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病理活检后为什么还要送肺癌做完活检还要做基因检测吗

肺癌患者用靶向药物前为什么要先去做基因检测?肺癌患者用靶向药物前为什么要先去做基因检测?钱塘江畔的今幸rh2百家号  肺癌患者在医院治疗的治疗,当选择靶向药物的时候,医生都会告知去做一个基因检测, 如果匹配的会让你用,那为什么会有去做基因检测这个概念呢?  其实在厄洛替尼、吉非替尼刚上市的时候,肺癌患者接受EGFR-TKI(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英文缩写TKI,为一类能抑制酪氨酸激酶活性的化合物,阻断酪氨酸激酶的活性,抑制细胞增殖)治疗是不进行活检和基因检测的。所有不进行基因检测的临床研究得出的结论,就是TKI的疗效仅仅比安慰剂好了一点点,而有的研究结果提示,TKI的疗效还不如安慰剂,就是说,不正确的治疗反而对患者有害。  直到近年,人们才发现只有敏感突变的患者才能从TKI的治疗中获益,突变患者70%肿瘤显著缩小,90%以上疾病控制,生命延长,肿瘤带来的症状也缓解。而野生型(没有敏感突变)的患者,不能从TKI的治疗中获益,所以说错误的治疗将耽误治疗时机,不良反应还影响生活质量,加重疾病痛苦,这也是为什么后来都会要求去做基因检测的原因。  但是目前这类的靶向药物都是非常的昂贵,以肺癌为例,进口的药物易瑞沙、特罗凯的价格是1万5到2万左右一个月,国产的凯美纳也在6千左右。当然现在的靶向药物,在我国都有赠药计划,一般是连续服用4-6个月左右,对疾病得到控制的患者进行免费赠药。但是还是有部分的省份是没有赠药就好,所购买的药物要患者自费。  有赠药的省份,在赠药前每个月都是要自己花费1-2万的费用,设想一下,如果未行基因检测,盲吃了TKI,那么至少要1-2个月,大概是花费2~3万元才能知道TKI是否有疗效,但如果患者是野生型,那么要在花费了约3万元后,才知道这种药物无效,这不仅还耽误了宝贵的治疗时间,而且代价也是非常的昂贵。  所以,找到合适的治疗方式对患者的病情才是最有利的,当然也不是做了基因检测后
基因匹配了吃靶向药物就完事大吉,靶向药物除了价格昂贵,耐药性也很强,短的3个月长的一年,就开始耐药,这个时候出现耐药,就是任何药物都回天乏术了。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不要想着吃靶向药物!可以先考虑用中药调理,像《百草之王的馈赠》说的,在基因匹配的情况下,先中药调理,后面再适当的结合靶向药物,或者是两者相结合,效果会更好,药效时间会更长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钱塘江畔的今幸rh2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人生在勤,勤则不匮;户枢不蠹,流水不腐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拇指医生找不到问题了&_&!!
该问题可能已经失效。
秒以后自动返回为什么肺癌患者要被要求做基因突变的检查?
AC是非小细胞肺腺癌; SCC是非小细胞肺鳞癌; Large cell carcinoma是大细胞肺癌; 小细胞肺癌是Small cell lung cancer;(基因突变频率因文献统计数据而略有差异)。 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驱动基因包含AKT1、ALK、BRAF、EGFR、HER2、KRAS、MEK1、MET、NRAS、PIK3CA、RET和ROS1等,随着科学的发展,新的基因突变或突变形式也在不断被发现中,如MET基因的14号外显子跳跃式突变(对克唑替尼仍然敏感)。 这些基因突变也被称为原癌基因驱动突变,直接驱动肿瘤的增殖,换句话来说就是这些突变发生就像是汽车的油门被踏到底了(注:对应的TP53、PTEN等是抑癌基因突变),需注意的是这些原癌基因的驱动突变很少同时在同一个肿瘤里共存,当然晚期患者耐药的情况下很多基因是被逼迫的同时出现了,但最开始肿瘤驱动突变往往是互斥的,而且也没有必要需要两个汽车油门(个别案例除外,总体而言驱动基因突变共存的概率是千分之几的概率)。 在所有的非小细胞肺癌亚型里都可以发现基因突变,包含肺腺癌、肺鳞癌、肺大细胞癌。不论患者是否吸烟、之前吸烟现在戒掉了都可以发现基因突变,换句话说没有基因突变是不会产生肿瘤的,这句话没有必要怀疑,只是检测的样本或检测的基因数目存在问题而已,导致基因检测报告阴性。 从未吸烟的肺腺癌患者在EGFR、HER2、ALK、RET和ROS1基因突变频率较高,针对这些基因突变也都有相对应的小分子靶向药物。亚裔肺腺癌患者在EGFR基因突变频率更高一些,达到了40-55%(见下图),因此这也是为何很多国内患者直接盲试靶向药物易瑞沙、特罗凯就有效的原因,接近一半的概率。 图3:非小细胞肺腺癌的基因突变名称和频率(亚裔和欧美人对比),基因突变频率和基因名称因引用文献不同而肿瘤医院防癌体检中心的前身是成立二十多年的防癌科,是我国最早的、也是唯一以癌症预…
已被浏览次数
您所在的位置:
&& &&&& &&
为什么要做肿瘤病理检查?
发布时间: 17:16:07
肿瘤是很常见的疾病,重者危及生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获得好疗效及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基本原则。肿瘤的确诊是个复杂的多步骤过程,涉及到诸多的通力协作。包括临床医生触诊、抽血化验肿瘤标志物、腔镜科及影像科定位肿瘤并取材送检病理,由病理医生在显微镜下观察明辨病变本质、发出病理报告。病理学诊断的级别最高,尤其对于鉴别肿瘤良恶性具有指导意义。病理检查是诊断肿瘤最直观最可靠的方法,
它将患病器官直接取下的病灶制成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明辨病变性质。如果确定为恶性肿瘤,就要对肿瘤进行病理分型,包括命名、分级、侵袭范围、切除是否充分、组织学疗效评估、预后相关等临床病理信息,这些信息是临床治疗方案制定和实施的重要依据。因此,病理学诊断被誉为疾病诊断的“金标准”。我们一般所说的病理诊断包括细胞病理学和组织病理与两大部分内容。细胞病理学是以肿瘤部位的细胞为材料进行病理检查诊断。它方法简单,便于开展,经济实用,诊断阳性率也较高,是目前进行食管癌、宫颈癌诊断的主要方法。临床上细胞病理学诊断是通过对表浅部位的肿瘤或有腔道与外界相通的自然分泌物,进行直接刮片或徐片检查的方法。对无分泌物的深部肿瘤,也可借助穿刺法采取标本后再进行涂片检查。细胞病理学诊断可以用于鼻咽癌、肺癌、食管癌、贲门癌、胃部、肝癌、肾癌、前列腺癌、乳腺癌、宫颈癌、皮肤癌等。常用分级方法为五级法。I级:无异型或不正常细胞。II级;细胞学有异型,但无恶性证据。III级:细胞学疑为恶性,但不能确定。IV级:细胞学高度怀疑为恶性。V级:细胞学确定为恶性。组织病理学是以切取或切除的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诊断。由于组织病理标本较大,可以有目的地选择最可疑的部位多次进行病理切片检查,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一般方法,是病理检查的主要项目。组织病理学检查法可广泛用于所有肿瘤的术前、术中、术后病理诊断中,能为手术治疗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依据。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以及对肿瘤分子机制的深入认识,病理学诊断已经不仅局限于形态学,分子病理诊断在病理检查中的作用越加重要。其一,分子病理诊断为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科学依据。少数疑难病例和罕见类型,当形态学鉴别和免疫组化检查仍难以确诊时,确认基因水平的异常改变有助于鉴别诊断。如克隆性基因重排检测用于鉴别淋巴造血系统病变的良恶性及T、B分型,染色体异位检测用于鉴别软组织肉瘤等。其二,分子靶向治疗是当前肿瘤治疗的热点,患者在采用靶向治疗前必须检测相应的分子靶点。这些靶分子往往是肿瘤的某些基因发生扩增或突变后的产物,如乳腺癌HER-2基因状态检测、非小细胞肺癌EGFR等基因突变检测、结直肠癌KRAS等基因突变检测等。分子病理诊断正是检测这些分子靶点,为肿瘤个体化治疗的前提条件。虽然病理检查是目前最可靠的肿瘤确诊方法,但是它也有局限性。通常情况下只能将患者的部分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取材和镜下观察,只是对病变样本的抽样检查,还是有漏诊代表性病变的可能。再者,病理诊断是病理医生观察病变结合自己掌握的病理学理论和阅片实践经验,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得出的主观性诊断结论。与检验科化验和影像学检查相比,病理诊断思维复杂,有一定主观性。一纸肿瘤病理报告,对患者及其家庭不亚于一份“法院判决书”,将影响到病人及其所在家庭的生活幸福,必须慎之又慎。遇到肿瘤,尤其是较难确定良恶性的肿瘤,或者病理诊断结果与临床症状严重不符时,在治疗之前,最好多请几位病理专家及时复查病理诊断,以免误诊误治。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17号
邮码:100021 联系电话:010-
京卫网审[2013]第0150号
文保网安备案号:
工信部链接:说说肺癌的病理诊断、免疫组化和基因检测
  肺癌是一种谈之色变的恶性肿瘤,对于晚期不能手术的患者五年生存率不足10%,检查和治疗思路上不能采用&同样的疾病,同样的治疗方案&的传统治疗策略,个体化治疗正逐渐成为肺癌治疗的新方向。
  而精准诊断正是开展个体化治疗的前提,对于家人刚刚患病的新家属朋友来说,前期的迷茫无助是不言而喻的。我也刚陪妈妈走过这段迷茫期不久,接下来简单叙述一下确诊思路,大概内容是怎样去做检查才能有效的缩短确诊时间和减少不必要的支出。
  对于经X射线或者CT发现的可疑病灶(完全确诊前一般都是通过这两个手段发现),可以分为两部分考虑。
  可以手术的
  1期、2期和部分3A期可以手术的患者建议做PET-CT或者B超、骨扫描、肺部增强CT、脑部核磁来确诊是否存在远端转移进而判断是否考虑手术,但如果考虑时间性,PET-CT优于后面的多项检查。
  不能手术的
  对于不能手术的患者优先确诊原发病灶,在确诊原发病灶的前提下对原发灶取活检(在原发灶不适合取的前提下可以从转移灶取活检),肺癌活检的取法一般分为三种:气管镜引导下的针吸(适合中央型肺癌),CT引导下的穿刺(适合周围型肺癌),恶性胸水的细胞学诊断。对于取到的活检组织细胞通过做成白片和蜡块保存以备病理、免疫组化和基因检测之用(后面详细说怎么来做这块)。
  不能手术的患者也应该确诊已经存在的转移灶以便对症治疗,可以选择PET-CT确诊转移病灶,但价格昂贵不能报销且辐射高,也可以选择B超、骨扫描、脑部核磁确诊是否存在其他转移。
  注意:不论是气管镜引导的针吸,还是CT引导的穿刺或是胸水细胞的检测,如果没有取到病理组织是没法做病理报告、免疫组化和基因检测的,如有必要还需重做。
  病理报告
  病理报告(通常情况医院病理科做)需要在显微镜下观察切片中的细胞学形态和组织学构型,根据细胞形态学和组织学构型综合判断,进一步判断癌的种类及其构成比,病理诊断会确认癌的组织学分型及其分化程度(有的没有);如果部分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较低且分化倾向不明显,则只能先确定为恶性肿瘤,可能还需要免疫组化进一步确诊。
  免疫组化
  免疫组化(通常情况医院病理科做)是对组织的化学检验(如果想细细了解可以看相关资料这边就不具体说了,详细的可以参考其它文献),能更好的对肿瘤进行鉴别,确定肺癌的类型,一般都有分化程度。对以后的治疗也是十分必要的,有些免疫组化中甚至用IHC做了某些基因的表达,常见的有EGFR、ALK、CMET、ROS1,对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基因检测
  基因检测是通过血液、其他体液、或细胞对DNA进行检测的技术(如果想细细了解可以看相关资料这边就不具体说了),基因检测的核心就是突变靶点和用药提示,这也是做基因检测的目的所在。在基因检测结果里会标明推荐的靶向药物,不推荐的靶向药物,这里的推荐和不推荐的依据就是患者基因突变的类型。基因检测对靶向药物的服用有指导意义,对化疗药物的指导也有一定的意义。
  肺癌的基因检测常用的有组织、血液,少数用胸水。基因检测的准确率跟所用的检测样本有关,组织的检出率高且价格低作为优选考虑,血液的检出率相对组织低且价格高作为备选考虑(常适用于没有穿刺到活检标本或者一代靶向耐药的患者)。
  并不是所有的肺癌都要做基因检测,对于腺癌及腺混合癌推荐做基因检测,推荐检测的靶点EGFR、ALK、KRAS、ROS1、HER2(ERBB2)、CMET、BRAF、RET、PIK3CA等,全基因检测根据家庭及个人情况而定。
  对于肺鳞及鳞混合癌患者,靶向的可能性较低,但也可以做基因检测,推荐检测的靶点EGFR、ALK、KRAS、ROS1、CMET、DDR2、FGFR、PIK3CA等,全基因检测根据家庭及个人情况,可作为鳞癌的优先考虑。
  对于其它肺癌患者不推荐做基因检测。
  一般地市级医院不能做;省级大多数综合医院或肿瘤专科医院能做常见基因靶点(主要是EGFR、ALK、KRAS);国家级综合医院或肿瘤专科医院能做多数基因靶点。
  为了弥补医院本身基因检测能力的缺失,大多数医院或者主任大夫都有与外面的基因检测机构合作,但有些过于看重经济利益而忽视了基因检测服务的本身,患者及家属在选择的时候还是慎重为好。推荐找基因检测公司的时候找国内一线品牌的基因检测公司,从检出率、出检速度、检测性价比上综合考虑,优化检测目标。
  【本站为非盈利学术交流平台,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处理;所有文章仅供公益交流,不代表本站立场。欢迎提供素材、资料等,投稿邮箱:,一经采纳将给予稿费。】
责任编辑: 晨凫
扫一扫下载91360客户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肺癌病理活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