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实验室流程不容忽视质疑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怎样进行创新教育_百度知道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怎样进行创新教育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来自科学教育类芝麻团
采纳数:17503
获赞数:167961
参与团队: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怎样进行创新教育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思维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和基本任务。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呢?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生而言,学习兴趣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因为兴趣是创造动机的表现形式之一,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的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思考,而且使知、情、意等整个心理活动都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无数成功者的事例证明:兴趣是引发创新的先导,他们的成果、成就无不由兴趣而生。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无论是导入新课,还是教学环节的设计;无论是课堂上的训练题,还是课后的巩固;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作文教学,教师都应在“兴趣”上做文章,都应该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让他们在听说读写思诸方面都得到发展,为创新能力的培养从心理上做好充分的准备。
1、设境激趣。
小学生主动性的发挥,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密切相关,需要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而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少感人的故事,如果单纯地进行字、词、句、篇的教学,师生游离于情感之外,文章就显得形散神离,枯燥无味了。因此要根据教材内容创设情境,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用环境去渲染,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能全情投入到学习中去,成为课堂的主人。如教学《月光曲》时,可以先以音乐大师贝多芬优美的《月光曲》导入,用多媒体播放月光从海面升起的情境,让学生感受月夜的美。当学生沉浸在老师所创设的月夜情境时,再以感人的语调诉说这首动人的《月光曲》的来历,学生立刻对盲姑娘的不幸产生了同情,并对贝多芬的行为予以肯定。学生的情感在这样的氛围下得以调动,迫不及待地要学习这一感人的课文。在悠扬的乐曲中,在真实的画面面前,结合课文的语言文字描写,学生又有了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这样创设情境,以情激情,既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又使学生在自己的情感实践中生成了新的思维,这就是创新意识。
2、置悬引趣。
悬念作为一种学习心理机制,是由学生对新学知识未完成感和不满足感而产生的。悬念能产生最直接的探索欲望,也是调动学生兴趣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和教材具体内容,恰到好处的设置悬念,便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发学生参与探索知识的兴趣中来。如在教学《落花生》一课时,我先出示题目,然后由简介作者引出:作者的笔名叫落华生,和题目仅一字之差,作者为什么要起这个笔名?再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自己去发现。通过这种方法组织的课堂教学,就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交给了学生。学生通过教师巧设悬念组织的自学训练,学会了在学习中多提问题,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这样一来,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探索兴趣,直至知道其中的奥妙。由此,学生便在兴趣盎然中学会新知。
3、图文持趣。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拓展儿童的想象。”要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简笔画就是一种很好的引情激趣的手段。如《故乡的杨梅》的教学,要学生理解杨梅果颜色的变化时,我让学生先自读课文,找出课中语言文字的描写,再联系自己的想象,把杨梅果颜色的变化以简笔画的形式画出来。大家对比交流,图文对照,加深了学生对杨梅果颜色可爱的认识,使他们进一步理解了作者爱杨梅的情感。小学语文教材中还有不少插图,这些插图是课文内容的缩影,它往往形象生动地把课文的重点、难点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因此充分利用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文对照,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能提高他们深究课文的兴趣。另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还可以采用实物演示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以表演体会情境,以生活展现情境等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学语言内容。综上所述,兴趣是一张高扬的风帆,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技术,吸引学生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创设问题的情境,激活学生的创造兴趣,则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
二、启发想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学生读有情有景的课文,教师可启发学生再造想象,边读边在头脑中浮现图画,这样既能用图画帮助理解内容,又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增进创新技能,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留有想象空间的课文,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比如学了《桥》让学生说说,你们最想对老支书说些什么?学了《新型玻璃》让学生说说,你们还想发明什么样的玻璃?读了《坐井观天》让学生想象,青蛙听了小鸟的话怎么想,怎么做了?这样在仿写实践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美国教育家杜威也说过,“科学的每一项巨大的成就,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的”。对事物的未来大胆地幻想是创新的起点,从某种意义上讲,科学史上的许多事物的过去和今天都表明,“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对事物的未来大胆进行幻想,并以此幻想目标为导向,激励学生改组、迁移、综合运用掌握的知识,寻找各种将幻想目标化为现实的途径,从而增进创新技能。同时,教师要善于利用“空白点”,引发学生“补想”,培养学生的合理想象能力。小学语文课本中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好课文很多,蕴含着培养创新能力的因素和良机,我们要充分挖掘这些因素,把握培养良机,引导主体参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鼓励质疑,增强学生的创新信心。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一个基本的问题就是要从鼓励学生发问质疑开始。实际上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天生的发问家。对小学生而言,整个世界就是由一个个问号构成的,所以他的问题很多。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什么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问题会变得越来越少,很多孩子最后不会问问题,提不出问题来,这跟我们的教育方式是相联系的。对于孩子的很多荒诞不经的问题,我们常常采取的方式是呵斥制止,不予理睬。这样时间长了后,孩子的质疑问难的精神就会被窒息掉。所以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发问质疑,另一方面,要保持学生始终有一种比较强烈的问题意识。要使学生能够不断的提出问题来,教师还应该有正确的应对发问的策略。在课堂里,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对学生发表的意见,教师应该冷静地对待和思考,特别是对于那些跟教科书、跟老师设定的不一致的意见,教师更应该慎重地给予解答,在不明确的情况下,最好延迟做出判断。而不象我们现在所形成的习惯,教师马上要给一个反馈,甚至在很多情况下是习惯性的、条件反射式的给予否定。这样,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在老师不经意间就可能受到伤害。学生需要成就感,他们总希望自己的知识技能得到表现和认可。为了及时鼓励学生的积极性,教师除了要让学生认识自己的表现、鼓励他们相互学习外,还要特别重视对富有创新的作品给予热情的肯定、评价,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要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给予重视。教师肯定的评价对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创新信心,有着不可估量的力量。
四、注重实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传统教育偏重知识的传授而轻视实践能力,以被动接受为主,很少有学生自己从活动与实践中获取真正的知识。创新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才转化为创新能力。否则,创新意识会淡化,创新精神会消退,创新能力也只是空中楼阁。因此,教师应广泛开展语文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语文创新能力。一是明确主题,开展读书活动。如学完《给予是快乐的》一课,以“怎样和别人分享快乐”为主题,向学生公布读书目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阅读评比。让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进一步了解社会、了解自己,从而提高认识评判能力。二是举行辩论大赛,让学生思想的火花在撞击中迸射,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在辩论中得到锻炼。三是积极为学校网站投稿,尽量发表自己的佳作。让学生自己体会成就感,这种自由的形式正为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缤纷的舞台。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充实了学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认识社会,提高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和语文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创新意识的语文实践活动也使学生学到了书本上所缺乏而学生真正需要的知识与能力,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创新能力。
五、善疑巧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质疑是创新的开始,是孕育探索未知世界的摇篮。的确,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质疑问题,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中的疑点、难点、焦点,随时随地进行教学调控,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创新兴趣,形成巨大的创新动力。
1、问中求巧。
“问题是接生婆,它帮助新思想的诞生”。教材的重难点知识是质疑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少教师在处理重难点教学内容时,不是想方设法去激活学生的思维,突破学生的认知矛盾,通过问题探索、解决矛盾获得长进,而是要学生死记硬背或由教师满堂解释,向学生奉送知识,这种教学很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已有的知识和内容,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善疑巧问生成新的知识,寻求新的发现,获得新的认识。有位教师在教学古诗《泊船瓜洲》时提问:“春风又绿江南岸”你是怎样理解的?这样的提问,起到了“一石击起千层浪”的作用,学生的思维马上活跃起来,不同层次的学生按自己的分析做出了不同的回答。学生的答案有的包括了教参所列的内容,有的却与教参发生冲突。如学生说,这春风吹绿长江南岸的景色,不是因为诗人看到的,而是诗人想到的。因为,诗人不可能从北岸的瓜洲看到南岸的景色。尽管学生的理解与教参不同,但却有自己的创意,有一定的道理。使教师的提问达到了推陈出新的目的。
2、易中出奇。
小语教材中的有些内容,学生似乎一看就懂,处于无疑的境地,也就失去了再去研究学习的兴趣。所以,为了让学生能积极地完成自己的每一项学习任务,在这些内容的处理上,教师要注意于浅处深问,于无疑处激疑,引导学生探讨课文的思想,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激励学生思维,撞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阀,收到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如《穷人》这篇课文,学生通过预习,加上课上交流,基本上弄懂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讲的是桑娜收养了西蒙的两个孩子,表现了她善良、帮助穷人的品质。他们觉得很容易,没有什么再思考的了。这时,可以启发学生继续于无疑处来生疑,设计这样一组提问:“对于用《穷人》做题目,你是怎么想的?这篇课文重点写桑娜,为什么又不以‘桑娜’为题,而用‘穷人’为题呢?谁能从课文中所描写的人物和事情上去理解?请同学们再好好想想。”这样一问,学生一下子又活跃起来:“原来这里面还有这么多我们不知道的内容啊!我要把它弄清楚。”学生的好奇心马上涨涌起来,又积极地去思考,去讨论。这样“无中生有”,突破定势,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质疑品质,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实现思维的创新。
3、同中求异。
课文是“文道”的统一体。我国的语言文字丰富多彩,用词造句、构段连篇没有固定的模式。课文的思想感情,作者的观点、态度等的传递也具有间接性、模糊性等特点,同样的思想内容可以用不同的文体、不同的表现方法、不同的语言文字来表达;同一篇文章,因为阅读者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及经验积累,他们对文章的理解也会不尽相同。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不要人云亦云;要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交流合作,取长补短。为学生质疑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让他们把隐藏的认知过程充分显示出来,在充分“求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比较正误和优劣,并作出公正合理的评价,选择最佳答案或进行优化组合。如在教学《两猫失鼠》一课后,我提出:“这只老鼠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并说出各自的理由。”由于在学生的知识经验中,老鼠是公害,所以大部分学生说老鼠非常狡猾,哄骗两只猫放跑了它。有的学生却说:“老鼠虽然狡猾,但它遇到危险时,能随机应变,这是爱动脑筋的表现。”说的多好啊!说出了与众不同的见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应当僵化地绝对排他的去追求统一,要在学生个体差异上做文章,为此教师就要在情感价值观的正确取向下,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新见解、新观点、新思路,提出一些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问题,提出一些乍听起来有违常规,有悖常理,甚至是荒唐无稽的问题。教师要以宽容、尊重、赞赏、激励为主的情感态度点拨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语文教学的独特作用,不仅在于它承传着直接孕育创造精神的民族文化,而且是养成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个性的主要源泉。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教育是不容忽视的,需要我们教师联系语文学科的特点采用各种方法,多种形式,进行创造性地教学,只有这样学生的创造能力才能得到发展,创新教育才能得以实施。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创新教育不容忽视质疑能力的培养--《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S1期
创新教育不容忽视质疑能力的培养
【作者单位】:
【分类号】:G40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郭志清;[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晓玲,熊水兵;[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杨端翠;[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郑荣玉;[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傅希满;[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李如密;[J];教学与管理;1996年02期
廖德才,张品红;[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10期
莫其强;[J];现代情报;2002年07期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兵;;[J];图书馆杂志;2006年1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贾晋芳;;[J];山西教育(教学);2011年05期
祁丹凤;[J];中小学管理;1999年09期
孟会芳;;[J];阅读与鉴赏(上旬);2011年03期
黄秋香;;[J];常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雍奎伟;;[J];辽宁教育;2011年Z2期
朱花淑;;[J];学周刊;2011年23期
马立颖;;[J];才智;2011年18期
耿庆堂;;[J];现代教育;2011年Z1期
白静;;[J];青春岁月;2011年16期
蒋红梅;;[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叶长龙;;[A];探索 创新 发展[C];2000年
阮素芳;;[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下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章荣庆;;[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蔡绪太;孙耕耘;;[A];跨世纪园丁工程论丛[C];2000年
兰家隆;陆德全;覃庆国;;[A];跨入新世纪——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改革之路[C];2005年
王文科;;[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杨海平;;[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夏江;;[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孙蕾;;[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8·理论专刊)[C];2008年
陈华堂;;[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
李培根;[N];文汇报;2009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
李培根;[N];经理日报;2009年
王素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国际比较教育研究中心;[N];中国教育报;2009年
陈虎 本报驻色达记者站记者
周恩军;[N];甘孜日报(汉文);2010年
李志峰;[N];重庆日报;2011年
记者 王云霞;[N];兰州日报;2009年
扬州市教育局局长 余如进;[N];江苏教育报;2010年
记者齐福臣;[N];唐山劳动日报;2011年
何国庆;[N];湖南日报;2010年
陕西师范大学
闫文杰;[N];陕西日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志刚;[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胡君霞;[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李银保;[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金斌华;[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李欣娜;[D];天津师范大学;2004年
张力华;[D];天津师范大学;2004年
钱秀芳;[D];扬州大学;2007年
郑元洁;[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卞艳佳;[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石磊;[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您的位置: &
浅谈对学生质疑能力及创造思维的培养
优质期刊推荐各地区教师
2014湖南教师招聘考试初中语文教材教法九:在语文教学中推行创新教育
推荐: 17:04:27 | 来源:
课程推荐:
2014湖南教师招聘考试初中语文教材教法九:在语文教学中推行创新教育
欢迎来到,湖南教师考试网是中国教师第一门户网站,提供历年中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培训、面试辅导、最新教师考试讲座等全方位教师考试信息,预祝广大考生顺利通过考试。
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去,并且只有对本学科不断创新,不断注入活力,学科教学才有发展前途,才有存在的必要,教师的课堂也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乐园。那么我们又如何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呢?中公教师考试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创设条件,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教育需要生动活泼、和谐民主的教育氛围,让学生能够大胆地、自由地、积极地思维。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该自始至终充满温馨宽容的气氛,使学生感到宽松、融洽、愉快、自由、坦然,没有任何形式的压抑与强制,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首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就是求佳意识。这种意识表现为好奇性、想象性,敢于冒险,敢于向困难和权威挑战等心理倾向。具有这种意识的人从不满足于已知,乐于、敢于探索未知,以求得最佳。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最经常、最大量接受影响的活动,因此我在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渗透思想道德教育、陶冶情操、发展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创新能力。在课堂上我不失时机地为学生铺设求异路径,引导学生多角度去观察、去思考、去分析,提出&一个问题,多种考虑&的主张,容忍他们的异想天开。当学生回答精彩时,我喜形于色,给予喝彩;当学生回答有误时,我会给予鼓励。这样,才不会挫伤学生创新的动力。我在语文教学中,并不是像有些教师那样&大包大揽&,教师说的就全是对的,相反我和学生是平等的,我们之间是一种平等和谐的互相合作的关系,我每时每刻都给学生争论和发表意见的权利与机会,善待每一个学生和他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我给学生创设条件,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这样他们就会有所创新。
二、注重审美,激发创新热情
创新热情是随着创造者对创造目标及其意义的认识而产生的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创造热情是创造的动力,它一旦与创新意识结合,就会形成稳定的创造动机,从而掌握创造者的整个身心,发挥强大的动力。
要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也必须从审美教育入手。马克思说:&美感就是人在创造性劳动中感到各种本质力量发挥作用的乐趣。&美感是一种力量,是一种追求,它推动人去创造,去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任何艰难险阻。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而初中语文课本古今中外名篇佳作颇丰,这就要求教师加强自身的美学修养,在实践中勇于探索、积累经验、寻找规律,教学中给学生讲一些美学理论,让学生知道《春》是一种自然美,《勇气》是一种人性美,《七根火柴》是一种社会美等。另外,要让学生在对作品的分析理解中认识每一种具体的美,如音乐美、结构美,内容美、音乐美、艺术美等。可结合教师讲评提高鉴赏美的能力,进而来创造美,用语言行动来描绘生活,发现美,提高美的创造力。在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对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大胆质疑,诱发创新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教师在教学中提问的目的在于激发、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进而发展智力。因此,教师应尽量地把疑难设置在学生知识的智力最近发展区内,深浅适宜,让学生跳一跳就摸得着。教师设疑提问,让学生自主参与,让他们根据问题,自己去探讨问题的精妙,发现问题之间的联系,以求得解决的办法。因此,聪明的老师,总是在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以后,用恰当的提问,把学生推进积极思考的过程中去让他们运用语文基本理论去判断、去分析、去解决问题,去完成各种练习。这时,教室里总是静悄悄的,这是我们教学过程中非常宝贵的时刻,作为老师,我们应当珍惜这样的时刻。这种静悄悄的时刻越多越好。相反,如果老师不注意设疑提问,只是一人在课堂上滔滔不绝,那么学生的智慧、才能,就会被你这一滚滚而来的声浪无情地冲走。巧妙地设置悬念,设疑讨论,能让学生的思维再入教学情境,扩展学生思维活动的广阔天地,开启学生智能的宝库,达到最佳境地。如:在教《七根火柴》时,有学生指出:根据课文开头的环境描写可知,当时是阴雨天,无名战士不可能在雨地里慢慢数火柴。学生能大胆质疑,就能激发他们思维创造的火花,就能在质疑中求进步、求创新。对于学生的&创新&要及时加以肯定、鼓励。对学生的点滴&创新&,只要在其所处的集体中是新的,就要尽快加以肯定。这是因为&创新&的成功,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愉快,希望尽快地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和祝贺。而老师的及时鼓励能强化和巩固学生的这种满足和愉快,促使学生去争取新的&创新&的成功。
当然,创新教育这一课题,也离不开语文教学这一庞大的载体,只有把创新教育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并从某种程度上指导语文教学,才能推进语文教学改革,提高素质教育的整体水平。
地址:邵阳市中心路与红旗路交汇处&&卓嵩一城A座八楼
联系电话:&&
邵阳事业单位教师招聘交流群:&&
&&欢迎关注:
更多湖南省教师招聘考试信息详见&&&
责任编辑(sy_offcn)
相关搜索: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真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邵阳教师招聘考试相关文章推荐404,您请求的文件不存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7保教知识能力必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