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中电容器充电放电电流图放电时电流怎么走啊?为什么那面走?如下图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本帖最后由 天之蛟龙 于 14:33 编辑

简单介绍一下电感式(PEI)和电容式(CDI)点火的区别:


1、点火能量存储的方式:
直流CDI是以DC-DC升压方式将电压提升至200V左右;交流CDI是将磁电机的点火充电线圈直接或经过倍压后,再对点火器内部的点火电容充电,点火能量是以电场的形式,存储于点火电容内。
PEI在点火前几毫秒开始对电感式高压包通电,进行“充磁”,点火能量是以磁场的形式,存储于电感式高压包内。

2、点火能量建立需要的时间:


直流CDI的DC-DC升压效率与振荡部分的元件参数有关,一般要求点火电容的电压要能达到180~200V。充电时间大约7~10ms才可以充满。
一般在低转速下,点火电容上的电压能充满,而随着转速的升高,当点火周期小于充电时间的时候(8571转对应7ms周期,6000转对应10ms周期),点火电容上的电压已经充不满了。
在点火电容的电压还没充满的情况下,下一次点火时间已到,就开始点火了,这样在高速时的点火电压越来越低,超过12000时(周期为5ms)可能由于点火电容的电压过低而出现断火的现象了,转速再升高,就完全不点火了。
交流CDI是由磁电机的点火充电线圈提供的,也同样存在高速无法充满电的情况。倍压式交流点火器由于把线圈的另一半周的能量也利用起来,比于普通的交流CDI点能量要高,但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只是比普通的好一些而已。
无论直流还是交流CDI,点火电容的容量越大,充电速度就越慢,高速时的点火电压就越低。
一方面可以通过优化充电电路,提高充电效率来解决,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点火容量来提高高速时的电容端电压。但是容量减小,点火能量也随之减小了,所以在容量的选择上,是一个鱼和熊掌的关系,需要均衡和取舍。
电感式高压包内存储的能量与自身电感量和流过的电流成正比,一般的摩托车电感式高压包“充磁”时间约4~5ms就能充满,超过这个时间存储的能量不会再有明显的增加,多于的能量将转换为发热损耗;低于这个时间,能量会有所减小,但一般大于2ms,也能可靠地点火。
而对于一些赛车上使用的电感式高压包,内阻更低,“充磁”时间更短,约2ms左右即可。因此,对于过万转的发动机,电感式点火也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足够的点火能量。
通过信号发生器测试,配合标准的电感式高压包也可以达到25000转的连续正常点火。

3、点火能量的释放过程:


CDI点火器的能量是存储在点火电容内的,在点火时刻到来的时候,通过可控硅接通放电回路,对高压包初级进行瞬间放电,这个放电的电压高(等于电容上的电压)、时间短(10us~50us),通过高压包再次升压达到2~3万V的高压进行点火。
PEI由于在点火之间提前导通,高压包初级一直存在3A左右的电流,已经建立了很强的磁场。在点火时刻到来时,对晶体管进行瞬间关断。初级电流瞬间消失,电流的突变会引发磁场的突变,于是在高压包次级产生感生电动势,由于升压比较高,次级产生2~3万V的高压进行点火。

4、点火持续时间的差异:


CDI放电持续时间较短,在测试台放电盘上测试,8000转以上看到的仍然是一条比较清晰的高压电弧。
PEI放电持续时间长,在测试台放电盘上测试,随着转速的升高,会逐渐出现“拖尾电弧”,转速越高拖尾越长,这足以说明在第一次点火后,仍然存在多次持续不断的点火,直到拖尾消失。

有奖问答(日结束) 1、如下图的CDI点火电路图,请指出它的充电和放电回路和电流方向。(答对本题的网友购买包邮(新疆、西藏 青海 港澳台 除外))

2、下图的PEI电感式点火,就是对电感式高压包初级进行通电和断电来实现点火,那么请问:


为什么在初级断电的时候产生高压点火,而在通电时却没有发现它会点火呢?(答对本题的网友购买免费送)

,是最大值。@_@在t=0的时刻,电容本身没有储存电荷,所以其两端的电压为零,相当于短路,电路中电流的大小有E/R来决定;随着电容的充电,电容两端的电压逐渐升高uc(t),电容此时相当于一个反电动势,电路中每一时刻的电流为:[E-uc(t)]/R;直至电容两端电压等于电源电动势E,充电电流为零,充电停止。理解为电子流向的反方向为电流流向,这样比较好理解。那么上面的问题就变成根据电容器两极板电荷变化判断电子流向,似乎好理解一点吧。嗯嗯,我决定打酱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容器充电放电电流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