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颗粒的成分益肝散(水产)组方各成分是怎么样做?

中医助理医师 考试相关
柴胡疏肝散组方及功效
发布时间:&&来源:&&
阅读数量 0
摘要:  柴胡的功效与作用使之成为治病的良药奇方,在古医《医学统旨》中就记载了柴胡疏肝散的方剂,其作为疏肝理气的代表方剂,柴胡疏肝散的功效主要为行气止痛、疏肝解郁,可以用来治疗胁肋疼痛、脘腹胀满、嗳气太息等症,而且对于胆囊炎、慢性胃炎也有一定的调
中医助理医师开课信息
3980元,签订协议,承诺考试不通过,按协议返还4000元
1980元,包含基础、强化、技能、冲刺、点睛5大班次,送教材、电子题库。
500元,2016年通关必学课程
298元,在线直播互动学习
  柴胡的功效与作用使之成为治病的良药奇方,在古医《医学统旨》中就记载了柴胡疏肝散的方剂,其作为疏肝理气的代表方剂,柴胡疏肝散的功效主要为行气止痛、疏肝解郁,可以用来治疗胁肋疼痛、脘腹胀满、嗳气太息等症,而且对于胆囊炎、慢性胃炎也有一定的调养功效,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柴胡疏肝散方剂。
  疏肝行气,活血止痛。
  肝气郁滞证。胁肋疼痛,胸闷喜太息,情志抑郁易怒,或嗳气,脘腹胀满,脉弦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和解类。
  陈皮(醋炒),柴胡各6克,川芎、枳壳(麸炒)、芍药各4.5克,甘草(炙)1.5克,香附4.5克。
  用水220毫升,煎至180毫升,空腹时服。
  柴胡疏肝散证是肝气郁结,不得疏泄,气郁导致血滞,故见胁肋疼痛诸症。方用四逆散去枳实,加陈皮、枳壳、川芎、香附,增强疏肝行气,活血止痛之效,故服后肝气条达,血脉通畅,痛止而诸症亦除。
相关文章:
3月22日至29日进行报名
一般考前20天开始打印
7月1-15日、9月24日
技能:日开始查分
拿成绩单和资格证后可注册
最新资讯最新推荐最新更新
扫一扫 关注微信
400-966-2080
星恒教育订阅号
星恒教育服务号柴胡(中药名称)
柴胡(中药名称)
  柴胡-植物形状多年生草本,高40-85cm。主根较粗大,坚硬。茎单一或数茎丛生,上部多回分枝,微作“之”字形曲折。叶互生;基生叶倒披针形或狂椭圆形,长4-7cm,宽6-8mm,先端渐尖,基部收缩成柄;茎生叶长圆状披针形,长4-12cm,宽6-18mm,有时达3cm,先端渐尖或急尖,有短芒尖头,基部收缩成,抱茎,脉7-9,上面鲜绿色,下面淡绿色,常有白霜。多分枝,顶生或侧生,梗细,常水平伸出,形成疏松的圆锥状;总苞片2-3,或无,狭披针形,长1-5mm,宽0.5-1.2mm,很少1-5脉;伞辐3-8,纤细,不等长,长1-3cm;小总苞片5-7,披针形,长3-3.5mm,宽0.6-1mm,先端尖锐,3脉,向叶背凸出;小伞形花序有花5-10,花柄长约1.2mm,直径1.2-1.8mm;花瓣鲜黄色,上部,中肋隆起,小舌片半圆形,先端2浅裂;花柱基深黄色,宽于子房。广椭圆形,棕色,两侧略扁,长2.5-3mm,棱狭翼状,淡棕以,每棱槽中有油管3,很少4,合生面4。花期7-9月,果期9-11月。多年生草本,高30-60cm。主根发达,圆锥形,外皮红褐色,质疏松而稍脆。茎单一或数分枝,基部留有多数棕红色或黑棕以的叶柄残留纤维。叶细线形,长6-16cm,宽2-7mm,先端长渐尖,基部稍变窄,抱茎,质厚,稍硬挺,常对折或内卷,3-7脉,白色,骨质;上部叶小,同形。总苞片1-4,针形,极细小,1-3脉,常早落;小总苞片5;线状披针形,细而尖锐;小伞形色,棱浅褐色,粗钝略凸,每棱槽中有油管5-6,合生面4-6。花期7-9月,果期9-11月。。  柴胡 - 概述  柴胡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历代本草对柴胡的植物形态多有记述。《本草图经》载:“(柴胡)今关、陕、江湖间,近道皆有之,以银州者为胜。二月生苗,甚香,茎青紫,叶似竹叶稍紫……七月开黄花……根赤色,似前胡而强。芦头有赤毛如鼠尾,独窠长者好。二月八月采根。”并有附图5幅。其中丹州柴胡、襄州柴胡、淄州柴胡图,以及《本草纲目》的竹叶柴胡图,《救荒本草》、《植物名实图考》的柴胡图,均为柴胡属植物。柴胡属于灌木,一般高40–70厘米。通常从基部分出数茎,茎基部木质化,上部多次分枝。叶为宽或窄的披针形,背面具有5–7条明显突起的纵脉,基生叶和下部的茎生叶有长柄,叶片较大;茎上部的叶小,披针形或线形。伞形花序常有伞幅10–15,伞幅长2–3厘米,形成开展疏散的圆锥花序;总苞片4–6,披针形,长0.5–1厘米,宽1–3毫米,向后反折,顶端渐尖;小总苞片通常5,少数7,长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2–5毫米,宽1–2毫米,亦向后反折;花瓣淡黄色。双悬果长圆状椭圆形,油管在每棱槽中通常1条,少数2–3条。花期6–7月,果期7–8月。
  柴胡-原生态北柴胡  特点:呈圆柱形或长圆锥形,长6~15cm,直径0.3~0.8cm。膨大,顶端残留3~15个茎基或状叶基,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显片状纤维性,皮部浅棕色,木部黄白色。气微,味微苦。  1.和解少阳:用于外感发热,或邪入半表半里的寒热往来及疟疾寒热等,如(&伤寒论&小柴胡汤)、(柴葛解肌汤)。  2.疏肝解郁:用于肝郁气滞,胁肋胀满疼痛,及肝郁血虚,月经不调等,如(&景岳全书&柴胡疏肝散)。  3.升阳举陷:用于中气不足,清阳下陷的脱肛、子宫下垂、胃下垂等,如(&脾胃论&补中益气汤)。  4.热入血室:妇女患外感发热期间遇到月经来潮,外邪传入血室,致寒热发作。如(&和剂局方&逍遥散)。  南柴胡南柴胡  特点:根茎细,表面红棕色或黑棕色,靠近处多具紧密环纹。质稍软,易折断,略平坦,不显纤维性。具败油气。  大叶柴胡  特点:叶较宽,长圆形或广披针形,小伞梗细如丝状。比小总苞长3-4倍。生于林内及灌木丛中。  狭叶柴胡  特点:主根多单生,棕红色或红褐色;茎基部常被棕红色或黑棕色纤维状的叶柄残基;叶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7~17cm,宽2~6 mm,有5~7条平行脉;复伞形花序多数;总苞片1~3,条形,伞幅5~13,小总苞片4~6,花梗6~15;双悬果棱粗而钝。  药材:柴胡醋柴胡  味苦,性微寒。归肝、胆经。醋炙能缓和升散之性,增强疏肝止痛作用,适用于肝郁气滞的胁痛、腹痛及月经不调。常与、、川芎等同用。  鳖血柴胡  苦,微寒。归肝、胆经。炙能抑制升浮之性,增强清肝退热、截疟功效。常与青蒿、、白芍、石膏、知母等同用,增强表里退虚热作用。
  柴胡-原植物药名:柴胡  汉语拼音:Chái Hú  拉丁名: Radix Bupleuri  别名:茈胡、地薰《神农本草经》、山菜、茹草《吴普本草》,柴草《品汇精要》。  性味归经:性微寒、味苦、辛、归、胆经,具疏肝利胆、疏气解郁、散火之功效。   功能:透表泄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主治: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煎服,3~10克。解表退热用量宜稍重,且宜用生品。疏肝解郁宜醋炙,升阳举陷可生用或醋炙,其用量均宜稍轻。  生态环境:生于沙质草原、沙丘草甸及阳坡疏林下。  资源分布:原产,主产于、等地。、、苏联也有分布。  药材基源:该品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或全草。按性状不同,前者习称“北柴胡”,后者称“南柴胡”。 北柴胡  采收储藏: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茎叶及泥沙,切段,晒干。全草则在春末、夏初拔起全草晒干  炮制:  柴胡:除去杂质及残茎,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醋柴胡:取柴胡片,照醋炙法炒干。
生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北柴胡呈圆柱形或长圆锥形,长6~15cm ,直径0.3~0.8cm。根头膨大,顶端残留3~15 个茎基或短纤维状,下部分枝。表面黑褐色或浅棕色,具纵皱纹、支根痕及皮孔。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显纤维性,皮部浅棕色,木部黄白色。气微香,味微苦。  南柴胡根较细,圆锥形,顶端有多数细毛状枯叶纤维,下部多不分枝或稍分枝。表面红棕色或黑棕色,靠近处多具细密环纹。质稍软,易折断,断面略平坦,不显纤维性。具败油气。
  1.取该品粉末0.5g,加水10ml,用力振摇,产生持久性泡沫。  2.取该品粉末0.5g,加20ml,置80℃水浴回流1 小时,放冷,滤过,滤液浓缩至5ml,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 各含0.5mg 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上,以醋酸乙酯-乙醇-水(8:2:1) 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2%的40%硫酸溶液,6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分别置日光及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或黄色荧光斑点。
  1.柴胡 将原药除去杂质、残茎及须根,洗净,润透,切成约4毫米厚片,干燥,筛去灰屑。 柴胡(图)  2.醋柴胡取柴胡片加米醋拌匀,吸尽,闷润,用文火炒干。每100公斤柴胡片,用米醋20公斤。  3.鳖血柴胡 先将鳖血与黄酒混和,滤过,再与柴胡片拌匀,吸尽,闷润,晒干或低温烘干。每10公斤柴胡.用鳖血1.25公斤、黄酒1.25公斤。炮制研究进展:略  〖药材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防霉,防蛀。炮制品贮于干燥容器内,密闭。
  柴胡其成分主要含(saikosapoins a、 b、 c、 d 四种),,(柴胡醇、等),(油酸、、、硬脂酸等)和多糖等。  还含、、和微量元素等成份。的根和茎中含有柴胡a、c、d、I,含量高达 柴胡3.8%,并从中分离到4种多烯炔类化合物:柴胡毒素、柴胡酮醇、乙酰柴胡毒素和柴胡炔醇。这些化合物对光、热不稳定,易氧化。柴胡毒素和乙酰柴胡毒素有,它们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3.03 毫克/千克,3.13 毫克/千克。  柴胡含挥发油有: 2-甲基环戊酮(2-Methyl cyclopentaone),(Limonene),月桂烯(Myrcene)、反式-葛缕醇(Trans-tarved carveol)、长叶(Pulegone)、 烯醇(Myrtenol)、α-萜品醇(α-Terpineol)、(Linalool)、α-荜澄茄油烯(α-Cubebene)、反式-石竹烯(Trans-caryophyllene)、(Longi- folene)、努特卡酮(Nootkatone)、六氢法尼基丙酮(Hexahydrofarnesylacetone)、(Hexade- canoic acid)、(Pentanic acid)、己酸(Caproic acid)、(Heptylic acid)、(Caprylic acid)、(Pelargonic acid)、2-庚烯酸(2-Heptenic acid)、2-辛烯酸(2-Octenic acid)、2-壬烯酸(2- Nonenic acid)、苯酚(Phenol)、邻甲氧基苯酚(O- Methoxy phenol)、(Methyl phenol)、乙苯酚(Ethyl phenol)、(Thymol)、γ-庚酸内酯(γ- Heptalactone)、γ-辛酸内酯(γ-Decalac- tone)、玛索依内酯(Messoia lactone)、香草醛乙酸酯(Vanillin acetate)等. 亦含,如柴胡皂甙(Saikosaponin)a、b、c、d及柴胡甙元(Saikogenin)E、F、G,甙元(Longispinogenin).  尚含有机酸,如油酸(Oleic acid)、亚麻酸(Linolen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廿四酸(Lignoceric acid)以及α-菠菜(α-Spinasterol)、春福寿草醇(Adonitol)、(Stigmasterol)、柴胡醇(Bupleurumol)、侧金盏花醇(Adonitol)等醇类物质.此外,还含白芷素(Ange- licin).  狭叶柴胡根含皂甙、油、挥发油、柴胡醇、春福寿草醇、α-菠菜甾醇.全草还含槲皮素、异槲皮素、芦丁、水仙甙等.
  【理化鉴别】  1. 取该品粉末0.5 g,加水10 ml,用力振摇,产生持久性泡沫.  2. 薄层层析  柴胡样 品 液:称取该品粉末200 g,加甲醇800 ml,提取至甲醇近无色,减压回收甲醇,得甲醇浸膏,以乙醚脱脂后,乙醚不溶物加水溶解,除去不溶物,用水饱和正丁醇提取3次,分取正丁醇层,水洗一次,回收正丁醇至干,得总皂甙.取少量总皂甙溶于甲醇作为供试液.  对照品液:取柴胡皂甙a、c、d加甲醇溶解为对照品溶液.  展 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水(30∶10∶1)展开.  显 色:晾干后喷1%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的10%硫酸试液,加热到105℃ 5 分钟显色,样品液色谱在与对照品溶液色谱的相应位置,显相同的紫红色斑点.
  1.解热,有效成分:(、已酸、r-十一酸内酯和对甲氧基苯二酮),(皂苷元A)。作用:对伤寒、副伤寒疫苗、液、发酵牛奶、等所致发热有明显解热作用;且能使动物正常体温下降。商品柴胡煎剂2g/kg给兔灌胃,对用疫苗及温刺引起的发热均有明显的作用。  2.抗炎,有效成分:皂苷。作用:对多种致炎剂所致踝关节肿和结缔组织增生性炎症均有抑制作用。柴胡皂甙300 mg/k  柴胡g腹腔注射,可抑制角叉菜胶、、组胺引起的大鼠足跖肿胀,抑制大鼠棉球肉芽肿,同时可使肾上腺肥大,胸腺;抑制炎症组织组胺释放及白游走。  3.促进免疫功能,有效成分:多糖。作用:吞噬功能增强、自然杀伤细胞功能增强,提高病毒特异性,提高转核率,提高皮肤迟发性过敏反应。  4.抗肝损伤,柴胡注射液(浓度1∶1)1 ml/只皮下注射连续5天可显著降低四氯化碳引起的大鼠GPT升高,肝细胞变性及坏死也明显减轻,肝细胞内糖原及核糖核酸含量也接近正常。  5.抗辐射损伤,柴胡多糖5 mg/只腹腔注射,可提高照射小鼠的存活率,小鼠胸腺细胞中3H-TdR的掺入增加,同时加速胸腺细胞的释放,同时又使血浆中皮。质酮含量增加,切除肾上腺后,不再有这些表现,故认为是通过肾上腺皮质实现的。此外,体外有抗结核菌作用。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与中药药理研究数据库连接。
  1.用柴胡注射液(每支2ml,含生药8g)及柴胡糖浆临床观察197例发热患者,其中感冒115例,39例,大叶性16例,急性21例,急性咽炎6例。以北柴胡注射液治疗110例,总有效率为54.54%。其剂量不同,疗效有异,肌注2ml者,总有效率为31.47%,4ml者为68.54%,6ml者为89.91%,2~4ml注射后 30~60分钟退热0.4~1℃,而有回升现象,6ml注射后有出汗,体温下降未见回升;柴胡糖浆口服20ml(相当生药3g),每日3次,治87例,总有效率为78.15%,服后约90分钟,体温逐渐下降,3小时可达正常。如不维持,4小时后又可逐渐上升。  2.用柴胡注射液滴鼻,也有明显的退热作用。用法:使患者平卧,取头后伸位,用注射器抽取药液,两侧鼻孔各滴  柴胡-野生植物1~3滴后,轻轻按摩鼻翼,再继续滴完全量。用量:小儿0.3~0.5ml,成人0.5~0.8ml。用于60例发热患者,其中感染性疾病所致的发热45例,普通感冒10例,其他发热(如输液反应等)5例。结果显效48例,有效4例,无效8例,普通均系显效。  3.治疗病毒性肝炎:柴胡注射液(每lml含生药 2g)10~20ml加入50%液静注或5%葡萄糖液 250~500ml静滴,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治疗病毒性肝炎120例,其中急性病例97例,有效率为98.4%;慢性病例23例,有效率为100%,对改善症状、回缩肝脾、恢复肝功及抗原阴转率均有较好作用。  4.治疗:用干柴胡和适量调味,混合水煎2次,每次煎2小时以上,煎出液过滤澄清浓缩。口服,每次20ml(相当于干柴胡3g),每日3次,3周为1疗程。治疗86例,治疗前甘油三酯为2.66± 1.09mmol/L(242.18±98.87mg%),胆固醇5.67± 1.04mmol/L(217.96±40.06mg%),治疗后甘油三酯降为1.61±0.566mmol/L(145.96±51.42mg%),5.90±0.87mmol/L(226.88±33.46mg%)。甘油三酯平均降低1.06±0.132mmol/L(96.24± 12.02mg%),下降率为39.7%。  5.治疗流行性:用柴胡注射液(每m1相当于原生药1g),每次2ml(10岁以下首剂3ml),每日2次,肌内注射。治疗28例,治愈27例,其中24小时治愈7例,48小时治愈的15例,72小时治愈的5例。合并颔下淋巴结炎1例疗效不显。未发现副作用和其他不良反应。  6.治疗单疱病毒:用柴胡注射液(每m1相当于原生药1g)采取滴眼、球结膜下注射及肌内注射三种方法综合治疗。滴眼,柴胡注射液加生理盐水配制成10%眼液,每次1~2滴,每小时1次。球结膜下注射,每次0.3~0.5ml,隔日1次。肌内注射,每次 2ml,每日1~2次。病变程度重,症状严重者,合并使用10%溶液散瞳,每日1~2次。共治疗21例,除3例外,其余18例,均获得满意效果。  7.治疗多形:用柴胡注射液(每2ml含原生药4g)每次2ml肌内注射,每日2次。治疗13例,结果全部治愈,其中5日治愈者5例,7日治愈者6例,10日治愈者2例。  8.眼色素膜炎,柴胡注射液2ml肌内注射,每日1次;柴胡注射液0.2ml球结膜下注射,隔日1次;10%柴胡注射液滴眼,每次1滴,每日6次。肌骨注射和球结膜下注射10次为一疗程。治疗眼前部或全色素膜炎21例23眼,结果痊愈23眼。  9.治扁平疣,柴胡注射液(每1ml相当于生药1g),肌内注射,每日1次。治疗39例,结果痊愈35例,3例比原皮损缩小1/2,1例比原皮损缩小1/3,全部病例均有效。  10.治链霉素中毒所致眩晕,30g,柴胡30g,15g。共研细末,装入胶囊。饭后温开水送服,每次2粒,每日3次。老人及小儿酌减。治疗10例,结果有效率为100%。其中眩晕1例1周消失,3例2周消失;耳鸣3例1周消失,3例2周消失,1例3周消失。
  柴胡名称的由来有个民间传说。从前,一地主家有两个,一姓柴,一姓胡。有一天姓胡的病了,发热后又发冷。地主把姓胡的赶出家,姓柴的一气之下也出走。他扶了姓胡的逃荒,到了一山中,姓胡的躺在地上走不动了。姓柴的去找吃的。姓胡的肚子饿了,无意中拔了身边的一种叶似竹叶子的草的根入口咀嚼,不久感到身体轻松些了。待姓柴的回来,便以实告。姓柴的认为此草肯定有治病效能。于是再拔一些让胡食之,胡居然好了。他们二人便用此草为人治病,并以此草起名“柴胡”。
  1.《》:"柴胡《本经》并无一字治劳,今人治劳方中,鲜有不用者。尝原病劳,有一种真藏虚 柴胡损,复受邪热;邪因虚而致劳,故曰劳者牢也,当须斟酌用之。如《经验方》中治劳热,青蒿煎丸,用茈胡正合宜耳。服之无不效。热去即须急已,若或无热,得此愈甚。《日华子》又谓补五劳七伤,《药性论》亦谓治劳乏,若此等病,苟无实热,医者执而用之,不死何待!如张仲景治寒热往来如疟状用柴胡汤,正合其宜。"  2.《医学启源》:"柴胡,少阳、厥阴引经药也。妇人产前产后必用之药也。善除本经头痛,非此药不能止。治心下寤、胸膈中痛……。引胃气上升,以发散表热。"  3.:"柴胡泻肝火,须用黄连佐之。欲上升则用根,酒浸;欲中及下降,则生用根,又治疮疡癖积之在左。十二经疮药中,须用以散诸经血结气聚,功用与同。"  4.《滇南本草》:"伤寒发汗用柴胡,至四日后方可用:若用在先,阳症引入阴经,当忌用。"  5.《》:"劳有五劳,病在五脏。若劳在肝、胆、心及包络有热,或少阳经寒热者,则柴胡乃手足厥阴、少阳必用之药;劳在脾胃有热,或阳气下陷,则柴胡乃引消气退热必用之药;惟劳在肺肾者不用可尔。然东垣李氏言诸有热者宜加之,无热则不加。又言诸经之疟,皆以柴胡为君;十二经疮疽,须用柴胡以散结聚。则是肺疟肾疟,十二经之疮有热者,皆可用之矣。但要用者精思病原,加减佐使可也。如《和剂局方》治上下诸血,龙脑鸡苏丸,用浸汁之法,则世人知此意者鲜矣。按庞元英《淡薮》云,张知閤久病疟,热时如火,年余骨立,医用茸、附诸药,热益甚。召医官孙琳诊之,琳投小柴胡汤一帖,热减十之九,三服脱然。琳曰,此名劳疟,热从髓出,加以钢剂,气血愈亏,不瘦?盖热有在皮肤、在脏腑、在骨髓,非柴胡不可。若得,只须一服,南方者力减,故三服乃效也。观此,则得用药之妙的矣。寇氏之说,可尽凭乎?"  6.《》:"柴胡,为少阳经表药。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除伤寒心下烦热者,足少阳胆也。胆为清净之府,无出无入,不可汗,不可吐,不可下,其经在半表半里,从和解,小柴胡汤之属是也。其性升而散,居阳,故能达表散邪也。邪结则心下烦热,邪散则烦热自解。阳气下陷,则为饮食积聚,阳升则清气上行,脾胃之气行,则饮食积聚自消散矣。诸痰热结实,胸中邪逆,五脏间游气者,少阳实热之邪所生病也。柴胡苦平而微寒,能除热散结而解表,故能愈以上诸病。大肠停积,水胀,及湿痹者,柴胡为风药,风能胜湿故也。""按今柴胡有二种,一种色白黄而大者,名,专用治劳热骨蒸;色微黑而细者,用以解表发散。《本经》并无二种之说,功用亦无分别,但云银州者为最,则知其优于发散,而非治虚热之药明矣。"  7.《》:"银柴胡、北柴胡、软柴胡,气味虽皆苦寒,而俱入少阳、厥阴,然又有别也。清热,治阴虚内热也;清热,治伤寒邪热也;软柴胡清热,治肝热骨蒸也。其出处生成不同,其形色长短黑白不同,其功用内外两伤主治不同,胡前人混称一物,漫五分理?《日华子》所谓补五劳七伤,治久热,与《经验方》治劳热,青蒿煎丸柴胡,言也。《衍义》云,《本经》并无一字治劳,而治劳方中用之,鲜有不误者,言也。然又有真藏虚损,原因肝郁血闭成劳,虚因郁致,热由,软柴胡亦可相机而用。如《伤寒》方有大、小柴胡汤。氏用也。脾虚劳倦,用补中益气汤,妇人肝郁劳弱,用逍遥散、青蒿煎丸柴胡,俱指软柴胡也。业医者当明辨而分治可也。"  8.《》:"柴胡,用此者用其凉散,平肝之热。其性凉,故解寒热往来,肌表潮热,肝胆火炎,胸胁痛结,兼治疮疡,血室受热;其性散,伤寒邪热未解,温病热盛,少阳头痛,郁证。总之,邪实者可用,真虚者当酌其宜,虽引清气上升,然升中有散,者不可散,虚热者不可寒,岂容误哉?""柴胡之性,善泄善散,所以大能走汗,大能泄气,断非滋补之物,凡病阴虚水亏而孤阳劳热者,不可再损营气,盖未有用散而不泄营气者,未有动汗而不伤营血者。营即阴也,阴既虚矣,尚堪再损其阴否?然则用柴胡以治虚劳之热者,果亦何所取义耶。"  9.《》:"柴胡,性轻清,主升散,味微苦,主疏肝。若多用二、三钱,能祛散肌表。属足少阳胆经药,治寒热往来,疗疟疾,除潮热。若少用三、四分,能升提下陷,佐补中益气汤,提元气而左旋,升达参芪以补中气。凡三焦胆热,或偏头风,或耳内生疮,或潮热胆痹,或两胁刺痛,用柴胡清肝散以疏肝胆之气,诸症悉愈。凡肝脾血虚,骨蒸发热,用逍遥散,以此同白芍抑肝散火,恐柴胡性凉,制以酒拌,领入血分,以清抑郁之气,而血虚之热自退,若真脏亏损,易于外感,复受邪热,或阴虚劳怯致身发热者,以此佐滋阴降火汤除热甚效。所谓内热用黄芩,外热用柴胡,为和解要剂。"  10.《》:"柴胡,乃从太阴地土、阳明中土而外达于太阳之药也,故仲祖《卒病论》言伤寒中风不从表解,太阳之气逆于中土,不能枢转外出,则用小柴胡汤达太阳之气于肌表,是柴胡并非少阳主药。后人有病在太阳而用柴胡,则引邪入于少阳之说,此无稽之言。"  11.《》:"柴胡,小儿五疳羸热,诸疟寒热,咸宜用之。痘疹见点后有寒热,或胁下疼热,于透表药内用之,不使热留少阳经中,则将来无咬牙之患。"  12.《本草经解》:"柴胡,其主心腹肠胃中结气者,心腹肠胃,五藏六府也,藏府共十二经,凡十一藏皆取决于胆, 柴胡-加工后柴胡轻清,升达胆气,胆气条达,则十一藏从之宣化,故心腹肠胃中,凡有结气,皆能散之也。其主饮食积聚者,盖饮食入胃,散精于肝,肝之疏散,又借少阳胆为生发之主也,柴胡升达胆气,则肝能散精,而饮食积聚自下矣。少阳经行半表半里,少阳受邪,邪并于阴则寒,邪并于阳则热,柴胡和解少阳,寒热之邪气也。"  13.《本草经百种录》:"柴胡,肠胃之药也。观《经》中所言治效,皆主肠胃,以其气味轻清,能于顽土中疏理滞气,故其功如此。天下惟木能疏土,前人皆指为少阳之药,是知末而未知其本也。"  14.《》:"柴胡能治五痨,必其诸脏诸腑,其痨挟有实热者,暂可用其解散(实热是外邪内郁而实)。真虚而挟实热,亦当酌其所宜。虽引清阳之气左旋上行,然升中有散,若无归、耆同投,其散滋甚。虚热不可寒,血衰者不可操,岂容误哉?兼之性滑善通,凡溏泄大便者,当善用之。"  15.《药征》:"《本草纲目》柴胡部中,往往以往来寒热为其主治也。夫世所谓疟疾,其寒热往来也剧矣,而有用柴胡而治也者,亦有不治也者。于是质之仲氏之书,其用柴胡也,无不有胸胁苦满之证。今乃施诸胸胁苦满,而寒热往来者,其应犹响之于声,疟也,百疾皆然。无胸胁苦满证者,则用之无效焉。然则柴胡之所主治,不在彼而在此。"  16.《》:"柴胡为正伤寒要药,不可以概治温热诸感;为少阳疟主药;不可以概治他经诸疟;为妇科妙药,不可以概治阴虚阳越之体,用者审之。"  汶川柴胡  17.《》:"柴胡味苦,而专主邪热,故《》称其微寒。然香气馥郁,而体质轻清,气味俱薄,故与其他之苦寒泄降者,性情功用,大是不同。《本经》、《别录》主治,多属肠胃中饮食痰水停滞积聚之症,则诸般积聚,皆由于中气无权,不能宣布使然。柴胡能振举其清阳,则大气斡旋,而积滞自化。其治外邪寒热之病,则必寒热往来,邪气已渐入于里,不在肌表,非仅散表诸药所能透达,则以柴胡之气  柴胡味轻清芳香疏泄者,引而举之以祛邪,仍自表分而解,故柴胡亦为解表之药,而与麻、桂、荆、防等专主肌表者有别。且柴胡证之呕逆及胸痞痛诸症,固皆肝胆木邪横逆为患,乃以柴胡之升腾疏泄者治之,既非镇摄之品,何以能制刚木之横?则以病由外来之邪所乘,肝胆之阳,遏抑不得宣布,失其条达之本性,因而攻动恣肆。柴胡能疏泄外邪,则邪气解而肝胆之气亦舒,木既畅茂,斯诸证自已。乃或又因此而谓柴胡能平肝胆之横,凡遇木火上凌,如头痛耳胀,眩晕呕逆、胁肋胀痛等症,不辨是郁非郁,概投柴胡,愈以助其鸱张,是为教猱升木,则又毫厘之差,千里之谬矣。且柴胡之治寒热往来,本主外感之病也,故伤寒、温热、湿温诸病,始则火寒大热,已而寒热间断,发作有时,胸胁不舒,舌苔浊腻者,斯为邪在半表半里,柴胡泄满透表,固是专司。若乍病之时,忽寐忽热,一日数作,则邪在气分,尚是表病,柴胡亦非其治。若至病久气虚,亦复寒热来往,而脉见虚软,舌色光滑,疑谓虚热,又非邪盛之寒热可比,则柴胡升举,亦非所宜。惟必审知其为脾阳不振,中气下陷,则东垣补中益气之方,乃堪采用,然升、柴升清,特其少少之辅佐品耳。至如疟病之寒热往来,既有不移时刻,又似仲景小柴胡成法,正为此证一定不易之主方。然在寒热方盛之初,或多寒,或多热,亦当分别见证,各为治疗,并非用得一味柴胡,便可自谓通治疟病之秘钥。惟必至寒热发作,虽有定时,而日至日晏,则邪入渐深,乃为正气不足,清阳下陷之侯,所谓阳病渐入于阴,非柴胡升举其清气,不能提出阴分,还归于表而病解,则柴胡乃是必不可少之药。又疟缠既久,邪势已衰,而正气亦惫,是又所谓脾阳不振之候,亦必以柴胡升举中气,使其清阳敷布,而后寒热可止,则须与补脾之药并用,东垣之补中益气汤方,最为合拍,是乃虚疟之宜于柴胡者。此外则虽是往来之寒热,而柴胡亦非必用之药矣。约而言之,柴胡主治,止有二层:一为邪实,则外邪之在半表半里者,引而出之,使还于表,而外邪自散;一为正虚,则清气之陷于阴分者,举而升之,使返其宅,而中气自振。此外则有肝络不疏之症,在上为胁肋搐痛,在下为脐腹腆胀,实皆阳气不宜,木失条达所致,于应用药中,少入柴胡,以为佐使而作向导,奏效甚捷。""柴胡以气胜,故能宣通阳气,祛散外邪,是去病之药,非补虚之药。在脾虚之病用之者,乃借其升发之气,振动清阳。提其下陷,以助脾土之转输,所以必与补脾之参、芪、术并用,非即以柴胡补脾也。甄权《药性论》谓,治热劳骨节烦疼,虚乏羸瘦,盖亦指脾气不振,清阳陷入阴分者言之,故下文更有宣畅气血四字。明谓此是气血不畅,用柴胡以振举其清气,则气血自能宣畅,且可透泄其热,斯为热劳赢瘦之正治。初非谓劳瘵既成之后,血液耗竭,灼热将枯,而亦以柴胡升散之也。乃后人不知辨别,竟误以为劳瘵通治之良方。《日华子本草》竟有补五劳七伤之句,以升阳散邪之药而妄称为补,大错铸成,实源于此;洁古因之,亦宜以除虚劳三字为言,盖至此而柴胡遂为虚劳之专主矣。亦知劳有五藏之分,虚亦有中下之异,而无不发内热者。心脾之劳,阳气郁结而为灼热,以柴胡升举而泄散其热,宜也。若肝肾之劳,阴精耗烁而为蒸热,亦以柴胡拔本而发扬其热,可乎?中虚之热,为阳入于阴,以柴胡提出阴分,是使之返归本位,如人坠深渊,挈之登岸,是也。若下虚之热,为阴出之阳,亦以柴胡举之上升,是使之脱离根柢,如百谷丽土,拔之石上,可乎?"
  1.治伤寒五六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嗽: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洗),甘草(炙)、生姜各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伤寒论》小柴胡汤)  2.治初觉发热,头疼脚痛:柴胡(去苗)半两,(去黑心)、荆芥穗各一分。上三味,锉如大。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生姜一枣大(拍碎),煎至八分,去滓,入生地汁一合,白蜜半匙,更煎三五沸,热服。(《圣济总录》解毒汤)  3.治外感风寒,发热恶寒,头疼身痛,痎疟初起:柴胡5-15克,防风5克,7.5克,10克,甘草5克,生姜3-5片。水一钟半,煎七八分。热服。(《景岳全书》正柴胡饮)  4.伤寒壮热,头痛体疼,口干烦渴:、黄芩、、赤芍药、各50克,麻黄(去节)、柴胡(去苗)各25克。上捣罗为散。三岁小儿每服5克,水一小盏,入生姜少许,葱白三寸,豉二十粒,同煎至五分,滤去滓。温服,不计时候,汗出为效。量儿大小加减。(《局方》柴胡散)  5.治日数过多,心中气闷,或发疼痛,狂言不定,烦躁不得睡,大小便不通:柴胡(去苗)50克,大黄50克,朴硝50克,甘草25克,枳壳50克(去穰)。上五味为末。每服15克,水三盏,煎至六分。温服,一日只二服,不可多服。候大小便通,即自然汗出。(《博济方》柴胡散)  6、治寒热头痛,不欲食,胁下痛,呕逆痰气;及产后伤风,热入胞宫,寒热如疟,并经水适来适断;病后劳复,余热不解:柴胡50克,黄芩、人参、甘草 (炙)各0.75克。上锉如大。每服25克,水一盏半,煎一盏,去滓,温服。(《类证活人书》黄龙汤)  7.治肺疟,烦热呕逆:50克,柴胡100克(去苗),50克(去芦头),甘草25克(炙微赤,锉),麦门冬50克(去心),杏仁50克(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上件药,捣罗为散。每服20克,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圣惠方》)  8.治,寒多热少,腹胀:柴胡、半夏、厚朴、陈皮各10克。水二碗,煎八分。不拘时候服。(《本草汇言》)  9.治胁肋疼痛,寒热往来:柴胡10克,、枳壳 (麸炒)、芍药各7.5克,甘草(炙)2.5克,香附7.5克。水一钟半,煎八分。食前服。(《景岳全书》柴胡疏肝散)  10.治黄疸:柴胡50克(去苗),甘草0.5克。上都细锉作一剂,以水一碗,一握,同煎至七分,绞去滓。任意时时服,一日尽。(《孙尚药方》)  11.治肝黄,面色青,四肢拘急,口舌干燥,言语蹇涩,爪甲青色:柴胡50克(去苗),甘草25克(炙微赤,锉),决明子25克,车前子25克,羚羊角屑半两。上件药,捣罗为散。每服15克,以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圣惠方》柴胡散)。  空心柴胡  12.治劳黄,四肢无力,骨节烦疼,或时吐逆,不能下食,鼻中干燥,身热疼闷,渐觉羸瘦,寒热不定:柴胡50克(去苗),茵陈25克,犀角25克,麦门冬50克去心),鳖甲100克(涂醋炙微黄,去裙襕),25克(炙微赤,锉)。上件药,捣罗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圣惠方》柴胡散)  13.治积热下痢不止:柴胡、各四钱。水煎服。(《圣惠方》)  14.治肝郁气滞、脾胃湿热、便结府实型胰腺炎:柴胡15g,黄芩、、木香、延胡索各10g,杭芍15g,生大黄15g(后下),芒硝10g(冲服)。水煎服,每日1剂,重者2剂。(《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外科急腹症》清胰汤I号)  柴胡叶子15、治胸中大气下陷,气短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有似乎喘;或气息将停,危在顷刻。其兼证或寒热往来,或咽干作渴,或满闷怔忡,或神昏健忘,种种病状,诚难悉数。其脉象沉迟微弱,关前;其剧者,或六脉不全,或参伍不调:生箭芪六钱,知母15克,柴胡7.5克,桔梗7.5克,5克。煎服。(《衷中参西录》升陷汤)  16.治眼暴赤肿痛:柴胡、、甘草等分。上为末。白水煎;如头痛壮热,则用生姜、葱煎(服)。(《朱氏集验方》柴胡散)  17.治眼赤痛微肿,眦赤烂多:柴胡(去苗)、蕤仁 (去皮,研)、黄连(去须)、各50克。上四味,粗捣筛。以水三升,煎取一升半,滤去滓,微热淋洗,如冷再暖,洗三两遍。(《圣济总录》柴胡洗眼汤)  18.治耳聋不闻雷声:柴胡50克,香附50克,50克。为末。早晚开水冲服15克。(《医林改错》通气散)  19.治肾虚牙齿龂肿,膈上热:柴胡(去苗)50克,枳壳(去瓤,麸炒)、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烟尽)各1.5克,黄连(去须)25克。上四味,粗捣筛。每用25克,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食后,分二服。(《圣济总录》柴胡汤)  20.治舌本强,两边痛:柴胡(去苗)、各50克,栀子仁25克。上三味,捣罗为散。每服5克,熟水调下,日三。(《圣济总录》柴胡散)  21.治大人小儿口疮:柴胡、各等分。上为细末。每用5克,好酒调敷脚心。(《普济方》)  22.治口糜生疮:柴胡(去苗)、地骨皮各50克。上二味,粗捣筛。每服15克,水一大盏,煎至六分,去滓,细细含咽之。(《圣济总录》柴胡汤)   23、柴胡地骨皮汤(《宜明论方》卷一)  组成:柴胡(去苗)、地骨皮各30克。  用法:上二味,粗捣筛。每服9克,水150毫升,煎至90毫升,去滓,取少许含咽之。  主治:口糜生疮。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一七。  24、组成:柴胡9克、黄芩6克、半夏(姜炒)6克、人参3克、紫草6克、黄连6克、茯苓6克、甘草6克。  用法:上锉一剂。加生姜,水煎服。  主治:气分有热发斑者。  来源:《寿世保元》卷四。  25、柴胡汤  方剂别名:柴胡散  药物组成:柴胡(去苗)3分、枳实(麸炒微黄)3分、赤芍药3分、半夏(汤洗7遍,去滑)3分、黄芩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桔梗1两(去芦头)。  方剂主治:伤寒10余日,热气结于胸中,往来寒热不定。  制备方法:上为粗散。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附注:柴胡散(《伤寒广要》卷八)。  处方来源:《圣惠》卷十三。  26、药物组成:柴胡1两(去苗)、犀角屑1两、赤芍药3分、黄芩1两、栀子仁14枚、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川朴消1两半。  方剂主治:伤寒5日,舌干而渴,烦热不解,大小肠皆涩。  制备方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竹叶14片,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如人行4-5里再服。以利为度。  处方来源:《圣惠》卷九。  5、药物组成:柴胡(去苗)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升麻1两、黄连(去须)1两、麻黄(去根节)1两半、甘草(炙,锉)3分、知母(切,焙)3分、栀子仁3分。  方剂主治:心黄。面赤口张,气喘多惊,饶睡,手脚烦疼,舌上疮生,心下急闷,不欲饮食,舌缩口干,7-8日内必发狂走。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7分,去滓,食后温服,每日3次。后饮少热粥,以助药力,汗出为度。  处方来源:《圣济总录》卷六十一。  6、药物组成:柴胡(去苗)1两、地骨皮1两、犀角(镑)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葛根(锉)1两、黄连(去须)1两、赤芍药1两、黄芩(去黑心)1两、升麻1两、甘草(炙,锉)半两。  方剂主治:心脏实热,上焦壅滞,口舌生疮,或多烦渴。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食后温服。  处方来源:《圣济总录》卷四十三。
  复方柴胡注射液  柴胡25 柴胡00g,细辛250g,氯化钠8g,丙二醇30ml,注射用水适量。取柴胡、细辛混匀,加4~5倍量水蒸馏,收集初馏液约5500ml;再重蒸馏,收集重蒸馏液950ml;加丙二醇,搅拌,使油完全溶解,加,并调节pH值,以0.5%活性炭处理,滤过。加注射用水至1000ml,滤过,灌封,灭菌,即得。该品为微黄色澄明液体。pH值为5.5~7.0。功能清热解毒。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肌内注射,每次2~4ml,每日1~2次。(《安徽省药品标准》1987年)  热痛宁注射液  柴胡100g,独活333.3g,细辛200g,苯10ml,吐温—8010ml,注射用水适量。取以上药材粗粉,加水浸泡1小时,进行蒸馏,重蒸馏,收集馏液400ml,加,吐温—80,搅拌使溶解,调pH值至5.5~7.0,以Gu垂熔漏斗滤过,滤液加注射用水至1000ml,加0.5%活性炭搅拌,精滤至澄明,灌封,灭菌即得。该品pH值应为5.5~7.0。功能解热镇痛。用于感冒,头痛,发热等。肌内注射,每次2~4ml,每日1~2次。(《青海省药品标准》1986年)  和解散  柴胡200g,黄芩150g,白薇100g,地骨皮50g。以上四味,混合粉碎,过100目筛,混匀,即得。该品为灰黄色的粉末;味苦。功能和解,清热。用于时有发热,日哺潮热,往来发作。口服,1~3岁,每次1.5~2.0g,每日3次。(《吉林省医院制剂规范》1984年)  逍遥丸  柴胡100g,当归100g,白芍100g,白术(炒)100g,茯苓100g,(蜜炙)80g,薄荷20g。以上七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另取生姜100g,分次加水煎煮,用煎出液泛丸,干燥,即得。该品为黄棕色至棕色水丸;味甜。置显微镜下观察,依次可见、、白芍、、甘草及柴胡的显微特征。功能疏肝健脾,养血调经。用于肝气不舒,胸胁胀痛,,食欲减退,月经不调。口服,每次6~9g,每日1~2次。(《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  逍遥合剂  柴胡160g,当归160g,白芍160g,白术160g,茯苓160g,甘草(蜜炙)120g,薄荷32g,生姜48g。薄荷、白术蒸馏。薄荷渣、白术渣与茯苓用蒸馏后的药液配成25%乙醇液;合并漉液,回收乙醇。其余二味加水煎煮3次,滤过,合并,浓缩至440ml,与漉液合并,静置,滤过,再浓缩至约1000ml,加入防腐剂和挥发油,混匀,加水至 1000ml,即得。该品为棕黑色液体;气芳香,味微苦。比重应不低于1.055。功能疏肝和中,养血调经。用于肝气不舒,胸胁胀痛,头目,食欲减退,月经不调。口服,每次10~15ml,每日3次。用时摇匀。(《四川省药品标准》1983年)  肝得生丸  当归30g,川芎15g,柴胡15g,赤芍20g,桃仁5g,15g,郁金15g,(制)15g,(炒)1580以上九味,先将当归、川芎各半量;柴胡、赤芍、红花、桃仁全量,加水煎煮2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稠膏。另将、香附、枳实全量,、川芎各半量,粉碎成细粉,加入稠膏,混匀,每 100g药粉加入炼蜜50g制成大蜜丸,每丸重10g。该品为棕褐色蜜丸,味苦。功能疏肝解郁。用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辽宁省卫生厅《辽宁省医院制剂规范》1982年)。
  出自《神农本草经》  &目录&卷一\上经  &篇名&柴胡  内容:味苦,平。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久服,轻身、明  目、益精。一名地熏。  《吴普》曰∶茈葫,一名山菜,一名茹草,神农、岐伯、雷公∶苦,无毒,生冤句。二  月、八月采根(《御览》)。  《名医》曰∶一名山菜,一名茹草。叶,一名,辛香可食,生宏农及冤句。二月、  八月采根,曝干。  案∶《博物志》云∶芸蒿,叶似邪蒿,春秋有白 ,长四、五寸,香美可食。长安及河  内并有之。《夏小正》云∶正月采芸。《月令》云∶仲春,芸始生;《吕氏春秋》云∶菜之美  者,华阳之芸,皆即此也。《急就篇》有云∶颜师古注云∶即今也,然则是此茈胡叶矣。  茈、柴,前声相转。《名医》别录前胡条,非。陶弘景云∶《本经》上品有而无此。晚来  医乃用之。  其他:  1. 陶弘景:茈胡,今出近道,状如前胡而强。长安及河内阈有之。此,疗伤 寒第一用。  2.《本草备要》:柴胡,外感生用,内伤升气酒炒用根,中行下降用梢,有汗咳者蜜水炒。
  1.肝阳上亢,肝风内动,阴虚火旺及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  2.大叶柴胡 Bupleurum longibrachiatum Turcz. 的干燥根茎,表面密生环节,有毒,不可当柴胡用。
  柴胡原野生,近 几年来由于采挖造成药源不足,故将野生家植。选择沙壤土或土的山坡栽培,不宜选择黏土和易积水的地段种植。如果是在开垦的荒地播种时,应清除田间的石块。树枝等。播前施足基肥,每公顷施圈肥22500千克左右,75千克,均匀撒入翻耕25~30厘米,而后仔细耙平,作畔宽100-130厘米的或30厘米宽的高垄备播种。
  柴胡用种子繁殖,可直接或育苗后移栽。大面积生产多用直播,约50%左右,温度在20℃左右,有足够的,播种后7天即可出苗,如果温度低于20℃,则需要10几天才能出苗。  1.直播:  于冬季结冻前或春季播种。春播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进行,播前应将他先烧透水,待水渗下,坡地稍平时按17-20厘米。沟深1.8厘米,均匀撒入种手,覆土0.7~1厘米,每公顷用种子22.5千克左右,经常保持土壤湿润,约10~12天出苗。  2.育苗移栽:  育苗移栽选阳畦,在3~4月播种,条播或均匀撒播。条播10厘米,划小浅沟,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盖严。稍镇压一下,用酒水,或者先向阳畦的床上灌水,待水渗下后再行播种。均匀撤完种子后,再用竹筛筛上一层细土覆盖畦面,播种畦上加盖塑料薄膜或盖上一层,有利于保温保湿,可加速种子发芽出苗。待苗高7厘米时即可挖取带土块秧苗定植到大田去,17~20厘米,株距7~10厘米,定植后要及时浇水,定植苗生出新报,叶片开始扩展的时候,轻轻松土一次。做好保墒保苗工作是高产的关键。
  柴胡幼苗期伯强光直射,可以和玉米、芝麻、大豆、小麦作物套种。春天或秋天,把柴胡种子撒在小麦行间或田硬上,稍加覆土,小麦收后再种玉米,秋天玉米收后,快放倒秆子,使柴胡充分生长,第二年再种上矮科植物。出苗前保持土壤湿润,出苗后要经常锄草松土。直接在苗高3厘米时间上过密的苗。苗高7厘米时结合松土除草,按7~10厘米株距。苗长到17厘米高时,每公顷追施225千克,75千克。在松土除草或追肥时,注意勿碰伤茎秆,以免影响产量。第一年新播的柴胡茎秆比较细弱,在雨季到来之前应中耕培土,以防止倒伏。无论直播或育苗定植的,生长第一年只生长基生叶,很少开花。第二年田间管理时,7~9月花期除留种外,植株及时打蕾。野生的柴胡不易收到种子。在人工栽培的场地最好留有采种圃,注意繁殖收获种子,以利扩大种植面积。
病虫害防治
  1.锈病  是真菌引起的,危害叶片,病叶背略呈隆起,后期破裂散出橙黄色的孢子。  防治方法:  采收后清园烧毁,发病初期喷50%二硝散200倍液或敌锈钢400倍液,10天打1次,连续2~3次。  2.根腐病  主要危害柴胡的根部,腐烂枯萎死亡。  防治方法:打扫田间卫生,燃烧病株,高畦种植,注意排水。土壤消毒,拔除病株,用石灰穴位消毒。  3.斑枯病  雨季发生,用1:1:100波尔多液喷雾防治。  4、黄凤蝶  属鳞翅目凤蝶科,在6~9月份发生危害。幼虫危害叶。花蕾,吃成缺刻或仅剩花梗。  防治方法:人工捕杀或用90%敌百虫800倍液,每隔5~7天喷1次,连续2~3次。用青虫菌(每克含孢子100亿)300倍液喷雾效果也很好。  5.赤条棒蟓  属半翅目刺肩椿科,6~8月发生危害。成虫和若虫吸取汁液,使植株生长不良。  防治方法:人工捕杀或用90%敌百虫800倍液喷杀。
  播种后生长2年即可采挖。秋季植株开始枯萎时,春季新梢未长出前采收。采挖后除去残茎,抖去,晒干或切断后再晒干,每公顷产千克。长江以南柴胡秆也入药,每年8~9月采收地上部分,晒干药用。
  (1)种子贮藏与寿命柴胡种子寿命较短,当年新产种子发芽率为43%~50%,常温下贮藏种子寿命不超过一年。因此,播种时必须使用新鲜并经过处理的种子为好,而陈种子不能使用。贮藏柴胡种子应放在阴凉、低温、干燥处保存。其贮藏的安全水分应低于12%~14%。  (2)柴胡种子的催芽技术刚收获的柴胡种子的胚尚未发育成熟,尚处于休眠状态,需经过后熟阶段。据测定,新采收的柴胡种子胚的体积只占种子胚腔的51%,5个月后长到16.69%。在土中层积贮藏种子能加速胚的发育,促进种子后熟。另据观察,层积5个月后,柴胡种子发芽率可达69.1%,发芽所需时间只有15天。  生产上常用的种子处理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沙藏处理,将种子用30~40℃温水浸泡24小时,除去浮在水面上的瘪粒,将1份种子与 3份细湿沙混合,在20~25℃条件下催芽约 7~10 天,当一部分种子裂口后,将种子与湿沙一同播人士中。二是使用生长调节剂处理,在播种前用0.5~1.0毫克/升的赤霉素或细胞分裂素浸种 2小时(浓度 0.5毫克/升),取出种子用清水冲洗后,即可播种。三是温汤浸种。将种子用北~40℃温水浸种48小时,使种子充分吸水后,捞出控干种子表面水,拌和于土或锯末均匀播入土中。
  柴胡的图片柴胡知识介绍:柴胡为伞形科植物北柴胡或狭叶柴胡等的根。多年生草本,生于旱荒山坡、路边、林旁灌木丛或草丛中。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和;多年生草本,生于干燥草原、山坡及灌木林缘等处。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等地。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土,晒干。  1. 柴胡(北柴胡)要呈圆锥形或圆柱形,稍直或略弯曲,长6至15厘米,直径0.3至1.2厘米,常有分枝,根头膨大,顶端残留数个茎基或叶基,表面灰褐色或棕褐色,有纵皱纹、支根痕及皮孔。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黄白色。气微香,味微苦辛。  2. 狭叶柴(南柴胡)呈细长圆锥形,不分枝或下部稍分枝,长5至14厘米,直径0.3至0.8厘米,近根头处具有明显的横向疣状突起,顶端密被纤维状叶基。表面红棕色或深褐色,质硬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呈淡棕色,气微香,且具油腥气。  以根条粗长,无茎苗,须根少者为佳。  补充信息:根据炮制方法的不同分为柴胡、炒柴胡、醋柴胡、酒柴胡、鳖血柴胡、蜜柴胡,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醋柴胡、酒柴胡、鳖血柴胡、蜜柴胡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  柴胡适合人群:真阴亏损、肝阳上亢及阴虚火旺者禁服。  柴胡食疗作用:柴胡味苦、辛,性微寒;归肝、;微香升散;  具有清热解表、和解少阳,疏肝解郁,升阳举陷的功效;  主治外感发热,寒热往来,疟疾,黄疸,胸胁胀痛,头痛目赤,耳聋口苦,月经不调,脏器下垂,脱肛阴挺。  柴胡食物相克:柴胡与皂荚、女莞、藜芦相克。  柴胡做法指导:1. 解热生用量宜大,升阳生用量宜小;疏肝解郁宜醋炒,阴虚骨蒸宜鳖血炒。  2.的干燥根茎,表面密生环节,有毒,不可当柴胡用。  3. 柴胡治疗常与葛根、羌活等同用。  4. 柴胡有较佳的退热作用,邪在少阳、寒热往来,常与、半夏等同用(如小柴胡汤)。  5. 对疟疾症,柴胡又可与草果、青皮等配伍应用。  6. 见肝气郁结所致的月经不调或痛经等,均可与当归、白芍、香附、郁金等药同用。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柴胡有效成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