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理县通安五乡中学2016届军训年军训

  富有“蜀韵滇风”的会理古城,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设县历史,因其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近代城市建设特色突出,国务院于日正式批复、11月8日正式发布公告,将会理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至此,会理成为中国第118个、四川省第8个、凉山彝族自治州第1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四川省的8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会理是获此殊荣的唯一县城。
  会理,因“川原并会、政平颂理”而得名,历来是川滇两省交界的军事和经济重镇,是川滇两省商旅物资的集散地,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从县境南北贯通达100多公里,途经44个乡镇,会理县城是这条古道的重要驿站,素有“川滇锁钥”的美誉。
  古城,依玉墟山余脉而建,东西窄而南北长,形似一条小船,故会理县城又称“船城”。以标志性建筑钟鼓楼为界有东、西、南、北四条纵横交错的大街,大街保存着完整的古城格局且数百年未变。街上的店铺,均为一楼一底的木板楼房,青瓦屋面,木楼上有镂空雕花木窗,瓦楞上还有垂吊的百草和青苔,色调古朴统一的店面上还悬挂着本县书法家书写的匾额,引人驻足。漫步于南北大街,踏着青石板铺砌的街道,可见明清古风,也可见现代时尚,行走在店铺间,不时还能淘到惊喜。
  “北有阆中,南有会理”,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把眼光投向会理。无论是古代“川滇锁钥”的美誉,还是现代“小春城”的雅称,抑或今天“川南明珠”、“攀西花园”的赞词,都是对会理整体环境风貌的精准概括,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风土人情彰显着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恒久魅力。
  “保护好一座古城,建设好一座新城”,会理历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在保持和延续其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弘扬历史文化,塑造当代会理形象,逐步把会理县城建设成为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管理有序、市容整洁、生态良好、环境和谐、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
  如今会理,既有川滇文化特色的古城区,又有极具现代化特色的新城区,这座在灿烂阳光下的城市,是各方人士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一、建置沿革
  会理县地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最南端,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示范区腹心地带,坐标东经101&52′~102&38′,北纬26&5′~27&12′,县城距州府所在地西昌市180公里。东部和北部分别与会东、宁南、德昌县相邻;西与攀枝花市仁和区及盐边县、米易县接壤,县城距攀枝花市区102公里;南与楚雄州元谋县、武定县,昆明市禄劝县隔金沙江相望,县城距昆明市区300公里。据考古发现,早在新石器时期,会理县境内就有人类繁衍生息。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这里就设官建制,称会无县,属越嶲郡(今西昌),辖今会理县北部及会东、宁南、米易等地;西晋惠帝元康二年(292年),越嶲郡治移至会无县;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改称会川县,其意为“川原并会,诸酋听会之所”;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属南诏所据,置会川都督府,设会川都督,不久,南诏归附唐朝;唐穆宗长庆三年(823年)南诏复叛唐,会理仍属南诏;后蜀孟昶明德四年(937年)属大理国,置会川府;南宋理宗宝祐六年(1258年),会川归附忽必烈;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会川隶于四川行中书省;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置会川路,领武安、永昌、黎溪、会理、麻龙、通安、姜州等7州;明太祖洪武十五年(1382年),复立会川为府,领武安、永昌、黎溪3州,划会理、麻龙、通安、姜州4州归云南东川府,同时,置会川军民千户所,在原黄土城(今会理城北之“古城”)立守御所;明太祖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平定月鲁帖木尔之乱,升会川军民千户所为会川卫军民指挥使司;清圣祖康熙元年(1662年),改会川卫军民指挥使司为军民守备,隶属于建昌监理厅;清世宗雍正七年(1729年),裁会川卫军民守备,置会理州,移属东川之会理州于卫所(今县政府所在地),属四川宁远府;民国2年(日),改州为县;民国28年(1939年1月),西康省成立,会理改隶西康,属第三行政督察区;日,会理县人民政府成立,仍属西康省;1955年10月,西康省撤销,会理县改属四川省西昌地区;1978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西昌地区建制,会理县并入凉山彝族自治州。县政府驻地城关镇县府街50号,位于东经102&14′,北纬26&39′,海拔1793米,因城区如船形分布,故有“船城”之称。全县幅员面积4527.73平方公里,辖6区1镇,49个乡(镇)、303个行政村、10个居民委员会、214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3.9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9.14万人,占89.1%;乡村从业人员23.4万人,人口密度97人/平方公里。县内有汉、彝、傣、傈僳、回、苗、白等27个民族,其中,汉族36.53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3.2%;彝族6.99万人,占15.92%;傣族2513人,占0.57%;傈僳族561人,占0.13%;回族214人,占0.05%;白族166人,占0.04%;苗族149人,占0.03%。此外,黎、蒙古、藏等20种少数民族主要是因工作调动、大中专毕业生分配、民间婚姻嫁娶等因素迁入。县境内历三代以上的世居民族主要有汉、彝、傣、傈僳、回、白等6种民族。
  2013年上半年会理县地区生产总值100.95亿元,经济总量继续保持全州第2位,比上年同期净增10.65亿元,可比价增长17.1%,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比全国(全国为7.6%)高9.5个百分点,比全省(全省为10.1%)高7个百分点,比全州(全州为10.8%)高6.3个百分点,居全州第2位,在安宁河流域5县1市中居第1位。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亿元,同比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68.22亿元,同比增长24%;第三产业增加值19.73亿元,同比增长4.1%。
  二、地理资源
  会理县位于西南横断山脉东北部,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地形轮廓南北狭长,地势北高南低;境内山峦起伏,沟谷相间,地形以山地、丘陵、平坝为主,其中山地约占幅员面积的40%、丘陵约占50%、平坝约占10%。境内山脉均为北南走向,分属螺髻山和牦牛山的余脉,县东北部与宁南县交界处的贝母山主峰,海拔3920米,为县境内最高峰;最低海拔为金沙江畔的濛沽村839米;全境相对高差在800~1000米之间,最大相对高差3081米,一般海拔高度约2000米左右。
  矿产资源会理区域大地构造属川滇经向构造带,其中段及两侧地区地质构造复杂,是全国得天独厚的主要成矿带之一;由于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岩浆活动强烈,矿产资源具有品种多、储量大、品位高的特点,素有“矿产博物馆”和“攀西聚宝盆”的美誉。全县探明的金属矿、非金属矿达60多种、300多处,有大型金属矿床10个、中型金属矿床27个、小型金属矿床30个、矿点84个,矿产资源主要以铁、铜、锌、锡、金、银、锗、镓、镉、硒、耐火粘土、砷、滑石等为主,还有钛、钒、煤、铅、镍、钨、钼、铍、钴等。其中,探明的黑色金属储量3.49亿吨;有色金属储量7228万吨,其中铜矿(金属量)储量165.6万吨,铅锌矿(金属量)储量129万吨,钛矿(金属量)储量134万吨,镍矿(金属量)600万吨,钒矿(金属量)120万吨,银2048吨,金18吨;煤矿储量5518万吨。还有丰富的石膏、磷矿、石棉、重晶石等多种非金属矿,特别是蛇纹石、石英石等矿种,储量约占全省的70%以上。
  土地资源会理县山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0%;全县现有耕地105万亩,其中水田24万亩,旱地81万亩;有宜农荒地30多万亩,蕴藏着巨大的开发潜力。会理的土壤特点为土薄坡度大、低产土壤多,土壤化学性质和养分状况变幅大,差异显著。从垂直变化规律看,海拔1300米以下的干热河谷地区为燥红土、褐红壤,海拔米的河谷低山区为山地红壤(黄红、褐红壤),海拔米的浅丘沟坝区为黄红壤、幼年红壤,海拔米的中山区为山地黄棕壤,海拔米的中山地带为棕壤,海拔米的高山山背或高原平面上为亚高山草甸土。从种类与分布看,水稻土分布在红旗、鹿厂、黎溪、通安、益门等区,占土地总面积的2.46%;紫色土主要分布于红旗、通安、鹿厂等区,占土地总面积的31.34%;红壤主要分布在全县六个区的盆地、浅山、中山及坝地边沿缓坡地带,占土地总面积的35.55%;其余冲积土、碳岩土、燥红土、黄棕壤、棕壤、亚高山草甸土分布相对零星,占土地总面积的30.65%。全县农作物区划主要有南亚热带干热河谷粮蔗果桑区、沟坡暖热稻麦烟果桑区、温暖湿粮果烟区和高山冷凉湿润粮果区。
  动植物资源会理县林业用地341294公顷(5119410亩)。其中:有林地公顷(亩),疏林地6096.8公顷(91452亩),灌木林地51134.3公顷(亩),未成林造林地8439.2公顷(126588亩),苗圃地2.2公顷(33亩),无林地91740公顷(1376100亩);主要分布于太平、益门和鹿厂等区。林型主要为:高寒灌木林,分布在海拔米之间,主要树种为杜鹃、栎类;高山阴暗针叶林,分布在海拔米之间,主要树种有冷杉、铁坚杉、桦木、柏树、高山栎等;云南松纯林,分布在海拔米之间,主要是松纯林和松阔混交林;稀树灌木林,主要分布在金沙江和城河两岸海拔900~1600米处。全县森林资源总蓄积立方米。珍贵稀有树种主要有:樟树、银杏、偃柏等。县内太平、益门等区大片森林中,还生长着小熊猫、熊、獐、麂、狐以及穿山甲等珍贵动物。中药材有沙参、党参、天麻、黄连、麝香、牛榜根、蒲公英、川乌、草乌等。鸟类有啄木鸟、黄豆雀、点水雀、四喜、竹鸡、秧鸡、翠鸟、大雁、野鸭、鹊、白颈鸦、乌鸦、鹰、鹞、鹳、鹭、戴胜、斑鸠、杜鹃、喜鹊、黑头哥、鹧鸪、长尾雉、猫头鹰、麻雀、锦鸡、山喳等。野生菌类有鸡棕、大脚菇、青塘菇、早菇黄、“一群羊”、毛菇等。
  水资源县境内水系均呈北南向展布,以油菜地至大雪山分水岭为界,属金沙江水系。全县集水面积2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42条,总集水面积4244.06平方公里,总长998.7公里,出境流量74.86立方米/秒,河网密度22公里/百平方公里。北部的岔河由益门河、六华河、冷水河组成,发源于贝母山、大雪山,流经益门、下村、六华、仓田等乡(镇),德昌县境内称锦川河,流入安宁河,流域面积779.4平方公里,县境出口处多年平均流量21.84立方米/秒,最枯流量4立方米/秒。北部的白果河(下游称摩挲河)发源于龙肘山东麓,流经龙泉、白果湾、云甸等乡,经米易县昔街乡流入安宁河,全长31.9公里,流域面积218.6平方公里,县境出口处多年平均流量3.88立方米/秒,最枯流量0.6立方米/秒。南部的城河(上游称怀远河、中游称杨桥河、下游称普隆河),发源于龙肘山东麓,流经外北、老街、城关镇、果园、南阁、彰冠、爱民、富乐、海潮、通安镇、木古、爱国、凤营、关河、杨家坝、中厂、普隆、新安等乡,流入金沙江;主要支流有羊牧河(西河)、麻龙河(下游称潭溪河)、姜州河、矮郎河(下游称白鸡河、核桃河)、力马河(下游称小关河)、黎溪河等;干流全长141公里,流域面积2096.59平方公里,河口处多年平均流量31.87立方米/秒,最枯流量0.3立方米/秒。东部的太平河、偏桥河、野猪河,发源于大雪山南麓,流经马宗、太平、槽元、法坪等乡,入鲹鱼河经会东县流入金沙江,流域面积443.7平方公里,县境出口处多年平均流量11.57立方米/秒,最枯流量3立方米/秒。南部的竹鲊河由树堡河、绿水河、姜驿河组成,发源于白云山西麓,流经绿水、树堡、黎洪、江竹等乡,于江竹乡河门口处流入金沙江,流域面积193.16平方公里。南部的竹箐河由通安河、竹箐河组成,发源于三尖山,流经通安镇、竹箐乡,汇入金沙江,流域面积122.4平方公里,河口处多年平均流量0.9立方米/秒,最枯流量0.05立方米/秒。县境内主要湖沼大海子,位于黎溪镇黎舟村,湖面1365亩,可蓄水419.9万立方米;境内有泉眼83处,流量1.0314立方米/秒;地下热水主要有果元乡六角洞温泉、江普乡吴摆渡温泉、鱼鲊乡热水塘温泉和石龙一松坪热矿水。金沙江流经会理南部边境,是会理同云南省的分界河道,县境内金沙江流长约113公里,大多在深山峡谷之中,两岸山高壁峭,水深流急,暗礁险藏;由攀枝花市至鱼鲊乡长40公里河道,经过疏浚可通小火轮;由于金沙江地势低下,目前尚难利用于农业灌溉,但蕴藏着极丰富的水能资源。
  光热资源会理属中亚热带西部半湿润气候区,有丰富的光热资源和宜人的气候条件。北部高寒山区年均气温7℃,极端最低气温-23℃;中部温和山丘区年均气温15.3℃;南部干热河谷区年均气温23℃以上,极端最高气温达43℃。全县1月份平均气温7℃,7月份平均气温21℃;年极端最高气温34.9℃,极端最低气温-5.8℃。降雨量受地形影响,不同地区不同季节极不均匀,从北向南逐渐减少;北部山区年均降雨量1200毫米以上,中部平坝地区降雨量在1158.7毫米左右,南部河谷地区降雨量在800毫米左右;全县一月份平均降雨7毫米,七月份平均降雨266毫米;年平均降雨量1211.7毫米,降雨量90%以上集中在6—10月。全县干湿季节明显,日照充足;一月份平均日照时数237小时,七月份平均日照时数152小时,全年达2421.5小时;无霜期250天左右。
  旅游资源会理旅游资源集丰富的历史名胜、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和淳朴奇特的民族风情于一体,共有主类资源8种,亚类资源31种。会理古城始建于明太祖洪武十五年(1382年),距今600余年,古建筑保存完好,现有明清古民居(古建筑)17万平方米,主要景点有明代城北门(城鼓楼)、钟鼓楼、城隍庙戏楼、科甲巷、小巷、金江书院、明清大院等;1992年被省政府命名为四川省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现正在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会理是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1935年5月,红军长征在皎平渡巧渡金沙江进入会理,召开了著名的“会理会议”,主要景点有红军巧渡金沙江遗址、会理会议遗址、红军长征过会理纪念碑(馆)等。会理自然景观丰富,主要有省级风景名胜区龙肘山,此外白马寺、东岩瀑布、西岭泉琴、葛砧白塔、铁厂仙人洞等景点均负盛名,常有游人。会理县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底蕴深厚,独具魅力;尤以彝族大号唢呐、蹢脚舞、民歌流传广泛,影响深远,深受群众喜爱。彝族长号唢呐、彝族蹢脚舞、会理绿釉陶瓷手工技艺、会理红铜火锅制作技艺,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小黑箐乡、关河乡荣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三、农业
  会理是全国烤烟、石榴生产第一县,全国粮食、生猪生产大县,国家黑山羊核心群繁育基地县,全省麻疯树种植第一县。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马铃薯、蚕豆、豌豆、黄豆、四季豆、红苕、高粱、荞麦、燕麦、大麦等;主要油料作物有油菜、兰花籽、花生等;主要经济作物有烤烟、甘蔗、蔬菜等;主要水果有石榴、柑橘、梨、柿、酸角等;主要牲畜有猪、羊、牛、马、驴、骡、鹿及家禽等;主要经济林有华山松、麻疯树、印楝、红豆杉、板栗、核桃、花椒等。县委、县政府依托资源优势,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一目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做大做强做优黄(烤烟)、红(石榴)、黑(猪羊)、绿(生态)、白(粮食)五大支柱产业,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2005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产值21.34亿元,比1985年增长19.58倍,年均增长16.04%。
  粮食生产2012年大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等项目,改造农田4.7万亩,试点农业保险,推广节水抗旱、科技增产措施16项,粮食总产量29.9万吨,增长1.35%。
  畜牧业生产 2012年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160个,畜禽规模养殖户2.36万户,肉类总产量10.1万吨,增长3.04%。建成沿江南亚热作基地3.2万亩,产值1.7亿元。
  烤烟生产会理是全国烟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和优质烤烟产区,烤烟是全县重要的支柱产业。会理气候、土质酷似云南玉溪,有“天府云烟之乡”的美称,所产烟叶色泽好、纯度高,阴燃保火力强,干性好。2012年,总投资1.5亿元的“八大烟基”工程有序实施,烟叶产量66.69万担,烟农收入7.18亿元。
  石榴生产会理是中国石榴之乡、国家农业标准化优质石榴示范县,会理石榴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会理所产“青皮软籽石榴”果大(单果重1250克)、色鲜、粒大、籽软、汁多,享誉海内外,荣获国家农业博览会金奖,获国家农业部无公害绿色食品证书。“会理石榴”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一品榴金”获四川名牌产品称号,规范包装“大凉山”农产品19个。
  林业生产全县有经果林面积21.29万亩;全县累计完成天保公益林建设15.26万亩,建成优质华山松基地20万亩、优质蚕桑基地1万亩、栽植直杆桉5万亩,全年完成人工造林1005亩、飞播造林1.2万亩;加强林业重点项目建设,抓好天保二期工程,落实集体林生态效益补偿,鼓励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林业生态建设,做大做强林业产业。扎实抓好森林草原防火,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防治,加强草原生态保护,治理水土流失,建设长江上游绿色生态屏障。
  四、工业
  1950年代至1990年代,会理工业发展迅速,原有省、州、县办冶金、煤炭、电力、机械、建材以及二轻工业、油粮加工、食品酿造等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达35户,其它集体工业企业121户。1985年,全县工业总产值9747万元,工业增加值4361万元。主要工业产品产量:铁矿石(金属量)64.05万吨,铜精矿(金属量)1609吨,锌精矿(金属量)4856吨,原煤43.2万吨,水泥4.14万吨,发电量4895.5万度。县机具厂生产的“飞燕牌”钢锨,为全国外贸出口免检商品,曾远销日本、美国、西德和东南亚国家。鹿厂瓷厂生产的绿釉日用品和城关玻璃厂生产的玻璃制品,亦誉满省内外。
  2001年以后,会理县充分发挥矿产资源和农特产品优势,建立了较为齐全的工业生产门类,按照“改革推动、项目拉动、科技促动、园区带动”的思路,以提速增效为主攻方向,紧紧围绕结构调整这条主线,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升产业水平为重点,抓好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不断推动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优化,建设大龙头、带动大基地、培育大产业、占领大市场,全力推进工业经济加速发展。形成了以矿业、能源、烟草、建材、水果、食品等为主体的工业体系。大力实施工业强县主导战略和工业园区“1543”、“百十亿级”工程,加快推进黎溪力马河铜镍冶金工业集中区、鹿厂小黑箐钒钛磁铁工业集中区、益门甸沙关铅锌工业集中区、红旗农特产品精深加工及生物化工工业集中区、通安铁矿石加工产业集中区和木古蛇纹石工业集中区等六大集中区建设,重点发展铜镍、铅锌、钒钛铁、煤焦、生物化工、农产品精深加工六大产业集群,全县工业结构日趋合理,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新型工业化稳步推进。深入实施产业园区“2665”战略,华山松籽深加工、新兴农业科技等8个项目集中落户东坝食品工业园,有色产业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84.6亿元、销售收入155亿元。着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支持企业升级改造,亿明矿业、鸿运公司等18个技改项目投资16.4亿元,增长151.5%。中海阳光伏、大唐光伏、华能风能、凯迪生物质发电通过评审,新能源产业发展起步良好。果蔬浓缩汁加工、兴隆矿业选厂等项目顺利推进,马鞍山选厂、鸿鑫工贸一期、废弃烟叶深加工二期等项目竣工投产,形成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健全政银企联席会议制度,出台八条措施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稳步增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16亿元,增长28%。
  五、民营经济
  1992年,会理县制定实施《关于加快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决定》,1998年、2003年两次制定和完善《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同时,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优化政策、市场、法制、政务和舆论环境,严厉打击扰乱市场经济的不法行为,推动民营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2005年,全县共有民营经济1.59万户,其中个体经营户1.56万户,登记注册的个体工商户6431户,私营企业244户。按照上级党组织和县委组织部的规定,县工商局从2001年起开展了个体私营企业的党建工作;2001年7月,在具备条件的万生有限公司、华龙建筑公司和润铭公司中成立党支部3个,登记党员40名;到2005年底,全县共建立私营企业党支部5个,私营企业工会组织14个。2005年,全县民营经增加值达19.21亿元,比1985年增长65.8倍,年均增长23.3%;增速高于公有制经济14.1个百分点;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5.7%,比1985年提高30.1个百分点。2013上半年,会理县民营经济快速发展, 1—6月会理县民营经济增加值64.6亿元,同比增长19.8%,增速高于公有制经济2.7个百分点,居全州第2位,在安宁河流域5县1市中居第1位,继续保持了全州领先发展的态势。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分别5.67亿元、48.85亿元、10.08亿元,分别增长4.6%、25.6%、4.0%。从所有制看,个体私营经济增加值53.04亿元,增长18%;港澳台经济11.56亿元,增长28.2%。在2012年度全省181个县(市、区)民营经济综合评价中,会理民营经济综合实力居21位,比2011年上升了17位。在全省51个少数民族县(市、区)民营经济综合实力评价排位居1位,在全州17个县市居第1位。
  六、基础设施
  农田水利全县改造坡耕地19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0.1%;25&以上的坡耕地8.6万亩全部实现退耕还林还草。全县现有各类水利工程2743处,微水工程16.12万口。其中水库127座,水库支渠190条1373公里;山塘1307口;引水渠埝公里;石河埝97处;固定机电提灌站61处共64台套。总蓄引提水能力1.4亿立方米。工程有效灌面19.44万亩,保证灌面14.52万亩,实际灌面15.49万亩。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48.92平方公里,其中达到国家验收标准的治理面积875.93平方公里;完成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35.21万亩,其中中低产田改造27.71万亩,农业生态工程0.5万亩,下湿田改造建设7万亩,完成工程总投资1.35亿元。
  破解交通瓶颈制约。全力开展交通大会战,推进会理客运中心站、鱼鲊大桥建设,确保108国道、310省道、会太路改建、城河大桥危桥改造工程竣工通车,加快永会快速通道勘测设计,配合做好宜攀高速、攀昭遵铁路前期工作,构建内畅外联路网主骨架,加快凉山南部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步伐。加快通乡通村公路测设储备,确保龙泉、马宗、仓田、法坪、六民78公里通乡通畅公路开工,建成茅草、老街等8条36公里通村通畅公路,力争2015年前通乡公路全部硬化、通村公路硬化率达到60%,以路网提速推动区域统筹发展。
  电力通讯全县现有小水电站36处,发电设备容量总计3.38万千瓦;全年发电量1.51亿度;全县有高压线路2933公里,低压线路4800公里,供电变电站(所)总容量6.44万千伏安,配电变压器1796台,节能型变压器1616台;全县通电乡(镇)49个,乡通电率100%;通电村303个,村通电率100%;全县通电户10.52万户,户通电率97.5%。邮电通讯业快速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收入5844万元,较1985年增长139倍,年均增长28%;年末固定电话用户数4.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数3.8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数近1700户;全县电话普及率达到14.5%。永郎至会理220千伏Ⅱ回骨干电网建设进展顺利,小黑箐110千伏变电站、六华电站、顺河电站等电力工程竣工投运。
  城乡建设会理县始终坚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融互动,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着力打造全州南部区域性中心城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2005年,县城规划控制区域达到18平方公里,建成新区面积6.5平方公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1.12平方公里;完成7个集镇、9个新农村建设规划。城市建设相继完成滨河风景园林路、文化广场、滨河园等21个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保护和维修了钟鼓楼、北门城楼、白马寺等25个历史文化名城古建筑,建成金叶大厦、汇元大厦、元天街等3个大型标志性工程。城市道路总长达到15公里,城市道路铺装率达90%;自来水普及率达96%,城区自来水日供应能力1.5万吨;城市管网煤气使用率逐年提高;供电、通信、消防等设施齐备配套,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以区、乡(镇)为纽带的城镇网络体系。
  七、民生保障
  加强财政税收工作,开源节流、平衡收支,保重点、保运转、保民生。落实就业促进政策,新增城镇就业3053人,再就业586人,发放高校毕业生、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572万元。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0.95万人,转移输出劳动力6.5万人,劳务收入10.5亿元。新成立工会126家,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100%,工资集体合同签订率98%。社会保障更加全面,养老、医疗等五项保险参保10.9万人次,1.8万人享受保障金1.5亿元;“新两保”参保10.2万人,5.3万名老年人享受养老金1462万元;新农合参合率98.9%,基金支出1.1亿元。困难救助全面开展,3.1万人享受城乡低保,1.1万人得到医疗救助,残疾人、老年人免费乘坐公交车,五保供养、特殊困难儿童救助有效开展。狠抓保障性安居工程,启动160套公租房建设,改造棚户区219户,发放住房租赁补贴246万元。惠民政策全面落实,企业退休人员退休金人均提高15.6%,兑付粮食直补等各类惠民补助1.04亿元。扶贫攻坚成效明显,“十大”重点扶贫工程县财政投入2.4亿元,扶贫两项资金项目投入2380万元;改造农村D级危房2862户,投入4579.2万元,进度排名全州第一,受州委、州政府表彰;财政奖补5833万元,实施135个“一事一议”村级公益项目,10.9万人受益;深入开展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完成对口帮扶布拖县拉达乡阶段任务。
  八、社会事业
  城关二小、通安中学整体搬迁,城北幼儿园、校安工程、“十年行动计划”34个项目有序推进。全面实施“两免一补”,3.45万名学生获生活补助4749.8万元,农村学校4.85万名学生享受营养餐。教育均衡发展,教育质量持续提高,顺利通过省教育督导评估,获全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全面实行基本药物制度,药品费用总体下降25%;门诊费用人均减少10.3元,下降22%;住院费用人均减少117元,下降29%。人民医院与蓝海之略成功合作,3个中心卫生院、35个村卫生室基本完工,增加乡镇、社区卫生工作人员编制340个,11大类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开展,45.97万人次受益。强化全员人口管理,落实计生惠民政策,开展免费婚前、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饶家地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成果,会理人居历史提前1千多年到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塔、仓圣宫、天主堂、碗厂湾瓷窑遗址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加强无线数字电视设施建设,解决1万余户边远山区群众电视收看难问题。农家书屋覆盖303个村,开展新春文艺表演、城乡体育互动等大型活动20余次,丰富群众文体生活。投入300万元设立科技创新奖,申报国家、省、州科技项目13个,申请专利22件,7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省、州奖励,我县被列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示范县。
  九、精神文明与法制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明显,依法治县进程加快。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大局,以思想道德建设为核心,认真贯彻落实《精神文明建设“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切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继续深化文明县城、文明行业、文明乡镇、文明单位创建与管理,认真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创和谐活动,全县涌现出全国文明先进集体1个,全国文明村1个,省级文明单位8个,州级文明单位标兵12个,州级文明单位32个,州级文明示范乡镇5个,各级文明服务示范窗口39个,各级文明村30个,农村“三户创评”达90886户,占总农户数的95%。积极推进依法治县进程,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支持和保证人大依法行使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城乡基层政权和群众性自治组织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校务公开、院务公开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全面推进“平安创建”工程,逐步完善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机制,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妥善处理厂社矛盾、资源纠纷和群体性突发性事件,狠抓安全生产,全县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会理古代为邛都国地,据清《会理州志》记载:“会理州在唐虞时荒远难稽,禹贡为梁州之城,至周末秦惠王使司马错伐蜀,始有其地”。秦灭蜀后,会理实际已置县,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
  遣司马相如开灵关道,通西南夷,建会无县属越嶲郡,是会理有文字记载的建制之始,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
  1992年,会理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保护好一个古城,建设好一个新城。”会理县委书记李宁一告诉记者,“十二五”,会理计划围绕打造南部区域中心城市、南部区域金融中心和南部区域物流中心三大中心,推进县城+黎溪等9个重点集镇建设,修缮古城风貌,建设南北新城,实现城市改版升级,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把会理县城建成国家生态文化名城。
  国务院于日正式批复、11月8日正式发布公告,将会理县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会理县成为中国第118个、四川省第8个、凉山彝族自治州第1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四川省的8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成都、阆中、宜宾、自贡、泸州、乐山、都江堰、会理)中,会理县是获此殊荣的唯一县城。
  201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5亿元(预计数,下同),增长12%;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3.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05元,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10075元,增长14%。
  第一产业
  2008年,会理县粮食产量达到27.06万吨,增长6.01%;烟叶产量达到70.08万担,增长52.2%,烟农收入5.57亿元;全县石榴产量7.74万吨,果农收入与上年基本持平;肉类总产量达到9.15万吨,增长12.1%;大力实施林业“4+2”工程,种植麻枫树12万亩,实施退耕还林配套荒山造林3万亩,天保工程常年管护森林302万亩;编制南亚热作经济带发展规划,启动建设省级新农村试点示范村9个;兑付国家财政惠农补助资金5322万元;全年劳务输出2.8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5亿元。
  第二产业
  2008年,会理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完成31.64亿元,较2007年增长90.51%。“六路一桥”建设推进,3条通乡油路基本完成;全县年末耕地面积3.894万公顷;投入资金2.79亿元,完成水利工程1713处;大海子水利工程在省政府下达封库令后,前期工作进入移民规划阶段;加快城河一、二级电站开发和大草坝电站技改立项工作,加快鹿厂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黎溪110千伏输变电工程竣工投入使用;2008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7.76亿元,较2007年增长25.82%;贷款余额12.45亿元,较2007年增长22.49%;此外,农机、气象、油运、火工产品等要素服务建设都取得了新的成效。
  第三产业
  2008年,会理县石榴文化广场等9个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公园路片区改造等7项重点工程进展顺利;春天花园小区商品房开发首期项目等竣工投入市场;加快推进石榴一条街、九榜农特物流交易中心等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业全年接待游客45万人次;第三产业健康发展,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6.08亿元,较2007年增长29.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仓高级中学军训2016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