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中考最后一道题化学题

面粉爆炸的原因?一道化学题,请教..._初三化学题在线解答_101答疑网
邮箱/用户名/手机号
下次自动登录
您的位置: > &&&&&&
面粉爆炸的原因?一道化学题,请教...
【如果您无法查看,请先】
&&&&次卡提问
学生困惑:面粉爆炸的原因?一道化学题,请教解题思路和方法,谢谢。
18-06-17 19:53提问
化学老师步步高老师的解答
难&&易&&度:中等
选C ,固体物质的颗粒越细小,与空气或者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放热越多,从而引起爆炸呢。
老师留言:希望能帮到你,还有疑问及时交流。祝你学习进步,加油!...
想连线老师即问即答?
解答评分:10分
解答质量:
5分—完全理解,思路引导清晰解答详细
服务态度:
5分—追问回复很及时,回复内容完全解决问题
非常感谢老师的讲解,谢谢!
已有个问题
步步高老师,男,1993年大学本科毕业。现为黄冈高中在职化学教师,屡任学校高三化学备课组组
长,中学化学高级教师。我一直在一线从事化学教学工作,连续十多年担任班主任。也多次辅导学生在各级竞赛中获奖,并且个人荣获“全国化学竞赛园丁奖“。多年教学使我具备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我的化学课堂务实与创新并存,我的教学风格是平易近人,深入浅出,讲究实效。我就是你“学习反应”中的催化剂,能为你学习夯实基础!步步为营!不断提高!助你直通一本!梦圆名校!
查看完整简介&&
热门精选问题
加入问题辑
该问题已加入"二次函数问题辑"更改所选问题辑,此问题将从原问题辑中消失
没有合适的,
加入问题辑
该问题已加入"二次函数问题辑更改所选问题辑,此问题将从原问题辑中消失
二次函数及其单调性问题
没有合适的,
创建问题辑
请填写问题辑标题
适合年级:小三小四小五小六初一初二
初三高一高二高三
至少选择一个年级
请选择类型
注:请在确认讨论完毕后再评分,评分后将无法添加讨论了
教师解答质量:
不理解,答案有错误
教师服务态度:
不理解,答案有错误
我想对老师说:
非常感谢老师的讲解,谢谢!
请对老师评价
我要纠错的原因:
内容不能为空!
请输入内容!
你是否取消收藏该问题?
还可以输入300字
100人关注Ta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100%专业教师服务
80%的问题10分钟解答
7x24小时客户服务
移动应用下载
Copyright (C) 2016 答疑网 prcedu.com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信息 京ICP证041171号
京公网安备编号:64
400万学生都爱用的随身家教推荐化学平衡常数及其计算论文题目阅读
热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论文参考资料阅读
同类论文推荐一道化学题.求助.100g液态苯在其正常沸点80.2℃汽化,此时,汽化热为395J/g.
一道化学题.求助.100g液态苯在其正常沸点80.2℃汽化,此时,汽化热为395J/g.100g液态苯在其正常沸点80.2℃汽化,此时,汽化热为395J/g.求液态苯在80.2℃时汽化过程的Q.W.△U.△H
温度不变,所以△U =0存在相变热,Q=395*100根据△U=Q+ W,可以求出W=-Q△H=△U+△(pV)=-W 再问: 可是液态变成气态能看作理想气体吗~为什么说温度不变所以△U=0呢? 再答: 既然内能是温度的函数,温度不变,内能变化量自然是0不看做理想气体,那算起来就麻烦了~~焦耳定律指出,一定量理想气体的内能仅仅是温度的函数
我有更好的回答:
剩余:2000字
与《一道化学题.求助.100g液态苯在其正常沸点80.2℃汽化,此时,汽化热为395J/g.》相关的作业问题
NCl3+3H2O=NH3↑+3HClO因为是水解 所以不考虑化合价变化NCl3+4HCl=NH4Cl+3Cl2 Cl2+2NaOH=NaCl+NaClO+H2O NaOH 物质的量 400*1.22*20%/40=2.44mol物质的量浓度 n/V=2.44/0.4=6.1mol/L氯气的物质的量 n=51.4/71
弱碱存在一个电离平衡,AOH=(可逆符号)A+ +OH-.当OH-不断消耗时.AOH就不断往电离方向移动,但不可能完全电离.故有一部分以分子的形式存在.一元弱碱A与0.01mol/L的一元强酸等体积混合后,碱与酸反应完,但要有一部分以分子的形式存在.故要碱的量比酸多才能使PH=7.与此题类似的题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95&*13=12.35g设硫酸的质量为xH2SO4+Zn=ZnSO4+H298 65x 12.35x=18.62g硫酸质量分数=18.62%2生成氢气的质量是0.38g生成硫酸锌的质量为30.59g溶液的质量分数是30.59/(100+12.35-0.38)=27.3%
1、用天平称取10.0gNaCl,放入烧杯中2、用量筒量取90mL水,加入上述盛有氯化钠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即可.
A 一个C原子耗两个氧 一个H原子耗一个氧 所以含油H越多 同等质量下耗氧越多 所以选A
CaCO3+H2SO4=CaSO4+CO2+H2O100 152 44 100g列比例式可知道生成CaSO4 152g CO2 44g根据质量守恒,此时溶液变为146g+100g-44g=202g质量分数=152g/202g×100%=75.25%如果没有其他条件,解题完毕.注意如果题目告诉你CaSO4的溶解度,那么注
先找到Zn Fe Al Mg的相对原子质量算出11.2L的H2是0.5mol 1mol 的H2HCl+Mg=H2+MgCl2 如果全是Mg 那么就需要0.5molMg 质量为12g6HCl+2Al=3H2+2AlCl3 如果全是Al 那么就需要1/3molAl 质量为9g2HCl+Fe=H2+FeCl2 如果全是Fe
错 因为这是歧化反应 Cl一个得电子 一个失电子 所以应该是1Na
n(乙炔)=11.2/22.4=0.5mol1mol乙炔,两个不饱和键,可加2mol溴m(溴)=0.5x2x160=160g你的答案错了
先看反应方程Mg+H2SO4=MgS04+H22Al+3H2SO4=AL2(SO4)3+3H2从上式可以看出,跟1mol稀硫酸反应,需要1mol镁,放出1mol氢气;需要2/3摩尔铝,放出1moL氢气所以如果金属过量,镁和铝跟1mol/L的稀硫酸100ml反应质量损失是一样的,都是0.1mol氢气(0.2g),而充分反
硫酸根物质的量为52.8/233 = 0.226mol 说明其中一份混合物含有(NH4)2SO4 0.226mol 13.44/22.4=0.6mol0.6-0.226x2=0.148mol则总共含有NH4NO3 0.148×2 = 0.296mol 质量 0.296×80 = 23.68g 则总共含有(NH4)2SO
四氯化碳是有机溶剂,吸收挥发出来的溴单质.将来溴化氢通入水中,可以通过证明水溶液是酸性,来说明苯与溴单质发生的是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若不用四氯化碳吸收挥发出来的溴单质,则不能证明.因为溴单质溶于水中也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溴酸而使使溶液成酸性.
2/3 Al + 2HCl = 2/3 AlCl3 + H218 20.1mol 0.1mol1.8g 0.2g以后记住,这三者经常会比较的,Al往往和18挂钩的,Mg与24或12挂钩,Fe与56挂钩
H2的质量为100+7.8-107=0.8g也就是0.4摩尔根据方程式可的Mg2.4g,Al5.4g.符合题意则Mg的百分含量约为0.308
哦,你的“铁先与稀盐酸反应”应该是“铁先与稀硫酸反应”.你要从方程式看,确实是4个答案都是对的.但是实际上却不是,这是因为在“氢气再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这步反应中氢气必须是很过量的,而不是恰好反应,你应该知道“排净空气再点灯,试管冷却再停氢”,所以2、3就错了.
设12g石灰石中有CaCO3质量为x,50g稀盐酸中含HCl质量为y,生成的CaCl2质量为z.因为反应前总质量为12+50=62克,反应后烧杯中只余下57.6克物质,所以生成的CO2质量为62-57.6=4.4g则有: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100g 2*36.5g 11
反应方程式 CaCO3+2HCl==CaCl2+CO2(气体符号)+H2O反应产生气体,CO2减少的质量为CO2的质量CO2质量为2.2克所以CO2物质的量为0.05mol所以CaCO3也是0.05mol,质量为5克,Ca质量为2克(1)钙的质量分数为20%(2)稀盐酸中HCl也为0.10mol,质量为3.65克质量分
2NaCl + 2H2O ======= Cl2 + H2 + 2NaOH 设反应生成 X g NaOH117 71 2 807.1 0.2 XX=8此时,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为100g-7.1-0.2=92.7g所以NaOH质量分数为 8÷92.7×100%=8.63%p.s.对于剩余NaCl质量为11.7g这件事情,一道化学题_百度知道
一道化学题
一道化学题一道化学题
我有更好的答案
是不是盐酸加到45.625的时候NaOH就反应完了
你是高中的学生还是初中的学生?
那就不用考虑盐酸与碳酸钠生成碳酸氢钠那一步,直接的考虑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就可以了,所以从第二次加入时就可以算出生成2.2克二氧化碳时需要的氯化氢质量为3.65克也就是50克溶液中溶质质量,所以第一步是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的,
怎么知道恰好完全反应。。那加几克的盐酸才把氢氧化钠反应完然后再和碳酸钠反应产生气泡
因为加入盐酸时,先与氢氧化钠反应,完全后再与碳酸钠反应,从第二次加入时就可以算出生成2.2克二氧化碳时需要的氯化氢质量为3.65克也就是50克溶液中溶质质量,说明第二次加的盐酸全部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所以第一步加入的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那加几克的盐酸才把氢氧化钠反应完,能帮忙算一下么。。
底下那不是已经算了吗,就是加入50克的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完全反应,
采纳率:80%
来自团队:
难道就我想多了,不考虑碳酸氢钠的问题吗?盐酸先反应掉氢氧化钠,再生成碳酸氢钠,然后才开始冒气泡吧。
是不是盐酸加到45.625的时候NaOH就反应完了
然后开始冒气泡
这题简单的一批有什么好问的?
总共加了150g盐酸,原溶液有50g最后剩195.6g,所以二氧化碳就是4.4g正好是0.1mol,你再根据总共加的盐酸正好中和NaOH和NaCO3去算NaOH的量不就完了😒
好了我算完了2:1
画图那个呢
因为NaOH是强碱,NaCO3是碱式盐,所以HCl首先跟NaOH反应,把NaOH反应完了才会跟NaCO3反应
所以你自己算算多少g的时候会开始冒泡自己去画就行了
他加五十克没气泡酚酞还是红色,又加五十克有气泡了,怎么知道什么时候才开始有气泡
NaOH反应完了就要跟NaCO3反应了啊,所以就会冒泡了啊😓
NaCO3不是和盐酸反应才有气泡吗
我咋知道什么时候才有气泡
盐酸会优先跟氢氧化钠反应然后再跟碳酸钠反应,所以氢氧化钠反应完的时候就是开始冒泡的时候
就像一碗饭下面的有毒你先吃上面没事,等你吧上面吃完了一吃饭下面你就毒死了
B溶液不是越该还有NaOH吗
再加盐酸不是继续和NaOH反应么,那啥时候才有气泡
氢氧化钠被反应完了盐酸就会跟碳酸钠反应了,就会冒泡了啊
所以你算加多少的时候氢氧化钠被反应完了不就行了
怎么知道被反应完了
你自己算啊我擦
氢氧化钠有0.2mol加多少盐酸反应完算不来?
😓讲个题真TM累
简单的一比的题硬是当成竞赛题讲
是加入盐酸44.375的时候反应完了么
盐酸总共0.3摩
50g就是0.1摩
你是怎么算的😂
下面还有个人说会生成碳酸氢钠
不会的,因为只有CO2过量才会生成碳酸氢钠,但这里并没有研究二氧化碳,所以空气的影响就可以忽略
好的,谢谢🙏
这个摩没学过听不懂。。初中生
摩全称摩尔,是物质的量的计数单位,符号是mol,1摩尔某物质等价于6.02乘以十的23次方个组成该物质的粒子那么多的物质
比如铁单质是由铁原子构成,1mol铁单质指的就是6.02乘以十的23次方个铁原子所构成的那么多物质
这计算题能不能再跟我讲一下,我提问了你看一下,给你采纳
摩尔的意思你看懂没有
化学上1摩尔某物质的质量数值上与这个物质的相对分子量相等
比如CO2相对分子量是44
1摩尔CO2,就是6.02乘以十的23次方个二氧化碳分子,加起来质量是44克
这个高中才学的吧。。
😂早点了解没坏处
你得知道这个
我这样算不出2:1的比值是哪里出问题了。。
再看溶液总共少了4.4克
就说明生成了0.1摩尔二氧化碳
然后总共加了150克 7.3%的盐酸,就是10.95克盐酸
盐酸相对分子量是36.5
这个计算方法是哪里出问题了,算不到2:1的比值
所以总共是0.3摩尔盐酸
一摩尔盐酸与一摩尔碳酸钠反应生成一摩尔二氧化碳
所以碳酸钠是一摩尔
一摩尔盐酸同样与一摩尔氢氧化钠反应
因为正好中和
所以氢氧化钠是0.2摩尔
我们算的二比一是算的物质的量比值😓
就是0.2:0.1
2摩尔的氢氧化钠与一摩尔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摩尔是碳酸钠所以就是2:1么
你要看最后剩了多少氢氧化钠和多少碳酸钠
这个题让算的是质量比值
所以你就根据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物质的量来算他们的质量
氢氧化钠的相对分子量是40
共有0.2摩尔
所以氢氧化钠质量是8克
碳酸钠相对分子量是106,有0.1摩尔
所以碳酸钠有10.6克
这个题答案是40:53
那是物质的量比值
😓之前看错了
题目是喊求的质量比值
氢氧化钠不是4克么,用那个列比例算出来的
明白了,谢谢🙏
什么鬼比例
我咋不知道
氢氧化钠有0.2摩尔
我们这边都用这个方法计算的。。
分子是相对分子质量分母是实际质量
为何会算出4g
你看我上面那个图
你底下盐酸质量比错了
哦我高错了
哦哦,好的
我重新算一波😓
哦就是你那么做的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关注 | 高考要出成绩了,那道引发争议的高考化学题,有答案了吗?
还有不到一周,高考就要出成绩了。焦灼、紧张、惴惴不安……考生和家长的关注点都转移到成绩和报考上。也许一分之遥,就可能决定一个考生未来的人生方向。因此,就不难理解前不久全国试卷那道具有争议的化学题引起的轩然大波。
也许,随着时间的慢慢消匿,选A选B或许不再那么重要了。可是一道化学题背后带给教育的思考却是深刻而长远的。
一道高考化学题引发的争议
2018年全国高考理综考完后,考全国卷的考生们在网上炸开了锅,单选题第八题有两个答案,A可以,B也可以,但是只能选一个,究竟选哪一个才能得分?
这道题是这样的:
全国卷1理综公布的标准答案是A,但争议很大,有的考生说:“这道题是化学题,化学中对酶的界定没有那么严格,按化学题来做的话,就选A。”
但是选了B的考生就不答应了:“一个理论错的就是错的,还要分生物和化学吗?”
选项A 是错的,毫无疑问,因为果糖是一种双糖,所以表述是错误的。选项B中将酶定义为一种蛋白质,但高中生物课本中的表述是“酶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因此,很多考生认为B选项将”酶“定义为蛋白质,以偏概全,也是错误的。
争议之下,教育部迅速作出回应,表明选A或者B,都得分。但公告同时又再次强调,试卷本身并没有问题,只是不同群体从不同角度对B选项有不同理解。紧接着,广东、福建、河南、安徽、江西、湖北、山东、河北、山西、湖南,十个省份的教育考试院相继发布公告,称选A选B都得分。
至此,选B的考生得偿所愿,获得了满意的答复。但谁料想,选A的家长不乐意了,觉得此举对于选A的同学是非常不公平,有失高考的严谨性。一时间,舆论四起,骑虎难下,选A选B两大阵营各说各的理,分不出对错是非。
那么,这道题归根结底到底错在哪?如何不让此类错误再次发生在高考的试题上,这才是关键。
教育主管部门真是“灯下黑”?
公告中的说辞,矛盾之处是显而易见的。
既然题没有错,为什么最终决定两项都给分呢?这与单选题的规则明显是不相称的。
如果说题没有错,且两项都给分的原因如公告中所说是因为“不同群体有不同理解”且“考虑到高中教学实际”,那也只能证明专家组出题之初考虑不周全,这种具有争议的题目是不应该出现在高考试题中的,因而依然可以归属为错题。
对于该“争议题”的事故可能引发的对部分学生的不公平以及阅卷工作的困难,公告中并没有表示出应有的反思。
面对于教育部门的公告态度,有批评者认为这是逃脱责任的表现。
一点资讯号作者@虹野认为:“固然,可能是因为害怕因为‘出错’会遭到惩罚,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事情总是需要人承担责任的,这样一纸公告是在告诉公众高考出错题目可以‘集体无责’吗?我们的教育是在培养没有责任心的人吗?是在教导公众如何躲避责任吗?”
虹野还提到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迟到五分钟无论什么原因都属于教学事故,教育部门出现如此大的错误却将责任推到“学生思想不统一”,这是明显的“灯下黑”——只管别人的错误,不管自己的错误。
几百万考生的质疑:
出错可以原谅吗?
有十年互联网教育从业经验徐华认为,并不是一定要出得化学就是化学、生物就是生物来严格区分高考试题。
“我希望高考题能够激发学生们更多的思考,甚至是跨学科的知识的解读,让我们的孩子更早学会举一反三和知识的融会贯通。”这对学生们的未来成长和发展会更有价值。
从事生物研究的青年学者刘毅(化名)认为
“如果对每一年的高考题目深入分析的话,可能或多或少会存在着一点问题,因为科学在发展,有些事情远远超出现有教师的理解与教材的内容。”
因此,高考题有争议不要紧,重点在于维护高考的公平。
“今年高考中出现的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算是处理得不错的,维护了科学知识的完整性与正确性,保证了评分的公平公正。”
就此,刘毅还进一步提到,多学科融合是当前的一种趋势,虽然各个学科分开上的课程育人体系短期内可能不会变。
但今年高考中的“双黄答案”事件以及上海、浙江这几年的改革事件可能给未来高考命题提供了一个思考方向:可加强命题技术,在不同学科中设置灵活的综合创新题目。
王开东认为:
“命题老师被关起来,不能查找任何资料,只能绞尽脑汁编题目。
但他们是几个脑袋编题目,却又几百万考生来考题目,一不小心就会发现问题,只有的问题无关紧要,不像今年那么棘手而已。”
连标准都不够可靠,
怎么教出严谨的学生?
风波过后,如何避免此类错误再出现在高考试题上,是值得去探讨的。
教育部需勇敢直面错误
教育部在公告中说道,是因为“不同群体偶从不同角度对此题的理解不同”,因此选A选B均给分,却没有对自身出题不严谨而做出具体的道歉,这样含糊其辞的回应或许是引发争议的原因之一。
5月份,北大校长林建华曾因为念错“鸿鹄”的读音让公众大跌眼镜,一时舆论沸腾。公众显然无法接受一个读白字的北大校长,也对校长与学者身份的分离颇感焦虑。事情发展到后来,虽然林建华校长的致歉信挽回了一部分舆论,但是他那句“焦虑与质疑并不能创造价值”则被认为面对错误的心态仍然不够坦诚。
针对此次高考错题事件,21世纪研究院的熊丙奇教授认为,教育考试部门的需要有承认错误的勇气,这才能避免在如此重大的考试中再出现类似错误。
他说,从避免引发更大争议角度、考虑大多数考生的利益出发,这一处理可以理解,因为承认出错,那这一题目就应该作废。但是,提高命题质量,杜绝命题疏漏,则是考试命题方必须努力追求的。这需要直面问题,而非回避问题。只有承认命题出错,而不是加以掩盖,才能增强质量意识,切实提高命题质量。
理好教育逻辑,教材编写要严谨
根据王开东的分析,引起争议还因为考题与考试大纲要求不符。
教育部考试大纲明确指出,理综卷中生物选择题是第1-6题,化学是7-13题,物理是14-21题。考试说明中还明文写到:各学科试题只涉及本学科内容,不跨学科综合。
如此看来,第8题作为化学题第2题,肯定是按照化学知识来做,怎么能运用生物学科知识做呢?这明显与考试大纲不符吗?
另外,为何化学与生物知识会相互矛盾呢?仔细追究,还是化学教材出来问题,“酶是一类具有高选择催化性能的蛋白质”教材中写的清清楚楚,只是这句话不够严谨。
因此,王开东认为,教科书的编写应该更科学一点,如果连标准都不够可靠,那怎么能教出严谨的学生呢?
其次,应该把教育逻辑理顺。既然教育大纲提到不搞学科融合入,那为什么放在一起考,而且取名叫理综。而理综者,理科综合也。既然是理综,为什么又不跨学科,不搞学科融合?
我们学生之所以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跟我们严格的箱格分科教学有很大的关系。
各个学科水是水,油是油,是脱离的,很难融合,产生跨界的合力。所以打破理化生,政史地的分解,把这些学科融合在一起,对于培养复合型人才也是善莫大焉。
教育者徐华也说道:
“全球化和国际化的今天,社会发展速度很快,人的工作和生活的场景也在不断变化革新,作为一个在职场中的教育从业人员,我可以感受到,单一学科知识特别突出的人,在职场中更适合从事专业的研究工作。但对于要求适应性强、具有创新意识的工作而言,往往更需要那些能够对多种学科知识进行融合,从相关学科甚至是不相关学科的理论中触发他灵感或想法的人。”
新高考改革不再考“死知识”
考生要学会多元思考
2017年开始实行新高考改革,2018年考试大纲对于考试题型也做了相应调整。
未来将更加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多元思考的能力,学生不在“两耳不稳窗外事”,而是更向往“诗和远方”。
高考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试题内容的变化更不会发生在“一夜之间”,这些新变化会逐渐出现在今后一两年的全国卷或地方卷中。
数学题:加强理性思维考查,体现创新性
以数学知识为载体,考查学生缜密思维、严格推理的能力。同时,通过多种渠道渗透数学文化,对提升学生学科素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对数学课程和教学改革均具有积极的导向和促进作用。
语文题:完善试卷设计,实现“关键能力”
高考语文阅读反映了信息时代阅读的特点和要求,全方位考查了阅读的“关键能力”,有效提升了测量的信度和效度,将会促进基础教育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文学素养和思维品质的全面培养,从而在综合型人才的培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英语题:突出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考查,促进学科素养养成
高考英语通过深度发掘语篇材料思想内涵,突出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交际能力、人文底蕴的养成。
如阅读理解部分选取野生动物保护、植物科学研究、生态系统平衡维护等话题文章设计试题,引导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基础上深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体悟和谐发展之道。
文综题:体现学科素养导向,引导教学深入探索
文科综合注重创新试题设计、挖掘时代主题、构建问题情境。
地理试题注重反映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的价值取向,将地理学思想方法自然、贴切的融入素材。
思想政治学科精心选择能够更好地承载学科知识、反映学科特色的素材,贴近学生生活、贴近时代,更好地发挥考试对教学的导向和促进作用。
历史学科更加注重考查历史思维过程与方法,如学生对历史事实和历史叙述这两种不同史学概念的理解和辨别程度。
理综题:科学设计试卷结构,凸显探究精神
化学试题增加了化学反应图形和性能关联图形的体裁,让学生在获得化学信息的基础上,回归到基本反应原理和物质结构知识中去。
物理学科通过将动量和近代物理作为必考内容进行考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更多有力工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实际现象,理解更深层次问题。
生物学科要求学生能够对生物学问题进行探究,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和实施计划、得出结论、科学表达等;同时,要求学生具备实验设计、实验结果预测的能力。
王开东. 《一道高考错题背后的谜团》
麻辣未闻. 《高考题为何两个标准答案?老师:原因在于考死知识》
实习编辑 | 吴雨航
责任编辑 | 王晓霞
此文为中国网教育频道综编稿件。转载须经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初中化学推断题10道 的文章

 

随机推荐