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糖尿病可以吃玉米吗得的什么病

你家的玉米得这些病了吗?快来看看怎么治!
暴雨暴晴的天气大大增加了玉米发生病虫害的几率。近日,山东、河南、河北等省都预警要注意查治玉米病虫害。
目前,玉米正在发生或即将发生的主要病害有以下几种:
玉米细菌性茎腐病
症状:玉米细菌性茎腐病是在玉米10多片叶时大喇叭口期前开始发病,首先植株中下部的叶鞘和茎秆上出现不规则的水浸状病斑,病菌在侵染茎秆、心叶的过程中,造成生长点组织坏死、腐烂,心叶失绿萎蔫,易拔出,最后造成病株组织软化、腐烂,并散发出腥臭味。病株容易从病部折断,不能抽穗或结实,一般发病率即相当于损失率。
发病初期可用溴菌腈,严重了直接拔掉带出销毁。故而重点在预防,建议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密植。播种时可以采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按种子用量的0.2%进行药剂拌种或5%根保剂按种子用量的4%进行药剂拌种。
玉米真菌性茎腐病(玉米青枯病)
症状:玉米真菌性茎腐病,大多是由瓜果腐霉菌所致,是真菌病害,很多老百姓也叫玉米青枯病。一般在乳熟后期-蜡熟期为显症高峰期。病株最初表现萎蔫,全株叶片突然褪色,无光泽,叶片自下而上失水变成青灰色并干枯,呈现青枯症状。有的病株出现急性症状,即在乳熟末期或蜡熟期全株骤然青枯,没有明显的由下而上逐渐发展的过程,这种情况在雨后乍晴时较为多见。从始见病株到全株显症,一般需1周左右,短的仅需1-3天,长的可持续15天以上。病株根部、茎基部空心变软,遇风易折倒,破开后可见茎髓组织变褐分解,须根减少,易拔起;果穗下垂,穗柄柔韧,不易掰离,籽粒无光泽灰暗,排列松散易脱粒。
合理轮作:玉米细菌性茎基腐病是一种重要的土传真菌病害,主要是土壤带菌,在玉米连作地,土壤中病原菌积累数量大,发病重。因此有条件的地方,应实行轮作倒茬,可防止土壤中病原菌的积累,有效预防病害的发生。
清洁田园:玉米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株残体,集中烧毁或高温沤肥,减少田间初侵染来源。
合理密植:由于过度密植可造成田间郁闭、通风透光不良而加重病情,因此要合理密植,改善农田小气候,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避免偏施氮肥、增施钾肥可明显降低发病率。要采用高畦栽培,严禁大水漫灌,注意雨后及时排除积水,防止湿气滞留。要及时中耕松土,避免各种损伤。
症状:玉米顶腐病是近几年新发生的一种病害,主要由土壤中的串珠镰刀菌引发。主要表现症状:苗期植株生长缓慢,叶片边缘失绿、出现黄色条斑,叶片皱缩、扭曲,重病苗可见茎基部变灰、变黑,而形成枯死苗。成株期发病,顶部叶片短小,残缺不全,皱褶扭曲,叶片基部边缘褐色腐烂,叶片有时呈“撕裂状”或“断叶状”,严重时顶部4-5叶的叶尖或全叶枯死。有时上部叶片不展开,卷曲成牛尾状,雌穗小,多不结 实,茎基部节间短,茎秆上有病烂斑块,腐烂部分有害虫蛀道状裂口,纵切面可见内部黑褐色腐烂。感病轻的植株可抽穗结实,但果穗小、结籽少;严重的雌、雄穗败育、畸形而不能抽穗或形成空秆。病株根系不发达,主根短小,根毛细而多,呈绒毛状根冠变褐腐烂。玉米顶腐病危害比较严重,要注意观察,重点防治。
加快铲趟:要充分利用晴好天气加快铲趟进度,排湿提温,消灭杂草,以提高秧苗质量,增强抗病能力。促进玉米秧苗的提质升级,减轻玉米顶腐病的发生。
及时追肥:玉米拔节期必须追肥,促进营养体的生长,利于后期的大穗高产。要迅速对玉米进行追施氮肥,尤其对发病较重地块更要做好及早追肥工作。同时,要做好叶面喷施锌肥和生长调节剂,促苗早发,补充养分,提高抗逆能力。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58%甲霜灵·锰锌3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杀菌剂喷雾防治,每个6~7天一次,连喷2~3次。
剪除病叶:对玉米心叶已扭曲腐烂的较重病株,可用剪刀剪去包裹雄穗以上的叶片,以利于雄穗的正常吐穗,并将剪下的病叶带出田外深埋处理。
玉米褐斑病
症状:叶片宽大的玉米植株,加上高密度种植,造成田间通风透光不好,高温多雨的7、8月份,也给褐斑病病原菌提供了良好的侵染机会,当你看到植株中间位置的叶片上呈一条一条的横向分布的黄斑时,基本可以确定,那就是褐斑病。一般情况下,这种病害不会造成玉米减产,只要防治及时更不成问题。
施足底肥:一般应在玉米4~5片叶期追施苗肥,即氮、磷、钾复合肥10~15公斤/亩,注意氮、磷、钾肥的搭配。在合理追肥的同时,适时浇水,并及时中耕除草,可促进玉米健壮生长,增强抗病能力,又能消灭寄主,减轻病害。栽植密度要适当,不要随意加大密度,要提高田间通透性。要大力推广旱播与配方施肥技术,旱播可使玉米在苗期得到锻炼,根多、根深、苗壮。配方施肥,增施氮、磷、钾肥,使玉米植株发育健壮、快速,增强抗病能力。
药剂防治:应注意提早预防,在玉米4~5片叶期,每亩用2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叶面喷雾,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均可预防玉米褐斑病的发生。为了提高防治效果,可在药液中适当加些磷酸二氢钾、尿素等,结合追施速效肥料,即可控制病害的蔓延,促进玉米植株健壮,提高玉米抗病能力。根据目前多雨的气候特点,喷杀菌药剂应2~3次,间隔7天,喷后6小时内如下雨应雨后补喷,最大限度地控制玉米褐斑病的发生。另外,施药时间应在上午10时以前,下午4时以后,避开高温时间施药。
弯孢霉叶斑病
症状:玉米弯孢霉叶斑病主要危害玉米叶片,也可浸染叶鞘和苞叶。发病初期症状为水渍状淡黄色半透明小点,随后逐渐扩大为圆形、椭圆形或梭形淡黄色病斑,中央有黄白色或灰白色坏死区,边缘淡红褐色或暗红褐色,外围有褪绿晕圈。有时多个病斑连成一片,呈片状坏死,严重时叶片枯死。感病植株结实率很低,果穗瘦小,籽粒不饱满,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进行轮作倒茬,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加强田间管理,增强玉米抗病能力。
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可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倍液,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倍液,50%异菌脲(扑海因)可湿性粉剂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20%三唑酮(粉锈宁)乳油倍液,以上农药任选一种喷雾,间隔7~10天,连喷2~3次。建议以上农药交替施用,以免产生抗药性。
玉米大斑病
症状:发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可危害叶鞘和苞叶。一般先从底部叶片开始发生,逐步向上扩展,严重时能遍及全株,但也有从中上部叶片发病的情况。受侵染的叶片上形成大型核状病斑,在田间初为水渍状青灰色或灰绿色小斑点,扩展后为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者灰色的菱形或长纺锤形大斑,一般长5-10厘米,潮湿时病斑上有明显的黑褐色霉层,严重时病斑联合纵裂,叶片枯死。
农业防治:提倡搭配种植;玉米秸秆不要堆放田头,提倡高温堆肥,并进行深翻冬灌,消灭初侵染源;轮作倒茬,避免重茬,减少病菌在田间积累;适当早播,培育壮苗,注意肥水管理,氮、磷搭配使用,增强植株抗病能力;根据发病的传播途径,可在田间清除病残株和早期摘除下部病叶,以减少菌源。
药剂防治:在心叶末期到抽雄期或发病初期喷药,每亩地用50%好速净可湿性粉剂50克,或80%速克净可湿性粉剂60克,喷施3次。常用药剂还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300倍液,25%苯菌灵乳油800倍液,40%克瘟散乳油800-1000倍液,每隔10天防1次。
玉米小斑病
症状:玉米小斑病从苗期到成熟期均可发生,主要危害叶部,但茎部和果穗的苞叶、子粒也可被害。叶片病斑小而多,初为褐色水渍状小点,扩大后成椭圆形或长方形约0.5厘米的病斑,边缘有紫色或红色晕纹圈。叶鞘和和果穗苞叶上的病斑一般表现为纺锤形或不规则形,黄褐色,边缘紫黑色或不明显,病部往往密生一层灰黑色的霉状物,有时引起果穗腐烂或下垂掉落,种子发黑。
种子处理:种衣剂是由杀虫剂、杀菌剂、复合肥料、微量元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缓释剂和成膜剂等加工制成的药肥复合型种子处理剂,具有防除种子带菌和苗期病害等功效。种子带菌是玉米小斑病的初侵染源之一,采用种子包衣技术处理亲本种子,可以有效的减少小斑病的初侵染源,对控制小斑病的发生有一定效果。
农业防治:病田应实行秋翻,使病株残体埋入地下10厘米以下;清除地面病株残体,把带菌残体充分腐熟,最好不用做玉米制种田。发病制种地实行大面积轮作,把病原基数压到最低限度,减少初侵染源。适时播种,抽穗期应避开多雨天气。施足底肥,适期、适量合理追肥,保证母本全期的营养供应,促进植株生长健壮,特别是必须保证拔节至开花期的营养供应。底部病叶集中清理;出田外处理,可以压低田间菌量,改变田间小气候,从而减轻病害程度。
药剂防治:在采取农业防治和种子包衣的基础上,每亩地用50%好速净可湿性粉剂50克,或80%速克净可湿性粉剂60克,喷湿3次。也可以在发病初期喷药,常用药剂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隔7-10天防治1次,连防2-3次。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有种心情,叫做知道真相的我眼泪掉下来。
顿顿离不开卤猪蹄和卤鸡爪的人
今日搜狐热点今日热词:
您当前所在位置:
微信问答:我的玉米这是得了什么病 如何治疗?
flash地址:
html代码:
<input type="text" id="copy_htmltext" size="60" value=''
onchange="clip.setText(this.value)" />
播放次数:
微信问答:我的玉米这是得了什么病 如何治疗?
齐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山东广播电视台下属21个广播电视频道的作品均已授权齐鲁网(以下简称本网)在互联网上发布和使用。未经本网所属公司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山东省广播电视台下属频道作品以及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图文】玉米常见病害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玉米常见病害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积分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玉米炭疽病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玉米炭疽病
玉米炭疽病(corn anthracnose) 是一种针对发作的真菌性病害。这是一个常见的玉米病害. 病原菌侵染玉米页片和茎杆, 引起玉米茎基腐,造成玉米减产。危害的真菌为禾生炭疽菌 (Colletotrichum graminicola),属于。主要为害叶片,变现在:病斑梭形至近梭形,中央浅褐色,四周深褐色,大小2~4×1~2(mm),病部生有黑色小粒点,即分生盘,后期病斑融合,致叶片枯死。
玉米炭疽病形态特征
玉米炭疽病中期病叶
病原真菌是 禾生炭疽菌
Colletotrichum graminicola, 盘散生或聚生,黑色;刚毛暗褐色,具隔膜3~7个,顶端浅褐色,稍尖,基部稍膨大,大小60~119×4~6(um);分生孢子梗圆柱形,单胞无色,大小10~15×3~5(um);分生孢子新月形,无色,单胞,大小17~32×3~5(um)。有性态为Glomerellagraminicola Politis.称禾生小丛壳。
玉米炭疽病为害症状
早期主要为害叶片。病斑梭形至近梭形,中央浅褐色,四周深褐色,大小2~4×1~2(mm),病部生有黑色小粒点,即分生盘,后期病斑融合,致叶片枯死。
。在严重发生时,这个病原菌也能造成植株顶端时死亡,侵染玉米茎杆, 引起玉米茎基腐,造成玉米减产。茎基腐引起的减产往往大于叶部病斑引起的产量损失.
玉米炭疽病传播途径
病菌以或块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
玉米炭疽病发病条件
(1)种植密度大,株、行间郁敝,通风透光不好,发病重,氮肥施用太多,生长过嫩,抗性降低易发病。
(2)土壤黏重、偏酸;多年重茬地,土壤得不到深耕,耕作层浅缺少有机肥;田间病残体多;肥力不足、耕作粗放、杂草从生的田块,植株衰弱,发病重。
(3)种子带菌、肥料未充分腐熟、有机肥带菌或肥料中混有本科作物病残体的易发病。
(4)地势低洼积水、排水不良、土壤潮湿易发病,高温、高湿或长期连阴雨的年份发病重。
玉米炭疽病地理分布
全国普遍发生
玉米炭疽病防治方法
玉米炭疽病农业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 垦粘2号、渝糯1号、西玉7号、白粘早玉米、黄粘早玉米等优良品种。
2、实行3年以上轮作,深翻土壤,及时中耕,提高地温。
3、施用日本沤制的或腐熟。
4、和非本科作物轮作,水旱轮作最好。
5、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无病、的种子,如未包衣则种子须用拌种剂或浸种剂灭菌。
6、适时早播,早移栽、早间苗、早培土、早施肥,及时中耕培土,培育壮苗。
7、选用排灌方便的田块,开好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达到雨停无积水;大雨过后及时清理沟系,防止湿气滞留,降低田间湿度,这是防病的重要措施。
8、施用沤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机肥,不用带菌肥料;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适当增施磷钾肥,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病力,有利于减轻病害。。
9、覆盖栽培;合理密植,及时摘除茎部最低处2—3片叶子,增加田间通风透光度;及时清除病株、老叶,集中烧毁,病穴施药。
10、适当调节播种期,尽可能使该病发生的高峰期,即玉米至,不要与雨季相遇。
玉米炭疽病生物防治
80%抗菌剂402水剂5000倍液浸种24小时后,捞出晾干即可播种。发病时喷施
2亿活芽孢/ml假单胞杆菌水剂(叶扶力)500~800倍液。
80%抗菌剂402水剂8000倍液。
玉米炭疽病化学防治
用种子重量用种子0.2%的10%()拌种,堆闷24~48小时后播种。
用种子重量0.7%的50%或50%或40%拌种双或50%拌种。
用5%根保种衣剂拌种,拌种方法:先把药剂加适量水喷在种子上拌匀,再堆闷4~8小时后直接播种。
50%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50%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25%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80%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中国农业有害生物信息系统
Donald G. White . Compendium of Corn Diseases : American Phytopathological Scoeity Press
,1999:21-22 页
.中国农业病虫检测&#91;引用日期&#93;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CopyRight (C)
农产品全产业链服务平台 皖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糖尿病人可以吃玉米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