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和大四觉得室友还不错关系还不错,但是一般放假毕业之后我都不怎么和她们联系无论是群还是单个人之间,除非有人找我

一起住了半年多了,我是那种比较爱学习的,高考没考好,所以就一心要考个名校研究生,然后白天几乎就是图书馆教学楼食堂三点一线的,室友吧特爱玩,觉得我总去图书馆特不合群,平时学... 一起住了半年多了,我是那种比较爱学习的,高考没考好,所以就一心要考个名校研究生,然后白天几乎就是图书馆教学楼食堂三点一线的,室友吧特爱玩,觉得我总去图书馆特不合群,平时学习什么的觉得我特奇怪,上课呢我也是坐前三排,她们坐倒数,没有什么共同话题,然后家里离得又近,就每周都回家,没啥矛盾,就是不像他们三个那么亲,有什么好的相处办法吗,第一次住宿舍蛮迷茫的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你的人生目标以明确了。要想成就未来的人,都是不合群的,这个你没必要纠结。现在的成功人士,都有经历过不一样的一段人生,你都可以去了解。每个人的目标都是不一样的,现在的努力是给将来打下更好基础。只要自己曾经努力过珍惜过,自己对自己有个交代不后悔,就可以对的起自己的人生。对于舍友就以平常心对待,平常生活中,舍友遇到困难能帮就帮,不能帮就提醒一声,这个我帮不了,就可以了。做好自己,让别人去说吧!慎独在成长中每个人都要经历的,谁也不可能陪伴你一生。你现在的拼搏,你将来一定会感谢你这段美好的时光。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哪有闲时间在乎无关紧要的事情呢

 本人2003年考进南京大学某院,2007年本科毕业。

    后进入上海一家400人左右的私营企业工作五年,换过不同部门及工作岗位,从实验岗换到文职岗,文职岗位从最先的技术岗到后来技术与行政、人事和工会工作交叉进行,工作的后两年经常与政府部门打交道。    对于很多人来说,走进职场的第一节课现场并不在单位,而是租房。大部分同学大学毕业后的工作都需要在外租房居住,家和工作单位在同一地方的毕竟是少数,刚毕业就可以买房的毕竟也是少数。离开学校到不同城市的单位报到,第一件事情就是寻找将来在这个城市的落脚点,一个临时归宿。以北上广为例,这些一线城市房租在很多刚走出校门的同学们眼中看来都偏高,这样催生了一种普遍的租房形态:合租。所以寻找合适的室友便成为一件需要慎重考虑的事情。  这样的室友关系与大学同寝的室友关系又有些许的不同。大学寝室其实还是有点约束关系的,进大学之前已经由辅导员分配好(南京大学好像一直都是按姓氏来排序,班级也是,寝室也是。我觉得寝室每年都可以适当做一些强制调整,我直到大学毕业,都跟我姓氏排序很远的同学非常不熟。。。),同吃同住至少四年,一般临时换宿舍的人不多,少数无法适应寝室生活的同学,经由辅导员的调解或者室友的体谅也能将就。  但是合租不一样,除非一些要好的朋友相约一起租房,大部分天南海北的社会人在合租之前都是陌生人,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各自承担的合租费用也比学校的住宿费用高出一大截。某些生活习惯如果一直无法磨合,磕磕绊绊的事情越来越多,矛盾也会越积越多。租房本来是在疲累的工作之后有一个安身之所,最后关系无法调和变成矛盾的战场大有人在。    举例说明。我家离上海稍微近一点,在去单位报到前一个月先去上海踩点,预交租房定金。因为觉得同一个公司的新进员工可能会比较靠谱,加上当时的人事经理也建议同期进公司的同事可以一起合租,在未见面未经初步了解的情况下找了同事H合租。    我们当时说好合租一年,也没有再跟H签其他协议。H来时第一句话就是上海房租在过年前后会降价,我租的房子偏贵,过年她要自己找便宜的房子搬走。既然觉得我租的房子贵,之前为何不提出不租,我可以另找合租啊,非要等来了以后提出过年时房租降价再搬呢?我后来理解为她就是找临时落脚点而已。  虽然后来我又找到合租室友Z,但因为H的行为本身,瞬间给刚出社会的我上了一节信任课,让我不再轻易的相信别人,而且无端损失了一间房一个月的租金。当然从Z以后我跟所有合租的室友都相处愉快,包括后来我把自己租的房子退掉跑去跟别人合租,那都是很愉快的经历了。    我当时初出校门,无法理解H的一些行为,一直到很久以后,一些事情才慢慢有了合理解释,并且增加了我的租房经验。    第一,H认为我是二房东,收她钱要听她使唤。所以极懒,整个房子的卫生从来不做,只顾她自己的房间,马桶脏了会指挥我去刷洗。    建议:这一点,虽然其实之前所有的租房事宜都是我在弄,但是我不是租了房再转租给她的,讲明是合租,所有的事情就应该共同承担,包括H先行退出合租的行为,对我来讲都是不负责任的,在第一天我就可以让她搬出,但我为了顾及同事之间的面子,当时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由她去,不想闹得很难看;  在合租之前,一定要先了解一下合租人,可以先租下房子,慢慢找合租人。多聊一聊,多了解,即使耽误十天半个月,也比半路甩手就走的人强。合租就是需要共同责任,不然合租干什么。后来Z来看房的时候,跟她多聊了几句,就能看出是很好相处的人,果然不出所料,我们就属于共同承担租房责任,一直到现在Z结婚生子都保持朋友之间的联系。    第二,在我跟H还处于磨合期的时候,H提议两个人的钱合用,一起做饭吃。实际做饭的都是我,H还要指责我没有按照她的口味做饭,没有把她顾忌的菜剔除。    建议:我结婚以后意识到,我家跟我老公家一个江南一个江北车距才2.5小时,吃饭口味都有显著的差异,更何况一个长三角一个西北的陌生人,彼此还不熟悉。合租房子,共享的是空间不是生活。厨房和客厅可以共用,除非彼此很熟悉,可以接受相互的生活方式,才可以一起吃饭。    我第一次租房到期退租后跟租了三室一厅的两个人合租,互相熟了之后,我经常一个人做饭三个人吃,虽然跟合租人本身的品行也有点关系,但至少证明了三个人(河南,山东,江苏)三种口味也能很好的调和。    第三,谈谈H这个人本身。H父母都生于东北,工业环境下长于西北。到H这一代就完全是西北生西北长的当地人了。因为父母属于同辈的佼佼者,到H这一代,H又比同辈的小孩有出息(从小到大学习好,名牌大学),父母宠的不是一点点,家族里的人无论老少都要让着她,所以她在跟我合租的时候,有些坏毛病会不由自主的流露出来:优越感,觉得高人一等,指挥我东跑西跑是常事,东西坏了找我修,没饭吃找我做,有时候我都觉得自己是她老妈子。但是对人极其不尊重,不会说:请,谢谢等等。张嘴之前先斜睨一眼,然后就是:唉,那谁,你要吧啦吧啦什么的,对父母说话的语气没有正常的,都很冲,她父母还十分开心。到合租后期我其实十分反感了。    建议:我后来也在反省我自己是不是这样的人,有没有她身上这样那样的毛病,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首先,父母供养我到二十几岁大学毕业,好不容易工作了,对父母的孝心不仅仅体现在礼物和金钱上,要有起码的尊重,说话的方式,小孩子语气冲可以理解,一个成年人语气那么冲,如何教导自己的后代呢?    其次, H的角色好像还没有从父母的羽翼下转换过来,我作为H的同事跟合租的室友,不承担老妈子这个角色,自己的事情自己不做,别人没有义务帮你做,帮做了应该有礼貌,我后来在请别人帮忙的时候,特别注意这些细节,张口带笑,请和谢谢一直放在嘴边。这样的态度在工作中十分重要,有时候这样的态度能给你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我离开公司之前,照顾到新员工来自全国各地,去年夏天的新人入职前,由公司提供锦江连锁半个月的标间住宿,作为来上海的过渡,大大缓解了他们初来上海的不适和住房尴尬,也有充裕的时间互相认识磨合和合租找房。对一个私营企业来说,我认为已经是它成立十几年来的一种进步了。  PS:我一直认为刚到新的地方,到实体中介比网络中介靠谱,网络租房可以等你熟悉了当地的情况再做打算,实体店跑不掉,网络租房骗子太多。走正规程序,签正规合同,交该交的佣金,不贪不能贪的小便宜。中国国内租房比美帝容易多了。下期预告:走进职场(三)——同事是前车之鉴--※ 当年进这家公司有点误打误撞的意味。之前准备考研,准备的十分不充分,报考异地的异系,有个同学建议也投简历。一共参加过一次会展中心的五校联合招聘会,投了五家单位,这五家都给了面试,有一家甚至二面跑去苏州,当时那家日本企业的苏州工厂甚至都没有建成。    我进的这个私企,没有笔试,我拿不出手的专业课成绩也没有理会,只是做了一个简单的PPT介绍一下自己的课题,这个面试方法一直延续到现在没有改变,我觉得比单纯的笔试更能考验人的能力,本科硕士博士,都要做这样的PPT报告。只是最近几年招本科生的比例已经下降的不成样子,去年底我最后一次参加招聘,全部是硕士以上,像我这样水平的,去年参加招聘会都没有人会考虑,我放弃了多少份优秀的本科简历根本数不清,罪过罪过。  这家公司当时的CSO是个澳门人,美国生活多年,有一些当时同行业间比较先进的理念。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当时公司自创的实验记录本,设计得相当的先进,让南京大学基础培训出来的我都觉得实验记录自愧不如。若干年后的今天,我偶然见到老公带回的献宝似的实验记录本都不当回事。我离开公司之前,实验记录本又经过多番改造比美帝现行的普通实验记录本高了不知道几个台阶去了。当然公司是与时俱进的,这几年大海龟小海龟招了一箩筐,现在基本能与国外同行同步了,回归的越晚的海龟,带回的方法和经验越先进。    提示:在大学所学的知识,能应用到工作中的不过10%左右,常用到工作中的也不过1%的样子,大部分是某点的重复再重复。但是工作能教会你不一样的思考方法,某一天你能改进那1%,才算大学知识的真正体现。    我的第一个岗位是实验岗。当时一个博士带一个小组做实验,大部分都是海归,对国产博士在资历和待遇上都打压的比较厉害,后来唯二的两个国产博士,一个男博士没憋得住还是辞职出国跑了一圈。女博士毕业于协和,水平极高,现在是一个比较重要部门的领导,因为手下的兵都是在公司浸淫多年的老油条,其中包括H及我下文会提到的S和C,都是非常厉害的主,曾经也是我一个办公室的同事,古古怪怪的事情多,对利益争抢的厉害,领导做的十分辛苦。  有句话我们这行的人都十分熟悉:女人当男人使,男人不当人使。我离开公司前在我原来的实验台前晃悠了很久,一直跟我要好的实验室同事说,你看,这里还写着你的名字***到此一游,那是五年前我刚进实验室,同事开玩笑写在氮气瓶使用须知边上的,已经保存了五年,如果不搞清洁,还会继续保存下去。当时我一个人能拎两桶10L的二氯跑得飞快,抱着比人头还大的漏斗随便晃,过得最粗的柱子比我小腿粗。亲眼见证我的同事从烘箱往外取东西爆炸出的蘑菇云,把他半边眉毛和后脑勺的头发都燎光了。  提示:所以看出来我说的是哪个行业的人,如果你读到本科就不读了,建议你马上改行还有救;读到硕士的,建议你一直读完博士,赶紧或者直接出国镀金再回来,外面形势虽然不好,但是打个滚回来价钱能翻番。如果只是国内的硕士、博士,往后的路会越来越难走,越走越窄。公司有大我十来岁的本科老师兄,我都叫他师爷了,至今仍然在实验室做实验。  下面我会着重提一提S和C这两个同事。我做实验的时间不太长,十个月。有一次代表组里做项目汇报的时候,觉得我的表达能力还可以,实验记录也算清晰,调组到当时每个做实验的女性员工都梦寐以求的X组。这个组当时的功能是整个国内的相关企业所欠缺的,甚至如果跳槽离开那家都没有其他的公司有这个部门接纳,十分潮流。这几年过去了,很多公司逐渐认识到这些功能的重要性,也在慢慢组建类似的部门,不过过程十分缓慢,国内私企老板的通病:抠门,一个人当两个人使,发展不起来。这些功能包括:查新,跟踪,专利,项目管理,QA等等,后期经过调整,把跟踪和项目管理给了那个女博士F的部门,后又新增了最近比较热门的项目申报,差点把我整成残疾人,这个是后话了。    X组威名远扬,因为从领导到部下都是清一色的娘子军。原来还有个爱化妆的小弟混迹在内,在我去之前也调去市场部了。我终于知道什么叫不是冤家不聚头,跟我同期进X组的,还有H,真是极大的讽刺。    说起S这个人,其实应该跟我很亲,亲到我该叫师叔,我的辅导员就是S的同学。我刚开始十分尊敬S,觉得她是前辈,有很多要学习的地方。她教我的处事原则是能躲就躲,事情不能做太快,不然事情会越来越多,能混就混。所以我刚开始也想混完这几年完事。S对公司的态度就是,公司给她薪水低,待遇差,令她蒙羞,所以以公司为耻,从来不敢告诉别人自己再做什么,一直讲要离开公司另寻出路。  没过多久慢慢咂摸出不同的感觉出来了。当时她已经生过小孩了,每天在办公室花2小时工作,剩下的时间就是在办公室成员之间互相挑拨事情,要么就是淘宝,要么就是做点跟所谓的情人勾勾搭搭的事情,要么就八一八公司乱七八糟的事情。对上级能拍马屁就拍马屁,对同事能骂就骂,能偷懒就偷懒,能占小便宜就占小便宜。每天吹自己老公赚的多(也是师兄,但是改行的早,混得很好),自己有多么有钱等等,吹小孩有多聪明(很小就会发脾气,估计遗传S比较多)。猛然间我就惊醒了,我不要自己五年以后也是这样在一个地方混吃等死,什么都不做却抱怨别人给的不够多,每天跟泼妇一样骂街。  我一直提醒自己不能变成S的样子人见人恨。S的老公这五年大发,开的汽车从现代小跑换成了奥迪Q5,可是朋友坐她的车一样要在半路被撵下车,边撵边说快点快点,我要赶前面的绿灯。虽然换了部门跟领导,还是时不时的偷偷从领导眼皮子底下溜出去见朋友,能偷懒就偷懒,照样淘宝、天涯等等轮着逛。新领导因她是公司老员工是给足了面子,私底下恨不得开掉她。就这样还抱怨公司亏待了她,加薪,年终奖时不时要闹一闹。  提示:很多人初出校门可能有很高的抱负,觉得自己是一个大人物,一定能做了不起的事情。其实小事见真章,只有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才能有更高的台阶做其他事。一味抱怨公司废了她武功的S,其实是在每天的无所事事中把自己荒废了。五年过去我可以很自豪的说,我终于没有成为S那样的人。    C在公司也是声名远播,说是跟人事经理有点不清不楚的关系,那个经理现在已经不在公司了。S和C有次为了谁的工资多加了100块,去当时部门领导W那里哭了一个多小时。C的厉害在嘴上,任何人跟她吵架都吵不过,十分毒辣,有次W被她气得抹眼泪。    但是凭心而论,C是我见过仅有的几个工作能力很强的女性,另外两个是W和F,当然那两个人都已经坐在领导的高位上了。什么事情都做得十分有条理,完成度和质量都非常高,我刚进X组时跟她学了不少东西,她也很有耐心,给我讲过一遍如果我没有记住会再重新讲一遍,她耐心讲解的样子比张嘴吵架的样子更有味道。  H、S和C后来因为工作内容调整被调职,很多矛头都指向我,认为是我在从中作梗,对我都有颇多怨言。其实一是W实在厌烦跟这几个人精斗智斗勇,二是高层对工作内容的安排,而我的工作内容正好不在调整内罢了。如果高层当时调整的是我的工作内容,那么调职的就会是我一个人,而不是大半个部门。对于部门其实是个损失。  提示:我工作这几年,只换过一个部门,但是公司所有的岗位都做过。你其实根本不能左右身边人的想法,但是你能做到的就是做一件事情,尽力做到你能做的最好的程度;你从任何人身上都能学到宝贵的经验,不管这个人是懒散还是勤劳,是温和还是凶恶。不断地汲取你能学到的所有的本领,弃恶扬善。当有一天别人不行的时候,你行,你就是最大的赢家。    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能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的努力在一方面,你能看到周围的人的各色姿态,稍微提醒一下自己,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开这个系列,脑子一直在盘算该怎么下手,还专门列了简单的单子,无奈记忆力有限,有

些东西要先标注一下,下次才知道写什么。我原来没有这样正儿八经的写过系列的东西,这次也是在家赋闲,心血来潮的事。知识产权这一块说实话我接触的时间其实并不是很长,包括我后面会提到各种岗位我都只做过一段时间,从来没有深入过,但我个人觉得也不是好处全无,基本哪里需要我就会在哪里,在人手奇缺的情况下,任何事情都能抵挡一阵。本来因为做专利的时间短,没有准备写这方面的东西,前面有一个同学留言说想了解专利代理相关的事情,我想了一下,觉得可以把我所了解的部分跟建议写出来。专业做专利的可能会看到其实我懂的只是皮毛,千万不要笑话。我所了解的是创新发明,与很多专攻实用新型的有些差别。大家在学校,其实接触的知识产权方面的事情还比较少。国内的情况,到现在为止各行各业都已经明白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但是因为与国际情况相比,确实起步较晚,所以很多事情都还处在改革和摸索之中,包括国家知识产权局,他们每年的政策法规也在做相应的调整。我所在的部门虽然有自己的专利小组,但是不是很多大公司常规意义上的法务部。归根到底相关的法律事务还是交由专门的事务所来完成的。我们做的是前期的整理及撰写工作。这里的整理和撰写,其实是本公司职员已经完全有能力完成一篇几百页的专利,包括中英文翻译等等,后续的修改,查新和侵权问题才由外包事务所打理,因此费用方面比普通的代理要低廉许多(代理真的很赚!)。我刚调进部门时觉得前辈同事都能写专利十分神奇,我完全是门外汉的门外汉。而入门的方法,换做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学习:就是阅读大量的专利,最好是英文专利,最开始可以从英文翻译成中文的专利下手,很多早期的英翻中专利有点惨不忍睹,翻得前言不搭后语的很多。最近十几年国外在中国的知识产权布局很大,很多已公开的优质的中文专利可以直接在互联网上查到下载,方法我不赘述。阅读专利不仅仅要理解专利的内容,还要学习整篇专利的结构,构成,包括相关的语法,逻辑,句式等等。可能有人会调侃这是旁门左道,但是你看多了以后,有些句式会自然而然蹦出来,把专利的结构整明白了,写完整了,专利就出来了。这种速成法教会我在一个月之内就能写专利,虽然后期要经过很多人的修改和润色。另外一个重要的方面,我不知道现在国内往国际布局知识产权的私企多不多,因为我们通常要申请十几个国际和地区,因此除中文版本外还有其他各语言版本。我所在的部门还有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把中文专利翻成英文。但特殊语种的翻译是由专门的代理去做,比如日语什么的。但仅仅自己中翻英这一项,就能为公司节约不少钱(再感叹一下代理真的很赚!)。很多人毕业之前非常向往专利事务所的工作,但苦于不得其门而入。做专利代理人的最好的背景是有法律基础的理科生。理科生有相关的专业背景,可以在学校时同时修法学,也可以后期补足。而已有法律基础的文科生有时候做理科专业的专利,跨度确实太大。但最重要的是要考取专利代理人资格。我真是没什么恒心毅力,当年已经买了书籍和卷子准备考,后来跟考研一样又黄了,我以工作繁忙为借口,但这样的借口要不得。我有同学就是先进专利代理公司从打杂做起,然后再考代理人资格,他们大概应该陆陆续续都考中了。打杂的前期要耐得住寂寞,发愤图强考试通过就能升天。考代理人资格除了选择参加各种各样的考前培训班,如果有条件国家知识产权局每年在全国各地有巡回研讨会,年会费6000左右,这种研讨会会务费会包含在年会费里,但是食宿费用要自行承担,每次研讨会都有专家讲座,有些讲座确实发人深省,我现在后悔那时有机会参加的几次没有认认真真听讲,还经常开小差来着,但我见过很多私人掏钱参加就为记点笔记好考代理的。但是真心来讲专利代理人不好考。在很多大中型城市的省市知识产权局也会有相关的正规培训班,有些培训班的结业证书可以等同于代理人资格证,我没有了解过都有哪些地方可以,大家可以考证一下。如果有人的确有意往这条路上走,不管已经到了哪一级哪个阶段,早作准备都是必要的。

 写这些事情应该尽量客观公正。但是我必须检讨,有些事情即使已经时过境迁好几年

,我仍然在叙事时掺杂了个人情感,对于一些人和事,看看笑笑就好,还请各位口下留情,不要对他们做出过激评价,我心中会有歉意。    下面这些事情,讲的事情虽然不同,但其实是完整的一条链,所以我一起写下来,我叫它——客串IT的故事    在我慢慢学习撰写专利的同时,我的另一大工作是维护公司的数据库。当时的数据库是外来单机版本,不能联网。整个公司的相关数据每天雪花一样的飞到我的桌上,我要做的工作是不停的录入,不能有分毫的差池。随着公司的发展,数据量越来越大,我每天的录入量也越来越大,战战兢兢。但终于有一天,一个很重要的数据还是出了问题。    交数据给我的同事一口咬定她找我换过数据,但是我确实不记得。领导出于对我的信任也认为是同事的问题。但是后来我再仔细想想,如果同事确实来找过我,而我因为太忙没有理会,有可能确实忘记,其实是冤枉了别人。    而我应该在工作中更耐心一点,更仔细一点,再跟同事深入沟通一次,而不是出问题就互相推诿,也许就不会跟同事闹得那么僵。那时初出茅庐愣头青一只,有些事情还是做得飞扬跋扈了一点。    建议:工作中出现问题,第一件事不能互相指责,而要心平气和的沟通。这件事情说起来容易,做得到却难上加难。若干年后的今天,我在处理紧急问题时还不能很好的贯彻这一点。很多时候我们只考虑自己的立场,有时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别人的处境,是否因为你的疏忽得到不公正的对待。  因为大量的数据涌现,没多久我一个人已经来不及录入所有数据了,公司当即决定请软件公司给量身定做一个新的数据库软件,可以联网,各人数据各自录入。当时国外有相似的软件,但价格昂贵,私营企业无法承担如此昂贵的费用;软件公司报价低,但是没有成型产品,只能以模仿定制为主。  工程师来与我沟通之时,只有大概设想和数据库基本框架,其余都是空白。我只能边查阅国外相关软件边绞尽脑汁思考,该有的功能,如何编排,如何跳转,我都是一页页动笔画在A4纸上,然后与工程师口头交流,工程师做出效果,再改进。刚开始进展缓慢,一两个月才能推进一步,后期一两周可以做一次改进,反复修改,大概一年之后才有雏形,勉强上线运行,但仍然漏洞不断,与之前的设想相距甚远。  建议:我离职前一年,公司从海外引进相关信息管理的海归一名,在他与软件公司进一步沟通与设计之后,数据库如今已经慢慢朝之前预想的方向前进了一大步。我与他交接工作,并交流之前的艰难困境时,终于体会到一件真理:人一定要量力而行,并不是人有多大胆,地就有多大产。事情本身对我而言是一种挑战,我确实历经艰辛完成了它,甚至用到手绘这种令人啼笑皆非的方法。但是不一样的水平和不一样的眼界,做出的效果确实不一样是显而易见的。适当的时候要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能者上。  因为管理数据库,数据库需要对所有的电脑安装一系列三四个软件,安装顺序和方法一步都不能错。由于软件本身漏洞,新旧版本不兼容,而且是国外编写程序,工程师拿不到源代码也无法解决问题。向公司IT主管寻求帮助也无果,我只能反复在一台机上按不同顺序和方法装卸几十次,最终才确定一整套安装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当时公司的电脑不像现在经常更新,设备都比较老旧,平时除去文职部门外,大部分电脑都是偶尔才用到。每台设备的配置还不尽相同,安装三四个软件时间长短不一。有一段时间我基本不在办公室,而是流窜于整个公司五层楼的每个办公室和实验室里,几十台每一台电脑都经过我手安装,测试无误再交由别人使用。  我离职之前一周,仍然有同事打电话问我如何安装软件更新程序。虽然我很早就将完整的方法在公司服务器共享,但还有一大半需要用到该系列软件的同事不知如何安装,包括很多公司工作多年的海归博士。而我编写的方法里,甚至精细到连office2003和2007安装该插件的方法不同都一一列明,十分清晰。  很多大型企业有很专业的IT部门,能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一些中小型私企是没有这样的便利的,都需要自己解决。大部分同事,无论本科硕士还是海归博士,想必读书时没有人帮忙自己也能动手安装软件,会安装软件只是很小的一件事,更何况是与自己的工作息息相关的软件,更何况有具体的安装方法。那么工作以后这种情况是技能的退化导致的还是心态的变化导致的呢?  建议:很多人工作中,会不经意间学到很多微不足道的窍门和技巧。那些小窍门,小技巧可能由别人开发,也可能由别人掌握,小到不值一提。但是如果有学习的途径和条件而不加以利用,其实是你的损失。小技巧很多时候也能解决大事件,不要放弃掌握它们的机会。--

标  题: 走进职场(六)——新员工入职二三事

这一段我本来准备往后放一放。但前面有同学提到刚毕业入职,不知如何快速融入,所以我把这一段提前拿出来说一说。有些本该在这一段之前交代的事情只能以后再提,但是不妨碍大家的理解。    题目叫新员工二三事。这里的新员工,不包括社会跳槽人员,单指应届毕业生。去年我一共带领了近三十个应届生去参加户外拓展,有一大半人是我在公司迎接并亲自送到公司预定的酒店安顿,从接受三方协议到申请上海户籍到报到,初期的考评及集体活动均全程参与,对各自的家境脾气品行都有初步的了解。这个是背景。上海户籍的申请是比较热门的话题,我后面会另开一篇。    在这近三十个人里,有两位的工作是由我亲自带领,另一位也是在本部门工作,因此对她们了解得更为深入一点,下面就以在她们身上发生的一些事情举例说明。M,华理硕士。L,南大硕士。G,南京某大学本科。    三个人除M是领导在华理的春季招聘会直接面试外,L和G是在春季招聘季过后,公司急需招人时网络投递的简历。在到公司现场面试时,我都跟她们聊过一段时间;面完她们俩回南京后,又给她们出过笔试题,文职所以需要笔试,实验岗是不需要的。    在面试之时,L和G的表现就显著不同:L不知是多读了几年书年长一点还是什么,面试时比较规矩本分,答问题按部就班,有点紧张;G是这三个人中年龄最小的一个,面试时给我的印象就是喜欢抖腿,还有双手抱胸,这对面试官来说其实是十分不礼貌的行为,但因为给她这个岗位的定位要求不高,我们还是给她发了offer。  建议:我客串人资时,都会跟来面试的人简单聊一聊,不管是应届生还是跳槽来的,都是普通的学习,家庭,原来的工作,对新工作的设想什么的(问题不太专业哈,因为专业的问题由另外专业的人去提)。时间不超过十分钟,但是通过聊天的内容和对应聘者的观察能对一个人的品行和想法了解个大概。很多人面试时的特质是不由自主流露出来的,并不需要深挖。一个不停的追问加薪和福利的人,和一个与你讨论工作设想的人,他们的处事方法和工作原则高下立现。  G这个小孩跟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的简历你看过没有?我是不会做技术相关的事情,你看我的简历,都是学生工作啊,社会工作啊,没有专业课的。我一听正好啊,抛头露面跑腿打杂就是这个岗位的实质,所以即使她有抖腿和抱胸的行为,我认为招进来后改造改造还是可行的,所以即使在领导决定发offer时我有犹豫,也没有提太大的反对意见。    真实的情况是:一直到我离开公司,G坐在位子上仍然像一滩烂泥一样瘫在那里,没有坐相;她所有的毛病,抖腿,抱胸,甚至对人骨子里的那种不尊重一点都没有改观;我会善意的提醒她坐好,认真工作,她会低头虚心接受批评,但绝不悔改。    我每次去办公室看到G,都在遮遮掩掩的关QQ,旺旺,淘宝,上各种各样的论坛;每天大部分时间在办公室外接怎么也打不完的私人电话,要么就是在工作极其繁忙时突然离开去传达室收包裹。    当然除了G以外,这一批很多应届生在刚进公司时也都表现出这样那样自由散漫的特质。我也明白在学校确实没有公司里这么强的约束,做事都比较自由。但是如果有这样习惯的人,一定要提醒自己注意改变,不是每家单位每个领导都有很高的容忍度。该休息时可以休息,该工作时还是应以工作为重。特别是刚入职时,领导同事,随时随地都在留意你的一举一动。  建议:就我看来这样的公司还算人性化,比上班时间不能上网、接私人电话和邮件的好一点,会给员工私人空间处理这些问题,一般也不会管太多,也有一定的休息时间。但是要把握适度的问题,不能太过。别人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以后身上就会贴一种标签:这个人干活不认真,不能重用;甚至加薪时领导都会想到,她工作的时间真的不多,那可以少加一点,甚至不加;其他部门的领导在有利益纷争时也会提出:你看,这个部门的某某某,一直都是什么什么样子,凭什么加薪呢。  因为在去留的问题上我十分坦诚:大家千万不要学我,我是破罐子破摔,早八百年前就知会公司我要走人了,赶快招人吧。所以M和G的工作其实就是接替我的岗位——项目申报(这个我也会另讲,其实也是一个比较有发展前景,但极其辛苦劳累也很难介入的行业),要在不到一年之内把我手上的活计完全接过去。最初的设想是M主内,G主外。    主内考虑到M硕士的水平比本科好一点,能够完成技术含量比较高的文字内容;主外是想把G活泼外向的特质发挥出来,希望她能学会如何与政府官员打交道及一些打杂事宜。但最终的结果是M可以内外兼顾,G却调职去了行政部,真的打杂去了。    M比G早来三个月,入职时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我一个人做三份工:申报,行政和人资。申报是我的主业,行政和人资虽然是帮忙,但零碎事情多,所以整个白天都虚耗,我只能晚上回家做申报,经常加班到12点,成天蔫头耷脑的。M入职后,我就像久旱逢甘露的秧苗一样,一下子觉得活过来了。    有一个帮手不容易,有一个好的帮手更难。M属于那种头脑活络,但勤勤恳恳的女孩。交给她的工作,不会时肯问,问了以后领悟很快;完成工作及时,有问题一点就透,下次绝不再犯。我后来一直反思,是不是刚开始对M 逼得太厉害。后来意识到,也许从一开始就放手让M自己动手动脑是最好的锻炼,方法没有错,就是推得有点急躁,要改进。    三个月后,大批新员工入职,G和L同一天报到。这里赞一下南京大学的校风: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培养的确实是优秀的品质,但也是发展的瓶颈。G一到就对人资主管Y极尽赞美之辞,点头哈腰;L则继续表现中规中矩,有点紧张。Y几乎在瞬间就给G打了高分,对L则有些不屑,甚至颇有微词,说她木木登登不讨喜。    建议:这些年来我虽然一直把“诚朴雄伟励学敦行”这样的校风挂在嘴边,真正行动时却渐行渐远,慢慢沾染了市侩狡诈之气。在L身上我又一次看到了这句话的局限所在。诚朴也好,敦行也好,都是难能可贵的高端品行,但缺少变通之气。    L的学识比G高出一截,L的能力比G高出一截,但是在入职第一天,在与G 的比较中就落了下风。一节败退,节节退。很多人讲不要紧,是金子总会发光。但是现实中不是每个公司的人资和部门的领导都慧眼金睛能真正认识到金子的宝贵,有些会做表面文章的人会混得更好而不是勤恳做事的人。    有人也许会不以为然,觉得L后劲足内涵深,也能更好的发展。那么我再拿L与M做个简单的对比:同样是硕士,一个南大,一个华理。一个南京,一个上海。即使岗位不同,但都兢兢业业,做得风生水起。如果在她们中二选一,我还是会选M。原因是什么呢?    大上海大眼界。L和M工作能力同样出众,学识一样水平,但是眼界不一样。我接触过上海本地各个大学培养的学生跟南京,成都,兰州,天津这几个东南西北有代表性的城市的学生。他们在求学的四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内,平时所接触的人和事,方法和效率,完完全全不一样。  所以工作以后,不管从什么地方什么学校出来,工作态度可以一样,工作方法可以一样,工作效率可能也一样,但从学生时代起就是从上海的角度看问题,待人处事已经完全的上海本土化,生活在上海的节奏里。对本土公司来讲,这样的人,培养和使用起来更简单和得心应手。  建议:并不是北上广的企业特别排外。中国地大物博,各地风土人情差异极大。这些年看公司里的人进进出出没有上百也有好几十人,上海到上海跳槽的其实不多,更多的人去了哪里呢?一般两个选择:回老家,回求学地。一是上海讨生活确实艰难,二是更习惯于老家和求学地的生活节奏。对于这样的离职,对公司来说是无谓的损失,即使能表示理解。在下一次招聘时如果考虑到这样的风险和损失,会造成十分排外的假象。  所以还在地域之间犹疑不决的人,一定要考虑再考虑。我认为最好的选择,要么老家附近,要么求学地附近,能很快的适应生活和工作的节奏,也能有更好的发展。原因是从出生到长大到外出求学,十几二十年已经适应的节奏,轻易不能改变,而熟悉的环境比陌生的环境更容易发展。    不好意思各位这一篇写的有点拖沓。最后谈谈G这个小孩,我十分为她惋惜。G其实是一个聪明伶俐,活泼外向的女孩,好好培养一下也可以做事。事情的走向到我离开公司时已无法控制。坏就坏在人资主管Y对G 的专宠,这样无厘头的庇护我觉得对G来说并不是好事。    G到公司三个月,基本是我带一半,我特别忙无暇顾及是就让M带一半。我带的时候已经发现不少问题。    贪玩:就是上文提到的不做正事,比那些老油条还厉害;    懒惰拖沓:一件事情半小时可以做完要拖一天,文件的位置从来不记,每次要用时问我或者M,最夸张时一个问题问我三遍,再问M三遍,第四次还要问。她并不是记不住,就是懒;    不动脑:我一直跟M讲做事要动脑自己想,我离开公司就没有人教,M慢慢适应从想到80%的问题到100%的问题直到能想到100%以外去,而G,只能考虑到40%,还是在逼迫她思考的情况下;    没有责任感:我交给G 的事情都是最简单的小事。难度大一点都给几个硕士解决。但是G往往会最后一个才完成,而且完成质量极差,每一个都需要我回家加班返工。最极端的例子就是有一次她自己的任务完成不了,跟领导说脑袋疼死了不做了要回家休息。就真的甩手走了,走了。。。。。。我跟M晚上加班加点才在截止日期前把材料做好;    人前一套背后一套:我带时好歹做一点事,给M带就各种推诿。对我说有M交代各种事情做,对M说我交代她各种事情,实际情况是大事不做小事偷懒;    等等等等太多没法一一列举。    试用期三个月时,我觉得应该找她谈一谈这些问题,这些小事说实话够开她好几遍了(我有时是可恶的人资嘴脸),或许有些可以改进。这个时候Y就跳出来各种维护啊,说这是我失散多年的亲妹,谁敢找她麻烦,我跟谁急。想想人家确实不是我亲妹,怎样都与我无关,我操哪门子心啊,于是继续容忍了。  转正三个月后,大小领导都看出来她烂泥扶不上墙了,要换她去行政人资部打杂。我那时也快滚蛋了,觉得稍微扮演下恶人,捞她一把,说不定还有救,所以又说了一遍,我跟她谈谈吧。Y又跳出来了,说你别把她吓哭了。结果Y告诉G因为你太好了,姐姐太喜欢你了,所以强烈要求调你进行政部。G从此自信心无限膨胀,大摇大摆开开心心搬进了行政人资部打杂。  上个月跟老同事闲聊,得知G仍然在Y的庇护下快乐的工作,每天除了上网电话就是翻英文书考口译,一件小事也不做,当然也做不好。我不知道是该羡慕还是该真心替她惋惜。我不知道G对自己的认识和定位到底是什么样的,也许不知道自己有问题,也不知道问题到底出在哪里。还是我对别人的要求太高都超出了她们自己的期望?    若干年后G发达了也会怨恨我当时对她的逼迫吧?Y在一天G就快乐一天,哪一天Y不在这家公司或者换领导呢?或者G终于有一天换工作呢?继续找到能容忍她的地方和领导,我觉得有点困难,那就长长久久的呆着吧,只可惜了这一个刚出校门的小孩了。--

标  题: 走进职场(七)——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昨天发完番外被家属教育了半天:啰嗦,杂乱,通篇废话没有主题,实在让人看不下去。好吧,我也在慢慢摸索到底怎么写妥当,希望能改掉碎碎念的毛病,大家有任何意见都可以提出来,后期争取改进。    再不把这一篇赶出来,估计很多人都要骂我恶婆娘了,对前辈的人工作状态嗤之以鼻,对后辈的人也凶,感觉是要逼人工作工作再工作的样子,不给别人喘息的机会。大家原谅我,因为我自己是一个对工作认真的人。不过要求所有的人都跟我一样认真敬业,好像确实有点勉为其难,但我绝不是一直处于过劳状态,偶尔也会偷懒摸鱼插科打诨。    前面我提过自己工作过的岗位很多,这里大概列举一下:    刚进公司做实验员,岗位叫某某研究助理;后来转文职,工作内容完全改变,专利,项目管理什么的都做一点,但仍然叫某某研究助理;期间经常客串的有数据管理,临时IT,软件管理,打印机复印机修理工,电脑保养工等等;后期一门心思做申报,捏造了个头衔叫项目申报专员(是唯一印在名片上的,到离职时还有一盒没发完);在行政部帮忙做点杂活叫行政专员;招聘,宣讲面试时改称人资专员;也给总裁们总监们做做临时秘书,写点PPT演讲报告;公司组织大型研讨会做会务接待;在工会做个没有发言权的小干事;年会缺主持时做主持;主持力量足够时做总导演。。。。。。有些零零碎碎的小事想不起来,有些即使想起来也不知道到底该叫自己什么。  现在完整的回顾一遍,发现很多事情的发生都是顺其自然的,我自己没有刻意的要求过要做什么,都是领导指哪打哪儿,从没有认真的做过职业规划。没有职业规划就没有发展,只能永远是公司最底层的员工。因此,即使在公司的后期我出门办事也公车接送,出差在外也飞机来飞机去,除薪水外的其他待遇跟小领导基本没什么差别,但是我一直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员工。    一方面是公司的体制问题,基本除海归空降时能讨个大一点的头衔,而且随着海归越来越多,层级越来越多,各级头衔还年年掉价;另一方面我自己的本科学位和学识水平也确实是发展的瓶颈,跟无数硕士博士一比就觉出高低来了。    建议:职业规划从我毕业时就是比较热门的话题,但一直到现在工作几年后仍然不得要领。如何规划?是否确实有用?做了规划以后是不是一定能朝规划的方向发展?每一个人的情况跟别人都没有可比性。学生时代接受的教育和工作之后的环境太复杂,任何小事都能对自身机遇产生足够大的影响,甚至改变人生。所以参加职业规划的培训必需,可以学习借鉴,但决不能生搬硬套,一定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否则就生生卡死在规划的牢笼里。  在做项目申报这个工作之前,我的非工作时间还是很悠闲的。上班朝九晚五8小时工作制,周末双休,可以窝在家两天哪儿也不去。偶有加班赶赶专利什么的也不多见,也还算过得去。那个时期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大夏天的周末,一个人去公司做新软件说明准备全面推进,37、8度的高温,一整面玻璃墙朝阳,为节能周末中央空调都是不启动的,我提两桶冰放在电扇前吹一天,流汗跟泡在水里似的。。。。。。搞笑的是做梦也能改软件的细节,真是敬业啊哈哈。  项目申报是唯一一个我自己争取来的工作。我跟领导讨要的时候,她说一个硕士有可能都会做的比较吃力,你确定要做?确实很多公司,或者专业的咨询公司,都是由博士水准的来做,幸好专业性强的部分我们有很多海归解决,但其余的事情也足够整垮一个人。一入侯门深似海,一直做到我离职几个月以后,仍然有小妹来问我问题,我辞职很久很久本可以不加理会,但出于道义仍然尽力解答,这也是我做人做事的原则,该负的责任不推脱。    我不知道看我连载的你们,有多少接触过类似于项目申报这样的工作。一般课题组申请各类基金的人会比较了解,以下我做个简单说明,有不怕辛苦想进入这个行业的(目前为止国内懂行的少,有经验的更少),需要了解再详细点的,可以私信我。    申请一个项目,时间紧:一般通知发出10个工作日内,过期不候;牵扯面广:背景,技术,预算,人力物力支持等等;工作量巨大:申请书内容繁琐复杂,各种填写软件千奇百怪,需要迎合各个层面的评审怪口味,等等;政策变化快:上面的人可不管下面申请的人有多苦,政策有时一天一个变化,甚至半天就变。这还是前期基本。    好不容易提交到指定地方参加评审,险险通过初审,接着再复审答辩,准备各种材料。复审通过终于可以开题,然后是开题以后的各种评估,监测,和中期报告,同时需要跟进技术和财务方面的问题。    几年以后,到了验收之时,又是各种材料的准备,技术和财务分开答辩,再答辩,财务审计,各级巡查,层层把关通过后争取课题滚动再一个轮回等等。    列在我申报表格里的,项目级别从国家到省市到区县,除技术项目外还有各类人才项目,林林总总每年跟进十几个是正常,第二年在第一年的基础上再叠加,到第三年可能有结题的,想终于能好过一点啊,但新申请新项目又来了,一刻也不能停歇。。。。。。   说实话拿到项目有没有成就感?有,而且特别特别满足。时不时还觉得自己真是个人才。但是这样的满足感是透支身体和精力来的,短时间内看不出来,时间一长就慢慢体现了    我最忙的时候,至少连续工作两个星期不休息,每天至少从早九点到晚九点,夸张时连续熬三四个通宵改预算,改完上面出个通知说政策改了,那自认倒霉再熬几个通宵。好不容易快忙完了,觉得能喘口气休息一下,下面一件事紧跟着就来了。我最常示人的状态是黑眼圈加鸟窝似的头发,领导见我啧啧叹气,好好的姑娘就这么毁了。  我出门如果没有公车接送,二话不说直接打车。他们经常说全公司你最牛,财务经理盯别人的打车费盯的死死的,总监什么的打车前都要经常掂量掂量,但是从来没人管你。我说我起早贪黑给公司找钱,手上拎着十几二十几斤的材料本子,出门就是去政府找人,盖章,送材料的,车再破再颠我也能呼呼大睡,谁敢拦我不让打车我真跟谁急啊。    公司对不同级别的人出差标准有不同的规定,按理来讲我应该是最低级别的,坐普通的卧铺什么的。但我出差帝都什么的总是飞机,高铁都极少,酒店也随我定,不离谱就好。财务知道我的难处,也体谅我辛苦,一般不太管我。一是时间耽误不起,常赶截止日期最后一刻;二是安全为重,我都是独自一人, 24小时打飞的来回是常事,回魔都后经过家门都不回接着去公司上班。有次半夜一点半到首都机场,到酒店三点半(一般的连锁酒店,价格适中),六点不到就起床出门办事,晚上七点就回到家了。    果然某天我急匆匆拎着电脑上班要做材料送北京时出事了。扭到脚一下就坐地上了,勉强乘地铁到公司冰敷希望消肿,结果不能沾地。同事看不下去,两个小时送到医院我还跟医生说,开点药喷喷就好,我太忙了。结果片子出来骨折,骨折。。。。。。要打石膏。我现在无法形容或者不愿回忆当时的心情,当天离我婚礼还有20天。  没有工伤认定,因为无机动车事故,医药费其实也少的可怜,我也没太在意。继续做牛做马,应该常躺,但一直坐在床上写材料,甚至我婚礼的当天晚上做材料做到半夜十二点,这是怎么样的精神呢?不疯魔不成活,那段时间我大概有点魔怔了。其实心里想证明虽然我不是硕士,但我一样能把这件事做的妥妥的。后来自己嘲笑自己,人在江湖漂,哪能不挨刀,应该感谢还没有过劳死。  因为事情确实找不到别人来做,骨折刚一个月,我就拄双拐上班。H、S和C包括老总秘书这几个平时互看都不顺眼的人,居然通力合作搞出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来,事情捅到总部,把我领导和领导的领导劈头盖脸削一顿,因为我不在公司的那个月给我发工资了。我不缺钱花不少那个月的工资,工作完全可以甩手不管,只是因为那个工作没有人做,领导要求我不得已才继续做,做了当然要发钱。我也可以好好在家休息啊,何必要吃力不讨好。  记得多年前S跟C掐架时曾经说过,后面的0再多,前面那个1没了有什么用。当时C生病,全部门没有一个人愿意去看她,我赶到医院看看她也可怜,不明原因发烧,呼哧呼哧直喘气,连床位都没有,赶紧帮忙办理住院手续,找人弄床位。安顿好回公司,S说你干嘛去帮她,她是白眼狼不会记得你的好的,你看我们都有空,但为什么谁都不愿意去?因为不值得,就你傻。一语成谶。说实话我帮C时并没有抱着要她报答的想法,只是因为可怜她一个人在上海,谁都不容易,能帮一把是一把。但是临到我有事她做出来这种举动就特别伤人,哪怕她什么都不做我心里也好受一点。  但老总秘书的怨气我知道从哪里来。她跟我同一天同一时间在上班出家门时从楼梯滚下,也休息了几个月,同样没有工伤认定,拿病假工资。她怨恨的是我拿全额工资,但是她只是看到了我多拿的那几百块钱,没看到我病中在家上班的辛苦。老总秘书J的故事,也是职场上很有代表性的故事,哪天我也可以讲述一下。同样H、S和C,经常抱怨领导偏心给我多加了一两百块工资,也没看到我常常没有周末,在家加班到半夜不拿调休的日日夜夜  所以说并不是我自己逼自己把自己弄得不成样子,我还没那么狠心,为了小几千(工资真心不高,基础在那里,每年那点涨幅也在那里)把自己毁了。但是我确实下地太早,现在骨折的地方时常反复胀痛,这个是我疏忽了,应该多躺多休息的。只是工作内容决定了工作状态,我也爱惜自己的身体,真的是身不由己。而且我就一个人,需要做的事情太多太多,直到后面M来我才松一口气。  因为行政部的mm回家生小孩,高层却不允许再招人,就让我去行政部待一段时间,但同时也要做申报,所以M来之前,我的作息更不规律,白天光行政的零碎事情就很头疼,又加上人资的琐事,往往别人早就下班了,我还在办公室磨蹭。只能把申报放到晚上回家,每天半夜12点成了家常便饭。  但我也能苦中作乐,比如即使第二天要的材料还没弄好,我也会拎着材料跟大家去KTV玩到八九点,然后回去接着做材料了。工作后期我的肠胃出了点小毛病,做过胃镜肠镜B超但查不出毛病,医生建议心情要好,但因为有人帮忙,我没有那么忙,加上也很注意身体,就慢慢调理。    这是一个又臭又长的我自己的故事,讲出来博大家一笑。其实我想跟大家说的是身体真的是革命的本钱,工作再忙也不能不顾身体。如果有条件去去健身房也不错。我本人比较懒,从小不爱运动,更喜欢在家看看韩剧休闲休闲。    如果工作在正常的时间内的,恭喜你还不错很幸运;如果工作确实经常要加班加点,那么记住要悠着点,过劳死的那些同志们有可能身体确实不好,但跟工作强度大,时间长确实有关系的。自己把握住就好。实在扛不住,换一份工作也比累死强,留得青山在就不怕没柴烧。--

标  题: 走进职场(八)——也谈上海户籍

上海户籍申请材料的截止日期是每年的5月31号,所以今年申请的结果也基本下来了。大家可以直接到网上查询,几家欢喜几家愁。但我今天不是教你如何准备材料,预算打分,如何递交等等,之前很多很多前辈都有非常详细的总结和攻略,当年我也是看着前辈们的总结自己摸索申请。    但不幸的是我的打分不够,最终没有申请到上海户籍,只拿了上海市居住证,万恶的户籍制度啊。小道消息:如果是飘扬过海拿过学位的,申请人只要本科及以上基本就是一路绿灯,比我等屁民幸运很多很多,就不知这消息是否确切了。    我今天要说的这一篇,是告诉大家如何在申请被拒后进行小小的挽救,如果计划实施得当,那么坚持七年以后也有可能拿到上海市户籍,当然也只是可能,因为魔都积压的符合居转户政策的大好青年太多太多,等待的队伍那是很长很长的。    先从一个刚入职的小青年A的故事讲起。A和B是去年进公司的两个应届硕士,毕业于南京某大学同一院系同一专业,据说还是同一寝室,我也没有考证。他们在同一时间段把材料寄到公司办理户籍申请,前后仅仅相差几天。但最后查询的结果:B申请到,A却没有。    A说我跟B什么差别都没有,为什么就不行呢?他就上网查询,发现系统里根本没有他的信息。然后找公司的人资。不是我哈,是真正的处理政府事宜的人资专员,我只是打杂的。这个专员我暂且叫她T。    A说我寄了三方和各种材料,特地打电话跟T确认过三遍,T都说收到了,但系统连我的名字都没有,明显T渎职没有交。T常年办理户籍申报的事,说我接一份材料就送一份,怎么会漏?是不是根本没到我手上?然后把皮球踢给我。    我也实在冤枉,本来A可以直接寄送给T,我这里只是转手把快递交给T,里面内容都不看啊,就特别后悔当时没跟T要个收条;我领导,人资主管Y都亲眼看着我送材料给T,所以有可能问题确实出在T那里;她交材料去政府的时候也犯了跟我一样的毛病,没有明细,也没有收条,具体送出去几份材料也不清楚,只有大概的数字,材料一多真容易乱;但也不能排除窗口收了文件搞丢了,跟T一毛钱关系也没有。  这种狗血的扯皮的事情在哪里都常常会发生。甚至有一次我们小姑娘去政府窗口交材料参加评审,到过了评审日,那个老师打电话给我们说你们怎么才把材料送到,人家专家都审完了。但其实十天前我们就把材料送过去了,那个老师不想负她忘记收集的责任,打电话回来讹诈。    建议:很多公司常常文件来文件去,丢失个吧不起眼的文件真是再平常不过。但是如果文件特别重要就要负很大的责任。从那以后所有经过我手和别人送来的文件,都是收条来往,可以做个见证,减少不必要的扯皮。    站在A的立场确实倒霉,与B一样的资历,但只能拿上海市居住证,损失特别巨大,往后几十年的事情啊。而且也不能轮换到下一年去,下一年A就没有应届生这个基本条件了。站在公司的角度,事情既然已经发生,再往前追究责任也不现实,也不知道如何追究责任,那么就想办法解决,尽力给予A补偿。  A跟公司陷入艰难的谈判中。A的要求:公司人资经理立字据,保证今后一定优先解决A的户籍问题,要公司老总签字见证。人资经理也犯难,一个一定,一个优先,基本都是无法满足的要求。如果公司有这个能力,前面一两百个工作多年的本科硕士的人才类居住证早就换户籍了呀。  人资经理就告诉A,我们只能承诺会尽力解决,但一定和优先的条件太苛刻,先不说以后有没有机会给员工办下上海户籍,即使确实有机会,比A等待时间长资历老的员工有一两百啊。说不然给一定的经济补偿。A说,多少补偿我也不要,就要户籍。当然确实什么样的补偿对A来讲,都没有那一纸户籍重要。  我们所有人刚开始都觉得十分愧对A,不管问题出在哪里,都是公司有问题才导致的,因此处处忍让。但A的行为慢慢上升到挑衅的地步,每天实验也不好好做,要么在人资经理办公室待半天讨价还价,要么来找人资主管Y待半天,说我要打官司,一定要告到公司承诺解决户口为止。  人资主管Y只能睁大眼,揉着太阳穴听A愤愤不平讲半天,边听边问,你以什么理由提起上诉?是要告公司不给你户口?还是告连续替你跑了三天政府的人资经理?还是T忘记交材料?还是一直关心爱护你的**姐(就是不才我了)?还是要告把你招进来的我?前后折腾了一个月才完事,本来大家都觉得A是勤奋上进的新员工,刚开始他也确实勤奋。到后来那些愧疚的心理就完全被抹平了,所有人见他就绕道走。  建议:这件事后续如何解决的我没有了解过,后来A也重新开始做实验,事情也好像平息了。本身公司确实有不对的地方,也没有一个人回避这个问题,包括总经理也跟他谈过。我们其实已经私下商量好,在有些细节方面能帮一点是一点,有些东西对以后居转户有帮助的,总会记得还有A这个人这件事的存在。但怎么说呢,A最后有点得理不饶人,在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闹腾到人心尽失。得饶人处且饶人,给别人台阶下,其实也是给自己台阶上。    话题扯得有点远了。说回来如果申请上海市户口失败怎么办?以下几点是针对铁了心要留上海工作,要生儿育女,要生活几十年的人来讲的;如果有其他选择不留上海,那么就没什么参考价值了。    公司最近几年对引进人才关注度逐渐提高,每年都请街道人才所,区县人才科以及组织部的专家到公司做户籍申请和居转户的相关讲座,因此我把最重要的几点整理如下,希望能对未申请到上海市户籍的同学有所帮助。    第一,尽快拿到人才引进类居住证。很多人觉得反正没有上海市户口了,居住证办不办无所谓,而且不办居住证可以只交个人所得税和城镇保险,其他多余的保险金不必交,拿到手的现金还多。但是上海市的居转户政策,第一条就是拿到居住证至少七年,这是硬性规定,任何人都无法跨越。    而且居住证办理材料的提交晚于户籍申请,在户籍申请工作完全完成以后才进行,因此最快一般要到来年春天才能正式拿到居住证,实际给七年之期又多加了半年,因此一旦确认户籍申请失败,要马上准备居住证材料,一刻不能耽搁。    第二,在七年内评到中级职称及以上。很多人觉得现在什么时代了还搞八九十年代的职称评定问题,没有时间也确实没有经验,如何搞啊。但在居转户问题上,中级职称及以上的条件也是杠杠的。具体的职称评定问题参看二十一世纪人才网(上海市组织部的官网,资源和信息量很大,值得收藏)。  职称评定有几条硬性条件。英语职称考试,计算机职称考试,以及知识产权和公需知识培训。前两个是考试,等级证书制;后两个是报班参加为期一天到两天的培训,学分制。所以建议大家在入职以后,趁之前英语考级还有基础抓紧时间考职称英语,职称计算机大部分是普通的办公软件,这两个考试都比较简单。全国和上海每年都有组织考试,不管考哪个级别的都有用。两个培训班是上海特色,但只要找时间参加培训,当天就可拿分。详情参考二十一世纪人才网。    除前几条外,还有论文方面的要求。论文的要求根据学科和方向,即不同方向不同职业的职称对论文的要求也不同,我这里不再赘述,仍然参见二十一世纪人才网相关政策(我给这家网站打广告来了呵呵)。    第三,上海市现在拿到居住证七年以上,并且职称评到中级以上的人数非常非常多,满足了这样的条件的人们也都在排队等待。一般基层人才服务每年都会组织到各地方现场办理申请以及回答问题。大家在单位不能只埋头工作,要经常与单位人资沟通,了解户籍申请的现状,跟人才服务单位请教如何提升自己申请户籍材料的竞争力。    比如,如果单位承担国家级,省市级,区县级的各类技术项目,要争取成为参与人员,技术骨干和课题负责人,承担项目级别越高,在项目中担任的职务越重要,对户籍的申请越有利。    第四,我觉得如今的上海市户口跟上海市居住证作用差别不大。公积金改革后好像可以提取转到户籍地了;医疗保险一样用,只是离开上海无法把统筹部分拿走,话说回来上海待得好好的,走去哪儿啊;至于养老保险,说实话谁知道几十年后是什么政策,说不定那时就全民同乐了呢。唯一麻烦的是如果成家,没有上海户口的小孩上学那个遭罪啊。  下面不着调的建议是我临时想起来的,大家可以当玩笑话看看,仅对单身青年有用。上海本地的漂亮姑娘帅小伙儿一抓一大把,即使本地人也流行早婚早育的多,但上海人口基数大,不愁找不到合适的。单身有为的大好青年们,要一鼓作气冲到上海,娶他们的姑娘,嫁他们的小伙儿,顺便就把孩子上学难的问题解决了,何不快哉!--

标  题: 走进职场(十)——只会QQ的电脑盲

我的惰性好像真的有点无可救药了。昨天起床睁眼,说上午要去买菜,下午写;下午上了会儿论坛,说要不晚上赶吧;晚上跟新认识的朋友聊了会儿天,然后就睡觉了,说我也需要过个周末休息一下,其实我每天都在过周末。我们那儿的方言叫自己挠痒自己笑,给懒惰找借口而已。如果有想领略异国生活风味的,进我的blog寻找。  今天给大家说一个Q的故事,除了标题指出的电脑问题,发生的其他事件也都具有代表性,所以一并讲述。招Q进公司的时候我因为腿伤在家休息,所以面试细节都是领导回忆给我听的,听的时候隐约觉得有那么点不靠谱,后来发生的事情,还果真跟一些小说里写的一样一样的,非常神奇。艺术虽然来源于生活,但生活也能高于艺术。    Q的老家因为规避地域的问题,我不介绍,她毕业于她们本省的一个技术学院。说实话我原来这个公司虽然是小公司,但招人都去相关专业全国排名靠前的学校,这么一个可能专科都说不上的技术学院是从来不去的。所以Q的入职本身就是很离奇的事件。    话说某个冷飕飕的冬天,人资主管Y连续几天在公司门口看到一个面黄肌瘦的丫头,眼巴巴的往公司里张望,羡慕和渴望的眼神让人不解,也十分怜惜。当时老总秘书也因伤休假,除了行政人资事宜要Y把握大局,正好卡在招聘季还要兼职秘书,每天忙得屁打脚后跟,免疫力急剧下降,身体一直不好。  Y家境很好,父母一个从政,一个经商,所接触的人和事都属于她们当地的高层,心肠却极其柔软,从小就特别看不得穷苦大众,只要苦孩子被她看到,她多少总会伸手帮一下,而且来着不拒。因为小时候放学路上捡个混混回家认自己妈为干妈,后来也确实被改造得事业有成,因此Y一直固执的认为给苦孩子好的机遇和条件就能改变命运。她看脸色灰暗的Q在门口站了几天,没忍住把她领进了办公室跟她攀谈。  Q说,姐,我特别想进这个公司,常来公司门口转悠,我还苦苦央求门卫让我进来参观,但门卫不让。跟男朋友都是从学校毕业不久来上海打拼,没有积蓄,租房以后身上没几个钱,找不到工作每天就吃白水煮面条,扔几片青菜叶子就是改善伙食了。只要公司招我让我干什么都行,苦活累活重活什么活我都肯干。  Y听不得别人苦,几乎要泪水涟涟了,说既然你不怕吃苦是个好孩子,我们正好有个空缺职位,招你进来做点简单的事情,体力活什么的应该没问题。你男朋友如果没工作,也让他来这里面试,我给他介绍到用人部门,或许也能有职位。Q千恩万谢,改天就带男朋友来面试,技术部门的小组长看他老实忠厚,正好缺人,也不需要太高的水平,就留下了。    招了这两个人Y兴高采烈,电话里跟我说这次可招到一个踏实勤劳的好孩子,苦出身来的,一定干的好,虽然知识水平低了点,但是一些简单的杂事体力活也能干得。于是等我腿伤好了回公司,就看到Q已经到公司报到,坐在本部门的办公室里了。    可能真的因为营养跟不上,Q的脸色蜡黄蜡黄,但身体还算壮实,也有可能她本身就这样的脸色。对人也礼貌亲热,一口一个姐,哥的叫着。我们事先都被打过预防针,知道技术活指望不上Q,所以让她先领电脑,能帮QA整理整理实验记录本信息,发放实验记录本,做点数据统计等简单的事情。    同事带她去IT部门领了电脑,回来不会装。本就不指望她是全才所以也没关系,请IT小弟来把各个软件挨个装了一遍,因为用惠普的网络打印机,让Q去行政部领备用的驱动,她睁大两眼问:什么是驱动啊?于是把驱动型号写在纸上,让她领了光盘上来才完。    但她也不是完全不会装软件,上午领的电脑,下午就把QQ和QQ游戏安上了,估计跟隔壁实验室的男朋友聊得还蛮嗨。公司规定不可以装游戏,于是让她删了游戏,挺委屈。但嘴上话仍然好听:我跟我男朋友说了,各位姐都是前辈,都很厉害,我要好好向你们学习,争取能跟你们一样厉害。  QA让她帮忙做统计表格,格式模板都给她,只要录入数据就行。但她慢吞吞做出来的表格格式永远不对,不是长了就是宽了,甚至偌大的电脑屏都不能完全显示一页。QA那个着急啊,本来指望她提高效率,现在除了一遍遍的教,教完四五遍,拿回来的东西还要返工重做,还不如自己做;离奇的是模板是固定的,都不知道她动什么手脚才会变。    观察几天发现Q真的是什么都不会,除了用QQ聊天。我于是跟Q建议,到图书馆(公司有小型图书馆),借点电脑方面的书籍,慢慢看会了再做。她嘴巴仍然甜:谢谢姐的指点,我听姐的话,自己也买了office的书,晚上在家看书都看的头疼。    于是白天看她也在电脑前忙活,只以为她水平不够效率低,看了书能把基本的表格做好,过两天屁颠颠的展示看书的成果给我,却原来做了个四五页纸的动画PPT,讲述的是她跟她男朋友恋爱的故事!我无言,后来听到Q喊姐小心肝都颤抖。    如果说Q家境贫寒使用电脑不多我也能理解,学校小不正规可能也有影响。但她自己说以前在学校读书还可以,甚至考研都过线了,因为没钱才没上,不至于一点都不懂啊。自己也说原来也经常去网吧,到上海之前也买了台笔记本,为什么基本的办公软件一个都不会?估计都用来聊QQ,除了聊天游戏,什么都没学。  又说到后来招进来的G,正规南京某大学本科毕业,QQ淘宝软件也用得溜,但是也不知道excel表格里文本文档和数字文档的区别,让她录入公司要接受国家各种资金的银行账户,我看到账户后面那一溜000000,各种晃眼真心着急。我要求G把考职称计算机的书都要啃一遍,学最基本的常识,但估计我离职到现在她也没看了。  我上大学的第一年,手机刚开始流行,到快毕业前才基本都有电脑,很多还不是手提。高中在学校机房学的打字,大学头两年也都是在学校机房逛BBS,基本的office软件什么的都是在机房使用。后来自己买了手提,虽然不是特别了解,但是word,excel和ppt,那都是最基本的要求,平时写论文作报告也都要用的。  建议:工作以后因为经常要做这些文件,所以现在就可以多看多学一些办公软件使用方法,网络上很多人都有总结,养成良好的习惯。什么样的word文档最合适阅读(字体,行距,段落等等),excel文件有什么样的模板(格式不一样,感观差别大),ppt的配色,布局调整等(我常用一个下午的时间只做一页纸,只为尽量做到美观大方,让各路专家看起来容易)。    很多人应该也有体会,一些网络文章因为排版差,即使内容不错,也很难看完就是这个道理。有些人作报告,内容也精彩,语言组织也不错,但是看到PPT,就觉得杂乱无章,也会降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也有人说,这些软件我都用的很好,一定没问题。也要考虑到每家公司的要求不尽相同,与领导的习惯偏好都有关系,但凡能拿到手上的都是经过实践的最好的模板,如果有把握才可以做改动,没有把握可以一直沿用前人的模板。    电脑上的活已经指望不了她了,就让她发放实验记录本。发放时要在实验记录上敲章,给记录本编号,然后要在本子上登记领用人的名字。这活做了也没几天吧。Q离职以后差不多一个月,QA的美眉一阵尖叫:很多领用人的名字看不清,也有互相写错编号的,诡异的是有一本记录本上居然有两个不同的编号,两个都印的歪歪扭扭,都不知道以哪个为准  眼看Q在部门也做不了什么事情,正好行政部在给所有员工做职级书缺人手,于是让Q去帮忙,写职级书的目录,文件夹上贴部门和名字,是很简单的誊写,基本不费神。帮忙了没两天,跟行政部的姐姐说上面有事做,就溜回来,自己给已归还的实验记录换标签(自黏标签容易掉落)。    我们还当QA让她做的这件事,说Q终于能安心做点事情了。有天楼下电话找QA,说布置给Q的事情做完没有?做完让她继续下楼写职级书。QA说我没有让她做事啊,不是一直借给你们用么?我以为你们用完了她自己上来变勤快了呢。我不能背这个黑锅。    领导在群情激愤下找Q谈话问她,为什么找借口溜回来?行政部借调的事情我同意的,那个就是你的工作。Q是这么回答的:我看不惯老总的司机一直在旁边玩,凭什么我就要一直写,写的手都痛,他们就可以玩一整天呢?领导一时为之绝倒。行政部姐姐听了也纳闷啊,说Q跟她聊天一直夸口自己勤劳:我妈说了,我就是个闲不住的勤快人,特别爱干活。这是爱干活的人说的话吗?    说到这里想起最近一则新闻的笑话,说到某单位检查,发现很多人用电脑不务正业,调查以后不能再叫临时工背黑锅了,就说那些不务正业的都是司机,公车都减少了,哪儿那么多司机呢?    建议:确实很多单位有司机,小车队什么的,这些人平日里看起来也不做什么事情,抽烟打牌聊天睡觉,看起来悠闲得很,估计也有像Q这样心里不平衡的。但是别忘了司机的职责就是开车,他只要做好分内的事情,开安全的车,拿应得的薪水就可以。    当然也有司机除开车还做一部分内勤工作的,但在入职时肯定都确定过职责范围,完成职责内的工作就好,多做一点也不赖。总跟与自己不同岗位的人比清闲,觉得自己比别人辛苦,说不定也有人觉得你的工作清闲想要换呢。所以工作不能总盯着别人在干啥,说来说去只有做好自己本职工作才是真正的王道。    Q不肯写职级书只有苦命的我下去帮忙做完。Y说把Q形容得这么差,肯定你们太作,没有用心带,我还是看好这个姑娘的。我给她交代件事情做做,保证漂漂亮亮的交差,她总归承诺过我要好好干活的,体力活总干的好。    于是Y给Q一把美工刀,让她去把展览室的十块白板刮干净。白板上原来也没写什么字,就是贴广告厚胶条有点残余,把胶条刮干净可以再利用。平常人做的话,估计半天能弄完吧。Q到中午给Y打了个电话:姐,我刮了两块板子了,好难刮,手很疼,能不能休息明天再刮呀?Y 终于没有再坚持,在试用期满前把Q送走了,但看她男朋友工作还算认真,让他正式入职了。    这不是故事的高潮。如果仅仅讲述一个人试用期没过的故事,也不能称之为传奇了。离职以后Q经常短信给Y,要么直接一句:想你了,把Y吓得以为有坏人盯上她。要么给Y汇报自己哪天去看医生了,哪天回老家了,哪天又回上海,或者正用功读书准备再考研之类的小事。  现在想来,Q跟G还是有个共同点的:G入职还没拿第一个月工资呢,七夕节给Y匿名发了个短信祝她情人节快乐感谢她对她的帮助,还定了束玫瑰送到公司。虽然Y误以为Q阴魂不散,花也是小地方的小气样,吓得差点丢垃圾桶,但Y知道是G所为后还真把G猛夸了一通,说G懂事。我能肯定G不是蕾丝边,对同期进公司的帅哥有好感的,那么只能说G拍马屁的功夫真的到了一定的水平了,我想不到,也真做不出这样的事情。  差不多Q离职八九个月以后,Y接到外地一个陌生号码打来的电话,有来电显示的,恕我不能告诉大家到底是哪里。先跟Y姐长姐短一阵寒暄,然后道歉。Y说你为啥道歉啊?Q开始忏悔:姐我对不起你,真的对不起你。我一直在欺骗你。我跟我男朋友,老早就结婚了,家里小孩都三周岁要上幼儿园了。我婆婆当时反对,也没领结婚证,我来应聘时怕你不招夫妻,所以撒谎说是男女朋友。  Y吓一跳,Q当时进公司,一口一个我和我男朋友。本子上贴个小孩的照片,我问时她说是她姐姐的小孩,放假时还跟我们咨询买什么礼物给姐姐家小孩比较好。这突然就冒出来一个儿子,换谁谁不吃惊呢?而且按她的年龄和时间点算起来,她在那个技术学院没毕业小孩就生了,怎么如期拿到毕业证书的呢?真的像她说的考过研究生没钱上学吗?她跟她老公的毕业证都有可能是买来的呀。当然这也不是高潮。  高潮在后面紧跟着就来了。惯用的伎俩先诉苦:我生了男孩,婆婆才让我进家门,但是从来不给我带,我小姑子都生好几个女儿了,还一直给她坐月子,我不甘心。婆婆不好我也不要跟他们住,想去县城买套房,儿子上幼儿园方便,县城房子不贵,二十几万,我凑了点儿但还不够,Y姐你能不能借几万给我啊?我让我老公认真工作报答你。    Y在这回精明了一把,直接告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四觉得室友还不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