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课本】求解操作顺序

高中化学,求各种操作详细步骤,如洗涤什么的_百度知道
高中化学,求各种操作详细步骤,如洗涤什么的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flyDS娃娃知道合伙人
来自科学教育类芝麻团
采纳数:277
获赞数:1162
参与团队:
药品取用一般要求严格按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用量说明,一般应按最少量取用,即液体取1mL—2mL,固体量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不允许用不洁器具取用试剂。 实验剩余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容器内。 固体药品的取用 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或镊子。药匙的两端为大小两匙,取药品多时用大匙,少时用小匙。镊子则用于夹取块状固体药品。 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全部落到底部。块状药品或密度较大的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以后,再把容器慢慢地竖立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滑到容器的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液体药品的取用 取液体药品,可用移液管、胶头滴管等器具取用,亦可用倾注法。使用倾注法取试剂入试管时,标签朝上对着手心,把试剂瓶口紧靠另一手所持的略微倾斜的试管口,让药品缓缓地注入试管内,倾注液体入烧杯的操作如图。注意不让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倒完液体,立即盖好原瓶塞。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可用量筒。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跟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再读出体积数。使用滴管取液时,用手指捏紧胶头,赶出滴管中的空气,再将滴管伸人试剂瓶中,放开手指,试剂即被吸入。取出滴管,把它悬空放在烧杯(或其他容器)上方(不可接触容器内壁,以免沾污滴管造成试剂的污染),然后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捏挤胶头,使试剂滴下。(特别指出,实验室制备Fe(OH)2沉淀时,滴管应伸人到FeS04的液面下挤入。 注意事项 取用危险试剂时,要特别小心,严格按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如:取用浓酸、浓碱时,要戴防护手套和眼镜;不用口吸移液管来取危险试剂;取挥发性强和毒性大的药品时,要在通风好的方进行;取用易燃、易爆试剂时,要远离火源等等。加热的方式 直接加热:对温度无准确要求,且需快速升温的实验,通常可采取将被加热物体置于热源之中直接加热的方法进行。如通常的试管实验、高温灼烧等。 加热若因直接加热易于造成被加热仪器受热不均,甚至出现局部过热现象,且温度难以控制,故常使用各种热浴进行间接加热,通常的热浴有水浴、油浴和砂浴。其中水浴在中学化学中常用,加热温度不超过100℃的,均可用水浴进行加热。常用的水浴加热的仪器是水浴锅,也可用烧杯代替。水浴的作用是:易于控制温度,且使被加热仪器均匀受热。常用水浴加热的实有:测KNO3溶解度、苯的硝化反应、制酚醛树脂、银镜反应等。 液体的加热:盛液体试管的加热:试管可直接在火焰(外焰)上加热;试管夹夹在离管口的1/3处;盛液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倾斜,管口朝上与桌面成45°角(约),管口不可对准他人或自己。先移动试管(或酒精灯)均匀受热,后集中加热液体中上部,再慢慢下移加热。试管(其他加热器皿同)受热底部不能与灯芯接触,也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烧得很热时,其他加热器皿同)或放在桌上,以防骤冷炸裂。盛液体烧杯的加热:多量液体加热时用烧杯,盛液量宜容积的1/3—2/3;外壁要擦干;加热应在垫有石棉网的三脚架或铁架台的铁圈上进行。盛液体烧瓶的加热:较多量液体(或液体加固体)参加的用于制备气体的反应或进行蒸馏操作,均可选用烧瓶加热;盛液量一般控制在容积的1/3—2/3为宜;外壁要干;置于垫有石棉网的铁架台铁圈上,并用铁夹固定瓶颈。盛液体蒸发皿的加热:将稀溶液浓缩,或使少量液体加热蒸发后得到晶体用蒸发皿加热。将蒸发皿置于铁架台的铁圈上直接用火加热,盛液量不超过容积的2/3。边加热边用玻璃棒搅拌。若需将溶剂全部蒸干获得晶体,待蒸发皿中出现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把剩下极少量的溶剂蒸干,以防晶体崩溅。固体的加热:固体试剂常可直接加热,盛固体试剂直接加热的仪器常有试管、蒸发皿、坩埚等。盛装固体试管的加热:管夹夹在离管口的1/3处;管口稍向下倾斜(但加热NH4Cl不同);先移动酒精灯(或试管)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将灯焰固定在放固体的部位加热。在蒸发皿中对固体加热:应注意充分搅拌,使固体受热均匀,如烘干CaCl2、碱石灰,或对不纯的二氧化锰进行灼烧,使冰醋酸脱水等,都可以在蒸发皿中进行。在坩埚中对固体加热:适于高温加热固体。坩埚应直立于泥三角上受热(泥三角置于铁圈上或三脚架上);先小火匀热,后强火灼烧。坩埚用坩埚钳取放。夹持高温坩埚时,应先将坩埚钳适当预热。坩埚种类有瓷坩埚、氧化铝坩埚、铁坩埚、铂坩埚等,除铁坩埚外,其余都不能在坩埚内进行强碱熔融。加热物质时。除常用的酒精灯外,还可用电炉、喷灯等。常用洗涤方法毛刷洗涤法:先用自来水冲洗,振荡,若还有附着物用毛刷洗。选择毛刷应大小合适。此方法可除去附着在仪器内壁的灰尘和可溶性物质及有些不溶物,但不能洗净油污。洗涤剂洗涤法:通常使用肥皂、洗衣粉、洗涤灵等做洗涤剂,可除去油污和有机物。洗涤时,先把仪器润湿,用毛刷蘸取洗涤剂刷洗,最后用水冲洗干净。特殊污物的洗涤方法:根据玻璃仪器附着物的物理、化学性质,选用可以溶解或与之发生化学反应的试剂作洗涤剂将附着物洗去。如:苯酚可以用酒精溶解洗去;酸性物质可用碱液洗;碱性物质可用酸液洗;还原性物质用氧化剂洗;氧化性物质用还原剂洗。 洗涤干净的标准:器壁没有附着物和油污,用水洗后器壁上附着的水均匀,既不聚成滴也不能成股流下。 注意事项 ①仪器中的反应物应倾倒出来后再清洗。 ②炽热的仪器应冷却后再洗涤。 ③无论使用上述哪种方法,洗后都要用水冲洗干净,再用蒸馏水洗涤2—3次(注意少量多次)。 ④洗净的仪器应倒放于架子上。固体的溶解 研细→搅拌→加热(但必须是加热不水解或不发生化学变化的物质),均可加速固体的溶解(如FeCl3、NaHCO3的溶解等,均不可加热)。液体的溶解 一般液体可直接加水溶解,振荡或搅拌可以加速溶解。特别注意浓H2SO4的溶解(稀释)方法——应将浓硫酸缓缓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乙醇和浓硫酸、浓硝酸与浓硫酸的混合均如此。气体的溶解①溶解度较小者,如H2S、C12、CO2等溶解时,可把导气管直接插入水中。②溶解度较大的(如极易溶解的NH3、HCl等),在导管末端接一倒置的三角漏斗,让漏斗边缘稍没入水面,这样既可增大气体的吸收率,减小气体的逸出,同时也避免出现液体倒吸。若缺少漏斗,导管末端只能靠近水面,或选用肚形容器替代,防止倒吸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检验淀粉是否水解完全的方法高一用高一化学知识解答说明操作步骤的顺序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用碘,没完全变蓝,完全无变化。检验淀粉开始水解用银氨溶液
为您推荐:
斐林试剂(我是用生物知识回答)
加碘就可以
如果显蓝色,则水解不完全;如果不显蓝色,则水解完全。这是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如果用斐林试剂只能检验淀粉是否水解 却不能检验是否水解完全,加热后若出现砖红色沉淀,则淀粉已水解,是部分水解,还是完全水解,不能判断;加热后若不出现砖红色沉淀,则淀粉完全没有水解。PS:我是根据高一的生物知识来解答的!...
与碘反应变蓝则没有,若不变蓝就已完全水解
扫描下载二维码小学英语:王春凤
学科:小学英语
年级:一年级至六年级
授课特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遵循教育规律,从易到难,层层递进,因材施教,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善于观察分析学生,有针对性的制定方法策略,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鼓励学生勇敢的展示自我,引领学生积极探索寻求进步,不断提高学习的热情。
小学数学:王翠
学科:小学数学
年级:一年级至六年级
授课特点:亲和力好,对孩子有耐心,认真负责。课堂生动有趣,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能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案。
小学数学:张青旭
学科:小学数学
年级:一年级至六年级
授课特点:张老师教学风格轻松幽默,善于将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应用到课堂中,使知识浅显易懂。极具磁性的嗓音使课堂顿生美感。为人亲和有耐心,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善于根据学生特点创造不同课堂氛围,所以学生们都很喜欢张老师的课堂。
小学语文:崔思宇
学科:小学语文
年级:一年级至六年级
授课特点:崔老师讲课轻松活泼,在生活中发现乐趣,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善于举例,由浅入深,深入浅出。擅长与学生沟通,互动能力强,能够让学生主动的去吸收知识并消化运用。
小学语文:张雨昕
学科:小学语文
年级:一年级至六年级
授课特点:课上风趣幽默,能增加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课下亲切活泼,能与学生打成一片。擅长梳理思路和做题要点,表达清晰直观。
小学数学:王亚丁
学科:小学数学
年级:一年级至六年级
授课特点:王亚丁老师在上课期间与学生有良好积极频繁的互动,在讲授新知识点时善于与现实中的问题相结合,深入浅出的分析、结构明确、条理清晰、幽默风趣,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根据学生情况针对性设计教案,让学生学习不再痛苦。王亚丁老师做的就是让孩子对数学产生兴趣,愿意严谨地思考一些数学问题,愿意运用数学思维去解决困难遇到的困难,让孩子在生活中不断地重复和强化这种能力。
小学英语:安澜
学科:小学英语
年级:一年级至六年级
授课特点:安老师讲课轻松活泼,善于举例,由浅入深,深入浅出。善于总结、串联与拓展知识点,使学生构筑坚固的英语知识体系。擅长与学生沟通,互动能力强,能够让学生主动的去吸收知识并消化运用。
小学语文:张倩
学科:小学语文
年级:一年级至六年级
授课特点:张老师性格活泼开朗,讲课条理清楚、思维活跃,能够根据学生不同特点引导学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记笔记和听课习惯。善于带领学生系统训练语文考试题型,让学生牢记知识点。对于学生阅读及写作有独到见解,善于从新闻稿件、栏目策划角度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结构及语言运用。
初中物理:刘月影
学科:初中物理
年级:初一至初三
授课特点:刘老师的课堂气氛条理清晰,运用启发式教学法,给出方向后一步步引导学生发现知识切入点以及解题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某一知识点的真正含义。
初中地理:肖冉
学科:初中地理
年级:初一至初三
授课特点:课堂气氛轻松活跃,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善于把握中学地理的重点与难点,结合生活举例子,让学生构造属于自己的地理体系;知识点讲解透彻、举一反三,学生易于理解和吸收,结合历年各省市真题,让学生答大题时思路精准、把握得分点。
初中语文:范肖依
学科:初中语文
年级:初一至初三
授课特点:范老师的授课风格比较活泼,互动多,擅长启发学生思考,并由一道题归纳出类型题的答题方法以及相应知识点的串联、并对学生的听课状态非常敏感,在学生教疲惫时会讲些小故事、猜字谜来缓解学生的压力,使之以更好的状态完成本课的学习。
初中地理:闫海菲
学科:初中地理
年级:初一至初三
授课特点:闫老师讲课思路清晰,深入浅出,从生活的实际例子出发,循循善诱,使学生对物理产生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总结归纳的能力。能与学生互动,并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授课节奏。
初中语文:王静
学科:初中语文
年级:初一至初三
授课特点:王老师讲课情绪饱满,讲到动情之处,往往情绪高涨,慷慨激昂,滔滔不绝,扣人心弦,给人以震撼人心的力量,引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师生之间在理解、沟通的前提下,共同营造出一种渴求知识、探索真理的热烈气氛。
初中英语:金月
学科:初中英语
年级:初一至初三
授课特点:金老师讲课条理清晰,由浅入深,帮助孩子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善于将生活融入学习,让学习贴近生活;喜欢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善于总结课程重点,考试难点,使孩子学习更有效率。
高中 数学:杜玺
学科:高中数学
年级:高一至高三
授课特点: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扎实有效,深得学生的喜爱,形成了“情知互动,寓教于乐”的教学风格。教学过程中,我会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性格特点,精心设计每一节课,把学生在成长道路中遇到的问题看做是一次促进其自身发展的有利契机,善于从学生成长的角度去看待这些问题,从问题中寻找新的教育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失败走向成功,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
高中 化学:李悦迪
学科:高中化学
年级:高一至高三
授课特点:李老师讲课风格依据孩子个性设计,熟悉小初高各个年龄段孩子生理心理特点,容易与孩子“同甘共苦”进行启发式教学,追求精益求精的习题训练。在课堂上,擅长用举例、类比、引导孩子进入场景等多种方式进行知识讲解,进行梯度课堂设计,善于举例,由浅入深,深入浅出。善于总结、串联与拓展知识点,使学生构筑坚固的化学知识体系。擅长与学生沟通,互动能力强,能够让学生主动的去吸收知识并消化运用。
高中 物理:杨晨
学科:高中物理
年级:高一至高三
授课特点:杨老师讲课风趣幽默,善于将理论转为实际。善于将知识点进行总结、串联与拓展,教师讲课精于教学的技巧,充满着机智,各种教学方法、技巧信手拈来,运用自如,恰到好处,并丝毫不带有雕琢的痕迹。讲解、分析、论证时,思路清晰;提问、讨论、练习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照顾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使学生能够掌握他所能掌握的知识。
高中 物理:任剑成
学科:高中物理
年级:高一至高三
授课特点:任老师讲课耐心,循循善诱,跟学生互动能力强。讲课常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引导学生去思考,并在这个思考的过程中来梳理知识点,让学生充当学习过程中的主角。
高中 语文:张笑
学科:高中语文
年级:高一至高三
授课特点:教课兼备活力与幽默,让学生在趣味中发现语文之美,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高中 英语:崔颖慧
学科:高中英语
年级:高一至高三
授课特点:崔老师讲课知识体系严谨,层层剖析,环环相扣,用思维的逻辑力量吸引学生注意力,治学严谨的态度使得学生掌握知识点的能力大大增强。同时善于让学生主动吸收知识。
高中 语文:赵迎凤
学科:高中语文
年级:高一至高三
授课特点:专业知识扎实,善于引导和启发学生,能够让孩子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多角度的思考问题,注重培养孩子的思辨能力。旁征博引,能够带领孩子在学过的知识中建立起联系。善于归纳、总结和概括,能够给孩子先形成一个大的框架体系,然后再填充知识。
快来加入我们
支持和帮助
关于高思一对一
高思一对一优势
高思一对一指南
请选择城区
投诉建议:010-价格从低到高
价格从高到低
相关推荐词
相关推荐词
相关推荐词
相关推荐词
相关推荐词
[{"chanpin":"tmall","mobileUrl":"https://m.tmall.com/mblist/cp_uN_W0LuvjFc.html","pcUrl":"https://www.tmall.com/mlist/cp_uN_W0LuvjFc.html","word":"高中化學"},{"chanpin":"tmall","mobileUrl":"https://m.tmall.com/mblist/cp_uN_W0Mr9wO27rw.html","pcUrl":"https://www.tmall.com/mlist/cp_uN_W0Mr9wO27rw.html","word":"高中数理化"},{"chanpin":"tmall","mobileUrl":"https://m.tmall.com/mblist/cp_sOa439bQv86xvruv.html","pcUrl":"https://www.tmall.com/mlist/cp_sOa439bQv86xvruv.html","word":"版高中课本化"},{"chanpin":"tmall","mobileUrl":"https://m.tmall.com/mblist/cp_uN_W0Mr9wO27r8n6.html","pcUrl":"https://www.tmall.com/mlist/cp_uN_W0Mr9wO27r8n6.html","word":"高中数理化生"},{"chanpin":"tmall","mobileUrl":"https://m.tmall.com/mblist/cp_uN_W0M7vwO27r9aqyra088ir.html","pcUrl":"https://www.tmall.com/mlist/cp_uN_W0M7vwO27r9aqyra088ir.html","word":"高中物理化知识大全"},{"chanpin":"tmall","mobileUrl":"https://m.tmall.com/mblist/cp_uN_W0Mr9wO27r8Sj0M0.html","pcUrl":"https://www.tmall.com/mlist/cp_uN_W0Mr9wO27r8Sj0M0.html","word":"高中数理化模型"},{"chanpin":"tmall","mobileUrl":"https://m.tmall.com/mblist/cp_uN_W0Mr9wO27r8irzNc.html","pcUrl":"https://www.tmall.com/mlist/cp_uN_W0Mr9wO27r8irzNc.html","word":"高中数理化全套"},{"chanpin":"tmall","mobileUrl":"https://m.tmall.com/mblist/cp_uN_W0Mr9wO27r766yPw.html","pcUrl":"https://www.tmall.com/mlist/cp_uN_W0Mr9wO27r766yPw.html","word":"高中数理化竞赛"},{"chanpin":"tmall","mobileUrl":"https://m.tmall.com/mblist/cp_uN_W0MDtu6_J-rmryr0.html","pcUrl":"https://www.tmall.com/mlist/cp_uN_W0MDtu6_J-rmryr0.html","word":"高中理化生公式"}]4H+            2×64g      4mol            0.064g       x   x=0.002mol  [H+]= =4×10-3mol/L答案:A【例2】某碱性蓄电池在充电和放电时发生的反应为:  Fe+NiO2+2H2O Fe(OH)2+Ni(OH)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放电时,负极上发生反应的物质是Fe.  B、放电时,正极反应是:NiO2+2e-+2H+=Ni(OH)2  C、充电时,阴极反应是:Ni(OH)2-2e-+2OH-=NiO2+2H2O  D、充电时,阳极附近pH值减小.解析:根据原电池在放电时,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再根据元素化合价变化,可判断该电池负极发生反应的物质为Fe,正极为NiO2,此电池为碱性电池,在书写电极反应和总电池反应方程式时不能出现H+,故放电时的电极反应是:负极:Fe-2e-+2OH-=Fe(OH)2,正极:NiO2+2e-+2H2O=Ni(OH)2+2OH-。原电池充电时,发生电解反应,此时阴极反应为原电池负极反应的逆反应,阳极反应为原电池正极反应的逆反应,由此可判断正确选项应为A、D。答案:AD【例3】甲、乙两个容器中,分别加入0.1mol/LNaCl溶液与0.1mol/LAgNO3溶液后,以Pt为电极进行电解时,在A、B、C、D各电极上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      解析:此装置相当于两个电解槽串联到一起,在整个电路中电子转移总数相等.首先判断各极是阳极还是阴极,即电极名称,再分析各极发生的反应.A极(阴极)反应:2H++2e-=H2↑,B极(阳极)反应:2Cl--2e-=Cl2↑;C极(阴极)反应:Ag++ e- =Ag;D极(阳极)反应:4OH--4e-=2H2O+O2↑,根据电子守恒法可知,若整个电路中有4mol电子转移,生成H2、Cl2、Ag、O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2mol、2mol、4mol、1mol因此各电极上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2:4:1。答案:2:2:4:1【例4】有三个烧杯,分别盛有氯化铜,氯化钾和硝酸银三种溶液;均以Pt作电极,将它们串联在一起电解一定时间,测得电极增重总和2.8克,这时产生的有色气体与无色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4:1   B、1:1   C、4:3   D、3:4解析:串联电路中,相同时间内各电极得或失的电子的物质的量相同,各电极上放出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定值。不必注意电极增重是多少。只要判断出生成何种气体及生成该气体一定物质的量所得失电子的物质的量,就可以通过电子守恒,判断气体体积之比,第一个烧杯中放出Cl2 ,第二烧杯中放出Cl2和H2,第三烧杯中放出O2。在有1mol电子转移下,分别是0.5 mol,0.5 mol,0.5 mol和0.25mol。所以共放出有色气体0.5+0.5=1(mol)(Cl2),无色气体0.5+0.25=0.75(mol)(O2和H2)答案:C考点26
钠及其化合物考点聚焦1.了解金属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物理性质,。2.了解钠的化学性质3.了解钠的氧化物和过氧化物的重要性质4.知道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区别,掌握其鉴别方法5.了解钠和钾的焰色反应6. 了解碱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运用原子结构的知识分析碱金属在性质上的差异及递变规律。知识梳理一、 钠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在自然界的存在钠元素位于周期表__周期__族,自然界中钠只能以
的形态存在,主要以
的形式存在。二、 钠1.钠的物理性质钠是
体,硬度较
低,密度比水
。2.钠的化学性质Na - e- → Na+
化学反应中表现为
(1)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写出下列方程式)a.与氯气反应:
b.与硫反应 :
c.与氧气反应①常温下,现象:
化学方程式:
②加热时,现象:
化学方程式:
(2)与水的反应、与醇、酚、羧酸等含-OH的有机物反应。a.与水反应现象:
化学方程式:
思考:钠与水反应的现象说明钠具有哪些性质?b.与乙醇反应
化学方程式:
。c.与乙酸反应 :
(3)与稀酸溶液的反应与盐酸反应
。(4)与某些盐的反应a.与熔融盐
。b.与盐溶液 (CuSO4溶液)
。思考:钠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将发生哪些变化?最终产物是什么?如何保存?三、钠的化合物1.11、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比较
氧化钠
过氧化钠
化学式
氧元素的化合价
阴阳离子个数比
化合物类型
与H2O反应的方程式
与CO2反应的方程式
2.氢氧化钠(俗称:
)(1)电子式:
,所含化学键为
(2)物理性质:有很强的
剂),溶于水时会
。(3)化学性质:具有
碱性。(4)制法(工业制法):
(5)保存:溶液
。3.Na2CO3与NaHCO3比较与鉴别(1)Na2CO3与NaHCO3比较名

碳酸钠
碳酸氢钠

主要性质
色态
与碱NaOH和Ca(OH)2反应
思考:Na2CO3溶液与盐酸作用时,滴加顺序不同,现象一样吗?(2)根据上叙性质用多种方法区别Na2CO3与NaHCO3四、碱金属元素(一)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共同点:原子的最外层均为
个电子,都易
1个电子而表现
性;不同点:核电荷数逐渐
;电子层数逐渐
;原子半径依次
,得电子能力逐渐
;单质还原性逐渐
。(二)单质的物理性质随碱金属元素核电荷数增加,原子结构的递变而使碱金属单质的物理性质呈规律性变化.归纳:从Li
外,颜色都是
,密度都比较
趋势, 熔趋势沸点逐渐(原因是
。)2.焰色反应钠的焰色是
,钾的焰色是
(三)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相似性及递变性)由于最外层均为
个电子,极易
电子,因此碱金属都是
剂,但随着电子层数递增,原子半径渐
,核对最外外层电子的引力渐
,失电子能力渐
,其还原性逐渐
。试题枚举【例1】:把小块金属钠分别投入饱和NaCl溶液、NH4Cl溶液、FeCl3的烧杯里的现象和反应?
现象
化学方程式
饱和NaCl
答案:
现象
化学方程式
饱和NaCl
钠消失,放出无色无味气体、析出晶体
2Na+2H2O=2NaOH+H2↑
饱和NH4Cl
钠消失,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放出
2Na+2 NH4Cl =2NaCl+H2↑+2NH3 ↑
FeCl3溶液
钠消失,放出无色无味气体,有红褐色沉淀
6Na+6H2O+6 FeCl3= 6NaCl+3H2↑+2Fe(OH)3↓
【例2】在烧杯中加水和苯(密度:0.88 g·cm-3)各50 mL。将一小粒金属钠
(密度:0.97g·cm-3)投入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可能是
A. 钠在水层中反应并四处游动
B. 钠停留在苯层中不发生反应 C. 钠在苯的液面上反应并四处游动
D. 钠在苯与水的界面处反应并可能作上下跳动解析:钠决将落在苯和蒸馏水的界面上,有气泡产生,附着在钠块表面,浮力增大,使钠块上浮,当附着在钠块表面的氢气逸出后,钠块又下沉到水和苯的界面上,又发生反应,重复发生上述现象直至钠块反应耗尽逐渐消失。答案: D【变式】在烧杯中加入水和CCl4各50 mL.将一小粒金属钠(密度0.97 g/cm3)投入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可能是(
)A.钠在水层内反应并四处游动
B.钠停留在CCl4层中不发生反应C.钠在水面上反应并四处游动
D.钠在CCl4与水的界面处上、下跳动【例3】 4.6g钠在干燥的空气中被氧化后,得到7.8g固体,由此可判断其氧化产物为 (
)A.只有Na2O2
B.只有Na2O
C.Na2O和Na2O2
D.无法确定 解析:用极端假设法,当钠全部转化为Na2O时,质量为6.2g,当钠全部转化为Na2O2时,质量为7.8g,产物质量在6.2g和7.8g之间时,两种产物都有,实际产物质量是7.8个,所以是Na2O2。答案: A【变式】钠在干燥的空气中形成氧化产物0.7 g,溶于水后,可被0.25 mol/L的盐酸80 mL恰好中和,则钠的氧化产物成分是 (
B.Na2O与Na2O2
D.无法确定 【例4】取a g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将其产物跟足量的过氧化钠固体完全反应,反应后固体的质量恰好也增加了ag,下列物质中不能满足上述结果的是 A.H2
C.C6H12O6
D.C12H22O11解析:从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可知,该物质燃烧消耗的氧气的量和燃烧产物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的氧气的量相等;所以总的结果来看是该物质被完全吸收,该物质的组成必须满足组成关系:(CO)m(H2)n。答案: D【变式1】两种有机物以一定比例混合,一定条件下在aLO2(足量)中充分燃烧恢复到原状态,再通过足量的过氧化钠,得到气体仍是 aL,下列组合中符合此条件的是: A.CH4
B.CH3CH2OH
CH3COOCH3【变式2】200℃时,11.6 g CO2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Na2O2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了3.6g,则原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
【例5】 将2mol NaHCO3和一定量的Na2O2固体混合,在加热条件下让其充分反应后得到的固体,则最后得到固体中Na2CO3的物质的量为 (
)A.1~2mol之间
B.1~4mol之间
C.2~4mol之间
D.大于4mol解析:根据"C"元素守恒,最多生成Na2CO3的物质的量为2mol,所以只有A选项正确。答案:A【变式】将3.7gNa2O2 和Na2O 、Na2CO3 的混合物与10g质量分数为36.5%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蒸干溶液,所得固体质量为
g【例6】现有K和另一种碱金属形成的合金6g,当它与足量水反应时,放出标准状况下的氢气2.24L,这种碱金属可能是 (
解析:生成H2的物质的量为0.1mol,由2R+2H2O = 2ROH+H2↑可知:6g合金金属总的物质的量为0.2mol。所以合金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30,K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9,所以另一种金属相对分子质量应小于30。 答案:AB
铁及其化合物考点聚焦1.知道铁及其化合物的物理性质。2.了解铁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3.了解Fe3+的氧化性,认识Fe3+ +和Fe2+之间的相互转化4.学会Fe3+ -的检验方法5.了解Fe(OH)3的制备方法及其受热分解。知识梳理一、 铁元素的原子结构与自然界的存在铁元素位于周期表__周期__族,其电子排布式为
,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在自然界中主要以
形式存在,如磁铁矿(主要成分为
)、赤铁矿(主要成分为
)。二、 铁的性质1、物理性质:银白色光泽、密度大,熔沸点高,延展性、导电、导热性较好、能被磁铁吸引。思考:纯铁抗蚀能力特别强,而我们常见的铁并非如此,为什么?2、化学性质 铁是
的金属,通常显+2、+3价思考:比较Fe3+与Fe2+的电子排布式,谁稳定? (1)与非金属单质反应①与O2反应:
②与Cl2反应:
③与S反应:
(2)与水反应①与水蒸汽反应
②常温下,铁与水不起反应,但潮湿的空气里,铁易被腐蚀,形成铁锈。反应方程式为:
(3)与酸反应①非氧化性酸(如稀硫酸、盐酸)现象:
反应离子方程式:
②氧化性酸:常温下,铁遇浓硫酸、浓硝酸会
。(a) 与过量稀HNO3反应
(b) 过量的Fe与稀 HNO3反应
(c) 与浓HNO3共热
(4)与盐溶液反应①与CuSO4反应:
②与FeCl3反应:
思考:铁与其他物质反应时,何时生成+2价铁的化合物?何时生成+3价铁的化合物?三、 铁的化合物1、铁的氧化物化学式
FeO
Fe2O3
Fe3O4
名称(俗名)
溶解性
都难溶于水
金属价态
与HNO3反应
与还原剂(高温)
H2
2、铁的氢氧化物化学式
Fe(OH)2
物理性质
色、态
与酸反应
盐酸
实验室制备
思考: ①如何避免制取Fe(OH)2时Fe2+被氧化变质?②如何制备氢氧化铁胶体?3、Fe2+、Fe3+的性质及检验(1)Fe2+ 的性质①水溶液是
色②与KSCN溶液
则变红③与OH-反应
反应方程式:
,但主要体现
。Fe2+ 可被强氧化剂(如
)可将Fe2+氧化成Fe3+。(2)Fe3 +的性质①水溶液是
色②与KSCN溶液
,反应方程式
③与OH-反应
反应方程式:
性,Fe3+可被还原剂(如
)可将Fe3+还原成Fe2+。⑤Fe3+有较强水解能力。水解方程式为:
思考:①能用加热蒸发FeCl3溶液得获得FeCl3固体吗?Fe2(SO4)3呢?②Fe3+与CO32- 、、S2-能共存吗?(3)Fe2+、Fe3+的检验①检验Fe2+的方法:(a)KSCN法:先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不显血红色,再滴加氯水,若溶液显血红色。说明原溶液中有Fe2+。(b)碱液法:现象
②检验Fe3+的方法(a)KSCN法: 现象
(b)碱液法:
(c)苯酚法:
试题枚举【例1】在铁和铜的混合物中,加入不足量的稀硝酸,反应后剩余金属m1g;再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充分振荡后 ,剩余金属m2g,则m1和 m2之间的关系是(
)A.m1一定大于m2
B.m1 可能等于m2C.m1一定等于m2
C.m1 可能大于m2 解析: m1g金属中的金属有两种情况(1)只有铜(2)铜、铁都有,加入稀硫酸后,若认为稀硫酸只和铁反应,则会选择B、C。其实加入稀硫酸后,原溶液中的NO3-和稀硫酸中的H+共存,相当于有稀硝酸,则铜、铁都可继续反应。答案:A 【变式】将铁屑溶于过量盐酸后,再加入下列物质,会有三价铁生成的是A.硫酸
D.氯化铜答案:C【例2】 一定量的Fe和Fe2O3的混合物投入250 ml
2 mol/L硝酸溶液中,反应完全后,生成1.12 L NO(标况),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1mol/LNaOH溶液,要使铁元素完全沉淀下来,所加入的NaOH溶液体积最少是(
)A、450 ml
D、不能确定解析: 本题涉及到的反应较多,况且铁最终是以Fe (OH)3还是 Fe (OH)2形式沉淀,难以确定;硝酸是否过量也不能确定,看来计算很困难。但若从NaOH考虑,加入的NaOH恰好使铁元素沉淀,溶液为硝酸钠溶液。不难得出:
n(NaoH)=n(NO3-)=n(HNO3)-n(NO)= 0.25LΧ2 mol/L-0.5 mol=0.45mol
V(NaoH)=0.45L=450 ml答案:
A【变式】 在由Fe、FeO、和Fe2O3组成的混合物中加入100mL2mol/L的盐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并放出448mL气体(标准状况),此时溶液中无Fe3+离子,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混合物里3种物质反应时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1:3B.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Fe2+离子与Cl-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2C.混合物里,FeO的物质的量无法确定,但Fe比Fe2O3的物质的量多D.混合物里,Fe2O3的物质的量无法确定,但Fe比FeO的物质的量多【例3】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向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过量氯气:Fe2++2Br-+2Cl2==Fe3+ + Br2+ 4Cl- B.三氯化铁溶液跟过量氨水反应
Fe3++3NH3?H2O == Fe(OH)3↓+3NH4+ C.硫化亚铁与盐酸反应
S2-+2H+==H2S↑ D.过量铁粉与稀HNO3反应:Fe+4H++NO3-= Fe3++NO↑+2H2O解析: Cl2与FeBr2溶液反应,由于还原性Fe2+>Br-,Cl2应先氧化Fe2+,待Fe2+被氧化完全后再氧化Br-。当Cl2少量时,离子方程式为:Cl2 +2Fe2+ ==2Fe3+ +2 Cl-,当过量时:离子方程式为:3 Cl2 +2Fe2++4Br-== 2Fe3+ +6Cl-+2Br2, 所以A错。铁与稀HNO3反应,当Fe少量时,离子方程式为: Fe+4H++NO3-== Fe3++NO↑+2H2O;当Fe过量时,离子方程式为: 3Fe+8H++2NO3-== 3Fe2++2NO↑+4H2O,所以D错。C项FeS为难溶物,不能拆开写成离子形式。。答案: B【变式】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在含大量Fe3+的溶液中
NH4+、Na+、Cl-、SCN-
B.在强碱性溶液中
Na+、K+、AlO2-、CO32- C.在c(H+)=10-13mol·L-1的溶液中
NH4+、Al3+、SO42- 、NO3-D.在pH=1的溶液中
K+、Fe2+、Cl-、NO3-答案:B【例4】在铁和氧化铁的混合物15g中加入150mL稀H2SO4放出氢气1.68L(标准状况)。当反应停止后,铁和氧化铁均无剩余,且溶液中无Fe3+存在。为了中和过量H2SO4,并 使Fe2+完全转化为Fe(OH)2沉淀,共耗用3 mol/L NaOH,溶液200mL。求:①混合物中铁和氧化铁各多少克?②稀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解析:(1)解:设铁和氧化铁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和y,则x×56g/mol+y×160 g/mol=15g...............①由得失电子守恒得,x×2=y×2+1.68L/22.4L/mol×2...............②解得:x=0.25mol, y=0.05mol.即m(Fe)=0.25mol×56g/mol=7g, m(Fe2O3)=0.05mo l×160g/mol=8g(2)在铁和氧化铁的混合物中加入稀H2SO4反应停止后,溶液中的溶质主要是H2SO4 和FeSO4。由电荷守恒知:硫酸中的硫酸根离子最后完全和钠离子结合在一起。n(H2SO4)=1/2×3 mol/L×0.2L=0.3molc(H2SO4)=0.3 mol/0.15L=2 mol/L
考点28 铝及其化合物考点聚焦1.了解铝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物理性质2.了解Al的化学性质3.了解Al2O3、Al(OH)3的两性4.了解Al(OH)3的制备方法及其受热分解知识梳理一、铝的制取
1.铝元素位于周期表
族,是较活泼的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以
态存在,在地壳中的含量占金属中的第
位,铝元素在地壳中主要存在的物质是
2.从铝土矿中提取铝的工艺流程为: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
二、铝的性质
1.物理性质:铝是
色、带有金属光泽的固体,硬度
,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2.化学性质: ① 与氧气发生反应:常温下,铝在空气中发生
现象,因此常温下铝制品具有抗腐蚀的性能,但若遇到含有
的溶液,会受到破坏,不宜长期放置。点燃Al在纯氧中剧烈燃烧:
② 在常温下,铝遇到
发生钝化。③ 与非金属发生反应:与Cl2 反应:
与S 反应:
④ 与非氧化性酸发生反应:与稀硫酸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⑤ 铝是一种典型的两性金属,不仅能与酸反应,还能与强碱溶液反应,如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⑥ 与盐溶液发生反应与不活泼金属的盐溶液(如硝酸汞):
与强氧化性盐溶液(如氯化铁):
⑦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又叫
与氧化铁:
三、铝的化合物
1.氧化铝①)物理性质Al2O3是
固体,其天然晶体叫
,硬度大,熔点高(为2072℃),是很好的耐火材料②化学性质(典型的
氧化物)与强酸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
与强碱溶液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
思考:铝与强碱溶液反应的实质是什么?标出其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③用途
材料,如制
等;作冶炼铝的原料;红、蓝宝石。
2.氢氧化铝①)物理性质Al(OH)3是
溶于水,若溶液中生成,Al(OH)3为
物,且有吸附水中悬浮物和色素的能力②化学性质(典型的
氢氧化物)H++AlO2-+H2O
Al3++3OH-与强酸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
与强碱溶液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
热不稳定性:
③制备方法:实验室中制取少量的氢氧化铝常用可溶性的铝盐与
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 式为
。思考:能否用可溶性的铝盐与强碱反应制取?3.铝盐和偏铝酸盐 (1) 铝盐性质:①铝盐溶液发生水解反应,使溶液呈酸性。
思考:明矾的化学式为
,在日常生活中明矾用于
。②铝盐与碱溶液反应与强碱溶液发生反应:适量强碱:
过量强碱:
与弱碱(氨水)发生反应:
思考:写出Al2(SO4)3溶液与Na2S、NaHCO3、Na2C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 偏铝酸盐性质:①偏铝酸盐溶液发生水解反应,溶液呈碱性。
②偏铝酸盐与酸反应与强酸发生反应:适量强酸:
过量强酸:
与弱酸(H2CO3)发生反应:即通入CO2气
③铝盐与偏铝酸盐溶液反应:
思考:分析以下几种情况中Al3+与强碱反应,与强酸反应的现象及图像①把强碱溶液逐滴加入到铝盐(Al3+)中至过量:②把 铝盐(Al3+)逐滴加入到强碱中至过量:③在溶液中逐滴加入强酸至过量:④在强酸溶液中逐滴加入至过量:试题枚举【例1】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把铝确定为食品污染源之一,加以控制使用,铝在下列应用时应加以控制的是
(  )①制铝合金
④明矾净水
⑤明矾和苏打制食品膨松剂
⑥用氢氧化铝凝胶制胃舒平药品
⑦银色漆颜料
⑧制易拉罐
⑨包装糖果和小食品A.全部
B.③⑤⑧⑨
D.③④⑤⑥⑧⑨解析: "D"中所涉及的铝与进入食品、饭、水等中,并被人体吸收,所以要加以控制。答案: D【例2】在下列各物质中,加入过量盐酸后,最终不产生沉淀或浑浊的是A.偏铝酸钠溶液
B.苯酚钠溶液
C.硅酸钠溶液
D.硫代硫酸钠溶液解析:各选项中产物依次为Al(OH)3、C6H5OH、H2SiO3、S。但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能溶于过量的盐酸中。答案:A【变式】将表面已完全钝化的铝条,插入下列溶液中,不会发生反应的是A.稀硝酸
D.氢氧化钠【例3】将等物质的量的镁和铝相混合,取等质量该混合物四份,分别加到足量的下列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放出氢气最多的是A.3mol/LHCl
B.4mol/LHNO3
C.8mol/LNaOH
D.18mol/LH2SO4解析:在镁、铝混合物中加入HNO3和浓H2SO4(两物质均具有强氧化性)都不能产生H2,加入NaOH溶液只有Al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H2而与Mg不反应。而加入HCl,Mg和Al都与盐酸反应生成H2,所以H2量最多。答案:A【例4】甲、乙两烧杯中各盛有100mL3mol/L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铝粉,反应结束后测得生成的气体体积比为甲:乙=1:2,则加入铝粉的质量为A.5.4g
D.1.6g解析:根据铝与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方程式判断,若在含等物质的量的HCl和NaOH溶液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铝粉,产生的H2之比为1:3。而题中为1:2,说明铝粉的量相对盐酸是过量的,而对NaOH是不足的。与前者反应的铝粉是2.7g,则与后者反应的铝粉应为5.4g。答案:A【变式】 氢化钠是一种离子晶体,它与水反应时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现有氢化钠和铝粉m g,与足量的水反应后铝无剩余,若收集到氢气n g,则混合物中铝粉的质量为:(
)A.36n-3m
B.m-24n/5
D.24m-5n 【例5】若在加入铝粉能放出氢气的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各组离子,可能共存的是A.NH4+
HCO3-C.NO3-
OH-解析:铝粉加入酸溶液或强碱溶液中均可放出H2,A中NH4+与OH-不能大量共存,CO32-不能与H+大量共存;B中HCO3-既能与H+反应又能与OH-反应;C、D在强碱条件下可以共存。答案:C、D 【例6】已知Ba(AlO2)2可溶于水。右图表示的是向A12(SO4)3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时,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y与加人Ba(OH)2的物质的量x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a-b时沉淀的物质的量:A1(OH)3比BaSO4多B.c-d时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AlO2-比Ba2+多C.a-d时沉淀的物质的量:
BaSO4可能小于A1(OH)3D.d-e时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Ba2+可能等于OH-
解析:设A12(SO4)3溶液中含1mol A12(SO4)3,既含2molAl3+和3molSO42-。[o-a-b] 离子反应:2molAl3+ + 3molSO42-
+ 6OH- = 3BaSO4↓+2Al(OH)3↓沉淀为BaSO4 和Al(OH)3 其物质的量之比为 3:2 。b点达最大值,为5mol,此时加入的Ba(OH)2为3mol(b-c-d )加入的Ba(OH)2,仅OH- 参与离子反应:
2Al(OH)3 +
2OH- = 2AlO2- + 4H2O
每消耗2mol OH-则生成2AlO2-,是留在溶液中Ba2+的两倍。沉淀混合物中Al(OH)3随加入的Ba(OH)2不断溶解.当加入的Ba(OH)2为4mol时, Al(OH)3沉淀恰好溶解完。d点沉淀达最小值组成全为BaSO4, 既y=3mol ,x=4mol. 此时,若不考虑AlO2-的水解,反应后溶液中溶质仅为1mol Ba(AlO2)2, 既 1mol Ba2+ 和 2molAlO2-[d-e---] 再加入的Ba(OH)2 不发生离子反应,沉淀量不变,只是增加了溶液中的Ba2+和OH- 离子.显然,当再加入1mol Ba(OH)2 ,既x=5mol ,此时溶液中的n(Ba2+)=1mol+1mol=2mol, n(OH-)=2mol , 两种离子的物质的量相等.答案:B D.【例7】将溶液(或气体)X,逐渐加入(或通入)到一定量的Y溶液中,产生沉淀的量与加入X物质的量的关系如图,符合图中情况的一组物质是
A
B
C
D
X
H2S
HCl
NH3
NH3.H2O
Y
Na2SO3
NaAlO2
AlCl3
AgNO3
解析:由图可知,B中加入试剂1份,沉淀完全,再加入3份,沉淀全溶解。NaAlO2+HCl+H2O=Al(OH)3↓+NaCl
Al(OH)3+3HCl=AlCl3+3H2OA中二者反应生成S,继续通入不溶解;C中通入NH3生成沉淀,继续通入也不溶;而D中AgNO3AgOH↓[Ag(NH3)2]++OH-。答案:B考点29
铜及其化合物考点聚焦1.知道铜及其化合物的物理性质。2.了解铜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知识梳理一、 铜元素的原子结构与自然界的存在铜元素位于周期表__周期__族,其电子排布式为
,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在自然界中主要以
形式存在,如黄铜矿(主要成分为
)、辉铜矿(主要成分为
),也可以以单质形式存在。二、 铜的性质1.物理性质:铜具有
色金属光泽,延展性、导电、导热性较好,且导电性在金属中仅次于
,其晶体堆积方式属于
,不能被磁铁吸引。铜合金种类繁多,主要有青铜(含
)、黄铜(含
)、白铜(含
)。2.化学性质 铜是
的金属,通常显+2、+3价 (1)与非金属单质反应①与O2反应:
②与Cl2反应:
③与S反应:
常温下,铜与在干燥的空气中不发生反应,但潮湿的空气里,表面易形成铜绿。反应方程式为:
思考:CuCl2无水固体、浓溶液、稀溶液分别呈什么颜色?写出有关反应式
(2)与酸反应①一般不与非氧化性酸(如稀硫酸、盐酸)反应产生氢气②氧化性酸:(a) 与稀HNO3反应
反应方程式:
(b) 与浓 HNO3反应
反应方程式:
(c) 与浓硫酸共热现象:
反应方程式:
(3)与盐溶液反应①与Hg(NO3) 2反应:
②与FeCl3反应:
三、 铜的重要化合物1.氧化铜⑴ 氧化铜是
色粉末状固体(区别于氧化亚铜
色),难溶于水⑵ 与还原剂(H2 、CO、C)反应与H2反应
⑶ 与酸反应(如HNO3、HCl、H2SO4等)离子方程式2.铜的氢氧化物⑴ 氢氧化铜是
色固体,难溶于水,但可溶于氨水思考:为什么氢氧化铜能溶于氨水? ⑵ 不稳定性(受热易分解)
⑶ 与酸反应(如HNO3、HCl、H2SO4等)离子方程式
⑷ 弱氧化性(如与葡萄糖反应)
思考:真正与葡萄糖反应的微粒是什么?3.硫酸铜⑴ 无水硫酸铜是
色固体,能溶于水,水溶液呈
色,因此,无水硫酸铜可用于
⑵ 硫酸铜晶体是
,化学式为CuSO4·5H2O,实际为
硫酸铜晶体受热易分解
⑶ CuSO4是制铜盐的重要原料,如波尔多液(原料
)思考:为什么硫酸铜可用于游泳池消毒?4.铜的配合物Cu(Ⅱ)一般易形成配位数为4的正方形构型的络离子如[Cu(H2O)4]2+(
色)、 [CuCl4]2-(
色)、[Cu(NH3)4]2+(
色)等三、 铜的炼制1.粗炼① 火法炼铜(以Cu2S为例) :
② 湿法炼铜
2.电解精炼
电解时,以
作电解液,
作阳极试题枚举【例1】 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再加入下列固体粉末:①FeCl2; ②Fe2O3; ③Na; ④Ca(NO3)2。铜粉可溶解的是(
D.①④解析: 加入Fe2O3反应生成Fe3+能氧化铜,加入Ca(NO3)2后等于铜和硝酸反应而消耗。答案:B【变式】 现有下列试剂:①食盐水 ②稀H2SO4 ③氯化铁 ④盐酸 ⑤NaOH溶液 ⑥硝酸银 ⑦硝酸钾,如将Cu转化为CuCl2,可采用的一组试剂是( )  A.④⑤⑥  
B.③④⑤  
C.①②③  
D.④⑤⑦【例2】 在FeCl3、CuCl2、FeCl2的混合溶液中,Fe3+、Cu2+、Fe2+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4:2:1,现加入适量的铁粉,使溶液中的三种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3:9,则投入的铁粉与原溶液中Cu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D.5:6解析: 溶液中还存在Fe3+,说明溶液中Cu2+没有反应,加入的铁全部反应,将粒子比例调整为:12:6:3和2:6:18,若溶液中由6molCu2+,就有10molFe3+发生反应,消耗5mol铁。答案: D【变式】将Cu片放入0.l mol / L FeCl3溶液中,反应一定时间后取出Cu片,溶液中c(Fe3+)∶c(Fe2+)=2∶3,则Cu2+与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例3】 如图,盛有足量水的水槽里放两个烧杯,小烧杯里放有少量铜片和过量浓硝酸,小烧杯外面倒扣一个大烧杯,请回答:(1)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该装置做铜与浓硝酸反应实验的优点:______________
;(4)大烧杯内最终所得气体产物的化学式:
;若要验证此气体产物,最简便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分析实验现象要从导致产生实验现象的物质开始分析,如从小烧杯发生的反应到产生气体颜色的变化,再到烧杯内液面高度的改变,逐一分析,才能做到全面分析。答案:(1)Cu+4HNO3 ==Cu(NO3 )2 +2NO↑+2H2O (2)①铜片表面产生气泡;
②小烧杯中溶液逐渐变成蓝色;③大烧杯中有红棕色气体生成,气体颜色又逐渐褪去;④大烧杯内液面上升,水槽中液面下降。(3)体系封闭,无氮氧化合物逸出,不污染环境。(4)NO;轻轻掀起倒扣的大烧杯,放入适量空气,若有红棕色气体生成,最终气体为NO。 【例4】 Cu+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可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2+和Cu。现有浓硫酸、浓硝酸、稀硫酸、稀硝酸、FeCl3稀溶液及pH试纸,简述如何用简便的实验方法来检验CuO经氢气还原所得红色产物中是否含有碱性氧化物Cu2O。解析:由题给信息可知,Cu2O是碱性氧化物,可溶于酸溶液:Cu2O+2H+=2Cu++H2O;而Cu+在酸溶液中不稳定,自身歧化成Cu2+和Cu。2Cu+=Cu2++Cu。题给试剂中,浓硫酸、浓硝酸、稀硝酸、FeCl3稀溶液均显酸性,且都能与Cu反应生成Cu2+,如果选用这些试剂,它们和样品反应后的溶液都呈蓝色(Cu2+),但分不清是与Cu还是与Cu2O反应产生的Cu2+,故无法确证样品中是否含有Cu2O。根据以上分析,选用的试剂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呈酸性,二是不能与Cu反应。在题给试剂中只有稀硫酸符合。答案:取少量待检样品放入稀硫酸 ,振荡,若溶液变为蓝色,说明样品中有Cu2O,若溶液不变色,说明产物中无Cu2O。【例5】孔雀石和石青是自然界存在的两种碳酸盐类铜矿,它们的化学组成可表示为:xCuCO3·yCu(OH)2(x、y为正整数且x≤2,y≤2)(1)孔雀石和石青分别与过量盐酸反应时,孔雀石消耗的盐酸的物质的量与生成的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石青则为3:1,请推算它们的化学组成。孔雀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石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现有孔雀石和石青混合样品,取两份等质量的样品,在一份中加入过量盐酸,生成CO2 3.36 L(标准状况下);加热另一份样品使其完全分解,得到CuO 20 g,试通过计算确定该混合物中孔雀石和石青的物质的量之比
。解析: (1)设孔雀石的化学式为xCuCO3?yCu(OH)2则依题意
孔雀石的化学式为 CuCO3?Cu(OH)2
又设石青的化学式为 xCuCO3?yCu(OH)2则依题意
石青的化学式为 CuCO3?Cu(OH)2 (2)设该样品中孔雀石物质的量分数为x,则石青为 1- x = =
孔雀石与石青物质的量之比为1:1。答案:(1)CuCO3?Cu(OH)2;CuCO3?Cu(OH)2
(2) 1:1考点30 硫及其化合物考点聚焦1.硫的物理性质及硫的可燃性。2.了解二氧化硫与氧气、与水的反应及二氧化硫的实验室制法,认识亚硫酸的不稳定性,认识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与次氯酸的漂白作用的区别。3.知道浓硫酸的强氧化性。4.学会SO42-的检验方法硫的几种常见价态之间的相互转化硫。知识梳理一、硫的原子结构和物理性质硫位于周期表
族。淡黄色晶体,难溶于水,微溶于酒精,能溶于
。二、硫的化学性质-1.硫的可燃性:硫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现象
,硫的化合价-
(填"升高或降低")2.汞与硫磺生成硫化汞,因此,实验室常将硫磺撒在汞的表面,以除去不慎洒落的汞。化学方程式为
,硫的的化合价
(填"升高或降低")3.硫与氢气化合生成
,生成的氢化物比水
("稳定"还是"不稳定")三、SO21.SO2的物理性质:
溶于水。2.SO2的化学性质:(1)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2)具有还原性:
(3)具有氧化性
其氧化性比氧气,氯气都弱。 (4)具有漂白性:漂白原理是
和HClO的漂白性的区别
。★几种物质漂白原理的比较
SO2
氯水、H2O2、Na2O2、O3
活性炭
漂白原理
与有色物质结合生成无色物质
将有色物质氧化为无色物质
吸附有色物质
变化类型
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是否可逆
可逆,加热或日久后恢复原来颜色
不可逆,加热或日久后不恢复原来颜色
3. SO2的实验室制法:反应原理
Na2SO3+ H2SO4== Na2SO4+ SO2↑+H2O(可加热提高反应速率)Cu+ 2H2SO4 (浓) CuSO4+ SO2↑+2H2O
发生装置
固体与液体反应制取气体,发生装置与制Cl2相似
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
干燥
用浓H2SO4或P2O5酸性干燥剂(不可用碱石灰)
尾气处理
用NaOH等碱溶液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硫气体
4.SO2的危害和治理
SO2是大气主要污染物,直接危害人类身体健康,酸雨为SO2产生的二次污染物。SO2的主要来源为燃烧含硫的燃料(如煤),消除SO2污染的最有效的途径是减少SO2的排放。SO3是硫的最高价氧化物,为白色易挥发晶体,是典型的酸性氧化物四、硫酸浓硫酸除了具有酸的通性外,还具有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这三大特性。(1) 吸水性:吸收游离的水。可作实验室的干燥剂(但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和还原性气体)。(2) 脱水性:把有机物中的氢、氧两种元素按水的比例脱去。如蔗糖中加入浓硫酸(注意吸水和脱水的区别)。(3) 强氧化性:浓硫酸的强氧化性还可以与多种物质反应体现。2H2SO4(浓)+CuCuSO4+2H2O+SO2↑2H2SO4(浓)+CCO2↑+2H2O+2SO2↑在常温下,浓硫酸跟铁、铝接触时,能在金属表面生成一薄层致密的氧化物,从而阻止内部的金属继续反应,这种现象叫钝化。因此可以用铁或铝贮存浓硫酸(硝酸也具有这一性质)。但是加热条件下可以反应。注意:常温下铁、铝使浓硫酸、浓硝酸钝化(钝化过程是复杂的化学变化),不能理解成"常温下铁、铝使浓硫酸、浓硝酸不发生化学反应"。五、SO42-检验被检液中滴入少量
酸化,再加入
,不可用硝酸酸化,原因是
。试题枚举【例1】高温下硫酸亚铁发生如下反应:2FeSO4Fe2O3+SO2↑+SO3↑若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氯化钡溶液中,得到的沉淀是
(  )A.BaSO3和BaSO4
B.BaSC.BaSO3
D.BaSO4 解析:SO2和SO3通入氯化钡溶液,只有硫酸钡沉淀,因为亚硫酸钡溶于稀硫酸答案:D【例2】白色的亚铜化合的Cu(NH4)SO3难溶于水,若与足量的10mol·L-1的硫酸溶液混合并微热,生成铜和SO2气体及溶液。完成并配平化学方程式:Cu(NH4)SO3+H2SO4-Cu+SO2+CuSO4+_________按上述操作,铜的最高转化率是多少_______________有人设计让上述实验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结果铜的转化率大大提高,问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铜的最高转化率是多少?请说明理由。解析:(1)上述反应打用逆向配平(歧化反应,铜元素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缺项显然为(NH4)2SO4 ,各计量系数依次为2,2,1,2,1,2,1。(2)2molCu (NH4)SO3中的铜1mol转化为单质铜,1mol转化为CuSO4,因此,转化率为50%。(3)若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为何铜的转化率会提高?显然Cu(I)自身岐化转化率只能为50%,必有其它还原剂才能提高其转化率。由于产物中含SO2,SO2具有强还原性,能将Cu(II)还原为零价。其最高转化率可达100%,原因是:每生成1molCuSO4可生成2molSO2,它可提供4mol电子,完全可将CuSO4还原且SO2仍过量。答案:(1) 2,2,1,2,1,2,1
(3)略【例3】硫与热强碱溶液可生成S2-和SO32-;生成物继续与硫作用得Sz2-和S2O32-。过滤后除去过量硫,向滤液中加入一定量的强碱后,再适入足量的SO2,SO2与Sz2-也完全转化为S2O32-。问:S+SO2+OH-完全转化为S2O32-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amolS最终转化为Na2S2O3,需SO2、NaOH的物质的量分别为________若amolS最终转化为Na2Sz耗原热碱溶液6molNaOH,则Na2Sx中x值为_________。
解析:3S+6OH-
2S2-+SO32-+3H2O
............①
S2-+(x+1)S
..................②
........................③由①②③迭加得:(2x+2)S+6OH- = 2Sx2-+S2O32-+3H2O ............④
SO2+Sx2-+OH---S2O32-+H2O
..................⑤由④⑤迭加得:S+SO2+2OH-=S2O32-+H2O ..............................⑥答第(1)问时,实质不必要这么繁的过程,因Sx2-、SO32-均为中间产物,只要抓住反应物为S和SO2及OH-,生成物为S2O32-和水即可得反应⑥。由⑥式可知每有1mol硫需1molSO2和2molOH-,则SO2和OH-分别为a、2amol。(3)由④式可知
x=答案:(1) S+SO2+2OH-=S2O32-+H2O
(2) a、2amol
(3) 考点31 氯及其化合物考点聚焦1.知道氯气的物理性质。2.了解氯气及其化合物的性质3.知道氯水的消毒和漂白原理4.学会Cl-的检验方法5.理解卤族元素原子结构及其单质性质的递变性知识梳理一、 氯元素的原子结构与自然界的存在氯元素位于周期表__周期__族,在自然界中的主要存在形态:
。全球海洋中含盐
左右,主要为
。二、 活泼的氯气1、氯气的物理性质:
溶于水。实验室中应怎样闻气体:
。2、氯气的化学性质由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氯元素的性质如何?进而能否预测氯气的化学性质又怎样?为什么?
。① 与金属单质的反应:与钠反应方程式
。与铁反应方程式
。与铜反应方程式
。② 与氢气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反应现象: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氯气与氢气的爆炸实验
。③Cl2 和红磷反应:化学方程式:
,反应现象
。 结论:分析以上反应中氯元素价态的变化也可得知:氯气是一种强氧化性物质,常氧化剂。思考:在初中我们是如何定义燃烧的?现在通过氢气与氯气的燃烧实验,你有什么新的认识?④与水的反应: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说明:氯气与水反应很微弱,且未可逆反应。思考:1、氯水的成分 ?(氯水参加反应时,能表现多种性质)2、氯水的保存方法?⑤次氯酸的性质:a、一元弱酸(比
弱)b、强氧化性(
)c、不稳定(见光或受热分解):化学方程式:
。⑥与碱的反应Cl2 + _NaOH --
。(常用于除去多余氯气)离子方程式:
。漂白液主要成分是
。漂白粉的制法:
。其主要成分:
,有效成分:
。漂粉精的有效成分:
。 漂白原理:ClO-+ H+ = HClO(实际漂白者),Ca(ClO)2 +_HCl(稀)=
。Ca(ClO)2 +CO2 +H2O =
。思考:抗洪救灾中防疫部门,向灾民发放的漂白粉片或漂粉精用于饮用水消毒。漂粉精为何要密封保存在阴暗处?三、 氯离子的检验1、填写下列表格:2、原理:被检液中滴入少量
酸化,再滴入
溶液,若产生
,则可断定溶液中含有氯离子。不可用盐酸酸化,酸化目的是防止(
)影响。+ AgNO3(aq) → + 稀硝酸 →白色↓解释:Ag+ + Cl- = AgCl↓2Ag+ + CO32- = Ag2CO3↓ Ag2CO3 + 2H+ = 2Ag+ + H2O + CO2↑四、卤族元素(一)卤素的原子结构共同点:原子的最外层均为
个电子,都易
1个电子而表现
性;不同点:核电荷数逐渐
;电子层数逐渐
;原子半径依次
,得电子能力逐渐
;单质氧化性逐渐
。(二)单质的物理性质随卤素核电荷数增加,其原子结构的递变而使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呈规律性变化.归纳:从F2
→I21、颜色逐渐
→  ,熔沸点由   →  (原因是
。2、单质的溶解性--除氟外(与水剧烈反应)在水中溶解度都较
→  ,都易溶于有机溶剂,下表列出Cl2、Br2、I2在不同溶剂中的颜色.

CCl4
Cl2
(三)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相似性及递变性)由于最外层均为
个电子,极易
电子,因此卤素都是
剂,在自然界均只以
态存在.但随着电子层数递增,原子半径渐
,核对外层电子的引力渐
,得电子能力渐
,其氧化性逐渐
,主要表现:
。试题枚举【例1】下列有关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液氯和氯水是同一物质
B.红磷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 C.氯气与水的反应中氯是氧化剂,水是还原剂D.用氯制漂白粉是为了得到易贮存的漂白剂解析:液氯、氯水都是液体,但前者是纯氯,后者是氯与水的混合物,时间延长氯水中还逐渐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氯分子渐少,氯离子渐多。如果再有光照, 因分解也在渐少,出现氧气和更多盐酸。氯与水的反应是氯分子中氯原子间发生的自身氧化还原,即歧化反应, 水虽然是反应物,却未参加氧化还原。A、C不正确。烟是分散在气体中的固体小颗粒,雾是分散在气体里的液体小珠滴。磷在氯气里燃烧的产物三氯化磷是无色液体,可发雾;五氯化磷是浅黄色固体,能形成烟。漂白粉和氯都可以作为漂白剂、消毒剂,且氯更有效。但氯气难贮存,又有剧毒,一般医用、家用的漂白剂和消毒剂使氯气是不合宜的,所以制成漂白粉便于贮存和使用。漂白粉保存得当,如密闭,以防止吸水和 而变质,可以存放较长时间。B、D正确。答案:B、D。 【例2】 潮湿的氯气、新制的氯水、次氯酸钠及漂白粉的水溶液均能使有色布条褪色,原因是它们均含有
C. 次氯酸根
D. 氯化氢解析 NaClO及Ca(ClO)2的水溶液中,ClO-水解产生HClO无HCl;有色布条的褪色是因HClO的氧化所致。答案:
B【变式】 用滴管将新制的氯水慢慢滴入盛酚酞的氢氧化钠稀溶液中,当滴到最后一滴时红色突然褪去,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个:
(用简要文字说明)
(用简要文字说明)简述用实验方法证明褪色的原因是①还是②
。【例3】如何鉴别NaCl、NaBr、KI三种白色固体?解答:方法一:可用氯水鉴别。把这三种物质各取少量制成溶液,加入新制的氯水和汽油(或四氯化碳),振荡,分层,使汽油层呈无色的是NaCl;使汽油层呈橙色的是NaBr;呈紫色的是KI。方法二:可先用焰色反应将KI区分出来。然后再将另外两种物质各取少量制成溶液,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NaCl,有浅黄色沉淀生成的是NaBr。方法三:直接加入AgNO3溶液。分别取少量固体制成溶液,分别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NaCl,有浅黄色沉淀生成的是NaBr,有黄色沉淀生成的是KI。【例4】 多原子分子氰(CN)2、硫氰(SCN)2和(OCN)2的性质与卤素单质相似,故称它们为拟卤素。它们可以生成酸和盐(见下表,表中X代表F、Cl、Br或I)。
卤素

硫氰

"单质"
X2
(CN)2
(SCN)2
(OCN)2

HX
HCN

HOCN

KX
KCN
KSCN

(1)在表中①②③空格处应分别填写_______、_______、_______。(2)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①(CN)2和K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②已知阴离子的还原性强弱为:Cl-<Br-<CN-<SCN-<I-。试写出在NaBr和KSCN的混合溶液中加入(CN)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此题主要考查"运用已学知识进行类推思维的能力"。解题时可用熟知的Cl2、HCl、KCl等物质作参照物。由还原性Br-<CN-(CN)2>(SCN)2,因而可判断(CN)2只能与KSCN反应,不能与NaBr反应,亦即由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可以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能否发生。答案:(1)氧氰
KOCN(2)①(CN)2+2KOH====KCN+KOCN+H2O②(CN)2+2SCN-====2CN-+(SCN)2该题为信息给予题,给予的信息是:拟卤素〔如(CN)2〕的性质与卤素单质相似,由此而可依据卤素单质的性质来进行类比、模拟来解答习题。这是解答信息给予题的一种方法。【变式】 溴化碘(IBr)的化学性质与卤素单质相似,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生成金属卤化物,和某些非金属单质反应生成相应的卤化物,跟水反应的方程式IBr+H2O=HBr+HIO,下列有关IBr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IBr是双原子分子
B.在很多反应中IBr是强氧化剂C.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NaBr和NaIO
D.和水反应时,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例5】在右图的四条直线分别表示钠、镁、铝、铁与足量Cl2反应时,消耗金属的质量(纵轴)与反应掉的氯气质量(横轴)的关系,其中代表铁与Cl2反应的直线是
Cl2与四种金属反应的均为氧化还原反应,在横坐标上取一点作一条垂直于横坐标的直线,分别与a、b、c、d四条直线的交点即为四种金属与等质量Cl2反应时所需的质量。假设这一点的质量为35.5g,此时金属均转移1mol电子,则消耗四种金属的质量分别为:WNa=23g、WMg=12g、WAl=9g、WFe=18.7g,即等质量氯气消耗四种金属的质量是WNa>WFe>WMg>WAl,故a、b、c、d分别代表Al、Mg、Fe、Na与氯气的反应。答案:C考点32
氮及其化合物考点聚焦知道氮气的物理性质及存在。能从氮气的结构理解其化学性质。掌握氮氧化物的重要性质,知道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掌握氨与水、HCl、O2等的反应。了解氨水的成分及不稳定性。了解铵盐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与碱反应。知道NH4+的检验方法。掌握氨气的实验室制法。了解硝酸的化学性质。知识梳理一、氮气1.氮气的结构和物理性质:氮气在空气中约占总体积的
。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氮气的电子式
,结构式为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其原因是
。所以氮气可做保护气。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氢气、氧气反应,方程式
。2.自然界的固氮是把
态的氮转化为
态的氮,如把
转化为一氧化氮。方程式
。 二、氮的氧化物 气体性质
NO
NO2
状 态
气体
气体
颜 色
无色
红棕色
气 味
无味
刺激性气味
水溶性
不溶
与水反应
实验室制法与收

Cu + HNO3(稀)因会与O2反应,只能排水法收集
Cu+HNO3(浓)因会与水反应,只能排气法收集


都是有毒气体,会造成环境污染;会与碳氢化合物作用形成光化学烟雾,也会形成酸雨
三、氨气1.氨气是
气味的气体,
溶于水。电子式是
,它的空间构型是
性分子。2.氨气是
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易液化,所以常用作制冷剂。极易溶于水。常温常压下,1体积的水能溶解700体积的氨气。(用喷泉实验证明,喷泉实验成功的关键,想一想还有哪些气体能做喷泉实验?)3.氨气的化学性质:(1)与水的反应:
思考:氨水和液氨在微粒的组成、性质上有何区别。(2)与酸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氨水易挥发,不易运输,因此常将其转化为各种固态铵盐加以使用。4.氨气的实验室制法:(1)原理:
(2)收集方法:
(3)干燥方法:
(4)验满方法
(5)尾气处理:
思考:哪些气体最后要进行尾气处理。四、铵盐1.结构:
(电子式)物理性质:都是离子晶体,都易溶于水。化学性质:(1)受热分解:NH4Cl
铵盐的受热分解比较复杂,并非都生成对应的酸和氨气。
(2)与碱的反应:
思考:NH4+的检验:操作为
离子方程式为
五、硝酸浓、稀硝酸均为强氧化性酸,与金属反应均不产生氢气,但浓硝酸的氧化性更强,浓硝酸一般被还原成NO2,稀硝酸一般被还原成NO;浓硝酸具有挥发性、不稳定性,遇金属铁、铝产生钝化现象;因此保存时要把它盛放在棕色瓶里,储存在阴暗而且温度低的地方。练习: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硝酸的不稳定性:
铜与浓硝酸的反应:
C与浓硝酸的反应:
与苯的反应:
☆三大强酸的对比
硝酸
硫酸
盐酸
重要物理性质
纯净硝酸为无色液体,常见浓硝酸因溶有分解产生的NO2 而呈黄色,易挥发。能以任意比与水混溶
无色油状液体,难挥发。能以任意比与水混溶
纯净盐酸为无色液体,常见盐酸含有工业杂质(Fe3+)而呈黄色
重要化学性质
强酸性;不稳定性,受热见光易分解;浓稀硝酸均有强氧化性
强酸性;稀硫酸只表现酸性,浓硫酸既表现酸性又表现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强酸性;还原性(浓度越大还原性越强)
实验室制法
硝酸钠与浓硫酸微热
氯化钠与浓硫酸强热
工业制法
NH3 ~NO~NO2 ~HNO3 注:NO循环氧化吸收
FeS2~2SO2 ~2SO3 ~2H2SO4注:SO2 循环氧化吸收
H2 在Cl2 中燃烧生成的HCl 用水吸收
☆关于浓酸变稀的问题从上表中可看出三大强酸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浓度不同时所表现的性质有所不同,记住此点会给我们解题带来重要突破。记住下列反应:4HNO3(浓) + Cu = Cu(NO3)2 + 2NO2 ↑+ 2H2O 8HNO3(稀) + 3Cu = 3Cu(NO3)2 + 2NO↑+ 4H2O 2H2SO4(浓)+ Zn = ZnSO4 + SO2 ↑+2H2O H2SO4(稀) + Zn = ZnSO4 + H2 ↑4HCl (浓
MnCl2 +Cl2 ↑+2H2O试题枚举【例1】Murad等三位教授提出NO在人体内有独特的功能,关于NO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NO可以是某些含低价氮物质氧化的产物②NO不是亚硝酸酐③NO可以是某些含高价氮物质还原的产物④NO是无色气体A.全部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④解析:NO中氮的化合价处于中间价态,它可以是还原产物,如HNO3→NO,也可以是氧化产物,如NH3→NO;HNO2的酸酐是N2O3;NO是无色气体。所以,所给的几种说法都正确。答案: A【例2】"摇摇冰"是一种即用冷的饮料,吸食时将饮料罐隔离层中的化学物质和水混合后摇动即会致冷。该化学物质是A
CaO(s)解析:溶解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固体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温度降低,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生石灰与水的反应也放出大量的热,氯化钠溶解过程中能量的变化很小。答案:B【例3】同温同压下,在3支相同体积的试管中分别充有等体积的2种气体,它们是(1)NO和NO2(2)NO2和O2(3)NH3和N2。现将3支试管均倒置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体积分别是V1、V2、V3,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 V1>V2>V3
B. V1>V3>V2
V3>V1>V2解析:设每种气体的体积为1体积,则:(1)中剩余1+(1/3)=4/3体积气体;(2)中剩余3/4体积的氧气;(3)中剩余1体积的N2. 答案:B
在进行氮氧化物计算时,要注意有关循环氧化、由多步反应合并所得总反应的应用。记注下列反应:
4NO2 + O2 + 2H2O = 4HNO3
4NO +3O2 + 2H2O = 4HNO3
NO2 + NO + 2NaOH = 2NaNO2 + H2O
2NO2 + 2NaOH = NaNO3 + NaNO2 + H2O 【变式】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将装有N2和NO2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立于水中,足够时间后,试管内气体体积缩小为原来体积的3/5,则远混合气体中N2和NO2的体积比A.2:3
D.5:3答案:A考点33 碳、硅及其化合物考点聚焦掌握C、CO、CO2的重要性质以及实验室制取、检验CO2方法。知道 硅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态,主要用途。能利用晶体结构理论来解释硅和二氧化硅的物理性质,了解它们的化学性质。了解陶瓷、玻璃、水泥等硅酸盐产品的用途。知识梳理一、硅(Si)1.硅的存在:在自然界只有化合态,是一种亲氧元素(这与同主族的碳不同),一般以SiO2 或
的形式存在,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氧。2.结构:与金刚石的晶体结构类似,是正四面体型空间网状结构的原子晶体。3.物理性质:灰黑色,硬度大,熔沸点高,具有金属光泽。4.化学性质:常温下与F2、HF、NaOH反应:
加热时能与H2化合生成不稳定的氢化物。
5.用途:(1)良好的半导体材料(为什么?) (2)太阳能电池 (3)计算机芯片 二、二氧化硅(SiO2) 1.存在:天然SiO2也叫硅石,自然界中的石英玛瑙(含杂质的石英)的主要成分都是SiO2。。2.结构:一个硅原子与4个氧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即每个硅原子周围有4个氧原子,每个氧原子周围有2个硅原子;晶体中硅原子和氧原子以1:2组成空间立体网状结构,是原子晶体。3.化学性质:(1)酸性氧化物:与强碱反应:
离子方程式:
(保存碱性溶液不能用橡胶塞)。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2)与HF反应:
(唯一与其反应的酸)。4,用途:(1)制造光导纤维 (2)石英坩埚 (3)光学仪器和工艺品三、硅胶制法:
试题枚举【例1】右图为一定量饱和Ca(OH)2溶液中通入CO2气体后,产生CaCO3白色沉淀的质量与CO2体积的关系曲线,试回答:(1)OA段曲线与AB段曲线所表示的反应方程式为OA:__________,AB_____________。(2)A点已参加反应的CO2和Ca(O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3)B处溶液中存在的浓度较大的两种离子是_______和________(填离子符号),将B处生成的溶液煮沸可见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解析:CO2与Ca(OH)2反应,CO2的量直接影响产物的生成,图形较清楚地反映了这一关系,依据有关反应原理:CO2(少)+Ca(OH)2== CaCO3↓+H2O ,AB段:CO2+CaCO3+H2O== Ca(HCO3)2便可判断图形中各段所发生的反应,OA段随着CO2继续通入CaCO3的量逐渐增大,A点达到沉淀最大值,AB段随CO2的继续通入,生成的CaCO3不断溶解转化为Ca(HCO3)2,B点CaCO3全溶解,溶液又变得澄清。答案:(1)OA段:CO2+Ca(OH)2== CaCO3↓+HAB段:CO2+CaCO3+H2O== Ca(HCO3)2(2)A点:n(CO2)∶n[Ca(OH)2]=1∶1(3)Ca2+
因Ca(HCO3)2受热分解,溶液变浑浊,有气泡逸出。【例2】下列关于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硅是非金属元素,但它的单质是灰黑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
D.硅的导电性能介于金属和绝缘体之间,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
C硅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温下不与任何物质起反应
D.当加热到一定温度时,硅能与氧气、氢气等非金属反应
常温下,硅可与氟气、氢氟酸、强碱溶液反应,加热和高温条件下,硅能与氧气、氢气起反应。选C。
C【例3】石墨炸弹爆炸时能在方圆几百米范围内撒下大量石墨纤维,造成输电线、电厂设备破坏。这是由于石墨(
)A . 有放射性
易燃、易爆
有剧毒解析:利用了石墨的导电性能,石墨纤维落在输电线上,造成线路短路,发电机和其他设施损坏。石墨性质稳定,无毒也不易燃、易爆。答案:
C考点34非金属元素知识的综合应用考点聚焦
1.理解非金属的概念。
2.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与元素性质递变关系。重点掌握典型非金属( 卤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与其性质的关系。了解其他常见非金属元素(如:H、O、S 、N、P、C、Si)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知识梳理一、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原子结构特点:1.位置:在已知的元素中,非金属共22种(包括6种稀有气体元素),除氢元素位于周期表的ⅠA族外,其余都集中在元素周期表阶梯线(硼、硅、砷、碲、砹斜线)的右上方。2。原子结构特点及化合价:Ⅰ.最外层电子均大于、等于3(除H以外),与其主族序数相同。Ⅱ.最高正价分别为:+4
+7(与族序数相等)对应最低负价:-4
-1(等于族序数减8)Ⅲ.非金属元素一般都有变价:除呈现上述最高价及最低价以外,有的非金属还呈现其它价态。如:S:+4价;N:+1
+4价; Cl:+1
+5价。3.非金属单质的聚集状态和同素异形体:①典型的非金属单质在固态时为分子晶体,如:F2、Cl2、Br2、I2、O2、S、N2、P4、H2,这些晶体表现为硬度不大,熔点不高,易挥发、不导电,它们在常温下聚集态为气态("气"字头)液态("氵"旁)或固态("石"字旁)②碳(金刚石)、硅、硼为原子晶体,硬度很大,熔沸点很高。由于原子晶体中没有离子和自由电子,所以固态和熔融态都不导电。但某些原子晶体,如单晶硅可以作为半导体材料。③非金属元素常出现同素异形现象。如:金刚石与石墨;白磷与红磷;O2与O3;S2、S4、S8等互为同分异构体。二、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规律
1.常见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F、O、Cl、N、Br、I、S、P、C、Si 、H 2.元素的非金属性与非金属单质活泼性是并不完全一致的:如元素的非金属性O>Cl, N>Br;而单质的活泼性:O2 <Cl2,N2<Br2。但由于某些非金属单质是双原子分子,原子间以强烈的共价键相结合(如N
N等),当参加化学反应时,必须消耗很大的能量才能形成原子,表现出了单质的稳定性。这种现象不一定说明这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弱。强的分子内共价键恰是非金属性强的一种表现。
3.比较非金属性强弱的八条依据
(1)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
①同周期元素,自左向右,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如F>O>N>C>B;Cl>S>P>S i等。
②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如F>Cl>Br>I;O>S>Se;N>P>As等 。
(2)非金属单质与氢气化合的越容易,非金属性越强。如F2、Cl2、Br2、I2 与H2化合由易到难,所以,非金属性F>Cl>Br>I。
(3)气态氢化物的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如稳定性HF>H2O>HCl>NH3>HBr>HI>H2S>PH3,所以非金属性F>O>Cl>N>Br>I>S>P。
(4)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如酸性HClO4>H2SO4>H3PO4>H2CO3>H4SiO4,则非金属性Cl>S>P>C>Si。
(5)非金属性强的元素的单质能置换出非金属性弱的元素的单质。如2F2+2H2O=4HF+O2↑;O2+4HCl=2H2O+2Cl2(地康法制Cl2);Cl2+2NaBr=2NaCl+Br2 ;3Cl2+2NH3=N2+6HCl;Cl2+H2S=S+2HCl。
(6)非金属单质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强,该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弱。常见阴离子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S2->I->Br->Cl->F-,则非金属性S<I<Br<Cl<F。
(7)与变价金属反应时,金属所呈价态越高,非金属性越强,如Cu+Cl2CuCl2;2Cu+SCu2S,说明非金属性Cl>S。
(8)几种非金属同处于一种物质中,可用其化合价判断非金属性的强弱,如HClO、HClO3中,氯元素显正价、氧元素显负价,说明氧的非金属性强于氯。三、非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注意反应条件、现象、生成物的聚集状态)四、常见非全属单质的制取方法1.电解法①电解水溶液:如2NaCl+2H2O2NaOH+Cl2↑+H2↑②电解熔融物:如2KHF2F2↑+H2↑+2KF2.分解法:如2KClO32KCl+3O2↑
2H2O22H2O+O2↑3.置换法:如Cl2+2NaBr=2NaCl+Br2
2H2S+O2(不足)2H2O+2S4.氧化法:如MnO2+4HCl(浓)MnCl2+Cl2↑+2H2O4NaBr+3H2SO4+MnO2=2Na2SO4+MnSO4+2Br2+3H2O2H2S+SO2=3S+2H2O5.还原法:C+H2OCO+H2,Zn+2HCl=ZnCl2+H2↑
2C+ SiO2Si+2CO↑试题枚举
(1)氰化钾、氰化氢的制备反应式为:K2CO3+C+2NH32KCN+3H2O;△H=+276kJ/mol
CO+NH3HCN+H2O;△H=+46kJ/mol
氰离子为负一价(CN-),其中碳氮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________。 以上两个反应是否均为氧化还原反应?(2)制备纯净无水HCN(沸点299K)的另一种方法是 :混合磨细的KCN和KHS粉末适度加热①试写出这个反应式。②为什么要磨细和用粉末?③为什么要强调适度加热?
解析:据共价键理论,一般当碳同非金属性比它强的元素结合时,碳显正价,氮为负价,为-3价,所以(CN-)中碳为+2价,氮为-3价。故①为氧化还原反应,②为非氧化 还原反应。第二种方法制备HCN是固体与固体之间的反应,故磨细和用粉末的目的是增大表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据题意知,第二种方法制备HCN如温度太低,反应速率较小,温度太高,则酸式盐易分解发生副反应:2KHSK2S+H2S↑。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CN+KHSHCN↑+K2S。
金属M可以在不同条件下发生下列五个反应:M+A→I
M+C→H+F
M+D→H+A
M+E→I+G
其中(1)A、B、C、D、E在通常情况下都是气体,并且C是CO 2。(2)上述反应的产物,在不同条件下,还可和有关反应物发生下列反应:F+B→C
A +G→E,(3)I是一种离子化合物,它可以水解产生一种白色沉淀和E。该白色沉淀加热可 分解为H和H2O。而E则是分子晶体,其分子中共有10个电子,根据以上条件,判断并写出 有关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G________,H________,I________,M________。
本题的突破口是M+C→H+F,而C为CO2。一般同CO2能发生反应的金属就现有知识来讲,只能是Mg。F、H中有一为碳,根据F+B→C,则C为CO2,B为气体,F肯定为碳,H为MgO。扫描全题,得知E是分子晶体,且其分子中共有10个电子。分子中有10个电子的有:HF、H2O、NH3、CH4等。而E又通过一种离子化合物水解而得到,E可能为 HF或NH3。如E为HF,根据M+E→I+G,HF同Mg作用,但事实HF同Mg不反应。如为NH3同样根据A+G→E,A为N2或H2。因为Mg可跟A作用,显然A为N2,I为Mg3N2。再根据M+D→H+A,M为Mg,H为MgO,A为N2,则D只能为NO2。答案:A:N2,B:O2,C:CO2,D:NO2,E:NH3,F:C,G:H2,H:MgO,I:Mg 3N2,M:Mg。考点35 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考点聚焦1.了解石油综合利用的目的、方法(常压分馏、减压分馏、催化裂化和裂解)、原理与产品。2.了解煤综合利用的目的、方法(干馏、气化和液化)、原理与产品。3.了解海水综合利用的常见项目的基本原理和流程。4.了解废旧塑料再生利用的几种途径、方法和意义。知识梳理一、石油1.石油的组成:主要含C、H两种元素。由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所组成的混合物,2.石油的炼制分馏:原理:利用各组分沸点的不同将复杂混合物分离的过程。方法:常压分馏得到汽油、煤油、柴油、重油等产品。减压分馏(2)石油的加工裂化:一定条件下,使长链烃断裂成短链烃的过程。目的是提高汽油的产量和质量裂解:深度的裂化。目的是获得短链的不饱和气态烃。二、煤1.煤的组成:主要含C元素。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复杂的混合物。2.煤的综合利用:煤的干馏:把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其分解的过程。得到焦炭、粗氨水、煤焦油、焦炉煤气等煤的气化:把煤中的有机物转化成可燃性气体(CO、H2)的过程煤的液化:把煤中的有机物转化成可燃性液体(如CH3OH)的过程三、天然气的综合利用天然气既是一种清洁的能源,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作为化工原料,它主要用于合成
。四、海水的综合利用1.海水水资源的利用:(1)海水的淡化:海水淡化的方法主要有
。(2)直接利用海水进行循环冷却。2.海水化学资源的利用:(1)海盐的生产:海水制盐具有悠久的历史,从海水中制取
,是在传统海水制盐工业上的发展。(2)Cl、Br、I的提取五、环境保护和绿色化学1.环境污染:包括
和食品污染。2.绿色化学: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原子利用率为期望产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之比。对于具体的化学反应,原子利用率等于期望生成物的摩尔质量与生成物的总摩尔质量之比。原子利用率=
。试题枚举例1石油炼制过程中,既能提高汽油产量又能提高汽油质量的方法 是(
)A 常压分馏
D 催化裂化[解析]选项中的四种方法都是石油炼制加工的方法,其目的不一样,A项只能对石油进行初步加工,各类烃的质量仅占石油总量的25%左右。B项操作不会得到汽油,C项中所得产物主要是乙烯、丙烯等小分子短链化合物。只有D项能得到质量更高、产量更多的汽油。答案: D例2"绿色化学"要求从技术、经济上设计出可行的化学反应,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副作用。下列化学反应中,你认为最不符合绿色化学概念的是(
)A.除硫酸厂尾气:SO2+2NH3+H2O=(NH4)2SO4B.消除硝酸工业尾气氮氧化物的污染:NO+NO2+2NaOH=2NaNO2+H2OC.制硫酸铜:Cu+2H2SO4(浓)
CuSO4+SO2↑+2H2OD.制硫酸铜:2Cu+O22CuO; CuO+H2SO4(稀)=CuSO4+H2O解析:A 、B的化学反应是对有害气体的吸收,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C、D的目的是制硫酸铜,C中产生有毒的气体SO2 ,会造成大气污染,对比分析会发现D比C要节约原料,又不会产生有害气体。答案: C例3工业上从海水中提取单质溴,其中有一种工艺采用如下方法:向海水中通入氯气将海水中的溴化物氧化,其离子方程式为:
向上述混合液中吹入热空气,将生成的溴吹出,用纯碱溶液吸收,这时,溴就转化成溴离子和溴酸根离子,其化学方程式为:
。将(2)所得溶液用H2SO4酸化,又可得到单质溴,再用有机溶液萃取溴后,还可以得到副产品Na2SO4 。这一过程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这样得到的溴中还混有少量 Cl2,这样除去Cl2 ?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解析:Cl2能将Br2从海水中置换出来,由于有:Br2+H2O=HBr+HBrO,大家往往会推测出Br2与纯碱反应生成的盐是NaBr和NaBrO。这样推测是没有注意审题,题中说Br2"转化成溴离子和溴酸根离子",所以生成的盐是NaBr和NaBrO3。NaBr和NaBrO3的混合溶液用硫酸酸化,又可得到单质溴,显然是发生了价态归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答案:(1)Cl2+2Br-=Br2+2Cl-(2)3Na2CO3+3Br2=5NaBr+NaBrO3+3CO2↑(3)5NaBr+NaBrO3+3H2SO4=3Br2+3Na2SO4+3H2O(4) Cl2+2Br-=Br2+2Cl-例4
根据以下叙述,回答1~2小题。199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致力于研究臭氧层被破坏问题的三位环境化学家。大气中的臭氧层可滤除大量的紫外光,保护地球上的生物。氟利昂(如CCl2F2)可在光的作用下分解,产生Cl原子,Cl原子会对臭氧层产生长久的破坏作用(臭氧的分子式为O3)。
有关反应为:
Cl+O3→ClO+O2
CIO+O→CI+O2
总反应:2O3→3O2
1.在上述臭氧变成氧气的反应过程中,Cl是(
C.中间产物
2.O3和OZ是(
A.同分异构体
C.氧的同素异形体
D.氧的同位素
本题以环保问题为题材。信息内容起点较高,但落点却很低,只考查了中学化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催化剂和同素异形体等。因而只要把这些概念搞清楚,便很快选出正确答案。本题正确选项为1.D、2.C *【例5】
1956年李政道和杨振宁提出在弱相互作用中宇宙不守恒,并由吴健雄用Co放射源进行了实验验证,次年,李、杨二人为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奖,Co衰变过程是:
Co→Ni+e+c
其中c 是反中微子,它的电荷为零,静止质量可认为是零。
(1)Co与Fe同周期,它应在周期表的第____________周期,Co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____,在上述衰变方程中,衰变产物Ni的质量数A是____________,核电荷数Z是____________。
(2)在衰变前,Co核静止,根据云室照片可以看出,衰变产物Ni和e的运动轨迹不在一条直线上,如果认为衰变产物只有Ni和e,那么衰变过程将违背____________守恒定律。
(3)无水CoCl2为深蓝色,吸水后变为粉红色的水合物,水合物受热后又变成无水CoCl2,故常在实验中用作吸湿剂和空气湿度指示剂。
现有无水CoCl265g,吸水后变为CoCl2·xH2O119g,水合物中的x的值是____________。
(4)Co放出的γ射线,可用于作物诱变育种,我国应用该方法培育出了许多农作物新品种,如棉花高产品种"鲁棉1号",年种植面积达到3000多万亩,在我国自己培育的棉花品种中栽培面积最大,γ射线处理作物后主要引起____________,从而产生可遗传的变异,除γ射线外,用于人工诱变的其它理化因素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本题以华裔科学家所获诺贝尔奖成果为背景命题,试题介绍了Co衰变方程,围绕Co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设问,涉及到化学上的元素周期律、水合物,物理上的原子核结构、动量守恒定律,生物学上的人工诱变、基因变化等知识,考查学生运用理化生知识综合分析事物的能力。第(1)问需要综合物理、化学知识来解决,第(2)、(3)、(4)问分别用理化生知识解决,
(1)4,27,28
(4)基因突变,X射线、硫酸二乙酯、亚硝酸、紫外线、激光。考点36 化学与工农业生产考点聚焦知道水的净化和污水处理的方法、过程与原理。知道硬水软化的方法和原理。知道海水淡化的方法(蒸馏法、电渗析法)与原理。了解合成氨的主要原理、原料、重要设备、流程和意义。氯碱工业硫酸工业化学肥料施用知识梳理一、水的净化和污水处理1.生活用水的净化:(1)净化的含义:
。天然水中所含的杂质有
。(2)混凝剂:
。净水原理
。(3)常用作水消毒杀菌的药剂:
。自来水生产流程 :
。2.污水处理:(1)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
。(2)污水处理的主要方法:
。水的"DO"指
二、硬水及其软化1.硬水是
水的硬度通常用
表示。水的硬度有暂时硬度和永久硬度两种。暂时硬度的水指
,对其常采用
的方法软化,反应的方程式为
。永久硬度的水常含有
等离子。2.硬水软化的方法有药剂软化法和离子交换法。离子交换法的原理是
。离子交换树剂的组成
石灰--纯碱法磺化煤对硬水的软化及自身的再生过程:软化:2NaR+Mg2+
CaR2+2Na+再生:将已用过的磺化煤浸泡在8%~10%的食盐水中。3.海水的淡化的概念
。淡化的方法有蒸馏法、电渗析法、反渗透法、冷冻法。蒸馏法的主要特点
。电渗析法的基本原理
。三、合成氨 1. 合成氨的条件的选择:温度
2.合成氨生产工艺:生产流程
。原料气的制备
。其中生产的氨气液化分离,原料气循环利用。
四、氯碱工业离子交换膜电解槽主要由阳极(用金属钛网制成,涂有钛、钌等氧化物涂氯碱工业--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氯气和烧碱。1.原理:阳极(用石墨):2Cl― -2e-=Cl2 ↑
阴极(用Fe):2 H+ + 2e-= H2 ↑总反应:2NaCl + 2 H2O 2NaOH +H2↑+Cl2↑2.饱和食盐水的精制:电解前应除去食盐溶液中的Ca2+、Mg2+、SO42―等杂质离子,加入试剂依次为NaOH溶液、BaCl2溶液、Na2CO3溶液、稀盐酸(或将BaCl2溶液和NaOH溶液的顺序互换)。3.离子交换膜法制烧碱离子交换膜的特性:只允许阳离子通过,而阻止阴极离子和气体通过。五、硫酸工业--接触法三阶段
SO2制取和净化
SO2转化为SO3
SO3吸收和H2SO4的生成
三方程
有关原理
矿石粉碎,以增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逆流原理(热交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中化学如何学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