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孩子很少表达他们对表达父亲的爱图片

为什么我的父母都不善表达对子女的爱?_百度知道
为什么我的父母都不善表达对子女的爱?
我有更好的答案
  父母表达对子女的爱大体有两种方式。  一是溢于言表,直接表达。  一是默默无闻,让子女从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慢慢感悟,是量变到质变的一个过程。  前者能让子女时刻感受到父母的爱,从而在爱的海洋中茁壮成长。  后者能让子女在成长过程多变的环境中学会分析与思维,学会自立与自强。  应该说,二者各有优益,完美结合,则至巅峰。
采纳率:61%
来自团队:
天下父母心,父母怎么样都是为了子女着想,也许他们太辛苦或个性不善言表吧了,你要理解父母也可以多和他们沟通。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孩子对父母的爱,永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孩子|缘故|父母_新浪新闻
孩子对父母的爱,永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多
孩子对父母的爱,永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多
其实他们懂很多很多作者 | 鱼爸来源 | 养育男孩
ID | breedboy
1我一直觉得,我对孩子的爱一直很多很多。为何小小的他却很少对我说:“我爱你!”想一想,偶尔还有一点小小的失落。 感恩节的那天。老师给孩子们布置了任务,希望孩子们能回家给爸爸妈妈做点事。有一项洗脚的任务,让我们觉得真不好意思,还有作秀之嫌啊!但是儿子却在妈妈的帮助下,小心翼翼地提来了热水,说给我洗脚。我说不要啦,爸爸喝了你敬的茶就很满意了。可是小家伙一直坚持。我想了想,这是在自己的家里,又不是在公共场合做样子。那就让孩子洗一次吧,说实话,长大了还真难得给我洗喽! 他小小的手在我的脚上拂过。好像小鱼一样亲吻着我的脚。那一刻感觉太美好了。我看到他自己喃喃细语:“我今天也给爸爸洗脚了,都是你们给我洗。”我看着他,他也偶尔仰头看着我,问我“舒服吗?爸爸!”那一瞬间,满满的爱。 小男孩的爱,也许不会跟你说出口,但是他会用行动告诉你。“爸爸妈妈,其实我很爱很爱你。”那天,我应该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爸爸。 我常常想,自己当初辞职回家带他的决定是最明智的。不仅仅给了孩子完整的陪伴。而且自己获得了很多宝贵的东西。家庭与温暖的爱,这些是金钱和事业无法带来的。 2 要知道,孩子天生就是来给我们当老师的。你千万不要觉得这个小小的人儿,什么都不懂。其实他们懂很多很多。 大文豪泰戈尔在《孩童之道》这首小诗中,就已经为我们道明:“只要孩子愿意,他此刻便可飞上天去。他所以不离开我们,并不是没有缘故。他爱把他的头倚在妈妈的胸间,他即使是一刻不见她,也是不行的。 孩子知道各式各样的聪明话,虽然世间的人很少懂得这些话的意义。他所以永不想说,并不是没有缘故。他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要学习从妈妈的嘴唇里说出来的话。那就是他所以看来这样天真的缘故。 孩子有成堆的黄金与珠子,但他到这个世界上来,却像一个乞丐。他所以这样假装了来,并不是没有缘故。这个可爱的小小的裸着身体的乞丐,所以假装着完全无助的样子,便是想要乞求妈妈的爱的财富。孩子在纤小的新月的世界里,是一切束缚都没有的。他所以放弃了他的自由,并不是没有缘故。他知道有无穷的快乐藏在妈妈的心的小小一隅里,被妈妈亲爱的手臂所拥抱,其甜美远胜过自由。 孩子永不知道如何哭泣。他所住的是完全的乐土。他所以要流泪,并不是没有缘故。虽然他用了可爱的脸儿上的微笑,引逗得他妈妈的热切的心向着他,然而他的因为细故而发的小小的哭声,却编成了怜与爱的双重约束的带子。” 当你反复感受这首诗歌,能发现孩子来到自己的身边,其实是上天最大的赐予。甚至可以说,孩子是老天爷派来拯救我们这些灵魂已然浑浊的大人的。 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说:“和小孩在一起,可以拯救你的灵魂。”他们带给我们生命的真相。看上去,他们不断地向我们索取。而事实上,我们从孩子身上获取的反而更多。让我们的生命趋于“完整”。 3 孩子能让我们感受到温情和纯真的爱。有一个朋友说过一个关于自己孩子的故事。读幼儿园的儿子画了一幅一家三口手拉手的水彩画。那天孩子带着画去了小区游乐场玩耍。 游乐场里孩子们很多,孩子一会就跟小伙伴们玩成了一片。他孩子拿出自己的画给小朋友们看。没想到被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撕开了。当时儿子很愤怒,又喊又叫,还打了那个孩子。她当时就觉得儿子太不讲道理了。于是就开始跟孩子讲道理,“小姐姐是不小心把画弄破的,回去妈妈给你补一下就好。”没想到一向温和的孩子变得很执拗暴躁。这时她更恼火了。问题已经不是撕毁画,而是变成孩子乱发脾气。于是她开始凶孩子,希望他去跟被打的小朋友道歉。 这时孩子哭哭啼啼地说:“妈妈,她把你的胳膊撕坏了,我不能跟妈妈手牵手了……”这时她从地上捡起画一看。原来小朋友撕开的地方刚好是自己拉着儿子手的地方。难怪孩子这么生气。这时她感到后悔,自己说的那些道理,是那么的可笑。而且不分青红皂白就跟孩子发脾气。 孩子此时哭泣,不是因为跟其他孩子起冲突。而是自己小小的心没有被自己最爱的那个人理解,觉得委屈。 当我们凶了孩子,误解了孩子。但孩子还是会原谅你,不是吗?最后孩子还是会紧紧抱着你,不是吗? 这是孩子对我们的爱。但这不能成为我们一次又一次发脾气的“勇气”来源。 请千万别忘了,你是孩子最爱的人。要留一份平和、尊重、温暖的爱给孩子。因为你的态度,决定了孩子童年、少年时代的色彩。 4 父母子女一场,真的是一场修行。我们足够好,孩子才选中了我们做他的父母,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自己变得足够好。最后你会发现,原来我们养大孩子的同时,其实成全了我们自己。也给我们的人生带来意想不到的礼物。 在人心隔肚皮的交往中。你还敢全心全意地去爱一个人吗? 我想,孩子给了我们这样的机会。让我们能自由地去爱,不要心存任何的顾虑。 作家妈妈刘瑜说:”我想,父母是要感谢孩子的,是孩子让他们的虚空有所寄托,让他们体验到生命层层开放的神秘与欣喜,最重要的是,让他们体验到尽情地爱——那是一种自由,不是吗?能够放下所有戒备去信马由缰地爱,那简直是最大的自由。作为母亲,我感谢你给我这种自由。” 陪伴孩子成长的每一步。我们何尝没有体会到这种尽情去爱的自由呢!这其实很难得,也非常珍贵。 而每一位父母,也许会在很普通的一天。收到孩子用自己特殊的方式表达的爱。只要你细细感受,打开自己的心。会发现孩子对你的爱,比你想象的要多得多。
新媒体实验室
Copyright (C)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父母为什么那么爱插手孩子的生活?
导读:从“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到“爸妈逼婚、逼生、逼考公务员”,这么多年了,爸妈为啥就是不能放过你?
  要论世上控制欲最强的家长,非中国父母莫属。
  要读文理科,父母说了算;上大学报专业,父母要干预,把你安排到他们看好的城市、喜欢的大学、青睐的专业;毕业了努力找熟人给你安排工作,花十多万疏通关系逼着你回去做公务员;结婚对象一定要经过父母的许可……
  而这一切,都不需要考虑你的感受。
  父母赋予了你生命,因此“以爱之名”决定和控制你的人生。对他们来说,你不是一个独立的人,而是一个寄托着他们爱
从“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到“爸妈逼婚、逼生、逼考公务员”,这么多年了,爸妈为啥就是不能放过你?要论世上控制欲最强的家长,非中国父母莫属。要读文理科,父母说了算;上大学报专业,父母要干预,把你安排到他们看好的城市、喜欢的大学、青睐的专业;毕业了努力找熟人给你安排工作,花十多万疏通关系逼着你回去做公务员;结婚对象一定要经过父母的许可……而这一切,都不需要考虑你的感受。父母赋予了你生命,因此“以爱之名”决定和控制你的人生。对他们来说,你不是一个独立的人,而是一个寄托着他们爱与关怀的容器。如果父母为你做的选择总是睿智的也就罢了,偏偏很多父母不自知,不承认在他们在某些方面已经失去了精准的判断力。提醒你凡事留心眼,却相信微信谣言;想你出人头地,但不能离经叛道;自己当年被下岗,如今还逼你找稳定铁饭碗;认可的事物哪都好,讨厌的东西哪都差;孝顺就是无条件服从,和睦就是人后说长道短;“为你好”是政治正确,“我很伤心”“我要被气犯病了”是杀手锏。难道你要继续相信这样的人生指导,直到把他们的人生复制过来吗?最可怕的是“为你好”的论述,道德绑架让你的任何反驳与反抗都变成不知好歹。就算你想心平气和坐下来和父母沟通,你会发现父母没有一次能够完整听完你的话,一句话触到他们的痛点,立马粗暴打断,提高声音,以受害人的语气用多少年前的事来控诉你。每一次反驳等待你的都是积攒了几个时代的中国父母经典台词轰炸:“翅膀硬了,会飞了!你个白眼狼!”“老子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我这一辈子是为了谁,还不是为了你好?”。每一次反抗招来的都是“我们活着是为了谁”的生命垂问。难道没有生下孩子的前二十多年,他们的人生都是无意义的行尸走肉吗?大多数中国父母除了工作和儿女外,生活内容特别是精神世界几乎一片空白。中国父母总说“活着就是为了孩子”,让人感叹可怜天下父母心。但是在这种论调灌输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从小就在内心深处以为他对父母有亏欠。父母说那样的话似是在彰显自己的无私,但这种无私无异于是自私。对于独生子女来说,父母俩人的生命都建立在自己的存在上,这该是多大的压力。带着这样沉重的负担,年轻人不敢轻易追寻自己的梦想。一位女性朋友考研失利,本打算找工作直接就业。她为人开朗善交际,有志于从事酒店管理行业。可是她刚把这个决定告诉父母,就招来了老爸的雷霆大怒,“酒店工作多辛苦多累啊!等我老了,病倒了,叫你回来照顾我你回不来,我就去自杀!”在老爸看来,偏离父母规定的人生航向就是没有保证的风险投资。搂在身边每天看着你吃喝拉撒,才是旱涝保收。中国养老服务的社会化程度太低,加重了家庭负担。中国父母一贯的“养儿防老”想法让他们无法潇洒地做“投资儿女”这单生意的“甩手掌柜”。社会学家费孝通把中国社会“养儿防老”的传统称之为“反馈模式”,而西方则是“接力模式”。于前者,上一代抚养了下一代,等到老了,下一代来赡养反馈上一代;对于后者来说,上一代抚养了下一代,下一代无需反哺,只用接着抚养他的下一代。另一方面,2015《中国家庭发展报告》中指出,当今社会化养老服务供给与老年人养老需求相距甚大。老年人对社会养老服务的需求集中于健康医疗,农村老年人、高龄老人对社会化服务的需求更多。但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老年人目前所接受到的社会化养老服务还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这加重了家庭与子女的照料负担,迫使父母为自己的“老有所养”早做打算。中国父母把孩子当做潜力股投资二十年,没等来牛市也没等到分红。不期望孩子成为绩优股,就盼他们复制前二十年的稳稳当当,别一拍脑门又想搞什么风险投资,赔进去自己的人生也赔了父母的棺材本。绵延了几千年的“养儿防老”和“孝道”严重捆绑了中国家庭。在这样的传统阴影笼罩下,无处谈独立和尊重。你反抗,父母就会说你忘恩负义,会哭,会闹,甚至跑到单位找你上司谈心;你不接电话,你妈就会把你所有朋友的电话打个遍,成为朋友茶余饭后的笑谈;你反对他们带孙辈的方式,他们就会说“你长这么大还不是我们教育的”……最怕的就是你回避这些矛盾,纵容父母挟爱作难,最终的结果是让矛盾积聚成定时炸弹。你总抱怨父母插手你的生活,却不反思正是你的回避和纵容使得他们无节制插手你的人生。在电视剧《妯娌三国时代》里有这样一段台词,媳妇不明白为什么婆婆总是要做自己老公的主:丈夫说:“怎么不行啊?没我妈,我哪有今天?我挣的每一分钱都跟我妈有关!”媳妇反驳:“不对,你挣的每一分钱都跟我有关。咱们是夫妻,你挣的钱是夫妻共同财产,不是你妈的财产!”儿子反驳媳妇:“怎么不是我妈的财产啊?我妈把我养这么大,我就是她的投资,买房这么大的事,是不是得跟股东打个招呼啊?”可悲的不是你反抗无效,而是你已经放弃了反抗并在潜意识里默认了自己是父母财产和投资的观点。父母干涉你的生活,除了他们的控制欲作祟,你的种种表现和对他们的依赖让对方认为你没有能力处理好自己的生活。车是爸妈给买的,房子首付是爸妈给交的,工作是爸妈给找的,儿子是爸妈给带的。每次遇到人生的重大决定,你都没有勇气自己做决定,总指望父母为你承担做决定的后果。甚至,每次和父母出现分歧,都是以你的妥协告终。啥都管你的时候你嫌父母烦,啥都不管你又嫌父母不负责任。说是长大成人,但是从精神到经济你从没独立过。想要硬气地反驳一句,自己都没底气。无力违背父母的意愿,后果就是复制他们的生活,在父母安全感满格的范围内随遇而安。父母那一代人机械地沿着脚下的那条路往前走着,人生的一万种可能性,在他们眼里,只有那么一种可能。社会和世俗首先绑架了父母那一代人,接着又把你绑架。怕被嘲笑的梦想,不敢做出的坚持,你和父母畏惧的其实是世俗对你、对这个家庭的评判。想要摆脱父母的控制,其实本质上来说,最该摆脱的,是社会和所谓世俗主流价值观对你的控制。在搜索框里刚输入“中国父母”就会出现“中国父母最自私,中国父母神逻辑”这样的字眼,“严父慈母”的形象怎么如今变得饱受质疑?不只是父母要反思,一边喊着“父母自私”一边啃老的年轻人们也该想想这个锅该不该全是爸妈背。
点击加载更多
更多精彩内容
24小时热文为什么中国孩子最不尊重的人是父母?
“如何与未来中国打交道?”这位美国学者说:“30年后,人类历史将迎来一个由独生子女组成的国家,这个国家不是小国而是大国,他们将如何与世界相处?这是福音还是灾难?”
一、中国孩子最尊重的人不是父母
大概十几年前,曾有一个研究机构对来自美国、日本、中国的孩子进行了一次名为“你最尊敬的人物是谁”的问卷调查。
美国孩子最尊敬的人排名第一的是父亲,第二是乔丹,第三是母亲;
日本孩子最尊敬的人排名第一的也是父亲,第二是母亲,第三是坂本龙马(明治维新的英雄);
而在那批接受调查的中国的孩子心中,最尊重的人根本不是父母,父亲被排在最后一名,第10名,母亲更惨,挤出前10,排在第11名。孩子不说谎,心目中就是这样认定的。
当时西班牙的埃菲社发了这样一条电讯:“不少中国的父母自以为他们是世界上最好的家庭教育家,但是他们却无法阻止他们在孩子心目中地位的不断下降。”
有人说,这是中国特色的独生子女造成的悲哀现象。
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曾有学者研究一个课题:“如何与未来中国打交道?”这位美国学者说:“30年后,人类历史将迎来一个由独生子女组成的国家,这个国家不是小国而是大国,他们将如何与世界相处?这是福音还是灾难?”
二、哪几类父母很难得到孩子尊重?
当然,这个调查的结果仅限于被调查的那一批孩子,并不是所有的中国孩子心中最尊重的人都不是父母,我思索了一下,产生这种结果不能全怪孩子,父母的教育方式也非常关键,大概有这么几类父母,尽管他们可以为孩子倾尽所有,却很难得到孩子的尊重。
1、经常埋怨孩子不听话的父母,是得不到尊重的;孩子的任何事情都要管的家长,是得不到尊重的(比如非要孩子学钢琴,要偷着看孩子的日记本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要孩子争班级第一最好是全市第一)。
2、一定要把自己的理想变成孩子理想的,更得不到尊重,要让孩子光宗耀祖是中国父母的主要缺点。
3、真正大款大腕的家长也不一定能受孩子的尊重(即使尊重也不是尊重家长而是尊重富有),孩子从社会退却到家庭,无非是什么事都想让有钱或者有权有势的父亲解决。
孩子孝顺父母说起来是天经地义的,是文明古国的美德,但是,尊重以后才能谈孝顺,把父母列在第10、第11位,谈孝顺还早了点。眼下,中国所谓的“孝子”,是父母孝顺儿子的意思:孝——子。
三、我如此深爱我的孩子,她爱我吗?
著名社会学教授龙建刚曾经对中国独生子女问题发表过分析文章,一时在父母的朋友圈里传播甚广。在看了他的文章后,一位身在美国的女士给他写了一封邮件,大致内容是这样的:
我是一位单亲母亲,38岁那年就独自带着8岁的女儿生活,不说含辛茹苦,也历经了很多女人没有经历过的酸楚。为了让女儿不受父亲出走的影响,我以全部的母爱来呵护她成长。
女儿从佛山九小到佛山一中,成绩都非常优秀,是标准的学霸。高考以佛山前5名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核物理专业,毕业后又考入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毕业后在美国从事研究工作。我女婿也是上海学霸,年纪不大,就已经是芝加哥大学的教授了。他们有一个四岁的儿子,上海的爷爷奶奶在美国照顾了两年,今年6月回上海去了。一个主要原因是我女儿和他们处得不好,经常吵架。曾经担任上海厅级干部的爷爷一怒之下带奶奶回去了,还说再也不来美国受罪了。
无奈之下,女儿、女婿多次给我电话求援,让我去芝加哥帮他们带孩子。我退休后单位返聘,有一份不错的收入,心情也很好。考虑到女儿的处境,我最后下定决心到了美国。但在这里的每一天都很难过,人生地不熟倒是其次,主要是女儿、女婿几乎很少和我交流。他们早出晚归,回家只想睡觉,周末也是在家睡觉,只有我一个人忙碌。好像我做什么都是应该的。到了假期,他们带上孩子出去度假,让我一个人留在家里。我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到底是美国改变了他们?还是独生子女都是这个德性?
我女儿、女婿的收入不错,还经常给非洲穷人捐钱。我几次提醒他们说:舅舅、姨妈家在湖南农村,生活艰苦,你们给非洲黑人捐钱,是否也可虑资助这些亲人一点?女儿女婿的回答让我震惊:非洲穷人更需要帮助。帮自己的亲戚不是慈善,没有意义……
我真不明白女儿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无情无义,冷漠得不可理喻!是我的家庭教育失败了吗?如果说是我文化不高,不会教育子女,那么女儿的公公、婆婆,一个是政府官员、一个是同济大学教授,怎么他们的儿子也是如此?国庆那天,我亲家在电话中说:你辛苦了,我们都被独生子女害了。我们让他们自己请保姆,你回来过你自己的日子,别理他们了……
亲家的话有道理,但我于心不忍。
那年高考,我在佛山一中校园外面悄悄守候三天,一心祈祷女儿考试顺利;收到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个晚上,女儿搂着我泪流满面地说:妈妈,这些年您太辛苦了。我以后有出息、有能力一定要好好报答您的……
那时我是多么的开心,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非常值得。女儿的话,让我觉得这个世界没有黑夜……可是,当女儿已经有了出息的今天,我的内心却历经从未有过的伤痛。她是否还记得她说过的话?是否记得妈妈为她所做出的一切?
我如此深爱我的女儿,她爱我吗?
四、不是子女不懂亲情,是心理上还没有断乳
龙教授看了这位女士的来信,感慨良久,他说:“国内父母的做法大家都很熟悉,我可以分享我观察到的美国人的处理方式。
我对门的主妇是一个北京人,丈夫是犹太人。她说她的老婆婆不会插手她家的事情,当然也不指望帮忙,偶尔学校放假他们没办法请假,会爷爷住两天来陪孙子。平时爷爷奶奶会来做客,但是很少过夜。而且老人们在儿子家都遵守客人的礼数,绝对不会像我婆婆那样觉得儿子家的所有东西都是她的私产。
隔壁邻居家是白老美,外公外婆住在得很近,他们也会常常来帮忙,带孙子孙女玩或者送他们去参加培训。但是经常看到他们家请的baby sitter来管孩子。所以外公外婆来只是帮忙绝对不是主要的。
关于捐款给非洲人,而不给亲戚,这是理念不同的问题,还有税的问题。捐款给慈善机构的钱可以在报税时抵扣回来的。也就是说,你捐给非洲穷人了,就可以不给山姆大叔了。而给中国亲戚的钱都是税后净收入。再说了,谁能考虑到他们小俩口的辛苦,上学时的辛苦,工作时的辛苦?
我觉得这小俩口应该带老人出去走走。我那个北京邻居每次出去玩都把她妈妈带上,除非她妈妈说不想去。
我赞成微信里那个亲家的话,应该让他们自己请保姆,而不是把父母当作保姆。
其实很多独生子女都被父母培养成了男女妈宝,所以年龄增长了,但是还是妈宝一个,总觉得爸爸妈妈的照顾是应当的。
不是子女不懂亲情,而且他们被培养成了妈宝,心理上还没有断乳。
文|龙建刚 齿轮梨分享
齿轮梨(Gear&Pear)是专注于提升青少年创意设计与创造能力的综合教育服务机构,以“创造即学习”为主导方向将创意设计与动手创造结合,以项目制的方式全程主导参与从想法到实现的整个过程,利用最新的数字技术来设计、制作、分享和跨时空的学习,激发无限的创造可能,炼成具备创造力、动手力和领导力的青少年精英,为留学及优质深造预热。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父母对孩子最好的爱,其实是彼此独立!
择学堂:50万爸妈正在关注的专业教育/亲子平台,每天都能阅读精彩内容!
文丨大粒妈妈
原生家庭的“一团浆糊”影响孩子怎么破?让我们与孩子学会彼此独立。
最近“原生家庭”成为了各种微信公众号推送文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大家乐此不疲地讨论着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无非就是告诫父母要重视家庭教育,然而今天我想与大家讨论的是,学会彼此独立,原生家庭并不能“绑架”任何人的一生。
自认为被原生家庭牵绊的一代人
自古以来,儒家哲学一直占据着中国哲学的主流地位,儒家哲学强调人情、人伦以及人缘的结合,使个体变成网络上的小分支,要想实现个体价值,就必须依赖着群体价值的实现。
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涉及的家庭伦理认为,家庭的解体表现为子女经教养而成的人格,被承认为成年人,具有法律人格,并有能力拥有自己的自由财产和组成自己的家庭。从中西方哲学可以看出,中国的家庭伦理观以血缘关系为核心,重整体而轻自我;西方的家庭伦理以权利与义务为核心,观崇尚个人与自我。
最近,达州一男孩高考后自杀,原因是考了98分被骂,吃饭打嗝被打耳光,他感觉不到父母的爱,分离也不会不舍,于是他选择了离开。
这则新闻教我们深思的是,以血脉为纽带的浓厚家庭观念,将许多人绑在了一起,读书、成才、工作的目的,并不是成为更好的自己,而是为父母争光,光宗耀祖。
为什么父母能以爱之名爱着,同时以爱之名伤害着?
我想,是因为父母与孩子,彼此都不够独立。
对于父辈来说,我们成长的时代宛如科幻,突如其来的陌生感使他们惶恐,面对眼前的瞬息万变,子女成为了最保险、最实在的东西。在自己的命运开始变得不可捉摸的时候,控制子女成为了他们与真实世界共存的唯一索道。于是当子女一旦偏离了父母的预期,他们就觉得自己的人生失去了定向,两代人的家庭矛盾不断升级,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这是父母不够独立的表现,长期掌握控制权的他们,在孩子尝试脱离庇护时,会以“孝道”,道德观念来抗衡,一切都理所当然,我们只能接受。
奇怪的是,我们真的欣然接受了吗?不,其实我们是发自内心地向往着独立,不然不会出现婆媳关系紧张、婚姻关系破裂,那为什么一心想要脱离原生家庭的我们显得如此被动呢?那是因为我们把婚姻、生子等一系列原本应该独自完成的事项一件件托管给父母,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谈何独立?
何为真正的独立?
在最近很火的综艺节目《旋风孝子》中,我们看到了陈乔恩糟糕的原生家庭,尽管妈妈从小的打骂给她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但如今事业成功的她并没有让糟糕的成长经历捆绑了自己。
所以说,足够的独立,可以让原生家庭成为过去式。
不可否认,我们身上继承了原生家庭给予的正面和负面影响,真正独立的第一步,是以成熟的心态看待原生家庭,清醒地知道终有一天,我们必须脱离母体,建立一个崭新的、完整的体系。
真正的独立指的不光是经济上的自足,还有精神上的圆满。
我有一个独身主义的朋友,她风趣幽默、博览群书,相处多年,我丝毫看不出来自社会舆论和家庭伦理的压力对她的影响。我很好奇,生于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家庭,她怎么就能与父母安然相处呢?后来她告诉我,前几年父母催得很紧,她妈妈还天天忙着介绍,逼着相亲,吵架成了家常便饭。
最后她搬到了自己的小公寓,每次回家陪父母时,都以平和的沟通方式向他们表达自己坚定的想法,逢年过节遇到亲戚朋友,泰然自若,从不恶言顶撞。最近父亲身体不好,她又主动搬回家住,父母欣喜也没再提相亲结婚的事了。
在她身上,我看到了自我成熟的意愿和勇气,离开父母的荫庇,有足够坚定的信念和强大的高情绪管理能力和沟通能力。当你表现得像个独立成熟的成年人时,独自面对所有困难与痛苦,父辈们便不再干涉你的权利。
学会成为独立的父母,成就独立的孩子
独立是一个过程,从孩童时期,青春叛逆期,到成年期,每个时期都需要父母和孩子共同面对,学习独立。
1孩童时期,孩子要学会自我,父母要学会引导。
2岁左右的小孩开始产生“我”的概念,开始表达自己的喜恶,自己挑选食物和衣服,这是“自我”意识的启蒙期。父母在这个时期要允许孩子不听话、不讲理,这是他们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表现,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只要意愿可行的,父母应放手按照他们的意愿进行。
▌引导孩子成为一个我
作为一个5岁孩子的妈妈,我认为很多事情他都可以独自处理了。
例如早上起床这件小事,很多家长习惯成为人肉闹钟,每天准时哄孩子起床,孩子还会有起床气,一大早的好心情就这样被破坏了。
我建议家长每晚睡前与孩子一起调好闹钟,告知他会比之前早起15-20分钟,这个时间是预留给他自己起床,换衣服、刷牙的。
刚开始家长可以在闹钟响了后,在门口叫起床,但绝不能哄,如果闹钟响了几遍还不起床的话,教育他即便起床晚了,上学也不允许迟到,也就意味着没时间吃早餐,他需要饿着肚子上学。
孩子能独自完成的事情还有吃饭、洗澡、收拾玩具、收拾房间、整理书包,家长要引导孩子成为一个独立的我,培养孩子的“我能感”,尝试独立完成事情,即便失败、做坏了也没关系,愿意尝试就是一个好的开始。
▌引导孩子寻找办法处理问题
当孩子面对冲突、问题、或做错时,家长不要急着代言、出手或善后,不要剥夺孩子从错误中学习的机会。
好友的孩子与我的小孩相差3岁,他们一起玩耍时有争吵,有时候甚至会小打小闹,但我从不插手处理,如果其中一方要求分辨对错,我会表示整件事情我并不清楚,需要他们自行解决,并教育他们,打架或者哭闹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这样一是避免了孩子相互推卸责任,打小报告的行为,二是通过与同伴协商,寻找解决冲突的办法,学会忍让,学会协商。
▌引导孩子学会权衡利弊
有一次,我们已经提早计划好周末全家人去一次郊游,不料周末出发前一晚,收到了来自同学的生日聚会邀请。我的孩子显得很焦虑,他不知怎样作出选择。
这时候,我首先是问了他的想法,得知他两边都想去时,我便教育他学会舍弃,因为两件事不可能同时进行,如果选择了去同学生日会,就看不到美丽的荷花池,不能与爸妈一起放风筝;如果选择了去郊游,就不能与同学一起玩游戏,一起吃生日蛋糕。
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会面临越来越多的选择,这时父母千万不要替孩子拿主意,可以帮助分析选择某种结果所带来的后果是怎样的,让他们自己学会权衡利弊,等孩子长大后就会有自己的主见,可以更自如地应对其他更棘手的事情。
▌做一个狠得下心的父母
在孩童时期,父母更多是作为一个引导者,时时处于紧张状态貌似成了“中国父母”的通病,面对孩子哭闹、委屈、受伤时,如果我开始情绪紧绷,想要吼我的时候,我就意识到自己不够独立。
有求必应的父母不能培养出一个独立的孩子,能狠下心才能给予孩子更大的成长空间,不必事事紧张,孩子比我们想象的要坚强独立得多。
2青春叛逆期,孩子学会承担,父母学会尊重
这是一个人成长期间最重要的阀门。
从此开始,父母与孩子之间陷入某种拉锯、磨合和接纳的过程。在这个时期,父母必须明确态度,让孩子明白,不能在需要帮助时对父母呼之则来,在不需要时,挥之即去,彼此间要学会尊重,教会孩子清晰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并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就是独立的代价。
▌一切从尊重开始
这个时期的孩子对于自己的隐私、权利、意见都非常敏感,家长会发现孩子突然锁门,会要求父母进自己的房间要先敲门,会开始注意外形,会不愿意透露好朋友的信息。这时候家长切勿过度紧张,承认和尊重他们的行为,会让孩子更加愿意沟通,表达他们意愿。
▌拒绝任何语言暴力
我的大学同学是一名初中教师,他说多数家长控制不住自己的唠叨,甚至是捉住孩子的缺点大做文章,其实孩子不害怕批评,而是害怕指责。不停地指责和唠叨只会让家长与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你应该”、“你必须”、“你懂什么”诸如此类的话尽量少说,放下权威和身份才能与孩子有效沟通。
▌把权利交给孩子
临近暑假,家长们最看不惯就是孩子整天在玩,不按时完成作业。我建议家长这时学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将时间支配权交由孩子自己,家长只需提醒孩子假期结束前必须完成所有作业,若没按时完成,他需要自己承担后果。
3成年期,彼此保持最佳距离。
这个阶段标志着孩子以成年人的姿态来面对这个世界,父母可以为孩子举办成人仪式,以表示对成年的重视。让孩子明白,无论他们是否情愿,都必须独自面对未来,以成年人的头脑处理自己的事情。这时的父母,要学会倾听,懂得帮助,给予孩子足够空间和余地,以尊重成年人的态度来对待彼此。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父母,也不存在完美无缺的孩子。已成家有孩子的我们,不要再以“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为不努力的借口,原生家庭终究会变成一种过去式。现在我们要做的是,创造一个快乐、健康的原生家庭,父母学会放手,孩子学会独立。
延伸阅读(点击可阅读):
被状元刷屏了?也许咱家孩子和学霸之间就差这12个好习惯!
中考高考再次证明:语文才是中小学生考试重点!8大学习习惯助你彻底征服语文!
成绩很重要,但告诉孩子,这16件事一件不能少
文章丨作者/大粒妈妈 择学堂原创出品 媒体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丨小宝
您关注了吗?
专注于孩子的成长!您身边的教育专家!2T+儿童绘本、动画、读物等电子资源免费领取!....(回复“领取目录”即可收到链接)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表达对父亲的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