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嘎尔尼访华的记述是不是澄清了一些以往对清代的误解

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浅析马嘎尔尼访华
1793年,马嘎尔尼奉英国政府和东印度公司之命,对中国大清王朝进行外交访问,本文试这一历史事件透漏的信息中,通过分析中英两国的心态,试分析中国在世界近代化历史发展进程中是如何落后的。
作者单位:
西安工业大学思政部 陕西西安
年,卷(期):
在线出版日期: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您的位置: &
从马嘎尔尼访华到中国加入WTO
优质期刊推荐吴晓波:马嘎尔尼眼中的清代中国_莂荌の戨_天涯博客
是什么支持我浪迹天涯?是求知欲,是自信,更是“万物静观皆自得”的对天地万物的那份欣赏。
今日访问:[$DayVisitCount$]
总访问量:54482
开博时间:
博客排名:23405
(21)(30)(27)(30)(26)(29)(35)(22)(27)(25)(26)(28)(32)(32)(33)(35)(30)(23)(33)(28)(31)(34)(33)(29)(30)(31)(26)(4)(20)(19)(22)(24)(11)(3)(4)(22)(25)(25)(19)(6)(6)(3)(3)(6)
  发生在18世纪中国东南沿海的这些故事,最生动地呈现出一个伟大的事实:一个全球化的新时代已经在地平线的远端露出了壮丽的桅杆,世界被贸易&绑在了一起&,正如詹姆斯&沃森在《大英百科全书》中对全球化所下的定义:&日常生活的经验,经由物品与理念的传播,最终在全世界形成一个标准化文化表达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的黎明年代,东方的中国无疑处在一个非常有利的位置上,它有无以替代的成瘾性商品&&茶叶,有制作精美的丝绸和瓷器,同时,它还有全球最大的消费者市场,它的商人集团也表现出了强大的竞争能力。在任何一个意义上,它都是不可战胜的,甚至理所当然地应该是最大的全球化得益者。
&&然而,历史的悲剧正埋在这里。当数以千计的帆船带着&狼人般的饥饿&(卡尔&马克思&语)远航至此的时候,帝国的决策者仍然无动于衷,他们背过身去,拒绝一切的变化。
&&1792年9月,乾隆五十七年的秋天,也就是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商船驶进广州港的103年之后,英国派出的第一个官方访华使团从朴次茅斯港出发驶往中国,团长是英王乔治三世的表兄马嘎尔尼勋爵。
&&总体而言,相对于西方文明,中国的两千年历史是一个独立的事件。《中国近代史》的作者、华裔历史学家徐中约说,&东西方文明各自处在光辉而孤立的状态,相互间知之甚少,的确,东方和西方迥然不同,两者没有碰撞&。可是,当时光之钟走到18世纪末期之际,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光辉而孤立&的状态终于要被打破了。马嘎尔尼使团就是这两大文明在官方意义上的第一次&非亲密接触&。
&&在一开始,英国人对这个神秘的国度充满了景仰和好奇,尽管他们已经与中国做了100多年的生意,可是几乎没有人在这片国土上自由地行走过十里路,他们相信,中国就像《马可&波罗游记》中所写的那样,黄金遍地,人人都身穿绫罗绸缎,是&世上最美、人口最多、最昌盛的王国&。使团中的斯当东、约翰&&巴罗等人详尽地做了日记,这就是流传至今的《英使觐见乾隆纪实》一书。
&&&不管是在舟山还是在运河而上去京城的日子里,没有看到任何人民丰衣足食、农村富饶繁荣的证明&&触目所及无非是贫困落后的景象。&这是英国使团成员的真实观感。
&&清政府委派了许多老百姓来到英使团的船上,端茶倒水,洗衣做饭。英国人注意到这些人&都如此消瘦&。&在普通中国人中间,人们很难找到类似英国公民的啤酒大肚或英国农夫喜洋洋的脸。&&他们每次接到我们的残羹剩饭,都要千恩万谢。对我们用过的茶叶,他们总是贪婪地争抢,然后煮水泡着喝&。
&&在英使团的船只行驶于中国内河时,官员们强迫大批百姓来拉纤,拉一天&约有六便士的工资&,但是不给回家的路费。这显然是不合算的,许多百姓拉到一半往往连夜逃跑。&为了找到替手,官员们派手下的兵丁去附近的村庄,出其不意地把一些村民从床上拉下来加入民夫队。兵丁鞭打试图逃跑或以年老体弱为由要求免役的民夫的事,几乎没有一夜不发生。看到他们当中一些人的悲惨状况,真令人痛苦。他们明显地缺衣少食,瘦弱不堪。他们总是被兵丁或什么小官吏的随从监督着,其手中的长鞭会毫不犹豫地抽向他们的身子,仿佛他们就是一队马匹似的。&英国人分析&说,这是中国统治者精心塑造的结果:&就现在的政府而言,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其高压手段完全驯服了这个民族,并按自己的模式塑造了这个民族的性格。他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完全由朝廷的意识形态左右,几乎完全处在朝廷的控制之下。&
&&在经历了整整一年的旅行之后,英国使团抵达乾隆皇帝的行宫&&承德狩猎场。双方就礼品称呼及宫廷礼仪等细节展开了激烈的争吵。在英国人的眼中,中方表现得非常傲慢,&为了表示国家的尊严,他们似乎决心避免以平等的精神回复特使的敬意&。
&&马嘎尔尼带来了英王送给乾隆的很多礼物,共有19种590件,其中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地理仪器、枪炮、车船模型和玻璃火镜。不过让这位英王表兄不满的是,中方把英王的礼品写成了&贡品&,他希望不要发生混淆,中方对此不置可否。这些礼物后来被当做好看的摆设陈列在北京的皇家宫苑里,有些甚至到1900年八国联军攻进紫禁城时仍未开拆。
&&更大的分歧出现在面见皇帝时的礼仪上。清廷要求马嘎尔尼像1653年的荷兰使节一样,对皇帝行三跪九叩的大礼,而马嘎尔尼断然拒绝,他表示,自己觐见英王时行的是单腿下跪之礼,他也准备以同样的礼节见中国皇帝。这当然让中方非常愤怒,谈判一度陷入僵局。在多番斡旋之后,清廷才勉强同意马嘎尔尼单膝下跪。
&&接下来,在最重要的贸易通商方面,双方几乎没有达成任何实质性的共识。英方提出了七项具体的要求,其中包括:开放宁波、舟山、天津和广州为贸易口岸;允许英商在北京开办一个贸易公司(行栈);允许英商在舟山和广州附近分别有一个存货及居住的地方;恳请中方公布税率,不得随意乱收杂费;允许英国传教士到中国传教,等等。乾隆全数予以回绝,理由是:&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他还让马嘎尔尼带了一封信给英王乔治三世,其中写道:&其实天朝富有四海,种种贵重之物,无所不有,你派来的使节都亲眼看到了。我们从来不稀罕奇巧之物,也没有什么需要向你们国家购买的。&这当然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看法,而是代表了全体精英阶层。
&&法国学者阿兰&佩雷菲特在《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一书中将这次冷淡的访问看成是&两个文明的冲突&,他写道:&双方都认为自己是至高无上的。中国人认为它的文明从来都是最优越的,希望能将它的文明广为传播,替代吃烘烤食品的、劣等的野蛮人的文明。英国人则认为,它的文明是最优越的,因为它是现代的,建立在科学、自由思想的交流和贸易优势的基础上。&
&&马嘎尔尼对中国政权的结论在日后广为人知:&这个政府正如它目前的存在状况,严格地说是一小撮鞑靼人对亿万汉人的专制统治。&这种专制统治有着灾难性的影响。&自从北方或满洲鞑靼征服以来,至少在过去的一百年里没有改善,没有前进,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了;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成为半野蛮人。&
&&马嘎尔尼的结论充满了因反差过大而形成的偏见,不过,他确实看到了一块无比硕大、爬满了虱子的&盛世&绸缎。分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嘎尔尼访华剧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