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哪些染色技术可以观察到微生物的特殊结构,如鞭毛,荚膜染色法等,如何操作

微生物复习题答案-五星文库
免费文档下载
微生物复习题答案
导读:第一、二、三章复习题,微生物:各种各样以单细胞或多细胞群体、以及无细胞结构群体存在的低等生物,微生物学:研究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形态结构,微生物工程,利用微生物的特点、性状、使微生物产生有用物质或直接用于生产的技术,在人为规定的条件下培养、繁殖得到的微生物群体,只有一种微生物的培养物,把特定的微生物从自然界混杂存在的状态中分离、纯化出来的技术,是进行微生物学研究的基础,单个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
第一、二、三章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微生物:各种各样以单细胞或多细胞群体、以及无细胞结构群体存在的低等生物
微生物学:研究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征,遗传变异以及进化、分类、生态等生命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
原核生物:不具有典型的细胞核(核质体),无核膜、核仁,遗传物质DNA不与组蛋白结合形成典型的染色体,无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繁殖特征的细胞型生物。
真核生物:具有典型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遗传物质DNA与组蛋白结合形成典型的染色体,有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繁殖特征的细胞型生物。
生物工程,
微生物工程,利用微生物的特点、性状、使微生物产生有用物质或直接用于生产的技术。
培养物,在人为规定的条件下培养、繁殖得到的微生物群体。
纯培养物,只有一种微生物的培养物。
纯培养,把特定的微生物从自然界混杂存在的状态中分离、纯化出来的技术,是进行微生物学研究的基础。 显微技术,是进行显微观察时,显微镜的使用技术、标本制作技术、观察技术及生物体组成成分定性和定量分析技术
菌落,单个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
培养基,人工配制的、适合不同生物生长繁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及条件。
无菌操作,用接种环或接种针,在无菌条件下把微生物由一个培养器皿转接到另一个培养容器。培养平板,溶化的培养基倒入无菌空平皿中,冷却凝固后盛有培养基的平皿。
二元培养物,只含有两种微生物,且有意识保持二者之间关系的培养物,这是具有寄生、共生关系微生物的最有效保存途径。
显微镜分辨率,能辨别两点之间最小距离的能力。
细菌畸型,理化因素刺激,阻碍了生长发育,引起形态的异常变化。
细菌衰颓型,培养时间过长,营养成分贫乏,代谢产物积累等原因造成中毒,引起形态异常;转移到新鲜培养基内,条件适宜,可恢复原来形态
基内菌丝,又称营养菌丝,吸收营养,排泄废物。
气生菌丝,基内菌丝长到一定时期,长出培养基外,伸向空间的菌丝。
孢子丝,气生菌丝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气生菌丝上分化出的可形成孢子的菌丝。孢子的形状及在气生菌丝上排列的方式随种而异。
霉菌,也称丝状真菌,指生长在营养基质上形成绒毛状,蜘蛛网状或絮状菌丝体的真菌
酵母菌,是一群以芽殖或裂殖进行无性繁殖的单细胞真菌
藻类,除苔藓植物和维管束植物以外,基本上有叶绿素,可进行光合作用,并伴随放出氧气的一大类真核生物
原生动物,是一类缺少真正细胞壁,细胞通常无色,具有运动能力,并进行吞噬营养的单细胞真核生物。 磷壁酸(垣酸),是G+细菌细胞壁特有的一种酸性多糖;甘油磷壁酸和核糖醇磷壁酸是五种磷壁酸的主要两种形式;壁磷壁酸通过磷酸基团与N-乙酰胞壁酸六碳羟基相连;膜磷壁酸(脂磷壁酸)跨壁层与细胞膜磷脂相连. 细胞周质空间,也称壁膜间隙; G-细菌常指外膜与细胞壁之间的狭窄空间,12―15nm,呈胶状,主要成分是周质蛋白,如水解酶类、合成酶类(肽聚糖)、结合蛋白(运输)及受体蛋白(与细胞的趋化性相关),可通过渗透休克法(osmotic shock)或称冷休克法释放,这是基因工程蛋白质表达方式的一种。
细胞壁缺陷细菌,形态多形性;染色革兰阴性;培养高B培养基;菌落油煎蛋样。
细胞质膜,是紧贴在细胞壁内侧,包围着细胞质的一层柔软、脆弱、富有弹性的半透性薄膜;
细胞贮藏物,是一类由不同化学成分累积而成的不溶性沉淀颗粒
细菌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于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体
伴孢晶体,产芽孢细菌在形成芽孢同时,在芽孢旁形成的碱性蛋白晶体内含物。生物农药
糖被,包被于某些细胞壁外层、厚度不定的胶状物,依有无固定层次、厚薄、包被细胞多少分为:荚膜、微荚膜、粘液层及菌胶团。荚膜可通过负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到。
鞭毛,生长在某些细菌体表、长丝状、波曲的蛋白附属物;可通过鞭毛染色法,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或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也可在水浸片下观察运动方式或半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状态判断是否有鞭毛存在。 菌毛,也称伞毛、纤毛、线毛,是一种长在细菌体表纤细、中空、短直、数量较多的蛋白质类附属物 性毛。构造和成分与菌毛相同,比菌毛长;数量仅一至少数几根。性毛一般见于革兰氏阴性细菌的雄性菌珠中;功能是向雌性菌珠(受体菌)传递遗传物质。
二、问答题
1.微生物特点?
①个体微小,结构简单;②种类多,真菌10万,细菌1000种以上,放线菌500种以上;分布广,无处不在,无处不有。 ③ 繁殖速度快; ④ 代谢能力强,1mg大肠杆菌与等重人体比表面积之比为30万:1; ⑤ 容易培养;⑥易于变异。
2.举例说明微生物学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所做出的贡献。
微生物基本问题:微生物分类学、生理学、生态学、遗传学、分子微生物学、细胞微生物学等;
3.五界生物分类系统、三域(界)分类系统微生物组成?
具有细胞结构的五界生物分类系统(Whittaker,1969):原核生物界,细菌、放线菌、蓝藻等;真核原生生物界,藻类、原生动物等;真菌界,酵母菌、霉菌等;植物界;动物界。具有细胞结构的三域(界)分类系统(woese,1977):细菌(Bacteria)、古生菌(Archaea)、真核生物(Eukarya)。
4.法国科学家Pasteur―微生物学之父,卓越贡献?
①证实了微生物的活动,否认了自然发生学说;②明确提出酒精酿造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发酵;③证明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提出了接种疫苗的预防方法及免疫学理论思想。④发明了沿用至今的杀死有害微生物的Pasteur消毒法。
5.德国科学家Koch―细菌学之父,伟大功绩?
①首先分离、纯化、培养出炭疽杆菌、霍乱弧菌等病原微生物,并建立了一套微生物学实验研究技术;②证实了病害的病原菌学说。③提出了柯赫法则―微生物是否是某种疾病病原体。
6.荷兰人Antony van leeuwanhock划时代贡献?
7.用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培养物方法及特点。
(1)涂布平板法(Spread plate method)适于大多数好氧微生物。
(2)稀释倒平皿法(Pour plate method)
(3)平板划线法(Streak plate method)适于大多数非蔓延性的微生物。
(4)稀释摇管法(dilution shake culture method)不常用,适于厌氧微生物的分离。
8.选择培养分离纯培养物方法及特点。
设计特定的环境条件,使之适合所需微生物的生长,从而使所需微生物能从自然界混杂的群体中分离得到。
(1)利用选择培养基进行直接分离
(2)富集培养:利用不同微生物间生命活动特点的不同,在特定条件下使仅适应于该环境的微生物旺盛生长,从而增加其在群落中的数量,以便从自然界中分离得到所需微生物。
9.微生物菌种保藏的原理及常用方法。
原理:根据微生物生理、生化特点,人工创造条件,使微生物的代谢处于不活泼,生长繁殖受抑制的休眠状态;主要三个条件是:低温、干燥和缺氧。
(2)保藏方法
①传代培养保藏:斜面,半固体穿刺,液体等,可密封后冷藏。
②沙土保藏:霉菌孢子及产芽孢细菌。
③真空冷冻干燥法保藏
④冷冻法:低温冷冻(-20℃),超低温,液氮;液体培养物中常加15%左右甘油,速冻后保藏。
⑤其他保藏方法:曲法,麦粒法,无水硅胶法等。
10.影响光学显微镜观察效果的因素?采用那些方法改善微生物标本的观察效果?
分辨率&反差;油镜。。。
11.电子显微镜的种类及特点?与光学显微镜的异同?
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电子显微镜是由电子束为“光源”的显微镜(电镜镜筒要求高真空、用电磁圈是光线汇聚、需要用荧光屏来显示或感光胶片做记录)
12.光学显微镜的样本制备方法有哪些?
①活体观察:压片(滴)法;悬滴法;菌丝埋片法。 ②染色观察
13.电子显微镜的样品制备常用技术?
负染色技术
超薄切片技术
冷冻蚀刻技术
整装细胞技术
14.细菌的个体形态有几种?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球状:单球菌、双球菌、链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
杆状:长杆菌、短杆菌;螺旋状:弧菌、螺旋菌。柄杆菌:有柄、菌丝附器等胞质伸出物;球衣菌能形成衣鞘;支原体、变形菌具有高度多型性。细菌的形态明显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培养时间、温度、培养基组成、浓度等发生改变,均引起形态的改变。幼龄阶段和生长条件适宜时,形态正常,在较老的培养基中或不正常条件下,出现异常形态。
15.典型微生物菌落形态的主要特征。
大小、形状、光泽、颜色、硬度、透明度、光滑度等特征。这些特征由组成菌落细胞的结构、生长行为及理化因素决定
16.细菌细胞的结构。
细菌的结构,可分为两部分:一是不变部分或一般结构,如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核糖体等为全部细菌细胞所共有;二是可变部分或特殊结构,如鞭毛、纤毛、荚膜、芽孢和气泡等
包含总结汇报、旅游景点、党团工作、工作范文、资格考试、考试资料、办公文档、word文档、IT计算机、计划方案以及微生物复习题答案等内容。本文共8页
相关内容搜索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作业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作业
上传于||文档简介
&&浙​大​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作​业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5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微生物检验试题及答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微生物检验试题及答案
上传于||文档简介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细菌的特殊染色技术─芽孢染色 荚膜染色 鞭毛染色 - 微生物实验 - 生物秀
标题: 细菌的特殊染色技术─芽孢染色 荚膜染色 鞭毛染色
摘要: 一.目的要求: 学习掌握芽孢、荚膜和鞭毛染色原理和方法。二.原理:芽孢染色法是根据细菌的芽孢和菌体对染料的亲和力不同的原理,用不同的染料进行染色,使芽孢和菌体呈不同颜色而便于区别。芽孢壁厚、透性低,着色、脱色均较困难,当用弱碱性染料孔雀绿在加热的情况下进行染色时,……
一.目的要求:
学习掌握芽孢、荚膜和鞭毛染色原理和方法。
二.原理:
芽孢染色法是根据细菌的芽孢和菌体对染料的亲和力不同的原理,用不同的染料进行染色,使芽孢和菌体呈不同颜色而便于区别。芽孢壁厚、透性低,着色、脱色均较困难,当用弱碱性染料孔雀绿在加热的情况下进行染色时,此染料可以进入菌体及芽孢使其着色,而进入芽孢的染料则难以透出。若再复染(蕃红液),则菌体呈红色而芽孢呈绿色。
观察荚膜通常采用负染色法,即将菌体染色后,再使背景着色,从而把荚膜衬托出来。
观察鞭毛是采用在染色的同时将染料堆积在鞭毛上使它加粗的方法。细菌只有在个体发育到一定的时期才具有鞭毛,一般在多次移种之后,在其旺盛生长阶段染色。
三.实验材料:
1.菌种:巨大芽孢杆菌(B.megaterium):营养琼脂斜面培养20hs
产气肠杆菌(Enterobacter aerogenes):肉汁等斜面培养20hs
普通变形杆菌(Proteus vulgaris):营养琼脂斜面培养18hs
(1)芽孢染色用7.6%饱和孔雀绿液、0.5%蕃红液(或石炭酸复红液和吕氏美蓝
(2) 荚膜染色用刚果红、明胶水溶液,吕氏美蓝液等。
(3) 鞭毛染色用硝酸银染色液(A、B液);或Leifson染色液(A、B、C液)
3.其它:显微镜、载波片、接种环、酒精灯、香柏油、二甲苯、无菌水、
1%盐酸、电炉、墨汁、20%CuSO4、95%乙醇、擦镜纸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一) 芽孢染色:介绍两种常用的方法
1. 孔雀绿染色法:取一干净载片按无菌法取巨大芽孢杆菌菌体少许制成涂片,
风干固定后,在涂菌处滴加法7.6%的孔雀绿饱和水溶液,染色10分钟后,
用水冲洗,再用0.5%蕃红花红液染色彩1分钟,水洗,风干后镜检。芽孢
被染成绿色,营养体呈红色。
2.石炭酸复红染色法:在一支小(10*100mm)中,滴入3&4滴蒸溜水,用接种环取巨大芽孢杆菌于水中,充分搅匀,使菌体分散,制成较浓的菌悬液。然后滴加等体积的(3&4滴) 石炭酸复红掖摇匀。将此放入沸中煮10&15分钟,使芽孢及菌体着色。取此菌液体2&3环在洁净的载片上做成涂片,自然干燥通过火焰固定后,在自来水下缓缓冲洗,使菌体脱色,再用吕氏美蓝液复染1&2分钟。用水洗去多余染液,轻轻用吸水纸吸去水分,干后镜检,结果可见芽孢被染成红色,菌体呈现蓝色。
(二)荚膜染色法
将刚果红水溶液和明胶水溶液各一滴滴于干净载片上;用接种环蘸取细菌培养液或悬浮液在载片上于上述两滴溶液混匀,自然干燥;滴加1%HCl冲洗,使涂片呈蓝色;用水漂洗,除去HCl;,用美蓝复染1分钟,水洗,自然干燥后镜检。
镜检:有荚膜的菌,菌体蓝色,荚膜不着色,背景蓝紫色;无荚膜的菌,菌体蓝色,背景蓝紫色。由于干燥菌体收缩,菌体四周也可能有一圈狭窄的不着色环,但这不是荚膜。荚膜不着色的部分宽。
2.方法② 湿墨汁法
(1)制菌液:加一滴墨汁于洁净的波片上,并挑少量菌与其充分混合。
(2)加盖玻片:放一清洁盖玻片于混合液上,然后在盖玻片上放一张滤纸,向下 轻压,吸收多余菌液。
(3) 镜检。
结果:背景灰色,菌体较暗,在其周围呈现一明亮的透明圈即荚膜。
3. 方法③TyLer法
(1) 涂片:按常规法涂片,在空气中自然干燥。
(2) 染色:用结晶紫冰醋酸染5&7分钟。
(3) 用20%CuSO4水溶液洗,再用毛边纸吸干。
(4) 镜检并观察结果:荚膜蓝紫色,细胞暗蓝色。
(三〕鞭毛染色法
1.银盐染色法
(1)清洗玻片: 选择光滑无裂痕的玻片,最好选用新的。为了避免玻片向后重叠,应将玻片插在专用金属架上。然后将玻片置洗衣粉滤过液中(洗衣粉先经煮沸,再用滤纸过滤,以除去粗颗粒),煮沸20分。取出稍冷后即用自来水冲洗,晾干。再放入浓洗液中浸泡5&6天。使用前取出玻片,用水冲去残酸,再用水洗。将水沥干后,放入95%乙醇中脱水。取出玻片,在火焰上烧去酒精,立即使用。
(2)菌液的制备及涂片:用于染色的应预先连续移接5至7代。染色前用于 接菌的培养基应是新鲜制备的,表面较湿润,在斜面底部应有少许冷凝水。 将变形杆菌接种于肉汤斜面上,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15至18小时后,用接 种环挑取斜面底部菌苔数环,轻轻地移入盛有1毫升与同温的无菌水 中,不要振动,让有活动能力的菌游入水中,呈轻度混浊。在最适温度下保 温10分钟,让老菌体下沉,而幼龄菌体在无菌水中可松开鞭毛。然后从 上端挑数环菌液,置于洁净玻片的一端,稍稍倾斜玻片,使菌液缓慢地流向另一端。置空气中自然干燥。
(3) 染色:
① 滴加A液,染4至6分钟。
② 用蒸馏水轻轻地充分洗净A液。
③ 用B液冲去残水,再加B液于玻片上,在微火上加热至冒蒸汽,约维
持0.5至1分钟(加热时应随时补充蒸发掉的染料,不可使玻片出现干
涸部分)。
④ 用蒸馏水洗,干燥。
结果:菌体和鞭毛呈深褐色至黑色。
相关热词:
..........
生物秀是目前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生物医药门户网站之一,致力于IT技术和BT的跨界融合以及生物医药领域前沿技术和成功商业模式的传播。为生物医药领域研究人员和企业提供最具价值的行业资讯、专业技术、学术交流平台、会议会展、电子商务和求职招聘等一站式服务。
官方微信号:shengwuxiu
电话:021-《环境微生物》课后答案完整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环境微生物》课后答案完整版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生物鞭毛的合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