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育教学论文文范文:浅谈如何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

→ 科研论文: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科研论文: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来源:& 作者:
科研论文: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摘要:  幼儿时期是一个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个性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到:"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好比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荣滋长;否则,幼年受了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材"。幼儿期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性格的关键时期。要进行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可以通过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寓行为习惯培养于生活和活动中,“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使儿童真正会做。” 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幼儿& 良好习惯&& 培养&   幼儿时期是形成习惯的关键时期,陶行知先生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指出,幼儿时期是人格和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他在《创设乡村稚园室言书》一文中写道:“从福禄贝尔发明幼儿园以来,世人渐渐的觉得幼儿教育之重要;蒙台梭利毕业研究幼儿教育以来,世人渐渐的觉得幼稚园之效力;儿童学者告诉我们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的好,以后只顾顺着他继长增高的培养上去,自然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倘若培养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定了不易变。”习惯要在生活中培养,陶行知先生在改造中国教育的实践中提出了生活教育的理论,他主张各种知识最好在生活中进行,习惯培养更应该如此,他在《生活即教育》一文中写道"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 ,即生活无时不含教育的意义。"因此,我们说:生活即教育,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随手抓来,都是活书、都是学问、都是本领……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即是学校,生活即是教育。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重视幼儿卫生习惯的培养十分有必要。   一、抒情歌曲般的语言规范幼儿行为,优美流畅,善于更正小女生的不良行为习惯。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在陶行知先生看来,生活与教育的关系是天然的、密不可分的,教育应当为生活所有,为生活所必须,教育的目的应当是使生活发生有意义的变化。&   萌萌是个爱漂亮的小姑娘,但是由于爷爷奶奶带的缘故。生活自理能力较弱,在家里吃饭的时候还都是奶奶喂饭,导致在幼儿园自己吃饭的时候经常会将饭菜掉在衣领上,有时候还会将饭碗给打翻。   针对她的情况,我与她的爷爷奶奶沟通无果后,我将目光投向了萌萌自己,抓住她爱美的这个特征,饭前在洗手间,我和她交流聊天夸奖她衣服的干净,肯定是一个很能干的小姑娘。在吃饭的时候提醒孩子们正确吃饭的方法,这个时候我就看到萌萌一步一步按照我的方法,一手端着饭碗,一手拿着勺子,吃饭的时候嘴巴靠近勺子,尽量让米饭还掉在碗里,当天我就发现她衣领上的米饭粒少了许多。   经过一阵时间的鼓励和提醒,现在的萌萌的生活自理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队列歌曲的节奏鲜明有力,不可更改的规则。   生活化的游戏在我们的身边无所不在,把生活化的游戏融入到托班幼儿的教育中,只有这样,规则才能让孩子们轻松接受。在今后的教育中,我们应更加深刻的进行生活化的游戏教育,追求游戏与生活的自然结合,这种结合能使幼儿在生活中快乐地生活,在生活中快乐地游戏,因此要求我们关注幼儿自己的生活,关注幼儿感兴趣的生活,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更充实的生活,觉得更亲切、更有趣。   阅读是一种很好的生活习惯,可是每次和孩子们去阅览室看书的时候,总是会有三三两两的讲话声。起初,我总是提醒孩子们阅览室的规则,并且特地去图书馆给孩子们摄了图书馆里的视频播放给孩子们观看,让他们深刻感受阅览室的气氛。   可是我发现,这样的方法并没有起太大的作用,只有些许孩子改正了,而那些相对调皮好动的孩子依然我行我素的在聊天、讲话。无论我怎么提醒,不出三分钟,一定又回到原样。 针对这样的问题,我想了很久,有时候换种方法,这样会比传统的说教更容易唤起幼儿的共鸣。在一次的阅览室活动中,我打开手机里的摄像,对着安静的孩子拍拍,又将镜头瞄向那些讲话的孩子。回班后,我将视频转接到(http://www.geren-jianli.org/html/9.asp)电脑上,播放给孩子们看,这一次,我发现,看的过程中,居然没有任何人讲话,当看完后,我问他们,你刚才看到了什么?对比老师上次播放的阅览室,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当我已这样的方法让孩子们从感官直接感受、对比后,他们的感悟也比较深刻,在他们有所感悟的时候,我又鼓励孩子在阅览后选取最认真的小老师,将自己觉得很好的书籍带回班讲给小伙伴们听,从而又提高了孩子们认真阅读的积极性。   三、舞蹈歌曲般的欢快、节奏方正,感受教师带来的榜样作用。   良好的卫生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必须长期坚持,潜移默化,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作为他们学习、生活中的引导者,首先成为他们最易跟从模仿的对象。因此,"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为此,我们首先从教师自身的生活习惯抓起,要求幼儿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做幼儿的表率。在个人卫生方面,杜绝了留长指甲、饭前不洗手、用脏手抓东西吃、吃东西后不漱口等陋习;在保持外部环境卫生方面,也注意到了乱丢果皮纸屑及随地吐痰的不良影响,都牢记把垃圾扔入箱、吐痰入盂,过去常有倒剩菜剩饭的现象也不见了,操场上带班活动后乱丢的器械也能及时整理好。通过这一阶段的活动,教师们时时、处处以自己的模范表率影响着幼儿,对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因此,我们十分注意在日常社会的各个环节中对幼儿进行卫生习惯的培养,在盥洗之前,教育幼儿饭前便后要洗手,防止病从口入。进餐时提醒他们不挑食,桌面、地面不掉饭菜,保持清洁;饭后记着漱口,不做剧烈运动。午睡时注意动作轻、说话轻,按时睡觉、起床,不要影响到他人,游戏手工时,把碎纸屑扔入纸篓,活动结束后自己整理教、玩具,锻炼后不猛喝开水等。在各种活动中,使幼儿通过好习惯带来的好处和坏习惯造成的坏处进行对比,亲身体验到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四、颂歌般的音域宽广,巩固了家园合作的必要性。   家园合作也是促使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方法。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靠教师单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它需要多方面的配合,特别是家园的配合,才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通过经常与家长互相交流,引起家长意识到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家园联系栏的作用,帮助家长树立正确教育观和教育态度、方法,改进家庭教育的方法,发挥家教优势,给幼儿以积极良好的影响。家长还要成为幼儿习惯培养教育的检查者和监督者,配合教师一起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陶行知认为:"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对于家长而言也应如此,常言说"言传不如身教",家长的榜样作用在孩子的心目中也是非常重要的,父母的言行,思想观念和文化修养时时刻刻影响着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形将对孩子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涉到方方面面,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我们对于儿童有两种极端的心理,都于儿童有害。一是忽视;二是期望太切。"在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上,"忽视"是决不可取的,但也不能期望习惯养成的一促而就,还得尊重幼儿的特点,正视养成过程中的不断反复。因此,对孩子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我们更需要多一些宽容和鼓励,多一份耐心和爱心,多一些细心和关心。 参考文献: (1)方明编&& 《陶行知教育名篇》&&&& 教育科学出版社& 1月 (2)李冰晖&&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第7期 (3)陶行知 《陶行知文集》 江苏教育出版社& 6月 (4)雷玲 《教师要学陶行知》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2月出版 &
篇:科研论文: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相关新闻 & &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本周热门内容&星论文网:致力于各类论文代写、论文发表、代写代发论文服务
> >>查看论文
青年志愿服务――拓宽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途径
本站编辑:admin
  摘 要 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成长成才,更关系到党和国家乃至整个民族前途和命运,当代大学生人格教育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如何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大学生健康人格培育,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文章以高校青年志愿服务为出发点,对青年志愿服务在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方面的作用进行了分析,为新形势下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提出了新方法。
  关键词 青年志愿服务 健康人格培养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Youth Volunteer Service, Broaden the Ways to Develop
  Students' Healthy Personality
  ZHAO Li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405)
  Abstract Students' healthy personality is not only related to personal growth and success, and it's also related to the party and the country's future and destiny of the whole nation, college students character education is facing new situations and new problems, how to further strengthen and improve the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to cultivate character, is a item urgent task. Article for college youth voluntary service as a starting point for youth voluntary service in the college's role in health and personality were analyzed for the new situation, proposed a new approach for students to develop healthy personality.
  Key words you develop way
  蔡元培先生曾说过:“盖国民而无完全人格,欲国家之兴隆,非但不可得,且有衰亡之虑焉。造就完全人格,使国家隆盛而不衰亡,真所谓爱国矣。完全人格,男女一也。”大学生是未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主要力量,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人格是否健康不但关系到个人的成长和长才,更关系到国家的希望与民族的未来,所以培养他们的健康人格,已经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工程,在新的形势下,广大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改进工作方式,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人格。
  1 新时期大学生的人格特征
  当代大学生是在经济条件富足,家长百般呵护,升学压力巨大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自我意识强,自我评价高。受外界环境以及其他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在人格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当他们走出家长的庇护伞进入大学开始独立,开始群居时,人格危机表现得越来越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自我意识强,集体观念弱
  现代的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沉浸在家长们百般呵护,众星捧月的幸福中,某些家长将他们作为家庭的轴心,给予特殊的家庭地位,致使他们“自我意识”的痕迹非常明显。他们在家庭中缺少与兄弟姐妹以及同龄伙伴相互影响,相互帮扶的教育因素,造成许多学生形成自私、任性、不善于与他人相处的性格特点。因为从小就养成了“自我为中心”的习惯,他们只会想到自己的感受,从来不考虑他人或集体的利益, 进入大学之后,对班级活动不感兴趣,对集体荣誉漠不关心,缺乏社会责任意识。
  1.2 功利主义强,道德意识弱
  在市场经济利益趋动和利益多元化的社会现实下,许多大学生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对个人荣誉的追求成为校园生活的主流。“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世人所畏唯势,所重唯利”……被很多大学生所追捧。有些同学参加集体活动之前会问,综合测评会加分吗?有些同学在参加班干竞选之前也会问,综合测评加几分?他们关心自己的多,关心他人的少,踩踏草坪的多,爱护环境的少;自习室里霸占座位的多,随手关灯的少;饭堂里插队买饭的多,节约饭菜的少;上车抢座位的多,主动让位的少。他们忽视思想道德素质的修养,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利他行为,充分体现了部分大学生的功利性强和道德意识的严重匮乏。
  1.3 学习能力强,心理素质弱
  现代大学生都是经过考试层层选拔出来的,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应试技巧。他们从小就能应对各种各样的比赛,应对各种各样的考试,这也是家长们关注的重心,但他们的身心是否健康,他们的人格是否健全却往往被忽略,渐渐形成了学习能力强、心理素质差的局面。大学期间他们会独立面临一系列的人生重大课题,如专业知识的学习、交友恋爱、择业就职等,并且竞争对手都非常优秀,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因为他们以前都是佼佼者,在学业的道路上都是一帆风顺的,面对遇到的不如意,一直骄傲,自信的他们很难接受现实,情绪波动大,往往会出现抑郁、脾气暴躁,焦虑等,妨碍正常的人际关系,甚至会发生一幕幕让人惋惜,让人震惊的校园悲剧。
  2 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重大意义
  所谓健康人格是指人格和谐、全面、健康的发展,人格处于健康状态,是与社会环境相适应,为其他社会成员所接受而又充分展现主体个性特征的人格模式。蔡元培先生说:“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使仅为灌输知识,练习技能之作用,而不贯之以思想,则是机械之教育,非所以施于人类也。”在大学生这个人格成长的关键阶段,对大学生进行健康人格的塑造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而,它关系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直接影响大学生的终身前途和终身发展模式;另一方面,它关系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成败,关系着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合格的人才保障,关系着国家的兴衰与民族的未来。
  3 青年志愿服务在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有效的拓宽了健康人格培养途径
  青年志愿服务是校园之外的实践平台,是实现大学生社会化的途径和手段。大学生通过参加青年志愿活动可以淡化自我意识,培养利他意识、团队合作能力以及承受挫折的能力,有效的拓宽了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思路,提高了健康人格培养的有效性。
  (1)志愿服务搭建社会服务的平台, 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有研究者将志愿者定义为:“志愿者是指那些具有志愿精神,能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人,或者说是不为报酬而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人。”而志愿精神是“指一种自愿的、不为报酬和收入而参与推动人类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完善社区工作的精神,是公众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志愿服务作为联系学校与社会的桥梁和纽带,为大学生搭建了服务社会的平台,在服务活动中,志愿者承担了诸如扶贫济困、帮孤助残、服务社会、大赛实施等一系列工作。这种实践活动可以激发青年大学生关心社会,并通过社会参与和付出的过程,贡献个人的才能,淡化个人意识,解决社会问题,满足社会需求,并实践对社会的责任感。有些志愿服务,他们的行为代表的不是个人,而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他们做的好与坏,关乎中国形象的好与坏,这就要求他们要具备很强的国家荣誉感和集体荣誉感,志愿者通过热情的微笑和周到的服务,得到社会各界的夸奖和肯定,这种夸奖肯定了他们的个人行为和价值,并且大大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心,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塑造和影响,这种人格塑造是课堂上任何形式的思想灌输所无法比及的。
  (2)志愿服务弘扬奉献友爱的精神,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利他行为和道德意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市场经济在给社会带来繁荣和发展的同时,也对大学生的健康人格产生着各种各样的影响,在商品化信息的重重包围下,单一化的人格培养模式不能适应新的社会现实,志愿服务作为一种人格塑造的新模式,受到高度关注。志愿服务具有公益性、无偿性的特点,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它是一项需要倾注感情和精力的事业,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在这样条件下,他们基于个人自主自愿自觉的精神,参加志愿服务的活动,本身即是一种很高的觉悟,具备一定的道德品质。通过志愿服务,他们关心别人,爱护公物,举止文明,帮残助困,他们能够深刻理解自己的个人价值和社会责任,能够充分享受助人为乐的满足感和他人赞誉的优越感,这种价值体验会进一步升华道德情操,提高道德意识,坚定道德意志,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不断追求精神的充实,形成人格教育的良性循环,实现从功利主义向利他行为的转变,优化人格品质。正如托克维尔所说,对公共利益和社会福利的增进不是靠强迫和说教,而是大众在正确追求个人利益过程中的结果,它是一种内生动力的外溢结果,较命令强迫和动员说教更具持久长效性。
  (3)志愿服务丰富品味生活的阅历,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坚韧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还不是很强,他们学习能力强,心理素质差,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些学生面对问题常有不适感、压抑感,甚至焦虑感,挫折承受能力弱,经不起失败的打击,产生心理问题,出现人格障碍。志愿服务是一项有组织,开放性的活动,能够丰富大学生品味生活、体验生活的阅历,增加人与人沟通合作的机会,能够提前实现大学生的社会化。首先,志愿服务的开放性,能够帮助大学生舒缓心情,调整心态。志愿服务是一项开放性的活动,增强了个人与他人的人际关系互动,作为同一战壕中的战友,志愿者们会经常交流工作经验,分享胜利喜悦,遇到烦闷的事情,他们会互相倾诉,相互安慰,从而缓解不良情绪,促进心理健康。其次,志愿服务的艰苦性,能够磨练大学生的意志,养成健康的人格素质。志愿服务是一项高尚的事业,同时也是一份艰苦的事业,有些志愿服务并不像参加奥运会、世博会那样耀眼夺目,而是去条件恶劣的山区……意想不到的困难,丰富大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提高他们对社会的认识,锻炼他们抗打击能力,有助于培养他们挫折承受能力和坚韧不拨的意志。最后,志愿服务的对象能够产生榜样示范效应。在志愿活动中,大学生会遇到很多坚强的帮扶对象,如汶川5 12大地震中的受灾群众,他们虽然经济上需要社会的援助,但他们的精神却无比强大,令人钦佩。面对丧失亲人的痛苦,他们没有失去活下去的勇气,身陷残疾,却仍能微笑着面对生活,他们对于大学生志愿者来说是一种榜样,一种力量,他们的坚强会影响志愿者的一生,并让志愿者们懂得:无论遇到任何困难,都不能轻言放弃。
  实践证明,青年志愿服务已经成为新时期高校健康人格培养的有效载体,成为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手段。我们应该不断丰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的内涵,不断推进志愿服务工作日常化、规范化,使高校青年志愿者活动持续健康稳步发展,更好地发挥其特有的健康人格的培育功能。
  参考文献
  [1] 陈竞秀.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模式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49.
  [2] 吕平.论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功利主义倾向[J].大学?研究与评价,-85.
  [3] 刘颖.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62-65.
  [4] 陈琨.高校大学生志愿者行动的价值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34.
  [5] 黄丹琳.深化高校青年志愿服务拓宽思想政治教育途径[J].洛阳师范学院,):165-167.
本文出自:http://www.starlunwen.net/jiaoyujiaoxue/152004.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教育教学论文:
Copyright ©
www.starlunwe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星论文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号 | 主营:、 | 服务热线:400-803-;| 企业QQ: | 浅谈积极心理学在高校学生思想教育中的运用 - 大地彩票网
浅谈积极心理学在高校学生思想教育中的运用
  2016年考试将在5月底举行,参加考试通过的人员想获得硕士学位,不管是哪一个学员,都必须要创作的论文。为了帮助大家对心理学在职研究生论文有一定了解,老师为大家整理如下,以供参考:
  【摘 要】 积极心理学致力于激发人类积极的情绪体验、个性品质、心理过程以及天才的培养,因而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入积极心理学的举措是: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形成良好校风;提高教师素质,积极开展学生管理;发挥家庭作用,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不断完善社会制度,提供积极心理大环境。
  【关键词】 大学生;思想教育;积极心理学;引入;意义;举措
  一、积极心理学的实质
  积极心理学兴起于90年代后期,由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美国心理学会前主席MartinE.Pesilgmnan提出。它是指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种需要会激发人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积极心理学利用这些内在资源来帮助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赋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并以此获得美好的生活。[1]在此之前马斯洛、罗杰斯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思想中蕴含了积极心理学的内容,他们认为每个人都有内在的趋向于自我实现的需求,总体来说,“人的基本特征不是敌意、破坏、反社会或邪恶的,而是积极向善的,恶是由后天环境压抑导致的?!盵2]
  积极心理学将传统心理学称为消极心理学,因为传统心理学侧重“治疗”,是以纠正人的弱点为主的病理学模式,研究的对象心理学中的“病人”,主要采取实验室方法进行研究,积极心理学认为人可以分为病人、普通人和有天赋的人,我们不仅要研究如何治疗病人,还要着重研究普通人和有天赋的人,它将科学心理学拉回现实生活中,采取人文方法研究如何丰富普通、健康人的内心生活世界、培养有天赋的人,侧重“培养”。
  积极心理学的实质是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品质,对个人而言,一方面,它研究的是积极品质如乐观、宽容、善良、勇气等,另一方面研究的是积极情绪,如满足感、幸福感等,以此来缓冲心理问题;对社会而言,它研究如何创造好的社会环境促使个体发挥积极层面,实现社会和谐,如社会制度、职业伦理等。
  二、大学生管理对积极心理教育的需求
  积极心理教育利于提高大学生身心素质。许多父母因为生活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因而非常关注大学生的物质需要,但常常忽视了大学生的精神需要,部分大学生尤其是独生子女缺少幸福、希望、信心、兴趣、快乐、宽容和满意等积极品质,焦虑、抑郁、嫉妒、自卑、猜疑、心灵闭锁等心理问题越来越多,传统心理学注重问题解决的研究容易使学生形成思想误区,认为去做心理咨询的是心理有问题的学生才去做的事情,因而对心理学及心理咨询拒而远之?;??睦硌Ц?刈⑷诵缘幕???,让学生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它可以帮助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内在的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解决问题,并从自身经历中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另外,心理与身体是相互作用的,积极情绪有利于预防疾病和患者康复,因而更利于学生生理健康?!霸诿娑匝沽κ录??,自我报告通常处于积极情绪状态的人更不易生病;而对于病人,那些处于积极情绪的人更愿意接受医生的建议、配合治疗并进行锻炼”,[3]
  积极心理学利于构建和谐集体。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在一定的集体中生活、学习、工作和从事其他活动,每个人都是班级、学?;蛏缁岬囊桓鱿赴?,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不应脱离社会系统?;??睦硌?ü?源笱???逍拍?、集体目标的教育“使不同价值取向和目标需求不同的个体能按一定的组织规则结合在一起,并在多元的价值取向中找到共同的需要和价值目标?!盵4]以此来确保大学生为了共同的目标奋斗,降低班级、校园管理的内部损耗。同时,利于形成大学生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氛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利于构建和谐班级、和谐校园。同时在和谐班级、校园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必然会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做出贡献。
  三、积极心理学在高校学生思想教育中的引入
  1、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形成良好校风
  积极心理学是大学生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渠道,高校要充分利用这种途径。高校做好学校的硬件及软件的建设,让学生生活在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中,打造良好的校风和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文化,以活动为载体开展阅读、体育活动、音乐活动、科技大赛等活动,丰富大学生生活,以微博、微信、网络为媒介潜移默化的给学生传递正能量。有条件的学?;箍梢钥?杌??睦硌?喙乜纬?,培养大学生自我及朋辈教育的能力,强化其人格中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2、提高教师素质,在大学生管理中的应用积极心理学
  大学生的心理教育不应再以重点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作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工作理念,应把积极心理学的新理念注入到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之中。注重搭建心理咨询中心、心理辅导员、学生心理联络员三级心理教育队伍,使其了解自身职责,形成积极向上、心情愉悦的心理品质,通过开展各项活动向其他同学传递积极情绪、引导其他大学生探索积极的心理能量,营建友爱互助的氛围。教师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学生心理的发展,日常生活中教师应注重培养智慧、仁爱、勇气、正义、节制、宽恕、真诚、热情、民主、乐观等积极人格品质,增加个人积极情绪,以向上的姿态感染大学生的内心世界。
  3、发挥家庭的作用,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
  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氛围、父母对孩子的期望等对子女的积极情绪、积极品质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在教养方式上,专制的父母塑造的孩子易胆小、顺从、被动、冷漠,民主的父母塑造的孩子宽容、阳光;在家庭氛围上,父母离异、家庭不和会造成孩子不善于与人交往、自卑、嫉妒、逆反等不良心理反应;在温暖的氛围中成长的孩子才有能量去温暖别人。另外,父母对孩子要有适度的期望,期望过高会加深孩子的心理负担。总而言之,父母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掌握教育学和心理学基本知识,采用正确的教育艺术、丰富的教育内容,满足孩子的精神需求,同时要以身作则,为孩子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4、不断完善社会制度,提供积极心理大环境
  每个人都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生存,一个人心理的形成离不开他生活的社会?!盎??睦硌?枰?酆峡疾炝己玫纳缁?、积极的社区以及积极的组织对人的积极品质的影响,发展着的社会背景培养着人的素质,社会关系、文化规范与家庭背景在人的心理发展中具有重要影响?!盵5]因此,社会也应该不断的完善自身政治、经济、文化制度,为大学生积极心理的形成提供有利的大环境。
  【注 释】
  [1] 顾群,杨平.中国的大学课堂需要积极心理学[J].成人教育,2010(08).
  [2] 张艳红.积极心理学在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4(12).
  [3] 李金珍.积极心理学―一种新的研究方向[J].心理科学进展 2003(3).
  [4] 贺喜秀.积极心理学的哲学基础探究[D].中南大学,2008.
  [5] 苗元江,余嘉元.积极心理学:理念与行动[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上一篇: 下一篇:
24小时热闻
010203040506
热门院校热门专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浅谈语文教学论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