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医生,我让孩子听话的十个方法15岁读初三,现在非常沉迷手机游戏,如痴如醉,请问该如何引导让他专心中考?

游戏成瘾、手机成瘾…当孩子疑似“上瘾”,父母怎么办?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游戏成瘾、手机成瘾、玄幻小说成瘾、烟瘾等我们将针对这类问题做总结希望能给各位家长一些启发故事一:女儿开始“反锁门”了“以前,我和女儿之间从来没有秘密,女儿写作业我都会陪着。可是从初二开始,她每天回来不仅反锁门,还拒绝我检查作业,成绩也越来越差。有一次,我无意中在她手机中看到了玄幻小说”,一位初二女生的妈妈焦急地说,“我认为女儿变成这样都是拜玄幻小说所赐!”曾经的“贴心小棉袄”不见了,如今的女儿眼里几乎只有小说,妈妈表示,女儿为了看小说,几乎把所有零花钱都用在这上面了,每天晚上看小说至11点才开始磨磨蹭蹭写作业,写不完就抄同学的,周末也不出门,几乎成天看小说。爸爸常年不在家,妈妈眼看着女儿成绩下降,性格也越来越古怪,心里很着急。抽丝剥茧首先,玄幻小说对青春期的女生确实很有吸引力。初二的女儿正好进入青春期,自我意识开始萌发,情绪易波动,也开始幻想爱情。玄幻小说中描绘的世界,充满了核心人物的成就感和美好爱情的欢愉,正好迎合了这个时期孩子“渴望成功和爱情”的心理。而且,看玄幻小说时,成就感的获得太容易了,比现实中“考第一名”的成就感来得快且持久,所以,孩子一旦陷入故事情节中,便易上瘾,难以自拔。其次,母亲和孩子的沟通方式也缺乏“尊重和信任”。“反锁门”是孩子自我意识形成的重要标志,这时候他们希望得到大人更多的尊重和信任。而这一位母亲显然心急了,把女儿变成“撒谎”的假想敌,女儿自然不愿意沟通了。父亲常年不在家引起了家庭“温暖”缺失,让孩子少了家庭生活的欢乐,变更容易在虚幻的小说中找安慰。智慧锦囊遇到孩子沉迷于小说时,家长不要急,我们以本案例为例,提供三条解决问题的思路:1接纳孩子的“青春期”,主动适应孩子的改变。母亲可以提前了解青春期的相关知识,当女儿发生变化时主动接纳,并学会尊重与信任孩子,给孩子足够的空间。2倾听孩子“讲故事”,引导孩子看到成就背后的努力。玄幻小说中也不乏正能量,母亲不妨坐下来,听女儿讲一讲玄幻小说中的故事,给女儿肯定,同时引导女儿挖掘成功人物背后的努力,给孩子启发。3和爱人一起想办法,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爸爸不在家,但是温馨的家庭氛围不可少,母亲可以主动和父亲沟通,每天一会儿视频,一会儿电话,可以增进沟通,帮助家人感受温暖。节假日也不妨请爸爸多回家,一家人其乐融融,让女儿感受到温暖,从而爱上现实生活。故事二:“偷手机”只为玩游戏的男孩“您好!请问我能咨询一下孩子的问题吗?”电话那头传来低沉的男声,心理热线中,爸爸来电咨询的情况少之又少。这位爸爸言语中有些无奈,原来小学四年级的儿子因为“偷窃”“撒谎”等问题连续几次收到学校的警告了,然而儿子做这一切只是为了“打游戏”!孩子的爸爸妈妈平时工作都很忙,特别是妈妈工作离家较远,所以教育儿子的重任由爸爸扛起。然而,孩子从三年级起开始迷上网络游戏,后面便不可自拔,为此家长没收了孩子的手机,没想到之后,孩子竟偷钱、偷手机来玩游戏,被发现了就索性撒谎,屡次挨打还是不改。抽丝剥茧首先,孩子反复“撒谎”表明成长过程中“说实话”反而不如“不说实话”,换言之,家庭教育中一定运用了粗暴的方式对待孩子的“老实交代”,从而给孩子造成错觉:说实话会遭遇更严重的责罚。其次,孩子想玩游戏并不告诉父母,而是去偷,这说明成长过程中,孩子一定经历过多次需求不被父母满足的情况,也提示这个家庭关爱有所缺失。最后,孩子对玩游戏如痴如醉,相比也不是一两天就可以形成的,而在这么长的时间里,父母都没有对孩子进行及时干预,可见孩子成长的关爱有所缺失。智慧锦囊1父亲应邀请母亲一起回归家庭,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能多抽时间陪伴孩子,多多倾听孩子的成长中的需求,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2在矫正孩子行为习惯的过程中,父母应在爱的前提下,一起帮助孩子建立规则,并督促孩子行为的改变。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应改掉粗暴的教养方式,变为温和而坚定,让孩子敢和父母说实话,乐意和父母沟通。故事三:“为何我一再退让,他却越陷越深?”“儿子要手机,不给就哭泣反抗,无奈之下我买给他了,并与他限制玩的时间,他答应了,后面却从来没有遵守过。我觉得儿子和他父亲真是一个样”,一位愤怒的母亲致电咨询。小李(化名)读小学六年级,起初以“同学们都有手机”为由让妈妈给买手机,妈妈担心爱玩游戏的他陷入手机不可自拔,便和他约法三章,限制手机使用时间、内容,他答应了。可是,小李一拿到手机后,就陷入了不能自拔的游戏,母亲几次没收手机,他闹脾气没用就求母亲还给他,几番下来,母亲一再退让,儿子却得寸进尺了。母亲表示,丈夫也是如此,自从失业开始就不找工作,每每吵架都要自己让步,现在对家庭和工作都不管不顾,她认为孩子是学了父亲的作风。抽丝剥茧在这个家庭中,妈妈似乎被孩子抓住了软肋,加上与爸爸的关系不和,陷入孤立无援。在面对家庭问题的时候,妈妈并没有思考自身的原因,而是把对爸爸和儿子的意见相互迁移,导致形成了一种“他们都欺负我”的思维,这个思维不仅让其自己不开心,也让家庭氛围不和睦。这个案例中,家庭缺乏尊重、信任,也缺乏沟通方式,孩子感受不到爱和规则,于是用玩手机来沉浸于自己的世界中。智慧锦囊1妈妈应该思考家庭中自己的状态和沟通方式,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也学会与丈夫沟通,达成相对一致的教育观念。2在对待儿子玩手机的问题上,母亲应大胆制定规则并严格执行,儿子产生情绪时,母亲应以处理情绪为主,而不能用退让的方式解决问题。看完三个疑似成瘾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网络游戏产业的发展孩子的手机管理成为令很多家长困惑的问题如果您的孩子也有疑似成瘾的状况我们给您三个锦囊妙计1用“爱+规矩”帮孩子切断来源。对于成瘾类问题,切断来源非常重要,然而,粗暴地切断来源容易有相反效果,所以,我们可以用“爱+规矩”来帮助孩子。爱是前提,父母应该主动和孩子沟通,让孩子感受到关爱;规矩是保障,没有规矩的爱是盲目的,规矩可以和孩子一起定,家长必须负责监督,如果孩子破坏了规矩而情绪失控,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处理情绪,而并非改变规矩。2用“肯定+独立”帮孩子回归现实。成瘾的孩子难以自拔,最终的改变必须回归现实。怎样的现实,孩子才愿意回归呢?现实必须是温暖的、充实的、让自己感到有成就感的。所以,我们首先应该让孩子在现实生活中独立处理自己的事情,比如上学放学、比如人际关系,不包办孩子的事情,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乐趣。其次是肯定孩子,从小小的改变开始,鼓励孩子,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让他们看到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3妥善处理好家庭关系,让家成为快乐和温暖的港湾。安全温暖的家庭氛围让孩子留恋,而冷冰冰的家庭氛围会让孩子想逃离。父母意见一致,孩子会选择听话和尝试;父母意见长期不一致,甚至有人身攻击,孩子便会觉得父母的话其实也不是对的,自己才是对的。所以,想让孩子恋家而听话,首先我们就要为孩子营造依恋的环境。遇到问题多和爱人商量,每天多夸一夸爱人,夫妻关系和谐了,孩子也会越来越喜欢这个快乐的大家庭。最后,家长们若是遇到问题欢迎继续拨打心理热线2!来源 | 深圳市龙岗区教育局提供故事:陈静雯、伍璐茜、刘丽丽
Sina.cn(京ICP0000007) &| 斯特智理 教子有方 | 孩子暑假沉迷于电子产品?用这些技巧,对症下药效果好!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等电子产品走进千家万户,00后、10后本身就是网络时代的原住民,他们一出生就处于数码时代,这就注定了孩子不可能一辈子都不接触电子产品。
既然躲不开,不如直接正视。孩子为什么会沉迷网络?我们又该如何引导?
一起来看看今天的文章,相信你会有所收获。
自从邻居小孩放假,每天都会听到邻居孩子妈妈吼孩子的声音。正巧早上出门时碰到了,打过招呼后得知她是要去办宽带断网。
不等我再问,她便竹筒倒豆子似的向我倾诉起来。
原来,小孩放假几天来,整天手机、电脑轮番上阵地玩电子游戏,不肯出门,也不做作业,吃饭时间到了也要妈妈一喊再喊才肯上桌。
妈妈心中恼火,就逼着孩子出门去找小伙伴玩。
结果呢,到了晚饭时间,她去接孩子回家,却看到他正和小伙伴坐在沙发上捧着iPad对战,知道她进来连头都没抬一下。
这件事让邻居憋了一肚子火,回家就爆发了出来,于是决定迅速去办断网手续。
如今,孩子们沉迷于电子设备的时间越来越多,随处可见捧着手机、iPad玩个不停的中、小学生,甚至幼儿园里的小家伙们也都对着各种屏幕如痴如醉。
但电子设备带来新鲜好玩的体验的同时,也在无孔不入地诱惑着孩子们尚不成熟的心智,一不小心就容易让他们迷失其中。
这一年孩子玩游戏大量充值、健康受到影响的新闻屡见不鲜。
不是我们拿走孩子的手机、掐断孩子的网络就能够完全禁止的。网络信息已经像空气一样渗透到我们生活中,无孔不入。
与其严防死守,不如理性思考:如何让帮助孩子理性解决问题,合理使用手机。
美国西北大学研究发现,每天使用智能手机达68分钟以上,患上抑郁症的风险极高。
其实这个不难理解,手机看似方便了人们之间的联系,可是经常一家人坐在沙发上,各自玩各自的手机,有什么难题、不开心也不当面交流,放在心里的事多了,自然也就容易抑郁了。
此外,还会严重影响孩子的注意力。
手机里有海量的信息,各种软件让人应接不暇,正是这种“过度刺激”,容易影响孩子大脑发育。
学习是个慢节奏的过程,这就很容易让孩子感到“没有动力”,每天超过1小时,3-4年后注意力将会落后于同龄人一大截。
长时间玩手机还有以下危害:
1)引发很多眼部疾病,导致近视成灾,影响就业。
2)孩子经常玩手机到深夜,上课睡觉不听课,学习成绩下降。
3)上网会使孩子变得越来越孤僻,不愿与外界交往,交际能力差。
4)玩手机替代了孩子的玩耍,导致孩子活动减少,进而影响到孩子的身体发育。
5)玩手机限制了孩子的感觉体验,易使孩子分不清虚幻和现实。
6)游戏里打打杀杀,容易使孩子性格暴躁。
看到这,很多人会说这些影响伤害我们都清楚,可他究竟是有什么魔力让孩子欲罢不能。其实孩子依赖手机的原因不尽相同:
1.社交型依赖。手机通讯录里有200个好友,微信朋友圈里有300好友,QQ各种群里面还有4000多好友,这么强大的人脉关系让孩子难以割舍。
2.游戏型依赖。手机里面的网络游戏特别多,在长期的战斗中积累下来的功勋和经验使得孩子成就感爆棚,倍感满足。
3.娱乐型依赖。手机里面好友不多,游戏不多,全部都是电影、音乐、照片,弄得孩子心猿意马,不想写作业总想摸手机。
如果孩子特别依赖手机,作为家长,最好先分析一下自己孩子到底是属于哪一类的,然后再对症下药,找到应对方法。
究竟怎么才能让孩子不沉迷于手机呢?不妨试试下面这几招!
1.约法三章,犯规要有惩罚
面对孩子日渐沉迷手机,多数家长采取过粗鲁的方式:没收手机、砸了手机、情到不可控时,还打过孩子。哭过,闹过,绕了一圈,发现问题仍在原地等你。
其实,这些方法都不如事先与孩子约定手机使用时间来得有效!
家长可以抽出10分钟制定一份手机使用守则,清晰地指出孩子需要改进的行为。
比如:一天玩手机不能超过1个小时,玩手机必须是在完成作业以后。目标要具体、明确,便于测量。
相比“每天玩手机时间不能太长”,“每天玩手机时间不能超过1个小时”就更容易测量。目标具体、明确,孩子就更容易操作。
要清楚地说明孩子完成约定可以得到什么,和没有完成约定将失去什么。
在此过程中,要少说“不”,多说“可以”。比如:“如果你完成了约定,可以去看一场电影”,而不要说“如果你没有完成约定,就不能看电影”。
两个说法意思虽然相同,但如果孩子朝着积极的方向努力,他完成目标的可能性就更大。
2.转移孩子注意力
分享一位妈妈帮助孩子戒掉手机的小故事:
有一天,东东像往常一样起床,吃完早餐后想玩手机,竟然发现手机上贴了一张小纸条:
“妈妈从今天起对你的手机进行干涉,手机已经设置了密码,每天不定时更新;你每天要完成表格里随意被挑选的3件家务,完成之后你会得到你的密码!
这项新规定将会持续3~4周,视情况做调整。如果你接受,那就开始行动,中午12点前不能完成,你就得不到密码了!先去拖地吧,加油,我的孩子!
东东当时又气又恼,一按手机就是输入密码的界面,加密的手机对东东来说毫无用处,他只好乖乖听从妈妈的安排。
他拎着一桶水,拿着拖把楼上楼下来回跑,将地板拖得干干净净。
当他弯腰拖桌子底下的地板时,发现桌脚粘着一张纸条:不错哟,完成了第一件家务,请将自己的书桌整理干净吧!
当他将自己凌乱的书桌整理干净后,发现了桌子中心另一张纸条:真棒,妈妈看到你的努力了!请出门将垃圾倒了吧,你会找到你要的密码!
东东拿起家里的垃圾袋出门,隔壁开小卖部的阿姨喊住了他:
“东东啊,你妈给你留了张纸条,说12点前看见你拿着垃圾出门,这纸条就给你,12点后就作废。”
而纸条上写着的正是手机密码。
不得不说这个妈妈的新规定,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转移了孩子对手机的注意力,还养成了孩子做家务的好习惯。事实证明,一周后,东东不再对手机过分迷恋!
3.理性沟通,为孩子建立自我价值感
游戏的世界,也可以视作是孩子为封闭自我而选择的另一个世界。而让孩子选择封闭和沉迷的,可能正是因为亲子之间的非理性沟通。
父母如果长期忽视孩子、或者看不见孩子的努力与长处,经常打压、贬低孩子的自尊,对孩子的决定事无巨细地横加干预,不肯倾听孩子的心声,那么孩子就会慢慢关上与父母的沟通之门,并陷入自卑、低价值感的心理漩涡。
从此,孩子把父母的关心视为“控制”,而父母也不知道为何孩子会变得“不可理喻”。
看见孩子的长处,鼓励孩子的努力,做孩子身后第一个为他鼓掌的人,发自内心地欣赏孩子,并让他知道。这些都是走进孩子内心最重要的步骤。
4.家长要以身作则
有些家长不禁会说,我试过和孩子约定手机使用守则,但是没有用。那是因为孩子觉得这份守则只针对自己太不公平了。
那么,家长可以这样做:家中有两个小孩的请一视同仁;在孩子禁玩手机期间,请家长陪着孩子一起坚持!也就是说家长要以身作则!
丨陪孩子时,不玩手机
当家长在陪伴孩子的时候,无论是陪写作业还是陪玩,可以提前将手机静音,并且不让手机暴露在孩子眼前,保证家长的陪伴是一心一意的。
那么,传达给孩子也是正面的反馈,而不是孩子以后有了手机就不再需要家长的陪伴了!
丨家长态度要坚定
如果家长已经开始实施如何解决孩子玩手机的方法时,态度一定要坚决!要让孩子看到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
在达成约定的过程中,要尽量吸取孩子的意见,千万不能把“约定”变成父母单方向的“命令”。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20K78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pixseedschool.com/l英国阿伯泰大学游戏开发专业硕士,专业欧洲排名第一,教育部认可,免雅思考试,毕业进入国际知名游戏公司,年薪轻松20万。Gnomon Workshop在线学习平台,好莱坞等知名企业制作人录制顶尖CG在线课程,独家中文字幕,涵盖影视、游戏、动画等领域课程。 打开链接体验Gnomon Workshop在线课程赞同 6285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孩子沉迷手机,不打不骂,用这几招立马解决
如果你想毁了孩子,就给他一部手机。
手机已成了家家户户的必备品,以前的孩子最开心的就是爸爸妈妈带他出去玩,现在的孩子最开心的是父母给他一部手机。
如今,孩子们沉迷于电子设备的时间越来越多,随处可见捧着手机、iPad玩个不停的中小学生,甚至幼儿园里的小家伙们也都对着各种屏幕如痴如醉。但电子设备带来新鲜好玩的体验的同时,也对孩子的视力和颈椎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很多家长会选择拿走孩子手机、掐断网络来阻止孩子长时间玩手机的坏习惯,然而网络信息已经像空气一样渗透到我们生活中,无孔不入。
与其严防死守,不如理性思考:如何让帮助孩子理性解决问题,合理使用手机。
孩子为什么对手机依赖?
孩子依赖手机的原因不尽相同:
社交型依赖。手机通讯录里有200个好友,微信朋友圈里有300好友,QQ各种群里面还有4000多好友,这么强大的人脉关系让孩子难以割舍。
游戏型依赖。手机里面的网络游戏特别多,在长期的战斗中积累下来的功勋和经验使得孩子成就感爆棚,倍感满足。
娱乐型依赖。手机里面好友不多,游戏不多,全部都是电影、音乐、照片,弄得孩子心猿意马,不想写作业总想摸手机。
如果孩子特别依赖手机,作为家长,最好先分析一下自己孩子到底是属于哪一类的,然后再对症下药,找到应对方法。
处理孩子玩手机的错误做法
家长不愿意孩子玩手机,一般来说怕影响学习、导致视力下降,长时间玩手机会影响身体健康,同时也怕网上不健康的东西影响孩子成长。
1、别人都有的,咱也不能落伍。
2、孩子拿学习做威胁,妈妈没办法,只能妥协。
3、陪着笑脸,小心翼翼地哄着孩子歇一会,写点作业。
4、课堂上老师没收了手机,家长要回去,导致老师不再管。
5、没收手机、砸了手机、情到不可控时,还打过孩子。
面对孩子日渐沉迷手机,多数家长采取过多种措施,有些强硬的,有些是软磨硬泡,但兜兜转转,问题仍在原处没有得到解决。
有效解决方法
究竟怎么才能让孩子不沉迷于手机呢?不妨试试下面这几招!
约法三章,犯规要有惩罚
家长可以抽出10分钟制定一份手机使用守则,清晰地指出孩子需要改进的行为。比如:一天玩手机不能超过1个小时,玩手机必须是在完成作业以后。目标要具体、明确,便于测量。
相比“每天玩手机时间不能太长”,“每天玩手机时间不能超过1个小时”就更容易测量。目标具体、明确,孩子就更容易操作。
要清楚地说明孩子完成约定可以得到什么,和没有完成约定将失去什么。
在此过程中,要少说“不”,多说“可以”。比如:“如果你完成了约定,可以去看一场电影”,而不要说“如果你没有完成约定,就不能看电影”。两个说法意思虽然相同,但如果孩子朝着积极的方向努力,他完成目标的可能性就更大。
理性沟通,走进孩子内心
孩子沉迷于手机,面对父母的劝诫左耳进右耳出,有时候甚至会觉得烦,跟父母顶嘴,这些情况往往是亲子之间的非理性沟通造成的。
父母如果长期忽视孩子、或者看不见孩子的努力与长处,经常打压、贬低孩子的自尊,对孩子的决定事无巨细地横加干预,不肯倾听孩子的心声,那么孩子就会慢慢关上与父母的沟通之门,孩子把父母的关心视为“控制”。
看见孩子的长处,鼓励孩子的努力,做孩子身后第一个为他鼓掌的人,发自内心地欣赏孩子,并让他知道。
家长要以身作则
有些家长不禁会说,我试过和孩子约定手机使用守则,但是没有用。那是因为孩子觉得这份守则只针对自己太不公平了。
那么,家长可以陪着孩子一起坚持!也就是说家长要以身作则!
丨陪孩子时,不玩手机
当家长在陪伴孩子的时候,无论是陪写作业还是陪玩,可以提前将手机静音,并且不让手机暴露在孩子眼前,保证家长的陪伴是一心一意的。
丨家长态度要坚定
如果家长已经开始实施如何解决孩子玩手机的方法时,态度一定要坚决!要让孩子看到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
在达成约定的过程中,要尽量吸取孩子的意见,千万不能把“约定”变成父母单方向的“命令”。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爱能幸福绥中】假期孩子沉迷手机?聪明家长都这样做,简单有效!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等电子产品走进千家万户,00后、10后本身就是网络时代的原住民,他们一出生就处于数码时代,这就注定了孩子不可能一辈子都不接触电子产品。
既然躲不开,不如直接正视。孩子为什么会沉迷网络?我们又该如何引导?
一起来看看今天的文章,相信你会有所收获。
自从邻居小孩放假,每天都会听到邻居孩子妈妈吼孩子的声音。正巧早上出门时碰到了,打过招呼后得知她是要去办宽带断网。不等我再问,她便竹筒倒豆子似的向我倾诉起来。原来,小孩放假几天来,整天手机、电脑轮番上阵地玩电子游戏,不肯出门,也不做作业,吃饭时间到了也要妈妈一喊再喊才肯上桌。妈妈心中恼火,就逼着孩子出门去找小伙伴玩。
结果呢,到了晚饭时间,她去接孩子回家,却看到他正和小伙伴坐在沙发上捧着iPad对战,知道她进来连头都没抬一下。这件事让邻居憋了一肚子火,回家就爆发了出来,于是决定迅速去办断网手续。
如今,孩子们沉迷于电子设备的时间越来越多,随处可见捧着手机、iPad玩个不停的中、小学生,甚至幼儿园里的小家伙们也都对着各种屏幕如痴如醉。但电子设备带来新鲜好玩的体验的同时,也在无孔不入地诱惑着孩子们尚不成熟的心智,一不小心就容易让他们迷失其中。
这一年孩子玩游戏大量充值、健康受到影响的新闻屡见不鲜。
不是我们拿走孩子的手机、掐断孩子的网络就能够完全禁止的。网络信息已经像空气一样渗透到我们生活中,无孔不入。
与其严防死守,不如理性思考:如何让帮助孩子理性解决问题,合理使用手机。
美国西北大学研究发现,每天使用智能手机达68分钟以上,患上抑郁症的风险极高。其实这个不难理解,手机看似方便了人们之间的联系,可是经常一家人坐在沙发上,各自玩各自的手机,有什么难题、不开心也不当面交流,放在心里的事多了,自然也就容易抑郁了。
此外,还会严重影响孩子的注意力。手机里有海量的信息,各种软件让人应接不暇,正是这种“过度刺激”,容易影响孩子大脑发育,学习是个慢节奏的过程,这就很容易让孩子感到“没有动力”,每天超过1小时,3-4年后注意力将会落后于同龄人一大截。
长时间玩手机还有以下危害:
1)引发很多眼部疾病,导致近视成灾,影响就业。
2)孩子经常玩手机到深夜,上课睡觉不听课,学习成绩下降。
3)上网会使孩子变得越来越孤僻,不愿与外界交往,交际能力差。
4)玩手机替代了孩子的玩耍,导致孩子活动减少,进而影响到孩子的身体发育。
5)玩手机限制了孩子的感觉体验,易使孩子分不清虚幻和现实。
6)游戏里打打杀杀,容易使孩子性格暴躁。
看到这,很多人会说这些影响伤害我们都清楚,可他究竟是有什么魔力让孩子欲罢不能。其实孩子依赖手机的原因不尽相同:
1.社交型依赖。手机通讯录里有200个好友,微信朋友圈里有300好友,QQ各种群里面还有4000多好友,这么强大的人脉关系让孩子难以割舍。
2.游戏型依赖。手机里面的网络游戏特别多,在长期的战斗中积累下来的功勋和经验使得孩子成就感爆棚,倍感满足。
3.娱乐型依赖。手机里面好友不多,游戏不多,全部都是电影、音乐、照片,弄得孩子心猿意马,不想写作业总想摸手机。
如果孩子特别依赖手机,作为家长,最好先分析一下自己孩子到底是属于哪一类的,然后再对症下药,找到应对方法。
究竟怎么才能让孩子不沉迷于手机呢?不妨试试下面这几招!
1.约法三章,犯规要有惩罚
面对孩子日渐沉迷手机,多数家长采取过粗鲁的方式:没收手机、砸了手机、情到不可控时,还打过孩子。哭过,闹过,绕了一圈,发现问题仍在原地等你。
其实,这些方法都不如事先与孩子约定手机使用时间来得有效!
家长可以抽出10分钟制定一份手机使用守则,清晰地指出孩子需要改进的行为。比如:一天玩手机不能超过1个小时,玩手机必须是在完成作业以后。目标要具体、明确,便于测量。
相比“每天玩手机时间不能太长”,“每天玩手机时间不能超过1个小时”就更容易测量。目标具体、明确,孩子就更容易操作。
要清楚地说明孩子完成约定可以得到什么,和没有完成约定将失去什么。
在此过程中,要少说“不”,多说“可以”。比如:“如果你完成了约定,可以去看一场电影”,而不要说“如果你没有完成约定,就不能看电影”。两个说法意思虽然相同,但如果孩子朝着积极的方向努力,他完成目标的可能性就更大。
2.转移孩子注意力
分享一位妈妈帮助孩子戒掉手机的小故事:
有一天,东东像往常一样起床,吃完早餐后想玩手机,竟然发现手机上贴了一张小纸条:
“妈妈从今天起对你的手机进行干涉,手机已经设置了密码,每天不定时更新;你每天要完成表格里随意被挑选的3件家务,完成之后你会得到你的密码!这项新规定将会持续3~4周,视情况做调整。如果你接受,那就开始行动,中午12点前不能完成,你就得不到密码了!先去拖地吧,加油,我的孩子!
东东当时又气又恼,一按手机就是输入密码的界面,加密的手机对东东来说毫无用处,他只好乖乖听从妈妈的安排。
他拎着一桶水,拿着拖把楼上楼下来回跑,将地板拖得干干净净。当他弯腰拖桌子底下的地板时,发现桌脚粘着一张纸条:不错哟,完成了第一件家务,请将自己的书桌整理干净吧!
当他将自己凌乱的书桌整理干净后,发现了桌子中心另一张纸条:真棒,妈妈看到你的努力了!请出门将垃圾倒了吧,你会找到你要的密码!
东东拿起家里的垃圾袋出门,隔壁开小卖部的阿姨喊住了他:“东东啊,你妈给你留了张纸条,说12点前看见你拿着垃圾出门,这纸条就给你,12点后就作废。”而纸条上写着的正是手机密码。
不得不说这个妈妈的新规定,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转移了孩子对手机的注意力,还养成了孩子做家务的好习惯。事实证明,一周后,东东不再对手机过分迷恋!
3.理性沟通,为孩子建立自我价值感
游戏的世界,也可以视作是孩子为封闭自我而选择的另一个世界。而让孩子选择封闭和沉迷的,可能正是因为亲子之间的非理性沟通。
父母如果长期忽视孩子、或者看不见孩子的努力与长处,经常打压、贬低孩子的自尊,对孩子的决定事无巨细地横加干预,不肯倾听孩子的心声,那么孩子就会慢慢关上与父母的沟通之门,并陷入自卑、低价值感的心理漩涡。
从此,孩子把父母的关心视为“控制”,而父母也不知道为何孩子会变得“不可理喻”。
看见孩子的长处,鼓励孩子的努力,做孩子身后第一个为他鼓掌的人,发自内心地欣赏孩子,并让他知道。这些都是走进孩子内心最重要的步骤。
4.家长要以身作则
有些家长不禁会说,我试过和孩子约定手机使用守则,但是没有用。那是因为孩子觉得这份守则只针对自己太不公平了。
那么,家长可以这样做:家中有两个小孩的请一视同仁;在孩子禁玩手机期间,请家长陪着孩子一起坚持!也就是说家长要以身作则!
丨陪孩子时,不玩手机
当家长在陪伴孩子的时候,无论是陪写作业还是陪玩,可以提前将手机静音,并且不让手机暴露在孩子眼前,保证家长的陪伴是一心一意的。
那么,传达给孩子也是正面的反馈,而不是孩子以后有了手机就不再需要家长的陪伴了!
丨家长态度要坚定
如果家长已经开始实施如何解决孩子玩手机的方法时,态度一定要坚决!要让孩子看到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
在达成约定的过程中,要尽量吸取孩子的意见,千万不能把“约定”变成父母单方向的“命令”。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管教不听话的孩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