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博士毕业论文后记要后记

为什么学位论文最后要有个后记致谢? - 知乎有问题,上知乎。知乎作为中文互联网最大的知识分享平台,以「知识连接一切」为愿景,致力于构建一个人人都可以便捷接入的知识分享网络,让人们便捷地与世界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发现更大的世界。298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0,201分享邀请回答2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有一种感恩,无法言语——博士论文后记--《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有一种感恩,无法言语——博士论文后记
【摘要】:正今天,雨过天晴的南京呈现出少有的明净。突然想提笔写"后记"了。博士论文早已定稿,但"后记"迟迟没有动笔。三年来,在家与南京大学之间来回奔波,总有熟悉的人和事等着我,也就少了一份离愁别绪,一时还没有找到离开的感觉。就在昨天,当我踏进空荡的宿舍,再也没有室友一声"张姐,你回来啦"的欢呼时,我才意识到,也到了我该离开南大的时候了……三年的博士生活,痛并快乐着。现在细细想来,原来一切的人和事,都是那样令人感动。我是一个
【作者单位】:
【分类号】:I267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朱静;[J];中国比较文学;2005年02期
奕平;;[J];人民教育;1975年05期
;[J];文史知识;1995年02期
姜涛;[J];近代史研究;2000年06期
张和龙;;[J];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08年02期
蒋宇弘;;[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王永祥;[J];河北学刊;1983年02期
Н.Н.伊万诺娃;Л.В.克留契柯夫;张曙光;;[J];哲学译丛;1983年05期
黄克剑;[J];哲学研究;1987年06期
姚安泽;[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金彤;曹向群;;[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A];中国古典文献学丛刊(第八卷)[C];2012年
;[A];海南生物技术研究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12年版)[C];2012年
侯惠勤;;[A];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教学高级研讨班会议论文集[C];2007年
杨志;;[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1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特约记者 葛涛;[N];中华读书报;2003年
熊丙奇;[N];联合时报;2012年
本报记者 祝晓风 特约记者 张涛;[N];中华读书报;2003年
德国哥廷根大学法学院
现供职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张文婷;[N];检察日报;2010年
张武明;[N];江西日报;2012年
邱兆祥;[N];光明日报;2006年
魏寿昆;[N];人民日报;2006年
王德光;[N];承德日报;2009年
朱永杰 吴龙贵 朱四倍 张永琪;[N];中国改革报;2009年
孟成民;[N];广东科技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晓曼;[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李光;[D];山东大学;2012年
俞娜;[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宋迎;[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顾偲;[D];云南大学;2014年
毕怀;[D];东华大学;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发博士论文后记纪念一下——我为什么要“熬”这个题目?(1)
(2010年)六月中旬顺利通过论文答辩,就基本完成了论文的写作。虽然早就计划写个后记,作为对“熬论文”这段痛并快乐着的经历的纪念,作为对在北大这段求学和工作生涯的一个小结,也借机表达对所有关心和帮助过自己的人的感恩。但就是这段作为结尾的文字,却迟迟未能下笔。或许是因为从紧张到几近崩溃的状态中终于走出来,紧崩的神经突然松懈,一下子不能适应,确切地说应该说是害怕,继续在电脑前聚精会神地码字;或许是因为一直担心论文不合格,却最终能够得到了匿名评审专家和答辩老师们的欣赏和鼓励,仍然沉浸在这个“意外”带来的兴奋中;也或者因为这是二十五年学生生涯的最后一份作业的结尾,生怕自己文笔太拙劣,无法尽诉。
当我确定将健康绩效和医疗卫生制度之间的关系作为论文主题,呈现给大家的是一个包含了三个乍一看没有直接联系的医疗卫生体制的研究框架时,很多老师和朋友为我这篇论文的前景担忧,我理解这份担忧出于两个原因:一是用这样一个框架,能否做出一篇符合当前认可的经济学规范的论文;二是对于这些社会争论的热点问题和前瞻问题,我是否有能力去驾驭和阐述清楚。但我近乎固执地坚持要做这样一个所谓的“大题目”,不仅是因为受到自己个性中或多或少带有一点的完美主义的唆使——要么不做,要么做好,哪怕是有些“不知死活”;更主要是因为这些问题都是在我们多年的调研和观察中总结得出的,都涉及医改的关键和难点,我的导师李玲老师和我深知研究这些问题的意义所在,愿意为之冒一次险。
最早思考医疗卫生体系的绩效,缘于我2004年上半年参加“优化北京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课题的研究,这个课题由胡大源、李玲、杨壮、周其仁四位老师领衔,BiMBA的毕业生周谦和我是主要的实施助手,蒋承、刘海燕、时安安、王敬媛、杨柏龄等其他李老师第一批的研究生以及当时还在读本科的江宇等同学都参加了研究。当时李玲老师带领我们提出了“市场失灵”和“政府失职”共同导致“看病贵、看病难”问题的分析框架。可以想象,在研究过程中,几位老师之间思想的碰撞,产生了很多智慧的火花。即使是我们这些助研之间,也同样有精彩的讨论,很多个晚上,我们在万众楼大教室争的面红耳赤。因此,这个框架确实综合考虑了多方面的因素。也正是在这个框架中,分析了医疗卫生领域的宏观绩效和微观绩效的区分,强调医疗卫生领域的改革不能简单等同于国有企业改革。大面积亏损是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因此“扭亏为盈”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目标之一,但是医改的背景并不是医院大面积亏损,至少绝大多数三甲医院并不缺乏发展能力,因此优化资源配置是政策的重点。医疗卫生体系最根本的目标是要维护和促进健康,也就是提高宏观的社会效率,“医院赚更多的钱”这样的微观效率显然不应该成为医改的核心目标。而从长远来看,控制费用,包括控制医院赚更多的钱反而是医改的核心目标之一。所以,我把健康改善和费用控制作为论文所关注的医疗卫生体系绩效的两个主要方面。
对医疗卫生制度比较深入的思考,集中在2007年上半年参加北京大学“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设计”课题研究那段时间。这个课题是国务院医改协调领导小组委托北京大学进行的。2月份的文件共委托了六个单位,除了北京大学,还有复旦大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和麦肯锡公司。但在5月30日钓鱼台国宾馆课题“过堂”的时候,又增加了人民大学、北师大和中金公司三个汇报。3月学校成立了由林建华副校长为组长,经济、管理、公卫、政管、社会、工学等多个院系的老师为成员的课题组,这些观点并不完全一致的专家在北大社科部萧群老师的组织下,举行了多次讨论会,一些北大附属医院的院长也参加了讨论,李玲老师负责统稿。正如媒体所报道的那样,北大课题组内部有很激烈的争论,以至于到需要执笔的时候,仍然无法达成共识,最后在邱泽奇老师的提议下,由两位老师分别提交一个版本。这就是外界传言的北大有两套方案的由来。但最终,只有李玲老师完成了方案,因此,北大版医改方案也只有一个版本。实际上,从接受任务开始,李玲老师所带领的CCER卫生经济研究小组就已经开展课题的研究,当时李老师的研究生江宇、周科、蒋承、史晨等,以及当时还没进入CCER的王敏瑶、李明强、曾垚和胡赟之等都参加了研究,他们中很多现在都毕业了。我也是这个我们自谑为“草台班子”的一员,并负责协调和统稿。这段经历对我们的成长都有很大的帮助。能够参与这样一个研究课题,无疑是令人兴奋的,但面临如此重大的一个课题,任务也是无比艰巨的。好在李玲老师之前带领我们开展的多项课题研究已经积累了大量调研资料,对中国医疗卫生领域所存在的问题有比较系统的分析。我们又集中对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医改过程和医改方案进行梳理和分析,也向一些李老师在北大医院院长课程班上的院长学员和其他专家征求了意见。特别要感谢现在担任台湾“中央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的罗纪琼教授,她是台湾1995年全民健保改革方案设计的主要成员之一。当时李老师让我给罗教授写了一封邮件,请教台湾医改经验,她很快回复并给我们快递了台湾全民健保改革方案的摘要版和详细规划,这些资料给我们设计方案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医改是世界难题,其难点之一就是医疗卫生体系是一个复杂的体系,涉及到很多方面,如何从中梳理出关键点,从而涉及改革的抓手,是当时思考最多的问题。李玲老师提出中国的医改要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战略高度制定保障国民健康的基本制度,这个制度包括五大支柱体系,即筹资保障、服务提供、监督管理三个核心体系和药品器械、人才培养两个关键配套体系。这成为我们进行方案设计的重点。我在论文中阐述的医疗卫生制度也是沿着这个框架,分析从资金筹集到服务提供过程中,影响资金流和服务流的三个关键体制。实际上,原计划还要分析资金从支付方(个人、政府或者保险公司)流向服务提供方的制度安排,也就是支付制度,这也是医改中极为关键的一个环节,而且这样就可以把资金流转的全过程都描绘出来。但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能够形成完整的分析逻辑,最后李老师建议暂时不把这一章纳入论文框架。
(文中所提及事件为个人观察,文责自负)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苹果/安卓/wp
学科带头人
学科带头人
积分 4883, 距离下一级还需 942 积分
权限: 自定义头衔, 签名中使用图片, 隐身, 设置帖子权限, 设置回复可见
道具: 涂鸦板, 彩虹炫, 雷达卡, 热点灯, 显身卡, 匿名卡, 金钱卡, 抢沙发, 变色卡, 提升卡, 沉默卡, 千斤顶
购买后可立即获得
权限: 隐身
道具: 金钱卡, 变色卡, 彩虹炫, 雷达卡, 热点灯, 涂鸦板
哼哼签到天数: 1 天连续签到: 1 天[LV.1]初来乍到
最牛博士论文后记:往事如昨,历历在目
苏东坡说,人生识字忧患始。从6岁正式走进学校起,我便在这条“不归路”上渐行渐远。
习大大说,人生就像扣扣子。当我第一颗扣子就扣错时,剩下的一排扣子不得不一错到底。
成长就是一个不断发现自己被欺骗的残酷觉醒历程。22年后的今天,当我向即将结束的学生时代挥手道别时,却突然发现自己如同《肖生克的救赎》中Brooks一样:坐了几十年的牢,对外面的世界无所适从!
不是我不明白,是这世界变化快。蓦然回首,当年的小伙伴们早已为人父母,90后们各种小清新大行其道,当00后们开始招摇过市“晒”幸福时,我仍终日皓首穷经,绕着操场“晒”太阳。
在一个地方太久,时间像似静止,感官愈渐麻木。年复一年,记不清迎来送往了多少战友们;日复一日,每一个熟悉的地方不停地重复着昨天的故事。像是在听歌——单曲循环的节奏!也只有在每年新生入学季,方能感受到一丝动静。当一排排稚嫩的脸庞,伴随着撕心裂肺的呼号声迎面袭来时,突然意识到又过了一年,不禁想起多年前的自己:哥,也曾年轻过!
盲评稿交了,毕业的脚步声更真切了。忙里偷闲,理一理思绪,缓一缓压抑,只想大吼一声“我去”!——来纪念一下博士数载上下求索的荆棘岁月、军校十年执着奋斗的斑驳青春!
十年前,十八岁的我第一次远行,那时的江城还只是想象中的黄鹤楼;十年后,双脚遍及武汉两江三镇,热干面已经融入了我的生活。十年间,变化的不止是年龄,还有认知、视野和心境。
十八岁到二十八岁,人生最绚烂的十年。院校的生活不够多彩,甚至有些枯燥,但也弥足珍贵。期间,有过发愤忘食,也曾乐以忘忧,但更多的是“三点加一线、直线加方块、训练加科研”的不堪其忧。十年间,上了很多课,读了几多书,跑了数千公里的步,挪了近十次的“窝”,见证了学院的发展,目睹了大武汉的复兴。
十年间,教室变了,操场变了,教员变了,队干变了,军装变了,模样变了……除了陪伴我十年的被子始终如一、不离不弃外,身边的一切都已不是“原配”。所有的变化如花开般悄无声息,回首的刹那,却足以“亮瞎眼”。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当年的“小冯”转身变为“川哥”,瘦弱的身板变得厚实,对看不惯的事也多了几分宽容。
十年前,青春懵懂,羞涩而无畏;
十年后,年近而立,谦卑而执着。
十年前,年龄很小,世界很大,我天真以为治国平天下舍我其谁;
十年后,年龄大了,世界小了,我深刻认识到正心诚意才是根本。
十年前,一首叫《十年》的歌唱响大街小巷,那时的我只会埋头沉浸于自己的世界,根本听不到歌中的忧伤,更不会去想象十年后的事情;十年后,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感动了数以万计的国人,当我抬头认真审视周围的一切时,却发现十年赶得太过匆忙,父母脸上已布满岁月的沧桑。十年前,我不会去想有一天父母会变老,这应该是一个遥远的梦;十年后,这个事实咣铛一声呈现在眼前,我如梦初醒,多少有些心酸。花开无语,芳华烁烁;花落无言,余香阵阵。年龄越大,越能感受父母的不易;离家愈久,心中愈是满满的乡愁。
这便是时间的可怕,沉默中积蓄着力量,滴答中潜藏着杀气。十年间,爷爷、外婆相继离去,期间哥哥结婚,可爱的小侄子来到人间。历经悲喜,体味冷暖,一来一去间传承的是血脉,轮回的是生命,不变的是亲情!庄子说:“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虽然不一定能做到“安时而处顺”,但能做到的是恪守孝悌,因为这些爱不能等待!
十年间,我有幸目睹了国家的发展成就,也经历了很多重大时刻。难忘党和国家的责任与担当,无论是抗洪抢险,还是地震救灾;无论是冰雪灾害,还是西南大旱,哪儿有困难哪儿就有党员的身影,哪儿有需要哪儿就有红旗飘扬。
虽然国家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我们不能无视政府的努力和进步。有些矛盾不因满腹牢骚而缓解,如果能从自我修养做起,进而影响和感召身边的人,也许国家会变的更美好。“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这才孔子所说的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不知何时起,爱抱怨的人越来越多。其实,抱怨是一种心理暴力,消极思考的内心,便会吸引消极的现实。畅销书《秘密》中的话值得深思:“每个人都是能量场和发射器,正面思考的人才会好运连连”;美国心灵导师威尔.鲍温在《不抱怨的世界》中写到:“抱怨、牢骚就像口臭,自己不觉得的,但是别人听着很不舒服”;稻盛和夫在《活法》中结合自身经历现身说法:“只有那些非常软弱的灵魂,才会吸引那些不幸的种子。”
当然,建设性的批评非常必要,但怨妇心态要不得。我们的社会需要包容,需要理性,需要正能量,需要传递爱,需要换位思考,需要自我反省……希望我们的国家以及周围的每一个人都越来越好!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你爱看《来自星星的你》,我爱看《乡村爱情故事》,而是博士论文从摘要写到后记。
从开题至今,这段日子不堪回首。我深深的体会到:
仰望星空的不一定是思考人生的哲学家,也有可能是冥思苦想的博士生;辗转反侧的不一定是窹寐思服的饮食男女,也有可能是一筹莫展的博士生;闻鸡起舞的不一定是即时奋起的热血志士,也有可能是奋笔疾书的博士生;怀胎十月的不一定是心力交瘁的伟大女性,也有可能是历经煎熬的博士生;历经生死的不一定是血染疆场的卫国将士,也有可能是痛不欲生的博士生……
撰写论文的感觉:唉,遭叶(武汉方言)啊!
读博容易,毕业不易,且行且珍惜!
作为一名军事物流专业的学员,认真想想:人生何尝不是一场物流,从起点到末端,一段接承一段,一环紧扣一环。在这条曲折蜿蜒的生命链上,有停息的“点”,有奋进的“线”,这便注定行程的走走停停。在迷惑中选择,在企盼中坚守,在羁绊中成长,“点”的联结和转承能力关乎“线”的长度、密度和效率,二者的关系和配置构成了“绳命的入刺井猜”。
毕业是人生链条中的重要节点,是终点更是起点。今后的路还很长,且会俞加艰难。不管是追求物质的盛宴,还是执着精神的旅途,奋斗是绕不开的一环。习主席说:“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
所以,必须抓紧时间装把嫩,牢握青春的尾巴去死磕。
或许,现在的处境如同长征中的红军刚过老山界,等真正走过了金沙江、大渡河、雪山草地,再回首才是真相乍现的时刻(Moment of Truth):神马博士论文,简直弱爆了!
暖暖师生爱,同窗手足情。十年间,我得到了太多人的关心和帮助,心中充满无限感激。正如曾国藩所言:“当我幸运之时,常觉天过厚于我。”
感谢导师。我生性愚钝,有幸拜师于门下,“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悉心指导,耐心释疑,倾心育人,诠释了“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师德观。孔子说:“刚、毅、木、讷,近仁。”刚强、果决、质朴、敏于事而慎于言,导师亦若是。我不禁想起一个时代的斯文——梅贻琦先生,这位Gentleman of Fewwords,虽寡言,但很有力量,谦谦君子之谓也。
感谢师母的鼓励、关爱和默默付出,她的笑容与亲和如春风拂面,让人倍感温暖。
感谢提供指导和帮助的教授们,以及大队领导和队干,如果没有他们的关心,就没有我的学习进步无涯,成长收获良多。
感谢同窗战友和同门兄弟的一路陪伴。军旅青春别样红,与他们一起摸爬滚打、集合出操、结伴出行、学习交流的日子将是我一生美好的回忆。
感谢成长的青春,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共同谱写了光阴的故事,脑海中总会涌现出那些最美的画面:挥汗如雨的训练场、夕阳映射的图书馆、早春清翠的水杉林、栀子飘香的小红楼、武汉雨季的一片海……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此时,正值江城最美的五月,看窗外汉江倒影新绿,念白云千载悠悠,满心欢喜中却夹杂着丝丝苦涩,非经历者不能体会。
(作者:冯海川,仅供交流)
最牛博士论文后记:往事如昨,历历在目。好厉害,受教了!
同在武汉,感同身受!不过师兄的文采,真是令人佩服,受教了!
太厉害了,文采飞扬,收藏!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情真意切、发自肺腑的文字颇令人感动。。。
真情实感,赞一个
好文章,总是带给我们无限的思考和回味,希望楼主越来越来,未来的路越走越宽。纵观全文,不禁感慨,博士之路不易,生活也不易,对父母对家乡的思念愈是强烈,期待自己的博士之路能够顺利完成青春岁月最亮的一抹云彩。。。
星星大脚 发表于
同在武汉,感同身受!不过师兄的文采,真是令人佩服,受教了!武汉出人才!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如有投资本站或合作意向,请联系(010-);
邮箱:service@pinggu.org
投诉或不良信息处理:(010-)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登录/注册
您可以从小木虫客户端获取VIP通行码,无需登录继续浏览
STEP1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新版客户端
(已安装客户端用户请无视)
STEP2登录页面下方获取VIP通行码
VIP通行码:
小木虫,学术科研互动社区,为中国学术科研免费提供动力
违规贴举报删除请发送邮件至:
广告投放与宣传请联系 李想 QQ:
QQ:&&邮箱:
Copyright &
MuCh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小木虫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毕业论文后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