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办法,能查询号码泄露个人信息如何报警源头网站

您(@)目前可用积分:3512940跟帖回复
共获得打赏:
凯迪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发现信息价值
微信扫一扫
分享此帖文
有启发就赞赏一下
优秀帖文推荐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0:53:42 &&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1:06:27 &&
一查,又是腐败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1:15:15 &&
“ “送审样片”遭泄露,从常识推断,泄密者要么是送的,要么是审的,总不至于把锅推给送快递的?”---- 未必,不该提这个醒......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1:18:13 &&
一般是,发现卖贱了,加价,谈不拢,就会泄漏。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1:35:21 &&
我其实很想说,能不能别再让我看到这部片了评论了,都看吐了啊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2:35:50 &&
剧透一时爽,虽然我不看。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2:39:19 &&
&&&&泄密者要么是送的,要么是审的,总不至于把锅推给送快递的?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2:41:40 &&
会不会是赵瑞龙干的?或赵瑞龙他爹干的?交侯亮平尽快破案。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2:54:39 &&
&&&&不想再看到这部片子的任何评价 新闻&&疲劳了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4:35:16 &&
所有的矛盾都是利益不公造成的!显然,这里面内幕很多,仅能猜测是否因为最高级别方是否收好处费太少而故意泄露?又或是湖南卫视因此剧收入剧增,有关方面眼红想分点红,双方谈不拢而造成?又或者该剧太火,最高方面又不想让老百姓太明白官家的黑幕…………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4:47:30 &&
围 观。没看过。网上有全本下载。大约50G。硬盘太小,装不下,所以没有下载。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4:51:09 &&
烂片,别炒作了。不会去看的-----哈哈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4:52:14 &&
其实根本不想看这种“剧”,不过现在好奇心来了:这个“送审”版和公演版有什么差异?
共 40007 次点击,76 个回复& 1
跳转论坛至:
╋猫论天下&&├猫眼看人&&├商业创富&&├时局深度&&├经济风云&&├文化散论&&├原创评论&&├中间地带&&├以案说法&&├股市泛舟&&├会员阅读&&├舆情观察&&├史海钩沉╋生活资讯&&├杂货讨论&&├健康社会&&├家长里短&&├吃喝玩乐&&├职场生涯&&├咱们女人&&├家有宝宝&&├消费观察&&├房产家居&&├车友评车&&├猫眼鉴宝╋影音娱乐&&├图画人生&&├猫影无忌&&├影视评论&&├音乐之声&&├网友风采&&├娱乐八卦&&├笑话人生&&├游戏天地╋文化广场&&├菁菁校园&&├甜蜜旅程&&├心灵驿站&&├原创文学&&├汉诗随笔&&├闲话国粹&&├体育观察&&├开心科普&&├IT 数码╋地方频道&&├会馆工作讨论区&&├江西会馆&&├凯迪西南&&├海南会馆&&├珠三角&&├凯迪深圳&&├北京会馆&&├上海会馆&&├河南会馆&&├长三角&&├贵州会馆&&├杭州会馆&&├香港会馆&&├台湾会馆&&├美洲会馆╋凯迪重庆╋站务&&├站务专区&&├企业家园&&├十大美帖&&├视频创作&&├商品发布
快速回复:[原创]送审样片泄露,需要追查源头
本站声明:本站BBS互动社区的文章由网友自行帖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贴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管理员特别提醒】 发布信息时请注意首先阅读 ( 琼B2- ):
;。谢谢!12-09 22:37
“您好,请问是王女士吗?”“是的,你是?”“我们在网站后台看到你30分钟前在网上搜索了“北京房价”,想问问你贷款有需要吗?”这样的经历在我们生活中经常都会出现。明明只是在网页搜了条信息,随后就会有骚扰电话打进来。其实,这是因为你掉入了新型侵犯用户个人隐私黑产的圈套。新型诈骗模式浮出水面近日,百度安全配合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破获了国内首例新型侵犯用户个人隐私黑产团伙——“手机访客营销”黑产,抓获了犯罪团伙数十人,重创了黑产全链条。 同时,也为我们揭开了总是收到骚扰电话的秘密。据了解,这种侵犯用户隐私的黑产,利用运营商手机号返回接口漏洞,开发出恶意代码,非法获取公民手机号和个人信息。再将工具和用户手机号码等信息转卖给医院、教育培训、金融机构等。也就是说,这些机构从“手机访客营销”团伙处按月或者按年购买此服务后,便能将该团伙提供的恶意代码嵌入到网页中。当用户点击网页时,后台便能自动读取用户的手机号、手机型号等个人隐私信息。随后,有关用户便会收到各大商家客服的推销电话,让人十分困扰。盗取手机号码技术原理 来源:中国经营报当我们质疑推销客服手机号码是如何获取的,客户一般都会回答是由搜索网站提供的。如此下来,相关网站成了背锅侠。可见,“手机访客营销”黑产的恶意行为,不仅侵犯了大量网民的隐私,也对相关网站的声誉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而这些犯罪团伙却靠着出卖我们的隐私,赚得盆满钵满。团伙年收入上亿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犯罪团伙总能利用各种漏洞躲过监管,“手机访客营销”利用的就是我们经常使用的社交软件。“手机访客营销”团伙一般会通过社交软件发布揽客消息,通常以“提供手机号抓取服务,详情请添加QQ好友私聊”字眼吸引人的注意。购买该服务者需要先注册成为会员,才能使用其服务。目前,抓取访客手机号团伙覆盖全国,已经形成了黑产工具制作、多层级销售代理、黑产工具购买者的O2O式成熟产业链。成熟产业链的背后,利益规模非常巨大。据有关媒体调查发现,按照每个网站年会员费8000元计,每年黑产团伙的收入就超过3亿元。犯罪团伙的收入在不断增加,作为消费者的我们却因为信息泄露增加了经济损失的风险。据统计,2016年到2017年我国有6.88亿网民因垃圾短信、诈骗信息、个人信息泄露等造成的经济损失估算达915亿元。犯罪份子如此猖狂,难道就不能在源头上斩断?实际上,近年来百度等其他网络平台一直在严厉打击此类行为。百度在2017年上半年,风险词黑名单拦截有害信息1.7亿次。尽管大家一直有在努力,但在巨大利益面前,犯罪团伙总能想出五花八门的法子进行非法行为。更加值得我们警惕的是,随着信息贩卖产业化愈演愈烈,甚至有可能对我们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我们的隐私谁来保护开房记录、名下资产、乘坐航班,甚至是购物记录,只要付钱,我们的隐私就暴露了在众人眼前,令人不寒而栗。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隐私似乎已经不单单属于我们自己的了。个人信息遭到泄露后,各种推销、诈骗电话纷至沓来,情况严重的甚至会威胁生命。2016年8月发生的徐玉玉案,就是一个让人十分痛心的例子。当年,以568分的成绩考上南京邮电大学的徐玉玉因为一个诈骗电话被骗走了9900元的学费。因此,徐玉玉伤心欲绝,郁结于心,最终导致心脏骤停,虽经医院全力抢救,但仍不幸离世。犯罪团伙赚了钱,徐玉玉却失去了宝贵的生命,确实是犯罪份子的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退一步来说,这也是因为我们的网络安全系统存在漏洞给犯罪份子钻了空子。因此,如何能保护我们的隐私,应该从整条产业链着手解决。手机厂商、网络平台、网络运营商需要提高网络安全技术,堵住平台漏洞。同时,需要监管部门加强监管,出台相关法规或政策进一步打击此类行为。两者的强强联合,为中国上亿网民建立个人信息安全的防护墙。而我们如今能做的,唯有加强防骗意识,平常遇到可疑电话切勿轻易相信。作者|每日君来源|每日经济资讯
来源:电商报
本文由值得看看优化排版,不代表值得看看观点
越看越有价值暗网有哪些常见技术?暗网数据泄露了怎么办?
暗网威胁中常见的技术与战术
暗网是与公开可访问的地面网络相对的、仅能通过加密链接访问的网络。暗网以其大量从事非法交易的市场和社区而备受执法机关和媒体的关注。
事实上,暗网上的内容纷繁复杂,混迹其中的角色除了注重隐私或逃避当局监测的自由派人士之外,还包括了形形色色的边缘人物,如企图购买假冒商品的商贩、毒贩和网络犯罪分子。本文讲述的重点是暗网中的网络犯罪态势,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探索一下暗网中网络犯罪分子常用的技术和战术,从中我们可能会更加清楚这些威胁行为者是如何在暗网中开展业务的。了解对手使用的新的技术和战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制定并实施有效的防护措施。
出售泄露的数据,尤其是用户凭据
由于黑客攻击和数据泄漏是如此普遍,某些暗网市场已经成为交易泄露数据和用户凭据的代名词。不择手段的诈骗分子利用这些被盗的凭据(包括身份凭证、电子邮件和社交媒体账户等)实施诈骗谋求利益。部分兜售凭据的卖家甚至还专门提供远程服务器的登录服务,或向特定员工发送鱼叉式网络钓鱼的服务。
暗网市场中也不乏一些关于企业数据机密信息的交易需求,例如一些企业的知识产品或客户信息,这些信息的泄露原因中,除了网络攻击之外,也有一些是由企业的内部人士提供的,他们这么做大多也是出于获利目的,也有一些是员工因对企业不满的报复行为。
上边的视频记录了“暗网中的攻击者如何利用泄露的个人数据进行谋利”。
讨论漏洞信息,并交易漏洞利用工具
暗网上有许多论坛专门讨论各类系统和应用程序的脆弱性,并提供漏洞利用相关的工具或服务。近期的研究发现,在被公开的漏洞库收录或有漏洞的系统官方公布之前,75%的漏洞都会首先在各种论坛、博客、社交媒体平台以及暗网中传播。
由于人们会提供一些与漏洞相关的信息,有能力的攻击者会从这些信息中挖掘出漏洞利用的潜在机会。
为了传播的便利,人们会把漏洞详情翻译成多种语言版本,使得这些漏洞以最快的速度传播到世界各地。
很多攻击者会把POC分享到GitHub或暗网网站上,暗网市场上的威胁行为者企图通过出售0-day或1-day漏洞来谋取暴力。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也提到过,0-day漏洞越来越昂贵,越新鲜的漏洞价值越高,不少0-day或1-day漏洞利用工具的制作者可以轻松的利用一个新鲜漏洞赚取数十万甚至更多美金。
当漏洞利用的恶意代码被武器化、漏洞利用工具商品化之后,攻击和破坏的风险会增加。
尽管人们越来越多的认识到安全漏洞的管理和修补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但真正实施的时候却困难重重。因此,任何有助于帮助组织识别漏洞风险的情报,都可以并用来改善公司的流程,使之更加有效和安全。在大多数情况下,暗网和地下社区使这些漏洞利用工具的唯一交易场所,因此洞察这些信息的情报可以显著的提高企业的安全效益。
示例:与CVE-相关的情报(多个来源)
CVE-是因为微软.NET Framework的一个换行符处理不当导致的远程执行漏洞。该漏洞在9月12日正式被披露。据悉,该漏洞在野外被利用时为0-day状态,漏洞被官方披露后仅仅两天,POC代码就被共享到Github上,暗网的论坛中也可以看到相关的利用工具,七天之内,该漏洞被积极地用于针对阿根廷地区的有针对性的垃圾邮件附件中。由此可见,漏洞利用武器化及商品化的速度极快,相应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招募目标的内部人员
Gartner专门从事信息安全领域的分析师Avivah Litan称:”根据Gartner客户的反馈,暗网中的犯罪分子正在积极的招聘目标组织的内部人员。组织或部门(尤其是金融服务、制药、零售、科技行业和政府机构)中总是会有一些心怀不满的员工,无论是为了获益或/和伤害雇主,这些人乐于跟外部的犯罪分子携手合作,Gartner的客户称,与直接盗取雇主的财务相比,这些心怀鬼胎的员工更希望可以伤害或报复雇主,这是组织内部威胁的一个重要源头。”
犯罪分子发布寻求银行恶意软件的帖子,并声称有银行内部人员配合攻击活动。
原帖相关的缓存记录,确保该情报不会丢失或删除。
众所周知,犯罪论坛和暗网中的交易市场促进了各种非法交易的发展。
在暗网中,别有用心的犯罪分子喜欢招募目标组织的内部人员,这样可以让攻击事半功倍。从零售行业、各类金融服务或政府机关,都面临着严重的来自内部威胁的风险。这类交易大部分都是在特别封闭的论坛或站点进行的,需要经过持久的跟踪和广泛的审查,才能获取到有效的情报。对于企业和组织而言,在安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利用外部情报发现此类内部威胁,能够及时的洞悉风险并可能阻止危害的发展。
对暗网情报的收集和分析,为企业和组织了解所面临的风险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也为抵御潜在的威胁提供了一种先发制人的可能性。通过对攻击者技术或战术的分析,企业或组织可以综合权衡并量化风险,并最终确定需要采取什么行动来解决它。
MottoIN专注于跟进最新的、有针对性的网络攻击活动,凭借专业的安全团队和先进的技术积累,是企业和组织最好的外部网络安全情报提供商。我们主要提供以下几种安全服务:
及时跟踪国内外最新的APT攻击活动,熟知网络攻击的最新特征,包括攻击者使用的工具、技术和程序,为客户输出有针对性的威胁预警报告;
实时监控地下论坛和暗网中的各类威胁情报,为客户提供专项的数据安全分析报告;
大数据积累,智能预警分析,整合全球范围内活跃的APT组织的相关指标,考虑地缘政治风险和区域内部的各项威胁指标,为客户提供全面的风险评估报告;
提供全面的安全咨询服务,根据客户的需求,提供业内最佳解决方案。
暗网史上最大账号密码数据库泄露
把密码设置得复杂一点,就能保证账号安全了,是这样吗?
在暗网市场,人们可以买到任何非法物品,如毒品、武器、虚假文档,甚至是被盗的数据库。虽然 Hansa 和 AlphaBay 这两个最大的暗网市场已被关停,交易行为受到了一定的打击,但这并不意味着暗网的交易被完全遏制。近日,暗网监控公司 4iQ 发现了高达 41GB 的数据文件,其中包含 14 亿个明文存储的账号邮箱和密码等登录凭证。
这次数据泄露严重吗?
研究人员认为,这是迄今为止「在暗网中发现的最大的数据库集合」。即使是新手黑客,也能通过购买数据库的账号密码信息,从而进行攻击。此前,在暗网中出现的最大的数据库是 Exploit.in 泄露的 5.93 亿账户和 Onliner Spambot 泄露的 7.11 亿账户。
这次数据库是于 2017 年 12 月 5 日在暗网论坛上发现的,数据库中包含的明文登录凭证具体数值是 。4iQ 的 Julio Casal 解释道,这个数据库使查找密码的速度比以前更快,更容易。他举例一个例子,在搜索「admin」、「administrator」和「root」这些常用的默认用户名时,几秒之内就返回了 226631 个管理员用户的密码。据极客公园了解,有了这些默认的用户名和密码,黑客利用最基础的技术,就能发动攻击。
4iQ 给出了排行前 40 的最常用的密码排行表。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出,使用弱密码的人还有非常多,可见大家都没有从中吸取教训。「123456」仍然是最常用的密码。
该公司进一步指出,总共有 14% 的暴露的登录证书从未公开过,也没有在任何论坛上解密过,但是现在这些证书可以以明文形式提供给任何人下载。研究人员还认为,这个数据库是 100% 解密的,并按照字母顺序进行排序,所以对用户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因为有很多人在社交媒体和银行平台使用了相同的密码。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极客公园,这次的数据库泄露事件,大致是各种库的集合,很多厂商均中招了。虽然只是一些老数据库,但这只是黑产中的冰山一角。
什么样的技术才能保证密码的安全?
有人说,把密码设置得复杂一点,就能保证账号安全了,是这样吗?
央视在今年 3 月份报道了一起离奇的诈骗案件,受害者的手机没有中毒,也没有收到恶意的电话和短信,银行里的钱便不翼而飞了。经过调查发现,这是一起「撞库」攻击,也就是说,违法分子利用其他地方获得的账号密码,去银行尝试登陆。随后,对用户的网银手机号进行破解,最终盗取了银行存款。因此,除了把密码设置得复杂一些,还要针对每个网站设立不同的密码。
但很多人纷纷表示,他们记不住过于复杂的密码。那么,我们应该通过什么样的技术手段,保证安全?
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了短信验证码,用户只需填写手机号码,点击「获取验证码」,输入验证码就能登录了。但这种技术实际上并不安全,根据猎豹安全实验室的云端监控数据显示,近 1 个月截获的「短信拦截」类样本变种数量超过 10 万,影响用户数达数百万之多。2016 年,中国海天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兼 CEO Seeker 曾在黑客大会展示了一种名为「LTE/4G 伪基站+GSM 中间人攻击」的技术,只需很低的成本,背上一个小背包,就能攻击附近的人。他后来向媒体表示,最坏的情况是,黑客能以每秒 20 个手机用户的速度血洗银行账户。
破解短信验证的测试环境
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人认为生物识别技术会解决这个问题。通过指纹识别、人脸识别来验证登录。但生物识别技术也带来了一定的弊端,2009 年,印度政府启动一个生物识别数据库的新身份项目,该项目名为 Aadhaar,收集超过 10 亿人口的姓名、地址、手机号以及可能更为重要的指纹、相片和虹膜扫描,印度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需要这个项目。但随之而来的是数据泄露事件,据外媒报道,印度执法部门 RTI 于近期发现超过 210 家政府网站在线曝光了 Aadhaar 的详细信息。虽然数据泄露的严重程度没有公布,但这一定会带来严重的后果。生物识别技术和密码不同,密码可以更换,而指纹等生物特征则无法更换。
苹果在很早以前就考虑到了这一点,在设计 iPhone 5s 时采用 A7 主芯片,其中包含了名为「Secure Enclave」的高级安全架构,专门用于保护密码和指纹数据。Touch ID 不会储存指纹的任何图像,而仅依赖数学表示形式。任何人都不可能通过逆向工程从这种储存数据中获得实际的指纹图像。但是,业内人士告诉极客公园,并不是所有的公司都像苹果一样注重安全,有些公司会将生物识别的数据存在云端,还是存在泄露的风险。
数字证书会是另外一种很好的方式,它是一种权威的电子文档,可以由权威公正的第三方机构、企业级系统进行签发,人们可以用它来识别个人的身份。由于存在不容易被伪造和截获的特点,它被广泛应用于网上银行、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企业内部应用、电子招投标等对于信息安全等级要求较高的场景。翼道网络告诉极客公园,他们推出了移动端的数字证书,证书存储于手机,不需要额外携带其他的硬件设备,降低了硬件的管理成本。
但是需要更换数字证书时,如何确保是真实用户在操作?业内人士向极客公园表示,在企业内部,可以通过邮箱确认,在企业之外,只能通过大数据手段来验证。因此数字证书更多被用于政企内部,以及高价值客户等对于信息安全等级要求较高的场景。
其实,任何一种方式都存在被破解的可能。所以,很多人都提出了利用「双因子验证」的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也就是结合密码和实物(信用卡、SMS 手机、令牌或指纹等生物标志)。例如,当使用声纹识别验证时,VoiceGesture 技术能让智能手机传输超出用户脸部的超声波,以此确认声音是否由真实用户发出。实际上,随着人工智能的到来,很多公司提出了用人工智能分析用户的行为,以此确定你是否是一个真实的用户。
来源:MottoIN,geekpark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您好, []|
揭秘个人信息犯罪链:工商局内鬼成泄露源头
涉案公司被查处的物品。4月20日,北京,朝阳警方查处贩卖公司、个人信息的非法机构。新京报记者 周岗峰 摄4月20日,公安部统一部署北京、河北、山西等20个省区市公安机关开展集中行动,摧毁覆盖全国、涉案人员众多的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网络。此类犯罪活动层次较多,关系复杂。总体上可分为源头、数据平台、非法调查类公司三个层次。部分地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服务机构中有机会记录公民个人信息的工作是泄露信息的“源头”。他们隐藏较深。截至目前,各地公安机关共抓获犯罪嫌疑人1700余名,挖出非法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的“源头”38个,摧毁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数据平台和“资源大户”161个,打掉从事非法讨债、非法调查等的“非法调查公司”611个。4月20日中午,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他城B座一出租房,连续蹲点20多天的便衣警察敲门而入,将房内的3名正在网上进行交易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嫌疑人抓获。3名嫌疑人为“中国资源部”成员。嫌疑人使用一网名为“移动数据供应”的聊天工具ID,对外介绍有淄博地区“移动数据全库和车主,2011年3月的数据,价格是3000元,共有200多万条信息。”据长沙市公安局介绍,“中国资源部”是一个专门从事数据倒卖的团伙,长期在网上以“中国资源部”、“移动数据专家”、“中国咨询”等网名,贩卖各种公务、公民信息、各运营商的用户机主资料等各种信息。当天的QQ聊天记录显示,郑州一家营销策划公司准备在山东开展业务,需要客户资料,咨询是否有淄博地区的客户信息。这次交易被叫停。千万富豪信息泄露在出租房的两台电脑上,有数千个数据包,涵盖了约1.5亿条个人信息数据4月20日,几乎在警方敲门抓获上述3名犯罪嫌疑人的同时,另一支抓捕队伍来到长沙市区内的一家宾馆,将正在熟睡的曾志(化名)抓获,曾志是“中国资源部”的核心成员。曾志今年26岁,去年,他开始将贩卖个人信息数据当做一门生意。此前,他曾在江西的一家电信公司工作,今年2月,和老乡从江西宜春转至长沙。曾志说,去年,他在网上搜索相关信息,加入一些QQ群。在群里,有人兜售各类数据。有一次,一个广东网友给曾志留言说:“你要查任何一个号码,我都能查到。”曾志不信,随后,广东网友给他发送电脑的“远程查看”。曾志“当时很惊讶”,他通过远程查看,在对方的电脑里,各种名目的压缩包格式有数百个,包含各类个人信息资料,有移动数据、有银行的、也有车主的。随后,曾志给广东的网友汇款两千元,不到一周,从广东寄来一个硬盘,容量大约近30G,正是之前在对方远程里看到的个人信息。曾志说,数据包里,仅湖南全省的移动数据有3000万条。收到数据后,曾志通过3个QQ开展业务。“平时整天挂在线上,比其他工作要自由很多。”每个QQ都会有几十个QQ群,每个QQ群,多的有四五百人,少的也有两百人。在QQ群里,遍布全国各地的网民,不停地发布广告消息。交易最频繁的时候是每天的下午和晚上。这些信息包含企业、车主、银行、考生、手机等多种形式的个人信息资料。一名称为“深圳车主63万”的EXCEL表格中显示,车牌号、汽车品牌、汽车发动机型号、车主姓名、地址、联系电话等详细信息,共计63万条。还有一份“浙江富豪20万电子版”,其中罗列有浙江各地区的富豪姓名、手机,开宝马车,以及个人资产,和所在地区等信息。其中个人资产一项,多数富豪的个人资产都在3000万以上,其中还有不少是1亿以上。记者随即抽取嘉兴一名王姓老板的电话,经电话证实为其本人,其在当地有几家企业。犯罪嫌疑人曾志说,这些信息资料是他从广东一名网友处购买。因为这些富豪开的都是宝马车,所以怀疑信息从类似宝马车友会的会所里泄露。长沙公安局刑侦支队的郭刚介绍,在出租房的两台电脑上,有数千个数据包,涵盖了约1.5亿条个人信息数据。在此次公安部“打击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专项行动中,长沙警方共抓获“中国资源部”的7名犯罪嫌疑人。卖个人信息开上奔驰找需要发短信的商家,谈成项目后,价格一般是每条三四分,然后他们再找群发商,赚取差价,每条能赚0.5分高端的个人信息比较受青睐。曾志说,大部分数据是花钱购买的。短短几个月,曾志已积累有湖南、江西等六七个省份的几千万条数据。这些信息有移动数据、车主、业主、富豪等各种行业和身份。利用这些信息,结合短信群发业务,曾志会找需要发短信的商家,大多是一些教育机构、房地产公司等。谈成项目后,价格一般是每条三四分,然后他们再找群发商,赚取差价,每条能赚0.5分。“一般群发都会在5万条到10万条短信。”曾志说,客户会对群发短信对象有要求,他们按客户的要求,寻找目标客户,同时定时发送短信,群发短信只是一个软件。短信发送结束后,他们会将发送短信的截图传给客户。曾志主要接触商业广告客户,但大多数人对自己的营销方式不能接受。事实上,商业广告开始变味,出现更多诈骗短信,比如发布二手车、枪支等信息。曾志说,他听说有人生意做得很大,干了一两年,就开上了奔驰。在QQ群里,大家也常会传授他们做生意的技巧。但大家最关心的是“新货”。所谓“新货”,就是刚刚“流”出来的数据,“新货”更受青睐。平时,大家也会进行资源共享。曾志说,比如,自己有湖南的全部数据,对方有江西的全部数据,双方会互换资源。不过,线上的人都希望自己的数据是“独家”,“恨不得别人做不下去。”曾志说,做这个行业,压力很大,他告诉家人说在做“手机短信”,但家人并不了解他的工作。“这是违背道德和法律的,说实话,每天都睡不着觉,早就想收手不干了。”高额调查费“情感危机挽救”收费是2万-6万之间,注释是“分离第三者,婚姻心理辅导等”“湖南速动商”是一家婚姻维权调查公司,一般就是捉奸和找“小三”。曾志说,他不知道湖南速动有没有找他买过信息,平时交易都在网上进行,不知对方身份。该公司负责人沈某,今年37岁。去年10月,沈某办理虚假组织机构代码证和工商登记证,成立湖南速动商务调查有限公司,并使用虚假身份证,化名游某。平时,“湖南速动商”在网上以“湖南速动商”、“速动客服”等网名倒卖各种数据信息。
【你的个人隐私是如何在微博上泄露的】你是否经常在微博上收到一些莫名其妙的评论或私信,这些评论或私信好像对你的某个事情或者秘密了如指掌,他们的信息是从哪里得到的呢?其实答案很简单,就是通过你的微博。本文将详细的阐述微博是如何泄露你的隐私等敏感信息
[责任编辑:lincelkong]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
如果你对科技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新闻排行财经科普数码科技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的信息被泄露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