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去做化肥厂家化肥业务员怎么跑市场,不知现在化肥市场好做不,收入怎样?请化肥老业务老师们赐教!

  • 1. 2017年8月,我国多地的蔬菜价格都出现上涨趋势,某地的尖椒从原来的30元一盒卖到100元一盒,莴笋一个月涨了超七成。一些市民感叹,现在吃蔬菜比荤菜还贵。针对蔬菜价格大涨这一现象,有人在全国多个地方进行了采访,获得表中材料。

    山东菜农王某:近日山东持续暴雨,最严重时减产超过5成,每当大雨,就导致低洼地段水浸,蔬菜阳光不足本就生长很慢,一旦水浸则几乎没有收成,这导致蔬菜价格猛涨
    蔬菜收购商刘某:种植蔬菜需要的种子、化肥、农药等各种费用增加,蔬菜价格上涨,油价上涨,运输费用也跟着涨,城市蔬菜价格水涨船高是自然的
    市民孙女士:这段时间什么蔬菜贵我就少买或不买,我会买些相对便宜的,如萝卜、土豆之类的
    菜农赵某:去年有些菜没人要,1毛钱一斤也没人要,今年就不敢种了,市场经济害死人!
    专家李某:农产品价格受气候、市场、产量、成本等多种因素影响,价格波动很难避免,出现短期暴涨暴跌属于正常现象,我们应该理智对待
    1. (1)请你概括材料中①②③分别体现的经济学道理。

    2. (2)菜农赵某认为“市场经济害死人”,请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辨析这一观点。

    3. (3)针对“价格波动很难避免”,我们应怎样理智对待。

  国家大力发展绿色农业,为一些致力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带来切实的机遇。

  化肥农药零增长这一目标,从2015年启动开始,到2017年底已然实现,这比预定时间提前了3年。

  当农业成为中国最大的面源污染源时,中国决心要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攻坚战。在农业农村部近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廖西元称,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正扎实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制度的“四梁八柱”已经构建起来,一批样板模式显现出来,农业发展方式更“绿”了。

  截至2017年,我国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利用率为37.8%,农药利用率为38.8%,化肥农药零增长提前三年实现。规模化养殖污染防治有序推进,以农村能源和有机肥为主要方向的资源化利用产业日益壮大。秸秆农用为主、多元发展的利用格局基本形成,农膜回收体系和制约化能力不断加强。

  2015年,中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实现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畜禽粪便秸秆地膜基本资源化利用的“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任务。2017年则进一步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启动实施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东北地区秸秆处理、农膜回收和以长江为重点的水生生物保护行动等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

  起源于欧洲的化肥,是工业革命的产物。得益于化肥的施用,农业有了极大的发展,欧洲人口才有了成倍增长,而一举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改革开放前后,进入中国的化肥成为一种战略资源,一度举全国之力来生产。考虑到我国耕地基础地力偏低,化肥的施用更是对粮食增产的贡献较大。有业内人士统计称,大体在40%以上。

  施用更是对粮食增产的贡献较大。有业内人士统计称,大体在40%以上。

  农药也是中国农业生产所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料。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年,中国农药产量由69.6万吨增至319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为13.53%。这与粮食总产量的连增趋势相吻合。考虑到气候变化和耕作制度的改变,导致农作物病虫害呈多发、频发、重发的态势。如果病虫害不防治,就会造成大幅度减产。不可否认,农药仍然是目前“从病虫害口中夺食”实现增产最有效的措施。

  据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高级农艺师周喜应刊发的论文《浅谈我国的农药与粮食安全》提到,通过防治病虫草鼠害等植保措施,中国每年挽回粮食损失2000亿斤左右,占总产量的15%以上,相当于增加1亿多亩耕地出产的粮食。

  值得特别关注的是,在过去粗放的农业发展模式下,过量施用化肥、农药已然成为中国农业的“魔咒”。

  目前,中国的化肥总产量和消费量,均占世界1/3以上,居世界第一。

  据统计,我国农作物亩均化肥用量21.9公斤,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每亩8公斤),是美国的2.6倍,欧盟的2.5倍。东部经济发达地区、长江下游地区和城市郊区施肥量偏高,蔬菜、果树等附加值较高的经济园艺作物过量施肥比较普遍。

  然而,有机肥资源总养分约7000万吨,实际利用不足40%。其中,畜禽粪便养分还田率为50%左右,农作物秸秆养分还田率为35%左右。

  此外,重化肥、轻有机肥,重大量元素肥料、轻中微量元素肥料,重氮肥、轻磷钾肥的“三重三轻”问题突出。传统人工施肥方式仍然占主导地位,化肥撒施、表施现象比较普遍,机械施肥仅占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的30%左右。

  大量使用化肥也导致了一系列消极后果,比如,过量使用化肥不但浪费了不可再生的煤炭、磷矿等能源和资源,同时也加重了国内对硫、钾的对外依存度。还有,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和江河污染。

  在农药方面,作为世界第一农药生产和使用大国,中国的单位面积化学农药用量比世界平均用量高2.5~5倍。农药用量偏高、利用率偏低,成为当前农业病虫防治中的突出问题。

  尽管农药能防治病虫草鼠害、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但缺乏专业培训的农业从业者不科学不合理地使用,直接导致了农药滥用,害虫抗药性加大、防治成本居高不下。农药残留超标及农业生态污染,直接威胁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

  业内有统计,欧美发达国家的农药利用率在50%到60%,比中国高15到25个百分点。肥料利用率,美国达到50%,欧洲主要国家达到65%,也比中国高15到30个百分点。

  当前,国家大力推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相继颁布了“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关于推进化肥行业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等相关政策,这些举措对行业绿色发展和转型升级提出了日益紧迫的要求。

  “控量提效”成为化肥、农药零增长的必要措施。

  从过去的“化肥是个宝”,到现在“化肥是棵草”,业内人士称,如果再不进行改革,化肥就要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了。

  于是,全行业开始努力减“肥”。从产品方面,开展零增长行动,引导农业绿色发展,重点研发高效缓释肥料、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肥料农药等新型产品,并加快推广新型高效肥料和农药;从技术方面,因地制宜推广机械深施、机械追肥、种肥同播、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根据不同作物和病虫害,推广应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推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杨礼胜称,2015年以来,国家开展的到2020年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取得明显成效。

  一方面,化肥农药使用量少了。2017年,农药使用量连续三年减少,化肥使用量连续两年减少,提前三年实现了行动的目标。另一方面,化肥农药的利用率提高了。2017年,三大粮食中化肥利用率是37.8%,农药利用率是38.8%,这比2015年都提高2.2个百分点,成绩来之不易。

  他说,这是阶段性的成效,要把这一成效巩固完善,持续推进,由零增长提升为负增长还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化肥业务员怎么跑市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