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的几种方法

周热销排行
用户评论(0)
在此可输入您对该资料的评论~
添加成功至
资料评价:浅谈古诗词教学  
张丽蕾(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王滩镇新开口初级中学 河北唐山 063610)摘 要: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以其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感,传唱不衰。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可将诗词改写成散文,可根据诗词意境作画,可将音乐融入古诗词课堂……以多种形式让古诗词走进学生,使被动机械的学习变为积极主动创造性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分析能力。关键词:化形 意境 节奏 品味 情境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3)02(c)-0107-01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以其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感,传唱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同时也是初中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要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当然不能忽视古诗词教学。基于这种认识,笔者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诗词化形散文诗词表意境达情感,散文亦可表意境达情感。在这一方面,笔者认为二者是可互通的。因此,笔者对一些诗词采取了改写的授课方式。具体做法是指导学生根据诗词所描绘的意境写一篇散文。首先,笔者引导学生认真研读,然后闭目深思,体会揣摩,让文中的意象像电影中的特技镜头,在脑中出现。而后,将脑中闪现的画面,用文字描述出来。笔者在讲述九年级诗词《春望》的过程中,先疏通字词,朗读数遍,然后让学生对照注释,进行口头概述,了解大意,而后闭目深思,再用文字描述脑中闪现的画面,写完后,请几位同学朗读改写的散文。这样在课堂上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确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通过再创作,使学生深刻领悟了诗词的内涵,训练了写作能力,真是一箭双雕,事半功倍。2 诗情转为画意俗话说:“诗情画意”,诗与画都是传情达意的手法,那么教师在诗词的教学中就可借助“图画”来表现优美的意境。这样就可改变传统的诗词教学模式,不仅可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更可以使学生记忆深刻,体会其优美的意境。因而在教学中,笔者根据中国古诗词“诗中有画”的特点,指导学生据诗意作画,笔者讲解《天净沙 秋思》这首诗时,首先引导学生疏通字词,了解诗的大意,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诗意画一幅画,学生对此很感兴趣,大家画出后请一位有绘画特长的学生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画,她先画了枯藤,老树,在旁边画了一只昏鸦,紧接着画一座小桥,桥下流水和一户人家,一条古道,一匹瘦骨嶙峋的马。用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的荒凉,与小桥流水人家的温馨画面形成强烈的对比。漂泊天涯的游子,那种睹物思乡愁肠欲断的心情跃然画面。同学们看了赞叹不已,似身临其境,陶醉于那美妙的意境之中。此时,笔者要求学生看画面,吟诗句,他们很快就背熟了。这种教学方法直观形象,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真正体现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3 朗读讲究基调与节奏古诗词朗读要注意掌握感情基调,如壮志难酬、苍凉悲怆的《渔家傲》,豪迈奔放、想象瑰丽的《望天门山》,气壮山河、慷慨悲壮的《过零丁洋》,委婉含蓄、缠绵绯恻的情诗《无题》,与世无争、清新自然的《归园田居》,忧国忧民、沉郁顿挫的《春望》。只有注重了这两点,才能深切体会作者的情感,并达互通的效果。除去讲求基调外,诗词的节奏也是古诗朗读一大要求,只有讲究了节奏,才能琅琅上口,音韵优美。一般来说,按表音节奏划分多,按表意节奏划分少。四言为“二二”节奏,如“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五言有“二二一”节奏,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七言有“二二三”也有“二二二一”节奏,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另外,还有“二二一二”节奏,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时,韵脚要读得响亮而稍长,读出诗歌的韵味。4 品味语言,整体把握诗人在诗词写作时特别注重凝练语言,那诗词讲授时更要注重品味语言,以达全面、整体把握作者的思想、诗词的意境。如“山光悦鸟性,谭影空人心”,不说山光使诗人心情宁静愉悦,而写山光使飞鸟怡然自乐,这就是含蓄不露,这就是诗味。鸟的怡然自乐,正是诗人淡泊宁静的反映。这就是借物境写心境,用光和影营造了一种幽静清寂的境界。5 音乐与诗词的融合音乐、诗画都可描绘大自然,它们是可以互相融合的。在教学中适当的融入音乐,让音乐走进作品,用音乐诠释古诗,烘托气氛,也能进入审美境界。如:由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改编的通俗歌曲《但愿人长久》也被邓丽君唱得委婉如诉。《春江花月夜》《高山流水》等古典名曲与许多古诗词的意境也能达到意外的契合。
了解更多资讯,请关注“木兰百花园”
更多关于“浅谈古诗词教学 ”的相关文章
品牌杂志推荐
支持中国杂志产业发展,请购买、订阅纸质杂志,欢迎杂志社提供过刊、样刊及电子版。
全刊赏析网 2017教学论文《关于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几点思考》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教学论文《关于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几点思考》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教学论文《关于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几点思考》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 k J.Co m 《关于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几点思考》&&&&&&&&&&&&&&&&&&& 加朗小学 吴明政&&&& 古典诗词语虽短,但意境却大,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美育的好题材。但是语言精练优美,表现了深刻的意蕴和动人的境界。然而,古诗词毕竟与现在中小学生的距离较远,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因为它的语法、平仄等现在已经不常用了,如果对其笼统的进行全面教学,耗时费力不说,学了也没有多大的用处。况且,由于各个学段学生的认知能力不同,因而,小学阶段的古典诗词教学,不能生搬硬套,要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更多的是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下面就如何进行小学古诗词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1. 古诗词教学要以读为本&&&& 诵读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方法之一,对于诵读的重要性,朱熹《训学斋规》中说的很明白:“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说明书要多读才能通晓其义。《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感情熏陶。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古诗时,靠老师的逐句串讲,根本行不通,必须更多的借助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及习惯。&&&& 在低年级的古诗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始终以学生读书为本。初读古诗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自己对照拼音,划出生字,做到读准音,不丢字添字,把诗读正确流利。这样做有利于复习汉语拼音,也有利于学生克服依赖思想,提高朗读能力。自读后,可指明个别学生大声朗读,让学生相互评议,让他们纠正指导读错的字词,接着,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让学生得到熏陶,再以绘声绘色的领读,让学生耳、脑、口、眼协调活动。注意诗的停顿和节奏,读出感情,从中感受的诗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从而渐入古诗意境。然后变换多种朗读形式,如个别读、分男女读、小组读、全体读、轻声读等。让学生在变换中领会读的乐趣,悟出诗的意境,提高朗读能力。这样的古诗教学课堂,学生读诗不下二十遍,学生读的不累,而且越读兴致越高。他们的朗读一次比一次读的有味,大多学生能够熟读成诵,当堂背诵是根本不成问题。教师就应该这样将朗读贯穿古诗教学全过程,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的进行朗读训练,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2. 古诗词教学要欣赏意境,创设情境&&&& 古诗,要欣赏诗的意境才能得到精华,所以,这一环节要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欣赏意境不能搞得抽象,要照顾小学生的特点。我认为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进入意境。&&&& ⑴ 用语言描绘情境,使学生进入意境。&&&& 例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时,可采用“起兴点拨法”,新课一开始,就用一个谜语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瀑布产生兴趣,再导读回忆《瀑布》,使学生受到语言描绘的情境感染,从而进入瀑布的诗境,引出李白的诗。⑵ 紧扣语言赏析进入意境&&&& 要注意引导学生抓诗眼,把握诗中有感情色彩的,形象鲜明的,有深刻含义的词语,反复推敲,进入诗的意境。如“香炉”就一语双关,既指山峰,又暗喻天上的香炉,表示山极高。“紫烟”看起来简单,但探究其因果,又值得引导学生细细分析。我主要用以下几种赏析诗的语言:&&&& 咀嚼字词,理解意境。教学“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生”,让学生理解“生”的本义是“产生”,而在此诗句中“生” 既有“产生”又有“升起”的意思,再进一步追问:是什么东西产生并升起来了?“是香炉峰的云雾、水气产生并升起”。让学生展开想象:从“生”字你看到怎样的一幅画面?让学生欣赏诗的意境后,再提出一个问题:诗人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这样,学生就会从诗的本义,诗的意境去进行理解。“升”仅仅能看到烟雾升起,一会儿就散了,没有了,如果用“生”字,就能看到香炉峰的云雾源源不断地升腾这个画面,也能看到香炉峰云雾缭绕的画面,从而看出诗人写诗用词之精当。&&&& 换词对比,体会意境。在教《泊船瓜洲》这一首古诗的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时,我让学生当小诗人,把诗中的“绿”字换掉,用另一个字代替。当学生换上“到”、“过”、“入”、“满”等字后,再比较哪个字用得好。让学生在换词比较中,体会到用上“绿”字就把春天写活了,不仅写出春天到了,还把春风给江南岸披上绿装这一变化生动而又形象的写出来了。&&&& 根据诗句想象意境。在教学“飞流直下三千尺”这一句时,引导学生根据诗句的意思,想象瀑布飞泻而下是怎样一幅画面,再引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从而更好的理解诗句的意境。&&&& 所以,在古诗教学中,反复推敲字词,既培养了小学生诸多语文能力,又让学生体会到古诗的美之所在。&&&& ⑶ 以图配诗,感受情境。&&&&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图,古诗词部分也不例外。“这种图文并茂的教材编排,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也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1〕因此,教学时,应充分发挥课文插图的作用,更好的领悟诗词的意境。&&&& 当然,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用画的形式来解释诗意,既能充分展示学生的绘画,理解能力,又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在教学《小池》时,引导学生边理解诗意,边用简笔画画出涓涓细流和清澈见底的小池。小池里那含苞预放的荷花上面有一两只蜻蜓在栖息……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古诗的理解。⑷ 想象漫游,深入情境。&&&& 教学《望庐山瀑布》,在学生从诗中的字句欣赏到诗的意境之后,再通过让学生观看录象,充分运用现代多媒体的优势,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让他们身临其境,置身于庐山瀑布的美景之中,在观赏过程中,把美的图象,老师的解说,学生的吟诵巧妙的结合为一体,使学生入情入境,一种爱美、赞美的感情油然而生,并让学生畅谈此时此刻的感受,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因此,情境教学法的运用,能较快的把学生带入“最近发展区”,使其既可感受课本本身的艺术美,又可由此感受到课文所表现的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这样做,既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又有利于活跃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⒊ 古诗词教学要不求甚解亦无妨&&&&& 古诗词中的谴词造句,有很多是为了追求韵律美,形之式美不得不为之的。例如通假,倒装等现象,这在现代白话中已基本不同。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知其然即可。还有如古诗词中押韵,平仄等,除有特殊兴趣的学生,需深入探究外,一般学生不求甚解亦无妨。4. 古诗词教学要朦朦胧胧更是美&&&& 在学生“明诗意”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注意让学生用现代白话来翻译诗词的意思。但是,如果直译的话,译句非常生硬,枯燥乏味。所以,这里应该让学生描述大体的意思。怎么说都可以,倒也并不需要像释字环节般的字字落实。如《宿新市徐公店》中:“飞入菜花无处寻”一句里的“无寻处”,究竟是天真无奈地无处可寻呢?还是余兴未尽的欲寻无处?让学生争论或保留自己的观点都比落实了更好。有时,古诗词字义的浅出,还可让学生领会到意境的深入。&&& 总之,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应该学习,传承中华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这种熏陶,这种教育应从小抓起,从我们入学的那一刻抓起。因而,作为中华传统的古典诗词,应该纳入小学语文教育中。在教材之中根据不同年龄,学段的学生特点,进行合理的编排。而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要把握好自己学生的特点,选择科学的方法,或诵读,或感悟,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完成古诗词的学习,提高语文素养。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 k J.Co m
相关教学资料:
上一篇资料: 下一篇资料:
最新教学资料
推荐教学资料
? ? ? ? ? ? ? ?浅谈古诗词教学的三步曲
我的图书馆
浅谈古诗词教学的三步曲
浅谈古诗词教学的三步曲
                            北流市大里一中
                        谭科广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古诗文是提高文学素养,陶冶精神情操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但是我们现在的古诗文教学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状态,学生兴致不高,学习较被动,效率低下。学生缺乏基本的审美和想象能力,难以感受古诗文的魅力,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反思。另外课堂的教学方法又比较呆板,课堂死气沉沉。很多老师提倡“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原则,把古诗文进行分解。重字词的解析,轻诵读和感悟。“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充斥在古诗文教学的课堂中,没有个性的阅读必然导致兴趣的丧失和能力的降低,造成一种可怕的恶性循环。 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古诗文教学?以下是我日常教学古诗中总结出来的几点方法,主要从三个环节谈古诗文教学课堂:
   一、了解背景。
  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有助于学生走近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作者谈心。古诗和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了解时代背景,使学生了解诗的作者及生活的年代,才能更好地理解诗的内涵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如:杜甫的《春望》,当时正值安史之乱,首都长安被叛军占领。杜甫被捕,在长安城里,目睹了叛军的种种倒行逆施,第二年三月,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但这只能增加忧国忧民的诗人的痛苦和伤感,所以诗人的忧国思家之心就跃然纸上。
  二、朗读,背诵。
  古人对“读”也有经典概括和诠释——“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只要多诵读,遍数多,自然会琅琅上口,久久不忘,读的熟则不必解说,自晓其义也”等等。可见,诵读是提高古诗文教学有效性的关键。读是学习古诗词的入门之径,通过读准字音、节奏、停顿,才能整体感知文本的大意,初步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感受到古诗特有的韵味。老师放弃读古诗教学的最有利的法宝,以讲代读要,效果只能是事倍功半。
  朗读时要做到读音正确,停顿恰当,语调合理。反复读,背时要做到连句成层,连层成段,连段成篇,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直到背得琅琅上口,滔滔不绝,自然成诵,只有这样,书上的营养才真正化为自身的血肉。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课堂上开展多形式朗读,熟读成诵是古诗学习必由之路,也是古诗文学习的正途。让学生熟读成诵,既有利于学生深化对文本的理解,更利于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形成深厚的语文积淀,提升其人文素养。希望能少些教师们慷慨激昂的讲解,多些莘莘学子的琅琅读书声。
三、抓诗眼,知感情。
  感情是诗的生命,诗歌以抒发真实的,带有普遍性情感为主要特征的。诗人描写的人、事、物、景时都注入了他的喜怒哀乐的情感,注入了他的思想主张,所以我们要重视古诗的思想感情分析,分析它的思乡怀人,离愁别绪,忧国伤时,寄情山水等感情。那该如何做呢?就应该有必要抓诗眼知感情了,即抓诗的意象;抓住诗中的重要字词句和重要章节。
(1)抓诗的意象。
  诗歌的意象是构成优美诗篇的基础,通过对文中的各种的想象和联想,学生已经能体会到诗歌中的意境及思想感情。
  例如:
  杨柳(柳、杨)——“柳”者,“留”也,柳枝依依---缠绵悱恻,离愁别绪——送别怀人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首开了咏柳寄情借柳伤别的先河。
  夕阳(斜阳、落日)---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游子、思妇、壮士、思乡怀古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王维的《使至塞上》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酒——促人亢奋,引人抒怀——富于想象,借酒抒情——豪放洒脱,借酒浇愁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借酒表达了深厚的强烈的依依惜别之情。
(2)抓住诗中的重要字词句和重要章节。
   抓住关键字、词、句赏析诗词,可直接劈文入情,品味作者当时的情感,体会炼词炼字之妙境,也可从文章中找出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在品味中引导学生真正明白作者的文章中所寄托的思想感情。
   例如:陶渊明《饮酒》“心远地自偏”当诗人“心远”时也就是诗人超脱凡俗时,即表达了诗人远离世俗,过着从容闲适生活的乐趣,诗人才有“此中有真意”才领悟到“心远”的真意。也就是远离尘嚣就会得到闲适,恬静的生活的思想感情。
馆藏&236754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浅谈古诗的意境教学_古诗文网
浅谈古诗的意境教学
在古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注重词语的注释,诗句的翻译,以及对全诗的背诵和默写,而忽视了古诗教学语言精练,节奏明快,音乐感强以及形象思维丰富、感情色彩浓厚的特点,以致放松了对诗的意境教学,影响了学生对古诗艺术真谛的感受,束缚了学生的审美鉴赏和创造力,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古诗的意境教学。一、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意境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触景生情,容易进入诗的意境。如我教《示儿》这首诗时,播放学生熟悉、会唱的《七子之歌》,欣赏后让学生说说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这样唤起学生渴望祖国统一,繁荣昌盛的强烈愿望。很快帮助学生进入小诗所设的情景,使学生不知不觉中领悟诗人临终前的遗嘱以及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教学古诗时,还可以利用现有的插图,仿制的幻灯片或根据诗的内容绘制的诗意图,再现形象,使学生触景生情,进入诗的意境。二、简介背景,让学生置身于诗的意境。古诗“寄意、抒情”,我们可通过作者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让学生置身于当时诗人所处的那种环境,使学生设身处地,感同身受,言犹己出。如教宋代诗人陆游的《示儿》时,通过写作背景的介绍,让学生换位思考:假如你在当时,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于是学生深切感受到,诗人临终的这篇以诗写成的遗嘱,概括的道出了自己一生的心事:对南宋统治者的屈辱求和,偏安江南的无穷悲愤,对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热烈向往和坚定的决心,从而更深切地揭示了诗的内涵。三、感情朗读,深入体会诗的意境古诗的诗韵和结构一般都合乎一定的韵律和节奏,我们在古诗教学中,要十分重视指导学生的朗读,特别是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体味诗的意境,如教学《示儿》,让学生了解写作背景后设身处地站在诗人角度,抓住重点词来读出自己感受到的那种悲愤、向往和遗憾。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反复吟咏,自然能深入体会诗的意境。四、启发想象,感悟诗的意境想象是学生探求知识的一种重要的能力。在古诗教学中,我们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使他们在诗的意境中遨游,真正感悟诗的意境,理解诗意。如教《示儿》后,让学生想象作者弥留之际,在病榻上是如何叮嘱儿子的?儿子又是怎样回答的?想象当时的情景,详细的写成一段话。只要符合诗的意境都可以,这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乐趣。当然教师要引导学生想象陆游和儿子当时的语言、动作、表情等,并预测结果,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诗的内容的理解。&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蟋蟀在堂,岁聿其逝。今我不乐,日月其迈。无已大康,职思其外。好乐无荒,良士蹶蹶。蟋蟀在堂,役车其休。今我不乐,日月其慆。无以大康。职思其忧。好乐无荒,良士休休。——先秦·佚名《蟋蟀》https://so.gushiwen.org/shiwenv_9f.aspx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蟋蟀在堂,岁聿其逝。今我不乐,日月其迈。无已大康,职思其外。好乐无荒,良士蹶蹶。蟋蟀在堂,役车其休。今我不乐,日月其慆。无以大康。职思其忧。好乐无荒,良士休休。
代马依朔吹,惊禽愁昔丛。况兹承眷德,怀旧感深衷。积善忻馀庆,畅武悦成功。垂衣天下治,端拱车书同。白水巡前迹,丹陵幸旧宫。列筵欢故老,高宴聚新丰。驻跸抚田畯,回舆访牧童。瑞气萦丹阙,祥烟散碧空。孤屿含霜白,遥山带日红。于焉欢击筑,聊以咏南风。——唐代·李世民《重幸武功》https://so.gushiwen.org/shiwenv_8db1dcd60cc7.aspx
代马依朔吹,惊禽愁昔丛。况兹承眷德,怀旧感深衷。
积善忻馀庆,畅武悦成功。垂衣天下治,端拱车书同。
白水巡前迹,丹陵幸旧宫。列筵欢故老,高宴聚新丰。
驻跸抚田畯,回舆访牧童。瑞气萦丹阙,祥烟散碧空。
孤屿含霜白,遥山带日红。于焉欢击筑,聊以咏南风。
百礼崇容,千官肃事。灵降舞兆,神凝有粹。奠享咸周,威仪毕备。奏夏登列,歌雍撤肆。——唐代·武则天《唐大飨拜洛乐章。禋和》https://so.gushiwen.org/shiwenv_0bf810edc335.aspx
百礼崇容,千官肃事。灵降舞兆,神凝有粹。
奠享咸周,威仪毕备。奏夏登列,歌雍撤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浅谈古诗词教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