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实用人才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培养造就一支?

“我们引进的蔬菜品种都是远近闻名的好东西,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我们,将什邡的蔬菜基地品牌做大做强,让群众的钱袋子再鼓一点。”谈到如何推进乡村振兴,什邡农村实用人才喻在军说出了自己的规划。据了解,喻在军于2014年在什邡市回澜镇万丰村投资200多万元建设了占地100亩的蔬菜集中育苗和蔬菜科普基地,2015年,又引进了“日本寒将军甘蓝”“以色列石头番茄”“天津黄瓜”“韩国萝卜”等蔬菜新品种1000余个,经过试种筛选,引种成功达300余个,目前,这些品种已成为什邡市蔬菜基地的主栽品种,并普及到邻近的广汉、绵竹、彭州等地,累计推广面积达500万亩,各类新品种的引进、新技术的推广,有效促进了该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喻在军是什邡用活乡土人才,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典型实例。什邡市人才办工作人员介绍:“我们十分重视乡土人才培育,今年初专门集中表扬了一批土专家,鼓励他们在乡村振兴中作出更大贡献。”乡土人才是乡村振兴中一支不可或缺的生力军,为了让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什邡市抓住乡土人才这个关键,打出了一套有力的“组合拳”,逐步完善乡土人才资源库,致力于建设一支爱基层、懂技术、有能力、善经营的人才队伍。推行“人才+产业+基地”农村实用人才孵化培养模式,引导农民企业家、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致力于乡村振兴事业,吸引522名各类乡土人才留在家乡,评选出农村实用人才10人,并通过乡土专家进农民夜校的方式,为广大村民讲解“致富经”,发挥自身致富一方的示范、带动、辐射作用,引领周边群众参与创业,共同致富。什邡乡土油菜专家李孝楠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建立杂交油菜种子生产基地1.5万余亩,每年为制种农户增收约800万元。同时李孝楠还积极培育新型人才,采取田间地头面对面讲、手把手教等形式,传授先进生产技艺,助推创新创优、成长成才。经李孝楠团队研发的“五彩”油菜新品投入生产后,有效助推了旅游观光业发展,转型成为推动地方旅游经济发展的动力。目前,什邡已经建立了涵盖生产、技术、营销、管理、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乡土实用人才资源库,保证了人才供给,为乡村振兴凝聚了力量。(德阳日报记者 曾征)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一键安装官方客户端
重大事件及时推送 阅读更流畅
https://img2.cache.netease.com/f2e/wap/common/images/weixinfixed1200low.jpg当前位置: &
“飞鸽”何以变“永久”——辽宁省昌图县培养实用人才助乡村振兴
扫描到手机
18:11:07 & & &
新华社沈阳8月2日电 题:“飞鸽”何以变“永久”——辽宁省昌图县培养实用人才助乡村振兴新华社记者邹明仲正是农忙时节,辽宁省昌图县宝力镇苇子村村民董云峰忙着查看玉米长势、做好农机保养的准备工作,每隔三五天,他还要“上课学习”——通过手机观看县里组织的学习视频材料,定期与其他村的村民一起交流探讨农业科技知识。作为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辽宁省昌图县推出“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从2015年起,由县财政拿出专用资金,县委组织部具体实施,3年内全县425个行政村中,每村选拔、培养一名年轻人,作为乡村振兴骨干人才,学制两年半。这一培训项目的授课内容既突出“农”字特色,包括农村种植、养殖技术等内容,还有基层党组织建设、精准扶贫、村民纠纷调解、村干部说话艺术等课程。授课老师既有“学院派”教授,也有党政机关干部,还有来自农业生产一线的“土专家”。“参加县里组织的培训学习,我学习到了农业科技知识,还在与其他的交流中开阔了眼界。”作为学员之一的董云峰告诉记者,他在2016年参加了培训学习,之后下决心开办了农业专业合作社,带领乡亲们增加收入。村民到合作社务工,仅开拖拉机每天就能赚150元至200元。金家镇黄酒馆村学员张英辉说,在课堂上听“土专家”讲种植经验很受启发,关于合作社的知识让他开了眼界,活了思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村民在他的带领下加入了合作社,尝到了增加收入的甜头。培训学习不只是简单的授课,每学期县里组织对学员们进行一次考试。昌图县委组织部还会对学员全程跟踪考核,包括看学员所在村的农村专业合作社管理水平是否有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是否得到提高,是否为群众办了好事和实事等,这些日常表现都将计入成绩单,作为评价学员是否合格、能否毕业的重要依据。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5590586',
container: s,
size: '300,250',
display: 'inlay-fix'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5822752',
container: s,
size: '336,280',
display: 'inlay-fix'
挖掘机师傅误判楼房倒塌方向 挖机被楼体砸中
中英合作潜力大,英国不能把宝押在美国“宠爱”上
信息量大!日本45岁母亲疑联手情夫杀25岁丈夫,受害者继子兼同学发现尸体
尼日利亚5岁女童走红网络 洋娃娃般的美貌令人惊艳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5590561',
container: s,
size: '0,0',
display: 'inlay-fix'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5822751',
container: s,
size: '336,280',
display: 'inlay-fix'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5822748',
container: s,
size: '336,280',
display: 'inlay-fix'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5822750',
container: s,
size: '336,280',
display: 'inlay-fix'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5822749',
container: s,
size: '336,280',
display: 'inlay-fix'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5822744',
container: s,
size: '336,280',
display: 'inlay-fix'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5822747',
container: s,
size: '336,280',
display: 'inlay-fix'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5822746',
container: s,
size: '336,280',
display: 'inlay-fix'加快培养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添助力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指出,必须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建设一支矢志爱国奉献、勇于创新创造的优秀人才队伍。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中农业实用人才就是关键,需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但是目前,农村人才存量现状不佳是全国的一个通病,作为农村人口主体的农民,整体质素偏低,而文化素质较高的青壮年劳动力都不想呆在农村,大部分都流向了城市,农村呈现出了“空巢化”、“老龄化”的趋势。 怎么把青年人才留住,同时还要把走出去的农村青年吸引回来,投身到新时代的农村建设之中,是摆在我们当前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新时代的农村建设,除了需要新时代的农民“回流”,也需要从城市里引进大量人才。鼓励吸引大批懂科技、懂市场、懂法律的专门实用人才到农村来,是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动力的关键。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代的农村发展描绘了一幅宏伟蓝图,但是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最主要的还是要靠人,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人才队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
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的竞争,关键是体制机制的竞争。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改进人才评价机制、创新人才流动机制、健全人才激励机制,以国家发展需要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人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点,加快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力度,建立一支适应战略发展需要、年龄结构合理、层级结构清晰、专业结构配套的农村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添助力。(吴顺涌)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特别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大力办好农民夜校,深化感恩奋进教育,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打造一支规模宏大、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人才队伍。(3月15日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打赢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环,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务必人才先行,特别注重要从实用型人才入手,不要“华而不实”,要实用、管用、能用、好用的的人才来助力脱贫攻坚。
提升管理强度,扩充人才总数。要仔细研究,通过开展相关调研,摸清人才“家底”,结合村委班子运行情况,了解农村实用人才分布情况和特点,要全面建立健全人才信息库,要将现有的农村“土专家”、致富能手等人才信息进行入库管理,并且做到及时更新、动态管理。将农村实用人才管理作为村级党组织的重要工作。同时做好乡村人才开发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提高村干部思想认识。
健全奖励机制,解决人才后顾之忧。积极探索农民增收形式,增加农村实用人才的就业机会,搭建农村人才的创业舞台,建立专业技术人才向农村流动机制,实施农业咨询服务,定期选派专家下到田间地头、种植基地进行指导,破解技术难题。切实做好人才回流工作,鼓励在外农民工返乡创业,进一步激发农村实用人才干事创业激情。
提升人才素质,发挥资源优势。要积极采用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要积极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使得专家学者分批次对于农村人才进行培训,有针对性的提升农村实用人才素质和技能,切实打造专业化的农村人才队伍,开办培训讲座,做到定期交流经验。(胡华)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丽水大力培育农村实用人才
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丽水围绕“争当中国特色乡村振兴的排头兵,打造绿色发展中国方案的鲜活样板”的新定位、新使命,努力建立一支适应新阶段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成效显著。“丽水农师”1+X的人才品牌体系不断完善,“云和师傅”、“缙云烧饼师傅”、“松阳工匠”等子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一、完善人才培育工作体系,确保培育成效
一是完善工作机制。丽水市采取“农办牵头抓总,部门合力参与”方式,形成“分类管理、分级培养、分层负责”的培训联动体系,下达农民培训计划后,将培训任务分解至各培训主管部门。同时,依托丽水农民学院,形成“市级农民学院为主干,县级农民学校为枝干,实训基地为绿叶”的培训树状网络体系。据了解,全市现已培育农村实用人才近10万人。2017年共培训农民67206人,其中农村实用人才16579人,转移就业技能培训8428人,普及性培训42199人。
二是实施精准培训。在培训内容方面,各级培训班坚持以精准引领专业培训,市农办联合丽水市市场监管局、丽水农民学院举办了为期5天的农家乐民宿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培训班;云和县开启扶贫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工作,对全县128名扶贫致富带头人进行了创业培训,逐步构建好“教育培训+创业服务+政策扶持+带动致富”的四位一体扶贫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体系。
三是提升培训效果。丽水市以实训基地体验式教学、聘请知名专家讲学、赴台交流培训、以赛促训等多种形式确保培训质量,提升培训效果。按照“有趣、有料、有效”的学习原则开展的体验式学习,让农民学员产生极致学习体验的同时,也能让学习的内容产生应用价值。如乡村春晚导演班,既有课堂上的舞台舞美设计、主持技巧练习,又有每天晚上的实践排练,培训结束时以一台完整的汇报演出体现培训成效。体验式和任务式学习相结合,极大地提高了学员的参与性和投入感,使得学员有获得感和满意感。
二、创新人才培育资源体系,提升人才质量
一是首席专家引领。新时代乡村振兴,创新是关键。丽水市农办实施乡村振兴首席专家制度,聘请首席专家10名,本土专家64名,并确定一批当前发展势头好、建设热度高,且发展空间大的乡村振兴产业(领域),开展产业(领域)现状调查,查找和研究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充分发挥专家的引领作用及对本土专家团队的“传、帮、带”作用,有力促进丽水乡村振兴实用人才培育、质量效益提升和实现农民增收。
二是促进成果转换。为进一步将培育成效落地且向基层推广,丽水市农办牵头,依托丽水农民学院与云和县合力共建农村旅游人才培育基地、云和云居o六头民宿私人订制服务平台、民宿创作展示平台的“一基地两平台”,充分利用学生的自主创新创业平台和学院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平台,实现合作共赢。松阳县“酉田花开”民宿通过义工招募活动,招聘志愿者参与民宿实地服务与管理,成为民宿管家的培训基地。缙云县累计培训缙云烧饼师傅159期、共计近9540人,已在全国20多个省、市、区开办415家示范店,并成功走出国门,2017年从业人员1.5万人,实现产值15亿元。
三、创业人才培育。根据我市产业特点和创业实际开设了“超市经营”“农村电商”“农家乐民宿”等个性化创业人才培育项目,形成了完善的创业人才培育体系。我市的超市、电子商务、农家乐民宿创业人才培育项目,受邀参加人社部主办的“首届全国创业就业服务展示交流活动”,荣获“优秀项目奖”。全国共170个项目入选创业就业服务展,其中创业培训类项目全国仅15项,浙江省仅2项。
三、搭建人才品牌建设体系,助力人才发展
一是创建人才品牌。人才为基,品牌开路。为树立人才队伍标杆,提升队伍内涵,在广泛培育针对性人才外,丽水市农办积极开展“丽水农师”评选,通过“丽水农师”示范、帮带,带动一批农民转型升级为农村实用人才,形成富有层次、结构合理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对于评选出的品牌农师,各级部门均设置相应资金补助,以鼓励各行业人员积极参与其中。其中,给予“丽水精英农师”、“丽水农师”人均2万元和5000元的补助资金。据了解,丽水市目前已累计评选出“丽水农师”300名,其中“丽水精英农师”30名;“丽水农师”总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现已形成缙云烧饼师傅、云和师傅和松阳茶师等知名农村实用人才子品牌21个。
二是做好品牌延伸。丽水市大力做好品牌延伸工作,以举办“丽水农师”子品牌创建评审会等方式,不断完善“丽水农师”1+X的品牌体系搭建,莲都区的“莲子师傅”、“莲都厨娘”、松阳县的“松阳工匠”、庆元县的“黄粿师傅”、青田县的“杨梅师傅”等子品牌创建取得新成效。“松阳工匠”成功入选2017年浙江省山区、海岛、边远地区人才开发“希望之光”计划资助项目,全省仅13个项目入选。云和县将“云和师傅”的品牌效益延伸覆盖到全县农产品区域品牌,延长云和师傅的品牌产业链。
三是擦亮品牌形象。运用报纸、电视、工作简报等媒体广泛宣传“丽水农师”品牌,收集农民增收致富优秀案例,推出“丽水农师”系列宣传专题,积极开展“十优”评选,评选一批优秀实训基地、优秀培训管理者、优秀培训项目、优秀培训学员等,树立人才品牌典型,增强品牌影响力。
信息报送单位:市农办
责任编辑:孙蓓蓓 编辑:施会强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在乡村振兴方面,要培养一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