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农业种植新品种如何做好山的文章?

信息公开首页>>部门信息公开>>区农业局>>业务工作>>应急管理
中共丽水市委、丽水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 生成时间: 发布机构:区农业局内容概述: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
&&&&&& 为探索建立山区经济差异化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生态精品农业,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根据《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浙委〔号)精神,结合丽水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重要意义
  生态是我市农业发展最具区域特征的优势资源,差异化发展是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发展生态精品农业是符合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努力打造“高效生态农业大省、特色精品农业强省”,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和基本要求。是建设“秀山丽水、养生福地”的客观要求,有利于满足人们对绿色农产品的消费需求,有利于协调农业生产与生态的关系,有利于培育丽水生态精品农业新优势。是把握建设生态文明和全面小康社会发展机遇,顺应现代人追求健康品质的时代潮流,以山区农业特点和优势参与区域分工与合作,积极打造中国生态精品农产品之都的必然选择。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市委“绿色崛起、科学跨越”战略总要求,围绕“优质、生态、高产、高效、安全”要求,坚持“特色特产、绿色精品、生态高效、错时错位、专业规模、优质优价、文化创意”发展定位,以市场为导向,拓宽发展理念,以农业“两区”为主平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积极推进科技创新、经营机制创新,努力构建生态精品农业产业体系、生态循环农业体系和休闲养生农业体系。
  (二)总体目标
  紧扣长三角消费需求升级与丽水特色农业发展优势,大力推进丽水特色的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农业先进科学技术和生产模式得到广泛应用,生态精品农业发展与农产品有效供给得到有机融合。培育一批质量保障、文化传承、功能多样的生态精品农产品与农业休闲养生产品,市场竞争力得到明显加强,走出一条“生产标准化、产品精品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绿色化”的丽水特色的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实施生态精品现代农业“361”工程,即培育3个生态精品农业示范县、60个生态精品农业示范乡镇、100家生态精品农业示范企业(其中精深加工企业30家以上)、100个生态精品农业示范合作社、1000家示范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和1000个生态精品农业产品,带动农户10万户。到2016年,生态精品现代农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到2020年,基本形成生态精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丽水农业品牌影响力明显提升。
  (三)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机制与政策引领并重原则;坚持保障供给与农民增收并重原则;坚持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重原则;坚持历史传承与现代创新并重原则;坚持依法管理与指导服务并重原则。
  三、主要内容
  (一)产业提升行动
  坚持走“优一产、强二产、兴三产”之路,继续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一乡一品、一村一品”,培育一批标准化、基地化、产业化的生态精品现代农业产业带、产业群。加快区域性特色产业集聚发展,推进特色精品农业产业强县、强镇建设。
  ——粮食产业着力发展功能性、专用性、鲜食性及传统性杂粮等特色粮食产业;
  ——畜牧产业着力发展种草养畜、园地养殖等生态、原生态特色畜牧产业;
  ——食用菌产业强化木腐菌全国优势地位,着力发展珍稀菇类、药用菌类,加快从“香菇王国”向“食用菌王国”转变;
  ——茶叶产业强化中国生态绿茶优势区域地位,着力发展特色“一县一品”名优绿茶,开发红茶等多茶类产品,加快形成丽水香茶区域公共品牌产业体系,争创世界绿茶特色产区;
  ——水(干)果产业着力发展特色精品水果,加快改造提升传统果业,优化品种结构,以柑桔、杨梅、桃、梨为主导品种,建设莲都白枇杷、云和雪梨、云和山地硬肉桃、遂昌红提、莲都瓯柑、庆元锥栗等具有丽水地方特色的精品果业;
  ——蔬菜产业着力发展高山蔬菜、设施蔬菜、补淡蔬菜等特
色基地,建设长三角地区重要生态精品蔬菜基地;
  ——中药材产业着力发展药食两用品种,开发稀有品种,稳固发展地道药材品种;
  ——笋竹产业着力发展毛竹、冬笋、春笋和符合竹制品加工业要求的功能性竹材,结合森林旅游业发展开发毛竹鞭笋和特色小径竹笋;
  ——以山油茶为重点的木本油料产业(含香榧、薄壳山核桃等)着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的高标准生产基地,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企业,提高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综合效益;
  ——水产产业着力发展水库洁水的有机鱼养殖、稻(茭、莲)田生态种养结合的生态鱼养殖,保护开发江河渔业资源和溪鱼等水产资源,注重石蛙、娃娃鱼等特色珍稀品种的开发和提升。
  在坚持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的基础上,以工业的理念,因地制宜开发丽水特色生态精品农产品。一产注重传统特色产品开发,引进发展新兴产品,全面开展生态精品品种挖掘、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二产注重生态精品农产品包装与初深加工(休闲食品加工),突出精美、独特、实用原则,高标准做好生态农产品的包装,加快发展农产品贮藏保鲜和冷藏运输,加快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到2016年,现代农业综合区、主导产业示范区、特色农业精品园的农产品精品率显著提高,建成标准化高效生态精品农业示范基地500个,建成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9个以上、生态精品农产品 1000 个以上,生态精品现代农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 50%以上。到2020年,基本形成生态精品农业产业体系,丽水农业品牌影响力明显提升。
  (二)品牌提升行动
  生态精品农业品牌提升要以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程为抓手,积极推行农产品安全生产适用技术,规范农业投入品使用,加强基地规范化建设,探索创新产地管理模式,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机制和承诺机制,加强培训教育,提高生产主体质量安全意识,落实生产者主体责任,逐步实现农产品“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质量可追溯、责任可界定”的工作机制。加快建立与产地准出制度相配套的市场准入制度,把好农产品入市关,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严格农业投入品的市场准入管理,推行农资监管与服务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信息数据化、购销实名化、监管实时化、服务网络化”,健全农资质量追溯体系。
  在做优质量的基础上积极做响生态精品农业品牌,品牌是生态精品农产品拓展市场的核心载体,做好生态精品农产品的品牌建设,打响绿色品牌、生态品牌、精品品牌,实现质量与品牌良性互动,进一步提升丽水特色的生态精品农产品竞争力。大力发展地理标志和证明商标生态精品农产品,按照“省、市、县区域公共品牌与企业品牌形成合力,区域公共品牌助推企业品牌发展”的思路,着力提升“处州十珍”、“绿谷十佳畜产品”以及“丽水香茶”等特色区域公共品牌的市场影响力。重点培育一批市场效益好、知名度较高的县(市、区)区域公共品牌和企业品牌,做强庆元香菇、处州白莲、遂昌菊米、云和雪梨、缙云麻鸭、龙泉灵芝、景宁惠明茶、青田田鱼、松阳银猴等传统品牌,进一步加大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力度。到2016年,新培育精品农业品牌100个以上、浙江名牌农产品20个、省市著名商标40个、中国驰名商标1个,新增“三品一标”认证产品300个以上、生产基地面积40万亩以上,农业主导产业“三品一标”认证比例达到50%以上。
  (三)科技提升行动
  以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等“三新”技术和模式创新为抓手,积极开展生态精品农业科技提升行动。不断完善产业首席专家制度,密切与相关科研院所合作,利用好浙江大学、省农科院丽水农技推广中心等平台,加强产学研协作,加强创新与引进示范。加强本土农业科技队伍培养建设。积极做好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实施种子种苗工程,大力推进农作物精确栽培技术推广应用和农业地理信息系统等精准农业、信息化技术、智能化智慧农业技术推广,全面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以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三位一体”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为载体,扎实开展“百名高级专家千名农技人员服务进乡村”、“农业科技促进年”等活动,以主导产业提升为重点,强化技术成果转化,推广应用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高效生产模式,建立完善生态精品农业技术支撑体系。创新投融资机制,推进丽水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细化规划,抓好项目实施,努力把示范园建成先进科技转化的核心区、生态循环农业的样板区和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区。围绕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及示范区创建活动,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机制防控病虫草害的发生,重点实施作物合理轮作(间作、套作)、稻(茭、莲)田养鱼、农牧结合、“千斤粮万元钱”等新型农作制度,开展“千斤粮万元钱”十佳模式评选活动。大力推广测土配方、统防统治、绿色防控、农业生产废弃物、排泄物综合利用等生态循环技术和清洁化标准化模式,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积极探索和创新“政府推动、市场拉动、企业带动”的农业标准化生产推广机制,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业标准化覆盖率。进一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逐步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努力构建生态循环农业体系。
  到2016年,建成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100个,其中示范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40个,创建“千斤粮万元钱”等农牧结合种养模式 100 亩以上基地 200 个以上;创建省级循环农业示范县 3个、示范区 10个、示范企业10家、示范项目50个以上;农业标准化覆盖率达60%以上;创建全国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1个。
  (四)市场提升行动
  市场营销是生态精品现代农产品实现价值的灵魂。完善产地市场体系建设,新建丽水生态农林产品物流中心、龙泉黑木耳市场,提升完善松阳浙南茶叶市场、庆元香菇市场等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设施和功能,辐射带动生态精品农业产业发展。着力推进在全国省会城市建立丽水农产品营销旗舰店工作。销区市场营销方式上注重内外互动,对外走高端市场,通过在大城市举办生态精品农产品推介会,建立展示营销中心,开设专卖店等拓展市场;对内与乡村休闲旅游实现良性互动,吸引外来游客直接品尝、体验生态农产品,实现在产地销售。积极做好国外市场拓展,着力向外拓展食用菌、竹木制品等优势农林产品。积极推行现代交易方式,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鼓励发展连锁经营、直供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农产品流通业态,探索生态农产品配送、专供模式,提高流通效率。积极培育生态精品农产品农民经纪人营销队伍和网络营销。
  到 2016 年,每年建立市外丽水生态农产品营销中心 2—3家,每年组织对外推介展示展销10场次以上;建成丽水生态农林产品物流中心;建成全市销售额超10亿元的产地生态精品农产品交易市场 5 个以上,“一中心三市场”销售额达到150亿元以上,直供配送示范企业50个以上,电子商务营销示范企业 100个以上。
  (五)主体提升行动
  发展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必须依靠新型农业主体和一大批现代职业农民。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职业农民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浙商、丽商、华侨、台商和大学生等投资开发农业,创办农业企业、合作社、生产基地。提升农业主体素质,着力培养农民良好生产习惯和现代生产经营理念。深入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吸纳、承接和转化应用能力,提高农民生产水平和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能力。培育一批有知识、懂技术、讲诚信、会经营的现代职业农民和家庭农场主。开展“百企百社千家”生态精品农业示范创建活动,提高农业主体生产经营整体水平。
  到2016年,新培育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农业龙头企业2—3家、省级骨干农业农头企业12家和省级示范性专业合作社80家以上;扎实推进农业龙头企业上市工作;培训新型骨干职业农民10万人以上、家庭农场示范户1000户;培育大学生生态精品农业创业典型100个。
  (六)文化提升行动
  充分利用丽水农业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条件,做好农耕文化传承与创新。丰富生态精品农产品文化内涵,延伸农业产业功能,提高生态精品农产品创意创新水平。积极做好世界农业重要文化遗产保护地稻鱼共生文化(青田田鱼、稻鱼共生米)、香菇文化(龙庆景香菇)、处州白莲文化、畲乡文化、云和梯田文化(云和梯田米)、龙泉茶瓷水文化(龙泉金观音茶)、遂昌劝农节文化(汤公系列农产品)、青田鱼灯文化(青田田鱼)等富有文化内涵的生态精品农产品开发。积极拓展丽水生态精品现代农业文化功能,充分利用乡村自然文化和生态风光资源,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积极发展集农产品生产、体验、消费、休闲观光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农家乐综合体,探索发展创意农业,推动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开展农业节庆活动,围绕产业发展形成一批具有丽水特色的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农业节庆品牌,鼓励建设与产业一体的农博园、博览馆,培育农业文化产品。
  到2016年,农业主导优势产业基本形成全产业链的现代农业产业特征,新增休闲观光农业区(点)80个,浙江绿谷“开心农场”10个;举办有较大影响力的农业节庆活动10个以上。
  四、工作措施
  (一)编制实施方案。各县(市、区)和相关部门要结合市本级、县(市、区)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制定推进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应用生态农业、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理论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方式,规划、细化区域内生态功能定位,发展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基地。明确“两区一中心”建设、产业提升、主体培育、品牌建设、市场体系建设等各项要求,进一步完善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实施方案,按照总体布局,综合考虑规划区不同地域、不同产业的特点,因地制宜提出各产业分区的发展思路和发展重点,加快形成以现代农业综合区、主导产业示范区和特色农业精品园为相互衔接的生态精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二)加大投入力度。在大力争取中央、省级财政支持的基础上,各级财政要按照“资金性质不变、管理渠道不变,统筹使用、各司其职、形成合力”的原则,加大对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整合力度,重点用于各地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生态精品园、流转土地的使用权等作为抵押物进行抵押贷款,引导金融资本参与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市本级每年安排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资金
万元,主要用于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农业科技合作、交流和成果转化,支持实施“361”工程以奖代补项目,对外宣传推介、媒体合作、市场拓展、品牌建设、产业基地建设和推动农业龙头企业上市等工作。各县(市、区)政府财政每年要安排生态精品农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本区域内具有特色的生态精品农业产业发展。市政府将根据各县(市、区)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考核情况给予适当的经费补助。具体考核办法和资金管理办法由市农业局会同市林业局、市水利局和市财政局等相关部门制定。
  (三)大力招商引资。各地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大力推进农业招商引资工作。加大多元化社会资本投入,鼓励不同经济成分和各类投资主体以独资、合资、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参与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项目开发。着力破解土地等制约因素,在山区综合改革和低丘缓坡开发中,各县(市、区)要规划建设生态精品农产品加工园区1个以上,确保农业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利用省级农业龙头企业与欠发达地区农产品基地对接会、各类农博会、农展会、农产品推介会、农超对接会等平台,发挥山海协作、浙商回归、华侨要素回流等各种载体的作用,招引经济实力强、示范带动作用大、科技含量高的大企业、大项目。
  (四)合力抓好宣传。加大生态精品农业宣传力度,市本级、各县(市、区)结合区域特有的人文特点,挖掘农产品的文化内涵,塑造具有个性和特色的生态精品农产品品牌,培育地域性的生态精品农产品品牌。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主流媒体以及农民信箱、农技110信息服务平台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宣传活动。各级宣传部门及时总结宣传先进典型,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监督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加强与市外媒体合作,加大对外宣传推介力度,提高丽水生态精品农业发展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丽水生态精品现代农业整体影响力。
  (五)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市生态精品农业发展实施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优化相关部门服务,为生态精品农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各地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工作,制定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年度实施计划,出台完善相关支持政策,加强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人员力量,积极发挥农业、林业、水利、农业综合开发等部门项目建设资金的作用,统筹协调涉农建设项目,加大建设力度。建立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评价体系和奖惩激励机制,把推进丽水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列入各级党政干部政绩综合考核内容,具体考核办法另行制定,全面推进丽水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
相关附件下载:
浙ICP备号&中文域名:莲都.政务
主办: 丽水市莲都区人民政府当前位置: &
为您推荐:丽水要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样板
&&&&来源:&&&&
&&&&&&字号
原标题:丽水要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样板
5月25日至27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浙江省舟山、杭州考察指导工作,主持召开浙江工作汇报会和华东七省市“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
这次考察,总书记对浙江新时期的改革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他提出,浙江要“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这是总书记对浙江工作赋予的新使命,也是浙江广大干部群众的行动指南。
总书记希望浙江能再接再厉,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深化“八八战略”,努力在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水平更进一步,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更快一步,继续发挥先行和示范作用;同时,他也对浙江新时期改革发展提出了“八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中做出新作为、发挥全面深化改革牵引作用、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社会建设水平、全面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认真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坚持伟大工程和伟大事业协同推进。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贯彻落实。
总书记非常注重调查研究,在浙江工作时,就用大量时间深入各地基层和省直部门调查研究,问计于基层、问计于群众,力求跑遍、跑深、跑透。总书记指出,“八八战略”不是拍脑瓜的产物,而是经过大量调查研究提出来的发展战略。总书记在浙江工作了5年左右时间,去过舟山市调研13次,去过丽水市8次。因此,近期我专程赴丽水市调研,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指导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了解丽水在生态建设保护、生态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方面的情况。
3天时间,我到遂昌、松阳、青田、缙云4个县市,看了一些企业、市场和农村,听取了丽水市和缙云县的情况汇报,有3点深刻感受:
一是生态环境优美。丽水处处青山绿水,是全省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
二是发展态势良好。这些年,丽水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以“推进绿色生态发展、建设美丽幸福新丽水”为导向,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实现了生态文明和经济建设的协同推进。
三是精神面貌很好。我看到丽水包括遂昌、松阳、青田、缙云的干部群众精神状态很好。无论是市里班子还是县里班子,班子很团结、很有思路、很有干劲,群众的精神面貌也很好。
今年5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这是继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顶层设计后,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一次全面部署。今年也是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的10周年(日,习近平到安吉天荒坪镇余村考察时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9天后,习近平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发表了评论――《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
丽水是浙江省天然的生态屏障,素有“华东氧吧”、“浙江绿谷”之称,是瓯江、钱塘江、闽江、飞云江、灵江和福安江“六江之源”,生态资源优势非常突出,又是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有着良好的基础,理当先行引领示范、发挥更大作用。
我希望丽水要率先成为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样板和先行区,努力打造全国性的生态保护和生态经济“双示范区”,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益借鉴,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示范。
围绕这个目标,丽水要在以下4个方面下大功夫:
第一,丽水要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再谋新篇,立志成为践行“两山”理论的全国样板。
习总书记这次在浙江考察时指出:“浙江生态环境保护,我有切身体会,在这里工作那几年投入了不少精力……几届省委一张蓝图干到底,使绿水青山发挥出持续的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这条路要坚定不移走下去。”他特别强调,从环境保护到生态文明建设,是发展理念和工作层次的跃升。要继续探索有效模式和科学路径,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要在巩固好这10年来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努力、再谋新篇、取得新突破。
美是一种竞争力,在长三角地区,浙江最有竞争力的就是生态。对于丽水来说,生态就是最宝贵的资源、最明显的优势、最美丽的名片,也是后发赶超的最大潜力。可以说,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是丽水长远发展的最大本钱。丽水要把生态环境保护好,这是首要的任务和责任。
从全省来看,没有欠发达地区的小康,就没有浙江省的全面小康。所以,今年省里把26个原欠发达县帽子摘掉了,不叫欠发达县(丽水的9个县市区都是在今年26个欠发达“摘帽”县之列),最主要的还是要让这些县放下包袱,去掉这个标签,不要老认为自己是贫困地方、欠发达地方。关键还是要重新定位、加快发展。我们提了3句话:绿色发展、生态富裕、科学跨越。我们常说,不保护好生态,就失去了发展的意义;但不加快发展,也就难以实现百姓增收致富、过上好日子。对丽水来说,就需要在生态保护和加快发展之间保持平衡,走好平衡木,一定程度上讲,发展的难度会更大些。这也是当前丽水发展中最大的辩证法。
从全球来看,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样板还是比较多的。瑞士就是很好的一个范本,地处内陆、山区地貌、文化多元,山地面积占九成以上,森林覆盖率31%。通过实施“绿色赶超”战略,从一个内陆山区小国一跃成为世界上环境最优美、生活最富裕的国家,人均GDP达8万美元,拥有众多跨国公司,达沃斯、苏黎世等成为世界著名的会议城市和疗养胜地。现在,绿色经济是发展潮流,天蓝水净为人所神往;以后高铁通到丽水,到杭州也只有1.5个小时,距离不是问题了,丽水也能真正融入到杭州、上海、长三角地区。以后丽水的发展机会只会多、不会少。
新常态下,面对新情况新挑战新机遇,丽水要实现新发展,关键要抓紧谋划新思路、推出新举措、力求新成效。首先要“五问”:
一问丽水如何在全国范围内彰显生态优势?全国各地都在大力推进生态建设,且许多地方生态环境并不比丽水差,丽水如何才能走出新路、持续进攻、确立优势,勇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全国样板?
二问丽水如何集聚人才,实现生态经济化?如何才能抓住“高铁时代”和“互联网+”时代的机遇,集聚人才、科技、资金等各种要素资源,带动经济社会发展?
三问丽水如何在制度供给上先人一步?如何才能在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建设上先行先试、探索新路,在生态保护和加快发展上找到最佳结合点?
四问丽水百姓如何持续增收?怎样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最终实现最大范围内的富民惠民?
五问丽水如何在浙闽皖赣国家级生态旅游试验区的整合过程中成为主角?浙闽皖赣国家级生态旅游试验区是由浙江省动议推动的,国家旅游局高度认同,现进入制定规划的流程,可能很快会上升为国家战略。丽水要勇担主角,主动出击,力求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只有把这5个问题想深想透想出对策来,才能实现丽水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希望丽水能进一步解放思想,正确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通过绿色生态发展,尽快富起来、更加美起来,走出一条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的新路子。
第二,丽水要在生态经济发展上更进一步,加快优化生产力布局,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
没有发展就没有产业、就业、税收,就谈不上金山银山,也不可能有持续的生态保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是片面地一味地否认发展经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是要使绿水青山转化为生产力。对于丽水来说,正确认识好“两座山”的关系,关键是要立足生态这个最大优势,突出“两大原则”、培育“三个新增长点”,形成自身的“造血”功能。
突出“两大原则”:一要坚持因地制宜、特色发展。打造丽水经济升级版,有赖于各县市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因地制宜、错位竞争。总的看,丽水各县市的差异还是比较明显的,要打好自己的“特色牌”。比如,青田是侨乡,要打好“侨牌”;景宁是民族县,要打好“民族牌”;龙泉是青瓷、宝剑之乡,要打好“历史经典牌”;等等。总之一句话: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开发则开发、宜保护则保护。
二要坚持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浙江经济新常态发展,关键要靠制度供给和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关键在创新。总的来看,丽水经济不大不强,重工业占了七成(不锈钢、建材、阀门、合成革等),处于全省最高水平。由于处于低端环节和低价值环节,今年受外部影响很大,工业下滑很快,呈现“两链”风险集中爆发态势。
因此,丽水市要坚持创新发展,抓好科技创新“第一生产力”,决不能“穿新鞋走老路”,更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在发展中既做好减法、又做好加法。不能保护落后,要坚决淘汰高污染、高耗能、低产出的产业和企业,积极推进生产方式绿色化。该调整的抓紧调整、该转移的抓紧转移、该转型的抓紧转型。
培育“三个新增长点”:就是丽水要结合自身特色优势,对照省里培育发展的七大万亿级产业,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要巩固好现有生态工业(缙云的装备制造业、龙泉的汽摩配产业、遂昌的金属制品、松阳的不锈钢产业等)发展优势,通过“四换三名”推进制造业做强做大,在此基础上,精心谋划好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要做优生态旅游业。丽水旅游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有山水文化、黄帝文化、森林文化、传统农耕文化、华侨文化、畲族文化以及剑瓷文化、石雕文化、廊桥文化、摄影文化、茶文化、香菇文化。要大力发展民宿经济、乡村旅游、休闲旅游等产业,要把互联网加到旅游上去,要学会讲故事、编故事,旅游的规划要编好,景区间的道路要打通好。此外,要通过“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边三化”,夯实好生态环境基础,“画好山水画,念好山字经”,建成长三角生态旅游目的地。
二要做大养生产业。丽水现在有“国际休闲养生城市”和“中国长寿之乡”、“中国气候养生之乡”3块金字招牌。要加快“水养、药养、医养、文养、体养、气养”六养特色品牌培育,大力发展健康休闲、养生养老产业。
三要做特农村电子商务。丽水有八大优势精品主导产业:笋竹、茶叶、食用菌、水果、蔬菜、畜禽、油茶、中药材;农村电子商务“遂昌赶街模式”也很有特色。丽水要将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坚持“规模化+标准化+电商化”,用“互联网+”改造农业、农村、农民,在淘宝网上建设市、县的特色馆,要让网络为丽水生态农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此外,在生态经济发展中,丽水特别要注重特色小镇建设,将一个个经济增长点和历史经典产业落地到特色小镇这个载体上。特色小镇是浙江新一轮经济发展中的创新平台、城市化的载体、文化传承的方式,是一种生产力的新组合。经济、文化、旅游功能的叠加,要有化学反应。应当说,丽水在特色小镇建设上有基础、有特色,已有4个特色小镇(莲都古堰画乡小镇、龙泉青瓷小镇、青田石雕小镇、景宁畲乡小镇)列为第一批省重点培育特色小镇创建名单,要谋划一批市重点培育特色小镇,在特色小镇建设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三,丽水要在制度供给上更进一步,力争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改革排头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指出,要加快建立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引导、规范和约束各类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的行为,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过去,我们习惯于通过搞运动的方式来整治环境,风风火火搞一阵子,过了没多久还是老样子。现在省里“五水共治”是下了决心长期治下去的,只有实现法制化、制度化,建立起长效机制,绿水青山才能真正保持下去。
浙江省委省政府十分注重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其中一条就是要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不让因保护生态而牺牲发展机会的地方吃亏。去年,省里弱化了对丽水、衢州、舟山的GDP和工业的考核。还在开化、淳安开展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改革试点,就是探索通过量化环境成本、量化绿水青山价值,鼓励和支持生态源头地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体制机制,取得了积极成效(3条核心的财政政策:一是建立与出境水质和森林覆盖率挂钩的财政生态补偿制度;二是建立与污染物排放总量挂钩的财政奖惩制度;三是对工业税收实行保基数、保增长的财政转移支付机制)。这些制度,就是改革。
我在今年的省政府报告中指出,今年将在10个全省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实施生态环境财政奖惩制度,在全省各县市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财政收费制度,将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提高到每亩30元。
最近,根据《关于推进淳安等26县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浙委办[2015]8号)精神,省政府正在抓紧制定《淳安等26县发展实绩考核办法(试行)》,完善对26县与主体功能定位相适应的发展实绩考核评价机制,及与财政转移支付、公共资源配置等相挂钩的激励机制,建立健全民生导向、发展导向、环境导向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
考核办法的核心内容是:将对26县分两档进行分类考核,考核指标包括常规性指标(综合水平、绿色发展、民生保障、生态保护四大类13项指标,100分)和动态性指标(根据省委省政府年度重点工作进行调整,20~30分);考核结果将与省财政补助挂钩,与用地、用能、排污等要素配置挂钩,与干部使用挂钩。
山水资源不可以复制,但是制度可以复制。丽水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在生态文明制度创新上有两条核心任务:一是着重探索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领导干部评价考核体系;二是健全自然资源产权、资产管理和监管体制(《关于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第一批)的通知》。希望丽水放眼全国、锐意改革、积极探索、先行先试、总结经验,为全省提供借鉴,力争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改革排头兵。
第四,丽水要在农民增收致富上更快一步,用老百姓的真实故事来演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老百姓不富起来,发展就是一句空话。无论是保护生态资源,还是发展生态经济,最终还是要体现在百姓增收上。要确保“百姓增收、生态良好、社会平安”三条底线。如果生态底线守住了,但百姓增收底线破掉了,那说明改革还是不成功的。
总体来看,近年来丽水民生保障不断加强,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但与全省比,丽水在百姓增收上仍是一块短板。丽水去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413元)仅为全省(40393元)的7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35元)仅为全省(19373元)的70%。省里对农民增收和城乡居民增收问题非常重视,连续两年出台了政策。对于丽水来说,就是要大力推进产业富农、素质强农、政策惠农、改革助农,加快让农民的荷包鼓起来,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的基层群众。
一要通过创业提高经营性收入。实施产业增收行动,致力于“经营乡村”,大力发展“美丽经济”、“高山经济”、“林下经济”等新业态、新增长点,促进农民增收。实施创业就业增收行动,让农民拥有技能、拥有学历、成为“丽水师傅”(如缙云培训缙云烧饼师傅),进一步鼓励当地村民进行网络创业,搭建农民转型升级跳板。
二要通过改革增加财产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要通过改革让老百姓获得实实在在的红利,原来这块在整个居民收入(特别是农民收入)占比很少。要联动推进农村“三权”改革和户籍制度综合改革,积极推进宅基地空间置换,探索林权抵押贷款改革,让原来死的财产变成活的财产。
三要通过精准服务实现扶贫帮困。省委省政府决定,今年要全面消除家庭人均收入4600元以下的贫困问题。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将这99.5万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同比增长8%以上。
我们现在对低收入农户实行台账制度,不仅是简单登记有几个人、收入多少,而且要将怎样致贫、帮扶措施是什么、帮扶责任人是谁、责任单位是谁,都要精准地列出,帮助低收入群众富起来,实现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丽水市各级政府一定要打好这场扶贫攻坚战。
总之,只要丽水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同德、锐意改革、科学发展,完全有希望率先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样板,丽水的明天大有希望。
(责编:吴楠、翁迪凯)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原创推荐|风情小镇
图说浙江|人民电视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7特色农业种植项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