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7用手势怎么表示来表示1米和1厘米的长度

Giraffe, 积分 950, 距离下一级还需 50 积分
本帖最后由 无限循环小数 于
19:54 编辑
女儿最近在学习长度,刚学厘米、毫米、分米以及米的概念和换算,感觉有点混。所以我查找了部分资料,想来也发主题上来,大家给予指导。
小学数学中有关量的概念大致有六种:时间、长度、容积、重量、面积、体积。并且按自身的难易程序排序,大致就是一年级学时间、二年级学长度,三年级学容积,四年级学重量,五年级学面积,六年级学体积。(人教版、苏教版和北师大版各有不同)
在数学世界里,量可分为两大类:离散量和连续理。离散量是不能分割单位大小的量,如苹果的个数、铅笔的个数、书的本数等等。反之,连续量是能够分割单位大小的量,如长度、时间、周长、面积等等。从这两个概念可以看出,我们首先接触到的是离散量,然后是连续量。
我们在指导孩子之后,要告诉他们学习这些内容的必要性,如果连为何而学都不知道,仅靠死记硬背真的很痛苦。由于低年级的孩子总是对年龄、家庭、身高、体重等切身问题比较感兴趣,所以可以利用这一点引起孩子们的注意。
另一方面,指导这部分内容之前,还要经过一道重要的程序——估量。亲自测量固然重要,但孩子们在拿起工具测量之前一定要让他大约估量一下,更有助于强化量的概念。
我们现在再回到题目,1米和1厘米。其实学习长度单位时,我感觉最重要就是实践。我们父母应首先充分理解长度的含义和相关背景知识,然后再和孩子一起进行实际操作,大部分的孩子都非常愿意学习这个单元。
我们孩子学习长度单位时,一般最先接触到1厘米的概念,然后才接触到1米的概念。课本中是这样定义的,1厘米:量尺中,每个数学间隔就是1厘米。100厘米就是1米。
事实上,这样的概念并不符合数学的真正意义,只适合于小学二年级孩子的水平。而孩子从小接受这样的概念,难怪到了高年级,每当被问到1米是多长时,也只能回答1米就是100厘米。如果被追问1厘米有多长时,恐怕会拿起尺子说:就是这个间隔的距离。与米相比,厘米属于小的单位,所以过去安排课程时,把厘米的概念摆在米之前,但从完整的数学体系来说,我们应先学米的概念。因为,1厘米是1米的百分之一,厘米是centimeter=centi+meter(米),centi有百分之一的意思。其他像century(100年)、 cent(1美元的百分之一)都用了cent这个字首。汉学“厘”同样是百分之一的意思。因此,我们首先得知道1米有多长。科学家将1米定义成“光在真空中行进2亿分之秒的距离。我们难以想象光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究竟先进多少距离,但父母们必须知道这些背景知识,孩子们到了高年级以后也需要掌握这些较为科学、准确的概念。1毫米(MM):1米的千分之一。(mili千分之一的意思)。1厘米(CM):1米的百分之一。1分米:1米的十分之一。(deci十分之一的意思)。 1千米:1000个1米的长度。(kilo即1000的意思)那我们该如何帮助孩子们理解这些概念呢。第一阶段:比大小。把两支铅笔放在一起,要看出哪个长哪个短。孩子们一旦把长度相似的物体放在一起猜测长度就很容易出错,因此反复练习几次,就能帮助孩子形成稳固的长度概念。第二阶段:理解长度的必要性。为了更准确的表示长度,人类制订了非常准确的长度单位。这些单位已经约定俗成了。第三阶段:认识长度。记得告诉孩子量尺上所标示的厘米不一定就是准确无误的厘米值。第四阶段:熟能生巧:最需要我们父母来辅导就是这个阶段。最好是让孩子拿着50CM的尺子把家里的东西通通测量一下。重要的是,我们刚才提到的,先估量一下,再进行精确的测量。为此,我们可以给孩子列出需要测量的物品列表,然后把预测长度和实际长度记录下来。这种方法对形成长度概念非常有帮助。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哟,要告诉孩子测量的时候要将物体的一端必须放在0CM刻度上。我们父母平时多多和孩子一起操作、测量,相信孩子们肯定能学好这部分内容的。此外,孩子到小学二年级时应该知道1厘米和1米的大概长度。举个例子,1厘米约等于小孩小指的一个关节的长度,而1米约等于孩子伸开两手臂的长度(不算手掌)。
&刚好学到厘米和米了,写得真好,赞&
&楼主填写宝贝信息&
&楼主填写宝贝信息&
享有帖子相关版权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的同意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6、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7、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this.href);">copyright
Ibex, 积分 1996, 距离下一级还需 4 积分
兜儿8岁7个月
什么意思?也没个介绍?
Lion, 积分 460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97 积分
不太明白,支付后是看文字还是下载看视频。
sumaut于 11:03补充以下内容:
谢谢,头几天孩子的作业里正好有这样的题,我还合计怎么和孩子讲呢。
Horse, 积分 131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8 积分
是什么,谁下了,说说看
Lion, 积分 5137, 距离下一级还需 863 积分
成成10岁2个月妹妹7岁10个月
让孩子结合自己的实际量量看啊,我觉得自己实践记忆才最深刻.
Dolphin, 积分 231,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9 积分
我就拿了尺子指给孩子看,然后记住1米=100厘米就好了啊,小学的孩子需要了解那么多吗?
Giraffe, 积分 950, 距离下一级还需 50 积分
哈哈,今天女儿数学老师带孩子在课外上了一堂课,让孩子用脚步丈量了一千米,一百米到底是多少。十分的好,实践与理论一样重要。
Horse, 积分 1102, 距离下一级还需 398 积分
逗逗14岁5个月
教室外的课堂是孩子最喜欢的
Kangaroo, 积分 3318, 距离下一级还需 682 积分
YUANYUAN14岁1个月
我家孩子学这个时候也很糊涂。最后是靠死记硬背些,如:量课桌,量操场,量火车跑的距离各用什么单位。是不是过早地引入这个教学有点早啊。似乎我们到现在空间,距离感觉也还没有建立起来,尽管考试是应付过了。
Lion, 积分 5891, 距离下一级还需 109 积分
欣欣7岁10个月
带孩子实际测量就可以了
Jellyfish, 积分 2924, 距离下一级还需 76 积分
茜茜12岁3个月
实际测量一下比死记硬背效果要好。。
Ibex, 积分 1729,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1 积分
willie13岁8个月
这个.... 感觉分别找个实际的参照物就好了.
Monkey, 积分 7461, 距离下一级还需 539 积分
月月9岁星星5岁5个月
而长度单位“米”的来源如下:
  国际单位制的长度单位“米”(meter,metre)起源于法国。1790年5月由法国科学家组成的特别委员会,建议以通过巴黎的地球子午线全长的四千万分之一作为长度单位──米,1791年获法国国会批准。为了制造出表征米的量值的基准器,在法国天文学家捷梁布尔和密伸的领导下,于年,对法国敦克尔克至西班牙的巴塞罗那进行了测量。1799年根据测量结果制成一根3.5毫米×25毫米短形截面的铂杆(platinum metre bar),以此杆两端之间的距离定为1米,并交法国档案局保管,所以也称为“档案米”。这就是最早的米定义。
  由于档案米的变形情况严重,于是,1872年放弃了“档案米”的米定义,而以铂依合金(90%的铂和10%的铱)制造的米原器作为长度的单位。米原器是根据“档案米”的长度制造的,当时共制出了31只,截面近似呈X形,把档案米的长度以两条宽度为6~8微米的刻线刻在尺子的凹槽(中性面)上。1889年在第一次国际计量大会上,把经国际计量局鉴定的第6号米原器(31只米原器中在0℃时最接近档案米的长度的一只)选作国际米原器,并作为世界上最有权威的长度基准器保存在巴黎国际计量局的地下室中,其余的尺子作为副尺分发给与会各国。规定在周围空气温度为0℃时,米原器两端中间刻线之间的距离为1米。1927年第七届国际计量大会又对米定义作了严格的规定,除温度要求外,还提出了米原器须保存在1标准大气压下,并对其放置方法作出了具体规定。
  但是使用米原器作为米的客观标准也存在很多缺点,如材料变形;测量精度不高(只能达0.1μm)。很难满足计量学和其他精密测量的需要。另外,万一米原器损坏,复制将无所依据,特别是复制品很难保证与原器完全一致,给各国使用带来了困难。因此,采用自然量值作为单位基准器的设想一直为人们所向往。20世纪50年代,随着同位素光谱光源的发展。发现了宽度很窄的氪-86同位素谱线,加上干涉技术的成功,人们终于找到了一种不易毁坏的自然标准,即以光波波长作为长度单位的自然基准。
  1960年第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对米的定义作了如下更改:“米的长度等于氪-86原子的2P10和5d1能级之间跃迁的辐射在真空中波长的倍”。这一自然基准,性能稳定,没有变形问题,容易复现,而且具有很高的复现精度。我国于1963年也建立了氪-86同位素长度基准。米的定义更改后,国际米原器仍按原规定保存在国际计量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70年代以来,对时间和光速的测定,都达到了很高的精确度。因此,1983年10月在巴黎召开的第十七届国际计量大会上又通过了米的新定义:“米是1/秒的时间间隔内光在真空中行程的长度”。这样,基于光谱线波长的米的定义就被新的米定义所替代了。
  实际上,米是被定义为光在以铂原子钟测量的0.640952秒内走过的距离(取这个特别的数字的原因是,因为它对应于历史上的米的定义——按照保存在巴黎的特定铂棒上的两个刻度之间的距离)。同样,我们可以用叫做光秒的更方便更新的长度单位,这就是简单地定义为光在一秒走过的距离。现在,我们在相对论中按照时间和光速来定义距离,这样每个观察者都自动地测量出同样的光速(按照定义为每0.640952秒之1米) 。没有必要引入以太的观念,正如麦克尔逊——莫雷实验显示的那样,以太的存在是无论如何检测不到的。然而,相对论迫使我们从根本上改变了对时间和空间的观念。我们必须接受的观念是:时间不能完全脱离和独立于空间,而必须和空间结合在一起形成所谓的空间——时间的客体。
Dolphin, 积分 301,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 积分
婷婷11岁4个月
嗯,不能只靠读,还要实践!!!!
Fox, 积分 62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75 积分
耀8岁8个月
恩,学习了!
爸妈网( , )日期:导致失败。
(这一环节,加强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复习长度单位:米、厘米
问:那么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到什么单位?
一米的长度大约有多长呢?用手势表示1米大概有多长?1厘米大概有多长?
(对已建立的长度观念的复习,为新知作准备.)
3、测量纸条的长度。(创设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拿出纸,,看谁能量出纸条的长度?
师:这8厘米多,多的又不够1米,用什么单位表示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用手势表示1米大概有多长的相关内容日期:胎教需要多长时间? 胎儿是没有思维能力的,因此胎儿是什么也学不会的,那么胎教还有什么意义呢?许多人以为胎教就是教育胎儿,或者说让胎儿接受教育。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所谓胎教裨上是给胎儿创造一种更加良好的发育环境,使胎儿的神经系统发育的更加完善。 胎儿发育5个日期:上海市教委表示:0-3岁婴幼儿的早期大脑开发至关重要 如今年轻的爸爸妈妈不会再为0D3岁的宝贝囡囡如何变聪明而头痛。日前,记者从上海市教委有关部门获悉,“加强0D3岁儿童早期发展”已被确立为重要课题。到时,爸爸妈妈可在双休节假日抱着出生不久的婴儿参加社区育婴讲日期:观察婴儿手势防语言障碍 注意婴儿做手势动作是一项很重要的观察活动,这不仅有助于了解其想要交流的内容,而且还能有助于尽早解决阻碍能力发展的问题。当口语生成能力的发展阻滞时,婴儿无力通过手势动作进行交际的现象可被视作是其有长期语言缺陷的一个征兆。此类缺陷对早日期:发烧就表示生病了吗 手摸量体温的误差很大,时常会误判。怀疑宝宝发烧时,首先要确定测量宝宝的体温是否准确?人类的体温是依赖大脑内的体温调节中枢来控制的,婴幼儿由于此调节中枢尚未稳定成熟,所以体温高低相差较大,而且常会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 正常人的体温并非恒定日期:对婴儿说话时带上手势,可使婴儿智力超群 国外研究人员最新研究发现,对婴儿说话时带上手势,可使婴儿智力超群。 美国加利福尼亚的两名研究人员专门研究了父母们使用的手势语言,认为手势语言对婴...日期:正常新生儿一天的睡眠时间多长? 新生儿大脑皮层的兴奋性较低,神经活动过程弱,外界刺激对他(她)们来说都是过强的。因此,新生儿非常容易疲劳,致使皮层兴奋性更加低下而进入睡眠状态。 在新生儿期,除了吃奶外,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睡眠中,随着大脑皮层的发育,小儿睡眠日期:鸡、鸭蛋煮熟,需加热多长时间为好? 蛋(尤其是鸭蛋)中最常见的细菌是沙门氏菌,而沙门氏菌在70℃经5分钟或60℃经15~30分钟才能被杀死。鸡蛋煮沸后8~10...
&最新内容- - - - - - - - - - - -
&&热点推荐
精品专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英语学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数学学习-  - - -
 - - - - - - -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教学科研栏目
没有推荐教学科研
分米毫米的认识
【字体: 】
分米毫米的认识
作者:&&&&教学科研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471&&&&更新时间:
认识分米和毫米   
孙晓华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下册第52~54页的例题及“想想做做”。    
教材简析: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二年级上册认识米和厘米的基础上安排的。教材特别注重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并在综合运用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感知用分米和毫米作长度单位是日常生活的需要,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长度表象。&    
2.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理解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的关系。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并且能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    
3.在数学活动中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教学重点:    
在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1分米、1毫米的正确表象。    
教学难点:    
&能正确、深刻地理解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    
学具、教具准备:    
学生准备塑料管、米尺、1分硬币、电话卡或银行卡、学生尺。教师准备课件、米尺、电话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通过“猜老师身高”的谈话交流,复习“米和厘米”的知识。    
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并回忆米和厘米的关系。    
(评:以猜老师的身高引入新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米和厘米”的概念,为新知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探索实践    
(一)认识分米    
1.设疑引入。    
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栋楼高21(&&&)&&  1支铅笔长14(&&&&)&&1棵大树高7(&&&&)    
1盒饮料高8(&&&)&&&&&&这盒饮料配了一根吸管,吸管长1(&&&&)&    
最后一题,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使他们产生认知冲突,由此引导学生思考:有没有一个比厘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呢?    
学生认真思考后,交流想法,发现米和厘米都不合适,必须要用到一个新的长度单位,从而引出“分米”。    
1分米多长呢?启发学生思考想象,然后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汇报并说明理由。    
组织学生亲自量一量这根1分米长的吸管,发现1分米=10厘米。    
(评:安排填写单位的练习,巩固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而吸管长1(&),学生发现两个单位都不合适,创设认知冲突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产生学习的内驱力。)    
2.认一认。    
让学生在直尺上找出1分米,并指给同桌看。    
交流:从哪里到哪里是1分米?还有其它的吗?    
鼓励学生想出多种方法。    
小结:不管从哪儿画起,只要画满10厘米就是1分米。    
3.&比一比。    
(1)用拇指和食指拿住1分米的吸管,感受1分米的长度。    
(2)闭目想象1分米的长度并用手势比划出1分米,再用直尺调整。    
(3)用“一”这把小尺子估计课桌的长边,交流接近几分米。    
同桌合作,用米尺量一量课桌的长边。    
指出:生活中如果一下子找不到直尺,又不需要量得太精确,就可以请这个小帮手来帮忙。    
4.找一找。    
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呢。同桌互相说说。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适当评价。    
(&评:通过创设大量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充分的体验中感知1分米的长度。在实践活动中学生自觉地将“分米”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学生的长度观念和估测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和培养。教师在探究活动中时刻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现,让学生在民主的气氛中,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感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    
5.认识1米=10分米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1分米=10厘米。那米和分米又有什么关系呢?1米等于多少分米呢?    
小组讨论后组织全班交流,并在交流中明确:因为1米=100厘米,1分米=10厘米,100里面有10个10,所以1米=10分米。    
(2)同桌合作,在米尺上1分米1分米地数,再次体会到1米=10分米。    
(二)认识毫米    
1.认识1毫米。    
(1)我们已经认识了三个长度单位。除了它们以外,你还知道哪些长度单位吗?    
学生可能知道的有:千米、毫米、微米……    
指出: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重点再研究毫米这个长度单位。    
(2)设疑:关于毫米,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可能的想法有:①1毫米有多长?②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③生活中有哪些是用毫米作单位的?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先探讨“1毫米”有多长,并请会的学生当小老师进行讲解。    
组织学生在尺上互相指一指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    
2.认识毫米和厘米的关系    
引导学生自主发现:1厘米=10毫米。    
再此组织学生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验证1厘米里是不是有10个1毫米。    
观察5毫米线,交流这根刻度线与其他有什么不同之处。    
指出:从刻度0到这根刻度线就正好是5毫米,一般把这种较长的线叫做5毫米线。    
3.感知毫米。    
(1)组织学生量一量磁卡、1分硬币和10张纸的厚度,发现它们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    
(2)用拇指和食指轻轻地捏住其中一样物品,另一只手慢慢地抽出物品。    
学生在操作中明确两个手指之间的小缝隙就是1毫米。说说对1毫米的感受。    
闭目想象1毫米的长度。    
(3)交流: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也是用毫米作单位的。    
把自己的发现和想法在小组交流。    
(4)欣赏图片:毫米在生活中的部分应用。    
世界上最薄的手机:厚度只有1毫米多,2毫米都不到&。    
世界上最小的手枪:子弹出口的地方,宽度只有2毫米。    
微创手术的伤口仅有几毫米,大大地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评:学生对于长度单位的了解,并不是一无所知,其中部分学生已经有了较好的认识。教师很好地利用这一宝贵的学习资源,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请学生当小老师,明确1毫米的长度。另外,教师给学生提供了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材料,使学生通过动手测量磁卡等物体的厚度、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的长度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1毫米”的理解,从而深刻建立起1毫米的长度表象。)    
三、课堂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介绍它们的字母形式。    
(&评:通过知识的梳理,进一步沟通了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十进关系,加深理解,从而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单位体系)    
四、课堂作业    
1.&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铁钉长2(&)  
床长2(&)&  
大米宽2(&)&  
黄瓜长2(&&)    
2.&说出它们的长度各是多少毫米。    
&&&&&&&&&&&    
(&&图&)&&&&&&&&&&&&&&&&&&&(&&图&)&&&&&&    
&&    
&&(&&&)毫米&&&&&&&&&&&&&&&(&&&&)毫米    
教学科研录入:孙晓华&&&&责任编辑:jwj&
上一个教学科研: 下一个教学科研:
【】【】【】【】
相关教学科研
国家级教育网站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国教育信息网
中国基础教育网
省级教育网站
江苏省教育厅
江苏省教研室
凤凰语文网
凤凰数学网
镇江教育网站
镇江市教育信息网
镇江市教研室
镇江市教科所
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
丹阳教育网站
丹阳市教育信息网
丹阳市教研室
活力课堂专题网
丹阳市正则小学
江苏省丹阳市正则小学校园网站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苏ICP备号&人教版第一单元:毫米与厘米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2,知道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4,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过程与方法:采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课前准备:
  刻度尺,一分硬币,CAI课件
  教学过程:
  回顾旧知 活动引入
  (一),回忆已学过的长度单位,师:请大家用手势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 1厘米大约有多长 1米等于多少厘米
  (二),四人小组分工合作,先估计数学书的长,宽,厚分别是多少,再来测量,并填表.(注意:量书的厚度应在装订的一边来量)
  数学书测量数据表
  估计值
  测量值
  1,说说在测量中你遇到什么困难,或发现什么,用自己觉得最好的方法表示测量值.
  2,反馈信息
  选几个小组来反馈该组所填的数据表,预设学生可能将测量值填成:
  (1)14厘米多,比1厘米少&&
  (2)也可能一些学生曾对毫米有所了解,或者大胆地猜测出14厘米8毫米,6毫米&&
  让(1)类情况的学生说说宽比14厘米多了多少,或比15厘米少了多少(比14厘米多了8小格,比15厘米少了2小格)
  让(2)类情况的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14厘米8毫米,6毫米的含义
  主动探索 学习新知
  (一),初识毫米
  师:刚才大家在测量时发现测量时数学书的宽度不是整厘米数,而厚度又不到1厘米,那该如何准确地表示呢 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个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它叫做毫米.(板书课题)
  (二),感知毫米
  1,猜测一下1毫米有多长,你能在尺子的刻度中找出1毫米吗 (可从尺子&0&刻度一端开始找,也可以在尺子中段找.)
  2,师小结:直尺上还有比厘米刻度更小的格,(实物投影出示刻度尺),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3,讨论:几个1毫米等于1厘米呢 你是怎么知道的 (从尺子中看得出来,从书中得来)(板书:1厘米=10毫米)
  4,师:请同学们量一量一张IC电话卡的厚度.几张IC电话卡叠起来是1厘米
  用食指和拇指拿着一张IC电话卡,然后把1分硬币抽出,这时两个手指间的距离大约是1毫米.你能用一个字来说出1毫米的特点吗 (短,小,细)
  5,量一量几页纸的厚度是1毫米 除了IC电话卡的厚度是1毫米外,还有哪些东西的厚度大约也是1毫米 (银行卡&&)
  6,出示&信息公布栏:人的手指甲约10天长1毫米,脚趾甲约20天长1毫米&.
  (三),运用毫米
  说一说,测量生活中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做单位
  师小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完成书P3 做一做,强调测量的方法.并把填写的结果改写成用毫米作单位单名数.
  再次测量,把&数学书测量数据表&精确地填写完整.
  填空,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一本字典厚70[ ],也就是( )厘米.
  粉笔长75[ ],也就是( )厘米( )毫米.
  蜗牛妈妈爬行了55毫米,小蜗牛爬行了35毫米,它们共爬行了( )厘米.
  5,丁丁是一个不懂得爱惜东西的小朋友.看,他把尺子都弄断了.(课件出示)
  课外链接:
  信息发布台(课件出示)
  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课前让学生准备些用毫米做单位的物体,给学生对毫米的认识加深印象,在课堂中,先复习了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整节课把中心放在学生对毫米的认识,感受毫米,通过比划米,厘米,引出毫米,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微不足道.从比划再到画出来先估计着画,再用尺子量一量,这里有个反复的过程,处理的很好,再引出5毫米,10毫米,引导学生说出毫米和厘米的关系.整个课堂步步深入,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到了毫米这个单位.
《人教版第一单元:毫米与厘米 教案》摘要:回忆已学过的长度单位,师:请大家用手势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 1厘米大约有多长 1米等于多少厘米 (二),四人小组分工合作,先估计数学书的长,宽,厚分别是多少,再来测量,并填表.(注意:量书的厚度应在装订的一边来量) 数学书...: ◇
&? &? &? &? &? &? &? &? &? &? &? &?
 | 
 | 
 | 
 | 
 |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9:00-17:00)
电话:0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手势表示数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