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哪些大学有大数据分析师工资待遇有关专业(厦大有么) 大数据分析师工资待遇就业前景怎么样

大数据专业就业前景 人才需求缺口大 今年增了24倍
来源:互联网
  站在互联网风口上的“大数据”,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热词。继2016年北京大学、中南大学、对外经贸大学首批设立大数据相关学科,中国人民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复旦大学、重庆理工大学在内的32所高校成为第二批成功申请“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新专业的高校,2017年开始正式招生了。
  该专业属于哪个学科类别?上课学习些什么?今后就业方向在哪里?重庆晨报记者近日获悉,“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设在重庆理工大学理学院,首批本科招生73名。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个新专业。
  新设专业 分数门槛高课程配套新
  重庆理工大学理学院院长李波介绍,理学院原有金融数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统计学、应用物理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2017年获得教育部审批后,新开设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尽管重庆理工大学招生属于二本批次的院校,但首批“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所招73名学生的平均高考分数超一本线20分左右,并且第一志愿录取率达百分之百。目前该专业有男生45人,女生28人,分设两个班,学制四年,毕业授予工学学位。
  在去年理学院的专业设置中,应用统计学课程就有些偏向大数据分析,其培养目标定为在具有运用统计方法、数据库技术和SAS、SPSS、R语言等进行统计分析、数据分析、挖掘与开发、业务数据建模等能力,能在大数据、咨询、金融、数据分析、电子商务、互联网、信息服务行业对实际数据进行分析、开发、挖掘和处理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该专业在课程设置上还突出了数据分析、数据库技术、大数据分析案例、数据可视化课程。
  李波表示,“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更为明确地定位为服务大数据,“人才主要有两个培养方向,我们要培养分析、应用大数据的工程师和搭建大数据平台架构的专业人才。”为此,新专业开设了一系列的新课程,比如大数据平台课、大数据理论课,学校还将开发一系列的实践课。
  从课表上看,这学期开设有工科数学分析、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基本技能训练等课程。开学第一周,该专业新生上了一堂关于大数据的理论课。这节课是院长李波主讲,他给大数据专业的定位是一门新时代计算机、统计学、数学专业的交叉学科,属于新工科范畴。
  就业前景 人才需求缺口大今年增了24倍
  大学新专业“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因市场需求应运而生,快速发展的互联网行业催生了大学里的大数据专业。
  坐落在渝北区双龙湖街道仙桃村的重庆仙桃数据谷,2014年4月正式启动规划建设。据了解,这里规划范围总面积为2674亩,规划常住人口2万人,注册企业10万家(含虚拟注册),引进龙头企业50家、核心企业300家。
  金电联行(重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仙桃数据谷里的一家从事大数据服务的企业。副总向国春介绍,他们公司的总部在北京,目前重庆有员工20多人,但计划在两年内招聘200人。
  “大数据产业发展迅速,在仙桃数据谷的很多企业跟我们一样,对人才的需求缺口很大。”向国春说,去年他在仙桃数据谷工作,这里的办公楼还有一些空置,可今年就几乎没有空房了。园区最大的食堂,中午吃饭的时候已悄然兴起了排队。
  向国春大学念的专业是动力工程学,毕业后一直从事IT行业。他做过硬件,也做过软件,2015年开始接触大数据、云计算业务。跟以往从事的工作比起来,大数据项目更为综合、多元、复杂,客户的需要也更为个性化,要求更为精准。
  从汇博网后台统计的数据来看,去年重庆本地招聘大数据相关专业的企业有24家,今年变成了164家,新增了140家。从企业提供的岗位来看,去年有184个岗位需求,今年有4156个岗位需求,同比增长了24倍。
  人才市场分析师认为,目前,大数据主要的三大就业方向:大数据系统研发类人才、大数据应用开发类人才和大数据分析类人才。从企业发布的岗位来看,与之相关的包括大数据架构开发、大数据开发工程师、大数据风控建模工程师、大数据咨询师、大数据研发工程师、Risk-风控模型分析师、大数据运维工程师、大数据平台架构师、Risk-反欺诈数据分析师、Risk-风控数据管理分析师、Risk-风控审批与政策分析师、JAVA/大数据工程师这些岗位。
  调查显示,未来3-5年大数据人才缺口达到150万之多。
  学习建议 知识学得要杂边学边实践
  小唐2006年大学毕业,目前在重庆市一家大型电商平台做大数据分析,他大学学的是广告学,硕士读的是传播学。他笑称自己做大数据是“半路出家”,非专业出身的他靠的是一边学、一边做。
  在小唐看来,目前业界和学界对大数据的定位都不太明晰,“因为之前大学没有对口的专业,现在的从业人员几乎都是非专业出身。其实大数据发展的方向很多,搭建数据平台、提供信息服务、进行数据分析研究等等,因此从业者最好对数学、计算机、传播学、甚至销售运营都有所涉足。”
  “大数据发展刚刚起步,对于年轻人来说机会很多。”小唐说,跟从事其他行业的大学同学比起来,他的收入情况还算不错。据悉,一般新入门的大学生月薪在元,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后,月收入在1万元以上。
  小唐很认同大数据是一门交叉性学科的看法,因此建议在校大学生要尽可能地学得“杂”,特别关键的基础性学科有数学、统计和计算机。另外,有余力的同学不妨也学学社会学、传播学、营销学、新媒体。当然,理论和实践需要结合。
  金电联行(重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向国春也建议,大学生在学习中不要止步于理论知识,要多关注大数据行业的发展,有意识地理解各种编辑语言、追踪数据平台,走出校园到大数据企业去实习,多接触大数据的基础工作,找准自己的兴趣点,进行深入学习。
  据了解,今年全国高等院校申请开设此专业的情况亦呈井喷式增长,从教育部公示的申请2017年“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院校来看,2017年申请院校高达263所,其中工学190所、理学73所。
(实习编辑:刘向珉)
新东方网高考官方微信:新东方高考 (微信号:xdfgaokao)
最新高考热点资讯、高考报名信息、高考历年真题、高考热门课程,请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
2018年高考试题答案及逐题解析下载
知分选大学
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内蒙古陕西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广东广西福建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西藏港澳台
说明:系统推荐的大学是依据往年数据计算所得,供广大考生填报志愿参考使用!
专题 & 院校库
新东方中学辅导专区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
请选择城市
请选择学校
请选择城市
请选择学校
请选择城市
高考实用工具NDBC2016大会系列活动之一
国内高校大数据教学顶级盛会
汇聚大数据教学权威专家、一流大数据实验平台供应商、知名大数据教材出版社
NDBC2016全国高校大数据教学论坛
时间:日(周六)下午2:00-6:00
地点:深圳大学
主办单位:
承办单位: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主页
NDBC2016全国高校大数据教学论坛简介
大数据时代悄然来临,带来了信息技术发展的巨大变革,并深刻影响着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全球范围内,世界各国政府高度重视大数据技术研究和产业发展,纷纷把大数据上升为国家战略加以重点推进。企业和学术机构纷纷加大技术、资金和人员投入力度,加强大数据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以期在“第三次信息化浪潮”中占得先机、引领市场。大数据已经不是“镜中花、水中月”,它的影响力和作用力正迅速触及社会的每个角落,所到之处,或是颠覆,或是提升,都让人们深切感受到了大数据实实在在的威力。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能否紧紧抓住大数据发展机遇,快速形成核心技术和应用参与新一轮的全球化竞争,将直接决定未来若干年世界范围内各国科技力量博弈的格局。大数据专业人才的培养是新一轮科技较量的基础,高等院校承担着大数据人才培养的重任,因此,大数据课程将逐渐成为国内高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重要课程。
为了加快全国高校大数据课程体系建设,促进全国高校大数据教学水平不断提升,由中国计算机学会主办的NDBC2016在大会期间将举行子活动——“NDBC2016全国高校大数据教学论坛”。论坛邀请了国内高校大数据教学领域具有丰富理论和实践经验的知名教师以及教育服务领域知名企业,与大家一起探讨高校大数据课程体系建设,分享大数据先进教学经验方法,推进大数据教学与产业实践衔接融合。
(一)论坛主题
创新,变革,迎接大数据时代
(二)论坛目的
(1)探讨高校大数据课程体系建设;
(2)分享大数据先进教学经验方法;
(3)推进大数据教学与产业实践衔接融合。
(三)时间地点
日(周六)下午2点到6点,中国,深圳大学
(四)论坛组织
主办单位:中国计算机学会
承办单位:深圳大学、厦门大学
(五)论坛形式
(1)邀请国内大数据教学权威专家和知名教师做大会报告
(2)邀请国内一流的大数据实验平台供应商展示产品
(3)邀请国内知名的大数据教材出版社展示教材
(六)论坛成果形式
论坛结束后,将发布论坛纪要,全面总结论坛成果,收录嘉宾报告、大数据实验平台供应商及其产品和大数据教材出版社及其教材等全面信息,通过网络免费向全国高校发布共享,为高校更好开展大数据教学提供帮助。
(1)在高校教学中,大数据课程和云计算课程之间的知识点如何切分?
(2)本科生大数据课程和研究生大数据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如何有层次性地安排?
(3)大数据专业培养计划如何制定?应该包含哪些课程?各门课程先后顺序?
(4)如何在全国高校范围内快速建立起具备大数据课程讲授能力的教师队伍?
(5)大数据知识更新快,高校教学如何适应快速变化的大数据知识体系?
(6)大数据教学如何和产业实践衔接融合?
(7)现有的高校大数据教学实践中,有哪些比较好的经验做法?
(8)如何构建全国高校通用的大数据实验平台?如何获得用于教学和科研活动的大数据实验数据集和应用案例?
(9)如何在短期内为高校提供高质量的各门大数据课程教材?
论坛邀请了国内高校大数据教学领域具有丰富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权威专家和知名教师,与大家分享大数据教学经验、方法。
特邀报告嘉宾:周傲英
,1965年5月生,安徽郎溪人。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七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
主要经历:
分别于年在成都科技大学(现四川大学)获得计算机应用学士和硕士学位,1988年至1990年在成都科技大学计算机系担任助教。1993年在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系获得博士学位后留校工作,1995年5月晋升为副教授,1997年5月晋升为教授,1998年1月起担任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方向博士生导师。1996年3月至2002年7月担任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副主任、系主任。2005年获得”伯克利学者”奖励计划资助在加州伯克利大学访问研究。2008年2月起在华东师范大学工作,先后担任软件学院副院长,常务副院长,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2015年7月任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院院长。2016年6月起任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
主要研究领域与成果:
主要从事数据管理及应用研究,研究兴趣主要包括Web数据管理、数据密集型计算、内存集群计算、大数据基准测试和性能优化。曾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入选上海市科技启明星计划、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等人才计划。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奖励和六次教育部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担任中国计算机学会数据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ACM SIGMOD China副主席。担任《计算机学报》副主编,曾经和正在担任《VLDB Journal》、《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Data Science and Engineering》、《World Wide World Journal》等期刊的编委;曾任ER&#大会主席、ICDE&#、 ICDE&# PC Vice-Chair,VLDB&# PC Co-Chair。
特邀报告嘉宾:王建民
王建民 教授
王建民,男,教授,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党委书记,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大数据安全标准特别工作组组长,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核高基”基础软件方向实施专家组成员,国家“十二五”863计划先进制造技术领域制造服务技术主题专家组 成员,国家“十二五”863 计划先进制造技术领域“面向制造业的核心软件开发”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组长,国家卫计委 人口健康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 委员,ISO/IEC JTC1 大数据研究组(SGBD) 成员,IEEE 过程挖掘任务组(IEEE Task Force on Process Mining)成员,中国计算机学会数据库专委会委员,,Petri网专委会委员, 大数据专委会委员,《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杂志(EI 源刊) 副主编。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国电子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一),入选国家科技部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 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一),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四) ,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 ,清华大学研究生良师益友名人堂 ,清华大学研究生良师益友,清华大学先进工作者。
特邀报告嘉宾:张祖平
张祖平,男,1966年6月生,基础数学本科、硕士,计算机应用专业博士,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基础医学博士后(在湘雅医学院肿瘤研究所从事基因数据分析与处理),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国家公派访问学者。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书记,中南大学大数据与知识工程研究所、网络评审系统工程研究所副所长。中南大学“531人才计划”第二层次人才。
长期从事信息度量与信息融合、软件工程与信息系统、参数计算与生物计算等方向研究,在生物计算方向发表高影响因子ESI论文3篇(2篇为top20-50%),在信息度量与信息融合方向主要从事信息获取、清洗、粒化、聚类、融合与比对等处理研究,具体应用于项目查重与文献甄别,连续5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基金项目相似性检查系统研究与实际应用,项目推广应用到10多个省部级单位。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主编《信息学科导论》、《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等教材。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2项,委主任基金2项,企事业单位大型软件工程或信息化项目10多项,多项大型软件系统通过国家或省级鉴定,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特邀Panel嘉宾:李翠平
李翠平,女,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副院长、计算机系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杰出会员,大数据专家委员会委员,数据库专委会委员。数据工程与知识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兼职研究员,国际会议VLDB()、ICDE2012等程序委员,TKDE、VLDB Journal等期刊匿名评审专家。2003年毕业于中科院计算所获得博士学位,2008年在美国UIUC大学计算机系访问交流。目前研究方向为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社会网络分析和社会媒体推荐等。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863等10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先后在SIGKDD、SIGMOD、VLDB、EDBT等重要国际会议和TKDE、KAIS、JCST、软件学报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著作2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获得软件著作权登记2项。2007年入选北京市组织部优秀人才培养资助计划。2009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1年获得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科学家奖”。
特邀报告嘉宾:林子雨
,男,1978年出生,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现为厦门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助理教授,海峡云计算与大数据应用研究中心副主任,厦门大学数据库实验室负责人,厦门大学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中心主要建设者和骨干成员。曾任厦门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助理、晋江市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中国高校首个“数字教师”提出者和建设者,2009年至今,“数字教师”大平台累计向网络免费发布超过100万字高价值的研究和教学资料,累计网络访问量超过100万次。编著出版了中国高校第一本系统介绍大数据知识的专业教材《大数据技术原理与应用》,并成为京东、当当网等网店畅销书籍。建设了国内高校首个大数据课程公共服务平台,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大数据课程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建设了国内高校首个大数据课程教师培训交流基地,为全国高校培养大数据课程师资力量,2016年8月到9月,顺利完成3期培训,总计有来自全国60多所高校的100余位教师参加了培训交流。主要研究方向为数据库、数据仓库、数据挖掘、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并以第一作者身份在《软件学报》《计算机学报》和《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等国家重点期刊以及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的科研项目包括1项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No.)、1项福建省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No.)和1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No.),同时,作为课题负责人完成了国家发改委城市信息化重大课题、国家物联网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区域试点泉州市工作方案、2015泉州市互联网经济调研等课题。
论坛主持人:李战怀
西北工业大学教授/中国计算机学会数据库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10月15日(周六)
14:00-14:40
周傲英 教授(华东师范大学)
新时代催生新专业:数据科学与工程
大数据的兴起意味着IT发展范式发生了变化。应用驱动创新、开源加速创新、硬件助力创新是这种变化的具体表现。互联网企业IT能力建设的巨大成功,“破除”了传统专业教育带来的“迷信”。对我们而言,现在是实现IT领域弯道超车和跨越式发展的大好时机。有利于我们夯实信息技术基础,形成自己的产品体系,摆脱对垄断企业产品的依赖,实现信息技术产品的“安全可靠、自主可控”目标。为此,需要设置新的数据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培养市场急需的系统架构师和数据科学家。新专业需要在知识结构方面强化计算机、应用数学、信息系统和应用领域的有机融合。为此,课程设置应该加强应用数学训练,裁剪计算机课程,注重信息系统理念的培养。本报告将分享讲者在这方面的思考和实践。
14:40-15:20
王建民 教授(清华大学)
大数据硕士培养实践
清华大学在研究生层次以第二学位模式已经开展多年教育活动,本报告将分享清华大学在大数据硕士培养方面的实践经验。
15:20-16:00
张祖平 教授(中南大学)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申请与学科同步建设
中南大学2015年正式创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大数据方向,2015年7月正式申报教育部“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并成为获得教育部第一批批准设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国内三所高校之一。作为全程参与“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申报的主要负责人员之一,讲者将与大家分享这个过程的经验与感受。专业要发展,离不开学科与平台的支撑,随着“湖南省医学大数据协同创新中心”平台的建立及医学大数据、交通大数据、银行大数据等项目的实施,计算机与医学、交通、金融等专业领域的交叉融合所产生的模型、方法及技术等,将为大数据专业未来建设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实现大数据专业人才培养与改善人才培养环境的双向互补,讲者将与大家分享这方面的一点想法。
16:00-16:20
16:20-17:00
林子雨 助理教授(厦门大学)
以平台化思维构建中国高校大数据课程公共服务体系
为了加快中国高校大数据课程体系建设,促进中国高校大数据教学水平不断提升,迫切需要以平台化思维构建中国高校大数据课程公共服务体系,从而获得中国高校大数据教学事业的长足发展。在本报告中,讲者将着重分析建立高校大数据课程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性,指出了以平台化思维构建中国高校大数据课程公共服务体系的基本要求,并介绍一个典型案例——“中国高校大数据课程公共服务平台”。
17:00-18:00
嘉宾观众互动问答
张祖平 教授(中南大学)
李翠平 教授(中国人民大学)
林子雨 助理教授(厦门大学)
大数据实验平台厂商
大数据平台展示
论坛在会场设置大数据实验平台展示区,邀请国内一流的大数据实验平台供应商参展,介绍大数据实验平台建设和使用方法。
大数据教材展览
论坛在会场设置大数据教材展览区,邀请国内知名的大数据教材出版社参展,为参会者汇集国内最新最全的高校大数据教材。
论坛组委会
论坛组委会主席:
西北工业大学教授,中国计算机学会数据库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论坛组委会副主席:
崔斌 北京大学计算机系研究员
林子雨 厦门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助理教授
论坛组委会成员:
厦门海韵博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厦门海韵博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请到本网页底部的附件中,下载PDF格式“NDBC2016参会指南”(文件大小26MB),里面包含了会议日程、嘉宾介绍、报告内容简介等所有与本次大会相关的细节内容。
本论坛是NDBC2016大会的其中一项子活动,有意向参加本论坛者,需要注册参加NDBC2016大会,具体注册缴费办法。
本论坛是NDBC2016大会的其中一项子活动,有意向参加本论坛者,需要注册参加NDBC2016大会,交通住宿信息。
NDBC2016大会和论坛的会场都是位于深圳大学计算机学院(如下图所示),也可以。
论坛联系人
论坛相关事务,请联系:
厦门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助理教授
E-mail: ziyulin@xmu.edu.cn
相册(点击浏览大图)(Mr.Extra)
(谁能一辈子单纯)
第三方登录:艺考地方站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2018厦门大学最好专业排名
发布时间:
2018厦门大学最好专业排名
2018厦门大学最好专业排名,厦门大学专业排名,厦门大学地区排名,厦门大学星级排名。
点击进入查看:,考生可作为高考择校的参考。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厦门大学的简介信息:
厦门大学(Xiamen University),简称厦大(XMU),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也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
建校以来,学校秉承&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居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广泛影响的综合性大学。建校迄今,已先后为国家培养了30多万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厦大学习、工作过的两院院士达60多人。
学校设有研究生院、6个学部以及27个学院(含76个系)和14个研究院,形成了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管理科学、艺术科学、医学科学等学科门类在内的完备学科体系。学校现有9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拥有5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和9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涵盖38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46个福建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9个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拥有31个博士后流动站,3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交叉学科专业授权点;23个专业学位授权点。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541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779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0.0%(下同),拥有博士学位的2012人,占79.2%。学校共有两院院士22人(含双聘院士9人),中央&千人计划&入选者59人(含&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25人),&973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8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4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7人、讲座教授17人,&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人、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青年拔尖人才6人,列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9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8人;全国高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6人;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6个、教育部创新团队9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6个。
学校现有在校学生近40000余人(含海外学历留学生1657人),其中本科生19739人,硕士研究生16875人,博士研究生3164人,本研比为0.99:1。学校获第五、六、七届(、2014年)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17项,名列全国高校前茅;30门课程入选全国&精品课程&,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2篇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厦大毕业生是最受社会欢迎的群体之一,年均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学校设有200多个研究机构,其中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5个。厦门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是福建省内仅有的两个经科技部、教育部认定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之一。&十二五&以来,学校自然科学科研实力大幅提升,在《科学》、《自然》、《细胞》及其子刊等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4项,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1项成果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2项成果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1项成果获中国专利金奖。学校人文社会学科研究实力雄厚,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74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5项),教育部哲社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0项;32项成果获教育部第六届、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其中一等奖3项;厦门大学在台湾研究、南洋研究、高教研究、经济研究、会计研究、南海研究等领域已经形成自身特色,实力居国内高校前列。2015年,学校科研经费近10.88亿元。
学校对外交流与合作深入开展,已与境外300多所高校签署了校际合作协议,与39所世界排名前200名的高校开展实质性交流合作。积极参与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已与北美洲、欧洲、亚洲、非洲等地区的大学合作建立了16所孔子学院,并获批建设&孔子学院院长学院&。在对台交流方面,学校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难以替代的人文优势,已成为台湾研究的重镇和两岸学术、文化交流的前沿。2014年7月,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开工建设,学校成为我国第一个在海外建设独立校园的大学。日,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举行首批新生开学典礼。
学校拥有完善的教学、科研设备和公共服务体系。目前学校占地近9000亩,其中思明校区位于厦门岛南端,占地2600多亩,漳州校区占地2500多亩,翔安校区占地3600多亩,校舍建筑总面积190多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总量440多万册、电子图书1072GB,固定资产总值84.55亿元,仪器设备总值25.29亿元;拥有7家附属医院。校园高速信息网络建设的规模、水平居全国高校前列并成为CERNET2的核心节点之一。厦大校园依山傍海、风光秀丽,已成为公认的环境最优美的中国大学校园之一。
中共厦门大学第十次代表大会确定了厦门大学今后一段时期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在建校一百年时全面建成世界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目前,厦门大学正昂首阔步朝着既定的奋斗目标阔步迈进。
同时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随地查成绩!更有志愿填报指导、院校录取分数线、录取状态查询等多种功能!
大家都在看:
来源:互联网
标签:厦门大学排名
本文网址: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一) 本页:2018厦门大学最好专业排名,标签:厦门大学排名,网址:http://www.027art.com/daxue/paiming/3693424.html,出处或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二)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信息为准。
(三) 本网未注明来源或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版权等问题,请通过邮件的方式与本网联系。邮箱: 我们将会在收到邮件后24小时内进行处理。
Copyright & 2008 -
027Art.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邮箱: - 客服QQ: - 微信公众号:YiKaoChaCha(艺考查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厦大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工程力学专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