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子说她不好看长的不好看适合做市场营销吗?无法胜任这一工作吗?刚出来工作工资在一线城市一般是多少

12K2,42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55214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读者》发不出工资了?证券日报因标题不实致歉读者|读者传媒_新浪财经_新浪网
《读者》发不出工资了?证券日报因标题不实致歉读者
《读者》发不出工资了?证券日报因标题不实致歉读者
一碗面要80元,出租车漫天要价,安检排队太长差点误机…你在机场是否遇到过这样的问题?“首届金跑道奖·国内机场口碑评选”正在进行!【】为机场打分,你说了算!
  《读者》快发不出工资了?证券日报因标题不实向致歉
  澎湃新闻记者 马作鹏 来源:澎湃新闻
  8月22日,《证券日报》社旗下微信公号“上市公司文娱头条”以《&读者&快发不出工资了》为标题发布文章,在业界引起热议。当晚10时许,该公众号发布《致歉声明》,称该文章标题与事实不符,已删除稿件并向读者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广大读者致歉。
  该公众号此前的报道称,“8月22日,读者传媒发布2018年中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8亿元,同比下降4.6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02万元,同比下降59.96%;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母净利润475万元,同比下降83.26%。”
证券日报的报道
  上述报道写道,读者传媒表示,上半年业绩变化是受纸张等原材料大幅上涨、公司加大对营销体系建设投入及广告、教辅、期刊和纸张销售量减少的影响。
  《读者》杂志是不是真的快发不出工资了?
  8月22日下午,读者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读者传媒”)行政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这篇稿子标题的准确性有一定问题,杂志社那边(《读者》)不存在这样的情况。”
  8月22日晚间8时许,澎湃新闻记者联系到了《读者》杂志社管理层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读者》杂志社员工400余人,资产优良、负债极低,现金充足,怎么会出现发不起工资的现象?”
  当日晚10时许,“上市公司文娱头条”发布《致歉声明》。
  声明表示,本报所属微信公众号“上市公司文娱头条”于日刊发了《〈读者〉快发不出工资了》一文,该文标题与事实不符,存在错误,本报各发稿平台已删除该稿件。在此特向读者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和广大读者致以诚挚歉意!
  上述《读者》杂志社负责人告诉澎湃新闻,近来纸价大幅上涨,《读者》没有调价,降低了利润,公司在经营上有波动属于正常现象。
  此前,读者传媒于6月26日晚间发布了提高定价公告,称自2018年第15期起(日上市),将《读者》《读者》(校园版)杂志提价3元,定价变为9元/册。
  调价后,《读者》《读者》(校园版)全彩印刷,印张数量不变。对于2018年度内订阅用户、形象刊用户按6元/册价格结算,不收取差价,零售用户按照新价格9元/册结算,现有结算费率不变。对于2019年的订阅用户、形象刊用户按照8元/册优惠结算,零售用户按照9元/册结算,结算费率不变。
  也就是说,《读者》杂志2018年的订阅用户并未受到涨价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在8月22日发布的《读者传媒2018年半年报告》中,读者传媒明确提出,要加快数字出版转型步伐,探索转变生产方式。
  该报告还表示,2018年下半年公司将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内部资源整合,提升管理水平,加大营销力度,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打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责任编辑:李彦丽
文章关键词:
图文直播间
视频直播间loading...
对不起没有找到您要访问的页面
您正在浏览的网页可能已被删除、重命名或暂时不可用。投行寒冬调查:从高富帅,到被裁员降薪2018年以来,投行业务成为券商业绩的最大负累,原本顶着金领光环的投行领域,正经历从业人员过剩、行业去产能近在眼前的窘境,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自5月份,领导就开始着手裁员,二三十个人的团队目前只剩下一名保代,和几名还没找到下家的VP。”一家券商的投行部门员工对《棱镜》无奈地说。和身边许多人一样,自年初开始,这名投行人士也加入了浩浩荡荡的转型大军。薪酬腰斩、集体跳槽、降薪求职、讨薪维权……自2018年以来,原本顶着金领光环、被无数人艳羡的投行工作,也正因一场声势浩大的“金融去产能”,发生着激烈的化学反应。时间回转,金融行业强监管,再叠加低迷的市场环境,券商行业生态发生转向,一直被定位于盈利贡献部门,开始不得不依靠组织瘦身、开源节流来节约成本、熬过凛冬。峭壁边缘的投行业务 自2017年下半年以来,去杠杆和严监管的政策导向加强,的流动性进一步衰减,随之而来的是,指数震荡下行。股权融资市场因此一片惨淡,首先资金供给端主动收缩;其次公司需求端被监管调控,以防对市场造成抽血效应。▲股权融资(包括、增发、配股、公司债)总金额的对比,2018年数据截止至8月17日。 如果说以A股和股权融资为生的券商,正处于近年来最严寒的凛冬,那么其投行业务,则正处于峭壁的边缘。代理买卖业务收入与证券承销保荐收入是券商的两大支柱业务,前者是经纪业务的核心指标,后者是投行业务的实力体现。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数据统计,2018年上半年,131家券商的代理买卖业务收入为363亿元,同比下滑6.38%;这其中主要原因是的萎靡;131家券商证券承销与保荐收入为116亿元,其中财务顾问业务收入45亿元,同比分别下降了30.9%和12.9%。低迷的投行业务成为券商业绩的最大负累。 ▲2018年数据截止至8月17日。一位发审委委员分析,本届与合并后的大发审委,一直要解决的是IPO堰塞湖。“趁着A股行情好,多发一些,行情不好,就控制上会企业的供给,财务不好就劝退,过会时严格遵循八千万的净利润指标。”如此一来,过会率下降,排队企业也减少,IPO堰塞湖得以逐渐解决。但这对于看天吃饭的投行而言,则无疑是把各家的蛋糕越做越小。上半年,IPO家数仅为63家,较去年同期下降75%;IPO融资金额为923亿,较去年同期下降26%。而在各家券商之中,投行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的只有与中信建投。而2017上半年年投行业务的榜眼——广发证券则滑落至第九。▲2018上半年投行收入排名前十的前十家投的收入占131家投行收入比达66.5%。中信建投证券非银研究团队对《棱镜》分析称,投行收入之所以出现大幅下滑,主要是监管因素和市场环境导致的。投行业务的监管逐渐趋严,不断经历以2016年9月重组新规、再融资新规、减持新政、2017年11月IPO新一届发审委等为代表的重大业务转择点。2018年上半年,传统投行业务竞争依旧将趋于激烈竞争,债务违约风险、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风险将提升,券商的投行业务,因此受监管因素和市场环境影响整体走低。收入腰斩、降薪求职 投行的好日子到头了? IPO减少、再融资规模一落千丈、二级市场低迷导致并购重组收缩以及融资缩水,毫无疑问,这一切都在影响券商的投行收入,但更为实际的冲击是,投行的从业人员开始过剩,去产能已在路上。“猎头和我说,这个职位竞争非常激烈。”在中字头的投行工作三年有余,虽然没有裁员和降薪的苦楚,但李爽(化名)还是在着手换一份工作。让他没想到的是,猎头向他透露,仅仅是他们公司的大投行部门,就有九个人投了简历。3年前,从完成商科的教育后,李爽入职了这家大券商的投行部,从分析员做起。开始的两年,李爽参与的几期并购重组和定增项目都成功过会,“虽然过程比较艰难,但是只要持续和会里还有相关部委沟通,总会有结果。”这让他对于职业前景充满期待。 情况在2017年下半年发生了变化。定增和并购重组的监管开始进一步收紧。“2017年上半年定增就过会了,但批文过了大半年才发出来。”这让李爽开始嗅到了监管的天平开始向IPO倾斜。2017年,审核企业同比增长了171%。“2017年的发行工作,会里高层的口径是尽快解决IPO堰塞湖。”一位发审委员如是说道,因此上会企业鱼贯而入。2016年,证监会发审委共审核271家企业,通过247家,过会率91%,而2017年,发审委共审核466个IPO项目,审核通过380家,否决86家,过会率81.5%。但对于李爽而言,尽管身在一线券商,因为部门储备的项目较少,导致他能参与IPO的项目寥寥无几。而到了2018年,IPO的过会率掉头向下。截至8月17日,今年以来审核146家公司首发申请,通过74家,过会率只有50.6%,未通过50家,未通过率达到34.2%。“大型IPO项目多数留给了刷简历的同事。”这是领导有意栽培的对象,或者说是看重他们父辈的资源。MD(董事总经理、一般为投行部门的最高头衔)旱涝保收、底层员工拼命干活却上升无望,陈旧的激励体制和薪酬机制以及被关系户把持的上升通道,让李爽下定决心离开。“MD一年打打高尔夫、吃吃饭,不管有没有拉到项目,保底上千万收入到手。”《棱镜》与跳槽的投行人员接触发现,跳槽到一级市场的买方如PE/VC较多。一般投行从业人员因为其参与IPO、并购重组项目较多,拥有较为深厚的产业视角、尽调能力、财务与合规的知识储备,与一级市场所需的投融资能力较为符合。在拿到多家offer之后,李爽思量再三,降薪跳槽到一家PE机构,从事早期的产业投资。他表示,薪酬不是最大的考虑因素,未来的前景才是。“投行至少目前处于一个周期的底部,很难熬。”“今年的业务很难做,钱越来越难挣了,投行都是一片哀嚎。”一家华北小型券商的投行人士对《棱镜》表示,其所在投行的薪资结构和计算方式、发放方式均发生了变化,薪资出现了较大的降幅。 但让其最为愤懑的是,其所在部门此前做过的项目,奖金至今也未曾下发。 “大家的情况差不多,都在熬,看能不能熬到监管政策掉头的时候。”该人士对《棱镜》说。 不过一线员工虽然苦不堪言,在某些投行MD的眼里,自己也绝非像李爽所说的那样“打打高尔夫,一年上千万”,收入和消费降级也正在发生。一家国内头部券商的MD对《棱镜》谈到,在金融行业去杠杆的背景之下,像投行这样奖金与业绩强挂钩的部门,情况非常不乐观。 “市场没钱,企业也拿不到钱,投行这样的中介机构,自然成交凄惨。”该人士对《棱镜》透露,虽然其所在投行部门薪资结构未发生调整,但在2018年以来业绩同比下降至少70%。 “年底合算奖金,奖金腰斩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了。”该人士悻悻预测。非典型投行:新三板的尴尬生存 就在几个小时之前,孙维刚参加完一家投资公司的面试,好在面试还算顺利。“熬不住了。”孙维对《棱镜》无奈地说。孙维目前就职于一家国资背景,处于行业的第二梯队的中型券商。他主要做的是新三板的挂牌、督导工作。就不少券商的业务架构来看,许多券商新三板业务中做市部门和挂牌、督导部门不在同一个条线。做市部门更偏交易属性,划归为自营或交易类的部门居多。挂牌、督导团队主要属于投行体系内。也有券商将整个新三板业务都纳入在投行体系。孙维所在的券商属于后者。其对《棱镜》表示,其所在的投行划分较细,共分为近20个部门,被称为“投行委员会”。市场环境发生改变、以及监管风向的不确定性,纷纷传达到金融机构端。在孙维看来,一场“金融机构的去产能”正在上演。“虽然不同业务之间跨度很大,但是不管做IPO也好,像我这样做新三板的也好,大家处境都很艰难。”其中最显著的表现是,其所在投行的降薪、减员、离职,正在悄然发生。孙维介绍说,降薪主要是由于两方面原因,一是无项目、无业务可做,二是薪资分配形式也出现变化。“我从15年入职这家券商至此已经两年多的时间,算是经历了新三板从鼎盛时期到明日黄花的坠落阶段。”在他看来,新三板已经从此前的增量市场变化为现在的一个存量市场,这对于其所在的主要从事新三板挂牌、督导的部门来说,无异于面临终日为项目发愁的窘境。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数据显示,新三板摘牌数大于挂牌数的情形,自去年12月就已开始上演。月以来,挂牌企业数量除了2月正增长(24家)外,其他5个月全部负增长,分别为-24、-71、-177、-73、-66、-135。股票交易方面,截至2018年7月底,今年前7个月,新三板股票交易金额为144.56亿元,同比下降42.77%,几乎腰斩。而以孙维所在的券商为例,2017年该券商督导的新三板新挂牌公司数仅为73家,而2016年这个数字还为200家。无项目可做,意味着收入的下降。而薪酬分配方式的调整,则在另一种程度上引发孙维和周围同事的不满。这种调整具体表现在,在过去,其所在券商投行部门的薪资中,项目奖金的部分都是按月发放,次月发放上月奖金。但是如今,这种发放形式变成了按照季度发放。“我们的薪资就两部分,底薪加项目奖金,先不吐槽按季度发放这种形式,就算从个税缴纳角度,也会比之前有更多的支出。”包括孙维自己在内,她和她的同事们,都进入了一个迷茫期。“高强度、高压力的投行行业,存在着对体力、身体的巨大消耗。但是当你消耗着自己的生命,所获的的回报却相较之前出现下降时,你就会思考自己做下去的意义是什么。”孙维对《棱镜》说。于是,半年之内,孙维所在部门已经有4位同事选择离职或者转行,其中2位跳槽去了别家券商,另外2位转行去了政府引导下的产业。“我朋友总跟我吐槽说,投行就是个适合年轻人蹦跶的行业,在这里,30岁已经算是老年人了。”孙维也觉得,自己已经消耗不了了。他告诉《棱镜》,他本想尝试去其所在券商旗下的投资公司,但是发现这样的国资背景企业,部门与部门之间总是有着很高的隔离度,于是他干脆打算换家公司。“其实我想做投资很久了,我觉得相较现在岗位来说,做投资更可以让你感觉到很多东西都可以用成本效益和经济原则来衡量的。”他说。投行的未来 作为一家承销前三券商的保荐人和MD(董事总经理),夏君(化名)并未感受到投行业寒冬的凛冽。“投行人裁员、跳槽和降薪是一个短期的波动。”他的理由是,未来中国的融资市场将会加大直接融资的比重,而券商投行又是直接融资最重要的中介之一。央行最新公布的5月社会融资数据显示,社融规模增量为7608亿元,明显低于预期,与4月1.56万亿元相比接近腰斩,相比去年同期大幅减少3023亿元。在实体与金融机构的去杠杆进程下,社会融资增速下滑常态,因此易于监管的表内融资与透明高效的直接融资将是政策取向。基于此大背景下,加上投行的牌照管制能够放开的话,“对于投行人才的需求将会非常巨大。”他始终对行业的未来充满乐观。除此之外,大量中小企业与新兴行业的旺盛融资需求,也是他对投行保持乐观的重要理由,“投行肯定要加大人手去覆盖和培育这些企业。” 一位已经离职转型PE投资的保荐人却并不乐观,蛋糕再大,如果是寡头垄断的市场,那么很多投行人才的供给将呈现过剩状态。“比如发行CDR,只有几家头部券商在主承,和其他大部分投行是没有关系的。”他总结,投行业的马太效应只会越来越强。 ▲券商投行收入前十名的同比变化。《棱镜》统计发现,投行收入前三甲—、中信建投和国泰君安,占前十家投行收入比重为46%。而前十家投的收入占131家券商的投行收入比达66.5%。相比2016年和2017年,一位一线投行的董事总经理认为,2018年的分化会更加严重。“投行的头部效应愈加明显。”小券商的投行部门会很难生存下去。一位小券商的投行从业人员向《棱镜》透露,在5月份,领导就开始着手裁员,二三十个人的团队目前只剩下一名保代和几名还没找到下家的VP。“但外资投行或者合资投行并没有裁员的打算。”一位外资投行的中层向《棱镜》透露。面对投行寒冬,内资投行与外资投行的应对截然不同,原因在于各自业务定位不同。中信建投非银团队分析,对于一些将投行定位于打造品牌、黏住客户的、尤其是一些外资、合资券商投行,这类投行基本是秉着不亏钱即可的目标。若投行当年的效益较好、基本会将盈利部分作为奖金进行发放,若收入不够理想甚至不够覆盖薪酬支出,则会对投行进行贴补。形成比较的是,内资券商普遍将投行部门定位于盈利贡献部门,在投行丰年时,一般投行部门的薪酬和其他费用支出合计占收入比例约在30%~50%,而在行业低谷时,则一般收入难以覆盖薪酬和其他费用支出。上述发审委委员判断,而目前去杠杆带来的股权融资低谷,未来三四年还无法看到反转的迹象。但这无法阻碍乐观者继续乐观。夏君认为,应该把眼光放在A股之外,不应局限于围绕牌照展开的证监会审核业务。目前中国的需求日益增加,财富管理人才远未能满足这些需求。“比如接近四千家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减持方案规划、产业链的上下游证券化。”投行的业务空间仍然广阔。他预测,未来券商投行只有两种,头部平台型券商和专注垂直细分领域的精品投行。中信建投非银团队持有相同的判断,具备很强投行品种创新能力才能在不断变迁的监管市场环境中脱颖而出。从业务模式上看,券商将从以“牌照为中心”向“客户为中心”转型;从竞争格局上看,券商将从“规模扩张、同质竞争”向“经营分化、特色发展”转型。至于券商行业,中信建投预测,未来随着基础金融工具不断丰富及资本市场发展日渐成熟,资本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是影响证券行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必须持续做大资本规模,向“资本型全金融中介”转变,以机构客户和高净值客户为中心。金融人,你做好失业准备了吗?最近和金融圈的朋友聊天,能感到一股浓烈的迷茫和彷徨,中间夹杂着失望与无奈。金融业作为垄断性行业,行业的高利润与员工的高待遇结伴而生,于是大家削尖了脑袋也要挤进金融圈,做一个金领。可是,时代变了,现在大家该想想如何应对失业了。同类思考文章可见《集团大裁员,血淋漓的教训:公司只能给你位置,却无法给你未来!》《请做好五年内随时失业的准备》。一、为什么要做好失业准备我们站在更高的视野来看,现在的金融行业问题重重:实体经济不行,遭遇强监管,市场流动性枯竭,天雷滚滚,还有社会资源的过分集中等问题,共同导致目前金融业面临结构性问题,亟待市场出清,甚至可能是出清。1、实体经济不行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是投资、消费、进出口。1.先看进出口。目前,全球经济萎靡,加上中美贸易战,进出口算是打爆了。据统计,2018年前5个月,我国货物贸易出口6.14万亿元,同比增长仅有5.5%,出现断崖式下跌。这个增长率甚至低于我国的增长率!个人对未来出口情况持悲观态度。2.再看投资。之前国家依靠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地方平台大搞基建为经济托底,但目前这种模式亦不可持续。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自身已是老大难问题,还要继续承担为经济托底的担子,也不现实。统计数据来看,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16043亿元,同比增长6.1%,增速比1-4月份回落0.9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也是持续下滑,趋势难以逆转。3.最后看消费。你自己干金融的,在全社会来看也属于高收入人群了,你自己有多少消费能力你还不知道?跟不用说子女教育、父母、疾病、房子这些处处是要钱的地方。专家喊出六个钱包买首付,你告诉我付完首付以后怎么办?家庭抗风险能力太差了。最近很火的电影《我不是药神》票房很好,就是因为刺激到了社会对疾病这个敏感话题。所以,即便你是中产,即便你有点存款,你敢消费升级吗?消费升级之前,先掂量掂量自己的钱袋子,以及家庭的抗风险能力吧。4.三驾马车其实是一驾马车还要说一点就是,消费、投资、进出口这三驾马车,其实是一驾马车,千万不能含糊。整体逻辑应该是通过进出口,第一企业赚到钱了,第二员工有收入了,第三有外汇了。企业赚到钱才有动力去投资,员工有收入才有能力去消费,国家再依靠外汇向经济体注入人民币即流动性。并且政府搞基建投资是为了什么,政府不是无脑的投资,也不是为了拉动而投资,而是搞了基建会吸引企业来投资建厂,以及卖地赚钱,这样这盘棋才能活起来。政府不会在里面狂修路,也是考虑经济因素的。这也是为什么东部地区交通发达,西部地区交通欠发达的根本原因。要知道,即便这样全国的高速公路依旧巨亏呢!所以,如果进出口这辆马车失速了,将可能导致投资和消费的失速,目前我们已经看到这种迹象了!三驾马车联动,并且发动机在于进出口。不过我们的进出口遭遇重重难关,前景堪忧。希望政府拿出有力措施,顺利实现我国的产业升级吧。2、金融行业供给严重过剩其实想想,金融机构其实和卖白菜是一样的,只是金融机构的主要商品是钱。目前来看,金融行业出现产能过剩。1、整体来看,我国金融业增加值占比过高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与中国财富传媒集团中国财富研究院联合发布《中国金融业高增长:逻辑与风险》,报告指出,近10年来我国金融业增加值占比翻了一番,从2005年的4%迅速攀升至2015年的8.44%——该数值不仅高于和等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也高于美国、等传统经济发达国家。需要关注的是,国家经济整体下行,实体经济持续走弱的情况下,金融业已经失去继续增长的支撑。那么,出现这种情况的唯一一种可能,就是金融业存在失衡,即资产业务做得太多,之前不能获得贷款的企业也争着抢着给贷款,最后换来市场的狂欢。目前来看,第一还款来源充足的企业有多少?多少企业是企业,多少企业是靠着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借新债还旧债。这也难怪各家金融机构的不良率惊人,以及近期各种大雷不断爆发了。2、人为造出来的资产荒最近大家都在感慨:做的越多,错的越多。其根本上还是大家资产业务做多了,好烂苹果都往筐里捡,导致上市场好苹果没了,坏苹果也不多了,更多是不能吃的。但是经营机构要吃饭,业务要发展,再从这里面挑业务做,你说会是什么结果?现在要做的应该是瘦身,应该是配合国家一起降杠杆,一起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可惜,这些我们虽然在做,但缺乏必要的魄力,做的远远不够。3、金融机构严重过剩现在国家已经建立多层次立体的金融体系,我们只看以营利为目的的金融机构,各种银行、信托、证券、保险、租赁、保理、财务公司等鳞次栉比。据显示,2017年7月数银监会所监管的银行类金融机构总数4475个,2017年末全国银行营业网点总数达到22.87万个,可以说金融机构遍地开花。在一二线城市,走两步一个银行,装的富丽堂皇。君不见,城市最好的口岸都被金融机构占领者。金融城或金融街,是这种情况的集中表现。但我脑子里面总是萦绕着一个画面:年的成都,走两步一个理财公司或者说小贷公司,最后一阵烟全倒闭了,留下一地鸡毛。4、金融人口严重过剩你去看看财经院校,每年录取分数线那叫一个高!尤其是名校的财经金融专业,分数高的吓人。大家都往财经这个专业上靠,导致每年给市场提供大量的高素质人才,但市场已经不需要这么多岗位了。君不见,北大清华照旧坐柜台,出国人才照旧做些填表收集材料的工作,我们经常看到一个专科生就能干的活,其实是教育背景极强的人在做,这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也是对人力资源的浪费。但谁叫这个活做着简单,但收入高呢?这样的岗位,专科生甚至连面试机会都没有的。整体来看,金融领域吸纳了大量的高端人才,并且很多人并没有发挥其价值。3、市场流动性问题关于流动性问题,我想说以下两点。1、各家金融机构的放款额度。大家知道,市场乱象和资产新规之前,资金大量空转,导致资金看上去多的不行。各家金融机构通过同业拆借、理财、逆回购、虚增存款、通道业务、交易所挂牌等方式,制造出资金市场繁荣的假象。前期,各家金融机构追着优质企业放贷款,因为额度根本用不完;现在,则是各家金融机构的放款额度极度紧张,甚至部分机构根本没有放款额度。很多优质企业也不再端着架子了,因为市场上资金太紧张了,这时候拿到钱最重要,成本是次要的了。某优质省级大国企,外部评级AAA,据悉发债成本高达6%/年。债券市场表现尤其明显。现在债券投资市场号称三看三不看:三看是看评级、期限、利率,三不看是不看民企、平台、房地产。评级高、期限短、收益高的非民企、平台、房地产客户,才是大家追逐的重点客户。数据显示,截至日,今年共有316只、总计1935.8亿元债券取消或推迟发行。2、我国M2增速大幅放缓在经济学中通常以M2来表示,其计算方法是社会流通货币总量加上活期存款以及定期存款与储蓄存款。M2不仅反映现实的购买力,还反映潜在的购买力。说白了,M2的增速就是货币总量注水的速度。M2增速越快,说明货币越宽松,货币的供给也越多。我国2017年之前,货币政策是稳健、从紧、适度宽松、稳健松紧适度,但M2始终保持高位。尤其是2009年,M2增速达到惊人的28.4%。并且整体来看,我国M2从2000年的13.2万亿增长至2017年的167.7万亿,增幅高达1170%,着实恐怖。而2017年,美国M2仅13.9万亿美元,按当时汇率1美元=6.5人民币,则M2为90.35万亿元人民币,远低于我国的167.7万亿。也因此,国家开始挤泡沫,去杠杆。这个路虽然很难走,但是条正道,方向也是正确的。但是,进入2017年以后,尤其是2017年4月份以后,市场明显感受到资金紧张的情况。目前市场大量暴雷,其实也是流动性紧张的一个表现。如果货币市场持续宽松,企业融资之路依旧很畅通,也不会发生目前的这些大型巨头企业违约的情况。至于这类企业自身的现金流管理问题我们暂且不问,但流动性对企业的冲击是我们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看到,2017年我国M2增速仅8.2%,创造2000年以后的新低,且是唯一一年低于10%的年份。目前,金融乱象、去杠杆已经纳入国家大事,国家致力于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因此,M2在这种情况下,保持低增速是一种常态化,不能寄托于央行继续防水。数据显示,4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73.77万亿元,同比增长8.3%,增速仍维持低位。4、不良资产高启不良资产问题,是金融机构永远的痛。不良资产,侵蚀金融机构利润,降低资金的使用效率,消耗资本金,流动性枯竭。目前,我国不良资产的处置手段相对有限,除了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各个省、直辖市、自治州都在积极建立自己的资产管理公司,但受限并不明显。因此,如果一家金融机构有不良,并且是大额不良的话,实在难熬。这类机构犹如身患癌症的病人,不良贷款率表示癌细胞扩散的程度,如果不良贷款高的话,相当于癌症晚期,难以救药。每当细细研究当下传统金融机构时,就会想起上世纪末的资产核销,不良剥离。当时银行的不良率高达25%~45%,更不用说其他金融机构了。可是,经过接近二十年的发展,金融业难道不是又到了这样一个十字关口?(回顾90年代银行不良率魅影技术性破产今日会重现吗?)我们仍以银行的不良率来分析。目前各家银行的不良率情况,已经在《揭开不良面纱,上市股份制银行资产质量大剖析》中有所分析。分析表明,2017年末我国上市股份制股市不良率在1.15%-2.14%,处于较低水平。这个数据是给大家看的。但作为银行工作者,笔者对这个数据的真实性严重怀疑。我们前面已经说了,这轮不良大潮来势汹涌,是个系统性的问题。其中主要是货币超发后快速收紧导致的流动性不足问题、前期无序竞争导致的内部管理缺失问题、行业过度集中在房地产领域、实体经济的恶化问题等,这不是某一家银行的问题。系统性的问题,就是全面性的问题。2014年,我刚刚入职的时候,就听客户经理就说:现在能还利息的客户就是好客户。是的,利息能够滚起走就已经很不错了。想还本金?有能力还本金的企业你舍得收贷款吗?现在,再想想你们手里的客户,多少是已经不良,多少在苟延残喘,多少说不定明天就要爆。2018年1月,银监会官网头条发布消息:为掩盖不良贷款,某股份制银行的某一级分行使出各种“财技”,向1493个空壳企业授信775亿元,换取相关企业出资承担该行不良贷款。大家想想,这只是一家分行啊,就闹出这么大的篓子。再者,降杠杆,很可能沦为暴力降杠杆。降杠杆,其实就是还负债,要么自己赚钱还,要么不还拉倒。现在来看,企业自己赚钱还贷款不太现实,因此很可能出现暴力降杠杆,即提高破产、重组等模式降杠杆,这样欠的钱就不用还了,或者打折还。君不见,一些大的企业刚性负债冻着上百亿甚至上千亿,几个降杠杆后,杠杆就降下来了。而这种模式相伴而生的是,企业的破产重组,也即不良的大面积爆发。可以说,不良资产犹如一座大山,深深压在金融机构的身上,让金融机构久久难以翻身。可叹的是,现在的监管环境和经济大环境,都不允许金融机构来场蜕变了。金融机构要和时间赛跑,才能避免被市场抛弃。金融机构不好了,最后会怎么样?大量裁员,大幅降薪。裁员是主动赶你走,降薪是逼你走。反正两个字:走你!二、金融人需要做哪些准备1、加强自我能力提升人有一技之长,才能不被企业和时代淘汰。因此,金融人需要加强自我能力的提升。这包括提高自己的学历、提高专业能力、提高与人相处的能力。没抽时间考个MBA甚至,考个CPA、FRM、CFA甚至中级经济师,不断思考自己与企业的关系、与领导的关系、与同事的关系。根据畅销书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成功人士的故事》提出的“1万小时定律”——要想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无论是音乐家、运动员、棋手,还是作案屡屡得手的惯犯,都需要至少1万小时的练习。多少人在践行着这条定律呢?怕只怕,一些人始终达不到1万小时定律,因为他在后面一直再重复前面的工作,也就是在某个时刻停滞不前了。这时候,需要个人勤思考,多总结,多动笔,多咨询,把注意力扩展到工作之外的领域。你的视野决定你的事业!最后,尤其要提高自己不可替代能力的培养。你在一家单位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殊不知其他单位已经将这部分工作外包出去了。你在这个工作上花再大力气去能力,都不及你培养其他一个不可替代的能力。2、找准自己的定位金融业好的时候,金融业属于“赚钱赚的不好意思”、“躺着赚钱”,金融人没必要思考定位问题,反正都能赚到高薪。而如今,行业没落时期,个人要找准自己的定位。金融机构对待人力资源的时候,也会由粗放专项精细化,比如一个人的资源优势、专业水平、工作承压能力等是对符合履职能力的要求。自我定位不准的人,很可能成为第一批被裁员的人。因此,个人要根据自己的性格、专业、目标等因素,确定自己要做的工作。你是要做前台,还是中后台。做中台是做审批、审计、出账、贷后、财务还是其他岗位,差别都很大。想清楚你想要什么,再去决定你要干什么。3、保持离开体制的能力行业好的时候,轻轻松松就赚了很多钱。不过,千万别把平台赋予你的价值,当成自己的价值。你做前台,跟着一个好领导,领导给你分了费用,金额也不小。你平时把工作按时按量做完了,你以为这就完了?要是领导不想要你了呢,要是你与同事相处不好想走了呢,要是你们部门大量业务开始不良了呢,你该怎么办?如果你前期写写材料,轻轻松松拿了很多钱,但是对于信贷知识、调查手段、贷审会汇报技巧等缺乏深入学习,你很可能难以找到一个肯接受自己的下家。保持离开体制的能力,就要多学习,多思考。这个过程,也是自我提高的过程。你提高了自己的能力,可以更好地完成领导交给你的任务;当你的付出超过你的所得的时候,你可以有主动选择权,因为你有这样能力去选择,而不是被别人选择。4、做好随时失业的心理准备做好随时失业的心理准备,是告诉你要保持危机意识。不能让自己成为井底之蛙,更不能让自己沦为清水煮青蛙,不断在中后台的死工资中消耗生命。做好随时失业的准备,你就有很多的动力去学习。毕竟,谁都怕失业。大家上有老,下有小,要养家养车养房养娃,压力都很大。有压力不怕,压力可以变成动力。但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你已经为失业做好充分准备,如提高个人能力,提高不可替代能力,或为下一份工作做准备,那么即便失业降临在你身上也无大碍。但如果你什么都没准备,突然单位告知要辞退你,估计你会有一种天崩地裂的感觉。这就是差别!最新评论中新商业在线,汇集最新商业信息。相关新闻举报文章标题党谣言内容差色情旧闻广告劣质源反动封建迷信错别字多其他确认取消举报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女孩子纹身是不是不好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