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的历史短一点

& 清华大学历史沿革及简介
清华大学历史沿革及简介
自1911年清华学堂建立至今,97载春秋的发展历程,形成了清华大学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和“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构成了清华精神的核心内涵,也激励和鼓舞着一代代清华人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与腾飞做出不息的努力。&
优越的育人环境&
清华大学校本部——清华园,地处北京西北郊名胜风景区。明朝时为一私家花园,清朝康熙年间成为圆明园的一部分,咸丰年间改为清华园。其周围高等学府和名园古迹林立,其园内苍松翠柏、水清木华,清澈的万泉河从腹地蜿蜒而过,勾连成一处处湖泊、小溪,同时也滋养着清华学子特有的志趣和气质。&
清华园内不仅有图书馆、科学馆、大礼堂、体育馆、工字厅等“有历史”的建筑,有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施的六教、符合国际标准的游泳馆、设施先进的综合体育中心等“高水平”的基础设施,更有国内较大的万人饮食广尝紫荆园、桃李园餐厅,北方地区最好的紫荆学生公寓区、畅通快速的校园网等全面的学生生活、学习条件。&
&清华还为学生提供优质高效的学术支撑体系。清华大学图书馆由校图书馆及人文、经管、法律、建筑、美术和医学等专业图书馆组成,馆藏总量已经达到400多万册(件);清华大学的实验室也为学生提供了国内最优越的培养科学精神和科研能力的条件。目前,清华大学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2个,教育部和科技部重点实验室15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4个。
&综合性的学科布局&
目前,清华大学设有建筑学院、理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美术学院等13个学院共56个系,成为当代中国一所著名的拥有理、工、文、法、医、经济、管理、艺术和医学等学科的综合性大学。&
&在工科专业继续保持明显优势的同时,理科专业迅速发展,在物理、数学、生物等方面形成一批具有优势的学科方向。清华的文科发展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聘请世界各地最优秀的教师,以最新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理工交叉、文理渗透的学科设置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和发展方向。
一流的师资力量&
&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先生有句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一流大学的建设必须要有一流的师资队伍。截至目前,学校共有诺贝尔奖获得者1名,图灵奖获得者1名,中国科学院院士36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2人,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0人,110人受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115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数目均居国内高校首位。
&学校通过推动名师上本科讲台,使一大批学术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知名教授活跃在本科教学的讲台上,不仅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而且使得本科生能够亲耳聆听教授的治学之道,亲身感受他们的魅力风范,潜移默化中感悟为人为学之真谛。
&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
清华大学始终把培养人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在本科生培养方面尽量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更好的条件,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矗不仅在本科生阶段实行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积极推行学分制,使得学生可在培养方案框架之内为自己定做“个人学习计划”,提前修满学分可提前毕业。同时,学校还在教学方面不断改革、创新,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自1998年以来,学校先后举办“数学—物理基础科学班”、 “化学—生物基础科学班”,本科阶段主要依托理学院,执行独立的培养方案,强化基础科学功底和独立研究能力训练,研究生阶段面向高等研究中心、理学院、信息学院、经管学院等校内外各个学科专业;人文社科学院在举办“中外文化综合班”及 “文科试验班”的基础上,2005年按“人文科学实验班”、“社会科学实验班”大文科、宽口径的两大类招生,前两年注重基础教育,强调经典研读和基础训练,后两年专业分流,重视学术研究能力培养;2006年,计算机图灵奖获得者、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教授姚期智先生倡导创办“软件科学实验班”,与微软亚洲研究院合作,以注重基础科学、注重国际学术交流和实践环节为特色,探索培养世界顶尖计算机科学人才的模式;2007年经管学院开设经济与金融国际班,以全英语讲授大部分课程,并与国外一流大学开展本科生交换。
“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tudents Research Training,简称SRT计划),面向一至三年级的本科生,力使学生在本科阶段就可以进入科研领域,进行科研能力的培养;2003年开始设置的由院士或知名教授主持、面向一年级学生的“新生研讨课”(Freshman Seminar)采用师生互动、小组探讨、探索研究的学习方式,为大一新生提供与名师、教授面对面探讨科学研究问题和方法的机会;为大一新生精心设计的“英语夏令营”活动,为学生们创造了外语实践的氛围和环境;“名师上本科讲台”则是清华人才培养的又一特色。目前有一大批各学科领域的知名教授活跃在本科教学的讲台上。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先生亲自为大一新生讲授普通物理课程;校长顾秉林等多位院士、教学名师奖获得者、特聘教授、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知名教授均开设新生研讨课;此外还有“百门精品课程建设工程”,“实验室科研探究”课程等等。
完善的奖励和资助体系
&清华大学郑重承诺:决不让一个勤奋而有才华的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
多年来,清华大学始终把经济资助体系建设作为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和办学过程中的一件大事。目前,学校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助、勤、奖、贷、补”体系。2006年,在学校主要领导的直接指导下,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与校友会、基金会、财务处等部门合作,在各院系的大力支持下,出台了新的“家庭经济困难本科学生资助体系”。新经济资助体系明确提出“两个全部、两个增加” 的目标,“两个全部”指:一是覆盖家庭经济困难的全部学生,并惠及家庭经济一般困难的低收入家庭学生;二是资助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解决全部学费、住宿费和基本生活费。“两个增加”指:一是学校通过加强在校友、社会各界当中筹集捐款的工作力度和加大学校的直接投入,来增加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强度;二是大幅度增加校内勤工助学岗位,让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的本科学生都能够有机会获得长期的勤工助学岗位,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收入,并在劳动中得到锻炼,达到育人的目标。两年来,新资助体系已在2006年和2007年入校的新生中全面推行,并顺利实现了“两个全部、两个增加” 的目标。
广阔的发展前景&
多年来,清华大学秉承着培育“为国家社会服务之健全品格”人才的教育理念,为国家培养和造就了大批的科学家、学术大师、文坛泰斗、兴业之士和治国之才。一代代校友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杰出贡献使清华大学这所高等学府蜚声中外。
近年来,清华大学毕业生们以其深厚的专业知识、扎实的数理基础和较强的计算机能力、外语能力、自学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面对未来,他们可以选择:读研、就业、出国、创业……,清华学子的发展前景可谓广阔。&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日,我校名应届本科毕业生中,一半左右的同学免试推荐或报考攻读研究生,其余的同学选择了出国留学深造、参加就业和创业。从就业地区看,毕业生大多分布在北京、上海、广东等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录取清华毕业生的用人单位不仅数量多,而且层次高。其中包括中央各大部委在内的党政机关,如中组部、中宣部、国资委、财政部、公安部、最高人民法院等;名列世界500强企业的微软、IBM、斯伦贝谢、壳牌、通用电气等;作为国内高科技企业领军代表的联想、华为等;以银行证券机构为代表的国内外金融单位,如交通银行、工商银行、汇丰银行、高盛投资银行等;国有大型骨干企业,如中石油、中石化、航天科技、东风汽车等;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广州报业集团等为代表的全国各大主流媒体;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在内的各高校和科研院所;还有一批毕业生志愿投身到国防、军工企业等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来源:新浪教育
科目:数学 授课教师:学费:203元
科目:数学 授课教师:学费:390元
科目:数学 授课教师:学费:390元
科目:数学 授课教师:学费:390元
高考必备手册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校训、清华大学历史、清华大学前身-第一星座网专题
  清华大学,因清华园而得名,中国成立到现在,为社会繁荣、国家富强作出了广阔辽远、历久弥新的重要贡献,不愧为中国乃至亚洲最着名的高等学府之一。
  那么清华大学到底有什么特色之处呢?本专题为你整理最完整的清华大学文化,相信你一定不会错过的!
共有16条信息1/21
热点排行12345678910copyright &
www.d1xz.net 第一星座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号-1返回顶部当前位置: &
百年回首:清华园历史上的几个“第一”(图)(1)
&&&&清华的第一个校门:在清华东西主干道中央路北,有一座古典优雅的青砖白柱三拱&牌坊&式建筑。该建筑中间大拱门的两侧各嵌建两根陶立克西式立柱,门楣上书刻有清末要臣那桐的手迹&清华园&三个大字,这便是清华建校之初最早的主校门(4月20日摄)。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曾是由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2011年,清华大学迎来百年华诞,现存的建筑仍然有不少记录着其历史上的&第一&。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精彩高清图推荐:
更多 的相关消息
清华大学百年全国 大学 历史学排名?? 清华 有历史学硕士点吧?
我是 - 跟谁学
搜索你想学的科目、老师试试,例如“英语”搜索吉安
&&全国 大学 历史学排名?? 清华 有历史学硕士点吧?
我是全国 大学 历史学排名?? 清华 有历史学硕士点吧?
我是历史学专业的,想考研。清达人指点。历史学考研排名: /lsxkyxxpm 以下为历史学学校推荐,希望对你有帮助(一)北京大学 http://www./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现有世界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历史地理学、专门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及考古学8个二级学科。拥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世界史、中国古代史),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1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本系还设有欧洲研究中心、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希腊研究中心、东北亚研究所、中外妇女问题研究中心、现代史料研究中心、中外关系史研究所、孙中山思想国际研究中心、当代企业文化研究所、明清史研究中心、历史文化资源研究所、中外历史文化交流中心、人才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在职教师共有64人,其中教授33人,国内外名校博士学位者42人。在世界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历史地理学等研究领域中保持着传统优势,成果丰硕,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一些专门史如中外关系史、政治制度史、北方民族史、环境史等领域陆续取得新突破,形成新的发展方向。可以说,由于北大的整体优势,其历史学研究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南开大学 http://www./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拥有8个二级学科,它们是: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专门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考古与博物馆学、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下辖20个专业,9个博士点,20个硕士点,基本上涵盖了史学领域的各个方面。全院下辖历史学系、世界史学系、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历史研究所、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古籍与文化研究所、日本史研究中心,美国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拉丁美洲研究中心。南开大学世界史专业涉及相当广泛的研究领域,尤其在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含:拜占庭学)、美国史、日本史、拉丁美洲史四个研究方向在国内享有盛誉,在国际上也有很大的影响。古希腊罗马史学科在国内的地位举足轻重,学术带头人王敦书先生是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会的理事长,史届泰斗雷海宗(解放前在清华大学与陈寅恪等大师齐名)的关门弟子,国内罗马史的权威。拜占庭学在国内首屈一指,学术带头人陈志强先生(希腊亚里士多德大学博士),是国际拜占庭学会中国首席代表,成为中国冲击这一世界显学的支柱。另外改方向组建了东欧拜占庭研究中心,汇集了国内相当丰富的有关拜占庭的英文、希腊文等外文研究资料和检索系统,为有志于从事学术研究的学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哈全安教授主要指导阿拉伯史的研究方向,近年来逐渐转向中东地区现代化的比较研究,尤其是伊朗、埃及和沙特阿拉伯现代化的研究。 (三) 北京师范大学 http://www./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拥有教育部规定的全部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 6 个,硕士点 8 个。在职教授 34 人,博士生导师 29 名,在聘“ 985 ”项目 教授 10 人;副教授 17 人。其中既有国内外知名的教授何兹全、龚书铎、刘家和、瞿林东、陈其泰、晁福林、郑师渠等,也有一批崭露才华的中青年学者。现任院长为杨共乐 教授。中国古代史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拥有何兹全、黎虎、晁福林等著名学者,在先秦史、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宋元史、明清史、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史、中国古代经济史、中国民族史等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北师大古代史较强的,21位老师里面有20个是博导和教授,是国家重点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其中又以先秦和明清以及社会史出名,比如何兹全教授、晁福林教授等。
师大的近现代也不错,拥有龚书铎、王桧林等著名学者,在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文化史、社会史、经济史、对外关系史等研究领域具有较大的影响。 师大的世界史稍也拥有刘家和等著名学者,在古希腊罗马史、西方史学史、中外古史比较、欧洲中世纪史、西方近现代思想史、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美国史、英国史、俄国史等领域具有较大的影响。另外,北师大的史学理论与史学史也是国家重点学科,拥有一批著名学者。
(四) 中国人民大学 http://www./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下辖历史系和清史所。
历史系的历史学专业为一级学科点,拥有下属的全部8个二级学科,目前设有8个硕士点,除历史地理学、考古学其他6个二级学科都有博士点,其中国古代史是国家重点学科,师资力量较强。
清史所,目前拥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专门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6个硕士点6个博士点。人民大学较出名的是清史研究所,他们承担着国家《清史》的编写任务。中国古代史及中国近现代史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历史学院拥有一批享誉国内外的著名专家学者,共有专任教师61人,其中教授26人,副教授17人,讲师18人,学院现有学生408人,其中本科生161人,硕士生127人,博士生120人。
(五) 陕西师范大学 http://www./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现辖历史系和文博系,以及周秦汉唐文化研究中心等八个院属研究机构,此外还设有历史艺术博物馆和资料室。学院现有历史学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权,历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历史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和博物馆学三个本科专业,历史学为陕西省名牌专业,具备相当完善的历史学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其唐史专业很出名。历史地理学属于西北环境发展中心,也属于历史学统考范围,有侯甬坚、王社教等著名学者。
(六) 首都师范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现设有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现有博士授权点两个(中国古代史、世界史),硕士授权点七个(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专门史、史学理论、历史文献学、历史课程与教学论)。现有在读的博士研究生24人,硕士研究生61人。学院的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师39人,其中有教授17人,副教授14人;这些教师中有12人具有博士生导师资格,有16人具有硕士生导师资格。历史学院拥有在我国史学界有重大影响的著名专家,以及一批有相当造诣的中年学者和颇具潜力的青年教师。学院还设有历史研究所,下设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现代国际关系等研究室,开展历史科学的研究工作。 (七) 武汉大学 http://www./武汉大学历史学科创建于1913年,是我国高等院校中较早成立的历史系科之一。中国古代史于1988年被列为国家重点学科,并于2001年和2007年两度顺利通过教育部评估继续被列为国家重点学科。简帛研究中心、科技考古研究中心分别于2006年、2007年入选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7年,世界史被增列为国家重点学科。2008年,历史学一级学科被列为湖北省重点学科,中国古代史、世界史被列为湖北省优势学科。历史学院师资力量雄厚。55位专任教师中,有教授34人,副教授15人,讲师6人。 (八)中山大学 http://www./
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成立于1924年,是中山大学最早设立的学系之一。多位中国现代史学的奠基人,如陈寅恪、傅斯年、顾颉刚、岑仲勉、梁方仲、刘节等。中山大学学科门类比较齐全,在学术研究方面,中山大学历史系设立了近代中国研究中心、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孙中山研究所、宗教文化研究所等一些研究所。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近现代史学科是国家级和广东省的重点学科,中国古代史是广东省重点学科;此外,以历史学系为基础设立的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民间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是国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创新基地。 现有教师45人,其中有教授(均为博士生导师)21人。
(九)华东师范大学http://www./华东师大历史学系现为历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点中含九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暨硕士点: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历史文献学、专门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历史社会学、国际冷战史、海外中国学。还设有历史学科教学论硕士点。历史学本科专业是“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
  华东师大历史学系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业教师48人,其中教授(博士生导师)24人, 副教授18人。经过长期努力、不断积累,形成了中西融合、古今贯通、既发扬传统优势、又具有当代意识和前瞻性的学科体系和研究方向,20世纪80—90年代,曾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态研究、金文研究、中国近代社会变迁、洋务运动史、法国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史、非洲史等领域取得有重要影响的学术成果。9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学科队伍的发展和学术研究的深化及拓展,一些新的特色研究方向正在形成并取得了新的研究成果,如:汉唐史、江南地区社会史、思想史和知识分子研究、城市发展与文化研究、国际冷战史、欧美民族和文化史、近现代地区国别史、海外中国学、中国近现代史学史等,形成了新一代研究群体。 (十)南京师范大学http://www./社会发展学院现有历史系、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文物与博物馆学系三个系。历史教育、社会学、社会工作、文物与博物馆学四个本科专业。有中国经济史研究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研究中心、六朝历史文化研究所、考古研究所、历史遗产研究所、历史与社会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社会学研究所等10个校级科研机构。拥有专门史博士学位授予权,有专门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世界史、历史课程与教学论、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社会学、社会保障、民俗学等11个硕士点。社会发展学院现有教职工62名,其中专任教师43名,有教授18名,副教授20名,讲师4人,助教1人,85%以上的教师拥有博士和硕士学位。到2008年6月为止,在校本科生近700名,各类研究生近400人。教学人员中,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生导师30人。 (十一)安徽大学http://www./历史系现有历史学、考古与博物馆学二个本科专业,一个博士点(历史文献学)和历史学硕士点一级学科(涵盖八个硕士点),另外还拥有一个属于经济学类的经济史硕士点。全系设有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世界史和考古学四个教研室,胡适和陈独秀二个研究中心。现有专任教师42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1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2人,硕士学位的18人,在读博士4人。经过长期的努力与积累,我系形成了若干较为集中的研究方向或领域,特别是在徽学、淮河流域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近代皖人与社会变迁和中国历史文献学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十二)复旦大学http://www./历史系是复旦大学历史最为悠久的系科之一。一代宗师,如周谷城、顾颉刚、周予同、姚名达、方豪、陈守实、邓广铭、蔡尚思,等等在此辛勤耕耘过。著名的语言学家陈望道、闻名遐迩的地理学家任美锷都先后担任过系主任。
1994年,复旦大学历史系被国家教委定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1998年,历史系成为国内5家获得历史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的单位之一。1993年起,历史系新设旅游管理专业,招收本科生和硕士生,并被上海市旅游委员会授予“上海市高等院校旅游专业定点单位”。2000年9月,成立了以历史系为主体的复旦大学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 (十三)兰州大学http://www./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源起于1934年设立的甘肃学院文史系。国学大师顾颉刚先生是历史学系首届系主任,曾在我院任教的学界前辈还有杨向奎、张舜徽、史念海、王树民、赵俪生、张孟伦、李天祜等先生。学院现设有历史学系、民族学系、博物馆与考古学系3个系;中国古代史研究所、史学理论及史学研究所、专门史研究所、近代中国研究所、世界历史与国际关系研究所、古籍整理研究所、敦煌学研究所、民族学研究所、中国少数民族研究所、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所等10个所。学院有民族学、历史文献学2个甘肃省省级重点学科;敦煌学研究所、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在西北少数民族、敦煌学、中国古代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中国古代思想史、地区国别史、近当代中国社会等领域都有影响较大的成果。尤以西北少数民族和敦煌学研究成绩卓著,在国内外学界有重要影响。 (十四)清华大学http://www. 
清华历史学科的核心机构是历史系,下设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思想文化史等教研室,以及简帛与出土文献研究中心、经学研究中心、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心、中国近代文化与现代化研究中心、国际汉学研究所、东北亚研究中心、旅游文化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等专门研究机构。可以招收历史学各相关领域的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包括外国留学生)。历史系拥有雄厚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授14人,副教授各13人,讲师4人,另有兼职教授4人。专任教授中有欧亚科学院院士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学学科评议组长1人,教育部古籍整理委员会委员1人,历史教学委员会委员1人,国家级学会会长、副会长等4人。 (十五)南京大学http://www./历史学系设有历史学、考古学两个本科生专业,以及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古代史、世界史、专门史、国际关系史、边疆学、考古学7个博士点;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专门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国际关系、民族学7个硕士点。本系世界地区、国别史为国家重点学科,中国近现代史专业为江苏省重点学科,该专业科研教学团队被评为江苏省学科优秀梯队。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新近成立的国际关系研究院,也已开始招收研究生。现有教职工75人,专职教师62人,教辅人员2人,行政管理人员11人,其中教授31人(博士生导师27人),副教授23人,讲师5人,博士毕业待评职称5人,其中1人为美国杜客大学博士、1人为日本京都大学博士、1人为日本九州大学博士。全系中青年教师有90%以上曾到美国或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奥地利、意大利进行长期或短期访问,仅赴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访问一年以上者即达8人。此外,本系有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1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3人,江苏省“333”工程4人,江苏省“青蓝工程”4人,校级资深教授2人。 (十六)华中师范大学http://www./历史学专业为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博士后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点授予单位,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近现代史为全国高等学校重点学科,中国历史文献学为湖北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学院现有两系(历史系、文化学系)、三所(中国近代史研究所、中国历史文献研究所、楚学研究所)。学院有教职工83人,其中教授28人(博士生导师13人),副教授23人,讲师15人。 相关问题大家都在看最新提问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关于跟谁学服务支持帮助中心清华有一百年历史吗?
清华建校于1911,是庚子赔款时,美国人把清政府陪给美国人的一部分拿出来搞得留美预备学校,这一招绝对很高明,用别人的钱培养高度认同美国意识形态的社会精英,这些人要么能够直接为美国服务,要么回国以后掌握更多的社会资源后形成亲美势力。以后才归国民政府成为国立清华大学,可是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中国大学也和每个中国人一样江湖飘零,现在数数清华"百年"历史上的四大动荡时期。
抗日时期,北大,清华和南开被日本人赶的如同丧家之犬一样跑到了昆明组成了西南联大,和绝大多数中国人一样时时担心会亡国亡种。不过西南联大毕竟培养出了杨振宁,李政道这样的顶级牛人,虽然是墙里开花墙外香,不过还有两弹一星的专家们。
49年时,国共局势已定,梅贻琦校长率众东渡,清华分裂了,至于谁保留了清华的精神就不好说了。
53年院系调整,清华文史哲理医被剥离,加入一些工科院系,这真好比断其一股;清华传统的教授治校制度结束,教育的独立性大大削弱,这好比断其脊柱。清华从此被定位为工科院校,培养学生也被定位为培养工程师。
文革十年,全国乱成一锅粥,清华又能好到哪里去呢?不爱红妆爱武装,年轻的工程师们举起铁锤砸掉了著名的牌坊,把拖拉机改造成坦克进行武斗;蒯大富智擒王光美,给全国人民上演了一出出"好戏"。
80年代后的清华就是整个一个灾后重建啊,也就只有这30年没有大规模地"折腾"。当然这些经历也不至清华一家,难兄难弟也有很多。
所以清华真有百年吗?,清华作为一个符号有百年,但是作为一个大学却远没有百年。国外那些名校动辄几百年的历史,不过那都是实打实的历史。
清华又有什么呢?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清华大学的历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