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猜我数学要写500个字?

《写人要抓住特点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写作 写人要抓住特点》优质课堂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1.引导学生学会抓住特征刻画人物。

  2.体会细节描写对于塑造人物的作用。

  3.培养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积累的习惯,并鼓励学生将这些信息准确、形象地表达出来。

  1.引导学生学会抓住特征刻画人物。体会细节描写对于塑造人物的作用。

  2.培养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积累的习惯,并鼓励学生将这些信息准确、形象地表达出来。

  1.学习观察方法,学会抓住特征刻画人物。

  2.学习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突出人物的精神品质和性格特征。

  古时候,有一个县衙贴出告示,要抓一小偷,告示内容是:今有一人入室偷窃,所盗数额巨大,现悬赏五十两缉捕。该小偷,个子不高不矮,身材不胖不瘦,脸色不黑不白,眼睛不大不小,嘴巴不宽不窄。请有线索者速告本县。

  师:通过这则告示,能抓到小偷吗?为什么?

  不能。因为这则告示对小偷的描述没有突出小偷的外貌特征,没有辨识标志。

  师:由此观之,要写好人物,只有仔细观察,抓住外貌特征,才能写谁像谁。

  (板书课题:写人要抓住特点)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旨在通过故事导入,降低学生对抓外貌特征写人作文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对人物外貌特征的重要性的认识和学习本课内容的参与意识。

  二、读教材,学方法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P54“写人要抓住特点”,并交流思考:如何写出人物特点?

  (1)以貌传神,写出人物的特点。

  外貌描写又叫肖像描写,指对人物的体态、容貌、衣着、神情的描写。外貌描写的要求:根据需要,抓住特征,绘形传神,刻画性格,显示灵魂。外貌描写必须切合文章的主题,能为刻画人物服务。

  (2)用语言、动作描写等展示人物个性。

  言为心声。一个人的语言表达是展示其性格特征的镜子。所以,写人一定要重视语言描写,选择人物有代表性的语句来刻画其内心世界,表现其个性和思想。注意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

  动作描写能表现人物性格。除语言外,人的行为也是受思想感情支配的。动作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品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描写人物的行为,就必须细心观察人物的动作,精心选择最准确、最恰当的词语。

  (3)用心理描写直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通过对人物的心理进行描写,能够直接深入人物灵魂,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心理描写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不可主观臆造,不可无限制地扩大。

  2.分析示例,加深理解

  师:接下来,让我们根据例文了解一下各种描写手法。

  “画”肖像时,可描写人物的容貌、衣着、体态、神情等。还可以抓住人物的局部特征重点描绘,如小酒窝、眯缝眼、忧郁的眼神、乐观的笑容等。

  【示例】他长得十分可爱,像国宝大熊猫一样憨态可掬。他的头圆圆的,虎头虎脑,看似愚笨,其实十分聪慧。他的发型很是特别,额头前的头发整齐排列,呈半弧形,像是用一只碗在额头上扣了一个圈儿。圆圆的脑袋,配上他那个性的发型,那形象简直萌到爆!

  语言描写要能够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语言要性格化,符合人物的身份,表现出个性特征来。

  【示例】周瑞家的进来笑道:“林姑娘,姨太太着我送花儿与姑娘戴来了。”宝玉听说,便先问:“什么花儿?拿来给我。”一面便伸手接过来了。开匣看时,原来是宫制堆纱新巧的假花儿。黛玉只就宝玉手中看了一看,便问道:“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周瑞家的听了,一声儿不言语。(曹雪芹《红楼梦》)

  “描”人物的行为、动作时,要抓住人物个性化的动作,精心选择恰当的动词,运用细节描写,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现人物特点。

  【示例】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刻画”心理,要写出人物细微的感情和心理变化过程,反映出人物的感受、特点。

  【示例】我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喜悦,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再塑生命的人》)

  三、绘名人,学经典

  师:下面我们再看看几处经典描写,通过分析人物的描写方法,说说这些句子分别表现了人物的哪些精神品质或性格特征。

  《朝花夕拾》人物我了解

  (1)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外貌描写)

  (2)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神态、动作描写)

  (3)“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郑重地说。“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睁开眼睛,第一句话就得对我说:‘阿妈,恭喜恭喜!’记得么?你要记着,这是一年的运气的事情。不许说别的话!说过之后,还得吃一点福橘。”(神态、语言描写)

  (生讨论后发言,逐一分析)

  (1)通过“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具体地描写了藤野先生的外貌,表现了藤野先生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

  (2)这一句中“微笑”的神态和“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的动作描写,准确生动地描写出先生读书时的专注认真与全身心投入的沉醉状态,说明先生读书对“我”来说是很有感染力的。

  (3)通过阿长“极其郑重”的神态,一再叮嘱的语言,描写了阿长在除夕夜对“我”的认真叮嘱,表现了阿长的迷信、愚昧以及对新的一年的期盼。

  师小结: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要写出人物的精神品质和性格特点,必须抓住人物的特征,细致描摹,着眼于神,揭示其精神内涵。

  下面我们一起来描摹经典人物,看是否能用文字写出人物的精神品质和性格特征。

  观察下面鲁迅的图片,通过外貌描写表现出人物的精神品质和性格特点。

  (1)学生结合自己对鲁迅先生的了解,尝试写作。

  (3)教师展示名家作品片段并引导分析。

  他的面孔是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原是瓦片头,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阿累《一面》)

  师:这段文字从哪几个方面对鲁迅先生进行了外貌描写?哪些词语能体现鲁迅先生的精神品质和性格特点?

  从面容、头发、胡须三个方面对先生进行了外貌描写。先生面部消瘦,但精神很好。“一根一根”“精神抖擞”“直竖”“打眼”“浓墨写的隶体”等字眼表现了先生顽强和倔强的性格特点,这正是作者要极力刻画的民主战士的形象。

  (1)学生将刚才的习作进行再次修改,着眼于通过外貌描写体现人物的精神品质和性格特点。

  (2)小组内再次展示习作,评选优秀习作。

  (3)全班展示修改成果:每组选出一篇修改前后的对比习作,展示交流。

  (4)师生根据展示作品,点评。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引导学生明确人物描写方法的作用,引导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和实践中逐步提升描写人物的能力。

  四、绘同学,用方法

  师:平时,我们最熟悉的人莫过于朝夕相处的同学,你仔细观察过你的同学吗?你能用文字描述出来,让别人猜出他(她)是谁吗?

  1.学生习作,小练笔

  请同学们现场仔细观察同桌或你最熟悉的一个同学,结合他(她)平时的语言、动作、神态,用200字左右的文字给他(她)“画”一幅肖像。写好后,展示出来,我们一起来猜猜他(她)是谁。

  (2)小组互相交流评价。

  (3)小组推荐优秀习作展示:展示——猜人物——点评。

  2.修改范文,明确方法

  师:这些同学们都能抓住同学特征,让人一猜就中。本节课开头讲的那个故事里的小偷,因外貌特征描写不突出,难以辨别。假如你是县官身边的师爷,你认为如何修改告示才方便抓住小偷呢?

  (生自主修改,师指名展示并点评)

  小组合作,修改刚才描写同学的习作。

  ①小组内,每个同学再次展示习作。

  ②小组长组织,对不能很好突出人物特征的习作逐一进行集中修改。

  ③全班展示修改成果:每组选出一篇修改前后的对比习作,展示交流。

  ④师生对展示作品一一点评。

  结束语:这节课,我们知道了写人要抓住特点。要抓住特点,先要学会细心观察,从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细致观察,写出人物个性特点。抓住特点描写人物就是为了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和性格特点。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让学生描述自己的同学,进行小写作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学会以事写人,在典型事例中刻画人物形象。

  2.能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突出人物特征。

  一、启发思考,导入新课

  师:“人”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处在一件件事情中。要把人写“活”,写成“他自己”,就要把人放在事件中写,写他与别人的交往,写他富有个性的语言、动作行为和心理活动。所以,要想写出一个人的精神特征,还要学会以事写人。

  (板书:以事写人)

  二、精选事例,以事写人

  师:我们在写人时,会发现有很多事情可以写。哪些事是必须写的,哪些事是可写可不写的,哪些事是完全没必要写的呢?这时我们心中要有一个核心,即能够表现人物特征的事情要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和性格特点的事更要重点写。写的事情可以是一件,也可以是几件。

  1.课文引路,学习方法

  师:现在我们以《再塑生命的人》为例,学习通过几件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和性格特点的写法。

  (1)回顾《再塑生命的人》,师生一起理出课文的主要事件:

  ①1887年3月3日,莎莉文老师来到海伦的身边,握住了海伦的手,把她紧紧抱在怀里。

  ②莎莉文老师送给海伦布娃娃,并且在她的手上拼写“doll”。

  ③莎莉文老师又给海伦一个更大的布娃娃,继续在她的手上拼写“doll”。

  ④当莎莉文老师与海伦为“杯”和“水”两个词发生争执,海伦总将“杯”和“水”混为一谈时,莎莉文老师暂时丢开这个问题,重新练习“doll”这个词。

  ⑤在海伦摔坏了布娃娃后莎莉文老师没有生气,而是把布娃娃的碎布扫到炉子边,带海伦外出。

  ⑥散步到井房,莎莉文老师把海伦的手放在喷水口下,让水在她手上流过,让她理解了“水”这个词。

  (2)根据主要事件,引导学生画出思维导图并显示:

  师:这些事例,都是围绕着莎莉文老师的教学展开,代表了她教育“我”的不同阶段。井房的经历是全文的高潮,“我”的学习由量变到质变,表明莎莉文老师的教育取得了初步成功。这些事例,都表现出莎莉文老师的耐心、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2.课堂实践,写作交流

  请参照上面的'示例,选取一个熟悉的人为写作对象,先思考要描写的人物的特点,然后在脑海中选择事例,再画出思维导图。

  参考写作对象:我的老师、我的同学、我的爸爸(妈妈)、我的偶像等。

  (1)学生自选主题,画思维导图。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明确如何围绕人物的精神品质和性格特点选择材料,刻画人物内在的个性特征。两个环节,从课内引申到课外实践,用思维导图的方式,直观易学。

  三、抓住细节,事中显神

  当我们写多件事情表现人物时,要处理好叙事的详略。详写的事情也不能面面俱到地展开叙述,而应该突出重点,要将概括叙述与具体叙述相结合,力求通过一些具体而微小的细节表现人物特点。

  1.例文引路,学习方法

  师:下面我们一起以魏巍的《我的老师》为例,学习多件事情叙述的详略安排,学习用细节刻画表现人物形象。

  (1)师印发并指导学生阅读魏巍的《我的老师》。(见《教师教学用书》P161第三单元写作的“例文评析”栏目)

  (2)明确阅读要求。

  ①勾画出描写蔡老师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语句,体会语句表达的真挚感情。

  ②概括出本文写的七件小事。

  ③标注出每件事的详略。

  七件小事:①蔡老师假装发怒;②教“我们”跳舞;③带“我们”观察蜜蜂;④教“我们”读诗;⑤“我”看老师写字;⑥看老师收拾东西;⑦梦里寻师。

  师:你从这篇文章中看到魏巍是怎样表现蔡老师的精神品质和性格特点的?

  (生讨论,师指名表述意见)

  ①通过写七件具体的事情表现蔡老师的精神品质和性格特点;②通过对蔡老师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细致描写,表现了蔡老师温柔美丽、善于观察孩子内心的性格特点。

  2.课堂实践,写作交流

  (1)完善思维导图。

  同学们进一步完善刚才画的思维导图,做如下改进:

  ①在你的中心部分注明你要表现的人物的精神品质和性格特点,如:我的老师——幽默风趣,知识渊博,爱生如子。

  ②围绕你想表现的人物的精神品质和性格特点,标注出事例的详略及顺序安排。

  ③用150字左右,写出其中一个小细节。

  ①小组互相交流,互相评价。

  ②推荐优秀作品展示,师生评价。

  要求:看细节是否能刻画人物精神,详略安排是否围绕中心。

  结束语: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明白了“人”不可能脱离事情单独存在,学习了在具体的事情中表现人物的方法,知道了通过几件事情表现人物的时候,要对事情做详略处理,更要有细节描写,人物才会活灵活现,才能形神兼备。

  希望同学们平时多注意用心观察,抓住特征,勤于练笔,积累经验,让笔下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对一、二课时所学的知识点的综合运用,是综合能力的展示。通过对完整文章的分析,全面了解围绕人物精神品质和性格特点选择材料,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课堂实践可操作性强,直观,易于学生学习和评价。

  1.根据你课内完成的思维导图,完成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2.你有自己的偶像吗?选择一个你最崇拜的偶像,搜集关于他(她)的图片、材料,画出思维导图,选取典型事例,表现偶像个性特点。围绕“我的偶像”这个话题,自拟题目,完成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不少于500字。

  【设计意图】本环节进一步要求学生根据思维导图完整呈现出一篇规范的写人习作。另外要求学生搜集资料,画思维导图,促使学生养成搜集资料的习惯,在此基础上再练习写作,让学生有话可说,不至于盲目选材,一知半解地评论偶像。

  在本次教学设计中,我实现了讲练结合,既有写法指导,也有写作实践,力争以兴趣为激发点,以能力为落脚点,以训练为手段,逐层深入,步步推进,引导学生学习如何使用人物描写方法和在具体事情中体现人物精神品质、性格特征的方法。

  你不要小看这个女生哦,她可是我们家的“侠女”,只不过这个称号至今没有被人认同而已。看在我和她的交情非同一般的分儿上,在此宣扬一下她多方面的特点,看你到底怎么定位她。(第一段总体写主人公的外貌特征,描写比较传神,抓住了典型的特征。)

  她的性格超活泼。说到这里,就不得不介绍她家的另外一位大将——臭儿,一只白色的小西狮狗。这位“女侠”总是把这只可怜的小狗当作假想敌,所以小狗从来到她家起就受尽了她的折磨虐待。每逢周末就是臭儿的世界末日。她要么提起臭儿,来个大倒立,然后再扔到床上;要么用牛肉引诱臭儿,然后让它双脚前进。有时兴致来了干脆将臭儿全身上下裹得严严实实,还自命为“特效蒸汗减肥法”。可怜的小狗儿受尽了折磨,却又偏偏离不开她,夜里总钻到她的被子里,自以为找个温暖的小角落舒服地卧下,却被她睡梦中一招“连环夺命腿”踢到床下,唉!你肯定以为这小狗早已瘦得像非洲难民,可它却比谁都肥嘟嘟呢!因为这“侠女”其实是很疼它的,所有好吃的东西都分一半给它,每天又细心地照顾它,它不肥才怪呢!(此段意在表现“侠女”活泼而略显疯狂的一面。动作描写很逼真,让人真的有一种“侠女也疯狂的”感觉。同时也能看出她对小狗的那种怜宠,展示了她性格的两面性。)

  她也有安静的一面。别看她平时好像很神经质,可是她却疯狂地迷恋文学。看过她作文的人都会诧异,有点不相信那柔美的文字是属于她的。她看书的时候,和平常的样子完全不一样了。她喜欢在阳光洒满屋子的下午躲在床上的小角落里,捧一本琼瑶的小说,放上一张唱片,细细地接受小说中意境的洗礼。那时候的她会出奇的淑女,因为她爱文学,爱写作,爱这世上所有的快乐所有的痛苦,爱这美丽的文字、这柔和的世界。(此段写出了“侠女”安静、柔和的一面。)

  她的初中老师曾评价她说,她是那种会用200%的精力去享受生活的人。她看书,写作,听歌,聊天;她上网,运动,郊游,打游戏;她感慨,多愁,爱哭又乐观。她就是我们家的“侠女”,她就是我。哈哈,我没有骗你,我真的是“侠女”哦!我可是“绝对快乐派”的第一代掌门人!我们的信物就是开心地笑,快乐地笑。加入我们这个门派吧!因为我们的宗旨是没有什么不快乐,快乐万岁!(最后一段揭晓谜底,这个“侠女”就是“我”。引用老师的话高度概括了“我”的特点。并且引出了新奇的“绝对快乐派”,让人回味。)

  本文通过第三人称,介绍了“我”的特点,避免了“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尴尬。语言诙谐幽默,又略带叛逆,人物个性鲜明真实,内容生动有趣。不足之处就是在主次上应该再加以揣摩。

  1、指导学生以一颗真挚的童心、爱心面对大自然,促使学生的心灵与大自然亲切交流。

  2、使学生明确写景文章的写作范围、写作重点、构思技巧。

  明确话题,写景抓住特征,注重感情。

  1、导入语:自然是人类生活的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类不仅在物质上需要大地母亲的哺育,而且在精神上也需要向自然寻求依托。当知时节的春雨飘落大地时,当秋风吹来诱人的果香时,感到喜悦、幸福的决不仅是农民;过去的政治家、文学家,每当失意的时候,就会寄情山林;就是我们中学生,当不堪学习重负,感到身心疲惫的时候,去野外踏青,不也能愉悦身心吗?可以说人对自然的情怀是与生俱来的。但不同的人,对自然的感悟有深浅不同,情趣有高下之分。“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感悟,“大漠孤烟直”的审美不是人人都能有的。

  2、面对大自然,通过什么样的手段来促使我们的感悟、审美向高深方向发展呢?哪位同学说说。

  (生活经验、知识积累、读书、交流等。)

  3、请阅读课本73页“话题探讨”的内容,准备交流阅读后的体会。

  (交流时注意能有自己的体会,还要能举出其他例子。)

  4、在我们对大自然有自己独特的体会的时候,如何用文字来把它表达出来呢?请阅读74页的“写法借鉴”,这里告诉我们那些重要信息。

  (景物描写要抓住景物本身的特点、还要突出感情特点。)

  5、学生对什么是景物的特征肯定理解不透,也许有学生提出疑问,如果没有问的需及时提问:什么是景物特征呢?

  (老师讲述:景物的特征就是某处景物的形态、布局、格调、氛围等区别于其他景物的地方。也就是它是一处景物所独有,它处景物不会有或者不会跟它全然相似的。你看,早、中、晚的景物不同,春、夏、秋的景物不同,风、雨、雪的景物不同,高山、平野、沙漠的景物也不同。同一类景物由于时间、地点、时代的不同,也赋予景物各自不同的特征,写作时就要考虑时间的特点、地点的特点、时代的特点。)

  1、“……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戴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他的胯下逃走了。”

  2、“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软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他怀里跳跃着。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芦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了,垛起来,在白洋淀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

  这女人编着席。不多一会,在她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的世界。水面隆起一层薄薄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3、“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班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是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小提琴)上奏着的名曲。”

  对上面的三段文字的描写有自己理解的请谈谈看法。

  (提示:可以从描写对象、时代、时间、地理、各自的特征等方面去思考,也可以比较着去思考。)

  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过程中,教师应从下面的内容去引导:

  ⑴ 这是江南海边的农村,这是夏天的晚上,阴历月半左右,因此月是圆的,金黄的,瓜田一望无际,一片碧绿,晚上出来偷瓜的是猹这种动物而不是山区经常出现的野猪或别的什么野生动物。在一些细节上还能体现时代的特色,如项带银圈、手捏钢叉等。

  ⑵ 由于地区、时代不同,这是党领导下的游击区,这是白洋淀边的一个小村庄,作者着重描写了荷花淀,着重描写了苇眉子。月光照在苇眉子上,苇眉子成了一片雪地,成了一片洁白的云彩;光照在荷花淀上,淀上隆起一层薄薄的雾,发出清香,成了一片银白的世界。多么的宁静,多么的诱人。女人织着席,苇子垛成垛。经济繁荣,人民勤劳自不待言。

  ⑶ 也是荷塘,也是月夜,一样有轻雾,一样是宁静,但因为这儿是二七年的清华园,那儿是四三年的河北白洋淀,这儿的特点是塘小、树多,那儿是淀大、月满。由于塘小、树多,加之月光不能朗照,因此是树影班驳,月色不均;哪儿是淀大、月满,又加之清风不时吹过,因此是一片银白,荷香满淀。两者都有诗情画意,但这儿的静,静得过于幽;哪儿的静,静中却透出活气。

  总之,写景抓住了特征,才能写出景物的美,带给读者美的享受。在描写中还处处渗透着作者的某种感情。请同学就最近感知的自然之景写一个作文片断。

  秋收完成后,地就裸了,像一个老男人,扯了衣服,四仰八叉地躺着。一道道田埂,肋骨一般,在瘦不拉几的地里,十分刺目的凸显着。秋收已结束了,该走的人,都走了,地就还给了自然了。

  校园里的桂花都争相开放。微风拂来,吹来阵阵清香。闻着桂花的香气,唱着抒情的歌曲,我想这也不失为人生的一大乐事吧!小时候就听过一句谚语“桂子花开,十里飘香!”当时总是认为这句谚语夸大其辞,现在心中却有与其相同的感觉。是的`,桂花确实很香,不信,你一个人安静地坐在教室里一定可以发现。

  7、同学回顾以前学过的写景文章,回顾老师给你们的讲解,描写景物有哪几种方法呢?

  七嘴八舌之后,投影:

  1、定点观察、定景换点、移步换景。

  2、从形、声、色等方面对景物进行描写,易于抓住景物的特征。

  3、动静结合,虚实相间。

  4、景物要与心情或环境相适应。

  8、整篇作文训练。见课本75页第二题:以“秋色”为描写对象,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也可选用下列题目。(略)

  1、景物应是人化了的景物,必须景中有人,情自景出。

  2、由于个人构思不同,写景的手法也是多种多样。

  3、突出地方特色,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9、在老师的指导下,用一个晚自习来自改作文,要求:

  ⑴ 标点符号的格式。

  ⑵ 书面誊写状况。

  ⑶ 找出描写之处,并把错字改一下,不通的句子改顺。

  ⑷ 考察总分、动静、点面、情景、比喻、拟人、夸张、虚实、观察方式、描写角度等在文中的体现,作一点分析。如果这些方面在文中表现太少,你打算如何修改?提出修改方案。

  ⑸ 这篇文章中,你认为最好的是在何处,可以是段、句、词。说说为何好。

  10、优秀作文展示:

  双休日,我告别了清幽的学校,回到了家。听人说,实践是条路,是首歌。这是怎样的路、怎样的歌呢?到了秋天的阳光下才能领会到。

  “一片梧桐一声秋,一支芭蕉一分愁”。然而,愁云散尽乐不尽,秋至喜随亦未知。梧桐做出了黑黑的籽,枫叶换上了红红的衣。于是快乐便装满了梧桐籽、夹满了枫叶片。

  黄昏后,我独自吹着笛坐在板凳上,那是一种意境,它朦胧着;那是一支乐曲,它飘荡着。有些枯败的柳枝不想扫我的兴,送我一段婆娑舞。我吹着,它舞着,月夜里,这儿有一幅秋愉图。

  我在河滩上躬下身子,竖起笔尖作犁,带着一种耕耘的虔诚,和秋天立下誓约。从中,我体味出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深意。我不奢望春天给我带来繁花,只要春风遍布我心中每个角落,我就会充满信心,我要在黄叶上啜饮芳醇,使着青春的犁铧,随着时间的流动,悄悄地接近秋日火红的原野。

  带着夏日的激情,带着少年的冲劲,带着尝试的心情,我也像大人们一样,脱着鞋,挑起箩筐,顶着骄阳,出门去体味真正的生活。

  我顶着烈日跟着大人们甩动着膀子,微笑着挥动镰刀。一片片稻子躺下了,铺成了金色的地毯。“赶上啊!”大叔回头擦了把汗,对着我微笑,“快把吃奶的劲都用上哦──”

  地里,数不清的脚印被烤得焦白了。打谷机跟蝉一道呻吟着,有气无力的。满地的人群,满地的汗水,满地的欢笑,满地的激情!

  挑着两个晃悠悠的箩筐,真像挑着两个音符。踏上被烈日烤烫的路面,甩开臂膀,迈开步伐,绕着棋盘似的小路,舞着两个摇摆不定的箩筐,摇过小河,好不容易才摇到家。卸下千斤重的担子,全身顿时轻松无比。一阵凉风送爽,我不由想起“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含义,还让我了解到这是怎样的路、怎样的歌。

  感受秋天,感受快乐,体会生活的乐趣。

  资料 来源桐城市第八中学 倪渐如

  1.指导学生以一颗真挚的童心、爱心面对大自然,促使学生的心灵与大自然亲切交流。

  2.使学生明确写景文章的写作范围、写作重点、构思技巧。

  明确话题,写景抓住特征,注重感情。

  1.导入语:自然是人类生活的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类不仅在物质上需要大地母亲的哺育,而且在精神上也需要向自然寻求依托。当知时节的春雨飘落大地时,当秋风吹来诱人的果香时,感到喜悦、幸福的决不仅是农民;过去的政治家、文学家,每当失意的时候,就会寄情山林;就是我们中学生,当不堪学习重负,感到身心疲惫的时候,去野外踏青,不也能愉悦身心吗?可以说人对自然的情怀是与生俱来的。但不同的人,对自然的感悟有深浅不同,情趣有高下之分。“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感悟,“大漠孤烟直”的审美不是人人都能有的。

  2.面对大自然,通过什么样的手段来促使我们的感悟、审美向高深方向发展呢?哪位同学说说。

  (生活经验、知识积累、读书、交流等)

  3.请阅读课本73页“话题探讨”的内容,准备交流阅读后的体会。(交流时注意能有自己的体会,还要能举出其他例子。)

  4.在我们对大自然有自己独特的体会的时候,如何用文字来把它表达出来呢?请阅读74页的“写法借鉴”,这里告诉我们那些重要信息。

  (景物描写要抓住景物本身的特点、还要突出感情特点。)

  5.学生对什么是景物的特征肯定理解不透,也许有学生提出疑问,如果没有问的需及时提问:什么是景物特征呢?

  (老师讲述:景物的特征就是某处景物的形态、布局、格调、氛围等区别于其他景物的地方。也就是它是一处景物所独有,它处景物不会有或者不会跟它全然相似的。你看,早、中、晚的景物不同,春、夏、秋的景物不同,风、雨、雪的景物不同,高山、平野、沙漠的景物也不同。同一类景物由于时间、地点、时代的不同,也赋予景物各自不同的特征,写作时就要考虑时间的特点、地点的特点、时代的特点。)

  6.投影:〈一〉“……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戴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他的胯下逃走了。”

  投影:〈二〉“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软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他怀里跳跃着。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芦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了,垛起来,在白洋淀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

  这女人编着席。不多一会,在她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的世界。水面隆起一层薄薄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投影:〈三〉“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班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是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小提琴)上奏着的名曲。”

  对上面的三段文字的描写有自己理解的请谈谈看法。提示:可以从描写对象、时代、时间、地理、各自的特征等方面去思考,也可以比较着去思考。

  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过程中,教师应从下面的内容去引导。

  〈一〉这是江南海边的农村,这是夏天的晚上,阴历月半左右,因此月是圆的,金黄的,瓜田一望无际,一片碧绿,晚上出来偷瓜的是猹这种动物而不是山区经常出现的野猪或别的什么野生动物。在一些细节上还能体现时代的特色,如项带银圈、手捏钢叉等。

  〈二〉由于地区、时代不同,这是党领导下的游击区,这是白洋淀边的一个小村庄,作者着重描写了荷花淀,着重描写了苇眉子。月光照在苇眉子上,苇眉子成了一片雪地,成了一片洁白的云彩;光照在荷花淀上,淀上隆起一层薄薄的雾,发出清香,成了一片银白的世界。多么的宁静,多么的诱人。女人织着席,苇子垛成垛。经济繁荣,人民勤劳自不待言。

  〈三〉也是荷塘,也是月夜,一样有轻雾,一样是宁静,但因为这儿是二七年的清华园,那儿是四三年的河北白洋淀,这儿的特点是塘小、树多,那儿是淀大、月满。由于塘小、树多,加之月光不能朗照,因此是树影班驳,月色不均;哪儿是淀大、月满,又加之清风不时吹过,因此是一片银白,荷香满淀。两者都有诗情画意,但这儿的静,静得过于幽;哪儿的静,静中却透出活气。

  总之,写景抓住了特征,才能写出景物的美,带给读者美的享受。在描写中还处处渗透着作者的某种感情。请同学就最近感知的自然之景写一个作文片断。

  现选录两则片断。(后补)

  秋收完成后,地就裸了,像一个老男人,扯了衣服,四仰八叉地躺着.一道道田埂,肋骨一般,在瘦不拉几的地里,十分刺目的凸显着.秋收已结束了,该走的人,都走了,地就还给了自然了。

  校园里的桂花都争相开放。微风拂来,吹来阵阵清香。闻着桂花的香气,唱着抒情的歌曲,我想这也不失为人生的一大乐事吧!小时候就听过一句谚语“桂子花开,十里飘香!”当时总是认为这句谚语夸大其辞,现在心中却有与其相同的感觉。是的,桂花确实很香,不信,你一个人安静地坐在教室里一定可以发现。

  7.同学回顾以前学过的写景文章,回顾老师给你们的讲解,描写景物有哪几种方法呢?

  七嘴八舌之后,投影:①定点观察、定景换点、移步换景。

  ②从形、声、色等方面对景物进行描写,易于抓住景物的特征。

  ③动静结合,虚实相间。

  ④景物要与心情或环境相适应。

  8.整篇作文训练。见课本75页第二题:以“秋色”为描写对象,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也可选用下列题目。(略)投影:作文提示①景物应是人化了的景物,必须景中有人,情自景出。②由于个人构思不同,写景的手法也是多种多样。③突出地方特色,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9.在老师的指导下,用一个晚自习来自改作文,要求:

  ⑴标点符号的格式。⑵书面誊写状况。⑶找出描写之处,并把错字改一下,不通的句子改顺。⑷考察总分、动静、点面、情景、比喻、拟人、夸张、虚实、观察方式、描写角度等在文中的体现,作一点分析。如果这些方面在文中表现太少,你打算如何修改?提出修改方案。⑸这篇文章中,你认为最好的是在何处,可以是段、句、词。说说为何好。

  10.优秀作文展示:(后补)

  双休日,我告别了清幽的学校,回到了家。听人说,实践是条路,是首歌。这是怎样的路、怎样的歌呢?到了秋天的阳光下才能领会到。

  “一片梧桐一声秋,一支芭蕉一分愁”。然而,愁云散尽乐不尽,秋至喜随亦未知。梧桐做出了黑黑的籽,枫叶换上了红红的衣。于是快乐便装满了梧桐籽、夹满了枫叶片。

  黄昏后,我独自吹着笛坐在板凳上,那是一种意境,它朦胧着;那是一支乐曲,它飘荡着。有些枯败的柳枝不想扫我的兴,送我一段婆娑舞。我吹着,它舞着,月夜里,这儿有一幅秋愉图。

  我在河滩上躬下身子,竖起笔尖作犁,带着一种耕耘的虔诚,和秋天立下誓约。从中,我体味出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深意。我不奢望春天给我带来繁花,只要春风遍布我心中每个角落,我就会充满信心,我要在黄叶上啜饮芳醇,使着青春的犁铧,随着时间的流动,悄悄地接近秋日火红的原野。

  带着夏日的激情,带着少年的冲劲,带着尝试的心情,我也像大人们一样,脱着鞋,挑起箩筐,顶着骄阳,出门去体味真正的生活。

  我顶着烈日跟着大人们甩动着膀子,微笑着挥动镰刀。一片片稻子躺下了,铺成了金色的地毯。“赶上啊!”大叔回头擦了把汗,对着我微笑,“快把吃奶的劲都用上哦──”

  地里,数不清的脚印被烤得焦白了。打谷机跟蝉一道呻吟着,有气无力的。满地的人群,满地的汗水,满地的欢笑,满地的激情!

  挑着两个晃悠悠的箩筐,真像挑着两个音符。踏上被烈日烤烫的路面,甩开臂膀,迈开步伐,绕着棋盘似的小路,舞着两个摇摆不定的箩筐,摇过小河,好不容易才摇到家。卸下千斤重的担子,全身顿时轻松无比。一阵凉风送爽,我不由想起“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含义,还让我了解到这是怎样的路、怎样的歌。

  感受秋天,感受快乐,体会生活的乐趣。

  本册“快乐读书吧”是“读读儿童故事”,推荐了四个儿童故事:《神笔马良》《七色花》《一起长大的玩具》和《愿望的实现》。

  其中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曹文轩、陈先云编辑的《神笔马良》一书中,还收录了《牧童三娃》《大奖章》这两个故事。王艳老师在执教这本书的教学时,就抓住三个故事在结构上的相似之处, 着重落实了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语文要素——借助提示讲故事。

  《神笔马良》的故事由三个小故事组成。这些重要的场面,在书中都有精美的插图与之对应。王老师就从第一幅插图入手,帮助学生一点点观察、思考,复原出马良的生活环境和人物形象。接着她就放手让学生自己把剩下的9幅插图与故事对应起来,通过全班交流,小组交流,孩子们兴味十足,依靠着这些插图,用自己的话讲出了故事。

  有了这个故事的学习方法,王老师在后面的环节里就带着学生进行迁移了。她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牧童三娃》印象深刻的片段,并通过“三粒种子变成了什么?做了什么?”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借助表格讲出了这个故事。通过一段留有空白的话,她引导学生讲清楚了《大奖章》的故事。

  三个故事的主人公都有着神奇的经历,几经磨难,最后获得成功。王老师抓住三篇故事结构上的相似之处,设计准确的提示,帮助学生迅速掌握了复述故事的能力。

  最后王老师在人文主题上,让学生体会人物的优秀品质,综合思考他们几个人成功的原因,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感受。设计的本意是促进学生思维品质,但是不知是否因为时间安排不太合理,这个内容的交流和总结呈献出标签化的趋势,孩子们并没有特别多独特的思考,交流浮于表面,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思维提升。

  另外,这节课老师设置的问题,都很容易找到明确的答案,以二年级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决定了这种问题的交流难以深入。并且这节课缺少一些根本性、矛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产生一些有价值的质疑,提升高阶思维层次的目标就难以达到。

  另外作为低年级的整本书阅读,这节课学生没有机会大声朗读故事,几乎没有触摸文本。如果没有朗朗书声,学生不在文本中徜徉,又如何能够保障他们感受到了作品的优秀了呢?

  抓住整本书的结构特点落实语文要素

  ——4月1日《神笔马良》听课反思

  天津市大港区教研室 王德鹏

  内容:一年级十几减9

  教学引导学生学习了十几减9的几种计算方法后,提出问题:

  师:“你喜欢那种方法呢?”

  学生显得很兴奋,踊跃举手回答自己喜欢的方法。

  生:“我喜欢第一种方法。”

  师:“嗯,谁再说。”

  生:“我喜欢第二种方法。”

  生:“我喜欢第一种方法。”

  生:“我也是喜欢第一种方法。”

  教师叫了10几名学生,学生也只是说自己喜欢第几种方法而已。之后教师继续引导:

  师:“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选一道题算一算。”

  学生兴奋点显然没有了,接着进入任务式的计算中。在然后就是订正,回报。

  在学生踊跃举手说自己喜欢的方法时,学生的思维已经进入兴奋点,注意力高度集中,全神贯注。在十几个学生说了自己喜欢的方法后,教师没有进行反馈评价,也没有及时抓住这一兴奋点。教师再次要求学生计算,学生的思维已错过了最佳思维点。如果把这两个环节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在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方法时,紧接着引导学生:“你举个例子说明你喜欢的方法,看看这个方法好在哪里。”这样在学生思维的兴奋点上,能促进学生个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人物描写一组》这篇课文是由三篇独立的片段组成的:《摔跤》《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两茎灯草》,并且三篇短文都选自名著。这三个片段分别描写了小嘎子、祥子、严监生三个人物形象,而每一个片段,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侧重点又不尽相同。《摔跤》着重抓住人物的动作描写来学习。这个片段主要写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情景。刻画了小嘎子的顽皮、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心计的个性特点。《他像一棵挺脱的树》着重抓住人物的外貌描写来学习。《两茎灯草》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根灯草,伸着两个手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根,才一命呜呼的故事。刻画了一个爱才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作者主要抓住了人物的动作、神态的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形象。

  徐光耀:河北雄县人,笔名越风,中国电影编剧、著名小说家。著有中篇小说《小兵张嘎》和同名电影文学剧本,长篇小说《平原烈火》,短篇小说集《树明和莺花》《望日莲》等作品。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语言大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主要作品: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吴敬梓()汉族,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人, 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早年生活豪纵,后家业衰落,移居江宁。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文木山房诗说》七卷(今存四十三则)、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

  搂:搂抱抖搂扒搂抠搂搂带

  仗:倚仗打仗胜仗兵仗仪仗仗势欺人

  鞭:皮鞭马鞭鞭打鞭炮鞭长莫及

  欺:欺负欺压欺诈欺骗自欺欺人

  挠:抓挠阻挠挠痒痒不屈不挠百折不挠

  扳:扳倒扳手扳道扳平扳回一局

  腕:手腕腕子铁腕腕骨扼腕叹息

  剃:剃头剃光剃发剃刀

  腮:腮帮腮颊尖嘴猴腮抓耳挠腮

  疤:疮疤伤疤结疤疤痕

  监:太监监生国子监钦天监

  侄:侄子侄儿子侄侄女 叔侄贤侄

  喉:喉咙咽喉 喉舌喉头喉镜

  咙:喉咙胡咙 昽咙黑咕咙冬

  搂(搂抱)楼(楼梯)欺(欺骗)期(日期)

  挠(阻挠)浇(浇水)

  系:jì系鞋带xì关系

  监:jiàn监生jiān监督

  立刻——马上破绽——漏洞

  淘气——顽皮威严——威武

  精神抖擞——精神饱满

  淘气——乖巧手疾眼快——笨头笨脑

  威严——和蔼精神抖擞——萎靡不振

  【门墩】托住门扇转轴的墩子用本头或石头做成。

  【监生】指明清时期国子监的学生。

  【鹤架】禽类特别是鸡用嘴去啄同类或敌人,以及彼此打斗。

  【惯手】指惯于做某种事情的人。

  【破绽】衣物的裂口,比喻说话做事时露出的漏洞。

  【挺脱】强劲;结实。

  【身量】人的身材:个子。

  【格局】结构和格式

  【红扑扑】形容脸色红。

  【冷绊子】指乘人不备时,暗中耍弄手段陷害别人的行为。

  【手疾眼快】形容做事机警敏捷。

  【公鸡鹐架】指公鸡打架时,彼此试着用尖嘴啄对方的架势。

  【精神抖擞】指精神十分振作。抖擞:振作。

  【傻大黑粗】形容人长得粗笨、黝黑且呆板不灵活。

  【膀大腰粗】形容人的身体高大粗壮。

  【杀进他的腰】把他的腰勒得细一些。

  【诸亲六眷】指所有的亲戚。六眷:六种亲属,说法不一,一般指父、母、兄、弟、妻、子,泛指亲属。

  形容人精神很好的四字词语:

  精神抖擞神采奕奕容光焕发

  神采飞扬炯炯有神满面红光

  生龙活虎威风凛凛意气风发

  1、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

  摔跤是由小嘎子提出来的,自然是他自认为能胜过胖墩儿的法宝,但他清楚两人在体形上的差距,认识到“单凭力气”是无法胜过“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的胖墩儿。于是,当胖墩儿提出“是一叉一搂的,还是随便摔”的问题时,小嘎子很自然地选择了“随便摔”。表现了小嘎子的聪明而富有心计的性格特点。

  2、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精神抖擞”指表现出来的旺盛的活力。“冷绊子”俗语,指乘人不备时,暗中耍弄手段陷害别人的行为。这里指小嘎子想趁胖墩儿不备,绊倒对方。 小嘎子在和胖墩儿摔跤时有自己的战术,他认为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认为自己在身体的灵活程度上胜过胖墩儿,想巧胜对手,结果在围着胖墩儿“猴儿似的蹦来蹦去”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体力,从“仿佛”一词不难看出他“很占了上风”只是暂时的、表面的,实际上这也是他摔跤失败的原因之一。但是,从小嘎子摔跤时的“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又分明可以看出小嘎子的争强好胜、机敏、富有心计的个性特点。

  3、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

  这句写了小胖墩儿摔跤时的动作、神态,可以看出胖墩儿经验老到、沉着细心,他在以静制动,等候时机。

  4、二十来岁,他已经很大很高,虽然肢体还没被年月铸成一定的格局,可是已经像个成人了——一个脸上身上都带出天真淘气的样子的大人。

  句中的破折号起解释说明的作用,说明祥子虽然很大很高,肢体还在长,但是年龄不大,还有孩子气。

  5、看着那高等的车夫,他计划着怎样杀进他的腰去,好更显出他的铁扇面似的胸,与直硬的背;扭头看看自己的肩,多么宽,多么威严!

  通过心理描写,表现了祥子自信、坚强、积极面对生活的心态。

  6、杀好了腰,再穿上肥腿的白裤,裤脚用鸡肠子带儿系住,露出那对“出号”的大脚!是的,他无疑的可以成为最出色的车夫,傻子似的他自己笑了。

  祥子认为自己的穿着打扮,自己的身体素质都完全能胜任出色的车夫,以后的日子就会有着落了,想到这里,他不由自主地笑了。

  7、是的,到城里以后,他还能头朝下,倒着立半天。这样立着,他觉得,他就很像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

  这个句子形象生动的写出了祥子的坚定性格与锲而不舍的精神。

  8、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这是作者对严监生咽气前的一段描写。此时,严监生已气息奄奄,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为的是什么,为的是并不重要的两茎灯草。如果严监生这时还能说话,他可能会说:不要点灯草,要点最多只能点一茎灯草,费财啊!这是令人发笑的事,这样的笔法真是犀利!一个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跃然纸上。

  第一部分(1~2):写小嘎子和小胖墩儿准备摔跤。

  第二部分(3):写两个人摔跤的场面和结果。

  《他像一棵挺脱的树》

  第一部分(1):写了祥子身材高大、健壮的特点。

  第二部分(2):写了祥子的五官等,表现他“挺脱”的特点。

  《摔跤》主要写小嘎子和胖墩儿摔跤的情景,表现了小嘎子顽皮、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心计的个性特点。

  《他像一棵挺脱的树》这个片段主要写了祥子初入城市时的外貌特点和他成为一个出色的车夫的梦想。体现了他健壮结实、精气神十足的特点,表现了祥子乐观坚定的精神。

  《两茎灯草》这个片段记叙了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肯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灯草,他才咽气的故事。刻画了他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吝啬鬼的形象。

  1、小嘎子聪明、机灵、富有心机,为什么还会失败呢?

  因为他沉不住气,求胜心切,让胖墩儿有机可乘。

  2、《摔跤》中作者是怎样刻画嘎子这个人物形象的?

  《摔跤》中作者是通过嘎子摔跤时的动作、心理活动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

  3、《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中作者是怎样刻画祥子这个人物形象的?

  《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中作者是通过对祥子的外貌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

  4、从严监生病危不能说话之时,还伸着两个指头,你能体会到什么?

  从这个简单的动作中,可以看出严监生人都将死,仍恐费了灯油,是多么吝啬。

  5、《两茎灯草》中作者是怎样刻画严监生这个人物形象的?

  《两茎灯草》中作者是通过严监生动作、神态的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

  一、默读课文。说一说三个片段中的人物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的。

  嘎子是一个顽皮、争强好胜、聪明伶俐的孩子。骆驼祥子是一个朝气蓬勃、淳朴忠厚、懂得上进的人。严监生是一个爱财如命,十分吝啬的人。

  小嘎子争强好胜、机敏、富有心计的个性特点,从“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这个句子中“欺负”“猴儿似的”“总想”“下冷绊子”等词语中可以看出。

  胖墩儿经验老到、沉着稳重,从“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可以看出。

  “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他不甚注意他的模样,他爱自己的脸正如同他爱自己的身体,都那么结实硬棒,他把脸仿佛算在四肢之内,只要硬棒就好。”由此可以看出祥子是一个朝气蓬勃、淳朴忠厚、懂得上进的人。

  严监生吝啬、爱财胜过爱生命,从“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可以看出。

  二、举例说说三个片段分别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结合课文中的语句,体会表达的效果。

  《摔跤》中写嘎子时,运用了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例如:起初,他依据自己和胖墩儿的体形差异,找准对方的弱点,“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采取了围着对手“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的战术。在摔跤中,当小嘎子处于劣势时,他便积极开动脑筋,“推拉拽顶”,想出了各种办法。就是在他与胖墩儿酣战到最后时,他还是“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又如“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鹐架似的对起阵来”运用了动作描写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嘎子与胖墩儿的好斗、各不相让。

  《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主要运用了外貌描写,如“杀好了腰,再穿上肥腿的白裤,裤脚用鸡肠子带儿系住,露出那对‘出号’的大脚!”是外貌描写,从穿着的角度写出了祥子为拉车所做的准备,表现了祥子积极乐观、热爱生活的态度。

  《两茎灯草》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如 “他把两眼睁得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是神态和动作描写,形象刻画了严监生焦急的样子,表现了他吝啬、爱财胜过爱生命的特点。

  1、如果再进行第二次摔跤,结果会怎么样呢?

  我想嘎子一定吸取教训,不再急躁,会稳中求胜。

  2、如果严监生能说话,他会说什么?

  那灯盏里的两茎灯草正在燃着,该费多少油呀,这哪是在烧油,分明燃烧的都是银子,这样白白糟蹋银子,叫我如何断得了这口气。

  新课标学习《数学广角──植树问题》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总目标”中提出了“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运用一些知识加以解决”“能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二学段”中提出“通过应用和反思,进一步理解所用的知识和方法,了解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课标解读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董 艳(初稿)

  湖北省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马青山(统稿)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总目标”中提出了“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运用一些知识加以解决”“能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二学段”中提出“通过应用和反思,进一步理解所用的知识和方法,了解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教材中设置“数学广角”单元教学内容的目的不是教会学生机械的公式和抽象的模型,而是让学生体验探索建立模型的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

  在本册的“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模型思想),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在教学植树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问题情境,从简单的情况入手,在解决问题的分析、思考过程中,逐步发现隐含的规律,经历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在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中体会解决基本的思想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体系贯穿着两条主线: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知识是一条明线,直接呈现在教材上;而数学思想方法则是一条暗线,隐藏在知识的背后。“数学广角”中的“植树问题”,承载了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化繁为简”“数形结合”“一一对应”和“数学建模”等,使学生从中发现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点段关系),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1.在困顿中感悟“化归”的思想

  人们在面对数学问题时,如果直接应用已有知识不能或不易解决该问题时,往往将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断转化形式,把它归结为能够解决或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最终使原问题得到解决,这种思想方法称为化归(转化)思想。

  在教学例1中,教师引导学生对“100米一共要栽多少棵树”进行验证,在画图时引发困惑,数字太大,不可能全部画下来,或是太麻烦、太浪费时间了。在学生有所体验的基础上,就此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思想,让学生选择短距离(20米),用画图的方式得出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猜想、实验、推理、交流等活动,既培养了数学思想能力,学会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又逐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2.在探究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数形结合是小学数学中常用的、重要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思想的实质即通过数形之间的相互转化,把抽象的数量关系,通过形象化的方法转化为适当的图形,从图形的结构直观地发现数量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解决数量关系的数学问题,这是数形结合思想。

  本册的“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把从直观图形支持下得到的模型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沟通图形、表格及具体数量之间的联系,强化对题意的理解。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上“模拟植树”。用 “___”代表一段路,用“∣”代表一棵树,画“∣”就表示种了一棵树。关于在20米长的路可以栽多少棵树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学生根据图示,很容易发现规律。再从个别的、简单的几个例子出发,逐步过渡到复杂的、更一般的情境中,是数学中常用的推理方法。

  这个过程中,学生借助数形结合将文字信息与学习基础结合起来,使得学习得以继续,使得学生思维发展有了基础,也使得数学学习的思想方法真正得以渗透。因此,数形结合能不失时机地为学生提供恰当的形象材料,可以将抽象的数量关系具体化,把无形的解题思路形象化。

  3.在抽象中明晰“一一对应”思想

  本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的教学,通常有两种教学思路:一种思路是通过教材主题图中得三组实例归纳出规律,利用画图、小棒或圆片的排列来验证规律,进而结合生活实际应用规律。这种教学逻辑性强,规律揭示很顺畅,但是从教学效果看,学生虽然能够“熟记”规律,却不能灵活解决诸如“封闭、不封闭”“两端都栽、只栽一端、两端都不栽”这类问题,更不能用数学观点统领“间隔排列”的现象。另一种思路是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真正把握“间隔排列”的实质:两种物体间隔排列,这两种物体的排列一一对应。对应,是间隔排列的本质。课堂教学中,通过“感知对应现象──激活对应思想──建构对应思想──升华对应思想”层层深入的教学行为,抓住蕴含在教材中得一一对应思想,有效统领种种纷繁复杂的现象,使学生真正感知了一一间隔排列的特点,扫清了思维上的障碍,层层推进认识的完善和引申。

  4.在运用中体验“模型思想”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在数学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感悟建模过程,发展“模型思想”。“数学模型”是数学符号、数学式子以及数量关系对现实原型简化的本质的描述。模型思想的教学,不是作为像具体数学知识点那样可以单独作为一个数学内容来进行专门教学,而是融入到具体数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决问题──拓展运用”的学习过程中逐渐领悟的。

  在本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的教学中,教材以“猜想试误──合作探究──发现规律(建立模型)──深化规律(再次建模)──解释运用”为主线,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建立数学模型,发现问题实质,为后面解决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在经历了实物操作、图示表达、抽象概括等程序,逐层提升,拾级而上,一步一步地从生活向数学的内核逼近。在数学抽象时,引导学生逐层深入地进行推理研究,从“20米、30米、35米、100米……”,让学生联想到“点数比段数多1”,从而建立起“点──线”间关系模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最后,引导学生用发现的规律去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两端都不栽的情况和只栽一端的情况)。这样的教学,也正体现了“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运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的要求。

  (二)在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中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学生不断经历、体验各种数学活动过程的结果。数学学习是在“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中进行的。数学活动经验产生于数学学习中,既是数学学习的产物,也是学生认识和实践的基础。

  1.经历观察、操作过程,积累体验性经验

  在教学“数学广角”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猜想、验证,进行动手操作(如摆、画、做等),让学生逐渐地意会、体验、感悟。为了让学生“动”起来,在“动”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教材不断地提出问题,抓住数量关系做重点分析。放手让学生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既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对植树棵数和段数的关系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后,让学生再任意画一画、种一种,更丰富了学生的感性材料,为学生顺利发现并总结规律打下了基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慢慢积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些经验,然后将这些经验迁移运用到后面的数学活动中。而这些经验是我们老师没法“教”给学生的,必须由学生经历大量的数学活动逐步获得,也就是我们以前常说的“做中学”之后所留下的,有关数学活动的直接感受、体验和个人感悟。

  2.经历探究、思考过程,积累方法性经验

  这里的“探究”指的是融行为操作与思维操作于一体的活动。本册的“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材编者意图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化繁为简”的思想,并通过各种活动,借助直观图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如“100米太长了,怎么办?”“如果小路长度不是20米了,树的棵数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25米、30呢?”“不画了,你发现了什么?”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产生新的矛盾,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碰撞之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经历概括、反思过程,积累“数学地思考”的经验

  概括是形成和掌握概念的直接前提。如果没有概括,就无法进行逻辑推理,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就无从谈起;没有概括,就不可能产生灵活的迁移,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就无法形成;没有概括,就无法实现思维的“缩减”与“浓缩”,思维的敏捷性也就无从体现,学生掌握概念,直接受思维概括水平的制约。

  教师教学时可以在课堂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去发现,再反馈结果,根据不同的结果进行交流、讨论。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交流,在获得直接经验的基础上感受“一一对应”的思想方法是教学活动重中之重。经过学生的探讨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抽象出数学模型(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接着再用抽象出来的模型解决一般性的问题,最后再迁移、变通。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材分析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董 艳(初稿)

  湖北省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马青山(统稿)

  和前面几册教材一样,本册也专门安排了“数学广角”单元,向学生渗透了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本册的“数学广角──植树问题”包含三个例题,主要是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是实际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思想方法。植树问题通常是指沿一定的路线植树,这条路线的总长度被树平均分成若干段(间隔),由于路线的不同、植树要求的不同,路线被分成的段数(间隔数)和植树的棵数之间的关系就不同。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公路两旁安装路灯、花坛摆花、广场敲钟等,这些问题情境中都隐藏着总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问题,我们就把这类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在植树问题中,“植树”的路线可以是一条线段,也可以是一条首尾相接的封闭曲线(如正方形、长方形或圆形等)。即使是关于一条线段的植树问题,也可能有不同的情形(如两端都要栽,只在一端栽另一端不栽,或是两端都不栽)。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教材在编排上,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猜测、验证、推理等数学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模型思想),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在教学植树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问题情境,从简单的情况入手,在解决问题的分析、思考过程中,逐步发现隐含的规律,经历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下面就教材中安排的三个典型例题进行分析。

  一、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材第106页例1通过学生熟悉的植树情境,引导学生借助线段图,经历猜想、实验、抽象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间隔与点之间的数量关系,建立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再运用模型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经历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教材用几个小朋友的对话和图片来呈现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首先由一个男孩说出学生们可能会想到的答案:“100÷5=20(棵)”,接着一个女孩问:“对吗?检验一下”,来引发学生思考。接下来由小精灵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常用方法──从简单的情况入手解决复杂的问题。这里先呈现直观的图示法,让学生看到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4段,加上两个端点,一共有5个点,也就是要栽5棵树。使学生发现植树时确定树苗数量的问题并不能简单地用除法来解决。紧接着一个小男孩提出“25 m可以栽几棵?”这次用画线段图的方式解决问题,不仅在研究方法上从直观转为抽象,更是向学生渗透归纳思想──一个特例不足以说明问题,多个不同的事物才能揭示规律。然后向学生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启发学生透过现象发现规律,也就是栽树的棵数要比间隔数多1。同时教材进一步提出“不画图,你知道30 m、35 m要栽几棵树吗?”让学生利用发现的规律先解决简单的问题。最后教材要求应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前面的植树问题:100 m长的小路共有20个间隔,两端都要栽,所以一共要栽21棵树。这样就把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整个全过程展示出来,让学生经历这个过程并从中学习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即遇到问题时,可以先给出一个猜测,要判断这个猜测对不对,可以用比较简单的例子来检验,并且可以从简单的事例中发现规律,然后应用找到的规律来解决原来的问题。

  对于例2(两端不栽的情况)以及第107页“做一做”第2题(一端栽一端不栽的情况),由于学生前面有了探索的经验,这里可以放手让学生去探索,用自己的方法去发现这两种情况的植树问题中隐含的规律。

  二、体会基本的数学思想

  本单元通过一些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根据不同的情况总结出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解决问题。但是,本单元的教学最终目的并不只是让学生明白规律,而是要引领学生进一步探究规律的产生原因,帮助其建立“一一对应”的思维方式,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在“植树问题”中最重要的数学思想就是模型思想,而如何让学生理解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是教学“植树问题”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材突出了线段图的教学,通过几何直观帮助学生理解“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例1是探讨关于一条线段、并且两端都要栽的植树问题,让学生通过画线段图来发现栽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两幅图,让学生把“点”(树)与“线”(间隔)一一对应起来,结果发现还多出一个“点”(树),所以“栽树棵数=间隔数+1”。例2通过迁移呈现出两端都不栽的线段图,“做一做”的第2题让学生通过迁移画出一端栽另一端不栽的线段图。例3则让学生理解在封闭曲线上植树的线段图的画法以及沟通它和一条线段上植树中的一端栽另一端不栽的联系。整个单元教材通过线段图的教学,突出“一一对应”的思想,并以此为基础分析植树问题三种不同的情况,即“两端都栽”“只栽一端”与“两端都不栽”。无论哪种情形,都能用“一一对应”的思想统领。

  教材通过选取生活中不同的事例,让学生体会一种在数学学习、研究问题上都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化归思想,使学生感悟到应用数学模型解决问题所带来的便利。同时培养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抽取数学模型的能力。

  在练习中,教材以“植树问题”为背景帮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路灯问题、敲钟问题、锯木问题等都与“植树问题”有着相同的数学结构,让学生建构相应的数学模型。

  三、感受转化的研究方法,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

  教材第108页例3讨论的是在封闭图形周围栽树的情形。学生学习了例1、例2后,掌握了直线段中的植树问题(在线段的两端都栽、两端都不栽或只栽一端的情况下,栽的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教材这样的编排意图很显然是要用植树问题的思考方法来解决封闭图形中的植树问题。

  面对封闭图形中的植树问题,教材首先提示研究方法:“先画图试试看。假设周长是40 m……”,引导学生根据前面例1、例2的研究经验──直观作图、化繁为简来尝试解决问题。当学生直观看出能栽4棵后,教材并不急于让学生探索出封闭图形植树问题中的规律(即间隔数等于棵数),而是请小精灵进一步提出问题:“如果把圆拉直成线段,你能发现什么?”从而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化曲为直后,封闭图形上植树其实可以转化成“一端栽另一端不栽”的情形。接下来,教材通过两位学生的对话“我发现间隔数与树一一对应”“相当于一端栽,一端不栽”,不仅揭示了封闭图形上植树的规律,更是为学生沟通了例3与前面的例1、例2间的联系。

  本单元注重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活动,使学生既学会一些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与策略,又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例如,例1通过“对吗?检验一下”“100 m太长了,可以先用简单的数试试”“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等,渗透了“猜测──探索──归纳──应用”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化繁为简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重难点突破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董 艳(初稿)

  湖北省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马青山(统稿)

  一、建构数学模型,探寻规律

  本单元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简单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同时培养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抽取数学模型的能力。

  教师教学时,应从实际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分析、思考过程中逐步发现隐含于不同的情形中的规律,经历抽取出数学模型的过程,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广角”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感悟数学思想方法。本单元并非让学生记熟规律、熟练解决与植树问题相类似的实际问题,而是把解决植树问题作为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的一个学习支点。在教学中教师不妨让学生先猜测,再动手操作、实践验证。怎样检验这个结果是否正确?初步向学生渗透用比较简单的例子来验证较为复杂的问题,即化繁为简的思想。例1教学中,假设路长只有20米,要栽几棵树呢?提示学生用画线段图或者示意图的方式来辅助思考,从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地发现直接用除法20÷5=4算出的结果和通过直观图看出的5棵树有冲突,引发学生的思考。还要结合教材中“对吗?检验一下”“可以画线段图来验证”等线索,向学生渗透简单的化归、数形结合、一一对应、模型、推理等数学思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三、应用画图策略,有效地解决生活中的植树问题

  在日常教学中,在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养成画图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画线段图的方法,并通过多媒体直观演示辅助教学,突出“一一对应”思想,把间隔点数和栽树的棵数对应起来。之后让学生再用“25 m”或者自己列举的数据进一步探究,教师可以出示统计表,学生将研究结果记录下来,利用统计表发现栽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规律。

  四、用发现的规律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植树问题的模型是现实世界中一类相近问题的拓展,它源于现实,又高于生活。所以,在现实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一建模的意义,在教学中把植树问题推广到与植树问题相近的一些问题中,以图片、文字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生活中与植树问题相似的现象,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不同事件(如队列问题、公交站问题、敲钟问题等),这些问题都含有与植树问题相同的数量关系,它们都可以利用植树问题的模型来解决,使学生感悟到数学建模的重要意义。从而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体验生活中的数学,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

  但是,也要注意不要对例题进行过多的变式,提高问题的难度,造成教学要求过高。

写人要抓住特点教学设计一等奖这篇文章共82641字。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①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②描述反射弧的结构。  ③举例说出反射包括简单的反射和复杂的反射。  ④通过实验、探究等活动,学会学习的方法,提高

: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 描述耳的结构、主要功能和听觉的形成过程。  2. 分析导致耳聋的各种因素及预防的措施。  3. 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之美作文800字(精选19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数学之美作文800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之美作文800字 篇1

  语文有它的语言美和表述美,英语有它的发音美与句式美。那么数学的美是什么呢?今天我就带着这个问题,去探索数学的美,

  数学的美在于它的形态多变,与神密莫测。有的人说:“数学是奇怪优美的几何图形。”有的人还说:“数学就是纸张上的算式。”这些都是,但又不完全是。就拿圆周率来说吧,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有了它和半径,我们才可以计算圆的面积,它永远计算不到头是神密的,这就是数学,我们离不开它。

  数学的美还来源于生活。我们的生活中,无处没有数学。如:我们买动西时,叔叔阿姨们买卖物品,计算价格会运用数学,这时数学最普遍和广泛第运用。还有我们出行都会骑第自行车,车把和车座间会形成一个三角形,这是在利用三角形第稳定性,这种运用生活中无处不在。在我们玩耍时,数学也会在我不注意时到来。如:踢足球、投篮球时,会计算角度,如何做到更加精确地射门,得分。

  数学的美还源自于它的神奇。比如:比例尺。他们可以把任何东西、事物,探照比例扩大缩小。就如他它可以把我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大好河山缩到一张只有一米多的纸上,让人一览无余。

  数学得美在语文中也会体现。语文中就有许许多多的包含数字的词语与诗句如:十全十美、一心一意、七上八下等,还有像“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这样的诗句,正因为这些数字的参与让这些词句更加生动。

  数学的美还在于他它的用途的广泛。许多制造业,如果没有了数学都就会变得无法运作。如:直制作机器的过程中,会用到许许多多精细的零件,这时就需要用到数学,计算它的体积、角度,长短等等,从而把它制作出来。精确有如机器人,人工智能的运作也离不开数学。人工智能的运作需要数学中的算法。而没有了数学,就不会有算法,就更不会有人工智能了,而人工智能在生产与工程上又大大提升了我们技术地进步。这样一想数学又与我们近了一步。

  人体中也有着关于数学的奇妙之处。黄金分割比大家都不陌生吧。人身上的肚脐眼就是人身上的黄金分割点。我们头于肚脐眼之间的距离去除我们的身高,结果越靠近零点六二八说明身材越好,这也是选择服装模特的一个标准。

  这一切都是数学,数学是奇妙的,美丽的,令人啄磨不透的。我们要去发现数学的美,发扬数学的美。

  数学之美作文800字 篇2

  在初中时,我的数学成绩比较不错,但我并没有过多地研究数学,只是在题海里遨游,进去了就出不来。

  上了高中之后,在数学课,偶尔老师会停下而感叹一句:“美呀!”使得有些同学不禁笑了出来,我以为老师只是在活跃气氛,并未在意,偶尔也附和上一句,使得笑声更大了。

  渐渐地,我发现其实数学真的很美,老师并不是在故意搞笑,只是有人不明白这其中的道理罢了,于是才笑了出来。现在我从题海里钻出来,仔细地品味数学,老师的话的确有道理。

  “数学之美”并非只是老师的观点,就连中国的大数学家陈省身也支持这一观点。被世界公认的“微分几何之父”的陈省身在92岁时自费印刷了一批日历,主题就定为“数学之美”。连陈省身都要宣传,可见数学真的很美。

  虽然知道数学之美,但美在何处,我只能说一点我的感受,因为我对数学的理解还远远不够深。

  数学,就是研究“数”的学科,说白了,就是几个数字,没完没了的计算而已,却有无穷的妙处。就拿“杨辉三角形”来说,就是一些象一个三角形向下无限排列罢了,但它的每一行都有递变的规律,上下两行间也有很大的联系,并且左右还有一种对称美,在深一步研究,还会有更多的妙处在其中,真是美呀!

  也许有人为曾感觉到数学的美,那可真是可惜了,他肯定是只顾做题而从不回头看,只觉着枯燥与乏味,然而放下手中的笔,去认识一下数学,我想他的观点会改变的。

  就象有人惊叹艾菲尔铁塔的高度一样,我惊叹于数学的美;就象有人惊叹兵马俑的壮丽一样,我惊叹于数学的美;就象有人惊叹金字塔的雄伟一样,我惊叹于数学的美。

  数学之美不仅在于那美丽的王冠――哥德巴赫猜想,也不只在于那诱人德沃尔夫奖,而是无处不在的,只要细心观察,你会发现数学之美!

  数学之美作文800字 篇3

  数学,于我而言,是我的最爱,也是我的特长。

  每一次的检测,其他学科总能令我头疼,只有数学愿意发出温暖的光,帮我照亮前方。学完了初中的数学,尤其是初三下册的内容,最令我着迷。平面几何,函数,圆都令人难以吃透,尽管如此,我依旧想要把它们纳入我的特长。

  “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仍记得老师讲图形时引用过的这句话。多边形是由点构成线,线再连起来的。说简单,也确实简单,有时一眼便可看透答案;说难也难,一条条线交织,令人眼花缭乱。每每遇到这方面的难题,我便请出我的特长之一――辅助线,将隐藏的条件逐个找出,再解决问题。因此,虽然只是懂了冰山一角,但在一天天的学习之中,我的数学也终于有进步。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你是否有过被一条条直线、曲线绕晕在考场的经历呢?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有关的计算公式相信大家都会用,但解决问题可不只是靠这些。换句话说:数学公式只是学习数学,解决题目的第一步,仅仅只是使题目更加简单而已。在函数的海洋里遨游,我也学会了如何运用公式,如何坚定做题的初心,将函数的冰山一角纳入我的特长。

  圆是第一个最简单又最完整的图形,它没有任何棱角,而是由光滑的曲线构成的。在我的眼中,圆就像数学王国中的宰相,肚量非常的大,很多其他的知识都能和圆联系。圆其实并不难,只是一个圈,但难就难在把其它图形放在圆里,也就出现了各种题型。但圆的本质是简单的,因此,我习惯在解题时把它看得更简单,这个特长也总能使我看懂一个个圆。

  爱因斯坦说过:“圆圈的里面代表我现在所学的知识,圆圈的外面仍然有无限的空白,而且随着圆愈来愈大,圆圈所接触的空白也愈来愈大。”是了,我所认为我有的特长也不过是小儿科,因此也仍需努力,努力去探索,努力去成长。

  数学是我的挚友,陪我度过了近十年的光阴。

  数学亦是我的良师,教会我如何辩证地思考。

  数学更是我心中的暖阳,温暖着我,并为我照亮着前方。

  数学,我所热爱的特长,感谢有你,青春才更加精彩!

  数学之美作文800字 篇4

  数学中有许多等式,比如“速度×时间=路程”、“单价×数量=总价”,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几条数学与我家的等式。

  生活中,我总结出这样的等式:“我+父母=正确数学”。平时,我会经常遇到一些难题,但是,父母的工作十分繁忙,很少有时间陪我,每当我睡下时,他们还没回来,一家人唯一的沟通方法,就是那一本“留言本”。每次留下的题目,父母总会绞尽脑汁地为我解答。父母学习书上的例题,给我解答是最令我感动的。每次看到留言本上,父母给我留下的解题思路,我都会在心中默默地感谢他们。

  小时候,父母也为我总结出这一等式:“课本+生活=数学”。那时,父母工作都不是很忙,每次出去买东西,都会带上我。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我上中班的时候,妈妈带我买菜的一件事。当时,正值秋季,妈妈见路边有些卖苹果的摊子,便和卖苹果的人讨价还价起来,最终,以一元一斤的价钱买了三斤。当时,妈妈转过头来,亲切地问:“赢赢,一元一斤的苹果,三斤多少钱?”我想了想,说:“是,是三块钱。”惹得周围的人直夸我聪明。回家后,妈妈又问我是怎么会的,我笑着说:“我是用1+1+1=3的。”直到现在,妈妈还经常提那件事,教育我说:“数学不光要学课本上的,还要学习生活中的。”

  “每晚+数学三题=快乐数学。”这是我小学三年级时所立下的等式。每天晚上做三道思考题不多也不少,只要坚持不懈,一定能积累许多。现在,我依然坚持每天做三道思考题,有时间还能多做一点,两年多了,不知道自己已经做了多少了,也不知道自己写满了多少的本子,这种作业方式,使我受益匪浅,让我在多次数学竞赛中获奖,品尝胜利的喜悦。

  “勤动脑+勤动手=成功,”这是我通过实际生活所悟出的道理,也是我一般的解题顺序。一般拿到题目,我总要先读懂题目,弄清资料,掌握其中的关系,然后根据关系列出算式,一步步地解答。有时,还可以通过画图的方法,根据已知数量画出线段图,便于理解题目。至于答完之后,再找几道类似的题目,巩固一下,对学习也有好处。

  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奇妙的等式,在等着我们去总结,去探索。

  数学之美作文800字 篇5

  由于前段时间我感冒发烧,请了几天假,有好多课都没有上成,而数学课上的正好是新课,所以我落下了许多同学们学的知识点。我那时也没有报别的补习班,不知道他们学了些什么。妈妈怕我这段知识就这么错过了,考试的时候怎么办呢?于是打算在家里自己给我讲课。

  “罗菲阳,快点过来补课啦!”妈妈大喊道。“好吧!”我无可奈何地被妈妈给逼着过来补课。妈妈翻开数学书,翻到第五单元――三角形,对我说:“要认真点学哦,你感冒发烧请假了没去上学就得要好好补课哟!三角形……”一开始妈妈给我讲了一些三角形各部位的名称和怎样画高等等东西,我一直无聊地在玩着妈妈准备用来拼三角形的纸条,无精打采的听着,什么也没听进去。

  忽然妈妈又开口道:“你要记住,在三条线段中,只有当任意两条边之和比第三条边要长,才能够形成一个三角形。”说着动手拼了一个三角形,指着它又说:“我给你讲个小故事吧!小三角形跟着爸爸一起坐高铁去旅游,一开始,小三角形的爸爸妈妈只付了两个人的钱,但调皮的小三角形故意倒立站在身高尺边量出的是一米八的身高,正方形列车员见了对小三角形的父母说:“你的孩子超高了,要补个票。”小三角形的父母反驳道:“可是孩子没那么高的。”小三角形看到给父母添了麻烦,赶紧又倒了回来,正方形列车员见小三角形又变矮了,吓了一跳,但是身高尺上小三角形的高度是一米四,还是超过了一米二的免票标准,小三角形见还是要买儿童票。于是他又想了想,鼓足劲一跳,又翻了个边,一米一四!小三角形冲爸爸妈妈还有车上别的游客们笑了笑,他们都恍然大悟的点了点头,回了一个笑脸。妈妈讲完了这个故事后问:“这说明三角形有什么样的特点?”我还没反应过来,没有感受到故事的戛然而止,好一会儿才被妈妈拉出来回答:“因为三角形有三条边。”“不对,”妈妈笑着告诉我:“因为三角形有三个高,每一条边都当一回底就可以画出三个不同的高。”我明白了!于是,这一节课,我学的十分扎实。

  妈妈的教学方式真新颖、真有趣,让我深深地记住了这个知识点,希望老师以后也用这种方法,这样会让我更喜欢数学!

  数学之美作文800字 篇6

  在这周的快乐数学课上,我和同学们做了一次游戏。名称是:“猜数游戏”,规则是:老师先写下一个小数,然后告诉学生这个数接近多少,学生开始猜,老师根据学生猜的数来用“大了”或“小了”引导学生说出准确的数。

  首先举例,使学生明白游戏规则,都能够积极的参与进来。我先在一张卡片上写下一个小数9.98,然后告诉学生这个数是10左右,学生猜10.5,我说大了,接着有学生猜9.1,我说小了,学生又猜到9.99,我说还大,学生猜9.7,我说小了,这时就有很多学生听出了这个数在9.7到9.99之间,但也有个别学生不太明白,又猜了9.5,我问:9.7都小了,9.5怎么样呢?(更小了) 有了正确的思路,很快学生猜出了9.98这个数。此时的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好多学生都把手举得高高的,看来同学们都很喜欢这样的游戏。

  然后,我们以比赛的形式进行这个游戏,男女生采取三比两胜。我写了3个小数进行3次猜数游戏。每次老师提问方法是男女生交替,最后一个答对的获胜。学生都很投入,刚开始学生都很谨慎:猜数的时候是一个数接一个数猜的,这样需要很多次才能猜到准确的结果(猜出第一个数后给学生讨论,交流,总结经验的时间);后来两次学生改变了策略,少走了弯路,提高了猜数准确率。比赛结果女生以2:1胜出,男生还不服气,还要一比高低。但下课的铃声响了。我告诉同学们:课下,同学之间;回家和家长也可以一起玩这个猜数游戏。

  这样的猜数游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反应速度,也可以增进学生对数大小的具体感受。因为我们刚刚学习了小数,所以这次快乐数学课上着重练习的是小数,平时我们也可以与小一点的孩子玩这样的猜整数游戏。

  快乐数学课学生都玩的很高兴,但玩不是目的,更多的是希望从这次游戏中学生能学到知识,培养能力。游戏后布置学生围绕这几个问题写一篇数学日记:今天你玩了什么游戏?这个游戏怎么玩的?从中你有什么收获? 相信学生一定会对这个猜数游戏印象很深,并且从游戏中受到很大的启发。

  数学之美作文800字 篇7

  有人把数学课比作一杯白开水,枯燥无味,淡而无味。但是如果把课堂的视角放大,把细微的细节缩进去,就不会意识到兴趣的出现。

  看着一节数学课,就像一场有趣的英语会议。排的节奏影响教室。

  数学老师是音乐会的指挥。手里的粉笔就像一根小木棍,是一串数字符号,连成一片,奏出悠扬的曲子,耐人寻味。

  钟声是音乐会的前奏。澎湃的脚步落下,就开始了。老师的行为,无形中抹上了一丝轻松。数学老师穿着休闲装,带着一丝儒雅,淡化了上课严肃的气氛。她一手拿着一个三角形,一手拿着一本数学课本,迈了一小步,走上讲台。

  “上课!”“站起来!”“同学你好!”“老――师――你好――”“请坐”。趁着他的`话音未落,金属在他搬板凳的时候噼里啪啦作响,于是老师匆忙转身靠在黑板上,一边丢下几对公式,一边扭着头问学生公式的意思。这时,底下的同学摇了摇头,用叽叽喳喳的声音摇了摇头,就像古人吟诗时的韵味。

  移动缓慢的教室最终会遇到意想不到的时候。突然,老师停下粉笔,抓起三块夹板,指着公式,扔了出去:“这个公式的逆运算是怎么进行的?”。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私下里只有几句话。学生们突然瘫痪了,他们的思维戛然而止。他们一起面面相觑,一脸茫然无知。多少秒滴答,上课突然哄堂大笑,重回正轨。教室里的小花絮给音乐会增添了许多欢乐和趣味。

  然后,老师在黑板上拿出几道数学题,让学生解决。“谁愿意试一试?”“我!我将。我想要这个问题。我要那个问题……”突然教室沸腾了,波涛汹涌。握手使视线迷失方向,跳动的声音模糊了节奏。另一方面,数学老师伸着脖子摇晃着身体,寻找合适的人来完成答案。最后交了六个同学回答问题。有人扔粉笔,轻松的挥了挥,然后得意的走了;有的人搔耳朵,绞尽脑汁,粉笔就是“挣扎”;有些人别无选择,只能把粉笔在黑板上拧几下。自然有几个开心和难过的场景:钩子和叉子在黑板上乱七八糟。

  “铃铃贝尔……”是这场音乐会的结尾。“再见,同学们”和“再见,――,老――师”。过了一会,教室又沸腾了。

  数学之美作文800字 篇8

  说到数学课,大家一定会想到公式、定理、演草纸,一定会想到严肃、认真、紧张,可是今天我们班的数学课上却飞出阵阵欢声笑语,这是怎么回事呢?这话还得从昨天说起。

  昨天放学前,数学孙老师神秘地通知我们:“明天请大家带不同容量的瓶子来上课,里边装上水,千万不要忘记了哦!”我们好奇极了,不知道老师的葫芦里要卖什么药。

  好不容易盼到了数学课,同学们迫不及待地在桌上摆好大大小小的瓶子,里边分别装了水。

  孙老师神气地问:“同学们有带一升水来的吗?”大家赶紧看了看瓶子上的标注,纷纷举起手来。孙老师从柜子里拿出一个方方正正的大盒子,看了看大家,笑着说:“我的这个正方体容器装满水是一升。”接着又拿出一个500毫升的量杯,请一位同学把一升水倒进去,一升水正好倒两杯,原来一升是1000毫升呀。

  接着,孙老师举起一个瓶子,说:“我这里有一瓶饮料,请一位同学喝一口。”大家都争着抢着要上台做实验,我也高高举起了手。“不过有个条件,”老师卖了个关子,“这个同学喝了饮料不能咽到肚里,要吐到我的量杯里,我们看看他几口能喝到100毫升。”同学们的热情更高了,又蹦又跳,都希望老师叫自己。我特别想知道我喝的一口水是多少,就连忙端端正正地坐在位子上,用期待的眼神急切地望着老师。孙老师看到我,微笑着请我去做这个实验。

  我三步并作两步跑到台上,使劲拧开瓶盖,张开大嘴,一仰头,一口水进了我的嘴巴。老师指了指量杯,我端起量杯,小心翼翼地吐到100毫升的杯子里。“哇噻!”随着前排同学一声惊呼,我举起杯子一看,天哪,我一口就喝了100多毫升啊。同学们看着我,有的笑得前仰后合,有的笑得捂着肚子,还有的笑得流出了眼泪。我害羞得一溜烟跑回了座位,想起妈妈常说我的嘴巴看着小,其实挺有空的,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经过这一番操作,同学们解题的劲头更足了,大家顺利解决了课本上的练习题。就这样,在我们的欢声笑语中,一节有趣的数学课不知不觉结束了,我真盼望下次数学课早点到来。

  数学之美作文800字 篇9

  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我上过无数堂各种各样的教课,但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这个学期的第一节数学课。

  “叮铃铃……”上课铃响了,不一会儿,数学老师简老师满面春风地走进教室,“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圆。首先,大家在生活中都见过什么样的圆呢?”老师的话音刚落,同学们都齐刷刷地举起了右手,大家的回答五花八门:“车轮!”“时钟!”“电风扇!”……总而言之,大家见过的圆都非常多。接着简老师讲道:“好,既然同学们都见过这个圆,那么我们现在来学习一下圆的周长。大家知道周长是什么意思吗?”“知道!”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周长就是绕物体一周的长度,以前大家都学习过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那么这个圆的周长又怎样算呢?哪位同学说一下自己的想法?”简老师问道。同学们的回答仍然是各种各样的,有的说,用一条绳子将圆边围住,在顶端标上记号,然后再把绳子解下来在尺子上量一量,就能知道圆的周长;有的说把剪好的圆放在尺子上滚动一圈,再看度数,从而得出周长。简老师听了说道:“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好,但这样太麻烦了,那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求出圆周长的方法。”接着老师拿出四个大小不一的纸圆与四根绳子,分别交给四名同学,让同学量一量圆的周长,再量一量圆的直径。大家都认真地量出了数据,老师把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数据写在黑板上。然后,老师要求大家在草稿本上算出圆的周长除以它直径的商,然后又把这个数据写在黑板上。这时大家发现:每个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三倍多一点,而且都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简老师笑着说:“同学们,这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其实是一个定值,我们把它叫作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计算周长时通常取3.14。那么,认识了圆周率,知道了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我们就可以求出圆的两条公式:“c=πd或c=2πr”。”同学们恍然大悟,原来圆的周长就是用圆周率乘以直径呀,真简单!大家明白了。“叮铃铃……”下课铃声响起了,同学们这节课又学会了一个新的知识:圆周率。

  这节趣味横溢的数学课是多么有趣啊!使大家在实践中学习到数学,同时也让我认识到数学的奇妙、有趣,并从中爱上了数学。

  数学之美作文800字 篇10

  数学考试就要到了,为了这次考试,我在家里废寝忘食地复习,战胜了一道又一道数学难题后,我的脑袋终于罢工,眼睛也睁不开,慢慢地,我进入了梦乡……

  “哗――哗,沙――沙。”

  不知不觉,我在一个陌生的地方醒了,身上还穿着奇特的衣服。突然,一个UFO飞了过来,它对我说:“你好,我们今天的任务是夺取数学晶体。”“数学晶体?是什么东西?”我疑惑不解地问。“数学晶体是数学之源,若没有数学晶体,数学将从这个世界消失。”UFO回答说,“现在晶体就在拉莎堡之中。”“拉莎堡?”我向环视四周,果真看到一座城堡。“我会把你传送进去,切记,一定要尽快找到。”话音刚落,我就被一束光吸走了。

  一眨眼,我来到城堡内部,城堡里富丽堂皇,地毯软软的,墙壁金光闪闪,花儿香香的,仿佛置身于天堂,我沉醉在美景中,差点忘了任务。过好一会儿,我找到藏数学晶体的密室。

  要想拿到晶体需要通过四道关卡,每一关都是一道数学题,我心想:“最近每天都在复习数学,刚好有了用武之地,一定没问题。”于是,我自信地迎接挑战。第一关是观察物体,这是我的拿手题,轻松过关。第二关是关于三角形的知识,我填了又填,擦了又擦,终于答对,我兴奋地来到第三关。第三关有些难,是简算,我费尽心思,算了许久才想出了答案,勉强过关。

  来到第四关,我一看是应用题,心里就有点担心,应用题是我的要害,好似一把枪,现在我就躺在了枪口上。不过我没有放弃,认真演算,努力回忆着复习题,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解开谜题。我终于拿到了数学晶体,随着一束光芒,我又消失不见了。

  我惊醒过来,原来刚刚只是一场梦。因为这场梦,我发现数学是如此有趣,做数学题就像冒险闯关,一路上充满着无穷的乐趣,我会继续在数学的城堡里探险,发掘更多的宝藏。

  数学之美作文800字 篇11

  说起数学,我的话就多了!

  小时候,我的父母就开始给我买数学练习题,我做得津津有味。但还觉得不够。学校里也在每周发一张数学练习卷让我们做。现在,尹老师每隔一两天就给我们布置一或两道数学题。我这才理解到了自己做对题后真正的快乐。

  一次,尹老师给我们布置了这样一道题:有5元的和10元的人民币共14张,共100元。问5元币和10元币各有多少张?我纳闷了:只知道钱的张数和总钱数,怎么求5元和10元币的张数啊?这时,尹老师说了一个关键词:“假设。”我一拍脑瓜,想到:对啊,假设这14张全是5元的,则总钱数只有5×14=70(元),比实际少了100―70=30(元)。为什么会少了30元呢?因为这14张全假设成5元的了,在14张里,有些是10元的,少算了(10―5)元。30元里有6个5元,就有这6张是被假设的10元币,5元币就有(14―6)张。原来如此,我把答案和想法写在本子上,交到老师那里,得了一个红红的大钩,我是多么高兴啊!

  又有一个周末,尹老师给我们发了一张数学卷,最后一题可把我难住了!题是这样的:玲玲从家到县城去上学,她以每分钟50米的速度走了2分钟后,发现按这个速度走下去要迟到8分钟,于是她加快了速度,每分钟走60米,结果到学校时,离上课还有5分钟。玲玲家到学校的路程是多少米?尽管这道题很难,我还是坚持要把它做出来。我想:假如把那先走的两分钟减了,把迟到的8分钟加上,早到的5分钟减去,这样就能构成一个简单些的方程了。设预定时间为x,列出的方程就是:50×(x―2+8)=60×(x―2―5),x就等于72。最后,用(72+8)×50=4000(米)。哈哈,做出来了!星期一,尹老师批改了试卷后,我又拿了一个100分。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数学对我来说就是快乐,快乐对我来说就是数学!

  数学之美作文800字 篇12

  今天,离暑假结束就两天了,我终于稀里糊涂地把六年级上册数学,给一知半解地预习完了。我便做了两个练习,虽然我没有做满分,但我从错题中找到了自身在本册中存在的缺陷,查漏补缺,内心也十分满足了!在今天的日记中,我想借这个机会把六年级上册数学进行一个大致的梳理。

  在本册书中,一单元分数乘法、三单元分数除法、四单元比、六单元百分数以及八单元数与形统称为:数与代数。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五单元圆,是图形与几何方面的。最后,扇形统计图则是统计与概率。在我看来分数除法、比、百分数以及圆是本册书中比较重要的部分,需要重点学习与练习巩固,也是重点学习内容。

  在本册中,对我最大的启发就是:数学知识之间都有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却可以运用数学思想:转化思想,来帮助理解学习现在的新知识。数学可真有趣!比如说:第一单元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和意义,可以结合分数加法来进行理解:几个相同的分数相加,可以转化成这个分数乘几来计算。运用约分的方法,使计算既简便又准确。而分数乘法与分数除法又为学习比和百分数做了铺垫。在学习百分数的时候,我借助对分数、小数的理解,了解并且深刻记住了它们之间的互化:小数化成百分数,小数点向右平移二位,如上%,百分数化成小数,去掉%,小数点向左平移两位即可。分数化成百分数时,用分子除以分母(除尽保留三位小数),接着同小数方法相同。百分数改写成分母为100的分数,能约分要约分。再比如说推导圆的面积公式时,也运用转化思想,将圆形转成道近似的长方形,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推导:S圆=πr的平方。长方形的长=1/2周长=πr,长方形的宽=r。所以也不难理解为圆什么圆的面积=πr的平方。

  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这样有趣的数学。比如:确定位置、圆、百分数、扇形统计图!数学学习与我们的生活真是息息相关!

  数学可真有趣呀!进入初中后我要认真学习,将数学学精,学好!

  数学之美作文800字 篇13

  数学王国里有一对欢喜冤家,它们是周长和面积。由于它们关系太好,大家总是搞混淆,为了把它们区分开来,我们组织了一次生动的数学实践活动。

  我们来到职大院内,大家一起捡了很多树叶,为了能够清晰直观地看清楚,我们选择用广玉兰的叶子作为测量对象。作为组长的我,一声令下:“我们先来测量一下叶子的周长,周长就是叶子边缘一圈的长度。”话音刚落,大家就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有的说用皮尺来量,有的说把树叶边剪下来,众说纷纭。我看着树叶沉思了一会儿说:“我们用绳子吧。”我从妈妈车上找来一段毛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我的漫画老师作文500字五年级作文【10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我的漫画老师作文500字五年级作文篇1

“顽皮”二字用在小孩子身上,你们一定觉得不奇怪,但是,如果这一词用在大人身上,你们会怎么看呢?我猜,你们一定没见过,一定会觉得很奇怪吧!今天,我就来说一说我们班上的“老顽童”。

她,穿着一身朴素的衣服,一头乌黑的卷发,戴着一副隐形的眼镜,不管你怎么看都会觉得简单,但你千万不要小看她哦,好戏还在后头呢!

记得一天中午,我们都在安静的做着作业,突然,门“砰”的一声响,竟然是她跌进了教室,我们瞪大眼睛看着她,她却若无其事的走上讲台,眼睛睁得像铜铃一样,表情夸张地和我们说:“我们一起玩抓人游戏吧!”教室里一下子炸开了锅,我们面面相觑,一下子沸腾起来。就这样,本来就很有趣的抓人游戏,加上她抓我们时手舞足蹈的样子,就变得无比有趣了……他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总是能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即像演员又像导演,让我们不禁捧腹大笑,我们的欢叫声总是可以从五楼传到一楼,引来其他班级同学莫名的羡慕!

对了,还记得一二年级的正中午,也是我们4班的快乐时光!那一次,她和我们一起玩“捕鱼器”(这个游戏的名字是我随便取的),我们一大群人一起冲,目的就是要跳过“捕鱼器”,可是正在洋洋得意的时候,她一下子伸开了双手,“啊!……”的一声,我们都没了,真是气死我了!

不管在课堂上还是在生活中,她总能为我们带来欢乐,有她的地方就有欢声与笑语。这就是我口中的“老顽童”,你们知道她是谁吗?

我的漫画老师作文500字五年级作文篇2

“铃铃铃”随着上语文课的铃声的响起,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他便是从三年级教我们教到五年级的语文老师杨老师。

杨老师他个子不高,圆圆的脸上戴着一副眼镜,他平时爱穿黑色的裤子和鞋子,显得既斯文又大方。杨老师很和蔼,也很幽默,我最喜欢见到他两眼一眯,嘴巴一弯微微一笑的神情,他的微笑是我们每个人都十分喜爱的,他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撒进我们的心田里。

虽然杨老师有时上课很严肃,但是他也会适当调整课堂气氛,运用他的幽默使我们尽快融入课文里。记得有一次上午第四节语文课上,虽然杨老师讲的激情四射,但是由于课文内容太枯燥不容易理解,因此课堂气氛却并不活跃,我们听课状态不佳,感觉自己不能集中精神听讲,同学们个个如同霜打的茄子一样没精打采。忽然,从窗外飞进来一只小蜜蜂,它嗡嗡地上下飞舞着,一会儿飞到同学眼前,一会儿又在同学头上盘旋,一下子把大家的目光都吸引过去了,我心里想:这下糟了,我们肯定要挨骂了,我们忐忑不安地看着杨老师,谁知,结果竟出乎我们的意料,杨老师不但没批评我们,还风趣地说:“瞧,我讲得太精彩了,连蜜蜂都喜欢听,更何况你们呢?”听完,同学们开怀大笑,同学们如同打了鸡血一样顿时精神了起来,我们聚精会神的聆听着杨老师抑扬顿挫的讲着:我们这节课讲的是……

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杨卫鹏老师,一个我既熟悉又敬佩的人,一位既严肃又幽默的老师!你喜欢我们老师吗?

我的漫画老师作文500字五年级作文篇3

在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老师,最令我难忘的是我上六年级时的语文老师,也是我们的班主任——宋老师。

来到教室,一张陌生的脸映入了我的眼帘:一头乌黑发亮的长发,一双略带疲倦的眼睛,旁边还带着几条深深的皱纹,三十多岁的年纪。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温暖,充满灵气。

我上了她的第一堂课,就了解了她的个性:幽默,有点儿严厉,也有一点豆腐心。

后来,我们就熟悉了。记得有一次,我上课时虽身在教室,心却已经飞出了窗外。让老师发现了,就提问我问题,我一个字也说不上来,被罚站了一节。我心里默默的想:“真是活该,谁叫我不认真听老师讲课!”

老师好像有“四只眼睛”似的,前面两个,后面两个。老师在黑板上抄题,有两人在下面窃窃私语,被老师的另外两只“眼睛”看见了,就用粉笔向他们使劲的投过去,还用那两只犀利的眼睛瞪他们呢。

老师也有豆腐心的一面。有一次上语文课,我们班有一个人肚子痛,都快哭了。老师问他:“你怎么了?”他同桌说:“他肚子痛。”刚才还疾言厉色的老师,立马变成了无微不置的保姆了,说“要不要去校医那里看看”他强忍着痛点了点头。

还有一回,该上英语课了,英语老师没来语文老师却来了。我异口同声的问:“老师,这节课不是英语吗?”宋老师回答:“我和你们英语老师换课了。”其实,宋老师不是故意跟英语老师换课的,是因为英语老师生病了。

这就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对我们又严格,又温和的老师。

我的漫画老师作文500字五年级作文篇4

如果你问我,最敬佩的人是谁?我会毫不犹豫的告诉你,她就是我最敬爱的——郭老师。

郭老师个子矮矮的,短头发,戴副眼镜,两个大眼睛可厉害啦!上课时,我们的一举一动都能被她看得一清二楚。郭老师可爱笑了,经常可以听到她爽朗的笑声,让你听了她的笑声也情不自禁地想跟着笑起来。不过,同学们最喜欢的是郭老师那会讲故事、能说会道的小嘴巴。 郭老师,可风趣幽默啦,连批评同学也带着浓浓的幽默味。有次语文课上,老师教大家如何写想象作文,老师深入浅出地讲完后,大家都开始聚精会神地写起作文来了。只有周恩宇,撑着脑袋,老半天一个字也没写。郭老师看见了,连忙走过去,说:“周恩宇,你怎么还不动笔写作文?难不成天上会掉馅饼吗?如果会掉馅饼,那你写就写神奇的馅饼或未来的馅饼吧!”周恩宇听了,顿时面红耳赤,立刻飞快地写起来,同学们听了都哈哈大笑。 郭老师不仅风趣幽默,还“神通广大”呢!一次上课,正学到神话单元的语文园地。老师正在让同学们说一说,语文园地里的八个成语的意思。说到“神通广大”这个成语,郭老师说:“哪位同学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说着便大手一挥,准备讲解神通广大的意思。不挥不知道,郭老师这一挥呀!可不得了——这一整栋教学楼的灯都灭了,全班同学都惊掉了下巴,嘴里足足能塞进三个西瓜,我们还以为是王母娘娘下凡呢!这下全班都知道了神通广大的意思。

这就是我们风趣幽默的郭老师。

我的漫画老师作文500字五年级作文篇5

我的数学老师长着一张国字脸,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一张能说会道的嘴,还喜欢穿一件黑色衣服,一双铮亮的皮鞋。数学老师时而严厉,时而温柔,时而幽默。真是一个百变老师呀!说起严厉,那可不是一般的严厉。在一次数学课上,数学老师再给我们讲数学题时前面的王同学手中不停转着笔,转着转着,他的笔从第二排掉到了第四排。我看见了,实在是没有胆量剑气,可是,当数学老师让写习题时,他转过头说:“可以给我捡一下笔吗?”我听了没有说话,他就左叫右叫,说话的声音越来越大,最后,我忍无可忍的举高了手,很不幸,这一切都没有逃离老师的火眼金睛,他把往同学揪了出来,走到讲台,伸手就是两耳光,说:“以后如果再这样,就小心一点,这件往同学低下头,用几乎听不到的声音说到:“老师,我知道错了,对不起。”下课时,当我看到他时2,他的额头还红着呢!

我的老师不进眼里,还很温柔呢!一次,我由于睡了懒觉,没有按时到校,心想:这下完了,老师一定会狠狠的批评我的。走到及哦啊是门口是,吓得我浑身发抖,不敢进去,说只,老哦是看见了,拍了拍我的肩说:“下次不能再迟到了。”这时,我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地了。

这就是我的数学老师,严厉又温柔的老师。

我的漫画老师作文500字五年级作文篇6

在诗情画意,充满生机的草堂小学校园里,经常会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她的脸上偶有芝麻大小的痘痘,皮肤略显粗糙,油光。她的身材虽如杨柳般苗条,但走起路来却风风火火,高跟鞋“咯噔,咯噔”地响。你们猜猜她是谁?——她就是我的数学老师宋老师。

宋老师很温柔,但情绪不稳定,属于多变型,说变脸就变脸的那种。

记得有一次,上数学课时,宋老师在讲台上讲得兴致勃勃,同学们也听得津津有味。突然,宋老师的脸瞬间从笑容满面变得阴沉沉,乌云密布。她一脸严肃地走下来,快速走到一个同学的身边,一只手抬起那个同学的头,另一只迅速地扯过那个同学的漫画书,向垃圾桶方向扔去。那个同学的脸似红苹果一样,他羞愧地低下了头,不敢看宋老师一眼。

宋老师怒气冲冲地回到讲台,当着全班的面把书一页一页地撕了下来,他暴跳如雷地说:“今后,我的课堂不允许出现任何课外书,你们要牢牢地记住,如果出现了,就1000字反思作为处罚,绝不手软!”我们全班齐声说:“一定能做到!”宋老师见我们回答得这么整齐,态度这么好,所谓的“阴天”,马上又转为“晴天”,面带微笑,继续温柔、耐心、细致地给我们上课。

宋老师真的是一个情绪多变的老师,我们遇到困难时,她会温柔地帮助我们;我们不听话时,她会火冒三丈;我们取得好成绩时,她会骄傲地拍拍我们的头……不管她变成什么样,都是我敬爱,喜欢的宋老师!

我的漫画老师作文500字五年级作文篇7

夏天,教室里热得慌,但同学们还是你一言无我一语地说个不停,闹得好像全世界都能听见。

这时,美术老师像幽灵似的突然出现在门口。但同学们好像没看见,依然吵吵闹闹。于是美术老师神不知鬼不觉地来到了吵得最大声的同学背后,把他往上一提,喝到:“闹够没有?我又不是来菜市场里买菜的!”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

或许大部分美术老师比较文静,但他可不是,他经常批评同学后就忘了,反而还跟同学聊起天来。

有一次,老师又抓了一名同学,把他抓到了讲台上,大家以为要训人了都紧张起来,可等到的却是:“你坐到这儿,其他同学安静画画!”说着,老师拍了拍身旁的椅子,让那位同学坐下,问:“你怎么这么调皮呀?每节课都这样吗?”

“有?每节课都这样?”

那位同学笑了一下,说:“我的意思是,我没有每节课都这样。”

“哦。”老师点点头,“那你每天吃什么?”

那位同学肯定是吓了一跳,老师怎么转变得这么快!刚才不还在批评我吗?但老师眨眨“大眼睛”看着他。于是那位同学说:“菜呀、饭呀、肉呀、汤呀……”

“那你为什么这么瘦呀?要多吃一些肉肉……”

同学挠了挠头:“哦!”

“你把你最好的朋友也叫上来,我们一起聊一聊。”

天哪!真的转变得太快了,全班都捂着嘴巴笑。就这样,一堂严肃的美术课成了我们的乐园。

下课时,老师摸摸那个被抓上去的同学,让他乖一点不要捣乱。这次的“探讨”让他们成为了朋友。真是“漫画”老师呀!

我的漫画老师作文500字五年级作文篇8

我的英语老师非常温柔,她很疼爱我们,是的,疼爱!所以,就算最淘气的孩子,在她的课上都非常认真。大家都说,她是最特别的老师,也是最佛系的老师。

在课堂上,老师从不轻易发脾气,总是温温和和的,她总说,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不打不骂,我们也会很乖,她相信我们。对于不会的的问题,老师总是鼓励我们,要及时地提出来;而老师提出的问题,也不需要每个人都举手,知之为知之,正因为有人不懂,才能叫问题,但老师讲课,要认真听。

作业呢?对于每个孩子来说,都是老大难的问题。我们老师却另辟蹊径,让我们少写一点,作业课堂清,不要回家拖。老师说,每科老师留一份作业,各科加起来,自然就多了,所以一定要把握课堂的时间。

更神奇的是考试老师更不走寻常路。考不好,老师就让我们订正一行,不像其他老师一改四五七八遍。老师的理由是,吃一堑,长一智,记住教训,但不要让分数破坏了我们的积极性。每次考试,我们都很争气,成绩都很不错。上次我们又考了第一,老师给我们每一位同学准备了欢乐零食礼包,一一分好包装,奖励我们的努力成果。那棒棒糖、水果糖的甜我到现在还记得,同学们也好像吃到了最香脆的薯片······

这就是我的老师,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

我的漫画老师作文500字五年级作文篇9

花儿欣欣绽蕾忘不了春风的爱抚,禾苗冉冉出土忘不了甘甜的雨露,今天就让我执起笔,怀着一颗感恩之心,歌颂一下,我敬爱的张老师吧!

张老师长着两颗像监控一般的眼睛随时就有可能吃了我们张老兽身体像一个又长又细的树。张老师不但长的好看,而且还很关心同学。

在我上小学二年级时,周五应该接孩子,明天不上课,但放学了,我妈妈迟迟没有来,我想:我妈妈不会忘了来接我吧?张老师,见过没有人来接我,把我领到校园里,让我等我妈妈来六点过去,七点过去……我妈妈还是没有来接我,老师见我还是没有来接,就把我领到了办公室,我想:正好我今天有一个数学题不会去问问老师,我涨红了脸,来到老师面前,我小声问道:“老师,我有一道数学题不会年龄教教我吗?”老师让我拿出书,我拿出书让老师看了看,老师说:“这不是今天我上数学课,重点讲的题吗?”我点点头,头低的连老师一眼都不敢看,老师温柔的说:“你是情有可原,下次不能再这样了。”我点点头,脸仍然红得像个红苹果,就这样,老师仔仔细细的给我讲了一个小时,我也听懂了从那时开始,我就发誓一定要报答老师,九点了,我我妈妈才冒着大雨糊涂来到我学校,向老师道谢,我回家了。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正是张老师的严格要求,所以我数学成绩才会这么好,张老师谢谢您。

我的漫画老师作文500字五年级作文篇10

他,肤色古铜,眉毛浓密,高挺的鼻梁上架着一副大大的眼镜,表面上神情严肃,实际上却十分搞笑,他便是我们班的美术老师兼幽默大师——胡老师。

你们别看他平时一脸严肃,样子凶巴巴的,实际上他十分搞笑,每当我想起他那搞怪的模样和幽默的话语,我便会情不自禁地大笑一番。

有一次美术课,他在讲台上用锐利的眼神把我们班“扫射”了一遍,发现有一位同学在做小动作,他将食指轻放于撅起的嘴唇前,示意全班同学不要出声,接着走到那位做小动作的同学身边,忽然提高音量发问:“你在干什么?”我们全班都将好奇的目光投向那个角落,就在这时,胡老师又开口了,而且还将双手作出持枪的动作:“砰,你死了,不能再做小动作了,也不能说话,只能保持专心听课的姿态。”我们先是一愣,紧接着,教室里爆发出一阵大笑声,一瞬间,教室里变成了欢乐的海洋,一阵阵笑声在教室中回荡着。当老师走回讲台时,大家也更加认真地听着老师对黑板上美术作品的精彩讲解。

还有一次,一位同学因上厕所而回来晚了,恰好是胡老师的课,老师正讲得起兴,这位同学因为上课铃已响而紧张,便破门而入,恰好走到门后的胡老师被吓了一跳,却故作镇定地对着这位同学说:“好家伙,动作不小啊,来!暗号,‘大吉大利’,接!”那同学怯怯地说:“今……今晚吃鸡……”“好,进来上课吧。”老师轻轻地拍拍这位同学的肩膀。教室里又是一阵熟悉的笑声。

这边是我们幽默又有趣的美术老师——胡老师,在他的课堂上,既能学到美术知识,又能给我们带来欢乐,这样的幽默大师怎能让人不喜爱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数学手抄报上面的字怎么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