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空,搭配词语。提高();精力();高尚的什么填空();明确();精神();高昂的()

扫码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号:
yudeyuanshi
教师资格证考试
> 2016教师资格幼儿《综合素质》模拟试题及答案(3)
2016教师资格幼儿《综合素质》模拟试题及答案(3)
日 16:40:16 &&&& 来源:育德园师()&&&&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D。答案解析:不符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关爱学生”规定和要求的是让差生退学或离校,及早走向社会,不浪费时间和金钱。  关爱学生是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2.A。答案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3.B。答案解析:实施义务教育的普通学校应当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  4.B。答案解析:通过研究宋、元、明、清等不同历史时期教育同生产劳动之间的关系,从而说明我国封建社会教育与生产劳动是相脱离的。该研究中运用的逻辑思维方法是归纳。  5.D。答案解析:《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作者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人(今陕西韩城)。代表作《史记》。《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  6.B。答案解析:有的班主任教师用考试分数给学生排名次,并把它作为安排、调整座位和评先推优的唯一标准。这违反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教书育人”。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7.D。答案解析: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其发明者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这位发明者是袁隆平。袁隆平,日生于北平(今北京),汉族,江西省德安县人,无党派人士,现在居住在湖南长沙。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2006年4月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2011年获得马哈蒂尔科学奖。  8.D。答案解析:北宋张择端的一幅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风俗画,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的作品是《清明上河图》。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清明上河图》为北宋风俗画作品,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该画卷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总计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五百五十多个各色人物,牛、马、骡、驴等牲畜五、六十匹,车、轿二十多辆,大小船只二十多艘。房屋、桥梁、城楼等也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水平。  9.A。答案解析: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他的代表作《人间喜剧》为人们展现了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现实主义历史。  10.B。答案解析:被认为是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大科学”项目,其意义和影响被誉为不亚于研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和载人飞船登月的“阿波罗计划”的是人类基因组计划。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由美国科学家于1985年率先提出,于1990年正式启动的。美国、英国、法兰西共和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日本和我国科学家共同参与了这一预算达30亿美元的人类基因组计划。按照这个计划的设想,在2005年,要把人体内约l0万个基因的密码全部解开,同时绘制出人类基因的谱图。换句话说,就是要揭开组成人体4万个基因的30亿个碱基对的秘密。人类基因组计划与曼哈顿原子弹计划和阿波罗计划并称为三大科学计划。  11.A。答案解析:《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西汉末刘向编定为33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  12.A。答案解析: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代表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13.D。答案解析:考查复言命题的推理。条件(1)、(2)、(3)都是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其有效的推理规则是:肯定前件则肯定后件,否定后件则否定前件。由条件(5)可知已参加;根据条件(4),可推出戊不参加;再结合条件(3),否定后件则否定前件,可得“甲参加或丙不参加”。  若甲不参加,则丙不参加,可排除B项;再根据条件(1)若甲参加,那么乙肯定参加,可排除A项和C项;根据条件(2)若丙不参加,则丁参加,D项符合条件。故答案选D。  14.A。答案解析:结论型题目。题干主要说明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具有共同性和统一性,通过最后一句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来说明“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需要遵守共同的学术规范”,因此A项符合题意;B项和C项都是片面的;D项不符合题干意思。故答案选A。  15.C。答案解析:结论型题目。题干只是说有一位中国画家觉得毕加索的做法“可气”,不是不以为然,况且也没有提到中国作家对这种做法的态度,A项错误;由题干只能推出毕加索参与过许多艺术类型的创作,而无法推出其他人的情况,B项错误,C项正确;D项说法过于绝对,错误;故答案选C。  16.A。答案解析:l939年9月德国突袭波兰后,英法对德宣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  17.C。答案解析:《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  18.D。答案解析:英国于1950年承认新中国,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大国。瑞典于l950年1月14日承认新中国,日同中国建交,是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  19.A。答案解析:一丝不苟,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丝,计量单位。苟,马虎、大意。  20.D。答案解析:京剧角色分生、旦、净、丑四大行。“生”,是除了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角色的统称。“旦”是女性角色的统称。“净”,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丑”,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  21.C。答案解析:分析推理题,代入法。将A项代入,最多6-2=4个孩子有雀斑,矛盾;将B项代人,最多有6_3=3个孩子卷发,矛盾;将C项代入,无矛盾;将D项代人,最多4个孩子有雀斑,矛盾。故答案选C。  22.C。答案解析:极光是常常出现于高磁纬地区上空大气中的彩色发光现象,它是由于来自太阳活动区的带电高能粒子(可达l万电子伏)流使高层大气分子或原子激发或电离而产生的。由于地磁场的作用,这些高能粒子转向极区,所以极光常见于高磁纬地区。  23.D。答案解析:《时间简史》是由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撰写的一本有关宇宙学的经典著作,是一部将高深的理论物理通俗化的科普范本。《大爆炸探秘》是英国科学读物专业作家约翰·格里宾的著作。《自然的终结》是美国的比尔·麦克基本的著作。《物理世界奇遇记》是美国的乔治·伽莫夫和英国的罗素·斯坦纳德的著作。  24.C。答案解析:“地球每天的时间都比前一天延长1/700秒”是对“一个曾引起人们关注的问题”的说明,只要理解了这一句话,便可得出正确答案。地球一天即自转一周的时间,每天的时间都比前一天延长,而时间与速度成反比,时间延长,说明地球转动的速度减慢了,所以这个“人们关注的问题”就是地球自转速度减慢;因此正确答案为C。D项与C项意思相对,显然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地球运行时间”的问题,故A、B两项不选。  25.D。答案解析:根据话题统一原则,文段说的是“孔子的理想人格”,四个选项中,只有D项谈到了“孔子的理想人格”,为正确答案。本题也可用排除法来解,A项“发展了前人的学说”材料内容未体现,排除。材料也没有谈到“庸人”和“圣贤”的区别,排除B项。C项是对“礼”和“仁”的内容进一步解释说明,不如D项与前文衔接紧密,也排除。  二、材料分析题  1.【答案要点】  徐老师的做法违反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关爱学生、为人师表的要求。  (1)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2)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为人师表”对教师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要尊重家长,真诚高效的与家长沟通,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3)徐老师应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做到关心学生,尊重家长。  2.【答案要点】  (1)许老师私自拆阅学生刘俊辉信件的行为和在班会上宣读刘俊辉信件的行为是不正确的。因为上述行为违反了《教师法》第八条第1项“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和第4项“爱护关心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的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规定。  (2)许老师的解释不正确,因为许老师有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职责,但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必须建立在尊重学生人格、平等相待的基础上。《教师法》规定,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是教师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不能借口教育和爱护学生而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本案例中许老师不适当的教育方式对学生刘俊辉的离家出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3.【答案要点】  (1)“不屑置辩”写出了读书人的高傲心理。“颓唐不安”写出了他难以掩饰的痛苦心理。  文中加点的词语是对孔乙己的神态描写。分析人物神态对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作用时,要结合文章内容和主旨。孔乙已以读书人自居,迂腐不堪,听到别人问“你当真认识字么?”,“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不屑置辩”写出了孔乙已读书人的高傲;孔乙己受科举制度毒害很深,以未中秀才为耻,“你怎么连半个秀才也没捞到呢?”这句话戳中了他心中的伤疤,“颓唐不安”写出了他难以掩饰的痛苦。  (2)B。解析:第2题的分析也要结合文章主旨和写作意图。文中的“哄笑”是麻木的笑,一面是悲惨的遭遇和伤痛,一面是酒客们无聊的逗乐取笑,孔乙已是取笑作乐的对象,暗示了其可怜的社会地位。作者以乐景写哀景,更令人悲哀,表示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可见A、C、D项的分析是正确的,不正确的是B项。  三、写作题  是责任,更是良心  在汶川地震发生后,一个名字叫范美忠的都江堰普通教师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与那些不顾及自己生命来保住学生的性命的老师相比,范关忠最大的关注点则在于在面对危险时他暴露了人的本性,或者说不叫人的本性,而是人性中最弱的一点。范美忠并不把自己的行为定位为道德的缺陷,反而将自己的行为说成是提供给社会作为分析道德与人性的案例。“范跑跑”也许并不是个别现象,却被很多人当做是个例来研究。  人性与责任在危难时该如何抉择或者说是否有必要来抉择?不禁让人想到在地震中报道的另一条新闻:在地震中有这样一对夫妻,在地震发生时丈夫只大喊了一声“地震了”便独自跑到楼下,等他安全时才想到妻子,转而去救自己的妻子。在这个小事情上,我们看到了丈夫第一次的举动体现了人性,而当他返回的那一刻,他已将责任看重于生命,原来责任可以如此高贵。  正如很多人所说的那样:解放军的职责就是在国家遇到困难时来保卫国家和人民的安稳;医生的职责就是救死扶伤;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每个人都是社会群体中的个人,彼此互相依赖互相帮助。解放军不能因为随时而来的余震而畏缩不前,医生也不能因为大灾过后必大疫而不履行救死扶伤的责任;而作为一个老师,当一群学生把你当成是一个信赖者,当一群家长把你当成是孩子的保护者时,你却独自逃脱。每个人都有最人性的一面,就像一个即将饿死的乞丐不会因为另一个也饥饿的人放弃自己获得的食物一样,可贵的是他可以在维系自己的生命的同时分一半或者几分之一去救助另一个生命,前者是人性,而后者是责任,一份对社会、对同伴的责任。  在大家还在讨论教师职责时,一条由陕西省汉中市勉县教育局6月2
日出台的一条新规定引起了更多人的参与讨论:今年高考期间,碰上余震发生时,在场的3名监考老师要负责考场内考生的疏散工作,不能先于学生撤离考场。监考老师都要保证将全部学生疏散完毕后方能离开,违反规定者将遭到停职或开除的处理。迎合了即将进行中的高考。而现在,当我们再来想由事件本身所引出的这个规定时,不禁觉得用法律法规等形式来限制或制止住的行为可能也就体现不出人性与责任了。因为二者都不是法律法规等所限制和能限制的。换句话说,用相关制度能限制的也就不叫人性了。  重新翻看事件本身,范美忠本身的逃跑也许并不可恨,因为每个人都有求生欲,每个人都有利已心理,甚至可以说不可能每个人都那么伟大,可恨的是他之后“洋洋自得”地在天涯论坛上发表的那篇《那一刻地动山摇——5·12汶川地震亲历记》的帖子,宣扬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是在挑战中国的传统道德观。而且在文章最后表白:“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此文一出引来一片哗然。  人性与责任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互矛盾的,可是当它们同时出现于同一个事件或者同一个人身上时,我们似乎才觉得这个人是完整的人。想到几年前的安徽阜阳假奶粉事件、南京冠生园月饼事件等,当一个人的人性超过了他的责任时,一个人开始失去了自己,也失去了世界。  争论还在继续,可是通过范美忠事件也让我们开始了一个自我的反省,如果事情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会做第二个“范跑跑”吗?责任在你的生命中究竟占到了多大的比率——让每个人反思吧。
下一篇: 这是最后一篇
Copyright (C)
北京育德园师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reserved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外大街8号金丰和A座511室(北京师范大学东门对面)
咨询电话:010-17琵琶行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琵琶行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w ww5 j 课后巩固梯级演练检查我的基础1.下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湓浦口(pén)     贾人(ǔ) 六幺(yāo) 迁谪(dí) B转轴(zhóu) 拨弦(xián) 幽咽(yè) 花朝(zhāo) C船舫(fǎn) 衣裳(shán) 信手(xìn) 虾蟆陵(há) D慢捻(liǎn) 荻花(dí) 钿头(diàn) 琵琶行(xín) 提示:A项迁谪zhé;C项衣裳chán;D项慢捻niǎn。 答案:B2.默写填空。 (1)座中泣下谁最多?_____________。 (2)千呼万唤始出来,_____________。 (3)同是天涯沦落人,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5)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 (6)嘈嘈切切错杂弹,_____________。答案:(1)江州司马青衫湿  (2)犹抱琵琶半遮面 (3)相逢何必曾相识  (4)别有幽愁暗恨生 (5)唯见江心秋月白  (6)大珠小珠落玉盘3.下面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快弹数曲(畅快)/歌以赠之(作歌)/欲语迟(迟疑) B低眉信手(随手)/银瓶乍破(忽然)/却坐(退) C声声思(思考)/阑干(纵横交错)/是夕(这) D漂沦(漂泊沦落)/间关(形容鸟鸣声)/弦转急(变化)提示:C思:悲伤。答案:C14.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两个“为”字相同,两个“其”字相同 B两个“为”字不同,两个“其”字不同 C两个“为”字不同,两个“其”字相同 D两个“为”字相同,两个“其”字不同 提示:为:①写作,②替。其:③那个声音,④那个人。 答案:B5.所用的修辞方法不相同的一句是(  ) A主人下马客在船 B终岁不闻丝竹声 C秦时明月汉时关 D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提示:A、C、D三项互文。 答案:B6.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最喜欢用景物描写反衬人物心境和音乐效果,请找出三处描写景色的句子。 参考答案:①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②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③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7.《琵琶行》中“行”属“歌行体”古诗的标志,从本诗看,这种诗体的主要特点是哪一项(  ) ①篇幅较长 ②篇幅较短 ③音节、格律有严格的规定 ④句式长短偏差,富于变化 ⑤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 ⑥讲究对仗、声调和韵律 A①③④⑥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③④⑤ 提示:“歌行体”是古诗,所以②“篇幅较短”不对,③“音节、格律有严格的规定”不对,⑥应是近体诗的要求。 答案:B8.对诗句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  ) A“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第一句包含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第二句通过环境描写有力地烘托了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 B“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第一句点明了送别的基调:“惨”。第二句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心境,可谓情景交融:与友分别心绪难平,心情和眼前月色一样,一片茫然。 C“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情景交融。不仅与开头“夜”“船”“月”相呼应,而且烘托了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巧以及演奏的悲凉气氛,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广阔空间。 D“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该句运用了反问和借代修辞手法将诗人的感情推向了高潮。“江州司马青衫湿”一句实为画龙点睛之笔,同时也是全诗的主题即上段“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形象化说明。 提示:D“反问”应为“设问”。 答案:D9.对诗句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该句表现了诗人对弹奏者的尊重,“欲语迟”三字,用语精练,直接刻画出琵琶女的持重和绝不轻浮的性格特征。 B“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不仅表现了诗人热情相邀、急于相见的心情,又精练而细腻地表现了琵琶女此时的矛盾复杂的心情,本不愿出场又迫不得已。“半遮面”是一处很典型的细节描写,也是一个特写镜头,生动地表现出琵琶女的羞涩情态。 C“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这是描写琵琶女调弦校音的动作,进而表现她此时已进入乐曲的境界之中,也显示了琵琶女演奏的才能和丰富的感情。 D“轻拢慢捻抹复挑”,写出了琵琶女指法的娴熟。轻轻的拢,慢慢的捻,一会儿抹,一会儿挑,一连串的动作,具体地表现了琵琶女扣弦、揉弦、顺弦、回拨弦的动作熟练,技艺精湛。 提示:A项人物未出场露面,应是个人感受,并非直接刻画。 答案:A10.对诗句及词语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  ) A“终岁不闻丝竹声”――“丝竹声”借指美妙的音乐。“丝竹”是借代修辞格,诗人用原来终年听不到的令人心醉的音乐,来衬托听了琵琶女的演奏后“耳暂明”的神奇感受。 B“春江花朝秋月夜”――寥寥七字,其用量极大。它浓缩了春秋两季,又融进了江花月三景。足见诗人的炼字功夫炉火纯青。 C从“五陵年少争缠头”到“门前冷落鞍马稀”,诗人选取了具有典型意义的两个细节,从巨大的落差中形象地反映出人物命运的突变。这种描写的审美价值在于以点带面凸现她沉沦的社会根源。 D“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是全诗的“诗眼”,是全诗的主旨句。诗人把对琵琶女的无限同情和自己被贬不得志的悲愤融在一起,揭露了封建社会的冷酷与黑暗。 提示:B项以偏概全,诗歌不仅浓缩春秋二季,还有朝夜两时。 答案:B11.对诗中描写有关音乐的鉴赏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诗人运用生动的比喻,同时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使读者在想象中亲聆琵琶女的美妙音乐和旋律的发展变化。 B从“大弦嘈嘈如急雨”至“大珠小珠落玉盘”可理解为第一乐段,兼用比喻和摹声,分写大弦和小弦,二者交错进行而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声,表现了乐音的急切,圆润清脆。 C第二乐段从“间关莺语花底滑”至“此时无声胜有声”,“间关”句表现了乐音的婉转、流畅、动听,接着描写乐音由低沉至缓慢半终止的状态,“此时无声胜有声”提供给读者充分的思维空间,激发人的想象力,从而深化了人们对诗人所描绘的琵琶乐音的玩味和品评。 D第三乐段一开始就是“银瓶乍破水浆迸”,这是音乐高潮到来的信号;“铁骑突出刀枪鸣”,乐音激越雄壮,强化了热烈而紧张的场面,是音乐的高潮所在;乐曲的终止也写得非常精彩,“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写出了琵琶乐曲终止时的特点,撕心裂肺戛然而止,与“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一样,均从侧面烘托,使听众都沉浸在“余音绕梁”的韵味中。 提示:D并非一样,前者未从侧面烘托。 答案:D12.俞伯牙高山流水觅知音,诗人与琵琶女则是素昧平生,两人的情感是如何产生共鸣的?(开放性试题。) 参考答案:他们的心灵呼应并非空穴来风。诗人是在“醉不成欢惨将别”时,在“终岁不闻丝竹声”的浔阳江头,听到了琵琶声,他“寻声暗问”“移船相近邀相见”“千呼万唤”,而琵琶女则是“琵琶声停欲语迟”“犹抱琵琶半遮面”,此时两人的感情是有隔膜的。而一旦“低眉信手续续弹”,琴弦便成了心弦,自然地流露出“心中无限事”,琵琶女的弹奏与诉说,使诗人积蓄已久的情感变得波澜澎湃。对琵琶声,他不仅用耳朵听,更用整个心灵去感应,两人虽身份不同,经历各异,但失意飘零的情感却是相同的,两道感情的激流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这条河床上相遇、相交、相融。综合拓展提升阅读下面描写音乐的诗,完成13―16题。听蜀僧F弹琴 李 白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②,馀响入霜钟③。不觉暮山碧,秋云几万重。注:①绿绮:古代名琴,传为司马相如之琴。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半山有九钟,霜降而鸣。13.“蜀僧抱绿绮”中写“绿绮”意思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泛指名贵之琴,衬托演奏者技艺高超。14.“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中“一挥手”“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 参考答案:“一挥手”,弹琴的动作(语出“伯牙挥手,钟期听声”),暗含了蜀僧弹琴的高妙,是自己的知音。“万壑松”从感受角度联想到深山大谷,万壑松声用大自然雄浑的声音比喻了琴声铿锵有力。15.“馀响入霜钟”意思是什么?与苏轼《前赤壁赋》里哪两个成语意思接近? 参考答案:音乐停止后,余音久久不绝,和薄暮时分寺庙钟声融合在一起。“余音袅袅”“三日不绝”。16.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暮山碧,秋云几万重”的理解。(开放性试题。) 参考答案:听完音乐,不知不觉四周远山又罩上了暮色,灰暗的秋云重重叠叠,布满天空,时间过得真快啊!(2006广东珠海测试,13)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7―19题。柳 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①。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垂 柳 唐彦谦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②学不成。 注:①乐游苑:长安东南名胜,地势很高,可俯瞰长安全城,是当时仕女节日游赏之处。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断肠:即销魂,言花之色香使人心醉神摇。②“饿损纤腰”暗含“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死”的典故。17.这两首唐诗按诗歌体裁分类都是__________,按内容分类都是_____________。18古典诗歌讲究炼字。前一首诗中的“逐”字和后一首诗中的“绊惹”在用法上有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19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柳”的形象?请简要分析两首诗中的“柳”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 参考答案:17七言绝句 咏物诗 18本是东风吹得柳枝飘拂,用“逐”字则说是柳枝在追逐东风,变被动为主动,更加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柳枝的蓬勃生机。唐诗“绊惹”用法同李诗“逐”字,本是春风吹柳,却说柳枝有意撩逗春风,表现出垂柳的调皮与风情万种。 19拟人表现手法。前一首用春日之柳的繁华得意反衬秋日之柳的衰落憔悴,寄托了作者的迟暮之伤与沉沦之痛。后一首一、二两句先极写垂柳之美,三、四两句笔锋一转,联想到“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死”的故事,托物寄意,巧妙地讽刺了世人以善于窥测皇帝意向为能,极尽逢迎谄媚之能事的丑恶现象。时文 链接行板悠悠,明净如歌 萧伯纳说:“贝多芬的音乐是使你清醒的音乐,当你想独自静一会儿时,你就怕听他的音乐。”此语并非玄虚,对音乐的认同,原本带着感情色彩,当一个人静静处守,寻求音乐慰藉的心情,就像碌碌于尘世的教徒,终于得暇跨入穹顶下的殿堂,沐浴宁静。萧翁独自衔着烟斗踱于书房时,听什么音乐,无从得知。静下来时,我常听的是大提琴独奏的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 早先曾痴迷于老柴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钢琴协奏曲》,一遍遍反复聆听。也许是旋律优美浅显,适于入门,应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之说。随着选听曲目的开阔,对老柴的音乐渐乏冲动,惟这个不到10分钟的迷人乐章,常是我清醒时自甘湮没的一片梦境。 有一段美丽的文字,为这首乐曲添上了一笔雾里看花般的朦胧色彩:1869年夏,柴可夫斯基只身来到风景宜人的乌克兰乡村妹妹家度假。静谧的白昼,每当他静坐房中时,总听见不远处有个泥瓦工独自在哼唱一支乌克兰民歌。那美丽的旋律使柴可夫斯基惊叹不已,深深印入他脑中。他原想将这个主题写成一段钢琴二重奏。两年后,当他着手写《D大调弦乐四重奏》时,这段旋律却像轻柔的水波,止不住地悄然流泻于笔端,化作了第二乐章的主题《如歌的行板》。 尽管在弦乐四重奏里,柴可夫斯基也将这段优美的旋律托付给大提琴这重要角色来咏唱,可当第一次听见俄国大提琴家麦斯基的独奏CD时,顿有一种错位感,觉得原版的弦乐四重奏反更应是改编曲。有些曲子,只能由一种特定的乐器来演奏,像圣桑的《天鹅》、舒曼的《梦幻曲》一般,天生就属于大提琴,钢琴奏来固然动听,但骨子里已走了味。 肖斯塔科维奇说:“柴可夫斯基在获得慰藉的诱惑前让了步,这是他懦弱的表现。”姑且不论此语准确与否,但柴可夫斯基温柔痛苦的个性以及他曲调的天赋,却注定了其一生将与大提琴这最富咏唱性的乐器结下不解之缘。其实何止是《如歌的行板》,他作品中许多动人的旋律,一经大提琴演奏,都极其感人。俄国的大提琴家,像卡尔?戴维多夫等细腻精湛的演奏技巧,更将柴氏的作品升华至一新的高度。艺术家对柴氏为大提琴所作的贡献难以言表,已故的波兰大提琴家韦茨波罗维奇,甚至冒着被传染霍乱的危险,俯身向柴可夫斯基的遗体深深吻别。 那支朴素的旋律,就像空碧悠悠的蓝天下,弥漫在空气里的一支恬淡的牧歌。大提琴缓缓低沉的吟唱,似剖露于自然下的灵魂,从深处发出的叹息,美丽得让人想掉眼泪,难怪托尔斯泰都被它惹哭了。 是的,个性是音乐的灵魂。贝多芬式的命运搏击固然英勇,然人之追求,却也未必都得以勃勃高昂的进取姿态来呈现,这是听柴可夫斯基音乐给我的启示。点评:音乐,是所有艺术中最原始而又最抽象的东西,当它是乐谱时,它只是一堆奇异的符号;当它被演出时,它只是一些和语言远离了的、稍纵即逝的音响。 有音乐的世界是一个温馨的世界。但音乐究竟是被用来做什么的呢?――用来给我们一些安全感!心灵枯竭时,它可以润泽心灵;情绪混乱时,它可以稳定情绪;心中凄苦时,它可以安慰哀伤。 愿人间充满最美的音乐,更愿去享受音乐的都是美好的心灵。7 近体诗六首晨诵夜吟无 题 之 三 李商隐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坐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赏析:李商隐的“无题诗”大多隐约、朦胧,表现含蓄、委婉,因此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对李商隐“无题诗”的评析也众说纷纭。比如这首“无题诗”,有人认为是政治诗,也有人认为是爱情诗。 以此诗为例。诗的首句中“昨夜”二字连续出现两次,提示诗人是在今天回想往事,“昨夜”二字的情感含量大,说明诗人的记忆刻骨铭心。“星辰”与“风”、“画楼”与“桂堂”,暗示了诗人所经历的幸福时光和生活情景。 第二联表现对爱情的体验与理解。彩凤比翼双飞,是美满爱情生活的象征;犀牛角的中央有纹理贯通两端,故又称通犀。诗人以此比喻双方情感的相通,展现心灵的感应和情意的契合,虽然二人各在一方,但心却是息息相通的。这两句诗中所包含的深厚的底蕴,使后人赋予了它更多的哲理意味和人生内涵。 第三联中写到的“送钩”“射覆”都是古代酒宴上的游戏,类似猜谜。二句以极华丽的语言描述了热烈欢快、酒暖灯红的场面。 然而,正当诗人沉浸于对昨夜良辰美景的回忆时,远处传来了阵阵鼓声,天要亮了,诗人又该上朝了。“应官”也就是应付官差,包含着无可奈何、百无聊赖的心境。“蓬”是一种很小很轻的草,随风四处飘转,所以,在古代诗歌中,常以它来比喻飘零的生活,李商隐在这里也通过这一意象揭示了自己的人生境况。酬 乐 天 扬 州 初 逢 席 上 见 赠 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赏析:唐宝历二年(826),刘禹锡和白居易在扬州相逢。在饮宴中,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诗云:“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会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对刘禹锡长期遭受贬谪深表同情,无限感慨。 刘禹锡在酬答诗中,对白居易的友情表示了深深的理解和感谢。诗一开头直接接白诗的尾联回顾自己被贬二十三年的切肤之痛,又借王质烂柯的历史典故抒发自己对旧朋谢世、世事“蹉跎”的感慨。后四句更以昂扬的情绪、欢快的精神点明对友人赠诗的酬答,以意味深长的“长精神”三字自勉作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是全诗的主旨所在。从字面上看,是对赠诗“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的答语,表示了只要别人活得比自己好,自己不以荣辱得失为怀的豁达胸襟,从内容看,是“病树”“长精神”“沉舟”不沉沦的写照;从表现手法看,则含蓄而形象,使全诗跌宕有致,意趣盎然;从思想境界看,则有面向未来,一切向前看的哲理的意义深涵。所以读后,使人胸襟开阔,精神振奋。课前预习积土成山一、基础字词1识读字音 山居秋暝(mín) 江渚(zhǔ) 祠堂(cí) 开济(jì) 黄鹂(lí) 空好音(hǎo) 空城(kōn) 惘然(wǎn)塞外(sài)
2识别字形 山居秋暝(瞑) 频烦(繁) 长(常)使英雄泪满襟(巾) 惘(易将“罔”外部分误为“门”)然3一词多义 二、文学文化常识 1.王维(701―761),字摩诘,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是盛唐时期著名山水田园派的代表作家,由于音乐方面的卓越才能,被任命为大乐丞,最后死于尚书右丞相任上,世称“王右丞”。早期因不满时政而屡遭贬谪,半官半隐,写过一些以边塞为题材的诗篇,气概豪迈,对于权贵专权、政治黑暗有所抨击。但通观一生的创作,最主要的是山水诗。后期于蓝田别墅,拜佛念经,“弹琴赋诗,啸咏终日”(《旧唐书?王维传》)。“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酬张少府》),便是他这种悠闲生活情绪的写照。他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艺术极见功力,体物精细,状写传神。其风格清幽恬静,朴素自然,词秀调雅,别树一帜。有“诗佛”之称,与孟浩然同时而齐名,世称“王孟”。苏轼曾以“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作过中肯的评价。 2杜甫(712―770),字子美,出生于巩县(河南),曾居长安南,少陵以西,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曾做过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后人称之为“杜工部”。他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他以毕生的精力从事创作,一生写了一千四百多首诗歌。内容十分丰富,或抨击统治者的荒淫无度,巧取豪夺;或反映人民灾难深重,啼叽号寒;或感时状国,慨叹今昔。甚至连一些写景咏物题画诗,也都蕴藉着诗人对国事的深沉忧思以及个人身世飘零的无限感喟。他的诗作大胆地反映“安史之乱”前后广泛的社会生活现实,显示出唐代由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因而被称为“诗史”。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描写生动具体,因而被称为“诗圣”,代表作有“三吏”(包括《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包括《新婚别》《重老别》《无家别》)等。 3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现在河南洛阳)人,后因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永贞元年(805)年,参加王叔文等新集团,谋夺宦官兵权,失败后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夔州等刺史,他的政治讽刺诗及咏物诗,或托讽禽鸟,或寄情草木,表现了对权奸的讽刺、蔑视以及自己坚定的信念和斗争精神。他的《竹枝词》《杨柳枝词》《插田歌》等组诗,或记地方风物,或写男女爱情,都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有《刘梦得文集》。 4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书,号玉G生,原籍河内(今河南沁阳)。出生于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试,至开成二年(837),由于令狐氏的推荐,得中进士,因受牛(僧孺)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既善于吸收前人成果,又能大胆开拓和创新,对后世的婉约词及爱情题材的戏曲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他的诗以“无题”为题的爱情诗最有特色。他的诗擅长律诗、绝句,富有文采、想象丰富、构思精密、工于比兴、典雅精练,善用象征和暗示手法,但格调缠绵、凄凉、晦涩。他是晚唐著名的诗人。 5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赵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诗人,少年时期即深受家庭中爱国主义的熏陶,后投身军旅生活。在政治上主张坚决抗战,充实军备,一直受到统治集团排挤和打击。晚年仍心系边关,抗金报国矢志不渝,去世前的绝笔《示儿》还念念不忘“王师北定中原”。一生创作诗词近万首,“言谈收复者十之五六”。诗作《示儿》《书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很出名。词作《钗头风》《诉衷情》等很有艺术特色。散文《过小孤山大孤山》影响较广。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 6与杜甫有关的名联 (1)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2)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来源:高考资源网高考资源网] (3)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4)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7古体诗与近体诗 主要从音律角度划分,近体诗在声韵、字数、对仗方面都有格律的规定,古体诗则比较灵活宽泛。从时间来看,近体诗开始形成于唐初,古体诗往往指唐代以前的古代诗歌,唐代及其以后的诗人仍有写古体诗的。 8律诗和绝句 主要是从句数区别,绝句四句,律诗共八句。绝句又叫“截句”,从律诗中截取四句而形成的一种诗体。绝句不要求一定对仗。律诗的颔联、颈联则必须对仗。律诗有五言和七言之别,由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四联八句组成,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有平仄声的要求。八句以上的律诗称为排律。 9我国古典诗歌最常见的情境 平沙落雁 远浦归航 山市晴岚 江天暮雪 洞庭秋月 萧汀夜雨 古寺晓钟 渔村落照 10“岁寒三友”:松、竹、梅 “四君子”:梅、兰、竹、菊问题导引 1.《山居秋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提示:这首诗表现了王维对清静幽美的山居自然环境的倾心和留恋,透露出他对尘世喧嚣、对官场污浊生活的厌恶和回避。 在艺术上,一是写景随意挥洒,清新自然,毫无着力雕琢的地方,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境地。二是善于运用动静相衬的手法,以动写静,如诗中的清泉、竹喧、莲动,对静景起着映衬作用,使静景显得富有生气,做到幽而不冷,静而不寂。三是善于运用色彩、明暗,构图,如明月、清泉一联便构成了一幅优美的画面,有明暗,有色彩;构图也很讲究,凌空的明月与山石的清泉,高下映衬,中间衬以松林,使画面虚实、疏密和谐搭配。因此,王维的这种写景艺术极富绘画性,达到了“诗中有画”的境界。 2《蜀相》是怎样借古人抒发自己怀抱的? 提示: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大约是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六年后,即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杜甫到了夔州(现在重庆奉节),那里也有一所武侯祠,他参观后又写了一首诗,这就是《咏怀古迹(其五)》。两相比较就可以发现,这首诗主要是借古人抒发自己的怀抱,它的核心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两句;而后一首主要是歌颂诸葛亮的才智、功业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下面我们只说前一首。 杜甫早年曾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自比为舜的大臣稷和契。安史之乱的第三年他去投奔肃宗,不久又被放还,从此郁郁不得志。因此,入蜀后他便怀着崇敬的心情去瞻仰武侯祠,借此抒发自己的怀抱。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这是写诗人去武侯祠途中的情况,他一边走一边问路,终于看到了一片苍松翠柏,有人告诉他武侯祠就在那里,这自然使他感到欣慰。接着写入祠后所见:“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这已经包含着诗人的感叹了,意思是:阶前的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碧绿,年年如此,可它为谁而绿呢?隔叶的黄鹂叫得那么动听,可有谁听呢?时间已过了五百年,像诸葛亮那样的人再也没有出现过。由此自然转到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上:“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上句看起来是说刘备,其实是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才智和抱负;下句则是诸葛亮一生功业的最精辟的概括。然而诸葛亮并没有完成他的事业,这就不能不使人为他惋惜了。至此,诗人水到渠成地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千古名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一千多年来,这一名句震撼着千千万万志士仁人的心。宋朝抗金名将宗泽临终前诵读了这两句诗,又大呼三声“渡河”,才离开了人世。课堂互动   1明明有“浣女”“渔舟”,为什么要说是“空山“呢? 师:王维晚期“奉佛长斋”,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后世人称之为“诗佛”,这个“空”字就有佛的似空非空的特点。“空”应是全诗的诗眼。 生:“空”带有佛教“空”的意味,那么本诗是如何自然反映出来的呢? 师:山高林密本不见人,一场秋雨后,山中更是一片空寂,加之夜幕降临,月华如练,静照松林,青松如盖,竹林茂密,说是“空山”自有其理。泉水清澈,泠泠作响,渔歌唱晚,笑声清脆,更衬托出山间的宁静幽美。这真是一幅美好的山间月夜图。2《登高》是杜甫诗集中一首很有名的七言律诗,曾被人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那么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注意呢? 师:从诗的具体内容看,开头十四个字勾勒出一幅登高远眺的壮阔图景。时当深秋,晴空如海,登高仰视,愈觉其迢迢无极,所以说“高”;夔州一带,山高林密,每至晴初霜旦,常有高猿长啸,空谷传响,哀啭不绝,所以说“哀”;深秋九月,潭寒涧肃,沙洲小渚,孤零冷落,所以说“清”;风霜高洁,水落石出,所以说“白”。 师:下面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说“风急”“鸟飞回”? 生:因为台高,故愈觉其风大,所以说“急”。 生:风大则水鸟低飞盘旋,所以说“回”。 师:说得好,三、四两句写远眺之景,从大处落笔,上句写山景,承首句;下句写江景,承次句。鉴赏家认为“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写得非常好,请问好在哪里? 生:“落木”而以“无边”来形容,则见其境界之阔大;“长江”而以“不尽”来形容,则见大江之无穷。 师:是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在极其萧飒荒凉的景象中,又充满着一种浑灏奔放的气势。两句又多用双声叠字,读来音调铿锵,充满着声韵之美。 生:五、六两句抒情,有人说这两句写了八种悲,请问真是如此吗? 师:是的,这种说法是宋人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乙编卷十五)中说的,他说:“‘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精确。”这两句写出自己身多疾病长期漂泊的艰难处境和秋景萧瑟触景生悲的愁苦心情。“万里悲秋常作客”,是就空间方面说,即所谓“横说”;“百年多病独登台”,是就时间方面说,即所谓“纵说”。 总之,《登高》被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是一首“拔山扛鼎”式的悲歌,而享誉古今,是实至名归呀。3《锦瑟》的主旨,历来是歧说纷纭,爱情说、悼亡说、自伤身世说、政治寓意说等等,请老师给我们谈一谈《锦瑟》这首诗。 师:好,《锦瑟》是中国诗歌史上的“斯芬克思之谜”,主旨纷繁,莫衷一是,其实我们阅读本诗不必像阅读杜甫的诗一样,要求甚解,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有些诗是重于理解与分析,此诗却重于感受,感受诗的意象,这一点有些像音乐,《锦瑟》就像一首优美的音乐,听后使人不觉忘情。 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的“锦”正与“华年”相呼应,反映了诗人年迈的悲凉感受,表达自己对华年身世的伤感和华年时光的留恋。“无端”二字,其既有怪怨之意,又给人以十分深幽的感受,该诗的气氛也由此奠定下来。以下两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几个神话故事和一连串的梦幻词语把读者带入了一个缥缈的梦幻世界。传奇的人物、美丽的虫鸟、动人的故事,以及“梦”“迷”“托”“泪”“烟”等词语的运用更创造出了一个如梦如幻、光怪陆离的世界,使人不自觉地投入其中,禁不住痴了。正当人们痴迷之时,接下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又点破了这个梦幻世界,使人如大梦初醒痴痴迷迷,甚是惘然。 诗是痛苦之后的沉淀。在该诗中我们不难体会到诗人深切的苦痛,而当这种苦痛用华丽的语言表达出来,便感受到透骨的悲凉。灿烂之极归于平淡,痛苦之极归于无奈。在这种无奈的痛苦中,许多人往往游戏人生,为诗作文采取戏谑的态度,李商隐却没有从其流,足见李对自己灵魂、心灵的守护的执著,对于美好的东西是不愿轻亵的。正因如此,我们从李商隐的诗中总能隐约体验到美的东西,尽管这种美的表现是朦胧的,甚至不乏苦涩的滋味。 孤独使人崇高,而痛苦又让诗如此美丽。使人能有深切感受的美,往往是病态的,这种美更容易触动人的灵魂,引起人们对美的憧憬、向往。课后巩固梯级演练检查我的基础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伯仲(bó) 塞车(sāi) 散发(sàn) 锦瑟(sè) B惘然(wǎn) 寂寞(mò) 空白(kòn) 古柏(bǎi) C伺机(sì) 沙渚(zhǔ) 猿啸(xiào) 潦倒(liáo) D浣女(huàn) 竹喧(xuān) 秋暝(mín) 萧萧(xiāo) 提示:D秋暝mín。 答案:D2.选出字形有两处错误的一项(  ) A渚清沙白鸟飞回,常使英雄泪满襟。 B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 C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D楼船夜雪瓜州渡,沧海月明珠有泪。 提示:D项“州”应为“洲”,“苍”应为“沧”;A项“常”应为“长”;B项“鱼”应为“渔”; C项“繁”应为“烦”。 答案:D3.解释加点的词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随意春芳歇(停止) 两朝开济老臣心(扶助) 出师一表真名世(传名) 城春草木深(到了春天) B空山新雨后(下雨) 艰难苦恨繁霜鬓(增多、使增多) 镜中衰鬓已先斑(出现华发) 天气晚来秋(已到秋季) C夜深还过女墙来(城上短墙) 锦官城外柏森森(形容阴森寂静) 却坐促弦弦转急(退回) 铁骑突出刀枪鸣(突然冲出) D一弦一柱思华年(美妙的年代) 千载谁堪伯仲间(兄弟,不相上下) 无边落木萧萧下(树叶) 不尽长江滚滚来(尽头) 提示:C“柏森森”形容树木茂盛繁密的样子。 答案:C4.下列名句与作者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杜甫)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 B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陆游)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情。(李商隐) C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 D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王维)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李商隐) 提示:D“王维”应为“孟浩然”,“李商隐”应为“杜牧”。 答案:D5.根据课文原句填空。 (1)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_。 (2)明月松间照,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 (4)小楼一夜听春雨,_____________。 答案:(1)长使英雄泪满襟 (2)清泉石上流 (3)万里悲秋常作客 (4)深巷明朝卖杏花6.“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该联所咏的历史人物主要指谁?为什么? 参考答案:诸葛亮,刘备起衬托作用。7.温庭筠《商山早行》有千古传诵的名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全由名词组合,以有声衬无声,写出了羁旅之苦,突出“早”,《书愤》中写法与此相似的一联是什么?请写出。 参考答案: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阅读《蜀相》,请回答问题。8.该诗中最能体现诗人强烈感受的一联是什么? 参考答案: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9.跟意境关系最密切的两个字是什么? 参考答案:自、空。10.试简要分析该联。(开放性试题。) 参考答案:碧草、黄鹂并不理解人事的变迁和时代的更替,自顾自地长着、唱着。阶前的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碧绿,年年如此,可它为谁而绿呢?隔叶的黄鹂叫得那么动听,可有谁听呢?由于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已不在了,映阶的碧草并非不悦目,黄鹂的鸣叫并非不悦耳,但诗人无心赏玩,只有追思英雄诸葛亮的无限情思。阅读《登高》,分析“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回答下面问题。11.该联中最能反映其思想情感的一个词是什么? 参考答案:悲。12.该联是如何体现这种情感的? 参考答案:围绕“悲”分八层:①作客他乡;②经常客居;③秋季之客;④远离故乡;⑤迟暮之年;⑥百病缠身;⑦孤苦无依;⑧登高望远。综合拓展提升(2006广东花都测试,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3―14题。兰溪棹歌 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弯,月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13.这首诗仿拟民歌的韵致,以清新灵妙的笔触,写出兰溪一带________季的_________(两个景物)之美。诗中的“___________”既写出了月色的秀朗,又点出了雨后_____________的气候。14.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什么情感?请结合内容作简要的分析。 参考答案:13春季 山、水、月、潮(写出两个即可,写一个不给分) 凉月 凉爽宜人 14首先,运用了比喻手法,首句的“如眉”,写出了月儿犹如美女那弯弯的眉毛,让人感到无比惬意;第二句的“镜中”比喻溪面的平静、水色的清澈,并且暗示出月光的明洁。 其次,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诗的前两句是静景,后两句是动景。动静结合把整个画面写活了。 再次,借景写人,借景抒情,全诗从头至尾没有写到人,也没有写到“情”,但诗人将渔民的欣快欢畅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明澈秀丽的画卷中,读来使人感到景中有人,景中有情。 总之,全诗借山水的明丽动人、月色的清爽皎洁、溪水的盎盎上涨、鲤鱼的滩头嬉戏,抒发了从心底漾起的欢乐之情。阅读下面两首绝句,完成15―16题。登鹳雀楼①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 畅当②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注:①鹳雀楼:唐代建于今山西省永济县西南高阜上的一座三层楼,是当时的登临胜地。②畅当,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曾被招从军,大历进士,贞元初为太常博士,终果州刺史。15试比较这两首诗的相同之处。(开放性试题。) 参考答案:同题同体裁,均为五言绝句,均写出了鹳雀楼的高大雄伟,周围的壮阔景象,均讲究对仗,对仗工整。16古人比较这两首绝句,认为畅当“终输一筹”,王诗“独步千古”,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参考答案:同意,王诗不仅写出了壮观的景象,而且具有雄浑的气势。包含远近、上下东西的景物,既有实景又有虚景,景情合一,增加了画面景物的深度与广度。17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  据新华网报道,中国12日首次成功发射载有两名航天员的飞船,他们将在太空生活数日并进行科学实验,从而向航天工程下个战略目标――研制和发射空间实验室――迈出关键一步。 中国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表示,继两年前中国首次将人送入太空后,这次的飞船发射“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标志着载人航天工程新阶段的开端”。 飞船系统副总指挥兼副总设计师秦文波说,研制“神舟”六号“为后续建设小型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参考答案:“神六”的发射有助于中国未来研制和发射空间实验室。文章
精彩抢先看New&&Top
最热文章榜Hot&&Top
Copyright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昂的代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