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晋绥儿女模范事迹材料教育奖算不算省级荣誉吗?

  8月18日,“2018晋绥情?阳光助学公益活动”第二站在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举行。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川 摄

  中国青年网吕梁8月20日电(记者 李川)传承弘扬晋绥精神,爱心助力贫困学子。8月18日,“2018晋绥情?阳光助学公益活动”第二站走进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将晋绥儿女的爱心传递到100名即将踏入大学殿堂的寒门学子心中。

  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林炎志在发言中对即将步入大学殿堂的学生们提出建议和期望。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川 摄

  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林炎志,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段晓飞,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马小鸣,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李晓英、杜秀文、田小明、高玉堂,基金会项目主管段翔,晋绥儿女代表苏斌,吉林大学教授吴真等基金会代表,以及吕梁市副市长兼中共交城县委书记李建国、交城县副县长游万强等地方相关部门负责同志,捐赠企业山西古冶实业集团董事长王见刚,交城县受捐助学生及家长代表出席了捐赠活动。

  晋绥儿女代表苏斌发言。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川 摄

  革命战争年代,作为晋绥革命根据地重要组成部分的晋绥边区第八分区党政军机关长期驻扎在交城地区,成为护卫党中央所在地延安的重要屏障,是延安通往晋冀鲁豫、华东、华中的交通要道。无数交城儿女不畏牺牲、浴血奋战,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彪炳史册的壮烈战歌。

  而今,作为省级贫困县的交城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已经进入摧城拔寨的关键阶段,计划于2018年年底实现全县脱贫摘帽。

  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段晓飞。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川 摄

  在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段晓飞看来,吕梁革命老区这片红色热土是他们晋绥儿女的第二故乡,“如今,我们晋绥儿女在父辈们曾经战斗生活过的地方通过各种渠道为老区人民捐款捐物、献策献力,帮助老区孩子们圆梦大学,回报老区人民当年的养育之恩,正是知恩图报、不忘初心的表现。”

  吕梁市副市长、中共交城县委书记李建国介绍交城革命历史。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川 摄

  吕梁市副市长、中共交城县委书记李建国认为,“阳关助学活动的开展,不仅帮助贫困学子圆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梦,更是给予了他们奋发进取、顽强拼搏的精神激励,充分彰显了广大晋绥儿女不忘初心、反哺老区的崇高境界,生动诠释了新时代吕梁精神、晋绥精神的深刻内涵。”

  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向交城县贫困家庭学生进行捐助。中国青年网记者李川 摄

  据了解,2018年交城全县高考人数为2166人,二本B类以上达线人数1151人,较2017年增加60人,一本达线331人,较2017年增加74人,全县600分以上26人,佳绩频传。

  交城县副县长游万强介绍道,交城县优化整合扶贫资源,建立贫困建档立卡户学生数据库,认真落实国家各项贫困学生资助政策,设立贫困建档立卡大学生“圆梦资助”项目,开创了吕梁市教育扶贫工作的先例。

  “而今,阳光助学公益活动的举行,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联合爱心企业为我县100名贫困家庭大学生每人捐助5000元,帮助他们顺利实现大学梦,充分体现了对我县教育事业的关心支持。”游万强说。

  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一行走访受捐助学生刘玉家,并送去行李箱、书包、餐具、枕头、床上四件套等爱心物品。刘玉今年被太原师范学院录取。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川 摄

  今年以622分成绩被厦门大学录取的应届考生王江海家庭贫困。王江海感慨说,“我身处逆境,但是在逆境中我并不是孤身一人,我们的背后,有无数双手支持我们,无数颗心关怀我们。阳光助学公益活动帮我们圆梦大学,我们一定常怀感恩之心,永葆进取之心,将心声化作实际行动,用自己的努力回报社会,用自己的双手传递爱心。”

  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一行走访受捐助学生张盛家,并送去行李箱、书包、餐具、枕头、床上四件套等爱心物品。张盛今年以552分成绩被太原理工大学录取。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川 摄

  据悉,“晋绥情?阳光助学公益活动”自2016年由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启动,迄今已开展第三届。

  “2018晋绥情?阳光助学公益活动”将在山西吕梁和忻州地区捐助400名贫困大学生,计划为石楼县120名、交城县100名、兴县100名、代县80名,捐助对象为今年高考录取二本以上的贫困家庭大学生,捐助标准为每人第一学年学费5000元,总计捐款200万元。

希望受表彰的教师珍惜荣誉,再接再厉,进一步发扬原晋绥老根据地传统,学习晋绥老区革命前辈及其子女的无私奉献精神,一如既往地献身老区教育事业,不断提高师德修养和业务素质,不辜负原晋绥老前辈及其子女的殷切希望和重托,为原晋绥老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再立新功。附件:第22届晋绥儿女支持老区教育奖优秀教师名单。


有关市、县(市、区)教育局:

1996年,原晋绥边区革命前辈及其后代,缅怀老革命前辈光辉业绩,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忘老区人民养育之恩,慷慨解囊捐助资金,建立了“晋绥儿女支持老区教育奖励基金”,专门用于表彰奖励长期工作在原晋绥老区农村学校的优秀教师。原晋绥老区的广大教师长期扎根老区农村学校,不畏艰苦,不怕困难,不图名利,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辛勤耕耘,无私奉献,在艰苦的条件下创造出了感人的业绩,做出了积极贡献,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先进人物,这次受表彰奖励的就是他们中的优秀代表。

按照省教育厅和晋绥儿女支持老区教育协会联合下发的《关于印发的通知》(晋教师〔2017〕3号),经有关市、县(市、区)教育局推荐并经省教育厅审核,决定授予太原市娄烦县庙湾联校赵国有等220名优秀教师“晋绥儿女支持老区教育奖”荣誉称号。请各市县(市、区)于教师节举行仪式颁发第22届晋绥儿女支持老区教育奖,给每位获奖教师颁发奖金2000元、荣誉证书、慰问信、《林枫传略》、《李夫克画传》。

希望受表彰的教师珍惜荣誉,再接再厉,进一步发扬原晋绥老根据地传统,学习晋绥老区革命前辈及其子女的无私奉献精神,一如既往地献身老区教育事业,不断提高师德修养和业务素质,不辜负原晋绥老前辈及其子女的殷切希望和重托,为原晋绥老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再立新功。原晋绥老区的广大教师要以他们为榜样,情系老区学子,立足三尺讲台,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做山区老区孩子们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为我省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我省转型跨越发展做出新贡献。

附件:第22届晋绥儿女支持老区教育奖优秀教师名单

第二十二届晋绥儿女支持老区教育奖优秀教师名单

加载中,请稍候......

“我记得贺龙元帅的女儿贺晓明大姐饱含热泪,就站在我这个地方说了一句话。她说,我们来晚了,但我们还是来了!一份牵挂,一份不安,一份情怀,其实这是军人的血脉,是红色传承……”段晓飞眼含热泪,深情的抚摸着雁门关先烈的碑石。2018年8月21日上午9时,雁门关伏击战烈士凭吊仪式在代县雁门关伏击战遗址举行。

集体默哀图(石俊文 摄)

参加祭奠活动的有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原中央晋绥分局调查研究室主任、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段云之子段晓飞,基金会理事、原晋绥二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四川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心源之女杜秀文,基金会理事、原晋绥边区文联副主任、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书记卢梦之子田小明,基金会理事、山西省劳动模范、原吕梁市招商局局长高玉堂,基金会项目主管、段云之孙段翔;参加祭奠活动的市县领导有忻州军分区司令员李志强,忻州市人民政府副处级督查员郭宏,忻州市教育局副局长陈永平,忻州军分区政治工作处主任张新文,代县县委书记田永清,县委常委、人武部政委崔玉军,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张东家,政府党组成员、雁门关景区管理中心负责人程晓明,政府副县长李勇刚。

“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我们都是飞行军,哪怕那山高水又深”一声声嘹亮的歌声回荡在雁门关。受助大学生代表身着迷彩军装,头戴军帽,有序地列成一排排队伍,尚未褪去的脸上庄严肃穆。伴随着音乐的旋律,强劲优美的《游击队之歌》在山谷间回荡。学生们唱着对党和游击队军队的敬意。艳阳高照,红旗飘扬,他们朝气蓬勃,奋发向上,喊出了“不忘历史,不忘国家和党的关爱,不忘晋绥文化教育的帮助”的誓言,表达自己的心声,励志努力成才让“晋绥情”传承下去。“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他们用自己的言语和行动表达了对“晋绥情”阳光助学公益的感谢,学生们在歌声中、在烈烈红旗下、在苍翠松柏间,接受了革命思想的洗礼。

教师李淙浩独唱自创歌曲《雁门关伏击战》,以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带领全体人员共同重温那段军民团结、共歼敌寇的光辉历史。

雁门关伏击战是抗战之初八路军120师在山西战场上一次震惊中外的战斗,也是120师出师抗战的第一战。这场战役,给忻口前线的日军造成了很大阻挠,扩大了八路军的影响,振奋了士气民心,意义非常重大,当时海内外报纸称之为“雁门关大捷”。2015年习近平主席在北京“9.3阅兵”的10支英模方队中,就有“雁门关伏击战英雄连”。

忻州市政府副处级督查员郭宏(石俊文 摄)

凭吊仪式上,忻州市政府副处级督查员郭宏表示,革命先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的英勇品质、革命气概和奉献精神将激励我们不断前进。保持和发扬革命本色,牢记使命,始终为人民的美好生活愿景而奋斗。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齐心协力,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革命精神永远代代传承,革命事业永远光荣伟大!

革命先烈浴血奋战、艰苦奋斗,迎来了中华民族独立自由的新曙光;我们要继承先烈遗志,勇于奉献,敢于担当,铸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荣光。

中共代县县委书记田永清(石俊文 摄)

中共代县县委书记田永清指出,雁门关雄踞中华,地势险峻,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一座雁门关,半部华夏史。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为了抵御日寇侵略,八路军120师打响了著名的雁门关伏击战。在那场惨烈的战斗中,70名烈士长眠于此。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抒写了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担当和忠诚,挺起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脊梁。革命先烈气贯长虹,革命精神光耀千秋,雁门关伏击战永垂青史。举行这次活动,我们就是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面向未来,砥砺前行。雁门关伏击战遗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和教育价值,我们精心保护革命遗址,目的是为了继承革命传统,构筑中国精神,推进红色开发,提供精神之钙,注入新生动力转型。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和广大晋绥儿女和爱心企业家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长期以来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你们的爱心和善举,不仅为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帮助,更给予了我们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的精神鼓励,为我们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动力,增添了正能量。作为中华儿女,无比骄傲。我们一定要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发扬革命传统,弘扬晋绥精神,做好公益事业,传播正能量,我们举行凭吊活动,就是要悼念逝去的英雄,铭记烈士的功绩,传承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就是要继承先烈遗志,沿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行!(来源:都市融媒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晋绥儿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