每年3000多亩的速度递增。&&&网上的这篇文章还说:整个玛曲生态系统“肾脏”功能的紊乱与衰竭,引发了。原先的生态秩序被打破——河岸塌方与水土流失严重,每年向黄河输送泥沙50多万吨,致使河床逐年抬高,促使黄河频繁改道。原先的河床、河沙裸露在外,加剧了土地沙化进程。&&&“黄河中下游断流,与玛曲湿地水源涵养功能降低直接相关。”杜国祯说,“是保护黄河中下游生态安全的绿色屏障。一旦这个屏障被破坏了,每10年就得清淤一次,否则,整个兰州将变成‘海滩’。”&&&自1992年开始,杜国祯每年夏天都要赴玛曲作科学考察。他见证了玛曲湿地萎缩的进程,因此忧心忡忡。&&&&&&&&&&&&&&&&&&&&&&&大山下的庄稼地&&&&&&&&&&&&&&&&&&&&&&养育当地人的河&&&&&&&&&&&&&&&&&&&&&&&&马路上的吃奶& & && & && & && &&& 收获&&&&甘南迭布被人们称为在这块神圣的土地上,不仅有着恢弘庄重的拉卜楞寺、岷江源头———白龙江岸上空灵秀丽的郎木寺与格尔底寺、白雪皑皑的雪山、美丽的尕海花湖、壮观的黄河第一湾以及勤劳善良质朴虔诚的藏族同胞,还有景色尚处于原始状态的东方小瑞士。&&&2010年五一,我曾参加了一个由老红军的子弟组成的考察团。因为这里当年也是红军腊子口战役纪念地。当地政府希望让这些红军的后代看看这里今天的美和这里今天的穷。&&&当时在迭布我们还知道这里当年也有香格里拉之称。当时迭布的自然就很是让去那里的人感慨,但也不免有些担忧。因为,不知随着地人对发展的渴望,会让这里变成什么样。&&&&&&&&&&&&&&&&&&&&&&&&&&&&&山上人家&&&&&&&&&&&&&&&&&&&&&&不知大山为什么也会沙化&&&&&&&&&&&&&&&&&&&&&&&&大坝旁的护坡&&&&&&&&&&&&&&&&&&&&&&&&&修建中的大坝&&&&&&&&&&&&&&&&&&&&&&&&&&大坝在峡谷中&&&&这些照片日“黄河十年行”从若尔盖的玛曲经过迭布到兰州的路上。&&&我们到底要什么样的发展,什么样的富裕,什么样的幸福,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向往。如果把原生态的大山、湿地、花海与被我们人类改造后了的自然的放在一起比较,当然也会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为。“黄河十年行”或许改变不了什么,但时间会告诉我的,明天这里的生活也会告诉我们,我们相信。只是到了那里,我们的后代会如何评价我们这代人,就难说了。&&&&&&&&&&&&&&&&&&&&&&&&&&&常规能这样打破吗&&&&&&&&&&&&&&&&&&&&没有向自然要资源的大山大河&&&&&&&&&&&&&&&&&&&&&&&&&向自然要资源&&&&&&&&&&&&&&&&自然的山&&&&&&&&&&&&&&&&&&&&&&&建设中的迭布&&&&&&&&&&&&&&&&&&&&&&&&&路通向何方&&&&明天,“黄河十年行”要进走陕晋大峡谷,黄河流经的黄土高原&黄河史专家徐海亮发来的文章,全文登在这里,让我们从另一角度去发现黄河。&&&&&&&&&&&&&&&&&&&&&&&山陕高原承载的黄河古文化&&&&&&&&&&&&&&&&&&&&&&&&&&&&&&——&&&&&&&&&&&&&&&&&2013年黄河十年行与自然、历史的GIS之三&&&&&&&&&&&&&&&&&&&&&&&&&&&&&徐海亮&&&7月28日,我们离开潼关,在风陵渡过黄河,进入山西。离开郑州以来,一路触景生情,追思历史。俯瞰古今,人世沧桑巨变。&&&黄河从内蒙托克托县河口镇,从北往南,自潼关折而东向,风陵渡,就位于这奔往大海的命运转折处。有一传说讲这是黄帝贤相风后,发明指南针战败蚩尤的地方。风后殁后,黄帝便把他葬于此地,因而有风陵之名。旧址在今风陵渡镇东,其地称风陵堆,渡口则称风陵渡。车过黄河便进入山西芮城境,匼河遗址是山西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一处代表遗址,距今约80万年。下游远望,为芮城县东南的神柏峪。相传大禹治水时,在柏树下休息,俯察河势,然后并船东下,凿开三门,导河入海。后人将此树称为神柏,并建庙以祀,因称“大禹渡”。顺溜直下,是著名的茅津渡,在山西平陆县城南四公里处。《水经注》说“陕城北对茅城,故名茅亭,茅戍邑也,津亦取名”,“地当晋豫通衢,商旅之辐辏,三晋运盐之孔道”,历来是“三晋屏藩”。“茅津晚渡”也是平陆古八景之一。今天,它西连风陵渡和大禹渡电灌站,再向东可达三门峡大坝。&&&车从芮城东北而上,走向运城。因偏离了黄河,我们不可能再去禹门口和龙门壶口了。黄河在河口镇附近受山西吕梁山阻挡,突转南下,进入山陕峡谷。峡谷长达700多公里,落差600余米,许多地段谷宽仅200~400米。这一段,黄委会习惯称为小北干流,山西段的管理局就设置在河津。&&&&&& & && & &&图1&&&&&&&&山西永济的镇河铁牛&&&“万里黄河一壶收”。山陕峡谷的下段是著名的壶口瀑布。黄河大约在3000多年前劈下孟门山,河身从300米被束窄到50多米,飞瀑流泻,雷霆万钧,气吞山河。抗日战争时期,山西省的国民政府从太原撤至吉县,离瀑布不远。今年上中游发水,据说瀑布已被洪水笼罩。&&&从壶口向下,一路翻腾,黄河终于由河津龙门冲出山陕幽谷,进入宽广的汾渭盆地。龙门隘口,从北魏郦道元著《水经注》时的80步,到今天已拓宽一倍多!“禹门三级浪,平地一声雷”,这是天地的搏斗,柔水与坚石的决战,结局是顽石却步,禹门豁开。禹门相传托辞为大禹治水时开凿,故称禹门,又称龙门,是古来相传“鲤鱼跳龙门”的处所。龙门下的韩城是“史圣”司马迁的故乡,他是历史上第一个为黄河写书“立传”的人。我们不住河津,也看不到韩城、禹门了。&&&龙门以下一系列城池,在唐宋以后因黄河变徙加剧,侧蚀、坍岸而迁城移治。明清时期黄河干、支流变异最为强烈,潼关以下,灵宝县黄河在清代侧蚀至少有5里地。商朝末年,周武王伐纣,八百诸侯会盟誓师的孟津,我们昨天没有见到,因为从金代、元代到明代,孟津一再移城迁徙,会盟的滩地早已坠入大河了。&&&回想夏商周三代,在黄河流域创造了青铜时代的辉煌文明。春秋战国的争霸战争与思想启蒙,催生了封建地主中央集权国家的诞生,黄河见证了中华文明史上更为灿烂的一页。认真回顾,在黄河奔腾直下的黄土高原,两千多年来神州曾经先后走出数个最强大的军事、政治集团,建立了政权,经济发展,逐鹿中原,军力所向披靡,统一了中国,最终建立了大一统的集权王朝,这就是夏、周、秦、汉、唐(夏后氏为氐羌直裔,刘邦出关中得天下,在下均视为来自黄土高原、统一了天下的政权)。在山陕之际疾驰,不由得想到,我们的中国共产党人,最后是打从黄土高原而下,建立新中国的。这个几乎在历史上决定中国命运的高原,神秘的深邃的高原、黄土、黄河,还有我们黄种人,我们不该多思考些什么吗?&&&过运城盆地,盐池颇为著名。联系到远古即有发展的盐池之利,不能不联想到晋商——山西市场经济思维方式的渊源。传说舜帝当政的时代,人们在夏天捞采河东盐池内天然结晶的盐。舜帝感怀这天赐之物,面对物华地利的盐池,抚琴高歌:“南风之薰兮,可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阜吾民之财兮”!山西运城市至今还有“薰风楼”,以缅怀舜帝。运城盐池的开发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而善作陶器的尧舜,组织商民“贩于顿丘,旧时负夏”(《尚书》),行商于晋、鲁、豫之间。&&&发展到春秋,晋文公曾“轻关易道,通商宽农”,减设关卡、减免关税、农商并举。三家分晋以后,魏国的政治改革家李悝实施了“平籴法”,由国家参与粮食买卖,调剂市场价格,利农而不抑商,便商而不害农,开创了国家运用经济手段调控市场,稳定民生的先例。实际上西汉桑弘羊的“平准法”,耿寿昌创行的“常平仓”,都是以“平籴法”为依据的。&&&撰写《河渠纪闻》的清人康基田,概括山西自然资源的匮乏,“无平地沃土之饶,无水泉灌溉之益,无舟车鱼米之利”,其实运城盆地盛产的湖盐,也是极大的资源优势。春秋战国时期盆地因盐池产出而天下有名。唐宋时期,山西的手工业与商业居于领先地位,当时全国盐池有18处,河东就占5池。唐代柳宗元在《晋问》中就生动地形容垦畦引水晒盐的情景:“沟塍畦畹,交错轮回,若稼若圃,渔兮鳞鳞,逦弥纷属,不知其垠。”仰仗丰厚的资源和营商理念,晋盐的利益与晋商的崛起,一直延及清代。晋商富有天下闻名,行商交易便是其收入的主要来源。&&&我们在临汾服务区吃了午餐。临汾有个尧都区,而且整个临汾地区,都是传说中尧部族居住的地方。传说里(包括一些学者的深入研究),该部族从冀中迁徙而来,如果此传说和研究可靠的话,我认为先民的迁徙,依然是黄河下游大洪水——或河道大迁徙(缺水)所导致。尧舜生活于龙山时代。黄河流域迄今发现的龙山文化遗址,规模最大就是山西临汾市襄汾县的陶寺。时间在公元前年,遗址面积在300万平方米以上。4000年前这里已形成金字塔式的阶级结构和阶级关系,形成山西区域性的王国了。我们到临汾之前,有襄汾县,高速路恰好走过旧石器文化、紧贴汾河的丁村,丁村人及相关的地质时代为晚更新世早期。往下,襄汾县城右侧是龙山文化的陶寺遗址。&&&传说黄帝大战蚩尤有鼓助威(战场不在晋南,不少人考证在北京南口外涿鹿县)。陶寺大墓的陪葬品中,有鼓的实物,用鳄鱼皮制成的已经残破的鼍鼓,还有陶鼓,另外有缶、铃形铜器和95厘米长的石磬等。&& &&&&&&& &&&图2&&&&&&&&&&&&临汾尧庙与殿前屹立的周柏&&&近年对襄汾陶寺遗址的发掘,发现了早、中期大型宫殿建筑,还揭露出宫殿核心区北出入口的建筑设施。其早期小城,总面积就达56万平方米;中期的大城,总面积达到280万平方米,其中的宫城就有10万平方米。&&&陶寺遗址中期最大的文化单体建筑,面积约1400平方米,结构复杂。它有一个中心点,前面是土质的一排墙柱,成扇面形状分布。墙柱间有10道缝隙,各缝与扇面中心点的连线延长后,分别与远处塔儿山(古名崇山)连绵的山尖相接。季节不同,太阳从不同的山头背后升起,而在冬至、春分、秋分等节气,正好可以从某道特定墙缝中看到日出。这是观日授时建筑,它将观天授时的考古实证上推至距今4100年。2007年我去其所在地,当地参加考古发掘的农民带我到现场,看到对面的塔儿山,啥都明白了。山西省博物馆也有模型示意。&&&&&& & && & && & && & && &&&图3&&&陶寺遗址&&&&&&&&&&&&&&&&&&&&&& & && & && & && &&&&图4&&&陶寺天文观象台遗址&&&文字也为陶寺一带是尧都提供了新证据。发现于陶器上的文字,一共两个,一个与甲骨文的“文”字相同。另一个是合体字,有三部分,上面是棱形方块,下是一横,如甲骨文“土”字,再下面则为“人”字形。专家认为,这就是“尧”字,最早的尧字字形。中华的文字可能早就出现了。我相信,在甲骨文出现之前,黄河文化一定还借助有更早的文字型式用以传承,先民或把它刻画在兽皮、树皮上,镌刻在石头或陶器上,只是许多有机载体早就腐烂了,无机载体——我们还没有发掘出,或者在政权更迭时,毁于兵火。郑州南郊、禹州界具茨山的大量石刻,与草原文化的贺兰山、阴山岩画根本不是一种类型,它是迄今人们尚未判读解译出来的远古符号,它可能是甲骨文前的某种过渡型文字符号吗?要说什么是文化,什么叫文明标志,我们可别太相信别人给你确定的标准。这里不在于争什么先后,而是确认客观存在与否。否则,甲骨文以前黄河人的思维和语言,是靠什么来物化来记录,之前再三千年的文明,竟会是外星人、西亚人带来植入的吗?&&&&秦、汉历史四百余年,是宗法封建的中央集权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时期,也是两千年宗法封建地主社会及其制度的奠基期。秦、汉既是春秋战国500年历史的总结升华,又开辟了新的黄河文化的历史纪元。&&&中原与西域各国早有往来,西汉王朝正式开通了丝绸之路。这条道路连接中亚、印度与中国,成为黄河文明与其他大河古文明交流的通道。这也是世界上唯一的古文明交汇之地。佛教由此传入中国,成为黄河文化的组成部分。&&&“安史之乱”之前的盛唐时期,是整个封建宗法地主社会的鼎盛时期。今天从各种记载看盛唐人的生活,“旅游”长安都城,都不能不让人有艳羡之心。唐朝的影响及于今天,“唐”现在还用来指称中国,唐人街,在海外华人中甚为流行。&&&隋唐时期也许过多地消耗了黄河的经济和文化资源,“安史之乱”又重创了黄河流域的社会生活,从此经济文化重心彻底南移。北宋国际大都市汴梁,曾使黄河文化的光芒再现,但是这个处于黄河下游的都城仰仗的已是长江的经济了。&&&宋代以后,封建专制不断强化,北方草原民族一次次南侵,加之黄河多次泛滥,黄河经济文化一再被黄水湮没,原来开放、包容的黄河传统文化,在自然与人文的冲击下,终于开始走向自己的反面。&&&&文明之初,黄河流域的华夏文化高于夷狄,诸夏方国已有优越感,夷、狄、蛮的称谓渐渐有了对他族的歧视。中心方国首领也自以为受命于天,应该统领天下了,《尚书》云:“文命敷于四海”;“声教讫于四海”。夏、商、周三代制度相因,华夏文化都被尊为正统,《诗》《书》等著作经孔子整理,华夏中心意识进一步加强。&&&这种正统意识、文化的优越感,成为任何一个封建朝代都难以摆脱的观念。唐太宗李世民说过:“自古皆贵中华,贼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但内心深处却不能不有着非传统华夏贵族的自卑。贞观年间佛、道之争,有僧人当面指出李氏非老子后裔,有鲜卑拓拔氏血统。李世民将其下狱,僧人后来死于流放途中。就血统而言,崛起于山西的李渊、李世民、李治三代皇帝的生母都是鲜卑族人,这正是李世民恼羞成怒的原因。李氏尊道教,也是攀附华夏正统的心理所致。&&&长江人似乎少些类似正统意识与狭隘的自我中心心态。春秋以前,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及其文化尚未进入华夏文化的范围。长江中下游的吴、越、楚等国,春秋战国时才逐渐融入华夏了民族。西晋八王之乱长达16年,中国北部四分五裂,战争连绵,南方社会经济和平崛起。经济中心已出现南移。南北朝以后,黄河流域重新统一,经济有所复苏。隋代时期,黄河经济重新占据全国重心,这个格局一直保持到唐初。但中唐以后,南方经济迅猛发展,繁荣富足。江南成为后唐的财赋来源地区。当时山南西道节度使权德舆(文学家、天水人氏)曾经说,“江东数州,业在田亩,每一岁善熟,则旁资数道”,“赋取所资,漕挽所出,军国大计,仰于江淮”。所以名儒韩愈说:“当今赋出天下,江南居十九”!唐德宗朝,藩镇反叛割据,江南漕运受阻,禁军一度哗变,困窘之际,德宗父子相拥而泣;后军情转危为安,漕运疏通,漕粮陆续来京,德宗喜曰:我父子有救了!足以说明中原朝廷对于南方的依赖。&&&经济重心的变化是文化重心转移的前提。&&&文化重心的转移很快表现在人才方面。稍经对比就可发现,唐以前的改革家多是黄河流域人:先秦主持变法的李悝是魏国人,商鞅是卫国人,西汉盐铁官营的桑弘羊是洛阳人,北朝搞三长制的李冲是陇西人,搞均田制的李安世是河北赵郡人,唐代改革财政的刘晏是山东曹州人,推行两税法的杨炎是陕西凤翔人。到宋代,改革家范仲淹、王安石都是江南人了,明季推出“一条鞭”法的张居正是湖北人,清末戊戌变法的康、梁是鸦片战争后的珠三角人,谭嗣同是湖南人,孙中山是广东人。随着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南方的发展后来居上。&&&唐代朝廷的官宦多为北方人。我们经过了运城闻喜县,这里有一个历史上人口从没有超过千数来人的小山村,先后出过59位宰相!在唐朝的289年当中,平均每隔17年就从这山村走出一位宰相,创造了中华政治文化的一大奇观。这,就是山西省闻喜县礼元镇的裴柏村。北宋官宦籍贯的变化也证明着黄河文化的升沉:北宋开国之初,北人坐朝的宋廷,以高尚与正统来傲视南方文化。有人宣称“平定南土,方为正统”,宋太祖竟刻石禁中:“后世子孙无用南士作相、内臣主兵”。所以太祖、太宗朝宰相前后16位,全系北方人。但是,到中期的仁宗、英宗、神宗朝,被列入《宋史》正传的文臣,南方籍贯的已经占到38%。到北宋后期(哲宗、徽宗、钦宗朝),此虚彼盈,南方籍贯的文臣,反而占到63.8%。这种南北观念冲突、角色彻底更换,显示的正是长江文化的崛起。&&&北宋时期,南北官宦政见往往相悖。王安石变法时,主持变法者:王安石是抚州(今江西临川)人,吕惠卿是泉州(今福建泉州)人,章惇是建州(今江西建瓯)人,曾布是建昌(今江西南城)人,陈升之是建州(今江西建瓯)人;反对变法者:司马光是夏县(山西运城),文彦博是汾州(山西汾阳)人,韩琦是相州(今河南安阳),富弼是河南(今河南洛阳)人,理学大师二程也是河南人。宋神宗私下曾问司马光,何以如此?司马光认为自己与王安石二人对事物的判别取舍标准不同,一个是北方人,一个是南方人。邵雍曾理智预言,将来的皇上会改变以北方人为相的做法,将“用南士为相,多引用南人,专务变更,天下自此多事”。从唐代前后期艺术家的籍贯来看,黄河流域的艺术家,唐前期占总数的80%,中唐以后,经济重心南移,比重已下降到71%。而儒学、文苑、诗人和进士者,南方人士的比例上升到48—57%。在文学方面,最明显的是散文八大家显示出的唐宋两代的南北不同,唐代的韩愈、柳宗元是北方人;宋代的6位则全是南方人:“三苏”是四川人,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是江南人。《宋史·文苑传》中所载文坛名人中南方58人,北方仅29人;《全宋词》中的词作家北方155人,南方高达617人,并且在北宋时南方业已高出北方1倍,南宋时则多出5倍!&&&在学术传统上,宋代以后黄河学术强调经世致用,忽视哲理思辩,求综合广博而不尚简约扼要。南宋陈慥就说:“北方之人,如拙者用富,多才而后为富;若南士之学,至内虽谦、外若充足、莫能窥之者,良多用其才。南北巧拙,甚霄壤也”。北方学者思想拘谨僵化,学术与政治保守稳重,南方学者思辨向外,敢于疑经创新,重视物质社会发展。&&&追寻历史,这种事情也许真不该发生。远古时期,居于今山东与苏北的东夷人,是真正的海洋文化氏族。晚更新世时,他们曾经一次次跨越白令海峡,远走美洲大陆,还不改革开放吗。美国与澳大利亚人类学家研究认为,澳洲现代土著是万年前的中国北方人和爪哇人的后裔。澳大利亚古人类学家艾仑索恩说:“当尼安德人还在欧洲的山洞里冻得索索发抖之时,来自印尼和中国两地的人们,就已经学会建造和使用船筏,怒海行舟了”。然而,随着山东巨岛与黄河下游平原连为一体,东夷被华夏族征服和融合,东方先民开放型的海洋观,被以黄土、内陆文化俱首位的华夏文化漠视了。华夏文明包容了东夷,却丢失了它宝贵的海洋文明!是黄河文化重视陆地忽略了海洋,先天有所不足吗?&&&我们很快就到了太原。太原,三晋群山中的大原地,大概也出自于古人排水、垦殖之功。实际上早于鲧、禹父子,有位非凡的治水英雄名台骀。晋国平公患病时,郑国史臣子产对他讲述:古帝少昊之孙台骀,受命颛顼治理汾河水灾,“宣汾洮,障大泽,以处太原”(《左传》),才有了汾河流域与晋中的发展。台骀大约早出大禹二百多年。这段多种典籍一再提到的史实,大致反映了先民围湖,排除晋中的昭余祁和台骀泽积水,宣泄汾河水,空出和造就了太原土地发展农业的一个划时代的历史过程。台骀被后人尊为“汾河之神”;至今晋中、晋南许多地方都建有台骀庙,逢农历五月十八,皆有传统庙会纪念这大禹王以前的治水英雄。建议今后十年行,不妨再深入一些诸如祭祀之类的黄河文化探寻,中下游都有。&&&所以,传说中的治水时代,可能还不仅是反映的黄河下游,而首先可能有数百年来黄河中游一些支流的区域性治水,发展台地、河谷川地农业的史实。汾河盆地的开发就十分典型。&&&纵览几千年的华夏历史,黄河世代奔流,浇灌广袤绿野,养育了一代代华夏先民,成千上万的先辈先贤先烈,把挥汗泣血耕耘与捍卫的大好河山,传递到我们手里,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 && &&&图5&&&&&&&&太原晋祠主殿圣母殿目内容。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形容男孩阳刚之气的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