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他观众盯着碗扩句同桌。(扩句) )的同桌。 )的他( )地观众盯着碗扩句(

大家都在搜:
扫描二维码安装房天下APP
手机浏览器访问房天下
> > 问题详情
柳枝随风飘动扩句 蜻蜓飞来飞去扩扩句句 操场上有一座花园扩句 太阳升起扩句 同学们,在听课扩句
浏览次数:0
翠绿的柳枝随风微微地飘动。
可爱的蜻蜓无忧无虑地飞来飞去。宽阔的操场上有一座美丽的花园。金黄色的太阳缓缓的升起。同学们在教室里认真的听课。
房天下知识为您分享了一条干货
手机动态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邮箱/手机号码!
请输入密码!
没有房天下通行证,
下载房天下APP
提问获取更多回答
ask:2,asku:1,askr:83,askz:21,askd:29,RedisW:0askR:26,askD:0 mz:hit,askU:0,askT:0askA:27
Copyright &
北京拓世宏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Tuo Shi Hong Ye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信息举报邮箱:二是一种生活态度(扩句) - 简书
二是一种生活态度(扩句)
二是一种生活态度二是一种无所畏惧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二是一种豁达开阔通透明锐又知世故而不世故的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二是一种自信中带着洒脱,欢乐中透着智慧,安静中凝聚气场的让人不会过多在意但又无法忽视的无形似有形的生活态度
记叙文写作指导 1、记叙文的文体特点及其分类 记叙文是通过记述人物、事件来表明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文体。一般说来,记叙文分简单记叙文和复杂记叙文两种。前者只记一人一事,篇幅比较短小; 后者所记的人物或事件不限于一个或一件,写作方法也比较复杂。记叙文是包含面很广的文体,童话、故...
年后的第一个周末,空气冷寂,北京市西直门外上园大厦B座4层2#电梯内走出一位拎着灰色行李箱的年轻小伙子,他来到401室外用右手合拢的食指与中指敲了敲淡红色的木门,伴随着门被打开时发出的“嘎吱”声响,一位身材魁梧、目光犀利身穿黑大衣与黑皮鞋约莫四十五岁的中年男人出现在门框内。...
1.容易影响心情。因为西藏行,有点精神恍惚,而且真的有点追求完美,不做完就不想放下,即使明天有很多事要做。
1.室友丢钱,急于摆脱自己的嫌疑,反而显得很有嫌疑。 2.情绪化。精神恍惚,影响打工,影响学习,影响工作。 3.要想成为朋...
书路——荆棘鸟 请帮忙点击上图,不影响您浏览 荆棘鸟 作者:【澳】考琳·麦卡洛 内容简介 这本书是一部澳大利亚的家世小说,以女主人公梅吉与神父拉尔夫的爱情纠葛为主线,描写了克利里一家三代人的故事,时间跨度长达半个多世纪之久。 年富力强的神父一心向往罗马教廷的权力,但他却爱上...
大概有两三周没有来玩游戏了今天谭老师来玩游戏,从来没和这个银行家一起玩,今天我又回来了。
可能因为有阵子没来了,今天有点生疏。不过这个游戏今天又给了我一个新的启发。我觉得自己在心态方面有提高,在业务方面还是不能准确的找到自己的方向,是专业还是一篮子,今天让我...
明明主角是星移,却先让吴聘抢了大家的心动。 吴聘死后,又杀出个赵白石让大家心动。 一群花痴纠结地问:我不知选该选沈星星还是赵白白,怎么办…… 喛喛,快醒醒,轮不上你选,人家小寡妇莹都没纠结这个问题呢。 不过就目前来看,沈星星对周莹的真心深情固然可歌可泣,但他是明摆在那里的,...
今天是儿子没有上学的第17天了 怀着无限改变期望我与母亲节当天加入爱叛逆交流群 今天购买爱不完全套学习资料 希望这是好的开始 昨天母亲节 儿子本来说打扫自己的房间作为给我的礼物 结果因为我请他老师来和他沟通把很多东西摔了 房间里一团糟 我道歉了 到今天都没有理我 房间也没有...
思维导图是用图形图像的方式表达发散性思维的工具,其中最重要的,是发散性思维。 授课过程中,很多学员也会有这样的问题,不知道画什么?比如做7月份计划,不知道要画什么内容?让小学生画自我介绍,不知道介绍啥?这里面,就涉及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 如何提升发散性思维能力? 理论...同学们回答问题 (扩句)_百度知道
同学们回答问题 (扩句)
我有更好的答案求助知道网友
同学们回答问题 同学们争先恐后回答问题 课堂上同学们争先恐后回答问题 在我们班课堂上同学们争先恐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在我们班课堂上同学们争先恐后回答老师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好学的同学们积极的回答着老师的问题。求采纳
。。。。。。。。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活泼可爱的同学们举手抢着回答这个问题
2条折叠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回答问题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当前位置: >>
(余亚莉)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全册教学设计 周次 起始时间 教学内容 1 8 月 30-----9 月 3 日 1 课、2 课 2 9 月 6 日------10 日 3 课、习作 1、练习 1 3 9 月 13 日----18 日 4 课、5 课、6 课、7 课 4 9 月 20 日-----24 日 习作 2、练习 2 5 9 月 27 日----10 月 1 日 8 课、9 课 6 10 月 4 日-----8 日 国庆放假 7 10 月 11 日-----15 日 10 课、11 课、12 课 8 10 月 18 日-----22 日 习作 3、练习 3 9 10 月 25 日-----29 日 13 课、14 课、 10 11 月 1 日-----5 日 15 课、习作 4、 11 11 月 8 日-----12 日 练习 4、16 课、17 课 12 11 月 15 日-----19 日 18 课、习作 5、练习 5 13 11 月 22 日-----26 日 19 课、20 课 14 11 月 29 日---12 月 3 日 21 课、22 课、习作 6 15 12 月 6 日-----10 日 练习 6、23 课、24 课 16 12 月 13 日----17 日 25 课、26 课 17 12 月 20 日-----23 日 习作 7、练习 7 18 12 月 27 日-----31 日 期末复习 19 1 月 1 日-----11 日 期末复习全册教材简析 1、主题单元。 “园丁之歌” “自然的奥秘” “故事集锦” “无私奉献” “祖 国各地” “百折不挠” “走进名著” 高林生老师说解读教材是一种上有课标,下有学生,中间有文本的活动。感觉 这种说法很是精妙。因此,下面的所有教材解读都必须要沿着这条思想的轨迹前行。 2、本阶段的训练重点主要有以下几个: 1.提高默读速度,学会浏览。 2.体会词句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 3.揣摩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4.学会阅读叙事性作品、诗歌和说明性文章。 3、篇章分析: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九) 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读书做笔记,二是学会使用工具书 读书做笔记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这个习惯我目前也在使用,它可以起到博 闻强识的作用。 从教材的编排来看,做读书笔记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写读后感,二是做读书 摘抄。我平时给学生做的摘抄比较多,一般是先阅读后摘抄的再复习运用的。 我感觉引导学生做摘抄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摘抄与学生平时语文学习的紧密结合性。不能平时摘抄归摘抄,语文学习归 语文学习,这样不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要让学生的语文摘抄直接服务于学生的语文 学习。 2、注重对学生摘抄的评价。学生辛苦做了摘抄教师该如何评价?首先要确立评 价的目的,那是引导学生感受摘抄的妙处的。所以,评价要注重启发引导的功能! 读后感教师可以与课外阅读辅导结合起来搞,让学生真正能够读透书本。 学会使用工具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那么多的工具书,然后开展一些查字 典的比赛。记得我初中时候老师开展了一次查字典比赛到今天我还记得。 第一单元教材的编排没有看出很严密的体系,教材倒有一种复习前面内容的意 向在这里面。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尽量把教材教得有体系一些。 《师恩难忘》我觉得这篇课文的教学应该抓“难忘”二字,什么难忘?师恩。 师恩为什么那么难忘呢? 主要是老师编了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来教育我,让“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 临其境。田老师的声音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的大学兄捅了我一下, 我才惊醒。 ” 教师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要抓住田老师所编的故事对我的影响来引导学生体 会田老师的教育对我的影响。课后作业第二、三题教师应该抓住,让学生细致体会。 又:田老师的教育方式对我们也是很有启发的,为什么我们现在的语文教育反 倒不如一个小故事来得有吸引力?真是咄咄怪事!可见,现代语文课堂的繁文缛节 太多了。 再又:我们应该读一读回忆老师的文章,看看别人是如何做老师的。 《陶校长的演讲》这篇课文很是实在,主要就是讲了陶校长的四点要求。掌握 这篇课文的大意是教学的重点之一,要让学生明白有哪四问,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 要这么四问。 重点之二就是学习陶行知的语言,他讲解得是多么的通俗易懂啊。用一些问句 的形式,用一些假设,有深入透彻的说理,也有浅显易懂的比方 《寻隐者不遇》这首诗歌很有哲学意味。 “不遇”是一种意味,本身要找的人是 隐者;其次,身在此山中,存在也是一种意味。他是隐者,我们看不到,但是,他 又是存在的。这恐怕只有从哲学的角度来讲解了。 但教给学生不要这么繁复,让他们明白这样一种意境就可以了。 《所见》是一首很有童趣的诗,描写出了孩童的天真。不过最有趣的应该是他 闭口立之后在想什么呢? 一比:前面的表现与后面的表现进行对比,二想,孩童想什么呢? 其实,诗歌的最后两句不妨换一下位置:忽然闭口立,意欲捕鸣蝉,可能更有 意味一些。 习作一主要要求学生抓住教师在教育学生过程中的一两件小事来写,要写得细 腻感人。幸好,这里有课文作为范例。 练习 1 中的语文与生活安排了两个情节:写儿童诗和背诵描写风的古诗。 写儿童诗因为是续写难度不是太大,但是,教师在此处不妨教学生写一写儿童 诗 背诵带“风”的诗句,对学生来讲应该没有多大的困难,但是教学在学生背诵 之前可以多补充一些含有“风”的诗句,让学生多积累一些。 诵读与欣赏中编者给学生编排了一首诗歌,这首诗歌的特色很是鲜明。诗后编 者还附了一个问题, “诗中有画” ,如何看出画来?我想问一问的是:小学诗歌教学 究竟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目的究竟在哪里? 学会请教,这个口语交际训练主要是让学生如何把话说得体,学生应该不存在 问题。 第二组课文与课文之间的关系就比较密切了,第二组课文可以按照主题的样式 进行教学。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这篇课文是一个号召:让我们一起去打开大自然 绿色的课本; 《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打开大自然绿色课本的 例子:法布尔的故事; 《变色龙》这篇课文给我们讲述的是观察变色龙变色的经过; 《金蝉脱壳》讲述的是作者观察蝉脱壳的一个过程。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这是一首写得很是意气风发的诗歌。诗歌语言欢 快,内在结构严谨,是一首好诗!不过,要把这首诗歌教好倒要花上一番功夫。因 为这首诗和古诗又不一样。教这首诗歌还是要从诗歌的语言入手,从诗歌语言背后 的意蕴入手。 什么是意蕴? 怎样帮学生把握住诗的意蕴? 装满昆虫的口袋》写的是法布尔小时候的事情。但是,作品中将父母作为与法 布尔相对立的角色描写我觉得有些不妥当,是不是法布尔的父母真的是这样? 《变色龙》一文写了可爱而又迷人的变色龙。相信学生在初次读这篇课文的时 候是充满兴趣的,但是,当教学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学生可能就没有那么大的兴 致了?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兴致所在入手,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表达。看看作者是怎 么写的。 《金蝉脱壳》一文写得也是极其生动的,作者把金蝉脱壳的整个过程写出来了, 很是吸引人。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看学生的表 达。 现在语文教学过多的是对教材人文体验,但是,语言文字的训练是语文学习的 根。我要多做一些关于语言文字训练的课例。 习作 2 是作者观察一种小动物然后写下来,在这里,教材的要求更为明确了, 要求学生“先观察它的外形,看看每个部分有什么特点,再观察它的动作。观察动 作要仔细,要有耐心,有时要反复观察。比如小鸡吃食,公鸡打鸣,鹅鸭凫水,猴 子嬉戏,鸟儿飞翔等等。然后把动物的外形和动作写下来。为了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可以适当地打比方。当然也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衔接。 ”像如此详尽的作文写作要求 是很难看到的。 练习 2 的语文与生活主要是歇后语的练习。首先是歇后语的积累,其次是歇后 语的运用。读书与积累的内容是三条关于观察的格言。其实,这三条格言可以放在 本组教学之前进行教学。想想说说是想象补充画面然后再说一说。这里要注意方向 的把握,学生喜欢讲说一些可能登不上大雅之堂的东西,教师要注意引导。 语文要引导学生发现美的东西,但是,当课堂上出现不美的东西的时候教师该 如何引导呢? 第三组是一些成语故事、神话故事之类的内容,比较杂,教学时教师可以将每 篇课文都独立为一个主题进行教学。 《成语故事》主要将这两个成语还原成故事的形成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与记忆, 这两个成语故事的教学比较简单,可以读给学生听一听,让学生说一说自相矛盾的 表现主要在哪里?滥竽充数的表现在哪里?画龙点睛的表现在哪里?这三条成语的 道理又在哪里?本篇课文教学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一个成语故事会,讲讲自己所 知道的成语故事。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办一期关于成语故事的手抄报。 《推敲》这个故事主要讲述的是诗人贾岛对诗歌语言的考究上,具有浓厚的中 国文化特色。比如官权思想,等等。这里,教师少引导学生去考察这样一些内容, 教师倒可以引导学生多掌握这样几个关于推敲词语的典故。 不知道学生对这样的文本会有什么样的解读? 《嫦娥奔月》是一个神话故事,对嫦娥奔月的故事有好几个版本。教材使用这 个版本。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中国神话传说的美丽,体会乡亲们对嫦娥思念的原 因。本课语言训练的点是课后作业第四题,体会重叠词语的用处。 《读书莫放“拦路虎” 》不知道这篇课文放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很是突兀。这篇 课文可以放在讲勤查工具书的地方讲解。 两篇《伊索寓言》比较简单,引导学生体会伊索语言的结构特点和语言特点。 《我读书我快乐》给学生推荐的是伊索寓言,其实,教师还可以将其他几大寓 言推荐给学生阅读,比如克雷洛夫寓言,等等。 《习作三》写“秋天的树叶” ,可以让学生写树叶贴树叶画树叶,让全班学生一 起写一部不树叶宝典,激发学生作文训练的乐趣。 《练习三》中是关于京剧《红灯记》 ,让学生体会红灯记的语言,教师可以指导 学生也学学这个京剧的唱腔。 《通读与感悟》可以作为平时的小练笔。这样的练习模仿性比较强,学生练习 容易出效果,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多进行这样的练习。 《学会拒绝》现在的学生比较会拒绝,这个项目不存在问题。但是,教师应该 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文明用语。 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我感觉最难把握的还是教材的语言训练点的落实和教材 人文情怀。 第四组三篇课文分别讲述了三个人物:邓小平、高尔基、恩科西。 《在大海中永生》这篇课文一切景语皆情语,要让学生从这些语言中体会我们 对邓小平的深切怀念。对课后作业第四题感到这道题目出得不好。 要让学生理解邓小平就有必要补充关于邓小平的相关资料,我个人觉得可以在 “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向??”为什么作者要这么写,显然是邓 小平的足迹遍布祖国大地,世界角落??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表明的是一个道理“给”永远比“拿”愉快。课后作业 第三题其实是读书积累做摘抄。 《爱滋病小斗士》这是一篇新的课文。这里所隐含的主题其实是很深远的,是 世界性的。目前,世界人民正面临着这样一个重大的问题。这是一个灾难,对于这 场灾难,每个人的表现是不一样的。 其实教师可以以这篇课文为突破,引导学生浏览一组课文,关于人类面对具有 世界性灾难的表现。 《习作四》是写一写自己的心理话,教师应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平时教学中 有很多的缺憾之处,教师也可以写一写对学生的歉意,对教学的缺憾。 练习四中的语文与生活是关于错别字的练习,教师可以把学生在作文中的错别 字全部梳理出来,让学生订正。 诵读与积累》的内容可以放在教学《成语故事》后进行。 《小小新闻发布会》应该在每天早晨引导学生进行,帮助学生扩充视野。 第五组课文是一组写景的美文。 《黄果树瀑布》体会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瀑布,各写出了瀑布的什么特点,体 会作者表达的准确与美妙。 《莫高窟》重点也应放在作者的表达上,就如课后作业第四题一样,要求给课 文编写段落提纲。 《习作五》写一件亲身经历的事,注意把事情写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材画了四幅图,主要是引导学生写出自己内在的感受。 练习五中语文与生活要把句子写具体,其实,这样的练习应该提前。 诵读与积累是一首小诗,让学生学会朗诵。 设计一条公益用语言,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电视、广播中去发现公益用语,然 后再设计。 第六组课文谈的是人们如何坚持不懈地努力进行发明创造的。 《天火之谜》讲的是富兰克林的故事,这篇课文的语言训练点是分段概括段意, 体会的人文思想是富兰克林的敢于发现的精神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个故事颇为震撼人的内心,这是因为作者的表达,比 如说作者通过列数字的形式,等等。 这篇文章的教学要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关键词语的意思,比如课后作业第二题。 《诺贝尔》讲述的是诺贝尔发明炸药的故事,教师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 的表达。 《滴水穿石》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文章通过例举了一些人的事例来证明滴水 穿石的精神,引导学生体会这样文章的写法。 《习作六》是根据图画,想象并编写故事 练习 6 的语文与生活是看一段话然后谈感受。 诵读与积累是分角色朗读一篇童话。 健康小顾问倒是一个可以搞上街的语文实践活动。 《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本篇课文中的词语,体会鲜明的人物形 象,同时引导学生读一读水浒 《少年王冕》是《儒林外史》中的一篇文章,教师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 文字的描写体会王冕的为人。 《黄鹤楼送别》是一篇文包诗,教学时教师要引导注意把握文章和诗歌的链接, 什么时候该链接,什么时候不链接,教师的教学要有度 《清平乐》是辛弃疾所写的少有的一篇乡村生活的诗歌,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 诗歌中所描写出的平静的画面与情致 《习作七》是一组命题作文,题目下有具体的提示 练习 7 的语文与生活是让学生了解一些朝代 诵读与积累是描写水浒的一组成语,可以在教学《林》一课进行组合教学。 水浒故事擂台赛学生会比较感兴趣。 匆匆浏览了一遍本组的教材,感觉本组教材既有限定的内容同时也给教师的发 挥提供了一定的空间。教师所要做到的就是在完成语言训练的同时做好语文教材的 拓展作用。因暑期中也读了人教版教材第九册,所以整体感觉苏教版的教材比较灵 活,那么教师该从教材的哪些地方入手来自主开发呢?这还需要多多思考。两个问 题。 4、第九册教学总目标: 学习习惯。 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 继续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培养朗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朗读、背诵的习惯。 继续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能够当众说话,声音响亮, 态度大方,养成爱护学习用品的习惯。 继续学习写钢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并养成习惯,培养预习课文的习惯。 继续学习写毛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并养成习惯。 继续培养留心观察的习惯,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读书做记号的习 惯。 培养写日记的习惯,能够做到爱护图书,并养成习惯。 培养读书做笔记的和随时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汉语拼音。 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识字写字。 准确认读者来信 265/260 个生字。 能够按笔顺正确默写生字节 169/173 个。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继续练习用钢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继续练习写毛笔字,写得端正,纸面干净。 口语交际。 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或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基本内容。 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 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 能当众说话,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态度大方,有礼 貌, 讨论问题能主动发言,说清楚自己的意思。 阅读。 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 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 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继续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字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 初步养成预习习惯。 能阅读程度适合的少年儿童读物,了解主要内容。 习作。 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造句。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 学习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写出文从字顺的短文。 能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 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问号、冒号、引号、顿号、书名号、省略号、认 识破折号。 学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 5、教学设计: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九) 教学要求: 1、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 结合平时的教学, 使学生了解做读书笔记的重要性。 2、使学生懂得平时要认真,持之以恒,形成良好习惯。 3、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使学生了解小学阶段应哪些工具书和为什么使用这 些工具书。 4、使学生逐步养成做读书笔记和使用工具书的好习惯,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解 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做读书笔记时要专注、认真。训练学生查工具书解决读书时的实际 问题。逐步养成做读书笔记和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教具准备: 高年级优秀作业若干。每人准备好读书笔记和卡片。准备一些工具书: 《新华字 典》 《现代汉语词典》 《成语词典》等。 教学时间:3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 结合平时的教学, 使学生了解做读书笔记的重要性。 2、使学生懂得平时要认真,持之以恒,形成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老师想讲一个有趣的故事,请同学们听完后告诉大家,你明白了什么。 2、故事:从前,有人叫汪得净的人,非常喜欢读书,而且态度很认真,分析起 他人的文章来头头是道,朋友们都很佩服。他有一个缺点,就是懒得动笔墨,不愿 写读书笔记。有一次,他看到一首诗,认为写得特别好,就认认真真地研究了一番, 把这首诗记在脑子里,准备适当的时候介绍给朋友。一天,朋友来看他,他就,两 人月前读过一首咏虎的诗,虽然只有四句,却把老虎写活了朋友请他说出来听听, 他想了想,说: “第一句好像是什么什么虎,第二句大概是什么什么苦。 ”朋友不满 地说: “既然前两句忘了,就说后两句吧。 ”他抬起头,来回踱着方步,好半天才说: “第三句真是忘了,好在第四句记得明白些,是狠得很的意思。 ” 3、学生说说听了故事后明白了什么。 4、引导学生谈谈读书笔记的重要性。 5、小结:读书做笔记可帮助我们加深理解,增强记忆,积累资料,因此,我们 应当养成读书做笔记的好习惯。 二、指导观察,适当讲解做笔记的方法。 1、指导观察第一页的图。 上面一幅图上的同学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老师在干什么?说说黑板上写了 些什么。 “不动笔墨不读书”什么意思? 下面一幅图上的女同学在干什么?、态度怎样? 圆形特写图上有什么?这告诉我们,读书做笔记要准备好哪些东西? 2、指导观察第 2 页和第 3 页的通版图。 第 2 页上的图中,同学们在哪里?干什么?你觉得他们的态度怎样?是从哪些 地方看出来的? 第 3 页下面的图上画的是什么?看了这幅图,你明白了什么? 第 2 页和第 3 页的读书笔记,分别是读后感和摘抄。 3、讲授做读书笔记常用的方法。 ①摘抄。 ②编写提纲。 ③写读后感。 三、引导学生谈谈收获。 怎样做读书笔记 积累资料的方法人各有异。但最基本和常用的,莫过于做笔记。笔记可不 拘体例。不限长短,内容庞杂,形式多样。然而主要是这样四种方式: 摘录式。这是使用最多的一种方式。主要摘录书籍、报刊、杂记、调查报 告、文书档案中,与自己学习钻研内容有关的原始材料。比如你自修文科,便可摘 录有关的学习资料、重要文章、警句格言、词语典故等。如果学理工科,就得摘录 有关文献、重要的结论与证明、独特的技巧,等等。这样便可备你不时之需。 提要式。即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对文中的某一观点、事件、情节或某 一章节、定理等,进行分析、归纳,用自己的话把其内容、要点写出来。这不仅可 备忘、备查,而且可训练你的综合、概括能力。列宁的哲学笔记,有很多就是采用 的这种形式。如《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一书摘要》 , 等著作。而且他对摘录内容,还往往写出自己的意见、批评或注释,以及自己独创 的符号和评注。比如“注意” “说得对” “辩证的精华”等提示性简明字样。明确地 表明了列宁对某段论述的意见或批评。提要应力求简明扼要、脉络分明,最好以某 一主线展开。如,历奥可突出主要人物及其作用.重大事件及其影响。也可用列表 法使其内容一目了然。 心得式。 记下的是对某一问题思考的心得。 如李贺的 《史纲评要》 脂砚斋的 , 《重 评石头记》 ,皆是这样的著作。心得也可以是礼记、体会。札记多为旁征博引,辩证 考订;体会多为引申阐发、借题发挥。沈括的《梦溪笔谈》 ,茅盾的《读书札记》 , 马克思的《数学手稿》 ,就是用的这种方式。这是写笔记的一种高级形式,要求有更 多的个人创见,难度也较大。但它却是创造的半成品或完善的精制短篇,一旦需要 时,就可组织起来,使之成为有价值的作品。写这类笔记,要特别注意捕捉生活中 的火花.自修理工科则应注意抓住学习研究中所碰到的难点和问题。有些重大发现, 往往是由一个简单的疑问开始,经过冥思苦想或从某一点上受到启示的。对任何一 点良好的思索。那怕是一丁点都不应放过,并把它及时记下来,很可能成为你作出 成就的关键。 索引式、即写下有关的论文题目或书名等。在阵习中可能经常会碰到这种 情况; 看到某些东西感到十分有用, 但内容却太多, 上述三种笔记法又都不易采用. 或 者是这个内容,你本身就有这本书,所以也不必采用上述方法。但是往往到要用这 个内容时,你却忘记了或找不到了。诸如此类问题,只要搞好素引,便可顺手拈来。 自学成名的史学家陈垣曾说: “教学和研究要从目录学入手”“目录学就好象一个账 , 本,打开账本,前人留给我们的历史著作概况,可以了然” 。所以,平时应把所有的 资料,按照内容本身的性质搞出一个索引来,以备查用之便。 上述四种与笔记的方法,可视各人的爱好、条件而定。至于书与格式,记在 笔记本、活页张、卡片、纸条上均可。如果是自己的课本、书刊,那么写在天头、 地脚、篇末、段尾都行。也可在书中作些符号或标记。总之,各种方式均有所长。 但从使用价值来看,采取做资料卡片的形式更好些。做卡片请你注意几点: 一是每张卡片最好只写一个问题,一个事例。这样既灵活,又不乱,便于 分类整理装订成册。 二是每张卡片须注明资料来源、书名、篇名、版本、卷首、页码等,便于 查找。 三是随着学习水平的提高,应注意积累卡片向某些方面集中,使之更加系 统化和深化。 四是一定要养成定期整理的习惯,按性质或需要把卡片编上页码,分类插 放。既为查找使用提供方便,又可在整理过程中使自己平时分散、零碎的知识系统、 条理起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使学生了解小学阶段应哪些工具书和为什么使用这 些工具书。 2、使学生逐步养成做读书笔记和使用工具书的好习惯,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解 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看图揭题,了解使用工具书的意义。 1、看图,说说图上画的是谁,他手里拿的是什么。 2、 启发: 知识是无穷无尽的, 一个人不可能门门知识都精通。 要学习各种知识, 就离不开书本和老师,工具书就是我们不说话的老师。 二、指导看图,教给学生一些常识。 1、先观察 P4 的图画,说说图上有哪些工具书,自己现在有哪些工具书,还准 备购买什么工具书,框内中间两幅小图上画有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2、告诉:购买、借阅工具书应去书店或图书馆专门的柜台或书架选择,借阅图 书时应保持安静。要先确定自己需要的工具书属于哪一类,按类找到后,将要的工 具书从书柜或书架上轻轻抽出来。 3、观察 P5 上部的两幅图,说说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4、口述怎样选择和购买工具书。 5、老师点拨:有礼貌,讲文明。 6、观察 P5 下部的图,谈谈这两位小学生是怎样使用工具书的。 7、讨论,总结:工具书的种类很多,用途很广。 三、分角色表演,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1、一名学生安静地在“书店”的柜台旁选择工具书。 2、他在认真听“营业员”介绍工具书。 3、他选中了一本《现代汉语词典》 ,到“收款台”交款。 4、他“回家”后阅读《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一文,不理解“温馨”这个 词,用上了工具书,准确地理解了这个词语,并在书上摘抄了这个词的解释。 5、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懂得了使用工具书的各项基本要求,并努 力运用工具书解决读书时的难题。相信今后同学们会在平时的学习中认真对待,养 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打好语文基础。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阅读材料,尝试做读书笔记。 2、训练使用工具书。 教学过程: 一、观摩优秀读书笔记,激发学生做读书笔记的兴趣。 1、展示优秀读书笔记若干份,让学生仔细观摩。 2、告诉:这些都是读书笔记的主人优秀的学习成果。 3、学生展开讨论:我们应该怎么办? 二、引导尝试。 1、打开课外阅读材料。 2、学生阅读材料,做读书笔记。 要求:⑴认真阅读材料。 ⑵用上常用的三种做笔记的方法。 ⑶要求不必太高。摘抄的内容只要是有代表性的词句即可。编写的提纲只要能 抓住大体意思就行。写读后感不必写评论性质的长文章,只要能写出自己的收获和 感想,三言两语,四行五行都可以。 3、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小组交流所做的读书笔记,相互取长补短。 5、展示。 6、小结,鼓励。 三、训练使用工具书。 1、拿出自备的《新华字典》 。 2、出示“浩 han”这个词语,知道了读音,却不会写“han”的字形,怎么查? 这个词语什么意思? 3、出示“洋溢”这个词语, “溢”怎么读?它的意思是什么?你是用什么方法 查的? 4、学生动手查找工具书。 5、总结评比。 四、全课总结,勉励鞭策。 1、通过这三节课的学习,你们懂得了什么? 2、你准备怎样做读书笔记和使用工具书呢? 3、老师相信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一定能认真学做读书笔记。本学期, 我班将进行优秀读书笔记展览,我们看谁读书笔记做得最好。 4、工具书,这个不说话的老师,会给你带来很多便利。第一单元 教学内容:本单元课文《师恩难忘》《陶校长的演讲》《古诗两首》习作 1、 、 、练习 1 组成。1、师恩难忘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时间:3 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 2、理清课文脉络。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导入:同学们,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你一定遇到过几位好老师,他们一定 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忆一下,他(她)为什么会让你难忘? 2、指名作答。 3、揭题:下面,我们大家一起听一听著名作家刘绍棠对儿时老师的回忆。 板书课文标题。 二、初读全文 1、自学生字词。 ①自由读。 ②指读,齐读。 2、指名分节读课文,相机正音。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 1、学生通读课文。 2、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小学一年级时的一位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 都如此。 ) 3、课文中哪句话概括了插图的意思? 四、理清课文脉络。 1、用提取中心段的方式分层。 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写田老师怎样上课的? 2、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一(1) “我”到邻近的一所乡村小学读书。 二(2-7)教语文的田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如 此。 三(8-9) “我”不忘老师的教诲之恩。 五、分段读课文。 六、作业: 1、完成练习册 1、2、3。 2、认真诵读课文。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略读课文第一部分 1、读一读。 2、想一想:田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3、说一说。 三、细读课文第二部分 1、速读第 3 至 7 自然段,找田老师教学最让人佩服的地方,并用笔画下来。? 同桌讨论,指名汇报。 2、你不想听一回田老师的国文课吗? ①同桌互相读给对方听。 ②指名朗读。 3、小组研究:开学第一天,田老师是怎样上课的?他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反复阅读第 5 自然段,然后把这个故事复述给大家听。说说你很快能复述出 来的秘诀。 四、美读课文第三部分 1、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些语句反映了“我”难忘田老师的教诲之恩? 2、指导朗读:怎样读才能传达出作者对田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①同桌讨论; ②自由练读; ③指读,相机引导。 3、小组研究: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课文标题有什么关系? 五、朗读全文。 六、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师恩难忘 师:口才好 文笔好 生:难忘师恩 编故事 娓娓动听 如春雨滋润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 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 迁移练习:在教过你的老师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选择有关他(她)的一件事写 下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默写并指导写字 娓娓动听 歇脚 念叨 身临其境 教诲 炊烟 ◆针对学生错的字帮其分析原因,同时指导学生正确地书写这些词语。 2、文章有不少成语,你能想起来几个吗? ◆同时引导学生通过成语再加深感知课文。 二、总结全文,升华认识 1、朗读课文。 2、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回忆,记叙了自己在小学时的一位爱讲故事的田老师,抒发了对这位 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3、这篇文章有什么特色? 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对老师的一片深情。 三、作业超市 ◆、迁移练习: 在教过你的老师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选择有关他(她)的一件事写下来。 ◆、实践活动: 自制贺卡,在教师节前夕送给你现在和以前的老师,写上你由衷的祝福,表达 对老师的敬意。 ◆、课后练习 4 提示: 娓娓动听--每天中午一打开电视机, 总能看到说书人娓娓动听地讲着 《水浒传》 。 身临其境--在立体声电影院看电影, 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仿佛自己就在电 影中一般。 附:优秀习作欣赏 师恩难忘 打开小窗,窗外,万籁俱寂;夜,是如此深邃神秘,月光如牛乳般倾泻在大地 上,桌上的闹钟滴滴答答地走着,更衬托出黑夜的漫长。闪烁的星儿如同一对对慈 祥的眼睛,不禁勾起了我对王老师的思念。 王老师是一位好老师,人人都夸奖她。她有一张和蔼的笑脸,一身古典的服饰, 处处都显示出中国传统妇女朴实高雅的一面。虽然她没有迷人的容貌、时髦的打扮、 入时的化妆,但她的满腹经纶,一腔热血,就着实令同学们敬佩不已了。 王老师热爱小孩,所以非常关心我们,她总是亲热地称呼我们:&小孩!&对我 们五十四个小宝贝,可以如数家珍,大至个性喜好,小至家庭琐事,都无所不知, 无所不晓。她对待我们如同自己的子女,与我们打成一片,因此,我们之间没有所 谓的&代沟&。 王老师从大陆来,上起课来,总会说些家乡所发生的真实感人的小故事。寓教 于乐,所以,每次上社会课的时候,教室就像个温暖的大家庭,使我们如沐春风。 轻风系不住流云,流云带走了岁月,转眼,一年就过去了。如今,王老师已不 再教导我们,但她那如天空般辽阔、似大海样宽广的爱,将长存我心,如春晖般的 师恩,也令我永生难忘. ――选自陈刚、刘桂松主编的《中国小学生作文大全(续编) 》 教后反思:《师恩难忘》那是因为老师对学生有恩,所以教学这一课,我 们应该引领学生把“恩”字找到,即找到文中的“恩”有哪些, 我个人认为只有找到了“恩”的内涵,孩子才能从中读到这篇 文章最重要的东西。在写“恩”上,其实文章是通过好多种形 式写的: 一是一位老师教四个年级。学生稍微想一想,就能够知道 这其中的难度,就能够明白一所学校就一位老师是什么样子。 读着想着,孩子们是能够明白的。这就是第二三自然段所介绍 的。 二是自己不能忘记的事。 不能忘记的事, 往往有两个方面, 一种是极善的,一种极恶的。田老师给予学生是善的,所以作 者利用了许多文字写了这首诗,老师是怎么样通过故事来引导 孩子的学的。田老师讲得真好,感动得作家永远没有忘记。 三是第七自然段中的这样两句“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 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我在田老师那里学习四年,听了上千个 故事,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我个人认为这就 是这篇文章的关键句,这两句话的信息量非常大,反复读之, 结合上文的信息来理解,就可以抓住整篇文章写了什么。当然 “恩”字也就在其中了。 四是第八自然段写的是报恩。关键句“我仍然像 40 年前 的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 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课文其实就是从这四个方面来写的。整篇文章,我想学生 一读就明白那首小诗,就知道其“恩”。而第八自然段的内容, 其实对于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语言理解起来不难,因为这段 话有着特殊的意义,那就是能引领一部分学生去阅读刘绍棠的 书,看看他的文学作品,从中找到这位老师给他种下了什么。 所以,我认为这一段给予学生一个阅读起点,阅读整本书的起 点。2、陶校长的演讲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 10 个生字,理解生字新词。 2、了解演讲的特点,明白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 ,培养学生不断激励和鞭 策自己的好习惯。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2 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说出第一问的内容。 2、能联系实际说说这一问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板题、交流资料、听范读 1、板书解疑,陶校长(交流资料) 原名文睿,后改名陶行知。安徽翕县人,近代教育家,晓庄学校,山海工学团, 生活教育理论,教学经验,小先生制,育才学校, “公德”和“私德” 。 2、听演讲(录音范读) 小结:演讲就是在群众集会或重大会议上就某个主题说明道理、发表见解的说 话方式。 二、了解演讲知识,引入课文 1、谈演讲的特点 (1) 真实性(贴近生活,讲真话) (2) 鼓动性(激烈感情,感召力) (3) 礼仪性(称呼、交流、有祝语) 2、文中陶校长怎样注意这三点的,自读(1)通读正音(2)划标题 三、检查初读理思路 1、出示生字词正音。 2、按四部分抽个别读,点评后四人小组分别读,并解疑。 3、交流分段知大意 (1)陶校长的演讲主要讲了什么? (2)是分哪儿几个方面来谈这个问题的? (3)填充概括段意 一(1)开门见山提出了( ) 二(2―5)分别要求学生从( )( )( )( )四方面问问自己有没有( ) 、 、 、 , ( )了多少,并讲了这样问的( ) 。 三(6)总结全文,希望学生养成( )的好习惯,争取在( )取得( ) 。 4、引读全文 5、质疑留疑 四、学字词 1、讨论书写要点。 2、归类写字: 左右结构:演、锻、稳 3、比较组词: 陶 ( )炼( )彼( ) 葡 ( )练( )履( ) 4、完成习字册。 5、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能说出陶校长的后几问分别包括那些意思? 2. 能运用学法进行自学。 一、复习课文大意,相机板书:健康、学问、工作、道德 二、教学第一问 1、作者为什么要先问身体有没有进步?(默读圈画中的词句) 2、交流导读卡片:健康第一 健康是生命之本 健康堡垒 3、再读体会关联词的作用(填空比较,谈重要性) 因为??有了??才有??,否则??将 4、怎样才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抓住两个“离不开” ,导读) 5、三读本段(引读)理清层次:先问什么?再问为什么这样问?最后提出什么 希望? 三、教学第二问、第三问、第四问 1、默读圈画方法同上 2、交流讨论,学生为主 (1)问什么? (2)为什么要这样问?(自己的学问有没有进步) (3)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学问有进步? 3、点拨关键处 (1)公德――公共道德,观念 (2)私德――私人生活上所表现的道德品质 (3)真人――真诚不虚伪的人 四、以读比感悟,深化倾吐 1、各组派一代表读(同内容的挑战读,点评有层次) 2、男女生各派代表读,并谈谈陶校长为什么要作这篇演讲?体现了他怎样的感 情? 3、填空总结 陶校长希望同学们从小树立( ) ,筑起( ) ,学习上认准( ) ,刻苦钻研;工 作上要培养( ) ,认真负责地做好( ) ,要学做( ) 。这样就可以( ) 。 他的演讲言真意切,使我们感受到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 ) 。 4、激情齐读出这种关怀、爱护和演讲的语气。 5、倾吐练习 A、 《陶校长的演讲》读后感 B、 《我也要每天四问》 C、陶校长,您听我说?? 五、作业:填空(课后 4) 板书: 26.陶校长的演讲 身体有没有进步? 每天四问 学问有没有进步? 工作有没有进步? 道德有没有进步?生命之本 前进源泉 打牢基础 做人根本教后反思:本文是我国著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篇演讲稿,要求学生每天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个方面问一问自己,以此激励和鞭 策自己不断进步。 演讲稿言真意切, 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关 怀和爱护。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演讲稿形式的文章,不免感觉陌生(连第 一自然段从哪里开始都不知道) ,所以在第一课时教学时就向学生讲授了 演讲稿的特点:真实性和鼓动性,内容贴近生活。必须讲真话,带有强烈 的情感。语言规范,明白易懂。并很快帮助学生理清了自然段。 课文条理清晰,重点部分的语言形式基本雷同,于是,我请学生按照 “问什么,为什么,提出希望”把每一问分成三层。学生边读书边分层, 很容易就做到了。 接下来的合作探究环节更不是什么难事儿。 学生因为先 前已经分了层,对几个自然段的语言形式感觉很清晰。所以,在集体交流 的过程中,一切都挺顺的。 但是,课堂上总感觉气氛不活跃,学生的回答正确率太高,可回答问 题的含金量感觉太低。课后思考:可能是文章的结构太清晰了,学生不假 思索的回答反而让课堂失去了往日的生趣, 顺理成章的课堂更看不出学生 的智力差异。看来,教学永远存在缺憾!3、古诗两首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词。 3、能解释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 的熏陶。 教学重点: 1、能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时间:2 课时。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要求: 1.学会 6 个生字。认识 5 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本课生字卡片,朗读课文录音带 教学时间: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示课题 1.认生字。课题上有 4 个字,读一读: 寻 隐 者 遇 2.释题。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 寻:寻找,寻访。隐者:独居大山林里的人。遇:碰见,遇上。 这首诗说的是诗人去访问隐者却没有遇见。 3.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围绕&寻&思考。如, 诗人为什么没遇上?有没有问问其他人?为什么不在那等一会儿? 二、自学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 2.画出本课要求学会和认识的生字,读一读。 3.看插图想想:图上画的是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三、读诗句,认生字 1.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注意读准平、翘舌音的字:松、采;师、深。&只& 是多音字,文中读 zhi。 2.提问: (1)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完整通顺地回答问 题,相机识字:松、童。 ) (2)图上谁是诗人,谁是童子?诗人要找的隐者是童子的什么人?识字: 师 (3)诗人找到了童子,怎么没遇上他师父呢? 相机识字:言 采 药 深 (4)朗读课文。 四、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菹胱约菏鞘嗽谒上掠錾贤樱寤嵯蛲友适钡男那椋 这种心情读出来。教师先放录音,同学再练习朗读。 松下/问/童子, (满怀期望) 言师/采药/去。 (感到失望) 只在/此/山中, (又有了希望) 云深/不知/处。 (无可奈何) 五、识字、写字指导 松:用学过的木字旁和熟字&公&记字形。组词:松树、放松。 童:上下结构。上面是&立&,下面是&里&。这个字横画多,但长短不一。首 横最短,次横最长,最后一横又比它上面一横长些。组词训练:童话、儿童、童年。 言:发言、说话的意思。首横最长,中间两短横。 师:左边是一短竖和一撇右边是横下一个&巾&。组词:师父、老师。 采:上面是爪字头,表示手,下面&木&表示树,手伸到树上表示采摘的动 作。第一笔为平撇,下面的三笔间隔要匀。 深:左右结构。右边上面不要写成穴宝盖儿。组词巩固 :深山、深海、 深浅。 六、抄写生字(完成课后练习 2)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学前,我使用多媒体制作出以前所学过的一些古诗的画面,让学生观图吟颂 其诗句,谁背得多,谁最棒。精美的图画一下子就把学生深深地吸引住了,我适时 启发学生“你是怎样学会这些古诗的?”让学生回忆,总结学习方法,在此基础上, 教学进入下一阶段。 二、读写结合,扩展思维 读写结合是本课重点环节,我做了如下安排: 读:范读、初读、细读、赏读、诵读。 写:写字词意、画简笔画、默写古诗。 (一)范读:我出示古诗插图,配着优扬的轻音乐范读古诗。 (二)初读: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读,画出难点字,要求读准字音,再 由我简介诗人及所处的时代背景,然后把难点字词写一写。 (三) 细读: 学生读通每行诗句, 并借助字典理解字词在诗句中的真正含义, 配合画面展开想象,串说句意。 (四)赏读:学生读通整首古诗,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串说诗意。 (五)诵读:在优扬的轻音乐声中,学生闭上眼睛背诵整首古诗,接着想象 其诗景,结合诗意,把自己所想到的情景用简笔画板书在黑板上,最后再次伴着轻 音乐默写古诗。 三、剧本表演,感悟诗意 到此环节,学生已完成了本课的学习内容,但是教师要注意提高学生继续 学习,主动发展的能力,在学生吟颂、板画、默写的基础上,又以四人小组的形式, 将整首诗编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上台表演,这样发挥他们相互合作、协作的精神。在 讨论、表演的过程中,使学生对诗意有更深一层的了解。在各小组汇报表演后注意 从学生的评价中引导全班学生进一步理解诗人当时起伏的心情。 通过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单一的知识注入无法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联想与想象,分析与综合思维等活动的积极性,根据教学 目的要求,设计好教学活动,使学生学得愉快,记得牢固,得到全面发展。 教学目标 1、认识 6 个生字,会写 6 个字。 2、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 的感染熏陶,培养想象力。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4、培养学生阅读故事的兴趣和能力,激发对祖国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诵诗爱诗 1、挖掘积累:小朋友,周老师每次走过你们的教室的时候,总发现你们的黑板 上写着一首古诗,是不是一直在进行着古诗的背诵活动,那我们肯定会背许多适拢 ??敢獍炎约鹤钕不兜囊皇资?掣?蠹姨?浚ㄖ该?乘校?br&评价:背的不错,谁 愿意比他的声音更响亮。 你背的是哪一首?对,咱们背诗还要记住诗的名字。 瞧,摇头晃脑背得真投入。 2、对话导入:刚才我们一起背了许多古诗,从朗朗的背诗声中老师感受到了大 家对古诗的热爱。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座宝库。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走进这 座宝库,去学习一首新的古诗。 。 二、整体感受:勾勒牧童轮廓。 1、老师板书课题:所见。谁愿意把诗的题目读给大家听听。 这个生字的音读得真准,是平舌音,请你带大家读读。有谁能为所找个朋友? 释题: “见”什么意思?“所见”就是所看见的。 2、告诉学生:这首诗是清代大诗人袁枚写的,诗里写的内容都是诗人袁枚亲眼 所看见的。 (出示袁枚及诗) 3、自由读读诗,看看袁枚都看见了什么?圈出没学过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 遍,争取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学生自由读) 谁会读?(请两个)正音。――请你读给同桌听一听,读错的字帮忙纠正一下, 读的好的,请你送上你的掌声鼓励一下。――都会读了,那我们一齐读。 (随机进行正音和生字的认读。蝉、振、声、意、欲这几个字稍难读,注意这 些字的发音。蝉:是什么?什么季节会叫个不停?闭:谁能为他找个朋友?立:说 反义词,做动作。 ) 4、离开了古诗,生字宝宝你还认识吗?(出示生字认读――做小老师读) 有谁愿意为其中的一个生字宝宝找个朋友呀?(生字组词) 怎么样的孩子叫牧童?(放牛的) 5、看生字宝宝又回到了古诗中,可是拼音娃娃不见了,谁还会读?(指名读― ―齐读) 6、大家读的真好。学习古诗呀,朗读是一个好办法,那我们就进行一次朗读比 赛好不好?请四个小组每组推荐一个小朋友,我们来比一比,谁读得好。其他同学 请竖起你的神耳朵,评评谁最棒! (朗读评价) 7、现在我们再换一种方式,男女生比着读。 (老师来评价,竖大拇指) 8、看到你们读的这么好,我也加入好不好?你们帮助我一起读。 (齐读) 三、情景悟意:感受捕蝉意趣。 1、情景导入:一天,诗人袁枚在郊外散步,走着走着,他停下了脚步,他看到 了什么呢?(课件演示:牧童骑黄牛的情景。 )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说具体说生动。 (评价:你的话说的真完整。你说的真美,也 像一位小诗人。你可真会观察。 ) 2、是呀,小牧童骑在牛背上,多么自在呀,他看到蓝蓝的天、绿绿的树、青青 的草,红红的花,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就唱起歌来了。 (播放音乐,学生跟着做律 动操)他的歌声怎么样?(你的声音也很响亮) 3、袁枚看到这么活泼可爱的牧童,听到这么嘹亮动听的歌声,脱口就吟出两行 诗。 出示: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谁来读读这两行诗?(2 个) 4、我们不仅要会读诗,还要知道他的意思。 ,想想这两行诗是什么意思呀?然 后跟同桌交流一下。 5、谁明白了,来说一说。 (学生交流,补充) 6、谁能快乐地读读这两句诗?(指名――齐读) 7、我们的小朋友真了不起,再读读,这两句中还有不懂的地方吗?看谁最能会 问题。提出来,请大家帮忙。 重点理解“振”“林樾” 、 。 林樾:看看这是什么地方?周围的树怎么样?(林樾就是茂密的树林) 振:听,牧童的声音怎么样?这么响亮的声音传遍了树林,林子里的鸟都听得 到他的声音。 (回荡) 8、多么快乐、活泼的小牧童呀!我们再来读一读。 9、他正唱得高兴呢,忽然听到了――(放蝉鸣声)于是,他就??(想象他会 怎么想?怎么做) 学生猜测牧童“下牛、闭口、捕蝉”的情景。 (教师可引导学生想象牧童面部表情,他全神贯注地盯着知了。想象牧童的动 作,他踮起脚尖,身子向前倾,双手轻轻拍起,作好捕捉知了的准备。想象牧童的 内心活动,他不住盘算怎样抓知了。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产生“屏住呼吸,别惊 动了知了,赶快捉住它”的感觉。 ) 如果你是可爱的牧童你会怎么做呢?请一个小朋友来表演(老师配音:小牧童 正唱着歌,忽然听到知了的叫声,他马上闭上嘴巴,跳下牛背,站在树下,屏住呼 吸,踮起脚尖,轻一点,扑上去,抓住了吗?) 10、袁枚看到这个情景,马上又吟出了后两行诗――出示:意欲捕鸣蝉,忽然 闭口立。 指名读,正音,齐读。 11、同桌读读这两行诗,说说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呀? 12、汇报交流。随机朗读指导 13、还有不懂的吗?,大胆地问。重点理解“意欲”“闭口立”用动作演示。 。 闭口立:谁愿意帮助他?能不能用动作来表演一下? 12、 牧童很想捕到蝉, 他的动作、 心情会是怎么样的呢?该怎么读好这两句诗? 自由读――指名读――评价――加动作读――齐读 13、袁枚看到此情此景,回到家里,马上拿出纸和笔,写下了这首所见。―― 齐读。 四、表演朗读,探寻诵背乐趣。 1、小朋友,我的这首诗写得好不好?喜欢这首诗吗?你最喜欢什么?(牧童、 知了??是呀,袁枚真是个有心人,把自己看见的写下来就是一首好诗。我们也日 记也要像他一样,把自己看见的,听见的写下来就行了) 2、你们真能干,又会学习,又会提问。想不想听听,老师是怎么读的?(诗配 音朗读) 3、听着我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4、那就请你也做一回大诗人,用你的方式,可以是读,也可以是背,也可以是 表演读来把你的所见表达出来吧。 5、学生展示――齐背 6、是呀,诗人们之所以成为大诗人,就是因为他们很细心,把所见的及时写下 来,老师这儿还有一首所见,看看这位大诗人写的内容是什么时候的所见?在哪里 写的?齐读题目。再读诗看见了什么? (指名读――交流所见――齐读) 五、复习生字,写字指导。 1、 你们学得真好, 虽然只上了一节课, 但老师已经喜欢上你们了。 我要把好吃、 的水果送给你们,看谁能接住。出示带苹果的生字,学生认读。 2、别着急,我这儿还有许多,只要你能把两个生字宝宝写漂亮,看他们停在田 字格里,谁认识他们?要想把这两个字写漂亮,要注意些什么?仔细观察,谁愿意 给大家提醒一下。 3、老师范写。学生写字。互评。 六、课后作业。 1、背诵《所见》 把《所见》编成一个故事演给家长看,争取得一个小演员的称号。教后反思: 《寻隐者不遇》是生动的对话,《所见》是优美的动画!我 这样告诉学生,并让他们好好体味。这两首古诗都是五言绝句,语言清新, 平白,简易.看起来很简单易学,教学时却又各有重难点。 《寻隐者不遇》教学时从题目入手,理解课题之后请同学们猜测隐者 隐居的原因,从而了解中国古代的隐士,了解故事背景,为后文隐者隐得深 埋下伏笔.从而让古诗也头尾相连,充分利用好题目.教学对话时主要让学 生补充对话并进行表演,表演中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揣摩了作者的曲 折传情.由此可见表演是学生进入情境,体会情感的好办法。 《所见》有动有静,让学生想象画面,练习朗读与描述,从而体会儿童 的天真可爱.难点是续写后面的故事,想象要合情合理,如何捕蝉要和实际 生活联系起来。 教学过后,我还指导学生把古诗改写成故事.第一篇可以以 《寻隐者不 遇》为例,大家一起练习.但不应局限于学过的古诗,可以让学生自由寻找 素材巩固练习。习作 1一.教学目标: 从学习写作的角度读懂例文《我的班主任》片断,回忆《师恩难忘》一文的写 法,联系习作要点提示,领会通过具体生动的事例把人物写得细腻感人的方法。 根据作文的要求,自拟题目,抓住一两件事写一位老师。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围绕中心选择和组织材料。 教学难点:把人物动作、神态写得细腻感人。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师恩难忘》 ,明确写法。 指导学生重读《师恩难忘》 。 师恩“难忘” ,师恩“深重” ,田老师教了作者 4 年,发生的事很多,作者选择 了什么事来写?为什么要回忆这件事呢? 读了文章,我们仿佛“身临其境” ,我们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感受呢? 学生朗读思考,教师检查点拨。 师生共同小结:由此可见,写人要选好典型事例,还要把人物写生动,写具体。 (二)学习例文《我的班主任》 ,领悟写法 自读例文,想一想: 作者选择的事例有什么特点? 作者是怎样把人物写生动、写具体的?把描写冯老师动作、神态的句子画出来, 读一读。 分小组讨论、交流。 选取生活中的日常小事,从“小”处见“大” 。 写时抓住了人物动作、神态来描写,细致入微,具体感人。如“一只温暖的手 扶着我的前额”“慢慢地向上抬起”“一双眼睛望着我”?? , , 相应地写出“我”的感受和反应。 (三)阅读习作要求,运用写法 指导学生阅读习作要求: “我们的成长无不渗透着老师的心血。像上面上课时纠 正写字姿势之类的事,哪个老师没做过?” 启发学生回忆所有教过你的老师(包括课外兴趣小组的辅导老师) 。确定其中一 个,选择他(她)帮助、教育你的一两件事,认真想一想后来再写下来。 引导选材:老师关心帮助你的事有哪些,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 组织讨论:怎样才能把这件事叙述得生动具体 拟题,完成初稿。 组织修改。 教后反思: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写人方法,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作文的道 路上我们的老师给了学生什么 应该是信心的引领,方法的指导,评价的肯 定…… 这一单元的习作要求学生通过具体生动的事例,把人物写得细腻感人. 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回忆本单元中《师恩难忘》的第二段 内容,再次体会那种&身临其境&般的感觉,并让学生讨论知道这篇文章之 所以能写的如此生动具体,就是因为作者选取了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典 型事例.接着学习习作一中的例文《我的班主任》片断,让学生交流讨论小 作者写了班主任的一件什么事,他从哪些方面来刻画冯老师的 最后我让 学生联系《师恩难忘》和《我的班主任》两篇例文说一说怎样才能写好一 个人 学生们都积极发言,有的说:&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和动作这一类细节 进行描写.&有的说:&要写和人物有关的典型事例.&还有的说:&要抓住重点, 中心要明确.&我说:&同学们都说的很好,那么什么样的事例叫做典型事例 呢 &学生回答后我总结说: &凡是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令人感动的事情,不论事情是大还是小,都可 以称之为典型事例.&随后学生开始写初稿。 第二课时,我主要对学生的初稿进行评价修改.在评改中,我发现学生 的作文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没有用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人物 不鲜活.2,学生没有事情可写,认为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都不是典型事例,内容 空洞.3,平时积累太少,阅读量也少,写出的文章不生动.针对这些问题我作 了一些讲解,让学生学会用细节描写去刻画人物,用小事刻画人物,让自己 笔下的人物活起来。练习1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处处留心观察自然,积累背诵古诗,并能展开想象,续写诗歌。 2、学习古诗《题秋江独钓图》 ,诵读理解,感受诗人逍遥自在、怡然自得又难 免孤独寂寞的心情。 3、写好钢笔字。 4、练习口语交际,学会请教。 5、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注意积累背诵古诗;诵读理解古诗,感受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时间:3 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要求学生自读第一部分,了解诗歌所写的内容。 (2)引导学生从诗歌的前两部分寻找共同点。 都是以“风儿在哪里?你不知道,我不知道。 ”提出疑问,以“风儿已从那里走 过”收尾。 (3)引导学生观察诗歌旁边的插图,进一步理解诗歌。 (4)你能模仿这两小节续写这首诗歌吗?充分展开想象,注意观察插图。 学生自由续写。 同桌相互交流,小组交流。 (5)指名交流,选择写得好的师范读鼓励。 2、教学第二部分。 (1)学过的古诗有很多,指名背诵几首。 (2)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带有“风”字的你知道多少? 分组交流,共同回忆。 (3)将全班分成两组,比比哪一组背得多。 (4)选择其中的一两首齐读背。 二、小结 在课外注意古诗的积累,还可自己尝试着写一些简单的诗歌或儿歌。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欣赏) 1、请学生借助字典,认读古诗。 (教师正音) 2、指名读古诗,齐读古诗。 3、简单介绍古诗的作者。 4、仔细观察古诗边上的插图,图诗结合,尝试着理解。 分小组交流理解。 5、指名全班交流,师相机点拔。 从这首古诗中,你感受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6、练习背诵。 7、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二、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认读要写的一段话。 (2)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这段话的版面(行、列)安排。 老师在学生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小结,指导学生书写。 (3)提示个别不太容易写好的字应认真描红。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3、反馈。 展示写得好的字,说说好在什么地方;对写得不好的字,予以纠正,再练习。 三、小结 作业:抄写古诗;写习字册。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启发谈话:当我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自己不能解决的时候, 就要向别人请教。那么,请教别人要注意什么呢? (2)指名读题,明确此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和要求。 2、指导。 (1)回忆自己遇到过的请教别人的生活场景。 (指名说) (2)不同的说话方式带来的结果相同吗? 体会请教别人的方法的重要性。 (3)选择下面的实例,想想应该怎么说,怎么做。 分组练说推荐理由。 (4)每组推荐代表发表讲话,师生评议。 3、反馈。 二、教学第五题课后反思: 创设情境,紧扣练习要求,引导学生说得生动逼真,很轻松地 了解请教别人应注意的两个重点:说清楚,有礼貌.学生在练习时还自觉想 象请假时的内容,神态,语言,身份等.这样,不但让学生学会怎样请教别人,会 用礼貌用语,还强化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第二单元 教学内容:本单元由课文 《去打开大自然的课本》 装满昆虫的衣袋》 变色龙》 、 《 、 《 、《金蝉脱壳》 、习作 2、练习 2 组成。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组成的词语。 3、在对课文语言的品味的过程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 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受世界的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 教学时间: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在对课文语言的品味的过程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 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分步揭题。 1、先板书“课本”两个字,再让学生说说课本的用处。 2、补全课题, “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作‘绿色的课本’呢?”带着这个问题自读 课文。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 *逐节指名读课文。 *纠正读音。 洋溢 沃野 胸襟 芬芳 苍劲 耕耘 浩瀚 绚丽 三、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部分。 (1) ①指名读课文。 ②理解诗句意思。 “祖国敞开了绿色的大门,给孩子一片清凉的绿阴。 ”开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表明什么意思? “去吧, 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 去吧,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两个 ” “去 吧”是谁发出的召唤?“芬芳”什么意思?“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什么意思? ③指导朗读。用向往、赞美的语气来读。 2、细读第二部分。 (2-5) 谈话:为什么把大自然说成是“绿色的课本”?这“绿色的课本”里究竟隐藏 着多少神奇的秘密? *细读第 2 节。 ①指名读第 2 节。 ②理解诗句,边读边想这一节描绘了大自然哪些动人的画布。 ③指导朗读。 孩子们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心情怎样?我们应该以怎样的语调来读?(以欢快的 语调,读出喜悦之情。 ) *细读第 3 节。 ①女生齐读第 3 节。 ②图文对照,说说自己的感受。 ③使用工具书,理解“温馨”什么意思。 ④指导朗读。 (要用轻快的语调,读出大自然的热情友好。 ) *细读第 4、5 节。 ①男生齐读第 4、5 节。 ②理解诗句的意思。 ③指导朗读。 *朗读第二部分。 3、细读第三部分。 (6) ①齐读第 6 节。 ②弄清作者将“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的原因。 ③指导朗读:语调要热烈、高昂些。 四、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组成的词语。 3、从本文学习一些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读生字词。正音:芬,览,馨。 二、总结课文 1、分层并概括每一层的意思。 一(1)写可爱的祖国召唤孩子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二(2-5)写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善于发现,大自然会给我们以丰富的馈赠的。 三(6)进一步号召孩子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2、这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歌,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①反复。 ②押韵。 ③拟人手法。 我们在读一些文章时,会发现有些文章中的动物、花草们会说话,会跳舞,或 者有些应该是用来形容人的动作、表情的词语,却用在动物、花草、山水等身上。 这些与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看到的情景不一样,但我们又不觉得那些词语、那些句子 用错了,反而会觉得这些句子写得很有趣。这是为什么呢? 这其实是一种很常用的表达方法,它叫拟人。像课文第三、四小节中的&联欢&& 相聚&以及&青山&&绿水&说的话,用的就是拟人的表达方法。 我们再来看这样一段话: 红柳顽强地开出淡红色的小花,向着太阳微笑。大风暴一次又一次地袭击,她 们的根却越扎越深,花儿也开得一次比一次更鲜艳,美丽!倔强的红柳,决不让沙 丘向草原移动半步! 这里就把红柳当成了人来写,&顽强地&、&向着太阳微笑&、&越扎越深&、&倔强 的&、&决不让&等词句,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沙漠的勇士,是怎么和风暴搏斗的, 是怎么保护草原的。读来会让我们对红柳产生敬佩之情。这就是拟人的表达方法所 产生的效果。如果不这样写,那会怎么样呢? 红柳开出了淡红色的小花,向着太阳。大风暴一次又一次地袭来,沙丘被红柳 固定着了,一点都不向前移动。 读了之后,是不是觉得没有刚才的一段写得生动,红柳的形象也没有刚才鲜明。 现在知道拟人的好处了吗? 在习作时,我们适当地运用拟人的表达方法,可以让我们的习作更生动,更形 象,更有趣。 3、想想诗歌描绘的情景,说说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热爱、探索大自然。 )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指导学生逐段练读,读出感情。 2、引导当堂背诵。 四、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注意:馨、襟、瀚、耘 学生描红。 五、课堂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里添上合适的词。 ( )的空气 ( )的绿阴 ( )的眼睛 ( )的翠竹 ( )的松柏 ( )的色彩 ( )的果园 ( )的风光 ( )的大海 2、走进大自然,鸣禽、野花要和我们联欢,他们会对我们说些什么呢?仿照课 文的第四节,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小鸟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野花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微笑吧,欣赏美妙的乐曲,敞开少年的心扉。快来吧,跳起优美的舞 姿,放飞少年的心灵。 ) 板书: 1、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发现 翠竹、松柏 描绘 果园、沃野 与 鸣禽野花联欢 与 青山绿水相聚 启迪:热爱、探索大自然教后反思: 这篇课文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 作者孙友田是当代诗 人。 作者以敏锐的目光捕捉了大自然的奇趣妙景, 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 自然的绚丽多姿,召唤少年儿童热爱自然,勇于探索,从大自然这“绿色 的课本”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本课围绕“为什么要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 本?”深入学习课文,并且由此让学生了解自然、亲近自然、走进自然, 从大自然中汲取知识的营养,健康成长,并探索大自然的奥妙。学习本篇 课文,我尝试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到课文中领悟道 理,使其形成一个自主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没有以琐碎的分析来 代替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而是通过感情朗读、欣赏图片、到田野观赏等方 式让学生喜爱大自然,激发探索的欲望。总体来说,本篇课文的教学是成 功的, 达到了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也增强了我对改变以往陈旧的教学 方式的信心!5、装满昆虫的衣袋一.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 7 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 4 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 词语。 3. 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从阅读课文第二段中受到感染,从小养成爱科学、爱自然的志趣。 2. 了解本文的命题方法和一般命题常识。 三. 教学时间:2 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 7 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 4 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语。 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你们把手放进口袋,说一说你的口袋里放了些什么。 现在有一个人,他的口袋里道了昆虫,你们奇怪吗? 这个口袋里放了昆虫的人是谁?他是哪儿人?他为什么要把昆虫放进口 袋里?大家读一读《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 自学课文。 2. 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词正音。 莱昂 小溪 纺织娘 厉声 垃圾 鸟栖虫居 蠕虫 嗬 蜗牛 (2)释词。 小溪纵横 鸟栖虫居 甜滋滋 厉声 裤兜 中毒 3.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二) 理清文章脉络。 1. 各自轻读课文,想一想文章的哪一部分是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 2. 读后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序号。 第( )自然段交代法布尔出生的时间、地点及他所居住的村子的自然 环境。 第( )自然段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第( )自然段对全文进行总结。 (三) 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3. 了解本文的命题方法和一般命题常识。 二.教学过程: (一)精读第一段。 1. 读第一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 联系全文想一想:这篇文章是紧紧扣住这段话中地哪句话来写的? 3. 齐读第一段。 (二)精读第二段。 1. 过渡:课文是怎样具体写“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着迷”的呢?我们现 在就来学习第二段。 2. 各自轻读第二段,看看这一段可以分为几层,各自写的什么内容。 (第一层: 2、3 自然段,第二层:4――10 自然段。 ) 3. 学习第一层。 (1) 指名读第二层,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 重点研读第二层。 ①轻轻读第 4――10 自然段,思考:这一部分哪里概括写法布尔对昆虫的入迷, 哪里写的是典型事例? ②默读第 4 自然段,画出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句子,反复朗读体会。 ③说说文中的典型事例是分哪几个过程来写的。 (装――扔――装) ④具体说说各是哪几个自然段。 ⑤读读第 5 自然段。 “这一天,他还拣了好多的贝壳和彩色的石子,把两个口袋 塞得鼓鼓囊囊的”告诉我们什么?有没有具体写呢?是怎么写的? ⑥画出描写法布尔喜爱昆虫的语句。 ⑦指名朗读第 5 自然段,引导体会法布尔当时的思想感情。 (3)过渡:法布尔满载而归的时候,心情如何?回家以后又遇到什么情况,结 果怎样呢? ①“满载而归”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的是什么? ②他满载而归的时候,心情怎样?请你画出有关的语句并朗读。 ③“父母突如其来的责骂”指的是怎么回事? ④课文是怎样写法布尔扔掉他口袋中的东西时的情景的?这些描写充分表现了 法布尔的什么心情? ⑤我们从第十自然段的哪些话中可以看出法布尔对昆虫非常入迷呢? ⑥画出相关语句后朗读。 4.复习阅读第二段,找出写法布尔对昆虫非常入迷的语句并阅读。 (三)精读第三段。 齐读第三段,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四)总结谈话。 1. 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谁?突出写了他的哪一个方面? 2. 学习了这篇文章,我们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3. 讨论:这篇文章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做题目? 4. “装满昆虫的衣袋”是用一个人做的有代表性的事情做题目的。此外,还 有什么命题方法吗? (1) 用人物的话语做题目。 (2) 用人名做题目。 相关资料 走近昆虫大师--法布尔 法布尔( 年) ,通常称作若盎-昂利?法布尔,1823年12月 22日生于法国南部圣雷翁村一户农家,童年在乡间与花草虫鸟一起度过。由于贫 穷,他连中学也无法正常读完,但他坚持自学,一生中先后取得了业士学位、数学 学士学位、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1857 年,他发表了处女作《节 腹泥蜂习性观察记》 ,这篇论文修正了当时的昆虫学祖师列翁?杜福尔的错误观点, 由此赢得了法兰西研究院的赞誉,被授予实验生理学奖。1879 年,著名的《昆虫记》 第一卷问世。1880 年,他终于有了一间实验室,一块荒芜不毛但却是矢车菊和膜翅 目昆虫钟爱的土地,他风趣地称之为&荒石园&。在余生的 35 年中,法布尔就蛰居在 荒石园,一边进行观察和实验,一边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虫的观察笔记、实验记录、 科学札记等资料,完成了《昆虫记》的后九卷。1915 年,92 岁的法布尔在他钟爱的 昆虫陪伴下,静静地长眠于荒石园。 法国文学界曾以&昆虫世界的维吉尔&为称号,推荐他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 可惜还没来得及做最后决议,便传来法布尔已经离开的消息。 人们曾称法布尔是&昆虫观察家&,到晚年公认他为&昆虫学家&;他去世后,人们 在一段时间里称他为&昆虫学家、作家&,后来又把他称作&作家、昆虫学家&。这些称 号,对法布尔来说都是当之无愧的。 ――资料来源于网上 板书设计 法布尔:着迷――迷恋――浓厚兴趣教后反思: 《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描写的是法国著名昆虫学 家法布尔小时候对昆虫迷恋的故事。 文章的叙述非常简单, 通过几个细小 的事例写出了法布尔,表现出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由着迷到痴迷的过程。 课文开始就提到了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 正因为着迷, 才能够 潜心研究, 才使法布尔最终成为著名的昆虫学家。 “着迷” 是文章的核心, 只有抓住核心问题进行教学,才能有的放矢,线索分明。所以我以法布尔 对昆虫的着迷为主线设计教学, 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对具体词句的朗读, 去 感受想象法布尔在具体的情境中迷恋昆虫的样子,让学生去自主结构文 本,填充文本的空白和盲点。 一、抓住课题课题 板书课题时,故意漏掉“昆虫”两字,与学生交流,你的衣袋里一般 会装什么东西?糖果、零食、小玩意、钱等等,对于“昆虫”这些会爬、 会跳、会飞的不安分的东西,的确很让人费解,于是学生的头脑里就存着 疑问了。打开课本,找出课文中三处描写“衣袋”的句子,都提到了“鼓 鼓”的,从而带出课题中“装满”这个题眼。 二、两件事情的比较 学习这两件事, 目的是为了说明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但这两件事又 有不同:1.观察昆虫之不同: “静静地观察”是法布尔完全沉浸在他的昆 虫世界里了, 他的观察已经是有意识的主动的行为, 不再是如抓纺织娘般 的无意识行为。这说明在这两三年中,法布尔已经学会了如何观察?2. 纺织娘相对于小甲虫来说,个儿大、会叫而容易吸引人的注意力,抓起来 也就轻松多了;但抓小甲虫可就不那么轻松了。课文中描写前者需要“三 天”的时间,而后者“敏捷”地捉住了,可见法布尔对昆虫已经相当熟悉 了。从这一个侧面,更能体现他对昆虫的着迷。 三、对于“虫迷”的理解 课文出现了三个词语:着迷、迷恋、痴迷,所有教这篇课文的老师都 会注意到以此为主线, 引导学生理解并区分它们的细微区别。 学习了第一 件事和第二件事后, 学生对于 “着迷” 这个词语已有很好的感悟, “迷 至于 恋”的意思,可放在捉小甲虫后再理解。面对父母的不理解和阻止,法布 尔丝毫没有放弃自己的爱好, 仍然沉迷在昆虫的世界里! 这就是 “迷恋” , 已经“恋恋不舍”了,深深地爱上了,已经无法分开了!而“痴迷”呢, 则含义更深,从“痴”的偏旁出发,已经着魔了无法自拔了才叫痴迷;而 课文中主要是指时间之长, 从童年到壮年直至白发斑斑的老人, 法布尔始 终沉浸在对昆虫的研究中, 正是这种坚持不懈的执著精神, 使法布尔由 “虫 迷”而成为了“科学家”! 四、“口袋”里装的是什么 人们为了纪念法布尔,在他的雕塑上做了个高高鼓起的衣袋,为什 么?这个口袋里装的是什么呢?学生回答得很精彩, “知识”“兴趣” 有 、 、 “眼泪”、“欢笑”和“汗水”,更重要的是装了他坚持不懈一生追求的 这种可贵的精神。正如法布尔自己所说的“我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 做得那么有滋有味,兴趣盎然,忘记了周围的一切,甚至忘记了自己。” 五、略有遗憾 学完了课文,我请学生上网查找法布尔装满昆虫的衣袋的雕像,目的 想设计一道习作练习――面对法布尔,你想跟他说些什么。可是,遗憾的 是没有找到这幅图片。6、变色龙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等,爱护小动物。 4.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会观察动物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 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 三.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 四.教学准备: 1.变色龙的图片。 2.变色龙的资料。 五.教学安排: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同学们,大自然是绿色的课本,是五彩的百科全书。它有许多的奥秘 等着我们去揭开。自然界中,有许多动物都有特异功能,你知道吗? 指名说。 2.尺蠖可以模拟竹枝的形态;枯叶蝶几乎可以乱真。而变色龙可以根据周围的 环境改变自身的颜色。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新朋友。 (出示变色龙的图片) 二.初读感知 1.让我们打开书,自己读读课文,进一步了解变色龙。 2.出示生字词。①自由读。②指名读,齐读。 3.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通过读课文,你对变色龙这位朋友了解了多少?指名说。 5.出示:(1)我们发现变色龙。 “ (2)我们端详变色龙。 (3)我们放回变色龙。 ” 请你按照课文的表达顺序,给课文分段。 三.细读第一部分 小组学习: 1.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2.读完第一部分,你了解了什么? 相机出示: “豆藤上真的??似蛇非蛇的怪物。 ”指导朗读。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2.指读。3.观察字形,指名说写字时的注意点。4.描红临写。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2.搜集变色龙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等。 2.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会观察动物的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等。 教学难点: 学会观察动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 交流收集的变色龙的资料。 二.细读课文 1.默读课文,说一说哪一部分给你们留下的印象深,为什么? 2.第二部分“我们”细细端详着变色龙。什么叫“端详”?作者是从哪几个方 面来“端详”变色龙的? 相机板书:外形特点 捕捉食物会变色 3.小组学习:读读 9-15 自然段,把你最感兴趣的一方面读好。 ①出示第 9 自然段,指名读,说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向大家介绍变色龙的 外形的。 ②出示 11-12 自然段,自读,说说你的感受。 ③出示 14 自然段,变色龙真的会变色吗?齐读 14 自然段。 用“名副其实”造句。 4.学习了课文第二部分,对我们观察小动物有什么启发? 总结描写动物的方法:仔细观察,抓住其特点来写,注意按一定顺序来写。 5.老师送给大家一句格言: “观察,观察,再观察。――巴浦洛夫” 6.齐读课文第三部分:放回变色龙,你想到了什么? 三.布置作业 1.搜集你喜欢的小动物的资料。 2.小练笔:仔细观察你喜欢的小动物,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来写。 板书设计: 发现 外形特点 端详 变色龙 捕捉食物 放回 会变色 教学反思: 通过对本课的进一步反思以及聆听了其他老师的建议, 理出本 课应紧紧抓住四字展开:1、 “序” 。指顺序。教学中要让学生熟练掌握并 灵活运用按顺序观察、 表达的方法, 找出课文中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语, 然后要学生说出: “假如试验了四次,可以用上哪些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 词语?”因为前文有了课文的示范铺垫,再顺势拓展,让学生讨论交流, 朗读体会按顺序观察、表达的好处。2、 “色” 。指变色龙变化的颜色。让 学生边朗读边找出它们, 并在下面标出小圆圈。 紧接着让学生读出这几个 表示颜色的词语, 这样学生不但对这些颜色印象清晰, 而且不知不觉地体 会到了颜色的渐变过程。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容易获得美的享受, 对变色龙 留下好的印象。3、 “变”“变”是变色龙的特异功能,是它赖以生存、保 。 护自己、捕捉食物的重要本领。①找出含“变”字的词语;②观看变色龙 变色的视频体会“变” ,变得和所处环境一致,不容易被发现;③超越文 本,发展、丰富文本,以放在枫叶中、枯草中, “变色龙变成――”的形 式引说,让学生体会“变”的快速、神奇;④解悟“变”的目的。4、 “夸” 。 在引导学生朗读感悟了变色龙捕捉食物快捷、 变换颜色奇妙的基础上, 再 诱导学生“夸”变色龙,好处多:a、水到渠成地激发学生对变色龙的喜 爱之情;b、自然总结前面所写的内容;c、为教学课文最后“我们放回变 色龙”作好了坚实有力的铺垫;d、有利于改变“以貌取人”的习惯,促 进学生准确认识事物的内在特征。7、金蝉脱壳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 10 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 兴趣。 教学重点: 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 教学准备: 1.课文内容的投影片。 2.蝉的资料。 教学时间: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金蝉脱壳的起因。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金蝉脱壳。齐读课题。 2.设问:听说过“金蝉脱壳”这个成语吗?说说你的理解。 3.讲故事:三十六计“金蝉脱壳” 。 二、初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中“金蝉脱壳”主要讲什么? 2.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①出示生字词。②指名逐自然段朗读。 3.默读课文。 第一部分(1-2)写叔叔的话激起了“我”的好奇心, “我”决心揭开金蝉脱壳 的秘密。 第二部分(3-6)写金蝉脱壳的过程奇特动人。 第三部分(7)写蝉儿趴在树上,准备新的歌唱生涯。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 1-2 自然段。 2.出示: “这是多么神奇的事啊! ” 齐读。 3.哪件事“神奇有趣”? 4.出示: “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杆上,脱掉它身上 的旧衣,换上华丽的新装。 ” ①指名朗读。 ②说说你的理解。 5.齐读第 1-2 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 1.搜集蝉的资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7.金蝉脱壳》 。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 2.交流蝉的资料。 二、学习第二部分 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他把琴摔在地上扩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