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别/看待骗捐捐助的行为是

174 次赞同罗一笑事件炸锅:如何整治网络骗捐乱象 - A5创业网
扫一扫,联系编辑获得审核机会
符合以下要求,获得报道机会
1. 新公司求报道
2. 好项目求报道
3. 服务商求报道
4. 投资融资爆料
客服热线:400-995-7855
当前位置:&&&
罗一笑事件炸锅:如何整治网络骗捐乱象
& 14:33&&来源:鳄鱼下载站&
  近日,一篇名为《罗一笑,你给我站住》的文章在朋友圈疯转,该文章以一个父亲的口吻讲诉了身患白血病女儿的故事。并且只要转载一次就可为小女孩捐款一元,或是好奇、或是同情心,大量网友加入转载大军。但事后却被曝出涉嫌骗捐,其实类似的骗捐事件并非个例,往往都是当事人与炒作团队合谋,利用大众网民的同情心,在朋友圈骗取募捐。
  网络骗捐背后的利益链条
  不难想象,如果没有背后的炒作团队,网络骗捐的当事人掀不起什么波浪。所以类似的网络骗捐事件必定有专业营销团队在运作,至于骗捐所得钱财,估计是当事人与营销团队瓜分了。这种行为不仅是在欺骗广大网民,更主要的是违背了公序良俗,以后互联网上的信息无人敢信了。而一些真正需要募捐的人却得不到帮助,因此必须有相关部门的介入,建立有信誉的网络募捐平台,以方便大众捐款。还得严厉打击这种骗捐行为。
  如何鉴别网络募捐的真伪
  作为一个普通的网民,我们也应该思考自身的问题,为何会轻易相信互联网上杂乱的资讯。其实不少信息都无法辨别真实,但因内容吸引了我们的眼球,或者勾起了我们的某种情绪。许多网民就会随手给转载了,特别是在朋友圈容易疯狂蔓延。类似&罗一笑&的热门事件一出,我们先不要急着转载,可以仔细看看新闻的发布者,一般个人用户发布的这种募捐信息,本身就存在很多疑点。骗捐的可能性比较大,不妨多搜索一下相关的新闻资讯再做决定。
  必须封杀恶性的网络骗捐
  借助于微信、企鹅等社交平台,骗捐者可以迅速获得大量转载,进而从中获利。但却伤害了大众的同情心,更严重的是会带来负面的影响。可能会有更多人琢磨策划网络骗捐。要打击这种不良行为,首先得找到最初的发布者,这一点操作起来很难,可能骗捐信息已被转载了几万次、十几万次。只能要求社交平台禁止发布此类募捐信息,除非是募捐机构,个人无权发布类似的信息。然后是提醒大众网民,不要轻易相信朋友圈所谓的捐款信息。最后要严厉处罚相关当事人,包括背后的炒作团队,必须追究其法律责任。
  与网络骗捐相似的还有各种网络炒作,以此来骗取网民打赏,例如:某某女神,其真实身份却是个中年大叔。网民应该学会辨别互联网上信息的真伪,不要跟风随便转载垃圾资讯。本文由 鳄鱼下载站 http://www.eyu.com/ 原创 转载保留地址
扫一扫关注A5创业网公众号
责任编辑:chenlong666&&&/&&&作者:月落无痕
有“互联网女皇”之称的玛丽·米克尔发布了2018年的互联网趋势报告,在长达294页的报告中有数十张提到了中国,报告指出,中国正在成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公司的中心
A5创业网(公众号:iadmin5)5月31日报道,今天凌晨,“互联网女皇”之称的玛丽·米克尔发布了2018互联网去世报告。在这场报告中,关于中国互联网发展,玛丽·米克尔都说了什么,A5创业网小编来给大家梳理一下。
5月28日凌晨,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发生5.7级地震,附近城市震感强烈,直至现在余震不断,受灾人口5582人,损害房间数千间。在这种时候,网上居然出现不和谐的声音,有传谣的,有发不当言论博眼球的,可网络并不是法外之地,也要为自己言行负责。
5月8日,王先生及多个团友在途牛网组织的“北欧四国12日游”中,用餐完毕返回大巴车发现车上的个人物品被盗。对此,王先生提出途牛旅游公司应该承担赔偿责任。
周鸿祎:我说漏洞价值百亿美金不夸张;周鸿祎:我没买虚拟货币听不懂觉得自己像白痴;新华网批腾讯:多少道文件才能管住网游对少年儿童的戕害?今日头条回应推送新华社批腾讯一文:跟推百度新闻。
根据中国证监会和投资银行的消息称小米定于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即A股主板)发行CDR,成为中国首家CDR企业。为了配合CDR的发行进度小米将上市时间推迟了1~2周
A5创业网(公众号:iadmin5)5月31日报道,小米将于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CDR成为中国首家CDR企业。日,小米将进行CDR和香港IPO的定价,并在日在香港证券交易所发行IPO。
昨日新华网的一篇文章《多少道文件才能管住网游对少年儿童的戕害》在网络上流传。对此,今日头条以《新华社:要多少文件腾讯才肯收手》为题进行了全网推送。
A5创业网(公众号:iadmin5)5月31日报道,近日,途牛组织的“北欧牛人专线”旅行团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遭遇盗窃,大巴车上总计17万元的物品被盗。途牛表示对此事非常抱歉,并帮助他们挽回损失,目前途牛已启动盗抢慰问金保障,除保险承担的赔偿金额外,额外补偿游客新买商品损失的20%,对丢失旧物游客补偿3
昨日(5月30)中国扫黄打非网公布了“护苗2018”行动第二批案件,曝光违法犯罪行为。多地严打发生在孩子身边的各类“黄”“非”行为,成功查办一批重点案件!
创业好项目
网络文学二十年: 意气江湖载酒行
扫描二维码关注A5创业网了解最新创业资讯服务
&徐州八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投诉邮箱:
扫一扫关注最新创业资讯“罗尔事件”后该怎样看待网络捐款_百度知道
“罗尔事件”后该怎样看待网络捐款
我有更好的答案
网络募捐性质如何认定?在深圳罗尔网络捐赠事件中,仅依靠个人和一家没有慈善资质的公司发布的两篇微信文章,就在几天内募集到200多万元捐赠款。这让人见识到国内网络捐助的蓬勃力量。中国慈善联合会发布的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个人捐赠达到169.30亿元,其中,个人小额捐赠(单笔金额在人民币1万元以下)的总额从2014年的58.6亿元上升到75亿元。而国内主要网络捐赠平台共筹款9.66亿元,较2014年增长127.29%。然而,快速增长的网络慈善却常常“遇人不淑”。去年6、7月间,4岁南京重病女孩柯某获648万余元捐款,但其父母却被质疑滥用捐款,有数十名网友以涉嫌“诈捐”的名义报案,要求返还善款。公众号、朋友圈等社交圈中,时常会遇到各类求助信息,有的是患病求医疗费、有的是贫困求学费……感动之下,动手转发或解囊相助的很多,但当事人如此募捐是否合法?信息发布方是否需要具有相关资质?“按照慈善法的规定,个人进行公开慈善募捐,应当与慈善组织合作。”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贾西津说,个人和不具有慈善资质的公司在自己的平台上发布具体个人的求助信息属于“个人求助”,而非慈善法规定的慈善募捐,法律并不禁止个人求助。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授杨思斌则认为,个人求助是在有限空间内进行的私人行为,但是通过互联网公众号转发就带有了公共性,而“罗尔事件”中小铜人金融服务有限公司并非慈善组织,本身没有公开募捐资格,该公司的行为是否属于“不具备公开募捐资格的组织或者个人开展公开募捐”,要由执法部门根据事实来认定。信息披露怎样避免“鱼目混珠”?“罗尔事件”之所以遭遇舆论围剿,是由于部分重要信息未向公众披露。互联网时代,网络慈善最怕信息失实失真。记者梳理近年来网络上出现的多个网络募捐热点事件发现,舆论都在聚焦信息的真实性。信息披露不充分。比如“罗尔事件”中,罗尔只提及女儿的遭遇、妻子长期没有工作、父亲得重病等信息内容,而未披露其家庭有房有车,以及白血病女儿的治疗费用情况。无中生有说假话。去年8月,广西防城港市一女子利用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件,谎称家人遇难,不仅骗取了数千网民同情,还诈骗近10万元捐款。部分真实但“借鸡生蛋”。去年10月,安徽利辛女子李某自称下班路上为救女童而被恶犬咬成重伤,收到数十万善款。后经调查,李娟其实是在男友的狗场被咬伤的。从“见义勇为”到“骗捐善款”,舆论哗然。家有难事向社会求助无可非议,但前提是信息披露必须真实。广东融方律师事务所律师吕胜柱说,“罗尔事件”表面上看是信息不对称、沟通不畅通等问题,实则暴露了现有募捐体系缺乏必要的信息证实机制,仍待规范。艾瑞咨询分析师李超认为,网络募捐突破了传统募捐的时空限制,传播快、影响大、互动强、效率高,可及时有效地为受助者排忧解难。但网络的虚拟性和开放性使得募捐信息真假难辨,这就需要提供空间服务的网络平台具有较高的甄别募捐信息真伪的能力,在信息发布前进行核实验证,让受捐者尽量披露更多的个人真实信息资料,并及时公布资金的使用情况。吕胜柱表示,根据国家网信办2015年发布的《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管理规定》的相关条款,平台要对用户实行实名制管理,如果网络平台出现诈骗、诽谤等事故,平台如未能提供溯源用户的实名信息,要承担相应责任。随着网络募捐的普及与社会慈善需求的扩大,募捐平台的数量也将越来越多。对于网络募捐平台的管理,宜从事前逐步发展到事中事后监管,比如对于网络募捐的信息公开与操作规范制定硬性要求,对接公众的知情权与监督权。监管如何平息“花错钱”焦虑?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47.4%的受访者曾通过网络平台参与过捐款,仅28.5%的受访者信任网络捐款中的慈善组织或募捐个人,62.4%的受访者担忧网络募捐存在诈捐、骗捐的潜在风险。今年慈善法实行后,民政部通过了首批13家慈善互联网募捐平台。在不少法律界专家看来,13家“正规军”之外,不少带有慈善筹款性质的网络互助平台,以及利用微信朋友圈、网络论坛等形式发起的“个人求助”行为等,均面临资金监管公信力缺乏的问题。记者调查发现,不少类似案例共同点是“个人求助”者发布信息后,常利用个人账户接收善款,在缺乏第三方监督制约的情况下,即使求助的情况如病情属实,也可能面临质疑。近年来,发展迅速的网络互助平台也面临这样的尴尬:资金善款流向缺乏公信力的第三方监管。在当前行业仍缺乏监管细则的情况下,不少网络互助平台的资金监管常受到网友质疑。保监会于11月发布消息称,网络互助平台不具备保险经营资质及相应风险控制能力,其资金风险、道德风险和经营风险难以管控,容易诱发金融风险。蚂蚁互助创始人廖晓平说,网络互助平台多处于经营灰色地带和监管真空地带,希望监管部门推进设定行业行为准则,制定相关监管规则,对潜在风险进行管控。“网络募捐是个新生事物,希望这次事件成为相关制度完善和成长的契机,更好监督和管理网络募捐资金的使用。”广东南方福瑞德律师事务所律师向兰金说。
SEO优化网络营销的众包服务平台
主营:SEO优化,网络推广,网络营销,网站建设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如何鉴别/看待骗捐行为? - 知乎2被浏览170分享邀请回答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如何鉴别/看待骗捐行为? - 知乎2被浏览170分享邀请回答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写回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捐赠行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