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意两个数字矩阵相加均可相加减?

当前位置: >>
矩阵与数值分析学习指导和典型例题分析
第一章 误差分析与向量与矩阵的范数 一、内容提要 本章要求掌握绝对误差、相对误差、有效数字、误差限的定义及其相互关系;掌握数 值稳定性的概念、 设计函数计算时的一些基本原则和误差分析; 熟练掌握向量和矩阵范数的 定义及其性质。 1.误差的基本概念和有效数字 1) 绝对 .绝对 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相对误差的基本概念 相对误差 设实数 x 为某个精确值, a 为它的一个近似值,则称 x ? a 为近似值 a 的绝对误差,简称x?a 为误差 当 x ≠ 0 时, x 称为 a 的相对误差.在实际运算中,精确值 x 往往是未知的,所 误差. 误差 x?a 以常把 a 作为 a 的相对误差.2) 绝对 .绝对 绝对误差界和相对误差界 相对误差界的基本概念 界 相对误差界 设实数 x 为某个精确值, a 为它的一个近似值,如果有常数 e a ,使得x ? a ≤ eaea a误差界.称 称 e a 为 a 的绝对误差界,或简称为误差界 误差界是 a 的相对误差界.此例计算中不难发现,绝对误差界和相对误差界并不是唯一的,但是它们越小,说明 a 近似 x 的程度越好,即 a 的精度越好. 3) .有效数字 设实数 x 为某个精确值, a 为它的一个近似值,写成a = ±10 k × 0. a1 a 2 L an L它可以是有限或无限小数的形式,其中 a i (i = 1,2, L) 是 0, 1, L , 9 中的一个数字, a1 ≠ 0, k 为整 数.如果x?a ≤1 × 10 k ? n 2则称 a 为 x 的具有 n 位有效数字的近似值. 如果 a 有 n 位有效数字,则 a 的相对误差界满足: .函数计算的误差估计 4) 函数计算的误差估计 . 如果 y = f ( x1 , x2 ,L, xn ) 为 n 元函数,自变量 x1 , x 2 , L , x n 的近似值分别为 a1 , a 2 , L , a n , 则x?a 1 ≤ × 101?n 。 a 2a1 n ? ?f f ( x1 , x 2 ,L , x n ) ? f ( a1 , a 2 ,L , a n ) ≈ ∑ ? ? k =1 ? ?x k? ? ( xk ? ak ) ? ?a其中 ? ?f ? = ? f (a1 , a 2 , L , a n ) ,所以可以估计到函数值的误差界,近似地有 ? ? ? ?? ?x k ? a ?x kn ? ?f f ( x1 , x2 , L , xn ) ? f (a1 , a2 , L , an ) ≤ ea ≈ ∑ ? ? k =1 ? ?xk? ? eak ? ?a设 其误差界为 x1 ? a1 ≤ ea1 和 x2 ? a2 ≤ ea 2 , 如果令 n = 2 , x1 , x2 的近似值分别为 a1 , a2 , 取 y = f ( x1 , x2 ) 为 x1 , x2 之间的四则运算,则它们的误差估计为,ea1 ± a 2 ≈ ea1 + ea1 ; ea1 ?a 2 ≈ a1 ea1 + a2 ea1 ; e a1 ≈a2a1 ea1 + a2 ea1 a22, a2 ≠ 0 。数相加或减时,其运算结果的精度不会比原始数据的任何一个精度高. 对于两个数作相减运算时,由于其相对误差界:ea1 ± a 2 a1 ? a2≈ea1 + ea 2 a1 ? a2。如果 x1 和 x 2 是两个十分接近的数,即 a1 和 a 2 两个数十分接近,上式表明计算的相对误 差会很大,导致计算值 a1 ? a 2 的有效数字的位数将会很少。 对于两个数作相除运算时,由于其相对误差界: e a1 ≈a2a1 ea1 + a2 ea1 a22。从关系式中可以看出,如果 x 2 很小,即 a 2 很小,计算值 5) .数值稳定性的概念、设计算法时的一些基本原则a1 的误差可能很大。 a2⑴ 算法的数值稳定性: 一个算法在计算过程中其舍入误差不增长称为数值稳定。 反之, 成为数值不稳定。不稳定的算法是不能使用的。 ⑵ 在实际计算中应尽量避免出现两个相近的数相减。 ⑶ 在实际计算中应尽力避免绝对值很小数作除数。 ⑷ 注意简化运算步骤,尽量减少运算次数。 ⑸ 多个数相加,应把绝对值小的数相加后,再依次与绝对值大的数相加。 2.向量和矩阵范数 把任何一个向量或矩阵与一个非负实数联系起来, 在某种意义下, 这个实数提供了向量 和矩阵的大小的度量。对于每一个范数,相应地有一类矩阵函数,其中每一个函数都可以看 作矩阵大小的一种度量。 范数的主要的应用: 范数的主要的应用: 研究这些矩阵和向量的误差估计。 一、研究这些矩阵和向量的误差估计 研究矩阵和向量的序列以及级数的收敛准则。 二、研究矩阵和向量的序列以及级数的收敛准则。 1)向量范数 定义 存在 R ( n 维实向量空间)上的一个非负实值函数,记为 f ( x) = x ,若该函数n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即对任意向量 x 和 y 以及任意常数 α ∈ R (实数域) (1)非负性 非负性 (2)齐次性 齐次性x ≥ 0 ,并且 x = 0 的充分必要条件为 x = 0 ;αx = α x ;≤ x + y .(3)三角不等式 x + y 三角不等式 则称函数?为 R 上的一个向量范数.n常用三种的向量范数 设任意n维向量 x = ( x1 , x2 ,L, xn ) , x 为向量 x 的转置) ( ,TTx 1 = ∑ xi ,i =1n向量的 1-范数1? n 2? x 2 = ? ∑ xi ? ? i =1 ?2=x T ? x = ( x , x )2 ,1向量的 2-范数x∞= max x i ,1≤ i ≤ n向量的 ∞ -范数一般情况下,对给定的任意一种向量范数 ? ,其加权的范数可以表为xW= Wx ,其中 W 为对角矩阵,其对角元作为它的每一个分量的权系数。 向量范数的连续性 范数的连续性定理 R n 上的任何向量范数 x 均为 x 的连续函数。 范数的连续性 向量范数的等价性定理 设 ? α 和 ? 范数的等价性定理β为 R n 上的任意两种向量范数,则存在两个与向量x 无关的正常数 c1 和 c2,使得下面的不等式成立c1 x2). 矩阵范数 定义 存在 R n × n ( n × n 维复矩阵集合)上的一个非负实值函数,记为 f ( A) = A ,对 任意的 A, B ∈ R n× n 均满足以下条件: (1)非负性:对任意矩阵 A 均有 A ≥ 0 ,并且 A = 0 的充分必要条件为 A = O ;β≤ xα≤ c 2 x β ,其中 ?x ∈ R n . (2)齐次性:αA = α A , α ∈ C ;n× n (3)三角不等式: A + B ≤ A + B , A, B ∈ R ;(4)相容性: AB ≤ A ? B , A, B ∈ R n× n , 则称 ? 为 R n× n 上的矩阵范数。 我们可定义如下的矩阵范数:A m = ∑∑ aij ,矩阵的 m1 -范数1mni =1 j =12 ? m n 2? A F =? ∑∑ (aij ) ? ,矩阵的 F -范数(Frobenius)范数。 ? ? ? i =1 j =1 ?1(矩阵范数与向量范数 矩阵范数与向量范数相容性定义) 对于一种矩阵范数 ? 矩阵范数与向量范数 果对任意 n×n 矩阵 A 和任意 n 维向量 x, 满足M和一种向量范数 ? V ,如Ax V ≤ A M x V ,则称矩阵范数 ? 矩阵范数M是相容的。 与向量范数 ? V 是相容的3)矩阵的算子范数n 定理 已知 R 上的向量范数 ? V , A 为 n×n 矩阵,定义A M = maxx ≠0Ax V xV= max Ax VxV=1则 AM是一种矩阵范数,且与已知的向量范数相容,称之为矩阵的算子范数。 矩阵的算子范数。 矩阵的算子范数三种常用的矩阵的算子范数A 1 = max ∑ a ij ;1≤ j ≤ n i =1 nm(列范数)A∞= max ∑ aij .1≤i ≤ m j =1(行范数)A 2 = λmax ( AT A) ,其中 λmax ( A A) 表示矩阵 AT A 的最大特征值。T(谱范数)对任何算子范数 ? ,单位矩阵 I ∈ Rn×n的范数为 1,即 I = 1 。 可以证明: 可以证明: 任意给定的矩阵范数必然存在与之相容的向量范数; ① 任意给定的矩阵范数必然存在与之相容的向量范数;任意给定的向量范数必然存在 与之相容的矩阵范数(如从属范数) 与之相容的矩阵范数(如从属范数) .m p ) ; ② 一个矩阵范数可以与多种向量范数相容 如矩阵 1 范数与向量 -范数相容) 多种 (( 矩阵范数可以与一个向量范数相容 如矩阵 F ? 范数和矩阵 2 ? 范数与向量 2 ? 范数相容) ) 。 ③ 从属范数一定与所定义的向量范数相容,但是矩阵范数与向量范数相容却未必有从 属关系。 如, ? (F相容,但无从属关系) 与向量 ? 2 、 ? m 与向量 ? 1 相容,但无从属关系) 。1任意的矩阵范数与任意的向量范数相容。 ④ 并非任意的矩阵范数与任意的向量范数相容。 任意的矩阵范数与任意的向量范数相容 4)矩阵范数的性质n× n ① 设 ? 为 R 矩阵空间的一种矩阵范数,则对任意的 n 阶方阵 A 均有ρ ( A) ≤ A .其中 ρ ( A) = max{λdet (λI ? A) = 0 }为方阵 A 的谱半径。 的谱半径。2T 注意: 注意:当 A = A 时, A= λmax AT A = λmax A2 = λmax A = ρ ( A) 。 ?M(依赖矩阵 A 和常数ε) ,()( )( )n×n ② 对于任给的ε&0, 则存在 R 上的一种算子范数使得AM≤ ρ ( A) + ε .I n ± A 可逆且可逆且③ 对于 R n × n 上的一种算子矩阵范数 ? ,如果 A ∈ R n× n 且 A &1, 则(I n ± A)?1二、典型例题分析≤1 . 1? A例 1.1:下列近似值的绝对误差限均为 0.005,问它们各有几位有效数字?a = 138.002 , b = ?0.0312 , c = 0.86 × 10 ?4解: 现将近似值写成标准形式:a = 0.138002 × 103 , b = ?0.312 × 10 ?1 , c = 0.86 × 10 ?4 ,在直接根据有效数字定义得出,x?a ≤1 × 10 ? 2 ? k ? n = 3 ? n = ?2 ? n = 5 ,即 a 有 5 2位有效数字;x?b ≤1 × 10 ? 2 ? k ? n = ? 1 ? n = ?2 ? n = 1 ,即 b 有 1 位有效数字; 2 x?c ≤1 × 10? 2 ? k ? n = ? 4 ? n = ?2 ? n = ?2 ,即 c 无有效数字。 2m例 1.2:已知 x 的相对误差为 0.003 ,求 a 的相对误差。 解:此题要利用函数计算的误差估计,即取 f ( x ) = x m , f ′( x ) = m ? x m?1 ,则由f (x ) ? f (a ) ≈ f ′(a )( x ? a ) ,可推出 x ? a ≈ m ? am m m ?1? ( x ? a ) ,故 a m 的相对误差为xm ? am x?a ≈ m? = 0.003m 。 m a a例 1.3:此为减少运算次数达到避免误差危害的例子 利用 3 位算术运算求 f ( x ) = x ? 6.1x + 3.2 x + 1.5 在 x = 4.71 处的值。3 2表中给出了传统的方法的计算的中间结果。 在这里我们使用了两种取值法: 截断法和舍入法。x精确值 3 位数值(截断法) 3 位数值(舍入法) 4.71 4.71 4.71x222. 22.1x3104.487 111 104 1046.1x 2135.323 01 135 1353 .2 x15.072 15.0 15.1精确值: f (4.71) = 104.487 111 ? 135.323 01 + 15.072 + 1.5 = ?14.263 899 3 位数值(截断法) f (4.71) = ((104 ? 134 ) + 15.0 ) + 1.5 = ?13.5 : 3 位数值(舍入法) f (4.71) = ((105 ? 135) + 15.1) + 1.5 = ?13.4 : 上述 3 位数值方法的相对误差分别是? 14.263 899 + 13.5 ≈ 0.05 ,截断法 ? 14.263 899? 14.263 899 + 13.4 ≈ 0.06 ,舍入法 ? 14.263 899作为另一种办法,用秦九韶方法(嵌套法)可将 f ( x ) 写为f ( x ) = x 3 ? 6.1x 2 + 3.2 x + 1.5 = (( x ? 6.1)x + 3.2)x + 1.5那么,3 位数值(截断法) f (4.71) = ((4.71 ? 6.1)4.71 + 3.2 )4.71 + 1.5 = ?14.2 := (? 1.38 × 4.71 + 3.2) × 4.71 + 1.5 = (? 6.54 + 3.2) × 4.71 + 1.5= ?3.34 × 4.71 + 1.5 = ?15.7 + 1.5 = ?14.2 3 位数值(舍入法) f (4.71) = ((4.71 ? 6.1)4.71 + 3.2 )4.71 + 1.5 = ?14.2 := (? 1.38 × 4.71 + 3.2) × 4.71 + 1.5 = (? 6.55 + 3.2) × 4.71 + 1.5= ?3.35 × 4.71 + 1.5 = ?15.8 + 1.5 = ?14.3则相对误差分别是? 14.263 899 + 14.2 ≈ 0.004 5 , (截断法) ? 14.263 899? 14.263 899 + 14.3 ≈ 0.0025 , (舍入法) ? 14.263 899可见使用秦九韶方法 (嵌套法) 已将截断近似计算的相对误差减少到原方法所得相对误 差的 10% 之内。对于舍入近似计算则改进更大,其相对误差已减少 95% 以上。 多项式在求值之前总应以秦九韶方法(嵌套法)表示,原因是这种形式使得算术运算次 数最小化。 本例中误差的减小是由于算术运算次数从 4 次乘法和 3 次加法减少到 2 次乘法和 3 次加法。减少摄入误差的一种办法是减少产生误差的运算的次数。 例 1.4:已知近似值 a1 = 1.21 , a2 = 3.65 , a3 = 9.81 均为有效数字,试估计如下算 术运算的相对误差。a1 ? a2 + a3解:由已知,x1 ? a1 ≤令1 1 1 1 × 10 k ? n = × 10 ? 2 ; x2 ? a2 ≤ × 10 ? 2 ; x3 ? a3 ≤ × 10 ? 2 。 2 2 2 2f ( x1 , x2 , x3 ) = x1 ? x2 + x3 , f (a1 , a2 , a3 ) = a1 ? a2 + a3 ,由函数运算的误差估计式f ( x1 , x2 , x3 ) ? f (a1 , a2 , a3 ) ≈f x′1 (a1 , a2 , a3 )( x1 ? a1 ) + f x′2 (a1 , a2 , a3 )( x2 ? a2 ) + f x′3 (a1 , a2 , a3 )( x3 ? a3 ) = a2 ( x1 ? a1 ) + a1 ( x2 ? a2 ) + ( x3 ? a3 )从而,相对误差可写成f ( x1 , x 2 , x3 ) ? f (a1 , a 2 , a3 ) a x ? a + a x ? a + x ? a ≤ 2 1 1 1 2 2 3 3 f (a1 , a 2 , a3 ) f (a1 , a2 , a3 )≤ 1.21 + 3.65 + 1 1 × × 10 ? 2 = 0.00206 | 1.21 × 3.63 + 9.81 2 若 x = 3.000 , a = 3.100 , 则绝对误差 x ? a = ?0.1 , 相对误差为:x ? a ? 0.100 = = ?0.0333 = ?0.333 × 10 ?1 ; x 3.000 若 x = 0.0003000 , a = 0.0003100 ,则绝对误差 x ? a = ?0.1 × 10 , 相对误差为:?4x ? a ? 0.000100 = = ?0.333 × 10?1 ; x 0.00030004 4若 x = 0.3000 × 10 , a = 0.3100 × 10 , 则绝对误差 x ? a = ?0.1 × 10 ,3相对误差为:x?a ? 0.1 × 103 = = ?0.333 × 10 ?1 ; x 0.3000 × 10 4这个例子说明绝对误差有较大变化时,相对误差相同。作为精确性的度量,绝对误差 可能引起误解,而相对误差由于考虑到了值的大小而更有意义。例 1.5:在 R 中用图表示下面的点集,并指出它们的共同性质。2S1 = x x 1 ≤ 1, x ∈ R2 , S2 = x x 2 ≤ 1, x ∈ R 2 , S3 = x x{}{}{∞≤ 1, x ∈ R2}解: 这些点集的共同性质是:它们都是有界、闭的、凸的,关于原点对称的。 例 1.6: xp ? n p? = ? ∑ xi ? , ? i =1 ? 1p1 ≤ p & +∞ .其中 xi 表示 xi 的模.此范数→ x ∞。称 p-范数, 而且1, 范数为当p=1, 时的范数。 2 2 而当 p → ∞ 时, x 有 证明: 证明:事实上,px两边开 p 次方得p ∞= max xi ≤ ∑ x ≤ n ? max xi = n ? xp p p 1≤ i ≤ n i =1 1≤ i ≤ nnp ∞x∞≤ (∑ x ) ≤n ? x ∞ ,由于 lim n = 1 ,故 xppn1 p1 pi =1p →∞p→ x ∞。例 1.7:证明 ? 2 为 C 空间上向量范数。n证明: (1)对任给n维向量 x = ( x1 , x2 ,L, xn ) ∈ C ,若 x ≠ 0 ,则 x1 , x2 ,L, xn 不全为 证明:T n零,故 x2=x1 + x2 + L + xn & 02 2 2(2)对任给 α ∈ C , x = ( x1 , x2 ,L, xn ) ∈ C ,则T nα ? x 2 = α ? x1 + α ? x2 + L + α ? xn = α ? x1 + x2 + L + xn = α ? x2 2 2 2 2 2 22(3) 对任给 x = ( x1 , x2 ,L, xn ) ∈ C , y = ( y1 , y2 ,L, yn ) ∈ C 则由T n T nCauchy-Schiwatz 不等式: ( x, y ) ≤2( x, x) ? ( y, y ) = x 2 ? y 2 可得x + y 2 ≤ ( x + y , x + y ) = ( x, x ) + ( y , x ) + ( x , y ) + ( y , y ) ≤ x 2 + 2 ( x, y ) + y2 2 2 2 2≤ x 2 +2 x ? y + y 2,=( x 由向量范数的定义, ? 2 为 C 空间上的向量范数。n2+ y 2 )2 。例 1. 8 设 A = ? ?2?1 0 0? ? ,求 A m 、 A F 、 A 1 、 A ∞ 和 A 2 。 ? 1 ?0 2 4?解: Am1=∑i =12∑aj =13ij= 1+ 2 + 4 = 7 ; AF=∑ ∑ai =1 j =1232ij= 1 + 22 + 4 2 = 211 A 1 = max ∑ aij = max{ , 2, 4} = 4 ; A ∞ = max ∑ aij = max{ , 6} = 6 ; 11≤ j ≤ n i =1 1≤ j ≤ n 1≤ i ≤ n j =1 1≤ j ≤ n3?1 0? ?1 0 0 ? ? ? ?1 0 0? ? ? ? = ? 0 4 8 ? ,令 注意到, AT A = ? 0 2 ? ? ? ? ? 0 4 ? ? 0 2 4 ? ? 0 8 16 ? ? ? ? ? det λI ? A A =T()λ ?10 00λ?4?82? 8 = (λ ? 1)(λ ? 4)(λ ? 16) ? 64(λ ? 1) = 0 λ ? 160得, ρ ( AT A) = 20 ,从而 A 1. 3 习题 1、填空题= λmax ( AT A) = 20 = 2 5 。 (1) 设 A = ? ?? 1 0? ? ,则 A 1 = 5 , A ∞ = 3 , A F = 14 , A 2 = 7 + 2 10 及 A 的 ? ? 2 3?谱半径 ρ (A) = 3 。 (2) x = (3, 0, ? 4, 12) ∈ R ,则 x 1 =T 4 T 319,3x ∞ = 12, x 2=313(3) 记 x = ( x1 , x2 , x3 ) ∈ R ,判断如下定义在 R 上的函数是否为 R 上的向量范数 (填是或不是). ; ; x = x1 + 2 x2 + 3 x3 (是 ) x = x1 + 2 x2 ? 3 x3 (不是 ) x = x1 + x2 + x3 ( 不 是 ) 。 (4) 使 70 = 8. L 的近似值 a 的相对误差限不超过 0.1%,应取几有效 数字, a = 2、证明 (1) .x∞≤ x1≤n x∞; (2)x∞≤ x2≤ n x∞3、设 ‖x‖为 R n 上任一范数, P ∈ R n× n 是非奇异矩阵,定义 x = Px ,证明:算子 范数 A p = PAP -1 。 4、设 A 为 n 阶非奇异矩阵, U 为 n 阶酉矩阵.证明: (1) U2= 1;(2)AU2= UA 2 = A 25、已知 e = 2.71828L ,问以下近似值 x A 有几位有效数字,相对误差是多少? (1) x = e , x A = 2.7 (3) x = (2) x = e , x A = 2.7 (4) x =e , x A = 0.027 , 1002e , x A = 0.02718 . 1006、给定方程 x ? 26 x + 1 = 0 ,利用 168 ≈ 12.961 ,求精确到五位有效数字的根。 并求两个根的绝对误差界和相对误差界。 7. 在五位十进制计算机上求S = 545494 + ∑ ε i + ∑ δ i ,i =1 i =110050的和,使精度达到最高,其中 ε i = 0.8, δ i = 2 。 8. 在六位十进制的限制下,分别用等价的公式 (1)f ( x) = ln( x ? x 2 ? 1) ; (2) f ( x) = ? ln( x + x 2 ? 1)计算 f (30 ) 的近似值,近似值分别为多少?求对数时相对误差有多大? 9. 若用下列两种方法 (1) e?5?5? 9 5i ? 5i * * ≈ ∑ (?1) = x1 , (2) e ? 5 ≈ ? ∑ ? = x2 , ? i! ? i! i =0 ? i =0 ?9 i?1计算 e 的近似值,问那种方法能提供较好的近似值?请分析原因。 10. 计算 f = ( 2 ? 1) ,取 2 ≈ 1.4 ,直接计算 f 和利用下述等式6(12 +1)6,(3 ? 2 2 ) ,3(3 + 2 2 )13, 99 ? 70 2 ;计算,那一个最好? 11. 如何计算下列函数值才比较准确。 (1)1 1 ? , 对 x && 1 ; 1 + 2x 1 + x(2) x + (4)1 1 ? x ? , 对x && 1 ; x x(3)∫N +1 Ndx , 其中N 充分大; 1+ x21 ? cos x , 对 x && 1 。 sin x1.4 1.4 习题解答 1、解 解 (1)有定义, A 1 = 3,A ∞ = 5, A F = 14 , A 2 = 7 + 2 10 及 ρ ( A) = 3。 x ∞ = 12, x 2 = 13。(2) x = (3, 0, ? 4, 12)T ∈ R 4 ,则 x 1 = 19,?1 ? ? ? (3)(是) ;为给定向量 1-范数的加权的范数,其中取对角矩阵, W = ? 2 ? 。 ? 3? ? ?;不满足向量范数性质 1; (不是) ;不满足向量范数性质 1。 (不是) (4) a =8.3667。因 70 = 8. L , a1 = 8 ,要是得相对误差限不超过0.1% ,即70 ? aa≤ 0.001 ,则70 ? aa≤101? n 1 = × 101? n ≤ 0.001 时,有 n = 4 。 2a1 162、只就(2)证明 ,由定义可得,x2 ∞= max xk ≤ ∑ xk = x 2 ≤ ∑ max xk =n x2 2 2 2 k k =1 k =1 knn2 ∞ 从而,x∞≤ x 2 ≤ n x ∞。P3、首先,证明 x 1) P ∈ R 因n× n= Px 是一向量范数。事实上,是非奇异矩阵, ?x ≠ 0 ,Px ≠ 0 , Px = 0 时,x = 0 , 故 故 且当 x = 0时, Px = 0 ,于是, x 2)对 ?α ∈ R , 3) x + yP= Px ≥ 0 当且仅当 x = 0 时, xP= Px =0 成立;αx P = P(αx ) = α (Px ) = α ? Px = α ? x P ;P= P( x + y ) = Px + Py ≤ Px + Py = x P + y P 。故 x P 是一向量范数。再A P = maxx≠0Ax xP PPAP ?1 Px PAx = max = max , x≠0 x ≠0 Px Px()令 y = Px ,因 P 非奇异,故 x 与 y 为一对一,于是 于是A P = maxy ≠0(PAP )y?1y= PAP ?14、证明:(1),由算子范数的定义U2 2= maxx≠0Ux x2 2 2 2(Ux )H (Ux ) = max x HU HUx = max x H x = max = maxx ≠0x x2 2 2 2x2 2x≠0x2 2x≠0x2 2x≠0= 1;证明:(2),AU2=λmax ( AU )H AU = λmax (U H (AH A)U ) = λmax (AH A) = A 2 ,()UA 2 = λmax (UA) UA = λmax A U H U A = λmax AH A = A 2 。H()( () )()此结论表明酉阵具有保 2-范数的不变性。 5、解: (1)由于 e ? x A ≤ 再由相对误差界的公式,1 × 10 ?1 ,由有效数字定义可知, x A 有 2 位有效数字;又 a1 = 2 , 2e ? xA 1 1 ≤ × 101? 2 = × 10 ?1 ; xA 2× 2 4 1 × 10? 3 ,由有效数字定义可知, x A 有 4 位有效数字;又 a1 = 2 , 2 e ? xA 1 1 ≤ × 101? 4 = × 10 ? 3 ; xA 2× 2 4(2)由于 e ? x A ≤ 再由相对误差界的公式, (3)由于 e ? x A ≤ 再由相对误差界的公式,1 × 10? 3 ,由有效数字定义可知, x A 有 2 位有效数字;又 a1 = 2 , 2e ? xA 1 1 ≤ × 101? 2 = × 10 ?1 ; xA 2× 2 4 1 × 10 ? 5 ,由有效数字定义可知, x A 有 4 位有效数字;又 a1 = 2 , 2 e ? xA 1 1 ≤ × 101? 4 = × 10 ? 3 。 xA 2× 2 4(4)由于 e ? x A ≤ 再由相对误差界的公式,6、给定方程 x ? 26 x + 1 = 0 ,利用 168 ≈ 12.961 ,求精确到五位有效数字的根。2并求两个根的绝对误差界和相对误差界。 解: 由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知, 1 = 13 + 168 , 2 = 13 ? 168 。 x x 若利用 168 ≈ 12.961 , 则近似根 a1 = 25.961 具有 5 位有效数字,而 x2 = 13 ? 168 ≈ 13 ? 12.961 = 0.039 = a2 , 只有 2 位有效数字。若改用x2 = 13 ? 168 =1 13 + 168≈1 ≈ 0.038519 = a2 25.961则此方程的两个近似根 a1 , a2 均具有 5 位有效数字。它们的绝对误差界和相对误差界分别 为:x1 ? a1 ≤x ?a 1 1 1 1 × 10 2 ? 5 = × 10 ? 3 ; 1 1 ≤ × 101? 5 = × 10 ? 4 2 2 a1 2 × 25 50 x ? a2 1 1 1 1 × 10 ?1? 5 = × 10 ? 6 ; 2 ≤ × 101? 5 = × 10 ? 4 。 2 2 a2 2×3 6x2 ? a2 ≤7. s = 545494 +∑ ε i + ∑ δ i ,其中 ε i = 0.8 , δ i = 2i =1 i =110050计算机作加减法时,先将相加数阶码对齐,根据字长舍入,则6 s = 0.54549 × 106 + 0.0000008 ×44 240.0000008 ×4 6 +L
100 个+ 0.000002 × 10
× 106 144444 + L + 4444436 50 个= 0.54549 × 106 545494 与 0.00008 × 106 和 0.00002 × 106 在计算机上做和时, 545494 由于阶码升为5 位尾数左移变成机器零,这便说明用小数做除数或用大数做乘数时,容易产生大的舍入误 差,应尽量避免. 若改变运算次序,先把 100ε i 相加, 50δ i 相加。再与 54549 相加。即s = +0.84 43 + 24 42 + 0.54549 × 106 + L 0. +L 3 142 + 48 1 2 +100 个 50 个= 0.8 × 102 + 0.2 × 10 × 50 + 0.54549 × 106 = 1.8 × 10 2 + 0.54549 × 106 = 0.00018 × 106 + 0.54549 × 106 = 0.54567 × 106 = 5456708 . 分 析 : 由 于 f ( x) = ln( x ?x 2 ? 1) , 求 f (x) 的 值 应 看 成 复 合 函 数 。 先 令y = x ? x2 ? 1 , 由于开方用六位函数表, y 的误差为已知, 则 故应看成 z = g ( y ) = ln( y ) ,由 y 的误差限 y ? y * 求 g ( y ) 的误差限 ln( y ) ? ln( y * ) 。2 解:当 x = 30 时求 y = 30 ? 30 ? 1 ,用六位开方表得y* = 30 ? 29.9833 = 0.0167 = 10 ?1 × 0.167 ,其具有 3 位有效数字。故y ? y* ≤由 z = g ( y ) = ln( y ) ,得 g ′( y ) =1 1 1 × 10 k ? n = × 10?1? 3 = × 10 ? 4 。 2 2 2 1 y ? y* * ,故 z ? z ≈ 。于是, y y ≈ 0 .5 × 10 ? 4 ≤ 0.3 × 10 ? 2 。 0.0167z?z ≈*y ? y* y*若用公式 f ( x) = ? ln( x +x 2 ? 1) ,令 y = x + x 2 ? 1 ,此时 z = g ( y ) = ? ln( y ) ,则y* = 30 + 29.9833 = 59.9833 = 10 2 × 0.599833 ,其具有 6 位有效数字。故 y ? y* ≤而 z?z ≈*1 1 1 × 10 k ? n = × 102 ? 6 = × 10 ? 4 。 2 2 2y ? y* 。于是, yz ? z* ≈ y ? y* y*≈0 .5 × 10? 4 ≤ 0.834 × 10 ? 6 59.9833可见,用公式 f ( x) = ? ln( x +x 2 ? 1) 计算更精确。 9.解:方法(1)的误差由 Taylor 展开可得, e 解 0 之间。而方法(2)得误差是?5? a1 ≤eη × 510 ,其中η 在 ? 5 与 10!? 9 5 e ? ? 9 5 ? e ?5 ? a1 = ? ∑ + × 510 ? ? ? ∑ ? ? i! 10! ? ? i! ? ? i =0 ? ? i =0 ?i iζ?1?1eζ × 510 10! = ?1 ?1 i ζ 9 ? 5 e ? 9 5i ? 10 ? ?∑ + ? i! 10! × 5 ? ? ? ∑ i! ? ? ? ? ? i =0 ? ? i =0 ?510 ζ 510 ζ ? 5 ?e ?e = 10! 9 i = 10! i ,其中 ? 5 & ζ ? 5 & 0 。 ? 5 ? ? 9 5 ? e5 ? ? ∑ ? ? ∑ ? ? i! ? ? i! ? ? i =0 ? ? i =0 ?由此可知方法(2)得误差是方法(1)的1 1 ≈ 倍,故方法(2)给出较准确的 i ? 5 ? 143.7 ?∑ ? ? i! ? ? i =0 ?9近似值。 10.解:所给出的 5 个公式可分别看作f ( x ) = ( x ? 1) , f1 ( x ) = ( x + 1) , f 2 ( x ) = (3 ? 2 x ) , f 2 ( x ) = (3 ? 2 x ) ,6 ?6 3 3f 3 ( x ) = (3 + 2 x ) , f 4 ( x ) = 99 ? 70 x?3取x=2 的近似值 a = 1.4 时,相应函数的计算值。而 2 ? a ≤ 0.02 = ε 。利用函数计算的误差估计公式可得:f( 2 ) ? f (a ) ≈ f ′(a ) 2 ? a ≤ 6 a ? 1 ? ε ≤ 6 × 0.4 ε ≤ 0.06144ε ; f ( 2 ) ? f (a ) ≤ 6 a + 1 ? ε ≤ 6 × 2.4 ? ε ≤ 0.01308ε ; f ( 2 ) ? f (a ) ≤ 6 3 ? 2a ? ε ≤ 6 × 0.4 ? ε ≤ 0.24ε ; f ( 2 ) ? f (a ) ≤ 6 3 + 2a ? ε ≤ 0.005302 ? ε ;5 5?7 ?711222?433f4( 2 ) ? f (a ) ≤ 70 ? ε 。由此可见,使用公式4(3 + 2 2 )13计算时误差最小。11.以(2)和(3)为例其它同理 解: (2)只需取x+1 1 ? x? = x x2? 1 1? x? x+ + x? ? ? x x? ? ?; (3)∫N +1 Ndx 1 。 = arctg ( N + 1) ? arctgN = arctg 2 1+ x 1 + N ( N + 1)注:令 α = arctg( N + 1),β = arctgN ,则 tgα = N , tgβ = N + 1 。tgα ? tgβ 1 + tgα ? tgβ。得由 于 α ? β = arctg ( N + 1) ? arctgN , 由 差 角 公 式 : tg (α ? β ) =α ? β = arctgtgα ? tgβ 1 ,进而有 arctg( N + 1) ? arctgN = arctg 。 1 + tgα ? tgβ 1 + N ( N + 1)
矩阵与数值分析实习题_数学_自然科学_专业资料。矩阵与数值分析上机实习 1. 设 , 其精确值为 . (1) 编制按从大到小的顺序 程序 (2) 编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矩阵与数值分析 学专班学姓 院业级号名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部 生物医学工程...('1-范数=%g; 2-范数= %g; inf-范数=%g\n',y1,y2,y3); 例题的运行...2011 级工科硕士研究生 《矩阵与数值分析》课程数值实验 班学姓 级: 号: 名...n=7 n=10 n=12 n=15 15 【分析】 本题说明在不分段拟合的条件下,节点并...矩阵与数值分析公式总结_数学_自然科学_专业资料。第一章绝对误差: a ? ?10k...数值分析-公式总结 暂无评价 14页 免费
数值分析学习公式总结 19页 2下载券 ...大连理工大学矩阵与数值分析2017年考题_数学_自然科学_专业资料。大连理工大学 2017 年研究生矩阵与数值分析考试考试日期:2017 年 6 月 5 日一、填空题(50 分,...姓名: 学号: 院系:矩阵数值分析 班 大连理工大学课程名称: 矩阵与数值分析 授课院 (系):数学系一 标准分 得一、 分 填空与判断题( ? 或√) ,每空 2 分...2016 级矩阵与数值分析上机作业 学生班级: 学生姓名: 任课教师: 所在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学部 学生学号: 使用软件:MATLAB 2016 年 12 月 10 号 1.考虑计算...__矩阵与数值分析实习题_工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矩阵与数值分析上机实习 1. 设 , 其精确值为 . (1) 编制按从大到小的顺序 程序 (2) 编制按从小...大连理工大学矩阵与数值分析部分课后习题 《计算机科学计算》第二版 张宏伟等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文档贡献者sky幂幂花园 贡献于 ...结果分析:对于题目中的矩阵, Jacobi 迭代法与 Guass-Seidel 迭代法均收敛,且 ...3.观察物体的直线运动,得到如下数据 时刻 t 0 0.9 位移 s 0 10 求运动学...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ww.tceic.com
copyright &copyright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矩阵相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