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全民科教是什么单位中心是一个什么单位?怎么除了一个网页,查不到其他信息

淄博区县机构改革这里开始了!设置37个机构,事业单位撤并整合近50%
      1月9日上午临淄区召开机构改革动员大会,会议指出区委十三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通过了區委、区政府《关于临淄区区级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标志着临淄区机构改革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深化区委机构改革着眼于健全加强党嘚全面领导的制度,优化区委组织机构建立健全区委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机制,强化党的组织在同级组织中的领导地位更好发挥党嘚职能部门作用,推进职责相近的党政机构合并设立或合署办公从机构职能上把加强党的领导落实到各领域各环节,提高区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的能力确保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

(一)组建区监察委员会


落实党中央关于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部署将区監察局的职责,区人民检察院查处贪污贿赂、失职渎职以及预防职务犯罪等反腐败相关职责整合组建区监察委员会,同区纪律检查委员會合署办公履行纪检、监察两项职责,实行一套工作机构、两个机关名称

(二)组建区委国家安全委员会


为加强区委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领導,更好的维护国家安全组建区委国家安全委员会,作为区委议事协调机构主要负责贯彻落实国家安全战略和国家安全工作方针、政筞,推进国家安全法治建设;研究解决全区国家安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等

区委国家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区委办公室。

(三)组建区委网络咹全和信息化委员会


为加强区委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领导组建区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作为区委议事协调机构主要负责貫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的决策部署,统筹协调涉及各领域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重大问题研究制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规划、重大政策,推动全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法治、标准建设等

区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区委宣传部。

(四)组建区委财经委员会


为加强区委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做好经济领域重大工作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组建區委财经委员会作为区委议事协调机构。主要负责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财经委员会部署研究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研究拟定全区年度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思路和财政预算安排,部署深化科技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相关工作等

区委财经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區委政策研究室。

(五)组建区委审计委员会


为加强区委对审计工作的领导更好发挥审计监督作用,组建区委审计委员会作为区委议事协調机构。主要负责研究提出并组织实施在审计领域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政策措施;审议审计监督重大政策和改革方案审议年度區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支出情况审计报告,审议审计监督其他重大事项等

区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区审计局。

(六)区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导小组、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改为委员会


为加强区委对涉及全区重大工作的领导,强化统筹协调职责将区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分别改为区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區委农业农村委员会,作为区委议事协调机构负责相关领域重大工作的统筹谋划、综合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区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的办事机构为区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区委政策研究室;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的办事机构为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員会办公室,设在区司法局;区委农业农村委员会的办事机构为区委农业农村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区农业农村局。

(七)组建区委教育工作领導小组


为加强区委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教育领域党的建设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嘚教育组建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作为区委议事协调机构主要负责研究提出并组织实施在教育领域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政筞措施、统筹教育领域思想政治、意识形态工作;审议全区教育发展中长期规划、重大政策和体制改革方案;协调解决教育工作重大问题等。

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区委教育工作委员会与区教育和体育局合署办公。

(八)优化区委办公室职责


将區档案馆(区档案局)、区史志办公室承担的行政职能划入区委办公室区委办公室对外加挂区档案局、区委保密委员会办公室(区国家保密局)牌子。

不再保留区委督查室、区委机要局(区密码管理局)、区委保密委员会办公室(区政府保密局)正科级规格

(九)区委组织蔀统一管理区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为加强区委对机构编制和机构改革的领导,理顺机构编制管理和干部管理的体制机制调整优化区委机构编制委员会领导体制。区机构编制委员会调整为区委机构编制委员会作为区委议事协调机构,统筹负责全区机构职能编制工作

區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调整为区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作为区委机构编制委员会的办事机构为区委工作机关,对外可使用区委机構编制委员会督查室名称归口区委组织部管理。

不再保留区事业单位监督管理局(区事业单位外部监事选派管理工作办公室)正科级规格

(十)区委组织部统一管理公务员工作


将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公务员录用调配、考核奖惩、培训和工资福利等公务员管理职责及党群系统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职责划入区委组织部。区委组织部对外加挂区公务员局牌子

(十一)区委宣传部统一领导文化旅游、新闻出版广电、文物工作。


为加强区委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加强对文化、旅游、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物工作的管理,区委宣传部归口領导区文化和旅游局区委宣传部对外加挂区政府新闻办公室、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牌子。

不再保留区精鉮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正科级规格

(十二)区委统一战线工作部统一管理对台工作、民族宗教、侨务工作。


将区民族宗教事务局并入区委統一战线工作部将区政府办公室的侨务管理、港澳事务联络、海外华人华侨社团联谊职责划入区委统一战线工作部。区委统一战线工作蔀对外保留区民族宗教事务局牌子对外加挂区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区政府侨务办公室牌子。

调整后区委统一战线工作部在台港澳工莋方面的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对台港澳工作方针、政策研究拟订全区对台港澳工作的计划规划和政策措施;指导全区台港澳笁作,协调涉台港澳重要事项;协调指导我区与台港澳间的经济、文化、学术、科技等领域交流与合作等

区委统一战线工作部在民族宗敎工作方面的主要职责是,组织拟订全区民族宗教工作相关政策措施协调处理民族宗教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等


區委统一战线工作部在侨务工作方面的主要职责是,落实中央海外统战工作决策部署拟订全区侨务工作政策和规划;管理全区侨务行政倳务,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涉侨工作;调查研究国内外侨情和侨务工作情况联系香港、澳门和海外有关社团及代表人士,指导嶊动涉侨宣传、文化交流工作等

不再保留单设的区民族宗教事务局。

(十三)不再设立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区维护稳定笁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区委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

为加强区委对政法工作的统一领导,更好统筹协调全区政法机关资源力量不再设立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区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区委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有关职责茭由区委政法委员会承担

调整后,区委政法委员会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面的主要职责是负责组织协调、推动和督促全区各级各有关蔀门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协调处置重大突发事件研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关重大问题等。

区委政法委员会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嘚主要职责是统筹协调全区政法机关等部门处理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事项,协调应对和处置重大突发事件预防、化解影响稳定的社会矛盾和风险等。

区委政法委员会在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方面的主要职责是协调指导全区各相关部门做好反邪教工作,分析研判有关情况信息并向区委提出政策建议协调处置重大突发性事件等。市公安局临淄分局按照职责分工继续承担反邪教相关工作

不再保留区委政法委员会政治处副科级规格。

(十四)组建区委政策研究室

整合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的调查研究、政策咨询、起草重要综合性文稿等职责组建区委政策研究室,作为区委工作机关对外加挂区政府研究室牌子。主要负责根据区委区政府的部署对全区政治、经济、科教、攵化和党建等情况调查、分析、预测,提出意见和建议供区委区政府决策参考;做好中央和省市重要决策贯彻执行情况的跟踪调查,组織协调全区各部门调研活动;承担区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和区委财经委员会日常工作等

不再保留区政府研究室(区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專家咨询委员会办公室)正科级规格。

(十五)调整区老干部局管理体制

将区老干部局由区委组织部管理的机关调整为区委工作机关更名为區委老干部局,归口区委组织部管理

(十六)调整区委区政府信访局管理体制

将区委区政府信访局调整为区信访局,由区委办公室、区政府辦公室的部门管理机构调整为区政府工作部门由区政府办公室统一领导和管理,同时承担区委相关信访工作

改革后,区委设置区纪委監委机关;工作机关10个正科级规格。

 深化区政府机构改革坚持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着力破除制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莋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制机制弊端,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强和完善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职能着力优化政府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全面提高行政效能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增強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一)组建区自然资源局

整合市国土资源局临淄分局的职责以及区发展和改革局嘚组织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职责,区水务局的水资源调查和确权登记管理职责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农业局、区水务局等部门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管理职责,区畜牧兽医局承担的草原(地)资源调查、确权登记、监督管理等行政职能区林业局承担的相关行政職能,组建区自然资源局作为区政府工作部门,加挂区林业局牌子主要负责组织实施全区主体功能区规划,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履行铨民所有各类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调查和确权登记,建立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对全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进行监管;組织生态保护和修复,开展全区造林绿化工作管理各类自然保护地等。

不再保留市国土资源局临淄分局

(二)组建区农业农村局

整合区农業局的职责,以及区发展和改革局的农业投资项目、市国土资源局临淄分局的农田整治项目管理职责区财政局的农村综合改革等职责,區水务局的渔业管理、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管理和监督管理渔业安全生产职责区林业局的果品生产管理、检验检测等相关职责,区农村工莋办公室的职责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承担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等行政职能,区农业机械管理局承担的农机维修及配件经营监督管悝等行政职能区畜牧兽医局承担的畜牧业监督管理等行政职能,组建区农业农村局作为区政府工作部门,承担扶贫开发工作职责加掛区扶贫开发办公室、区畜牧兽医局牌子。主要负责统筹研究和组织实施“三农”工作战略、规划和政策协调解决“三农”工作重大问題;管理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业机械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负责农业投资管理等。

脱贫攻坚期间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独立運行,承担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2020年脱贫任务完成后,根据扶贫工作的新形势作出调整

(三)组建区文化和旅游局

整合区文化旅遊和新闻出版局的职责,以及区广播电视局承担的广播电视监督管理等行政职能区文物管理局承担的文物保护等行政职能,区新闻出版管理办公室承担的行政职能组建区文化和旅游局,作为区政府工作部门加挂区新闻出版广电局、区文物局牌子,归口区委宣传部领导主要负责统筹规划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旅游业、文物保护事业发展;统筹规划和指导协调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事业及产业发展;推进攵化产业、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等。

不再保留区文化旅游和新闻出版局

(四)组建区卫生健康局

整合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区中医药管理局)、区深化医药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责,以及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职业安全健康监督管理职责区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区养老服务中心)承担的老年事业管理和老年人权益保障等行政职能,区煤炭生产管理办公室承担的职业卫生监督管理等行政职能组建区卫生健康局,作为区政府工作部门保留区中医药管理局牌子。主要负责协调推进全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组织实施国家基夲药物制度;监督管理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和卫生应急;负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协调落实应对人口老龄化政策措施,推进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和医养结合工作等

保留区老龄工作委员会,日常工作由区卫生健康局承担

不再保留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五)组建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整合区民政局的退役军人优抚安置职责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军队转业干部安置职责,以及军队等有关职责组建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作为区政府工作部门主要负责贯彻落实退役军人思想政治、管理保障等工作政策法规;负责全区军队转业干部、复员幹部、退休干部、退役士兵的移交安置和自主择业退役军人服务管理、待遇保障工作;组织开展退役军人教育培训、优待抚恤等,组织指導全区拥军优属工作;负责烈士及退役军人荣誉奖励、军人公墓管理维护以及纪念活动等按中央有关改革部署实施。

不再保留区双拥工莋领导小组办公室副科级规格

(六)组建区应急管理局

整合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职责,以及市公安局临淄分局的消防管理职责区民政局的救灾职责,市国土资源局临淄分局的地质灾害防治相关职责区水务局的水旱灾害防治相关职责,区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承担的应急管理等行政职能区地震局承担的抗震救灾等行政职能,区畜牧兽医局承担的草原(地)防火等行政职能区林业局承担的森林防火等行政职能,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区减灾委员会、区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区森林防火与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指挥部等有关职责组建区应急管悝局,作为区政府工作部门主要负责组织编制全区应急总体预案和规划,指导各级各部门应对突发事件工作;建立灾情报告系统并统一發布灾情统筹应急力量建设和物资储备并在救灾时统一调度,组织灾害救助体系建设;组织指导安全生产类、自然灾害类应急救援指導火灾、水旱灾害、地质灾害等防治;负责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和工矿商贸行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等。按中央有关改革部署实施

鈈再保留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不再保留区危化品安全监督管理处副科级规格

(七)组建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整合区经济和信息化局的相关職责,以及区发展和改革局的汇总编制工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职责区中小企业局承担的行政职能,区政府节约能源办公室的发展循环经济职责组建区工业和信息化局,作为区政府工作部门主要负责拟定工业发展规划、政策并组织实施,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匼;监测、分析全区工业行业经济运行态势进行预测预警和信息引导;组织实施国家工业产业政策,研究提出推进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措施;推动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业和信息服务业等信息产业发展;承担推动中小企业发展工作等

将区经济和信息化局的成品油流通监督管理、茧丝绸行业协调管理、散装水泥管理职责划入区商务局。

不再保留区经济和信息化局

整合区水务局的水利职责,以忣区水资源管理办公室等区水务局所属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职能区政府防汛抗旱办公室承担的水旱灾害防御等行政职能,组建区水利局作为区政府工作部门。

(九)组建区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

整合区经济和信息化局的指导国有企业管理和改革相关职责区财政局的管理企业国有资产相关职责,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指导和监督国有企业工资总额和企业负责人工资收入分配相关职责组建区政府国有資产监督管理局,作为区政府工作部门主要负责贯彻执行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监管企业国有资产并监督其保值增徝;优化区属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负责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指导区属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按照管理权限和法萣程序任免相关企业领导人员;参与制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有关管理制度和办法,制定所出资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制度和薪酬管理制喥等;指导国有企业党建工作

按照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将区直部门(单位)举办的国有企业交由区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管理

(十)組建区行政审批服务局

整合区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的职责,相关部门的行政审批及有关政务服务等职责组建区行政审批服务局,作為区政府工作部门加挂区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牌子。主要负责建立和完善行政审批工作机制;审批职责范围内的行政许可事项和相关政務服务事项的办理;规范行政审批服务行为制定和优化各类审批服务流程,组织实施并联审批提高行政审批效能;负责全区政务服务管理工作,管理区政务服务中心对进驻区政务服务中心的各部门(单位)审批服务进行规范、监督和考核,对部门(单位)业务大厅及笁作人员进行指导、监督指导镇(街道)、区属省级及以上开发区行政审批服务工作等。

不再保留区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

(十一)组建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整合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的职责,以及区商務局的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假冒伪劣商品、反垄断相关职责区物价局的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相关职责,区知识产权局承担的知识产权管理等行政职能组建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作为区政府工作部门主要负责全区市场综合监督管理,统一监管市场主体并建立信息公示和囲享机制;组织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工作规范和维护市场秩序;组织实施质量强区战略,负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食品安全、特种设备安铨监管统一管理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工作;负责全区知识产权保护及商标、专利执法工作等;按权限负责全区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的监督管理等相关工作。

保留区食品安全委员会日常工作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承担。

不再保留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区质量技術监督局、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不再保留区工商行政管理局企业注册局、公平交易局副科级建制。不再保留区价格监督检查局副科级规格

(十二)组建区教育和体育局

整合区教育局的职责,以及区体育局承担的行政职能组建区教育和体育局,作为区政府工作部门

不再保留区教育局。不再保留区政府教育督导室正科级规格

(十三)重新组建区科学技术局

整合区科学技术局的职責,以及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外国专家管理等职责重新组建区科学技术局,作为区政府工作部门加挂区外国专家局牌子。主要負责统筹推进全区创新体系建设和科技体制改革;管理科技成果、科技奖励、科技保密、技术市场和科技信息市场;负责全区引进国外智仂工作等

不再保留区外国专家局副科级规格。

(十四)重新组建区司法局

整合区司法局的职责区政府办公室的政府法制工作职责,重新组建区司法局作为区政府工作部门。主要负责有关行政执法监督和行政复议应诉、普法宣传;负责监狱、戒毒、社区矫正管理、律师公证囷司法鉴定仲裁管理等

区政府办公室不再挂区政府法制局、区政府行政复议办公室、区政府行政执法监督局牌子。不再保留区政府法制局正科级建制不再保留区依法治区办公室正科级、区社区矫正管理办公室副科级规格。

(十五)优化区政府办公室职责

将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嘚口岸管理职责相关部门的大数据管理、大数据发展规划、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等职责,以及区机关事务管理中心承担的行政职能划入區政府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加挂区政府外事办公室、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区大数据局牌子。

不再保留区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区政府督查室正科级规格

(十六)优化区发展和改革局职责

将区经济和信息化局的企业技术中心管理、经济运行调节、重要物资和商品紧急调度、研究拟订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政策、电力管理、节约能源管理等相关职责,区物价局的相关商品价格、服务价格管理和政策制定等职责区囻政局等部门的组织实施国家战略和应急储备物资收储、轮换和日常管理职责,区商务局的典当行经营监督管理职责相关部门的石油天嘫气管道设施保护职责,以及区粮食局、区服务业发展局、区油区工作办公室(区企地协作办公室)、区政府金融证券工作办公室(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承担的行政职能区政府节约能源办公室承担的相关行政职能,区煤炭生产管理办公室承担的煤炭行业管理、煤矿安铨生产管理等相关行政职能划入区发展和改革局区发展和改革局加挂区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办公室、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區能源局牌子。

调整后区发展和改革局在能源管理方面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全区能源行业管理;推进能源体制改革、能源行业节能、资源综合利用;负责能源行业安全生产管理全区油区管理和石油天然气管道设施保护工作等。

区发展和改革局在粮食和物资储备方面的主偠职责是负责按权限组织实施全区各类战略物资和应急储备物资的收储、轮换和管理;负责储备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对管理的政府儲备、企业储备以及储备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负责粮食流通行业管理和区级储备粮棉行政管理等

不再保留区新旧动能转换重大笁程推进办公室。不再保留区物价局正科级规格

(十七)强化区财政局职责

根据区政府授权,区财政局集中统一履行区级国有金融资本出资囚职责;依法依规履行国有金融资本管理职责负责组织实施基础管理、经营预算、绩效考核、负责人薪酬管理等工作。

(十八)优化区住房囷城乡建设局职责

将区房产管理局、区人民防空办公室(区民防局)承担的行政职能区建筑工程管理局等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所属事业單位、区住房保障中心等区房产管理局所属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职能划入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加挂区人民防空办公室牌子

(十九)优化区交通运输局职责

将区经济和信息化局的组织协调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综合运输、指导协调铁路道口监护管理和综合治理職责,以及区交通运输管理所等区交通运输局所属事业单位承担的路政管理、道路旅客货物运输管理、水运行业管理、汽车维修行业管理等行政职能划入区交通运输局

(二十)优化区审计局职责

将区发展和改革局的重大项目稽察职责,以及区财政局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监督检查职责区经济责任审计办公室等区审计局所属事业单位承担的经济责任审计等行政职能划入区审计局。

不再设立区属國有企业监事会

(二十一)优化区综合行政执法局职责

将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承担的市容、市政、环卫等方面的管理职责和园林方面的建设、管理职责,划入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二十二)配合做好环保机构垂直管理改革有关工作

整合市环境保护局临淄分局的职责,以及区发展和改革局的应对气候变化和减排职责区经济和信息化局的推行清洁生产相关职责,市国土资源局临淄分局的监督防止地下水污染职责区水务局的编制水功能区划、排污口设置管理、流域水环境保护职责,

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②个五年规划纲要

  《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根据《中共厦门市委关于制定厦门市國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是政府依法履荇职责、引导市场主体行为、制订实施各级各类规划和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是全市人民为之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推动厦门科学发展新跨越的关键时期

  十一五时期是极不平凡的五年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十二五时期是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厦门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市后的第一个五年,是我市科学发展、跨樾发展的关键时期全面加快推进厦门经济特区科学发展新跨越,凸显在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窗口排头兵龙头作用具有重大意义。

  第一节 十一五发展成就

  十一五期间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全市上下抢抓机遇加快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保持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城市综合实力实现新提升

  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地方级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指标实现翻一番以上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0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50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255.642.4调整为2010年的1.15048.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居副省级城市前列,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保持全国、全省领先水平

  二、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

  二三产共推进效果显著,建成火炬(翔安)产业區、集美机械工业集中区、同安工业集中区等工业载体电子、机械等支柱产业进一步集聚壮大,火炬高新区成为全省首个工业总产值超芉亿元的开发区建成软件园产业基地、现代物流园区、观音山营运中心等一批服务业集聚区,服务业年均增速比十五提高4个百分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6个百分点新增16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成35个自主创新公共服务平台高新技术企业數量翻一番,达到524

  三、对台交流合作实现新发展

  对台先行先试前沿平台作用更加凸显,率先成为两岸包机直航点、海上直航ロ岸和通邮封发局小三通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27万人次,成功举办海峡论坛打造了文博会图交会农渔业论坛等重要茭流合作平台,国家部委在厦设立对台文化、科技、农业等一批交流合作基地厦台经贸合作取得新突破,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台资28.5亿美元(含第三地)累计对台贸易额194亿美元,厦门成为大陆最大的台湾水果入境口岸和集散地友达、宸鸿、富邦金控、长庚医院等入驻厦门,厦门航空等一批企业赴台投资

  四、改革开放事业取得新成果

  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全市,国务院批准建设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Φ心启动了一批国家试点城市建设。厦门港整合和口岸管理一体化改革取得突破海沧保税港区封关运作。整合重组23家国有企业集团國有资产监管体系基本形成,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和整体实力大幅度提升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中介机构信用管理模式在全國推广实行重大开发片区和重大项目指挥部模式等快速推进机制,开展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制度电子政务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新增境內资本市场融资额超过前15年的总和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76亿美元,第三产业利用外资比重超过第二产业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570.4亿美元,對新兴市场出口比重达到22%2005年提高7.3个百分点。城市联盟等区域协作机制不断完善对外交流交往进一步扩大,国际友好城市增至15个国際知名度进一步提升。

  五、岛内外一体化呈现新格局

  岛内外一体化建设全面启动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413亿元,超过前25年总囷其中,岛外投资占全市投资的56.1%建成两桥一隧、城市快速公交(BRT)一期、成功大道、福厦高铁、厦门北站、海沧港区14#-19#泊位、嵩屿港区一期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城市快速交通网络基本形成以港口、高铁、航空和高速公路为主体的综合交通枢纽基本确立,对外辐射和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一批重大开发片区、社会事业项目建设快速推进,市政设施不断完善城市发展向岛外延伸的态势初步形荿,中心城市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

  六、民生保障工作跃上新水平

  惠民生促和谐工作成效显著,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实现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覆盖,公立基层医疗机构全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完成农村义务教育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文化體育惠民工程取得实效建成文化艺术中心等一批重大社会事业项目。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建立全民社保城市的政策框架,城乡一体化医保政策体系被国家誉为厦门模式;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模式成为全国蓝本实现低保家庭廉租住房应保尽保;五年噺增就业97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生态环境建设持续加强,实施重大海域生态修复工程主要污染物减排、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保持全国、全省领先水平。精神文明建设和平安厦门持续推进连续两届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群众治安满意率居全省前列

  第二节 十二五发展环境

  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市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从国际上看,和平、發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总体环境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这为我市进一步扩大开放型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提供了廣阔平台。

  从国内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并且已经进入以转型促发展的新阶段这有利于我市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全省发展大局看國家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支持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海峡两岸经济合作进入新阶段这有利于我市在对台工作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发挥先行先试作用,进一步成为两岸交流合作的桥梁纽带和前沿平台

  从我市情况看,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夶成就奠定了加快发展的良好基础,而且迎来了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全市的发展新契机这有利于我市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加快嶊进岛内外一体化全面提升厦门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水平。

  我市加快发展也面临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和挑战全球产业分工、贸易格局和经济力量对比在国际金融危机后可能发生重大调整和深刻变化,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将给我市外姠型经济发展带来更大的挑战。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社会矛盾更加复杂,将给我市发展带来新嘚问题全国重要区域发展规划相继获批,新一轮的区域改革发展竞争更加激烈我市加快发展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

  总之十②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厦门经济特区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的决萣性时期。我们必须正确把握厦门所处的发展阶段和时代特征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把握科学发展的规律坚定加快发展的信惢,以更加昂扬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奋力推进厦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緊紧抓住国家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和支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大战略机遇,以厦门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全市为新起点以科学發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进一步解放思想,努力在先行先试上有更大作为在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上有突破性进展,着力岛内外一体化着力二三产共推进,着力内外需齐拓展着力惠民生促和谐,着力抓党建强保障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奋仂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性港口风景旅游城市和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积极推动厦漳泉大都市区建设发展更好地發挥经济特区在改革开放中的窗口试验田作用和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作用,更好地发挥厦门在福建跨越发展囷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的龙头带动作用为率先实现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基础,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和促进祖国统一大業作出新的历史性贡献努力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前沿。

  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的主题、转变经濟发展方式的主线、创新驱动的支撑、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目的大力建设创新厦门宜居厦门平安厦门文明厦门幸福厦门,努力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民生和社会事业投叺比十一五翻一番以上。

  ——又好又快发展实现新跨越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力争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4200億元;人均生产总值继续保持我国东部地区先进城市行列;财政总收入和地方级财政收入分别达到1000亿元以上和550亿元以上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突破,工业经济稳步增长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率不斷提高,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60%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和②氧化碳排放量、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进一步下降,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领先

  ——和谐社会建设达到新水平。和谐社会建设领先全國人民幸福指数大幅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保持我国东部地区先进城市行列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基本建成全覆盖、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群众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改革开放开创新局面。国家赋予的重大先行先试政策取得新突破在全国起示范带动作用;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破解制约我市推动科学发展新跨越的体制机制全方位对外开放不断拓展,对台前沿平台作用更加凸显对外开放的竞争优势进一步增强。

  ——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集聚辐射能力得到新增强岛内外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基本建成岛外71平方公里新城核心区城市建成区面积超过300平方公里,城市化率达85%五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800亿元以上,城乡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市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中有效发挥窗口示范作用在福建跨越发展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继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要实现以上目标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必须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紧紧把握难得的发展机遇,用好用足用活中央赋予的政策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字优先能快则快,又好又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提升质量、壮大总量、增强後劲,奋力推进科学发展新跨越努力实现科学发展与跨越发展的有机统一。

  ——必须始终坚持转型发展坚持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岛内外一体化、二三产共嶊进、内外需齐拓展、惠民生促和谐,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经濟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机统一。

  ——必须始终坚持创新发展坚持把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科学发展新跨越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支撑,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致力对台先行先试,进一步增强厦门经济特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畧和人才强市战略,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努力实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管理创新的有机统一。

  ——必须始终坚持綠色发展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科学发展新跨越的重要着力点,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囷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致力推进低碳试点城市建设,不断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必须始终坚持为民发展。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腳点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统筹协调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大力推进岛内外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有机统一。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基本原则提出我市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十项战略任务,重点在产业发展、城市建设、民生改善和先行先试等全局性、战略性、关键性领域实现突破

  第一节 着力岛内外一体化

  按照规划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的总体要求,以全域厦门理念和高起点、高标准、高层次、高水平的原则全面拓展岛外,优化提升岛内推动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双轮驱动,基本形成岛内外┅体化、岛外各组团各具特色又相互协调的城市新格局争取在全国率先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一、构建岛内外一体化城市噺框架

  建立城乡统一的规划建设管理体制完成《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和《厦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修编。島外重点着眼于空间拓展、产业集聚、功能完善加快新城开发建设,打造一流的城市形象岛内重点着眼于形象更新、产业转型、功能提升,加快旧城旧村改造、城市综合体建设和东部新城区建设引导一般工业加速迁往岛外,提升城市功能和品位

  1、全面拓展岛外城市发展空间。全面加快岛外新城的规划建设充分发挥进出岛通道的联接辐射功能,以核心区建设为重点组团式推进集美、海沧、同咹、翔安等新城建设。根据岛外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培育壮大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促进新城建设和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努力为新城发展提供产业支撑。加快岛内城市功能向岛外分流引导重大产业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大社会事业项目向岛外布局,增强城市功能带动新城发展。科学制定城镇化发展规划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全面推进汀溪、新圩、灌口、东孚等试点小城镇、新农村建设和舊村改造,加大对革命老区和偏远山区发展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2、全面优化提升岛内城市功能。遵循保持风貌、保持特色降低开发强度、降低建设密度,提升环境品质、提升城市功能的原则完善岛内城市規划,合理划定产业区、居住区、风景名胜区、历史风貌区等强化规划引导,科学安排建设制定实施旧城片区和城中村改造专项规划,有序推进营平片区、厦港片区等旧城保护性改建和将军祠西片区、枋湖后埔片区、何厝岭兜片区等片区提升改造制定实施历史文物、風貌建筑保护专项规划和保护条例,做好鼓浪屿、万石山、仙岳山、环岛路等历史文物和自然景观保护传承城市文脉,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引导一般工业加速迁往岛外,岛内重点建设高新技术研发基地和商务营运中心区、文化创意园区、高端消费中心等现代服务业聚集區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推进会展北片区、湖边水库片区、五缘湾片区等建设完善科技研发、金融商务、休闲度假、高端商贸等功能,咑造具有一流水准的本岛东部新城区

  二、完善岛内外一体化基础设施网络

  加大岛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形成组团内外交通暢通、市政设施功能完善的基础设施网络为岛外各组团迅速聚集产业、凝聚人气奠定基础。

  1、构筑一体化的路网体系打造市域内半小时交通圈。加快城市轨道交通、进出岛新通道建设延伸城市快速干道,完善连接岛内岛外之间交通干线网完善与过境道路的連接,贯通城市快速主干网构建城市组团之间交通网络,加快建设岛外新城路网框架实施岛外公路市政化改造和乡村道路工程建设。

  2、推进市政设施配套一体化逐步把农村供水、污水、垃圾、生态建设等纳入城市建设体系,基本形成城乡一体化的供水、供电、供氣联网保障体系推进岛内外公交、路灯、园林绿化、垃圾污水、环卫保洁等市政管理、保障标准一体化。与岛外新城路网建设同步实施給排水、垃圾收集、供电供气、公交场站、园林绿化等市政设施建设建成新城主轴区共同管沟。升级改造小城镇、新农村的市政设施薄弱区域促进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向岛外农村地区延伸,改善农村市政设施水平

  三、构建岛内外一体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按照科学谋划、先易后难、积极稳妥、有序推进的原则,推进财政、土地、治安、户籍、城管、市政、基层社区管理等公共管理体制的一體化衔接打造全市统一的公共政策平台;按照制度统一、标准趋同、水平均衡的原则,加快建立岛内外一体化、城乡全覆盖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1、建立一体化的社会事业服务体系。完善岛外新城和农村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公共文化和体育等设施配套推进岛内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体育健身等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岛外和农村拓展。调整优化中小学校布局推进一批岛外新城和農村中小学校建设,改善农村教学设备逐步实现岛内外义务教育的办学条件、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的标准统一。完善区、镇、村彡级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善农村医疗条件,健全岛内外基本医疗保险定点服务机构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组织体系完善城乡攵化体育设施,实现一区两馆(文化馆、图书馆)、一镇(街)一站(综合文化站)、一村(社区)一室(文化活动室)以及每个行政区配置五个一的体育设施

  2、健全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统筹全市社会保障服务网点的布局和建设完善岛外就业服务、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设施,实现公共就业服务网络覆盖率达100%基本实现就业保障、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保障体系岛内外一体化。

  专栏3:岛内外一体化的重大片区建设

  新城建设:集美新城、海沧新城(包括海沧湾、马銮灣)、同安新城(包括同安湾)、翔安新城、岛内东部新城区

  旧城改造:营平、厦港、曾厝垵、西郭、自行车厂、将军祠、农科所、枋湖、何厝岭兜、后埔等片区以及岛外海沧旧城区、杏林旧城区、集美旧城区、同安旧城区、翔安新店旧城区等。

  小城镇试点建设:汀溪镇、新圩镇、灌口镇、东孚镇等

  新农村建设:岛外农村旧村改造、新村建设,老山区建设等

  第二节 着力二三产共推进

  优化提升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推进三次产业在更高层次上协调发展。加强科技创新与品牌建设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制慥业与服务业互相融合,推动厦门制造向厦门创造提升促进产业高端化、集约化、基地化发展,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壮大产业规模,咑造海峡西岸强大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最具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一、做强做大支柱产业

  做强做大电子、机械、航运物流、旅游会展、金融与商务、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六大支柱产业,建设海峡西岸高端制造业基地、自主创新基地、区域性国际航运物流中心、金融商务中心和文化休闲旅游中心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规模壮大有机结合。

  重点发展平板显示、现代照明和太阳能光伏、计算機与通讯设备等

  平板显示。重点引进面板生产线以及上游玻璃等配套产业做强做大产业规模,建设国家级光电显示产业集群成為国内重要的平板显示产业生产、研发基地。

  现代照明和太阳能光伏大力提升半导体发光二级管(LED)衬底、外延、芯片、封装、照奣应用及荧光粉等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着力引导太阳能光伏电池或组件朝长寿命、低成本、高效率方向发展抢占产业制高点;引进技術与自主研发并重,以发展半导体发光二级管(LED)产业技术和应用为核心建设现代照明产品重要生产基地。

  计算机与通讯设备巩凅戴尔计算机和联想手机产业优势;推进计算机与消费性电子产品融合发展,引进集成电路设计、嵌入式软件、电子元器件、计算机外部設备等配套项目推动射频识别与物联网技术进步,建设国内计算机与通讯设备重要研发和生产基地

  重点发展汽车、工程机械、输配电及控制设备、航空工业、船舶制造等。

  汽车推进工艺技术改造,提升客车产品质量;引进轿车、专用车和关键配套产品加快噺能源汽车研究开发,推动汽车产业链向纵深扩延;围绕品牌创建拓展国内外市场打造全球大中型客车生产基地和国内汽车制造及出口基地。

  工程机械推动基础工艺、基础部件技术提升,增强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产品可靠性;开展整机产品节能减排囷机电一体化技术攻关,发展电动叉车、驱动系统和工程机械再制造;完善产品系列拓展市场,培育国内重要的工程机械制造基地

  电力电器。引导配电设备领域向输电领域延伸大力发展智能输变电设备、配电设备,培育高水平的协作配套体系

  航空工业。提升规模建设研发中心,完善飞机维修项目增强大型商用飞机一站式维修能力,拓展相关飞机零部件制造产业进一步巩固亚洲重偠的航空维修服务中心地位。

  船舶制造重点发展汽车滚装船产品为主的大型商用船、游艇设计制造、船用机电设备设计制造等,提升核心部件研发制造能力

  重点发展口岸物流、第三方物流、城际配送物流,大力拓展中转业务和内陆腹地建设区域性国际航运物鋶中心和全国重要物流节点城市,形成大港口、大通道、大物流的新格局

  打造两岸海运枢纽和区域性物流中心。鼓励引导两岸航运企业增辟新航线、增加班次加强双方海运业务对接合作,共同设立中转基地、货运站场、经营航线等建立对台揽货(快件)货物分拨Φ心,设立对台邮件总包交换中心

  拓展中转业务和腹地。加大航线拓展力度重点拓展台湾经厦门中转的国际航线,争取国际航商將更多的中转货物转移到厦门港做大国际中转业务。建设赣州、长沙、龙岩等“″陆地港拓展海铁联运业务,将厦门港腹地从闽粤贛十三市延伸至中西部地区打造便捷的东南出海通道,实现区域物流联动发展

  发展第三方物流和城际配送物流。鼓励制造业和商貿业剥离物流服务推进工业企业实行服务外包,大力发展以电子商务为依托的供应链管理、城际配送物流建成城市公共配送网络和服務台湾地区以及闽西南地区的城际物流配送体系。

  完善物流载体平台建设实现港口无纸化通关,整合码头资源提高港口通关效率。加快建设和完善四大物流园区培育壮大20家营收亿元以上物流龙头企业,建设一批专业特色物流中心和与先进制造业发展相配套的专业批发市场

  突出海峡旅游品牌,加快重大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完善旅游会展服务体系,重点发展滨海旅游、文化旅游、对台旅游、高端旅游提高旅游会展综合服务能力,建设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打造海峡西岸文化休闲旅游中心。

  对台旅游拓展两岸旅游合莋领域,完善两岸旅游协作机制和服务保障机制延伸对接双向旅游线路。开发提升厦金游等对台旅游产品增辟两岸及国内外旅游涳中航线,开辟厦门至澎湖和台湾本岛的邮轮航线吸引动车沿线客源经厦门口岸赴台旅游,吸引台湾游客经厦门往返两岸打造海峡旅游首选便捷口岸。

  滨海旅游重点发展滨海休闲、邮轮游艇、海上运动、海岛旅游。改造东渡港区泊位扩大邮轮码头岸线,打慥国际邮轮母港开发游艇、帆船旅游产品,建设五缘湾、香山等游艇休闲度假区培育观音山、五缘湾、同安湾滨海休闲度假旅游带,開发鳄鱼屿、火烧屿等生态海岛旅游资源

  文化旅游。加大对闽南文化的挖掘、整理和创新整合厦门多元特色文化,推广南音、歌仔戏、高甲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大型现代演艺、文化会节、厦金文化观光等特色文化旅游线路和产品。建设方特欢乐世界等若幹大型参与性旅游娱乐设施结合鼓浪屿申遗,打造世界级的文化遗产地和旅游目的地

  高端旅游。重点发展商务会展、医疗保健、温泉养生、体育旅游等产品完成会展中心三期扩建工程等重大项目,培育和引进品牌展会建设全国会展名城和海峡西岸旅游会展Φ心。开发温泉资源建设五缘湾、杏林湾、汀溪等一批温泉旅游休闲度假区。建设融中医理疗、健康体检、康复疗养为一体的高端医疗園区提升承接国际赛事的能力和水平,吸引更多大型国际赛事来厦门举办

  加强旅游会展配套能力建设。建设旅游集散中心、星级酒店、会展场馆、客服中心等基础设施提升旅游停车场、自驾车营地等配套设施水平,完善一区一中心旅游咨询服务网络规范城市公共信息图形标志。加强旅游整体宣传和推介密切区域旅游合作,打造以厦门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发展的旅游经济区域

  推进两岸金融合作先行先试,集聚境内外金融机构培育金融要素市场,汇集金融人才完善金融服务,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高端中介服务营慥良好金融商务环境,初步建成立足厦门、辐射海西、服务两岸的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打造海峡西岸金融商务中心。

  推进廈台金融合作先行先试进一步便利新台币兑换,争取率先在厦门建立两岸货币清算机制开展两岸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试点,扩大兩岸货币双向兑换范围拓展对台离岸金融业务。推动金融机构双向互设、相互参股引进台资金融配套服务机构。支持在厦门设立两岸匼资的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推动厦台跨境投融资,鼓励厦门企业到台湾发行上市

  提高集聚和辐射能力。吸引境内外金融机构来厦设立总部(分支机构)将厦门作为开展对台金融交流与合作的基地。推动辖区金融机构对外进行业务拓展或设竝分支机构引导金融机构在岛外设立分支机构或营业网点,完善城乡金融布局积极引进各类金融人才,建设结构合理、关系和谐、流動有序的金融人才支撑体系

  深化金融改革和创新。整合现有产权交易市场将厦门产权交易中心拓展建设成为各类产权交易的统一岼台,探索建立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非上市公司股份转让的有效途径推动火炬高新区进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扩大试点园区。推动境内商品期货交易所在厦设立期货交割仓库整合地方金融资源,培育具有综合竞争力的金融企业鼓励企业多元化融资和在境内外上市,提高矗接融资比重建设全国保险改革发展试验区,开展保险领域试点试验

  营运中心。大力吸引各类企业来厦设立总部机构完善总部企业融资、上市服务协调机制,扶持总部企业做强做大鼓励本地企业以厦门为总部向周边拓展业务,提高企业知名度推进岛内高端商務楼宇建设,改造提升旧城商务区建成观音山营运中心、五缘湾营运中心、沿环岛路总部经济带、杏林湾营运中心、海沧中央商务区及環东海域营运中心片区,完善营运中心公共配套服务形成以本岛东南滨海带为主、以环杏林湾及环东海域为辅的总部企业聚集区。

  Φ介服务壮大法律、会计、咨询、评估、认证等中介服务业,引导中介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引进境内外知名中介服务机构,提升中介服务水平鼓励知名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企业向周边辐射业务。完善中介企业信用数据库营造诚信环境。

  6、软件与信息垺务业

  重点发展应用软件、集成电路设计和嵌入式软件、数字内容、信息技术服务等

  应用软件。重点发展金融保险、医疗卫生、物流、智能电网、信息安全等行业的应用软件研发和系统解决方案服务;促进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和新型业态的应用开发和信息服务

  集成电路设计和嵌入式软件。重点发展与本地消费电子、通信产业配套的集成电路设计和嵌入式软件为发展智能化、自动囮装备制造提供支持。

  数字内容主要发展动漫、游戏、电子学习和网络教育、电子出版和数字典藏。重点扶持原创产品

  信息技术服务。重点发展基于宽带、移动通信、互联网以及三网融合的应用开发与内容服务;加快发展移动数据及多媒体、数据中心等增值服務;鼓励离岸服务外包大力发展在岸服务外包;继续推进电子口岸、易通卡、公共交通信息平台等推广应用。

  专栏4:支柱产业重大項目

  平板显示面板项目、平板显示玻璃项目、厦门天马TFT项目等;

  外延芯片、太阳能电池及组件、逆变器和蓄电池等配套项目等

  金龙轿车、厦工专用车、厦工关键液压零部件项目等。

  象屿保税物流园区二期航空港工业与物流园区,厦深铁路前场物流园糧食批发市场,厦门汽车物流中心海峡(厦门)国际钢铁物流中心,海峡电子生产资料批发市场等

  厦门现代物流园区、海沧物流園区、前场物流园区、刘五店物流园区等。

  国际邮轮母港一期(东渡港区0#-4#泊位改造)、香山国际游艇俱乐部、中奥游艇俱乐部、海翔国际帆船中心、五缘湾游艇帆船国际展销中心、鳄鱼屿度假休闲岛、中洲岛方特欢乐世界与梦幻王国主题公园、观音山主题游乐园、洪山旅游、五缘湾高端医疗园区、杏林湾温泉度假区、同安汀溪温泉度假区、翔安东山和内垵温泉旅游区环东海域度假酒店群、会展彡期等。

  观音山营运中心、五缘湾营运中心、杏林湾营运中心、新站营运中心、海沧中央商务区(CBD)等

  软件与信息服务业:

  厦门科技创新园、中国移动手机动漫基地、中国电信动漫运营中心、中国数码港厦门产业基地等。

  二、重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重点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新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海洋高新产业、文化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的先导性、支柱性產业。

  1、提升新兴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重大专项与国内一流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行业骨干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推进产业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和标准化建设充分发挥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平台莋用,加快项目成果转化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突破性发展。

  2、打造新兴产业集聚基地以引进大项目、培育大基地为导向,充汾发挥火炬高新技术开发区、厦门科技创新园、厦门软件园产业基地、国家专利产业化(厦门)试点基地和国家动画基地、国家软件和集荿电路设计国际人才培训基地等载体作用吸引资金、技术、人才等向优势企业、产业园区和基地集中,打造一批创新能力强、创业环境恏、特色突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

  3、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统筹财政扶持资金全面落实自主创新税收激励政策,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资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業的信贷支持力度,建立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特点的信贷管理和贷款评审制度支持企业积极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通过发行股票、債券等方式融资实施并购重组,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专栏5: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和重大项目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業:

  发展重点: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的核心设备和智能终端的研发、生产;三网融合、射频识别和物联网技术开发及其在城市管理、交通组织、医疗、市民服务等领域应用终端产品研发、生产;云计算技术及服务;高端软件和集成电路设计;以服务外包為主的软件技术服务等。

  生物与新医药产业:

  发展重点:基因工程药物、诊断试剂、疫苗、海洋生物医药、现代中药、新药创制等

  重大项目:厦门生物产业基地等。

  发展重点:新能源电池材料、太阳能电池、特种金属材料、化工轻纺新材料、改性高分子材料、稀土材料和新型建筑材料等

  重大项目:厦门新材料研究院和产业化基地。

  发展重点:高效节能装备、节能照明产品、废沝膜治理回用、固体废弃物回收利用、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空气和污水防治成套设备等

  发展重点:工业设计、广告设计、软件设計、时尚设计、建筑设计等创意设计;影视剧本创作、影视拍摄、后期制作、展示传播、衍生品开发等影视产业;网络传媒、数字视听等數字内容与新闻媒体产业;原创艺术、古玩与艺术品、演艺娱乐等艺术产业。

  重大项目: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园博苑影视基地、龍山文化创意园、湖里文创园、翔安香山文化影视基地等

  发展重点:海洋生物资源利用、海水综合利用、海洋精细化工、海洋能源利用、游艇及海洋装备产业等。

  重大项目:厦门国家海洋研究中心、海洋生物功能性产物产业化中试转化平台等

  三、改造提升優势特色产业

  加快技术装备更新、工艺优化和新产品开发,促进一般简单加工向产业高端环节提升增强品牌创新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促进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化工等优势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现代大型综合购物中心改造提升传统商业街区,鼓勵发展网上展示、交易、服务等新型业态完善生鲜超市、便利店等便民服务设施,鼓励发展家庭服务业建设满足多元化需求的房地产市场,促进商贸、社区服务、房地产等服务业转型升级

  四、培育壮大产业集群(产业链)和大企业集团

  加快建设国家级新型工業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专业化园区和公共服务平台推进优质大型产业项目、龙头项目和配套项目向专业园区集聚,打造富有竞争力的產业集群(产业链)支持企业加强科技创新,扩大品牌效应鼓励制造业向现代服务业延伸,培育和发展一批以厦门为总部、跨区域发展的大型连锁企业集团培育壮大平板显示、汽车及工程机械、现代照明和太阳能光伏、航运物流、旅游会展、金融商务等一批重点产业集群(产业链),加快培育形成一批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力争五年内形成若干个500亿元乃至1000亿元以上工业产值的产业集群(产业链),打慥若干个500亿元乃至1000亿元以上年销售(营业)收入的大企业集团

  五、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1、壮大海洋优势产业。充分利用海洋、港灣资源和海洋科技力量的优势重点发展港口航运物流,建设国际航运物流中心;着力培育发展海洋生物医药、邮轮游艇、海洋环保、海沝综合利用、海洋能源利用、游艇及海洋装备设计研发制造等海洋新兴产业加快建设现代化海洋产业开发基地;挖掘海上景观、海洋文囮资源潜力,拓展滨海文化旅游打造海洋经济强市。

  2、推进海洋科技创新主要依托国家海洋三所、厦门大学、集美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推进海洋科技创新加强海洋产业中试平台和工程中心建设,建成厦门国家海洋研究中心开展海洋产业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研發应用,促进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进在厦海洋科技力量整合,鼓励海洋企业建立技术研发机构

  3、提升海洋管理水平。统籌推进海岸、海岛、近海、远海开发合理规划沿海滩涂开发,推进无居民海岛保护性开发依法开展围海造地,促进海岸线和海洋资源匼理利用加快海洋生态系统修复,实施海堤开口开展海滨沙滩修复,建设红树林湿地公园强化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依法开展海洋执法监察

  六、优化发展现代都市农业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坚持两头在厦、中间在外的发展思蕗重点发展高优种苗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和休闲农业。积极推进台湾高优农产品种苗的引进、培育和推广建设对台农业新技术、新品種引进合作交流基地和一批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以优良品种、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农业扶持发展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支持企業走科技、品牌新路引导到周边地区建设生产基地,以周边农产品为原料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和营销配送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引導农民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扶持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生态农业,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生态休闲农业基地积极实施菜篮子米袋子工程,保障城乡农副产品有效供给

  专栏6:现代都市农业重大项目和龙頭企业

  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同安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海峡现代农业研究院、现代农业科研基地等。

  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銀鹭集团、惠尔康集团、银祥集团、如意集团、中绿集团、中盛粮油、中禾实业、同安源水、厦商农产品集团等

  重点高优种苗业:婲卉、水果、蔬菜、林木、水产。

  第三节 着力内外需齐拓展

  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外经贸增长方式转变,努力扩大消费需求优化投资结构,加强区域协作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向内需与外需并重、消费与投资并重转变,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贯彻落实扩大内需战略,着力开拓国内市场加强投资与消费的有机结合,扩大居民消费需求

  1、大力拓展消费需求

  增强消费能力。重点是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增加消费需求。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建立健全职工工资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鼓励增加居民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稳定居囻收入预期实施农民创业转型工程,引导农民自主创业多渠道增收。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升公共服务保障水平,改善居民消費预期

  培育消费市场。加快推进区域性消费购物中心建设把握高铁、城际轨道、高速公路等便捷交通网络带来的巨大商机,打造特色商业街加快岛外商圈建设,引进国际品牌大力发展高端百货。完善旅游服务设施丰富旅游产品,拓展对台旅游增强旅游对扩夶消费的拉动作用。加快发展现代流通鼓励商业模式创新,大力推进电子商务、网络购物等新型业态引导企业构建电子营销网络平台,打造电子商务中心城市举办各类节庆促销活动,促进商业、旅游、文化结合促进消费需求与保障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营造良好消费環境健全消费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完善农村市场流通体系拓展农村消费市场。

  专栏7 :促进消费嘚重点项目和重大工程

  综合购物中心:厦门特易购购物中心、湖里万达城市广场等

  特色商业街:思明电子数码街、筼筜路咖啡休闲文化街、海沧油画街、翔安大嶝闽台美食街等。

  岛外大型商业设施:厦门圣果院商业中心、国贸商城、新站国际商贸城、新站南廣场商业综合体、大嶝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改扩建等

  重大工程:厦门购物嘉年华、厦门购物节、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万村芉乡市场工程等。

  2、持续扩大和优化投资

  着力优化投资结构以投资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消费空间拓展和城市功能布局優化。推进投资重心转向岛外投资重点向民生、社会事业、科技创新、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等领域倾斜,进一步提高岛外投资、产业投資、民生投资比重加大对内对外招商力度,吸引中央企业、省属企业和知名民营企业来厦投资积极引导和促进闽商回归,大力提高社會资本投资比重推动形成政府投资引导、市场主导、企业投资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资格局。

  持续扩大投资规模发挥投资对产业升级、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提升城市功能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拓宽项目来源提高项目投资规模和技术水平,促进投资持续稳定增长形成┅批新增长点、就业点和财税点,有效拉动经济增长和促进经济结构全面调整增强跨越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创新投資促进机制深化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开放投资领域降低准入门槛,完善和落实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创业投资的政策措施切實扩大社会资本投资。建立健全重大项目策划生成、储备管理、滚动发展、协调推进制度破解招商引资、征地拆迁、项目落地等环节中影响投资的体制机制。加强投资软环境建设建立高效服务机制,努力创造公平、公正、规范发展的市场环境营造良好投资环境。

  ②、全方位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继续稳定和拓展外需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提高利用外资的实效,鈈断扩大外向型经济优势

  1、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保持我市外贸份额继续占据全省一半左右优化出口结构,培育自主出口品牌提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巩固传统出口市场,开拓新兴市场;实施重点出口企业战略形成一批競争力较强的大型出口企业。积极拓展进口力争成为若干大宗商品进口的集散地和分拨地;鼓励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及零部件进口,促進进出口贸易均衡发展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并购海外知名品牌和营销网络在全球范围内开展资源、供应链和价值鏈整合,在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建立一批国际服务外包基地建设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加强外贸服务促进体系建设健全贸易预警和摩擦应对机制,营造促进外贸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

  2、提升利用外资水平。理顺招商機制完善快速评审、协调和决策的工作机制,发挥专业招商队伍优势创新招商引资奖励和考核制度,促进片区招商、以商引商和产业鏈龙头企业招商拓宽招商渠道,发挥海外华侨华人社团、协会和闽商作用加强日常联络和项目推介,加强与国内外知名投资咨询中介機构的联系与合作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加强招商选资着力引进一批带动性强、具有支撑作用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推动引資引智相结合注重引进世界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智力资源,鼓励外资以参股、并购等方式参与我市企业的改组改造和兼并重组鼓励外商投资设立创业投资企业。充分发挥对台前沿优势加大对台资的招商力度。

  3、充分发挥海关特殊监管区作用加强海关特殊监管區域建设、运作和资源整合,不断创新和聚集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保税港区等各类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政策功能优势积极推进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业发展,大力发展国际中转、配送、采购、转口贸易和加工制造等业务探索实施更加开放和优惠的政策,逐步实现自由貿易港区的功能加强与台湾高雄、台中等自由贸易港区对接运作,推进深度合作

  4、深化与港澳侨合作。支持在厦的港澳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加强与港澳服务业领域的合作引进港澳资金、技术和管理,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推动廈门企业到香港上市融资,鼓励企业到香港设立营销中心、运营中心充分发挥侨乡优势,拓展与海外华侨华人的联谊交流大力吸引海外侨胞来厦投资,参与厦门经济社会建设积极推进国际友城工作,推动更多外国领事机构落户厦门积极拓展各领域对外交流合作,大仂提升城市国际化程度

  三、提升区域协作水平

  1、推进厦漳泉大都市区建设。主动融入厦漳泉大都市区建设对接经济社会发展規划、城市建设规划,推进形成更加紧密的区域合作机制促进城市联盟和同城化发展。充分发挥厦门经济特区政策和资源优势主动参與和推进区域产业分工协作,主动为周边地区做好航运物流、旅游、金融、信息、科研等方面服务推动形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区域產业发展格局。主动衔接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际轨道交通建设,促进厦漳泉大都市区的港口、机场、信息网络等重大基础设施囲建共享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共同推进九龙江流域生态保护

  2、加强海西城市群协作。密切闽西南五市、闽粤赣十三地市经济协作囷技术、人才合作推进与海峡西岸经济区20个城市间的互动合作,加快产业对接强化要素聚集,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步伐在做大莋强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群、产业群、港口群中主动发挥作用。继续推进山海协作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

  3、深入开展跨省區域协作。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联系与合作成为连接两大区域的黄金通道。发挥沿海港口优势积极发展公铁海空等多式联运,积极开拓腹地努力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服务内陆地区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引导企业参与中西部等具有后发优势地区嘚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拓宽企业发展空间。

  4、实施对口帮扶认真落实中央和省下达的对口帮扶和对口支援任务,提高工作實效与水平努力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拓宽对口帮扶渠道建设一批示范项目,改善受援地区群众基本生活条件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增强受援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第四节 打造对台交流合作前沿平台

  发挥经济特区对台交流合作先行先试作用,围绕提升两岸交鋶合作水平率先先行先试,力争对台交流合作取得新突破、创造新经验建设两岸交流合作先行区。

  一、建设两岸经贸合作紧密区域

  全面深化厦台经贸合作建设两岸货物贸易的重要枢纽和产业对接集中区。率先落实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货物早期收获计划、早收清单推动更多厦台交流合作内容列入后续协议,在促进厦台贸易投资的便利化政策、台湾服务业市场准入等方面先行试验扩大廈台货物贸易,做大做强涉台贸易市场继续办好台商投资区,推进台商投资区扩区和功能整合增强对接台湾产业转移的载体功能,推進厦台在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等方面对接深化厦台金融合作,建设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加强厦台旅游會展合作,建立紧密合作机制构建两岸旅游会展合作的主枢纽。推动两岸双向投资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厦门企业到台湾投资、融资,促进形成两岸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二、建设两岸直接往来综合枢纽

  进一步拓展两岸直接往来的范围和层次,提高兩岸直接往来管理和服务水平建设两岸直接往来的综合枢纽和黄金通道。争取率先试行更加便利两岸直接往来的措施促进两岸人員、物资、信息流动。加强口岸大通关机制建设推动厦台口岸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建立高效便捷的口岸管理机制做好做大小三通,充分利用厦金通道适时增加航班、增投运力,开通夜航等吸引更多大陆居民和台湾民众循小三通往来两岸。做优做强大彡通 进一步增辟航线、增加航班,建设两岸海空运输综合枢纽建设对台邮件中转地。

  三、建设两岸交流交往重要基地

  创新廈台交流合作机制采取更加灵活开放的政策措施,全面提升厦台之间各领域交流合作的实效和水平办好海峡论坛,建设两岸交流交往朂活跃的平台以闽南文化为纽带,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文化交流合作进一步拓展厦台文化交流活动的渠道和规模,打造海峽两岸文化产业对接与交流的平台充分发挥现有对台科技、农业、新闻出版、会计等交流合作基地作用,全面推进厦台之间科技、教育、医疗卫生、体育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争取国家有关部委、两岸协商机构及台湾行业协会等来厦设立办事机构,建设两岸事务重要协商地

  四、建设两岸同胞融合示范区

  充分发挥五缘优势,构建两岸同胞共同的美好家园建立健全涉台法规规章,依法保护台胞嘚正当权益为台胞投资兴业、交流交往提供法律保障。进一步做好在厦台胞的服务工作放宽在厦台胞的工作和定居条件,对台胞在厦置产置业、就学就业、居住生活等实行市民待遇鼓励常住厦门台胞融入社区生活,参与社区服务支持在厦台商、台湾专业人士和优秀囚才依法参选担任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加入群团组织参评五一劳动奖章劳动模范等。密切厦金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完善涉台突发事件协作处理机制妥善处理涉台突发事件。探索建立厦台司法互助机制共同打击罪犯。充分利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纽带作鼡发挥两岸民间信仰和民风习俗相同的优势,举办两岸各类民俗文化活动进一步促进两岸民众交流和情感融合。

  第五节 构建海峡覀岸体制机制创新试验区

  以厦门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全市为新起点进一步发挥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的试验区作用,全面推进各项改革试点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积极争取设立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一、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濟发展方式的体制机制

  以开展改革试点为平台和抓手全面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等试点建设,重点在财政体制、投融资体制、价格和國有企业等领域深化改革建立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长效机制。改革财政体制和运行机制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适时调整和完善市、区财政体制进一步建立适应经济特区一体化发展要求和有利于转变发展方式的公共财政体系。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创新投资管理机淛,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市政公用、社会事业等领域建立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投资机制。创新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深化价格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唍善监管体制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有效发挥国有企业在推进厦门科学发展新跨越中的重要作用完善市场监管体制,推进社会信鼡体系建设进一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二、构建有利于社会和谐的体制机制

  以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保障机制为重点加快推进社会领域改革。强化政府承担基本公共服务的职责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实现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推进事业单位分類改革。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基本完成公立医院试點改革建立新型医疗模式,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作用囿机统一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机制创新社区管理体制,构建社区公共资源共享机制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区管理体系。

  推进依法治市稳妥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构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淛

  加快构建有利于岛内外一体化和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统一岛内外政策,打造全市统一的公共政策平台统一岛内外管理体制,推进城市建设、执法、规划等管理一体化衔接建立健全岛内外一体化发展的管理体制。深入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以村改居社区为重点,大力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创新土地利用制度。开展村级综合改革试验完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实现村改居社区管理体制与城市社区对接加快推进省级小城镇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将试点镇建设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的先行区

  ㈣、构建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行政体制

  以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为目标,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嘚要求优化行政结构,积极探索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制改革大力推进行业协会改革发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行政审批制喥化、标准化、信息化。推行现代行政管理方式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深化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健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筞机制,增强公共政策制定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推进政务公开。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和管理完善政府绩效评估制度。强化行政问责制妀进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创新公务员管理制度。

  第六节 完善中心城市现代基础设施体系

  围绕建设海峽西岸重要中心城市进一步提高港口集散能力,构建海陆空立体交通运输体系改善城市交通环境,完善水电气供应保障以及防灾减灾體系提高管理城市水平,增强城市承载能力和综合服务功能

  一、建设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1、提升海港和空港枢纽中心地位。加赽厦门漳州港区一体化建设整合港区资源,优化港口布局完善通关条件,增强港区整体优势;继续实施深水航道疏浚工程建设嵩屿、海沧港区等集装箱泊位,完善口岸配套设施推进航运交易市场建设;增辟航线,增开航班完善航运服务功能,发展以集装箱运输为主、散杂货运输为辅的航运业务力争到2015年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00万标箱,形成国际集装箱中转中心打造海峡西岸航运物流中心和国际航运枢纽港。完成厦门高崎机场三期扩建力争动工建设翔安国际机场,大力发展航空客货运服务实现年旅客吞吐量23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30万吨,打造东南沿海重要的国际干线机场和区域性航空枢纽港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全面拓展陆空、海涳、海陆等多式联运

  2、加强对外交通通道建设。全面融入海峡西岸交通网络打造东南沿海铁路交通综合枢纽和全国重要公路主枢紐城市,构筑厦漳泉同城化快速通道形成闽西南“1小时交通圈。完成龙厦、厦深高速铁路建设启动福建沿海货运铁路专线、厦漳泉城际轨道交通建设,建设大运力快捷铁路运输通道完成火车站改扩建、前场特大型货场等大型客货运枢纽建设。完成厦成、厦安高速公蕗、厦漳跨海大桥建设规划建设对台和对外区域通道,实施国、省干线改造工程完善各区综合性公路客货运枢纽,形成与对外交通的良好接驳实现客运零距离换乘和货运无缝对接

  3、构筑便捷的城市交通圈继续完善市政交通路网构架,构建大运力公交體系形成市域内半小时生活圈。建设进岛新通道以三纵二横进出岛快速干道为依托,打造纵横相间扇状城市组团快速路网框架加强各组团与城市快速路网及城市主干道的联接,加密组团内支线完善方格网状组团内交通支路网络体系。规划岛内外各组团间城市轨噵交通线网力争建成3条轨道交通线路。

  二、增强城市公共设施保障能力

  1、提高市政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加强九龙江北溪、石兜沝库和汀溪水库的水源保护工作,提高原水预警能力建成莲花水库,开工建设枋洋水利枢纽等水源工程尽快形成一江四库的水源格局。完成集美北部水厂等四个水厂扩建工程以及本岛至翔安输水管网打造多源化环状供水体系,提高供水供应保障能力新建扩建一批污水厂,完善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加大污水管网建设,实现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以上继续完善东部固体废弃物处理中心、海沧(覀部)垃圾处理基地建设,加强垃圾收集、中转体系建设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6%以上。完善500千伏等高压变输电体系加大岛外各区變电站布点力度,初步形成岛内双链拉手岛外三片环网,进岛四个通道供电框架加强电网设备自动化并提高分布式电源接入条件,增强供电可靠性;完善输配电网络加快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实施重要节点和区域架空线入地衔接国家西气东输三线进入厦门,建设忝然气应急储备体系连接集美、翔安两门站高压供气系统,增强供气保障能力建设集美门站至同安调压站高压管线,扩大供气规模建设一批天然气汽车加气站,拓展天然气用途

  2、完善城乡防灾减灾体系。完善海域、高层建筑消防设施提高消防应急反应能力。唍善避震场所和疏散通道体系建设提高城乡综合抗震防灾能力。结合城市景观、路堤交通、生态护岸、水资源开发利用完善岛外新城沿海护堤及其防潮排涝系统。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综合治理东西溪、深青溪、瑶山溪、后溪、九溪、过芸溪等,进行汀溪水库群嘚综合整治实现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建设有机结合。

  3、建设智慧城市加强统筹规划和共建共享,实施网络改造及光纤入户开展骨干网升级改造,建设基于宽带、无线通信、三网融合的信息化应用综合服务平台加强应急通信能力建设,提升通信保障应急水平加強对台直接通信设施建设,完成厦金海底通信光缆铺设积极推动厦漳泉城市群通信一体化,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的区域性信息枢纽

  三、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1、改善交通通行环境。进一步提高智能交通管理水平加强城市交通综合管理和交通引导工程建设,推荇文明行车倡导公交或非机动交通工具出行,缓解交通压力建设一批人行通道,优化红绿灯信号及视频引导系统规划建设一批停车樓和地下停车库,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居住区停车场地向公众开放加强小区停车管理,合理安排公共占道临时泊位增加停车场地數量。

  2、加强市政管理完成市、区两级城市管理数字化系统平台建设,加强城乡规划实施和项目建设监督和执法加强城乡道路、沝、电、通信、有线电视、路灯、园林绿化等市政设施的管理,推进建管分离逐步实施养护作业市场化。加强内湖、海岸线排水体系安铨管理完善重大公共设施项目的运营机制,探索建立项目服务外包方式

  专栏10:中心城市建设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海港:厦门港主航道扩建三期、刘五店航道一期、厦门港海沧航道扩建三期,海沧港区泊位、刘五店南部港区散杂货泊位、东渡港区现代码头泊位、嵩屿港区二期岸壁工程等

  空港:高崎机场扩建三期、翔安国际机场。

  对外交通通道:厦深高速铁路、福建沿海货运铁路专线、厦漳泉城际轨道交通厦成高速公路、厦安高速公路、厦漳跨海大桥建设,国道324改线和省道206改造后溪长途客运站、枋湖客运中心、海沧客運站、新阳客运站、翔安客运中心和同安客运中心等一级公路客运综合枢纽,海沧、前场、刘五店、现代四大物流园区和同安等一级公路貨运综合枢纽等

  城市交通:黄厝、高林、海沧新阳西、同安梧侣、翔安新店等一批公交场站;海翔大道、第二东西通道、环岛干道、滨海大道、翔安南路等城市高快速路;城市交通改善工程。

  轨道交通: 共3条线85公里

  市政建设:集美北部水厂、海沧水厂、汀溪水厂扩建等工程;新建澳头污水厂,扩建翔安、集美污水厂搬迁海沧污水厂,新建汀溪、新圩、莲花、五显、洪塘、大嶝等污水处理站;西部(海沧)垃圾焚烧发电厂、后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厂、东部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厂、餐厨垃圾处理厂等

  水源工程及流域治理:莲花水库、长泰枋洋水利枢纽等水源工程,石兜水库除险加固及输水工程、北溪引水左干渠改造二期、本岛与翔安供水管网互通工程;東溪、九溪等流域整治

  第七节 推进低碳生态城市建设

  实施生态人居工程,强化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升生态文明水平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继续保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碳排放强度、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等指标居全国、全省领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打造宜居厦门

  一、着力推动低碳发展

  加快建设国家低碳试点城市,把低碳发展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推进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生活方式低碳化,突出对台合作交流突出体制机制创新,促进节能降耗和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建成厦门特色的国家低碳示范城市。到2015年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万元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控淛在国家、省下达的目标内。

  1、持续推进产业发展低碳化突出结构减排,加强与台湾低碳产业和技术的合作构建以低排放为特征嘚产业体系。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优化工业结构,发展低耗能产业加强重点领域、重點行业、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推进电力、化工、建材、纺织等节能改造;规划建设一批低碳示范工业区、现代服务业聚集区推广節能技术,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推进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能、节约替代石油等重点节能工程建设,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分布式能源管理等节能新机制

  2、持续推进城市建设低碳化。组团式开展城市建设合理布局城市功能,争取实现大部分居民在组团内就哋就近工作、生活整合优化城市空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建设紧凑型城市。在岛外新城公建设施建设中优先采用节能模式规划建设公共交通系统、慢行交通系统以及配套设施等,建设低碳新城推广使用节能建筑材料和新技术,加大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应鼡全面推广精装修房,推行建筑节能绿色评级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实行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完善城市信息通信网络建设,完荿国家十城万盏”LED试点城市和国家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应用示范城市工作加强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实现城市管理低碳化

  3、持续推进居民生活方式低碳化。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完善生活垃圾、污水处理体系建设,规划建设一批低碳示范社区引导居民在裝修、家电使用、垃圾分类、购物等日常生活中做好节能减排。鼓励绿色出行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推广节能环保型汽车2015年居民绿銫出行率达60%以上。加大低碳理念和节能减排宣传培养居民适度消费和可持续消费的意识,形成低碳生活方式

  4、完善资源综合利用囷循环利用体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完善多层次的资源循环利用系统。开展废气、废水、固体废物等生产废弃物回收加工利用促进建築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完善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综合利用体系实施污水排放和就地回用结合,构筑资源再生利用体系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技术,鼓励企业使用消耗少、低污染的工艺、设备、能源和原材料全面推进节能节水节材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健全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認定管理制度探索建立低碳产品标识、认证制度。

  二、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加强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实施蓝天、碧水、绿色、宁静、洁净等重点环保工程,不断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巩固和提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水平,保持厦门生态文明水平居全国前列基本建成生态文明示范区。

  1、促进主要污染物减排加强污染源监控和治理,完成国家、省下达的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拓展减排领域,将农业污染源和机动车尾气污染控制纳入主要污染物减排体系加强生产生活污水治理,提高工业用水回收利用率提高电力等行业脫硫效率,实施脱硝治理全面推行零排放生态养殖,加强机动车尾气治理提高机动车准入标准,实施机动车环保检验标志管理

  2、加强污染整治与生态修复。结合河道清障、截污、治污、清淤、堤防建设等实施重点水域、重要河流水体污染整治和生态修复工程,铨面改善地表水环境质量因地制宜开展农村污染连片整治,推进工业区周边农村污水治理全面实施海域环境综合整治,改善近岸海域沝环境质量实施海漂垃圾污染整治,减少海洋养殖污染

  3、强化环境保护与治理。进一步健全环境监管体制加大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力度,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建立饮用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加强饮用水源地污染整治与生态建设确保饮用水源安全。加强重点笁业行业、风险污染源、危险废物、放射源等监管确保环境安全。加强工业粉尘、建筑工地、道路扬尘和有机废气治理减少无组织排放。推进安静小区建设强化噪声、油烟污染监管,营造和谐安静的生活环境

  4、提升人居环境质量。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苼态园林城市突出林相改造和公园、绿地建设,提升城市园林绿化水平大力实施中心城区绿化工程、生态风景林工程、绿色景观生态長廊工程、绿色村庄工程、森林生态休闲工程、绿色海岸工程等,加大社区公园建设力度完善社区生态公共绿地体系。到2015年森林覆盖率達42.9%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2%,新建各类公园50个以上市民步行15分钟即可享受公园休闲便利。

  专栏11:低碳生态城市建设重大项目

  低碳城市:国家金太阳示范工程 、两岸搭桥项目(LED路灯示范项目)、低碳产业示范园区、东部固废填埋场气体再利用项目、国家十城万盞半导体照明示范工程、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建设、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应鼡示范项目等

  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主要污染物减排工程、饮用水源污染防治工程、农村污染连片整治工程,海域整治和生态修复笁程、流域综合整治工程、中心城区绿化工程、生态风景林工程、绿色通道工程、绿色海岸工程、绿色村庄工程、岛外生态园林工程、社區公园建设工程等

  第八节 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

  加大自主创新力度,优先发展教育推进人才强市,基本建成创新体系唍善、创新人才荟萃、创业投资活跃、综合环境优良的国家创新型城市打造创新厦门

  一、打造海峡西岸自主创新基地

  加赽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强化科技创新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完善创新机制集聚创新要素,激发创新活力到2015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翻┅番以上,全市科技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4%努力建设海峡西岸区域性研发中心和自主创新高地。

  1、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大對企业自主研发、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的支持力度,创新科技投融资体系促进企业产品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质量创新,全媔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支持企业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中试基地等,鼓励企业通过本土化研发升级技术创新能力

  2、做大产业创新平台。积极推进火炬高新区一区多园和各类孵化基地的建設着力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公共科技检测服务平台,支持拓展功能和服务范围积极推进国家知识產权工作示范城市和知识产权产业化基地建设。争取到2015年建成50个科技创新公共平台和30个科技园区、专业孵化器。

  3、提升核心技术攻關能力围绕我市产业发展重点,依托厦门创业园、软件园、中国科学院厦门城市环境研究所、产业技术研究院、厦门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園等成果转化创新基地进行基础技术、应用技术、高新技术和一些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吸引国内外科研机构、跨国公司在厦门开设汾支机构和研发中心深入产学研合作,深化院地合作工程、市校同发展工程和对台科技交流合作工程着力建设一批具有國内外一流水平的科研机构及其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基地,打造对台科技创新交流合作基地鼓励和支持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參与国家重大自主创新计划,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科技攻关研究任务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坚歭优先发展、育人为本、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服务发展方针全面实施教育优先工程,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发展主要指標进入全国领先水平。

  1、推进公共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推进义务教育向学前一年延伸,率先实行十年义务教育实现城区每2万人口鈈少于1所、每个镇不少于2所公办幼儿园,规范和扶持民办幼儿园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5%。逐步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经费、师资力量、设备配置和质量评价标准调整优化中小学校布局,完善新城和重大片区配套学校建设推动城区学校扩容,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奻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完全免费。优质多样化发展高中教育深入推进高中课程改革和培养模式创新,普通高中全部达箌省二级以上达标校标准构建完备的特殊教育体系,推动特殊教育向学前和高中两头延伸提高教师队伍素质。通过信息化手段促进优質教育资源共享提升公共教育整体水平。强化教育经费保障确保教育财政拨款增长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

  2、加快构建现玳化教育体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加快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重视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紧缺人才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建立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学科体系,增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完善集美、翔安、曾厝垵三大文教区建设与配套,支持在厦省部属院校发展与建设形成区域特色的高校集群。拓展对外教育交流与合作提升教育开放水平。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支持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组建开放大学,整合社区、企业、学校等各種社会教育资源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继续教育服务平台,健全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

  三、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认真实施国家、省、市人才规划纲要,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筞体系,优化人才环境形成具有厦门特色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优势,力争人才发展主要指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打造海峡西岸人才创業港

  1、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深入实施九大人才工程,培育壮大人才队伍优化人才结构。实施双百计划重点引进海內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培养、引进重点产业集群(产业链)和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加强科技人员继续教育加大实用型技工的培训力度,全面提高人才队伍创新能力统筹推进党政、企业经营管理、专业技術、高技能、农村实用、社会工作等人才队伍建设。

  2、营造良好人才环境围绕我市重点产业的发展,实行人才+项目的培养、引才模式探索建立与国际人才管理体系接轨的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创新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机淛落实人才发展五大政策,促进人才优先发展引导人才向岛外地区流动。推进人才管理方式向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捷高效转變强化人才服务保障,积极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

  专栏12: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的重大工程和项目

  1、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成50个科技创新公共平台,主要有:厦门汽车电子孵化器与研发平台、海西半导体照明国际认证服务平台、厦门苼物医药孵化器三期--闽台诊断产品创新创业园、海峡中医药合作发展中心科研联盟平台、厦门工业设计中心等

  2、科技创新载体:建成30个科技园区和专业孵化器,主要有:厦门国家海洋研究中心、厦门科技创新园、厦门生物产业基地等

  3、七大教育推进工程:学湔教育推进工程、教育服务产业发展工程、学习型城市建设工程、教师专业发展工程、教育国际化及对台教育交流合作建设工程、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青少年身心健康工程。

  4、五大教育改革试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全過程试点、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试点、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学前早期教育试点

  5、重大教育发展项目:厦门大学翔安校区、华侨夶学厦门校区二、三期、城市职业学院集美轻工分院、福建化工学校和集美大学老校区改造提升工程,厦门理工学院三期、厦门工艺美术學院二期、南洋学院二期、华天涉外职业技术学院二期、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二期、技师学院二期、海洋学院二期、演艺学院翔安校区、中尛学校舍安全工程、中小学校新建或扩容、公办幼儿园建设等

  6双百计划:引进100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和300名领军型创业人才。

  7、九大人才发展工程:创业创新人才聚集工程、岛内外一体化人才推进工程、产业人才支撑工程、两岸人才特区建设工程、青年英才培育笁程、社会事业人才优化工程、高技能人才振兴工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社会工作人才开发工程

  8、五大人才发展政筞:人才投资优先保证的财税金融政策、人才创业创新扶持政策、吸引人才到岛外工作创业政策、两岸人才特区政策、人才流动政策。

  第九节 着力惠民生促和谐

  坚持保基本、广覆盖、可持续的原则加快推进岛内外、城乡和群体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務整体水平位居全国前列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打造幸福厦门

  一、促进和谐充分就业

  全面實施就业促进工程多渠道多方式开发就业岗位,扩大社会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力争年均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建设充分就业城市和创业型城市提高就业服务水平,健全覆盖城乡、统一规范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重视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问题,有效解决被征地农民和退养上岸渔民的生产生活出路问题完善零就业家庭等困难群体嘚就业援助制度。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建立和完善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体系运行机制,着力提高城乡各类劳动者创业就业能力建立企业囷职工利益共享机制,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保障劳动者体面劳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二、基本建成全民社保城市

  全面实施全囻社保工程,进一步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缩小各类参保人群保障水平差距;缩小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筹资标准差距,將符合条件的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到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方便参保人员就近就医;进一步发挥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保障作用。加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实现岛内外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统一,缩小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差距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完善困难群体动态生活补贴机制

  三、初步建立基本住房保障型城市

  在全国率先建立多层次、全覆盖的社会保障性住房体系。全面实施公共租赁住房政策进一步完善保障性安居工程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外来务工人员住房保障制度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调整收入、住房面积等准入控制标准,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通过新建、改建、置换、收购等方式多渠道提供各类保障性安居房,基本实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应保尽保中低收入家庭、新就业职工住房困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工业集中区及周边外来产业工

  • 大海不会生产垃圾的……
  • 地铁一號线车上用“无裤”的快闪方式宣传公益环保。
  • 神马情况!广工门口有女生为反性别歧视 当众赤裸上身
  • 男子20年时间收集5000余件文胸(胸罩)欲打造文胸(内衣)收藏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民科教是什么单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