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教1990年左右的一本故事书

点击上方“蓝字”可以订阅哦!

九岁那年春天,父亲带我去北海公园玩。回家的路上,暮色四起,带解冻的寒意。沿湖边徐行,离公园后门两三百米处,父亲放慢脚步,环顾游人,突然对我说;“这里所有的人,一百年后都不在了,包括我们。”我愣住,抬头看父亲,他镜片闪光,隐隐露出一丝嘲笑。我虽自幼起常思考死亡,还是无比震惊,很久都没缓过劲儿来。

对父亲最早的记忆来自一张老照片:背景是天坛祈年殿,父亲开怀笑着,双臂交迭,探身伏在汉白玉栏杆上。照片沿汉白玉栏杆剪裁,由于栏杆不感光,乍一看,还以为衣袖从照片内框滑出来。这张照片摄于我出生以前。我喜欢这张照片,是因为从未见父亲这样笑过,充满青春的自信。我愿意相信这是关于他的记忆的起点。

“1949年10月,我们给儿子取了小名‘庆庆’。有了第一个儿子,我们俩都很忙。美利给儿子做小衣服,经常给他洗澡;由于母乳不够,每天还喂几次奶糕。我经常抱他在屋里走来走去,拍他入睡,还变换各种角度给他照相。小家庭有了这个小宝贝,一切都有了生气。”(摘自父亲的笔记)

出生后不久,我们家从多福巷搬到府前街,离天安门城楼很近。每逢国庆,父亲抱着我,和邻居们挤在小院门口,观看阅兵式和游行队伍。最壮观的还是放礼花。次日晨,在小院里捡起未燃的礼花籽,排成长串儿,像点燃导火索,火花五颜六色,转瞬即逝。

有轨电车叮叮当当驶过长安街,府前街有一站。父亲喜欢带我坐电车,到了西单终点站再返回来。非高峰时间,车很空,扶手吊环在空中摇荡。我喜欢站在司机身后,看他如何摆弄镀镍操纵杆。我和父亲管它叫“叮当车”。

过了长安街就是中山公园。父亲在草地铺上床单,让我晒太阳。那儿几乎每周末都放露天电影。让我困惑的是:一放电影,宫墙绿瓦就消失了(被银幕遮蔽),在我看来,电影和宫殿都是真实的。印象最深的是苏联动画片《一朵小红花》,具体情节都忘了,只记得女主角是个小姑娘,为寻找世界上最美的小红花与怪兽(王子的化身)相逢。影片结尾处,她一路呼喊“凯哥哥——”异常凄厉,一直深入我梦中。某周日晚,中山公园重放《一朵小红花》。那天中午,我过度兴奋,怎么也不肯午睡,被父亲关到门外。我光着脚哭喊,用力拍门,待母亲抱我进去,我已睡着了。醒来时夜色朦胧,我们错过了那电影。

“庆庆很不愿意上托儿所,每到星期六去接他,总是特别高兴,而星期一早上送回去就难了。有个星期一早上,怎么劝说也没用,我们急着上班,只好骗他说去动物园。快到时他看出是受骗,便大声哭叫,我紧紧抱住他,怕他跳车。到了托儿所门口,他在地上打滚,我只好硬把他抱进托儿所。他看见阿姨才安静下来,含着眼泪说了声‘爸爸,再见!”’(摘自父亲的笔记)

我自幼抵抗力差,托儿所流行的传染病无一幸免。尤其是百日咳,咳起来昏天黑地,彻夜不眠,父母轮流抱我。一位医生说,只有氯霉素才有效。这药是进口的,非常贵,父亲用积攒的最后一两黄金买下十几颗。遵医嘱,每颗去掉胶囊,分成两半,早晚各服一次。那药面特别苦,一喝就吐。父亲对我说,这药特别贵,你要再吐,父母就没钱再买了,这次一定要咽下去。我点点头,咬牙流泪把药咽下去。

我长大后,父母反复讲这故事,好像那是什么英雄业绩。其实这类传说是每个家庭传统的一部分,具有强大的心理暗示,甚至背后还有祖先们的意志——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立功立德立言。

“庆庆出麻疹,住在托儿所隔离室。我们去只能隔着玻璃窗看他,但他也很高兴,比划着手势跟我们交谈。后来听托儿所阿姨说,那天我们走后,他一夜站在床上,通宵不肯睡。”(摘自父亲的笔记)

弟弟刚好相反,他无比热爱托儿所。每星期六父亲接他,他扭头不屑地说:“我不去你们家。”

我年幼时父亲很有耐心,总陪我玩,给我讲故事。他在一个小本子的每页纸上画个小人,每个动作略有变化,连续翻小本子,那小人就会动起来,好像动画片。弟弟妹妹逐渐取代了我,我有点儿失落有点儿吃醋,同时也有点儿骄傲——我长大了。

从阜外大街搬到三不老胡同1号,独门独户。平时父母早出晚归,在钱阿姨监督下,我们按时睡觉起床做功课,只有星期天例外。妈妈起得早,帮钱阿姨准备早饭,我们仨赖在父母床上,跟父亲玩耍。有一阵,我们迷上语言游戏,比如按各自颜色偏好,管父亲叫“红爸爸”“蓝爸爸”和“绿爸爸”,再随意互换,笑成一团。

与父亲最早的冲突在我七岁左右,那时我们住保险公司宿舍,和俞彪文叔叔一家合住四室的单元,每家各两间,共用厨房厕所。夏天,俞叔叔被划成右派,跳楼自杀。他的遗孀独自带两个男孩,凄凄惨惨戚戚,也给我们的生活蒙上阴影。

在我记忆中,父母从那时开始吵架,几乎与俞彪文事件同步,尽管二者并无必然联系。而我坚定地站在母亲一边——她是弱者。父亲发起脾气丧心病狂,形同暴君。说来都是鸡毛蒜皮小事儿,也并非都是父亲的错。比如他喜欢买书,有一次买来一部城砖般的《俄汉大词典》,要说他正学俄文,本无可厚非,但我还是站在母亲一边,立场选择往往是非理性的。

母亲也会被激怒。有一次,父亲把着卧室门叫喊,母亲抄起花瓶扔过去,他闪身躲过,花瓶粉碎。作为惟一的目击者,我吓得浑身发抖,但还是冲到父母中间,瞪着父亲,充满了敌意。这是他万万没料到的,扬起巴掌停在空中。

母亲生病似乎总是和吵架连在一起。每当她卧床不起,我就去附近的糕饼店买一块奶油蛋卷,好像仙丹妙药。走在半路,我打开纸包,打量白雪般溢出的奶油,垂涎欲滴,却从未动过一指头。

一天晚上,父亲认定我偷吃了五屉柜里的点心。我虽以前偷吃过,但那回纯属冤枉。我死不认账,被罚跪并挨了几巴掌。最让我伤心的是,母亲居然站在父亲一边,尽管她暗中护着我,拦住鸡毛掸子的暴打。

红爸爸蓝爸爸绿爸爸,突然变成黑爸爸。

搬到三不老胡同1号,父母吵架越来越频繁。我像受伤的小动物,神经绷紧,感官敏锐,随时等待灾难的降临。而我的预感几乎每次都应验了。我恨自己,恨自己弱小无力,不能保护母亲。

父亲的权力从家里向外延伸。某日,我上床准备睡觉,发现父亲表情阴郁,抽着烟在屋里踱步。他忽然冲出去,敲响隔壁郑方龙叔叔的门,他嗓门越来越高,还拍桌子。我用被子蒙住头,为他感到羞愧。他半夜回来,跟母亲在卧室窃窃私语。我被噩梦魇住。在楼道碰见郑叔叔,他缩脖怪笑,目光朝上,好像悟出人生真谛。我从父母的只言片语拼凑出意义:郑叔叔犯了严重错误,父亲代表组织找他谈话。多年后父亲告诉我,若调令早几个月,他肯定犯错误在先,正好与郑叔叔对换角色。

“振开贪玩,学习成绩平平,但语文写作经常得到老师的称赞。有一次,大概是期中测验,我看他的成绩册,数学是4.5分。我问振开,他说:分是满分,我差一点,所以给‘54.5分。’他这么解释,似乎有些道理,但我还是不大相信。我去学校问了老师,才知道振开得了45分。他在4和5之间加了一个点,便成了4.5分。为这事,我批评了他,他也认了错。(摘自父亲的笔记)”

父亲的记忆肯定有误。我怎么可能轻易逃过那一劫?

从1960年夏天起,父亲从民主促进会借调到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在教务处工作。那是中共统战的一部分,所有学员都来自各民主党派上层。

社会主义学院位于紫竹院北侧,由六层白色建筑群组成。每逢周末,我带弟弟妹妹去玩,乘无轨电车在紫竹院下车,再沿白石桥向北走五六百米。那是一片荒郊野外,蛙噪虫鸣。

父亲在他住处旁临时借了个房间给我们。我们跟着沾统战的光,那里伙食好,周末放电影,设备先进,比如有专用乒乓球室。父亲是国家三级乒乓球裁判(最低一级),主裁的都是业余比赛,却保持一贯的专业精神:他一字一顿报分数“三比二,换发球”,并交叉双臂宣布交换场地。

父亲很忙,往往在餐厅吃饭时才出现。我喜欢独自闲逛,常常迷失在楼群的迷宫中。跟开电梯的王叔叔混熟了,我帮他开电梯。他是转业军人,更让我充满敬意,总是缠着问他用过什么枪。后听说他在“文革”中自杀了。

有一天,父亲神秘地告诉我,有个学员的宿舍被撬,洗劫一空,损失达十万元。那可是天文数字。父亲又补了一句:“没什么,他当天坐飞机回上海,又置办了一套新家什。他可是全国有名的‘红色小开’……”他低声说出那名字,好像是国家机密。

我跟弟弟妹妹躺在床上,一起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唱到结尾处,他俩总是故意走调,把我气疯了——这可是立场问题,更何况是在这样的地方。我向父亲告状,他摸摸我的头说:“他们比你小,你该耐心点儿。”

“在那艰难的岁月里,我们想尽办法让孩子吃得好些,怕营养不良影响他们的发育成长。学院在校内拨出一块空地,分给职工们作自留地。我把给我的三分地种了绿豆和白薯,平时没时间管,到秋天倒收获不少。我和振开一起把绿豆、白薯装进麻袋运回家里,总算添了些口粮。(摘自父亲的笔记)”

那是我头一次干体力活儿。顶着毒日头,用铁锨挖出白薯,抖掉土疙瘩,装进麻袋。父亲蹬平板三轮车,我坐在麻袋上,为劳动的收获骄傲,更为与父亲平起平坐得意。

堆在阳台过冬的白薯变质了,我坐在小板凳上啃烂白薯。父亲刚买来牡丹牌收音机和电唱机。收音机反复播放《春节序曲》,和烂白薯的味道一起潜入记忆深处。

我们达成了默契,那就是说出真相,不管这真相是否会伤害我们自己

1974年夏天,父亲买来中华书局刚出的繁体字版《清史稿》,共48卷,书架放不下,就摞在他床边地上。我发现他总在翻看同一卷,原来其中有我们祖上的记载。据家谱记载,赵家可上溯到安徽徽州一带,后迁至浙江湖州。祖宅坐落在湖州衣裳街竹安巷,最早的主人赵炳言官至湖南巡抚、刑部右侍郎。三子赵景贤早年师从俞樾的父亲俞鸿渐,乡试与俞樾同榜考中举人。按俞樾的说法,“自幼倜傥,虽翩翩公子,而有侠丈夫风,呼卢纵饮,意气浩然”。后捐巨款买官封为知府,并未上任。

太平军兴起,赵景贤在湖州组织民团操练,并用青铜包住西城门。1860年2月,李秀成大军逼近湖州。赵景贤固守湖州两年多,最终弹尽粮绝,1862年5月城破被俘。

据《清史稿》记载:“景贤冠带见贼,曰:‘速杀我,勿伤百姓。’贼首谭绍洸曰:‘亦不杀汝。’拔刀自刎,为所夺,执至苏州,诱胁百端,皆不屈。羁之逾半载,李秀成必欲降之,致书相劝……秀成赴江北,戒绍洸勿杀。景贤计欲伺隙手刃秀成,秀成去,日惟危坐饮酒。二年三月,绍洸闻太仓败贼言景贤通官军,将袭苏州,召诘之,景贤谩骂,为枪击而殒。”

湖州城破,赵家死的死逃的逃。长子赵深彦在湖南闻此噩耗,立即饮毒酒自杀,年仅12岁。咸丰皇帝得悉赵景贤死讯,下诏称其“劲节孤忠,可嘉可掬”,按高规格予以抚恤,在湖州专立祠堂,并关照国史馆立传。多年后,俞樾成了一代经学大师。一天,他正在苏州曲园家中沉坐,有人求见,来者正是赵景贤的孙子赵鋐。他拿来祖父遗墨,包括湖州告急时让人带出的密信。俞樾展读赵景贤的几首五言律诗,长叹不已,其中有李鸿章在奏折中引用的名句:“乱刃交挥处,危冠独坐时。”

次子赵滨彦,也就是我的曾祖父,因父殉职而被封官,深得湖广总督张之洞信任,主管广东制造局;后张之洞调任两江总督,他任上海制造局督办及两淮盐运使和广东按察使等职。由于国事纷乱与上司不和,他以年老多病辞职,在苏州定居。数月后,武昌起义爆发了,在这场推翻大清帝国的革命的功臣中,有我的外公孙海霞。赵家曾富甲一方,妻妾成群,支脉横生。俗话说,富不过三代,到我爷爷赵之骝那辈就败落了,靠典卖字画古董度日。轮到我父亲,快到喝西北风的地步了。他四五岁时母亲病故,12岁那年父亲辞世,由舅舅收养。他不得不中辍学业,从15岁起靠抄写文书糊口,还要抚养弟妹。父亲写得一笔好字。据在他手下工作过的徐福林先生回忆,当初进保险公司,父亲见他字写得差,让他反复抄写元代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的碑帖练字。

赶上兵荒马乱,父亲被卷在逃难的人流中,走遍大半个南方。在桂林时,有一天日本飞机俯冲扫射,他背靠树干,慌张中撑起雨伞挡子弹。那年头命不值钱,周围的人一个个倒下,他却奇迹般活下来。边打工边自学,他终于考进重庆中央信托局。1946年初,在调往北京工作的途中,他与母亲在重庆珊瑚坝机场邂逅。

北京解放前夕,父亲利用职权,协助地下党的堂哥收集全城粮食储备等情报。一天晚上,国民党宪兵挨家挨户搜查,由于顶撞宪兵队长,他被抓去关了一夜。那时母亲已怀上我。后来说起,他在昏暗的牢里彻夜未眠,默默盼着一个孩子和新中国的诞生。

父亲算得上半个文化人,是鲁迅、茅盾、张恨水、艾芜和茹志鹃的“粉丝”,可见读书之杂;他订阅各种杂志,从《红旗》《收获》《人民文学》到《电影艺术》《俄语学习》《曲艺》和《无线电》,可见爱好之广。

而他骨子里却是个技术至上主义者。困难时期,他买来牡丹牌收音机和四种变速电唱机,把《蓝色的多瑙河》带进我们阴郁的生活。“文革”中他曾卷入派系斗争,后急流勇退,热衷于组装半导体收音机。

他买回一大堆电子零件,借助参考书,把红红绿绿的电线焊在接线板上。焊前先把电烙铁戳在松香上,吱吱冒出浓烟。我半夜醒来,灯总是亮着,他歪斜的影子投在墙上。经过反复拆装组合,噪音终于变成样板戏的过门,全家都跟着松了口气。

父亲用三合板做成木匣,装上小喇叭,再把鼠肚鸡肠般的线路塞好,合上后盖。他把第一个半成品给我。我当时住校,在去学校路上,书包里的半导体正播放《红色娘子军》。由于焊接或天线角度问题,时断时续,得靠不停拍打才能将革命进行到底。到学校没来得及显摆,已经散了架。

1975年夏天,我们家买来红灯牌9吋黑白电视,这是全楼(除民进秘书长葛志成家外)的第一台,引起小小的轰动。每天晚饭后,邻居们自带小板凳涌进我家,欢声笑语。大家好像共看一本小人书。关键时刻出现信号干扰,父亲连忙救场,转动天线,待画面恢复正常,得,敌人已被击毙。

为照顾后排观众,又在电视前加上放大器,画面难免变形。好在那年头人不挑剔,有声有影足矣。一个物质匮乏时代的好处是,欲望不多不少,就像自己的衣服那么贴身。

父亲的技术热情寻找新的方向。从借来的转盘式录音机起步,在连夜排队购得的单声道答录机歇脚,继而向四个喇叭以至分箱式立体声挺进—音响革命让我们进入半聋的状态。与此同时,父亲又分出少许精力给彩电和摄像机,而电脑问世,才真的把他的魂儿摄走。他单指敲键,却及时地更新换代,一直走在消费者的最前列。他在晚年赶上新时代的末班车,还是有一种遗憾,他甚至对我说,如果再年轻20岁,他一定改行搞电脑。显然他高估了自己,那可不是用电烙铁就能焊接的世界。

解放后,父亲先在人民银行总行工作,1952年参与筹建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成了新中国保险业的创始人之一。1957年夏秋之交,他调到中国民主促进会(简称“民进”,后担)任中央宣传部副部长,那完全是虚职。民进真正的灵魂人物是党支部书记。他刚上任时的书记叫王苏生,待人诚恳热情,书生气十足,时常来家坐坐,谈天说地。50年代末,王苏生因“右倾”被降级调到哈尔滨,“文革”中自杀了。

他的继任徐世信是个典型的笑面虎。不过得承认,他乒乓球打得真棒,抽杀凶猛,无人能抵挡其凌厉的攻势。他级别不高,但实际上掌控这小小的王国,每个人对他都敬而远之,谨言慎行。暑假徐世信约我们几个孩子乒乓球比赛。他把残兵败将带到会议室,说是随便聊聊,但很快就发现他另有所图—设法套出父亲们在家的言行。我们年纪尚小,却深知其中厉害,装傻充愣。我对父亲不满,还是抱怨了几句,比如教育方式粗暴,回家尽看闲书。他马上问是哪类闲书,我说电影杂志什么的,让他失望了。徐世信最后总结说,你们的父辈都是从旧社会过来的,为帮助他们进行思想改造,需要你们的配合。他再三叮嘱,这次会面一定要保密。今后发现有什么问题,及时跟他联系。

会后徐世信把我单独留下,说派出所来人调查,问起一支钢笔手枪的下落。我这才想起,大约两三个月前,为吓唬弟弟,我声称我的钢笔是无声手枪,随手一挥,在弟弟床头墙上留下弹洞(那儿本来就坑坑疤疤)。真把弟弟唬住了,我自是十分得意。没想到这恶作剧闹大了,说到派出所什么的多半是骗人,但看来徐世信掌握各种信息渠道。他最后摸摸我的头说,我相信你说的都是实情,又加上一句,你今天表现很好。我回家后做贼似的,不敢与父亲对视。他问起时,我只提到跟徐世信打过乒乓球,输了。

1999年秋天,父母来美国探亲,我常开车陪他们出游。一天回家路上,父亲无意间说起一件事,让我大吃一惊。当时父母坐在后座,我正开车,试图从后视镜看到他的表情。晚饭后,母亲先去睡了,我和父亲隔着餐桌对坐,我提起路上的话茬,他似乎也在等这一刻,于是和盘托出。

谢冰心在民进中央挂名当宣传部长,凡事不闻不问,父亲身为副部长,定期向她汇报工作。这本是官僚程序,而他却另有特殊使命,那就是“监视”谢冰心,设法套出心里话。父亲每隔两三周登门拜访,电话先约好,一般都在下午,饮茶清谈。回家后给组织写报告,记录谈话内容。

我好奇的是,作为“卧底”,他能得到什么重要情报呢?父亲摇摇头说,谢冰心可不像她早期作品那么单纯,正如其名所示,心已成冰。每次聊天都步步为营,滴水不漏。只有一次,她对父亲说了大实话:“我们这些人,一赶上风吹草动,就像蜗牛那样先把触角伸出来。”看来她知道父亲的特殊身份,试图通过他向组织带话—别费这份儿心思了。

那是深秋之夜,夜凉如水,后院传来阵阵虫鸣,冰箱嗡嗡响。我劝父亲把这一切写出来,对自己也对历史有个交代—这绝非个案,而是制度性的普遍现象。他点点头,显然有所顾虑,说再想想。这事就此搁置,再未提起。

70年代初我开始写诗。父亲从湖北干校回京休假,说起谢冰心留在北京,仍住民族学院宿舍。父亲回干校后,我独自登门拜访。一个瘦小的老太太开门,问我找谁,我说我是赵济年的儿子,特来求教。她先把我让进客厅,沏上茶。她丈夫吴文藻打个招呼就出门了。谢冰心满脸褶皱,但眼睛异常明亮。我坐定,取出诗稿,包括处女作《因为我们还年轻》。此后她还专门写了首和诗《我们还年轻》副标题是,“给一位年轻朋友”或许由于诗歌与青春,。她对我,一个“密探”的儿子毫无戒心。也正由于此,与父亲相反,多年后我把她卷进一个巨大的漩涡中。环环相扣,谁又能说清这世上的因果链条呢?

父亲,你在天有灵,一定会体谅我这样做。那天夜里我们达成了默契,那就是说出真相,不管这真相是否会伤害我们自己。

回望父亲的人生道路,我辨认出自己的足迹,亦步亦趋,交错重合——这一发现让我震惊

父亲说:“人生就是个接送。”

1969年无疑是转变之年。那年开春,我被分到北京六建公司当工人,接着弟弟去了中蒙边界的建设兵团,母亲去了河南信阳干校,秋天妹妹由母亲的同事带到干校,父亲留守到最后,年底去了湖北沙洋的干校。不到一年工夫,人去楼空,全家五口分五个地方,写信都用复写纸,一式四份。

“头天晚上我们全家五个人,到新街口牛奶店要了牛奶和点心,算是给他送行。第二天,他离开家,我们都送到大门口。我还想再看他一眼,知道他在崇元观上车,便在他走后不久,搭无轨电车赶到那里,我看见他在等车,没跟他打招呼,只是在远处看他上车后才回家,我的眼眶湿润了。(摘自父亲的笔记)”

我在河北蔚县工地开山放炮,在山洞建发电厂。那年夏天收到父亲“珊珊病速归”的电报,我请了假,从老乡家买来新鲜鸡蛋,搭工地运货的卡车赶回北京。珊珊连发高烧,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我一到家烧就退了。

那一周像是偷来的。北京城空荡荡的,北海公园更是游人稀少。我们划了船,照了相,在漪澜堂吃午饭。父亲喝了瓶啤酒,微醺地对女服务员说,这是我儿子女儿,你看我多福气。

每年12天法定探亲假让我沉闷的生活有了奔头。第二年我独自从河南去湖北,那时父亲从干校下放到农村,住在老乡家。

“我匆忙赶回住处,远远看见振开蹲在池塘边给我洗衣服。第二天,我和振开在一家小饭馆吃饭,我独自把振开带来的三个肉罐头全都吃光了。振开看我这样狼吞虎咽,觉得我可怜,他虽然没说什么,但我看得出来。(摘自父亲的笔记)”

1971年深秋,父亲独自回京。那天晚上,我备了几道小菜,爷俩边喝边聊。我提到“九一三事件”,越说越激动,父亲随声附和。我们都醉了,隔着书桌昏睡过去。第二天早上,我醒来,发现父亲呆望天花板,很久才开口,再三叮嘱我不要出门乱说,免招杀身之祸。由于酒精的作用,父子第一次结成政治同谋。

1972年春节,全家在北京团聚。我把《你好,百花山》一诗的初稿拿给父亲看。没想到他责令我马上烧掉,其中一句“绿色的阳光在缝隙里流窜”把他吓坏了。我看见他眼中的恐怖,只好照办。决心再也不把自己的作品给他看。

1972年,父母先后从外地回到北京,母亲随父亲一起调到沙河的干校,在医务室工作,珊珊留在湖北,在襄樊地区某军工厂当技术员。

父亲那年五十整,年富力强,每天都干农活儿。周末父母回家休假,弟弟在北京泡病号,空荡荡的家顿时显得拥挤了。我的朋友三教九流,穿梭如织,让父亲眼花缭乱,尤其像彭刚、姜世伟(芒克)这样的“先锋派”,就跟外星人差不多。除了史康成和刘羽等个别人例外,几乎全吃过闭门羹。一提到父亲,他们都条件反射般伸舌头。

彭刚为我临了列维坦的油画《湖》,钉在我床铺上方。彭刚的列维坦与19世纪俄罗斯画风无关,基调变成赭灰色,是典型的表现主义作品,跟他眼神一样处于半疯癫状态。

家里地方小,父亲像笼中狮子踱步,每次经过那画都斜扫一眼,甚至能感到他由于恐惧与愤怒所致的内心的颤栗,看来彭刚的列维坦深深伤害了他——现代派风格与现实世界格格不入。一天晚上,父亲终于爆发了,他咆哮着命令我把画摘下,我不肯,他一把从墙上扯下来,撕成两半。旁边正好挂着我叔叔赵延年为父亲作的墨线肖像画,礼尚往来,我狠狠摔到地上,镜框碎裂。

每次争吵,往往以同样的方式告终——他打开大门叫喊:“这不是你的家,给我滚出去!”如果泡病号回不了工地,我就到史康成或刘羽家打地铺,最后由母亲出面调停,把我劝回家。

1975年夏和父亲大吵后,一怒之下我和刘羽上了五台山。十天后回家,珊珊从湖北回北京出差。我们兄妹俩感情最深,不愿让她为家庭纠纷烦恼,我尽量瞒着。可在她逗留期间,我和父亲再次冲突。待平息下来,夜已深,我和珊珊在厨房,相对无言。她沮丧地靠着墙,我依在水池上,水龙头滴滴答答淌着水。

“人生就是个接送”,总有最后一次。那次为珊珊送行,由于无轨电车太挤太慢,赶到北京站只剩十分钟了。我们冲向站台,好歹把行李塞进货架,车厢哐当摇晃,缓缓移动。隔车窗招手,几乎没顾上说句话。谁想到竟成永别。

1976年7月27日晚,我在传达室接到长途电话,得知珊珊因游泳救人失踪的消息,连夜骑车去电报大楼,打长途电话通知在远郊的父亲和弟弟。第二天凌晨山摇地动,唐山地震。父亲和弟弟中午赶回家,人们都聚在院子里,母亲已处于半昏迷状态。

我和父亲决定立即动身去襄樊,先上楼取随身衣物。我紧跟在父亲后面,磕磕绊绊,几乎连滚带爬上四楼。他老泪纵横,喃喃自语,我冲动地搂住他一起痛哭,并保证今后再也不跟他吵架了。

去襄樊是地狱之旅,不堪回首。

两年后,母亲因长期抑郁患心因性精神病,由我们轮流照看。“一个做母亲的,从痛失女儿到精神濒临崩溃,再到战胜病魔,那得多么坚强、需要多大毅力啊。济年总劝我女儿是为救人而牺牲的,那是以一命救一命。为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要顽强地活下去。(摘自母”亲的口述记录)

1979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重新开张,父亲从民进调回去,主管国内业务部。他整天飞来飞去,开会调研,忙得不亦乐乎。

1980年秋,我结婚搬了出去,与父亲关系有了明显改善。平时各忙各的,周末或逢年过节全家聚聚,吃饭打麻将东拉西扯。80年代是“连接两个夜晚的白色走廊”,虽说阴影重重险象环生,但人们似乎充满希望,直到进入一个更让人迷失的夜晚。1989年春我离开中国。两年多后,父母带田田去丹麦看我。母亲的腿摔坏了,走路不便,我和父亲轮流推轮椅。父亲1990年退休,明显见老了,身材抽缩,满口假牙。大概互相看不惯,我跟父亲还会闹别扭,但很少争吵,相当于“冷战”。有时出门散步,我故意推着母亲疾走,把他远远甩在后面,回头看他弱不禁风的身影,又心生怜悯,放慢速度。

父亲在国外闹了不少笑话,成为亲友的趣谈。巴黎,一个星期天早上,父亲独自出门摄像。一个白人小伙子很热情,比划着要为他拍摄,摄像机一到手撒腿就跑。父亲紧追不舍,行人们跟着围追堵截,那贼慌了神,一头扎进自己家中。有人报警,警察随即赶到,人赃俱在。最有意思的是,父亲跟着去警察局作证,一个法文词儿都不会,居然完成笔录。原来那台摄像机一直没关上,录下全部过程,包括晃动的大地和贼的喘息。那年父亲73岁。待我搬到加州定居,父母去住过两次。美国乡下生活实在太无聊,我又忙,只能偶尔陪他们出门散心。

自80年代起,我和父亲的地位颠倒过来——他对我几乎言听计从,至少口是心非。我们从未真正平等过,有时我多想跟他成为朋友,说说心里话什么的,但发现这不可能。

其实,几乎每个中国男人心中都有个小暴君,且角色复杂:在社会上基本是衙役顺民,不越雷池一步,“人阔脸就变”,对手下对百姓心狠手毒,这在历代造反者身上尤其明显,关键是转换自如,无须过渡;在家中小暴君必是主宰,无平等可言。

直到我成为父亲,才意识到这暴君意识来自血液来自文化深处,根深蒂固,离经叛道者如我也在所难逃。回望父亲的人生道路,我辨认出自己的足迹,亦步亦趋,交错重合——这一发现让我震惊。

1999年年底,盛传世界末日来临。我开车从旧金山回家,夜深,月亮又大又圆,金灿灿,果然有末日迹象。父亲在后座自言自语:“我怎么活了这么大岁数,人生总有个头吧?”

2001年12月2日晚,我搭乘美国联航班机从旧金山抵达北京,享受特殊待遇——专人迎候,专车运送。

病榻中的父亲一见我孩子般大哭,我坐床头紧握他的手,不知如何安慰才好。急中生智,我取出为他买的新款数码相机,终于让技术至上主义者平静下来。但他左手已不听使唤,根本玩不转。

每天访亲会友,晚上回家,我在床头陪他一会儿,把红酒倒进玻璃杯,让他用吸管嘬几口,享受这人世间的那点儿醉意。他摘掉假牙后两腮深陷,目光茫然。他告诉我,他问医生火化疼不疼?他试图用幽默的方式面对死亡。

父亲离世前我获准回去三次,每次一个月。由于强烈的生存意识,他过了一关又一关,最后半年他全面崩溃,只能靠药物维持。第二次脑血栓废掉了语言能力,对他这样话多的人是最大磨难。他表达不出来,就用指头在我手上写,并咿咿呀呀发出怪声。我每天早上做好小菜,用保温箱带到304医院,一勺勺喂他。我多想跟他说说话,但这会让他情绪激动,因无法表达而更痛苦。每回看到那无助的眼神和僵硬的舌头,我心如刀割。

2003年1月11日,星期六,我像往常那样,上午十点左右来到304医院病房。第二天我就要返回美国了。中午时分,我喂完饭,用电动剃须刀帮他把脸刮净。我们都知道,最后的时刻到了。他舌头在口中用力翻卷,居然吐出几个清晰的字:“我爱你。我冲动地搂住他:”“爸爸,我也爱你。”记忆所及,这是我们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这样说话。

第二天早上,我本想在去机场的路上再见他一面,但时间来不及了。坐进机舱,扩音器播放空中小姐软绵绵的声音,马上就要起飞了。我向北京城,向父亲所在的方向,默默祈祷。

本文选自北岛散文《父亲》

中国古今位著名数学家的故事(完美版).doc


中国古今26位著名数学家的故事 1.赵爽,三国时期东吴的数学家。曾注《周髀算经》,他所作的《周髀算经注》中有一篇《勾股圆方图注》全文五百余字,并附有数幅插图(已失传),这篇注文简练地总结了东汉时期勾股算术的重要成果,最早给出并证明了有关勾股弦三边及其和、差关系的二十多个命题,他的证明主要是依据几何图形面积的换算关系。 赵爽还在《勾股圆方图注》中推导出二次方程x2+ax=A(其中a>0,A>0)的求根公式。 '重差术'的证明。(汉代天文学家测量太阳高、远的方法称为重差术)。 1300年前后),字汉卿,号松庭,寓居燕山(今北京附近),“以数学名家周游湖海二十余年”,“踵门而学者云集”(莫若、祖颐:《四元玉鉴》后序)。朱世杰数学代表作有《算学启蒙》(1299)和《四元玉鉴》(1303)。 《四元玉鉴》则是中国宋元数学高峰的又一个标志,其中最杰出的数学创造有“四元术”(多元高次方程列式与消元解法)、“垛积术”(高阶等差数列求和)与“招差术”(高次内插法)。 3.祖暅,祖冲之之子,同其父祖冲之一起圆满解决了球面积的计算问题,得到正确的体积公式。现行教材中著名的“祖暅原理”,在公元五世纪可谓祖暅对世界杰出的贡献。 4.祖冲之(429-500),中国南北朝时代南朝数学家、天文学家、物理学家。祖冲之的祖父名叫祖昌,在宋朝做了一个管理朝廷建筑的长官。祖冲之长在这样的家庭里,从小就读了不少书,人家都称赞他是个博学的青年。他特别爱好研究数学,也喜欢研究天文历法,经常观测太阳和星球运行的情况,并且做了详细记录。 我国历代都有研究天文的官,并且根据研究天文的结果来制定历法。到了宋朝的时候,历法已经有很大进步,但是祖冲之认为还不够精确。他根据他长期观察的结果,创制出一部新的历法,叫做“大明历”(“大明”是宋孝武帝的年号)。这种历法测定的每一回归年(也就是两年冬至点之间的时间)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只有五十秒;测定月亮环行一周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不到一秒,可见它的精确程度了。 公元462年,祖冲之请求宋孝武帝颁布新历,孝武帝召集大臣商议。那时候,有一个皇帝宠幸的大臣戴法兴出来反对,认为祖冲之擅自改变古历,是离经叛道的行为。祖冲之当场用他研究的数据回驳了戴法兴。戴法兴依仗皇帝宠幸他,蛮横地说:“历法是古人制定的,后代的人不应该改动。”祖冲之一点也不害怕。他严肃地说:“你如果有事实根据,就只管拿出来辩论。不要拿空话吓唬人嘛。”宋孝武帝想帮助戴法兴,找了一些懂得历法的人跟祖冲之辩论,也一个个被祖冲之驳倒了。但是宋孝武帝还是不肯颁布新历。直到祖冲之死了十年之后,他创制的大明历才得到推行。 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数值推算到七位数字以上的科学家。 祖冲之晚年的时候,掌握宋朝禁卫军的萧道成灭了宋朝。 5.杨辉,字谦光,钱塘(今杭州)人,中国古代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生平履历不详。由现存文献可推知,杨辉担任过南宋地方行政官员,为政清廉,足迹遍及苏杭一带,他署名的数学书共五种二十一卷。 (一)主要著述 12卷(1261年),《日用算法》2卷(1262年),《乘除通变本末》3卷(1274年,第3卷与他人合编),《田亩比类乘除捷法》2卷(1275年),《续古摘奇算法》2卷(1275年,与他人合编),其中后三种为杨辉后期所著,一般称之为《杨辉算法》。 80问进行详解。在《九章算术》9卷的基础上,又增加了3卷,一卷是图,一卷是讲乘除算法的,居九章之前;一卷是纂类,居书末今卷首图、卷l乘除,卷2方田、卷3粟米、卷4衰分的衰分、反衰诸题、卷6商功的诸同功问题已佚。卷4衰分下半卷、卷5少广存《永乐大典》残卷中,其余存《宜稼堂丛书》中。从残本的体例看,该书对《九章算术》的详解可分为:一、解题。内容为解释名词术语、题目含义、文字校勘以及对题目的评论等方面。二、明法、草。在编排上,杨辉采用大字将贾宪的法、草与自己的详解明确区分出来。三、比类。选取与《九章算术》中题目算法相同或类似的问题作对照分析。四、续释注。在前人基础上,对《九章算术》中的80问进一步作注释。杨辉的“纂类”,突破《九章算术》的分类格局,按照解法的性质,重新分为乘除、分率、合率、互换、衰分、叠积、盈不足、方程、勾股九类。

写在书单之前: 谈原版阅读,就不得不提纽伯瑞儿童文学奖。这些有脉络,有深度,兼具文学性和艺术性的作品,可以引导阅读黄金期的孩子,独立思考,塑造人生观和价值观。

纽伯瑞儿童文学奖,又称纽伯瑞奖,是由美国图书馆学会的分支机构,美国图书馆儿童服务学会,于1922年为纪念纽伯瑞而创立的奖项,专门奖励上一年度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

纽奖每年颁发一部金奖Medal Award,一部或数部银奖Honor Books,得奖者必须为美国公民或居民。获奖作品的水准举世公认,就重量级而言,堪称英文界的儿童文学奥斯卡

纽奖设立以来近百本金奖作品,二宝妈用一张 时间轴 汇总了最近30年 () 纽伯瑞文学金奖的获奖作品,按图索骥,一目了然。

下面是详细的 书单汇总表 ,按颁奖年份倒序排列,每本书都标明了AR值,蓝思指数,单词数及作者,方便大家对照和参考。

除了最近30年的全部金奖作品,还有1922年纽奖创立以来的一些名家经典之作,虽然时隔久远,但文学的魅力永远不会褪色。

纽伯瑞奖信誉卓著,其很多获奖作品,先后被迪士尼等影视公司改编成了优秀的儿童电影,让经典在更广泛的领域里得到传播和欣赏。  

下面是二宝妈精心挑选的八部改编成电影或动画的纽伯瑞金奖作品,按电影出品年份,由近到远排列,都是 “叫好又叫座” 的精品佳作。

二宝妈温馨提示 ,阅读和观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体验,可以相辅相成。影视剧给孩子直观的视觉感受,但文字的韵味和美感往往超越影像,给孩子无限的想象空间。

阅读能力强的孩子,建议先读原版文字小说,再看电影。个别背景不熟悉,情节复杂的作品,阅读前先看看电影,可大大降低孩子的阅读难度,也为顺利进入文字阅读做一个铺垫。

谈到选书,二宝妈建议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是 自身兴趣 ,二是 阅读能力 。执行起来,就是兼顾“题材”和“难度”,选择喜欢且适合的书。

关于题材,纽奖作品向来以题材丰富著称,着眼儿童视角,内容包罗万象,充满人文情怀,绝大多数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

关于难度,通常用蓝思指数和AR值来评定。二宝妈给书单里的金奖作品做了一个简单的数据分析,通过饼状图直观呈现 难度分布

蓝思指数: 纽奖小说,语言难度通常介于蓝思指数500L到1200L之间。近30年金奖作品,约三分之二集中在蓝思600L到900L之间,低于600L和高于900L的各占五分之一。

蓝思指数什么概念呢?初章【神奇树屋】蓝思介于300L到500L之间,中章【老鼠记者】的蓝思大概500L到700L,而高章【哈利波特】的蓝思在1000L上下,供大家对比和参考。

AR数值: AR是从四个维度来衡量原版书的难度,文本内容词汇难度平均句子长度总单词数。AR值最低为0,最高可达12.9,相对蓝思指数,其分级更加全面和细致。

如上图所示,过去30年超过80%的金奖作品,AR值介于4.0到6.0之间,13%是低于这个难度的,还有6%是AR高于6.0的。

绝大多数作品的兴趣等级是MG,即Middle Grade,对应英语母语国家的小学中高年级 (Grade 4 to 6)。

基于上述原则,二宝妈精心挑选了十二本 难度相对较低,篇幅也不算很长 的纽伯瑞获奖作品,给刚刚接触大奖书的孩子们。 除了鼎鼎大名的【夏洛的网】是银奖,其余作品均在当年斩获金奖,口碑和水准都非常高。

这十二部作品的蓝思指数在520L到750L之间,AR值介于3.4到4.7之间。篇幅最短的不足万字,短小精悍,最长的不到5万,平均3万词左右。

作为篇幅和字数的参考,【查理的巧克力工厂】大约3万多词,而原版的【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大约7万多词。这些作品题材广泛,难度适中,绝对是大奖书很不错的切入点!

下面是超全的图文大盘点,包括金奖书单里所有作品的中英文名 + 作者信息 + 图书封面 + 内容简介 + 作品点评 + 适读年龄。绝对是进阶深度阅读,屯书剁手必备的实用干货贴。

内容简介:  纽伯瑞奖首次颁发给漫画小说,表彰其对儿童文学的杰出贡献。主人公是一个12岁的非裔美国男孩,热爱卡通,去了一所知名的私校,成为了学校中少数的有色人种。

作品点评: 拿奖拿到手软”的作品,还获得了纽约时报畅销书等多个大奖。作者直面种族问题,通过全彩漫画的方式,告诉孩子们即便生活在一个充满敌意的环境中,也要永葆善良。

中文译名:  梅西·苏瑞兹的蜕变

内容简介: 主人公Merci是个坚毅又迷人的古巴裔美国女孩,在家人的支持下,始终用幽默面对生活中一轮又一轮的挑战。小说深入描写了家庭变迁带来的多文化身份认同的复杂性。

作品点评: 梅格·梅迪纳用真挚而温情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古巴裔美国人的生活面貌。告诉孩子们,尽管困难和挑战迎面而来,永远不要动摇自己的决心,更不能辜负家人的爱。

内容简介:  小说讲述了四个背景不同、性格各异的孩子因意外而相遇并产生深厚友谊的故事。在这场“拯救行动”中,他们不仅收获了友谊,也更进一步的了解真实的自己。

作品点评: 拥有菲律宾血统的女作家,通过细腻的笔触,呈现了恃强凌弱,自我接纳,宣扬个性以及追求真我的多种观念。引导孩子们正确面对霸凌,以自信豁达的方式看待生活。

中文译名:  醉月的女孩儿

内容简介: 一个关于仁爱,好奇心和魔法的奇幻童话。女孩Luna被女巫收养后,偶然被灌注月光而获得了神奇的魔力,但如果不能掌控自己的魔法,就会引发一场不可避免地危机。

作品点评: 擅长营造魔法世界的Kelly,给大家呈现了一段富有智慧,勇气和爱心的生命之旅,一部跨越孩童与成人,现实与虚构的史诗童话。将由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拍成动画

中文译名:  市场街的最后一站

内容简介: 童书史上第一部同时斩获纽伯瑞金奖凯迪克银奖,29个国际大奖的年度最佳绘本。讲述小男孩和奶奶一起乘坐公交车时,学会欣赏生活中一点一滴小美好的故事。

名家点评: 从纯真孩童和智慧老者两个不同的视角,描述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启迪心灵成长。通过油彩与拼贴技巧,营造拉丁美的壁画风格,文学性和插画的艺术性相得益彰。

内容简介:  独特的诗体小说,用跳跃的诗句吟诵少年的成长与梦想。讲述两个非裔美国人,双胞胎兄弟之间的故事,他们俩都酷爱篮球,但进入中学后产生种种矛盾,渐行渐远。

作品点评: 作者用一种自由的,Hip-hop韵律般的诗体形式,完美呈现了主人公的篮球梦想,成长的希望和青春期的烦恼。主题贴近孩子生活,是亚马逊篮球类书籍的销量冠军

中文译名:  弗罗拉与松鼠侠

内容简介:   讲述因父母离异而愤世嫉俗的小女孩Flora,和拥有特异功能的松鼠的故事,叛逆的女孩在松鼠 的帮助下,放下防御的面具,重新感受到父母对她深深的爱。

名家点评: 在文字中插入漫画风的铅笔画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和突破。这个温情的故事告诉孩子,爱会把生活中的不可能变成可能,把失去变为重新拥有,爱才会让生命熠熠发光。

特别推荐: 作者凯特·迪卡米洛,三度斩获纽伯瑞大奖的当红儿童文学作家。代表作有【浪漫鼠德佩罗】【小猪梅西】【爱德华的奇妙之旅】【傻狗温迪克】。其文笔细腻温情,广受孩子们欢迎。

中文译名:  独一无二的伊万

内容简介: 讲述一只被关在购物中心里的大猩猩Ivan的感人至深的故事。伊万的命运就是供人类观赏,直到他遇到小象露比,才意识到这里只是个牢笼,他的整个“猩生”都被改变了。

作品点评: 作者文辞优美,字字珠玑,用她幽默而辛辣的语言,搭建起了这个关于友谊,勇气和希望的故事。罕见的温情系动物小说,治愈心灵,引导孩子们反思人类和动物的关系。

中文译名:  诺福镇的奇幻夏天

内容简介: 是一部半自传半小说的作品,讲述一个名叫Jack (作者同名) 的小男孩所经历的奇妙而不可思议的奇幻暑假。这个小镇里,过去即是现在,现在令人困惑,而未来更是无从追索。

作品点评: 作品大胆结合真实的历史故事,作者的成长经历,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将历史,神秘,幽默融为一体,也是一部悬疑小说。告诉孩子们,历史不会重来,成长也不能复制。

中文译名:  月光照曼镇

内容简介: 讲述一个富有冒险精神的小女孩被父亲送到一个名叫Manifest的小镇的故事。女孩无意中发现了一个装满信件的盒子,在当地居民的帮助下,探究一桩多年谜案的故事。

名家点评: 女作家克莱尔倾注了自己无限的深情,通过优美的语言、个性的人物塑造,跌宕起伏的情节设置,细腻的环境描写,完成了这个个血肉丰满、感人至深的故事。

中文译名:  当你找到我

内容简介: 是一个围绕独立,救赎和友谊三个主题展开的充满悬疑的故事。小女孩米兰达接连收到四封神秘信件,写信的神秘人似乎了解她的过去、现在以及将来的所有事情。

作品点评: 作者巧妙地将对时间的思考融入神秘的科幻小说,故事扣人心弦,真正的着眼于孩子们看待世界的特殊视角,微妙的心理活动和特别的思维方式,极易产生共鸣。

中文译名:  坟场之书

内容简介:    讲述小男孩Bob在父母被谋杀后,逃离到墓园,由那里的幽灵们抚养长大,从此过上了与其他孩子截然不同的生活。他在墓园里学会爱,勇气和责任,并且勇于冒险。

作品点评: 一部带有奇幻色彩的,关于爱,成长和冒险的小说, 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优美的遣词造句,出乎意料的结局,深受业内肯定,同时斩获 美国纽伯瑞金奖

中文译名:  好心的大爷,帮帮忙!

内容简介: 这不是一本传统的小说,而是由一系列独白和对话组成。带你穿越到1255年的英国村庄,22个身份各异的角色,如僧侣,逃亡的男孩,公爵女儿等,讲述不同的故事。

作品点评: Lauar创作的历史故事集,取材自真人真事,比虚拟的小说更引人入胜。插图是罗伯特·伯德模仿13世纪的手抄本创作,笔触细腻传神,场景波澜壮阔,与文字相得益彰。

内容简介: 主人公是一个十岁的小女孩Lucky,妈妈不幸去世了,敏感的女孩因为误会继母Brigitte要抛弃她而离家出走,最终化解了误会,与家人重归于好的故事。

作品点评: 故事有着悲伤的基底,却始终阳光明媚,即使走到绝境,Lucky的毅然决然,始终让人充满力量。对于每个在困境中奋力前行的孩子,这本书都会赋予你梦想的力量

中文译名:  生命交叉点

内容简介: 讲述 一群刚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在平凡的日子里追求人生的浪漫与新奇的故事。在这个炎热的夏天里,每个人都经历了一些事情,他们成长了很多,也找到了真正的自己。

作品点评: 描写青春期心灵困顿的小说,生命充满各种交叉点,却有无限的可能性。编排手法独特,结合意识流、歌词和电影分镜头,是纽奖小说中风格最现代,最独特的作品。

中文译名:  亮晶晶

内容简介: Kira-Kira在日语中的是“亮晶晶”的意思,主人公是移民到美国的日本家庭中的一对小姐妹,姐姐Lynn后来得了重病,妹妹Katie无微不至的的照顾,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作品点评: 这是一部描写亲情和 姐妹情深 的感人力作 作者以静如止水的笔调描述了女孩的童年之旅,贫困,歧视乃至病痛,但读者仍能从中感受到由内到外散发出来的希望的光辉。

中文译名:  浪漫鼠德佩罗

内容简介: 讲述一只名叫德佩罗的老鼠,拯救美丽的人类公主的故事。老鼠喜欢英雄救美的故事,后来他爱上了豌豆公主,单枪匹马冲入地牢,救出了公主,并赢得了公主的芳心。

作品点评: 这是一本由爱,希望,光和原谅交织而成的小说,分为四个部分,每部分从四个角色的视角来叙述,奇幻又发人深思。在2008年,由华纳公司拍成了卡通电影

适读年龄: 7~10岁

中文译名:  铅十字架的秘密

内容简介: 是一个探寻身世之谜,追求自由的故事。主人公是英格兰小村庄的一个13岁男孩,母亲去世后成为孤儿,他为了生存逃离村庄,带着藏有身世之谜的铅十字架亡命天涯。

作品点评: 这是一个精雕细琢,充满冒险和战斗的悬疑故事,从头至尾悬念迭起。作者把主人公的身世背景和历史融为一体,带领读者身临其境的参与了一个大男孩的生命大冒险。

适读年龄: 8~12岁

中文译名:  碎瓷片

内容简介: 以十二世纪的韩国为背景,主人公Tree-ear生活在以青瓷器闻名的制陶村。Tree-ear对制陶工艺很感兴趣,作为一个被人看不起的孤儿,他决心通过陶艺品来证明自己。

作品点评: 韩裔美国作家的风格独特,亲切而极富想象力,以充满活力的方式融入韩国文化,民间故事,艺术和历史。给孩子们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如友谊,关怀,勇气和责任。

适读年龄: 9~12岁

内容简介:    在美国经济大萧条的背景下,以妹妹玛丽的视角描写了离开芝加哥后的乡下生活和形形色色的人物。回到芝加哥后,玛丽还是无法忘记在小镇与奶奶共同度过的365天。

名家点评: 作为【我那特奇的奶奶】的后续作品,记录了充满戏剧性的生活琐事,塑造了性格刚强怪异,但心地善良的奶奶形象,剧情充满了欢笑和转折,让人忍俊不禁。

内容简介: 讲述的是经济大萧条时期的一个十岁孤儿Bud的故事,他从小失去母亲,于是根据线索寻找亲生父亲,历经挫折,最终找到了关爱他的亲人,和他一直渴望的幸福生活。

名家点评: 真实地描述了巴Bud恶劣的生存环境,同时也赋予人物以希望与光明,时刻不忘以幽默的笔调让读者莞尔一笑。作品同时获得了科丽塔·斯科特·金图书奖纽伯瑞金奖

中文译名:  别有洞天 / 寻宝小子

内容简介: 讲述了一个有着浓郁传奇色彩的悬念故事,少年史丹利被冤枉而来到残酷的少年管教营,终日在干涸的湖床上顶着烈日挖洞,出人意料的竟然挖出了一个天大的秘密。

名家点评: 一部充满奇妙创意且扣人心弦的作品,也是 唯一同时获得 纽伯瑞金奖 国家图书奖 的童书,曾持续154周位居童书排行榜,堪称美国儿童文学史上的奇书,成年人也会怦然心动。

内容简介:    讲述1930年的美国大萧条时期,14岁的女主人公比莉在俄克拉荷马州抵御沙尘暴的艰辛生活。面对生活无情的苦难折磨,比莉表现出了令人鼓舞的力量,去努力地抗争和超越。

名家点评: 一部描写生活艰辛,找回亲情温暖的杰作。全书采用诗与散文相结合的优美文体,语言清润细腻,极富特色。这部散发人性光泽的作品,带给读者无尽的感动与启迪。

中文译名:  相约星期六

内容简介:    讲述身体残疾的女教师,带领由4名年轻人组成的六年级代表队,坚持每周六一起训练,经过一次次的努力,最终打败七年级和八年级,一举夺得竞赛桂冠的励志故事

名家点评: 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娓娓讲述四个人的故事,简单平淡的情节,因为作者智慧的文风和笔底潜藏的激情,而变得张力十足,同时充满了情感的温度和友情的力量。

特别推荐: 作者 科尼斯伯格 ,处女作【小巫婆求仙记】于1968年荣获纽伯瑞银奖,【天使雕像】更在同年获得纽伯瑞金奖,这在纽奖历史上是首次。又一力作【相约星期六】第二次摘得纽伯瑞金奖, 奠定了她在儿童文学领域的地位。

中文译名:  孤女流浪记

内容简介: 以中古时期的英格兰为背景,一个无家可归的女孩儿Bettle,被村里的助产士收留并成为其学徒,经过一连串的波折,终于得到想要的三样东西,容身之处,衣食无缺,心灵充实。

作品点评: 作者凯伦对研究中世纪英国历史极有兴趣,所以小说的背景如此逼真。这是一部儿童文学中的历史小说,对人物行为,故事场景,历史事件的刻画十分细腻。

中文译名:  印第安人的麂皮靴

内容简介: 讲述一个13岁的少女Sal,经历了母亲不告而别的困惑,和爷爷奶奶一起万里寻亲的故事,在曲折而又充满乐趣的旅途中,Sal悟出很多道理,体会到了爱和理解的珍贵。

作品点评: 一个启发性的故事,告诉孩子要设身处地的为周围人考虑,不要轻易对他人下判断。推荐给每个成长中的孩子,和依然在成长中的妈妈,学会面对离别,珍惜眼前拥有。

中文译名:  记忆传授人

内容简介:  主人公生活在一个乌托邦的未来社会,世界井井有条,但没有记忆和感情。他成为“记忆传授人”后,发现了隐藏在脆弱的完美下的黑暗秘密,于是决定改变这一切。

作品点评: 这是一本颇富创意、鼓励青少年自主思考的 人文科幻小说 ,曾改编成 全球热销电影, 因为有不美好,才会有美好;因为有背叛,才懂得真心的可贵;是一本值得永远珍藏的书!

中文译名:  想念梅姨

内容简介:    梅姨死了,她的先生欧柏和养女夏天都收到了沉痛的打击。邻居的孩子莱图斯走进了这个家,在他的帮助下,欧柏终于能面对妻子已死的现实,打起精神好好生活下去。

作品点评: 一个关于爱和生命的温情故事,堪称纽奖最治愈人心的作品。作者至情至善的讲故事技巧在作品中展露无遗,背后隐藏着打动人心的亲情,以及关于生死意义的积极探索。

中文译名:  喜乐与我

内容简介:  一只遭主人虐待的小猎犬Shiloh,从酗酒且脾气暴躁的主人Judd那里偷偷逃跑,向男孩Marty求助,Marty决定不顾一切的保护Shiloh。最后,终于打动了Judd的铁石心肠。

名家点评: 一个很温暖的故事,展现了小男孩在关爱一只小狗的经历中,如何学会了成长、信任与尊重。娓娓道来般叙事,自然流畅,毫不矫揉造作,在1996年被改编为同名电影

中文译名:  疯狂麦基

内容简介:    讲述一个富于传奇色彩的男孩,跑得比狗还快,被周围人认为“是个疯子”。他热情善良,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小镇上长久对立的两个种族关系缓和,自己也找到了一个家。

名家点评: 本书引发很多思考,关于种族,流浪和家。黑人白人,或“不黑不白”的人,内心都是孤独的,最后,他们在爱里找到化解,在家里找到温暖。小说曾被改编为电视电影。

中文译名:  数星星

内容简介:    讲述一位住在纳粹占领下的10岁丹麦女孩儿的故事,当纳粹开始追捕犹太人时,女孩儿决心和家人冒着生命的危险,帮助她的犹太朋友一家躲避纳粹的搜索。

名家点评: 美国中学生的必读佳作,生动展示了两个小女孩儿的深厚友谊,善良家庭面对道德抉择时展现的人性光辉 透过女孩的眼睛,让全世界见识了丹麦反抗纳粹的英勇之举。

中文译名:  又丑又高的莎拉

内容简介:  讲述两个自小生长在草原、失去妈妈的孩子,想为爸爸留下新太太而努力的故事。从12岁女儿安娜的视角出发.赋予每个日常事件生命,展示了儿童善良又复杂的内心活动。

名家点评: 能带给读者美感触动的好书,介绍草原上的农家生活,扩大小读者的生活视野,唤起人们内心深处,失去和恐惧,爱与希望的复杂情感。作者的乐观坦诚贯穿全书。

中文译名:  仙境之桥

内容简介:  讲述两个孤僻孩子杰斯和莱斯利,在学习和生活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在树林里建立了一个神秘王国的故事。莱斯利不幸死去,杰斯从那里获得了力量和勇气,开始新的生活。

名家点评: 二十世纪末美国现代文学经典的瑰宝之一,取悦全球两个时代的读者。是个关于冒险、友谊、失去,和一段改变人生的幻想之旅的迷人故事,全球总销售量超过二百万。

中文译名:  时间的褶皱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探索时空维度的科幻作品,讲述小女孩和哥哥,在神秘朋友的帮助下,通过“时间的褶皱”,穿越星际和时间,来到另一个星球,寻找被困父亲的惊险历程。

名家点评: 世界儿童文学史上不可逾越的经典,凭借扎实的科学背景,无可匹敌的想象力,激发着几代人的思考和灵感。也是一部探究爱与宽容,信任与勇气等人生主题的鼓舞人心之作。

中文译名:  夏洛的网

内容简介: 讲述农场的谷仓里,蜘蛛夏洛和小猪威尔伯建立了真挚的友谊。为挽救威尔伯的生命,夏洛用尽最后一口气,用蜘蛛丝编织了一张爱的大网,激起无数人心中的爱与温情。

名家点评: 傲居“美国最伟大的十部儿童文学名著”首位!风行世界五十年,全球畅销千万册。翻译成32种语言,两度改编为热门电影。一首关于生命,友情,爱与忠诚的赞歌!

中文译名:  草莓女孩

内容简介:  讲述移居到佛罗里达州的一家人,在新的土地上建设美丽家园,却因在房前种植草莓,和邻居发生了一些矛盾,但通过“草莓女孩”柏蒂的努力,两家人成为了亲密的朋友。

名家点评: 一个充满进取心,包容心和生活乐趣的真实故事。作者浓墨重彩的演绎了不同地区的美国人,在对抗现实的生活中,引人共鸣的画面,让人们了解不同地区的生活样貌

中文译名:  银顶针的夏天

内容简介:  有关威斯康星农场的温情故事,一位可爱的小姑娘加妮特在河滩上捡到一枚银顶针后的快乐生活,拥有银顶针的这个夏天,给了加妮特童年所有的幸运,温暖和幸福。

名家点评: 充满人情味的独特作品,内容清爽明快,小女孩对自然充满爱,对生活充满希望,她的快乐、善良、开朗和乐观让人为之动容,这也是该作品经久不衰的奥秘。

中文译名:  杜立德医生航海记

非常奇特的航海冒险动物小说,讲述英国一位喜欢动物,精通动物语言,专门给动物看病的杜立特医生,带着他的助手男孩汤米,应邀出诊非洲所经历的种种奇遇。

名家点评: 富有神奇又合乎情理的幻想,同时涉及大量的地理、历史、生物、天文、航海等方面的知识。读来跌宕有致,又不乏幽默感,多次被搬上银幕。胖墩墩的好好先生杜立特医生也是各国儿童喜爱的童话人物之一。

距上次更文已过去大半年,感谢大家不离不弃。很多未曾谋面的朋友私信我,二宝妈真的非常感动。这里解释一下,二宝妈一直都在,主要由于工作原因,过去一年繁忙了很多。

最后,真诚感谢大家的关注,我会继续努力码字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80后小时候看的故事书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